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幼兒科學活動玩瓶的意義和玩法

大班學習活動“玩瓶”是一個充滿智慧又極具發展價值的科學活動,它讓我感慨——今天,我們可以這樣開展幼兒科學活動!

幼兒科學活動玩瓶的意義和玩法

分析這個活動的精彩之處,解析這個活動的意義,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大家學習與思考。

一、充分詮釋了幼兒科學活動的價值

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挑戰下,在幼兒園每天只能上一節集體教學活動的背景下,一個30分鐘的集體教學活動到底要什麼?一節科學教育類的集體教學活動究竟在乎什麼?這些問題是值得思考的。曾經,有不少教師糾結於科學活動是重“知識”還是重“興趣”,是要“概念”還是要“能力”。顧老師的這個活動(具體內容見附)充分詮釋了幼兒科學活動的價值與使命,那就是教育部最近頒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所指出的:“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首先,為了“激發探究興趣”。這個活動,真好玩、特有趣!這種感受,不僅活動中每個幼兒都體驗到了,連觀摩活動的教師們也強烈體驗到了。一個極其普通的礦泉水瓶子,激活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透過空瓶看物體,會是怎樣的?透過水瓶看物體,又會發生什麼奇妙的變化?水瓶橫着放和豎着放時,看物體又有什麼不同?透過水瓶看“箭頭”,那“箭頭”怎麼會倒過來了?一羣小雞在水瓶後面明明是向前行走的,怎麼變成朝後倒退走了?無數有趣、奇特的現象,讓幼兒沉浸在濃濃的探究氛圍中。我想,這份被激發的興趣背後,也許會衍生出更多對周圍事物、現象,對各種自然、社會問題的好奇、持續與持久的探索,這就是這個活動的價值所在,也是幼兒教育需要的、追求的價值。

其次,為了“體驗探究過程”。活動中,顧老師讓幼兒通過三次“實驗”,親自動手操作、動腦發現,體驗着探究的樂趣。幼兒自主地回顧自己觀察、發現的過程,討論自己做了什麼、怎麼做的、結果與計劃及目標是否一致,並分析原因,進行初步的推理、判斷等。我想,這個過程性的意義再放大也不為過,因為,我相信,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東西遠遠比我們看到的多。

再者,為了“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活動中,幼兒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並描述“瓶子眼鏡”這一現象前後的變化;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能用數字、圖畫、圖表或其他符號記錄;能與同伴、教師合作與交流。這些初步的探究能力與學習能力,在活動中得以發展。我想,這種能力的獲得也許會影響幼兒後續的學習,以至終身的持續學習與發展。

二、充分體現了集體科學活動的意義

目前,上海幼兒園的學習活動,包括科學類的學習活動,都是以集體學習活動與個別學習活動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那麼,如何讓集體科學活動變得更加有效、有意義?這是我們需要研究的。顧老師的“玩瓶”活動,充分體現了集體學習活動的價值,發揮了它在幼兒個別學習活動中不可取代的作用。

它讓學習更有趣了。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設計和引導下,幼兒體驗到了在一個人學習時無法獲得的探究樂趣。“再去看一次,大家看到的這些變大、變模糊的現象你能看到嗎”“用什麼好方法才能看得到呢”“把看到的現象記錄下來”……在教師的設問、挑戰下,在同伴的互相影響、激勵下,幼兒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探究的慾望更加強烈、持久了。

它使探究更有目的了。在集體學習中,顧老師的三次“實驗”都各具挑戰。實驗一:觀察現象,發現變化——透過水瓶發現一些影像變化;實驗二:驗證經驗,探究原因——嘗試探究影像變化的祕密;實驗三:共同實驗,大膽猜測——發現改變物體位置後新的影像變化。在教師的層層推進下,幼兒的觀察、探究活動由隨意到有意,探究的問題更清晰了,探究的目的性也更強了。

它讓幼兒更聰明瞭。在活動中,教師預設的“活動目標”是,要讓幼兒“嘗試發現”“樂意探索”,並“能用語言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發現和經驗”。在這樣的目標指引下,幼兒學習着、思考着、發現着、探索着。幼兒的學習愈加有效、有意義,幼兒也在學習中變得更聰明、更智慧。

三、充分反映了教師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的智慧

這個活動讓我們領略了顧老師——這位最近一屆上海市中青年教師教學評比一等獎教師的教學智慧和教育風采。

第一,選材的獨特。這個活動的內容是大班教材上的,顧老師賦予了它新的視角——將瓶子和水這兩種元素進行巧妙組合,以“瓶子眼鏡”的新視角,讓幼兒感受和體驗玩瓶遊戲中的意外、驚喜、好奇和挑戰。這個活動中的教學具(水瓶)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顧老師讓它變得異常有趣——透過水瓶看物體,連在場觀摩活動的教師們也不禁想躍躍欲試。內容和教學具的獨特,給教學活動帶來了別樣的精彩。

