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哈姆萊特的形象及其復仇行動延宕的原因分析

作為“千分之一的哈姆雷特”的讀者來淺析一下造成他復仇行為延宕的原因以及揭示了什麼本質問題。哈姆雷特從一個快樂王子變成一個精神憂鬱,行動遲疑的延宕王子這是整個社會的悲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哈姆萊特的形象及其復仇行動延宕的原因分析,希望大家喜歡。

哈姆萊特的形象及其復仇行動延宕的原因分析
  哈姆萊特的形象及其復仇行動延宕的原因分析 篇1

哈姆萊特是莎翁四大悲劇之首。一個典型的復仇悲劇。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從大學回家,發現父王突然逝去,叔叔繼承了王位並與他的母親結了婚。家庭和王國的重大變故使王子陷入了悲痛、迷惘和疑惑中。父王鬼魂的顯現,向他揭示了可怕的事實:他的叔叔以陰險的手段弒兄、篡位、娶嫂。哈姆萊特必須報仇,面對強大的敵手--國王,哈姆萊特怎樣實施自己的復仇計劃呢?剖析劇情,他整個的復仇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父仇不共戴天、復仇決心彌堅;第二階段是氣餒消極甚至走向宿命,淪落到與雷歐提斯一般——僅僅為榮譽而復仇。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的變化,就是復仇行動的延宕,這也正是這部悲劇的生命力之所在,因為#一切戲劇都有延宕,沒有了延宕也沒有了戲文。本文現從以下三方面來淺析哈姆萊特復仇延宕的原因。

從先前對父親鬼魂的深信不疑、誓死復仇到懷疑父親的鬼魂是魔鬼,在引誘他走向沉淪,表面上看是哈姆萊特在用理性控制感情,而實際上這是他在冷靜之後深感復仇願望難以實現而對復仇理想產生了動搖。至少,他承認自己#柔弱憂鬱,就是一種自暴自棄。透過後面一段自白,我們可以猜度哈姆萊特內心的真實想法,他是多麼希望那個鬼魂是一個魔鬼啊!如此自己就不會沉淪,因為血海深仇不復存在。到後來,哈姆萊特甚至開始寬恕自己的仇人,他殺害了雷歐提斯的父親波洛涅斯,雷歐提斯向他尋仇時,他是這麼説的:#凡是我的所作所為,足以傷害你的感情和榮譽,挑起你的憤激來的,我現在聲明都是我在瘋狂中犯下的過失。%%要是哈姆萊特在喪失他自己心神的時候,做了對不起雷歐提斯的事,那樣的事不是哈姆雷特做的。那麼是誰做的呢?是他的瘋狂。

他把所犯的過失歸罪於自己失去心神的瘋狂,而不是歸罪於哈姆萊特。按他的邏輯,可以看出在他的內心深處,已開始原諒他的仇人,認同罪惡是他的仇敵在利慾薰心時造成的,他的仇敵並不是他的叔叔,而是薰心的利慾。更何況他親眼所見他的仇敵在為自己所犯的罪惡在深深懺悔。如果沒有後來國王耍斬盡殺絕的陰謀詭計,哈姆萊特的仇恨甚至會在猶豫中消散。

  一、哈姆萊特自身性格是延宕哈姆萊特復仇行動的內在原因

性格是行動的內因。劇中的哈姆雷特是一個聰明、善良、機智、冷靜、沉着、勇敢,為人光明磊落,有着坦蕩胸懷的人,有着一顆高貴的心。正是因為擁有一顆如此高貴的心,才導致他在復仇的行動上一再猶疑。他可以接受光明正大的決鬥,卻無法對仇人突施暗算。所以他有很多機會可以在暗地裏將他的殺父仇人殺死,但是,他卻猶疑不決,最後,錯過那樣的機會。他可以趁着叔叔懺悔之時將他殺死,但他猶疑了。那一刻,他想了很多,他覺得這樣復仇沒有意義,反而是在成全那個罪惡之人。因為人在死前若是懺悔,靈魂可以直接上天堂,他要的不是這樣的結果。