第二,設計的獨創。活動設計上可圈可點的是:其一,歸納梳理的方法。教師採用了圖表的方法:有的表示“觀察到的現象”,有的表示“猜測現象產生的原因”,幫助幼兒梳理觀察、思考的結果,讓幼兒的觀察變得“看得見”,讓幼兒的思維變得更清晰。其二,視頻的精彩。活動中的兩段視頻都產生了特別的效果。一個是教師課前做的“小雞倒走”的實驗,藉助視頻,使每個幼兒都清楚地感受到這一現象的奇妙,視頻效果勝過現場實驗的效果。另一個是“瓶子世界”的視頻,藉助視頻,幼兒充分領略了“瓶子世界”的無限創意。視頻,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幼兒的科學活動拓展了更大的空間。

第三,互動的有效。如每次實驗前,教師對實驗要求的清晰表達,語言交代的準確、簡潔,有助於傳遞“實驗”中的科學態度,並集中幼兒對實驗問題的關注。又如,在現場互動中,教師對不同個性幼兒的鼓勵、對幼兒整理物品習慣的評價等,都體現着教師在互動中對每個幼兒的關注,以及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關注。

我對這個活動的建議是,如果在教學活動結束前,教師激發幼兒後續探索的意識更強一些,探究的任務更明確一些,如“瓶子裏的水,裝多裝少,看出去的物體一樣嗎”“用塑料瓶子與玻璃瓶子看物體,會有區別嗎”……這樣,也許集體學習活動與個別學習活動的連接就更有價值,幼兒繼續探索的目的性會更強,以致引發幼兒到生活的更大空間裏去探索、發現更多有趣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這也許是我們更在乎的真正的發展意義。

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值得學習與分享的活動,令人回味無窮。

附大班學習活動:玩瓶

設計思路

瓶子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活用品,它的色彩、造型、材質、功用都使其具有很強的可玩性和可塑性。幼兒很喜歡用瓶子做各種遊戲,如玩水、做運動遊戲、敲擊演奏、在瓶子上DIY等。

根據幼兒的已有興趣和經驗、根據素材好玩和普適性的特點,在本次學習活動中,我結合大班主題“有趣的水”中“水中哈哈鏡”這個素材點,將瓶子和水兩種元素巧妙組合,以“瓶子眼鏡”的新視角,讓幼兒感受和體驗玩瓶遊戲中的意外、驚喜、好奇和挑戰。

透過空瓶看物體,會是怎樣的?透過水瓶看物體,又會發生什麼奇妙的變化?水瓶橫着放和豎着放時,看物體又有什麼不同?透過小小的“瓶子眼鏡”,不僅引發了幼兒對當下變化的興趣和好奇、建構水瓶看物體的各種經驗,更萌發了幼兒對後續生活中科學現象的好奇和猜想。本次活動能拓寬幼兒的觀察視角,培養幼兒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幼兒在活動中用科學的過程探究科學:觀察現象,信息交流、發現問題,提出猜測、驗證探究等。幼兒能生動地感受着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科學現象,感受着身邊科學的有趣和神祕……

活動目標

1.通過瓶子游戲,讓幼兒嘗試發現用水瓶看物體的有趣現象,並樂意探索影像變化的祕密。

2.能用語言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發現和經驗。

活動準備

前期經驗:

1.幼兒在主題活動“有趣的水”中已瞭解了水的特性及水與人類的關係。

2.已在個別活動中嘗試探索水的浮力、用透明空瓶觀察周圍世界。

材料準備:

1.實驗材料:

(1)裝滿水的透明礦泉水瓶若干(同幼兒人數)。

瓶子要求:外觀透明、圓滑、平整,無凹凸。

(2)人手兩張小卡片:卡片上有姚明照片、箭頭圖案。

(3)記錄卡若干(同幼兒人數)。

(4)圓柱體玻璃花瓶1只。

(5)1張長條卡片(畫有同一方向、同一側面造型的小雞多個)。

2.視頻課件:

(1)實驗視頻(小雞卡片在水瓶後移動的影像變化)。

(2)觀賞視頻(瓶子在生活中的創意集合)。

3.黑板兩塊。

4.空白記錄紙若干,符號貼紙。

活動過程

一、實驗一:觀察現象,發現變化——透過水瓶發現一些影像變化。

1.回憶經驗,導入信息。

重點提問:

*最近我們都在玩“瓶子眼鏡”的遊戲。透過瓶子眼鏡,你們看到了哪些東西?能看清楚嗎?

【設計意圖:喚起幼兒玩“瓶子眼鏡”遊戲的已有經驗,為後續實驗的認知衝突埋下伏筆。】

教師小結:瓶子是透明的,透過透明的瓶子往外看,能看清許多東西。

*如果在瓶子里加些東西,還能看清楚嗎?

【設計意圖:教師要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猜測,並預測幼兒會猜測出不同狀況。如瓶子內加入固體、加入水、加滿、加一半都會出現不同酊視覺效果。鼓勵幼兒在交流中初步感知不同情境下瓶子的視覺效果會不同。】

*(教師手拿裝滿水的.瓶子引導幼兒猜測)如果在瓶子里加水,能看清楚嗎?會看到什麼現象(奇怪、好玩、有變化)?