哈姆萊特並不是一個衝動魯莽的人,他有着驚人的機智與冷靜沉着。當他從父親的鬼魂口裏得知了父親之死的真-相之後,即使悲傷讓他憤怒,憤怒讓他癲狂,但他卻並沒有衝動得立即去找叔叔復仇。在那個時刻,他居然還想到讓幾個同伴為此事守口如瓶並讓他們發誓。為什麼要這樣?因為他意識到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感覺到自己是日夜伴着一條隨時會咬死自己的毒蛇(即他的叔父)。他想要報父仇,就必然得先保證自己的安全,所以他裝瘋,矇騙了所有的人,讓叔父對他(一個瘋子)失去戒心,少了提防,以此來達到他復仇的目的。

他的叔父偽裝得很好,在經過殺兄、奪位、娶嫂等鉅變之後,整個國家的臣民居然還在為他慶祝!哈姆萊特開始的時候,也只是在懷疑,父親的鬼魂述説不過是使他更加堅信自己的懷疑。哈姆萊特作為一位王子,一個王位繼承人。他要刺殺一個國王(即他叔父),首先是要有能夠信服天下的理由,也就是證據,否則,他就成為世人眼裏的一個叛徒,一個弒君罪人。他要為父報仇的同時,更要讓他的叔叔在國人面前暴露他的醜行,要將真-相大白於天下。這也是他作為一個王位繼承人的權利與義務。所以,他要找到他叔叔的罪證,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他會利用戲班在國王與王后面前上演類似的劇情來刺激國王和王后,目的也就是為了證實國王有罪,證實父親的鬼魂説的是實情。他不止是報復殺父仇人,更是報復奪走他幸福快樂的偽善與罪惡。而這些並不是一時之間的事情,而是需要等待一個適當的時機或者需要時間去收集證據。所以,他的遲疑是符合他的心理活動,符合他的性格特點的,也是符合事物發展的邏輯的。從藝術的角度上看,這也是符合戲劇的審美效果的,#延宕是造成戲劇的總體效果、衝突、結構的重要因素。

  二、宗教觀念是延宕哈姆萊特復仇行動的又一幫兇

  三、敵人的強大勢力是迫使哈姆萊特復仇行動延宕的根本原因

哈姆萊特的殺父仇人是現任丹麥國王,與國王為敵意味着與整個丹麥的政權和軍隊為敵,而哈姆萊特的復仇勢力又是如此此渺小,僅有一個與他並肩作戰的`朋友--霍拉旭,就連自己的母親也在仇人的行列。以哈姆萊特的微弱之勢,如果公開直接地挑戰國王無疑是飛蛾撲燈。因此,不管是怯於敵人的勢力,還是講究復仇的策略,哈姆萊特只能身不由已地選擇延宕。哈姆萊特雖然有着剛強的品質和超人的武藝,但他也是凡人,面對強大地陰險地敵手,他也感到害怕、猶豫。在每一個基-督教徒的心裏,天堂是極樂世界,地獄是悲慘城堡。哈姆萊特也是這樣認為的,他面對的敵手無比強大,但他卻輕易放棄了一個非常難得的舉手之勞便可成功復仇的機會。這並不是因為哈姆萊特一時的仁慈,而是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在作祟,此時他的敵手正在祈禱、懺悔罪惡,這樣殺死他便是送仇人進天堂,因此他説:#不!收起來,我的劍,等候一個更慘酷的機會吧!當他酒醉以後,在憤怒之中,或是在荒誕縱慾的時候,在賭博,咒罵或是其他邪-惡的行為的中間,我就要叫他顛躓在我的腳下,讓他幽深黑暗不見天日的靈魂永墮地獄。

可見,在哈姆萊特的復仇觀念中,簡單的殘殺肉體,使靈魂脱離肉體,並不是目的,真正的復仇是將敵手的靈魂送進地獄。因為宗教力量的束縛,哈姆萊特開始懷疑自己復仇的動機和可行性,在一次跟霍拉旭的對話中,他這樣質問自己:#憑良心説我是不是應該親手向他復仇雪恨?上天會不會嘉許我替世上剪除這一戕害天性的蟊賊,不讓他繼續作惡?

不管他是不是一個真正的虔誠的信徒,就算他是在為自己的軟弱找藉口開脱,這個藉口也是宗教觀念,上帝給予他提供的,這使他在行動時遲疑不決,#最後帶着宿命的觀點向敵手發起衝擊。宿命的觀點實質上就是包括在基-督教教義之內的,在基-督教#上帝論中,上帝是#天地至高一神,掌握着人類的幸福、仇恨、災難,人的命運都是冥冥之中註定的,凡夫俗子擺脱不了宿命,也無法與命運抗爭。在哈姆萊特看來,偉大的亞歷山大,不可一世的凱撒死後也只不過是一坯給人擋雨摭風或塞啤酒桶的泥土。因此,他開始對復仇的意義產生懷疑: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來,無論怎樣辛苦圖謀,結果卻早已有一種冥冥之中的力把它佈置好了。

生活的變遷,重重的阻力使得哈姆萊特認識到個人的力量多麼渺小,但卻懷着一絲樂觀,緊繃的神經也得以釋放,因為上帝會佈置好一切,以至於他還答應了與雷歐提斯比劍為國王博取勝利。他知道,復仇並不在於一時,也不於自己的處心積慮。

悲劇的氣息在哈姆萊特行動的延宕中曾一度趨向淡化。國王的陰險狡詐、斬盡殺絕又使得復仇行動的延宕把悲劇推向了高-潮。

  哈姆萊特的形象及其復仇行動延宕的原因分析 篇2

1 、哈姆萊特是古代丹麥的一個王子,他是一個人文主義形象,這和他在“威登堡大學”裏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關係。

2 、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義的影響,心中充滿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樣完美。而現實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個思想家那樣地思考許多哲學問題,卻找不到答案。於是他要為父報仇,可是他內心又是矛盾,因為他想的不光只是為父報仇,而是扭轉整個乾坤。在這樣艱鉅的任務面前,他想要行動也行動不起來。

3 、性格過於內向、審慎及單槍匹馬的處境,使他感到猶豫,造成他行動上的延宕。因此最後只能是與敵人同歸於盡。

4 、他的悲劇既有罪惡勢力過於強大的客觀原因,也有其內存性格弱點的主觀原因。所以,哈姆萊特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是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哈姆萊特是一個性格非常複雜的人物,他對社會現實善於觀察和思考,並曾經懷着美好的理想和善良的願望。但他對人類的信念突然被他母親和叔父的偽善所粉碎,他感到它所生活的空間原來是一個“荒蕪不治的花園,長滿了惡毒的莠草”!他不能忍受“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微賤者費盡辛勤換來的鄙視”。他對醜惡現象的深惡痛絕和對現實生活的無能為力,和他無法解脱的內心深層的痛苦,這種矛盾和痛苦是他喊出“ To be, or not to be ”這一震撼了數代人靈魂的問題。這一問題很難完全譯成中文。它包含着“活着還是死去”、“生存還是毀滅”、“忍受下去還是反抗”等種種含義。正是由於無法對這一問題做出明確的回答,哈姆萊特才長期躊躇和拖延着他早應採取的復仇行動,關於這種説法曾經有過不同的看法和爭論。有人説 , 這是由於他“生性猶豫,缺乏行動,所以失敗” ; 有人説他“天生患有憂鬱症”,用歌德的話來説就是由於他“軟弱性,缺乏魅力”;俄-國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則認為:“哈姆萊特天生純粹是內在的、冥想的、主觀的、生來富於感情和思想的;而可怕的事變要求它的,卻不是感情和思想,而是行動;召喚他從空想的世界中走出來,到現實世界中去,到和他的精神氣質完全不同的行動的世界中去。”其實,以上這些都是復仇行動所以延宕的原因。此外,恐怕還應加上他對母親的下意識的眷戀,對殺死叔父後自己所承擔的責任的恐懼等等。另外,這種延宕同時也是出於戲曲情節和衝突的規定性和需要。