【設計意圖:根據幼兒前期的猜測和已有經驗,教師控制變量因素,選取最有趣、最具衝擊效果的水瓶進行實驗,方便幼兒集中感受。】

2.交代實驗要求:

今天我給大家提供的實驗材料是:一隻裝滿水的瓶子、兩張卡片(一張上面有大名鼎鼎的姚明,一張上面有個箭頭),請你透過裝滿水的瓶子分別去看兩張卡片,看看能看得清嗎?會發生什麼有趣的變化?

【設計意圖: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關注語言的科學性和簡潔性,對實驗要求和實驗器材的交代要清晰,傳遞教師對科學實驗的科學態度,集中幼兒對問題的關注。】

3.幼兒第一次實驗,教師重點觀察:幼兒透過水瓶看物體,發現了哪些現象。

4.交流信息。

重點提問:

透過裝了水的瓶子往外看,還能看清嗎?你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

教師重點指導:

A.關注幼兒的語言表達——能説清楚變化。

B.引發幼兒互相學習——別人的發現你看到了嗎?

C.梳理幼兒發現的線索,教師用簡單符號記錄。

教師小結:瓶子裏裝了水會發生這麼多有趣的變化,有的變模糊了、有的變大了、有的變多了、有的……你都發現了嗎?試試看,再去看一次,大家看到的這些變大、變模糊的現象你都能看到嗎?用什麼好方法才能看得到呢?邊看邊做好記錄。

【設計意圖:第一次實驗後,信息交流的目的有三,一是將幼兒零星的發現和經驗在集體中共享,使同伴間能分享更多的發現信息和探索視角;二是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發現清楚地用語言表達出來,提高大班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表達能力;三是激發幼兒從無意識發現到有意識探尋的行為意識。】

二、實驗二:驗證經驗,探究原因——嘗試探究影像變化的祕密

1.幼兒第二次實驗,教師重點觀察及指導:

*幼兒能觀察到幾種現象?倒的現象能看到嗎?有沒有新發現?

通過個別提問,引發幼兒有意識地探究:怎樣才能變大?怎樣才能變小?

【設計意圖:個別指導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能幫助幼兒建立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在實驗操作中關注影像變化的原因,為後期的表達奠定基礎。】

2.交流信息:

重點提問:

*你發現了幾種現象?比第一次多嗎?倒的現象能看到嗎?有沒有新發現?

【設計意圖:第二次實驗後的信息交流目的與第一次有明顯不同。第一次關注幼兒不同的發現。第二次關注幼兒是否在第一次的基礎上汲取同伴的經驗?難點是否有突破?倒的現象看到了嗎?又有什麼新發現?提問設計層層推進,由易到難,由淺到深,既照顧了第二次實驗後每個幼兒的表達需求和情感體驗,又關注了活動進行到第二層次後的挑戰與提升。】

*為什麼看同樣一個瓶子,有的人能看到許多變化,有的人只看到一種變化?有時看到的是放大的?有時看到的是縮小的……這是為什麼呢?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挑戰性的問題。幼兒猜測可能和瓶子擺放的位置有關,可能和瓶子的距離有關,可能和瓶子裏的水有關等。教師期望以此幫助幼兒建立科學的思維方式:從關注事物表面現象到聯繫事物的內在關聯;鼓勵幼兒根據個體的經歷和體驗,大膽表述自己的猜測和想法。這是科學活動中最有價值、最具挑戰的環節。】

教師小結:瓶子裏有水無水、水多水少、瓶子與東西距離的遠和近、瓶子橫着放和豎着放……都會使你看到的結果不一樣。看瓶子的遊戲中藏着許多科學小祕密。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

3.教師做“眼睛實驗”,重點驗證:距離和影像變化之間的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集體觀察教師眼睛大小的變化,幼兒真實地體驗到瓶子距離和影像變化之間的關係。由猜測變認可,由個體經驗到集體共享。教師的“眼睛實驗”只是拋磚引玉,以此引發幼兒對更多原因的驗證和探究。】

三、實驗三:共同實驗,大膽猜測——發現改變物體位置後新的影像變化

1.出示實驗器材,引發猜測:

如果將一羣小雞擺在水瓶後,我們會看到什麼有趣的變化呢?

【設計意圖:此時的預測是幫助幼兒梳理和遷移已有經驗,一般幼兒會自信地在活動中猜測:小雞倒了、變大了、變小了、變模糊了。結果卻出乎他們的意料——小雞向後走了。這會讓幼兒形成強烈的認知衝突,使他們在頭腦中產生新的問題和探究的願望。】

2.錄像驗證。

3.設疑:為什麼小雞會向後走?瓶子裏還會有什麼有趣的現象?你們可以到區域活動裏繼續去研究。

【設計意圖:鼓勵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新的探究,活動還未畫上句號。】

四、賞一賞

觀賞視頻:瓶子在生活中的創意集合。感受瓶子在生活中的無窮創意,激發幼兒探究的情趣。

延伸活動

教師在區域活動裏繼續投放:*小雞實驗材料;各種造型不同、水位不同的瓶子;觀察記錄表。

標籤:玩瓶 幼兒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