一、 哈姆萊特的性格特點 。在哈姆萊特的形象裏,莎士比亞體現了他的時代最優秀的進步的人類特點,哈姆萊特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個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他出身王室,卻在當時新文化中心的德國威登堡大學接受了人文主義教育,他出身上層統治階級,卻接近人民,他痛心周圍社會的醜惡現實,抱有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的崇高理想,同時對 “ 人 ” 抱有美好的看法: “ 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形象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 在他心目中,他父親老哈姆萊特正是這樣一個 “ 人 ” 的典範: “ 他是一個堂堂男子,整個説起來,我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樣的人了 ” 。 他熱愛所生活的世界,認為這是一個美好的天地,天空是 “ 一頂壯麗的帷幕 ” , “ 金黃色的火球點燃着莊嚴的屋宇 ” ,大地是 “ 一座美好的櫃架 ” 。 他對人與人的關係,對友誼愛情與傳統觀念有着截然不同的態度。他愛朋友,愛下級。他的士兵表示對他盡忠時他説: “ 讓我們彼此保持着不渝的交情 ”我認為,《哈姆萊特》中之所以要引入鬼魂這一角色是由於哈姆萊特的性格決定的。

他父親的死和母親的改嫁無疑是給了他巨大的打擊,哈姆萊特的內心始終堅持着自己崇高的理想,雖然眼前的現實讓他感到 “ 無聊、乏味 ” 但是,假如沒有父仇,他的性格就不會被充分展現出來。作者把哈姆萊特置於矛盾衝突的頂峯,在極端的憤怒中,哈姆萊特真正的完善了自己。雖然,他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父親的仇恨以及叔叔的殘害使他無從選擇,但是,在他的言語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他智慧的閃光和他內心對人性的呼喚,這也增加了戲劇的悲劇色彩。 一快樂 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子,他高貴、優雅、勇敢、有學識、追求純潔的愛情,他的身上具備治理國家、報仇雪恨的能力。哈姆萊特在德國威登堡大學學習時,接受人文主義的薰陶,他對人報有美好的看法,心中充滿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樣完美,他高呼“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愛情、友誼,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誠相待的平等關係來代替尊卑貴賤、等級森嚴的封建關係。這時的他年輕而樂觀,對人對事充滿幻想。可見,他是一個快樂的王子,擁有地位、名份、權利和愛情等等。

二、憂鬱 。命運之神使哈姆雷特遭受了巨大變故,劇目一開始,三道打擊就同時落到了主人翁哈姆雷特身上:父王的猝死,母親的改嫁,王位的丟失。一下把一個對未來充滿美好夢想的年輕王子置於一個不堪的現實,他的世界觀開始有了變化,對他原本童話般成長的地方他説出了“整個世界就一個監獄,丹麥是其中最

三、延宕。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首先,認為應該有正當的名分,必須讓克的罪行得到證實並當眾暴露;其次,自己的行動能否起到懲罰罪惡,重整乾坤的目的。壞的一間牢房” 這樣的話。哈姆雷特的延宕,不是為了延續出悲劇而強加的附屬品,而恰恰是展開靈魂廝鬥的癥結所在。他是真的因為選擇而困擾,因為人性的弱點而難以決斷。這恰恰是莎士比亞想要問給世間所有人聽的“to be or not to be”的永恆的難題。哈姆雷特,正是一開篇就面對着命運的苛責,面對着兩難的歧點。

四、行動。戲劇的末尾是哈姆雷特與雷歐提斯的決鬥,克勞狄斯趁機設下毒劍毒酒之計,準備在比劍過程中除掉哈姆雷特,但結果最先毒死的卻是自己的愛妻、哈姆雷特的母親。雷歐提斯自己也中了毒劍,在死前和盤托出奸王的陰謀。被毒劍刺傷的哈姆雷特拼出自己最後的力氣殺死了奸王,未父親報了仇,全劇以六個主要人物的死亡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