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15篇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1

分數的學習在國小分了幾個階段,這堂課是在分數的認識、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基礎上開始對分數進行系統研究,重點研究分數的意義及對單位“1”的理解。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有如下幾點收穫和想法。

1、從大家所熟知的“1”引入課堂,學生感覺太簡單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舉手回答的同學幾乎全部。這樣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上,為接下來的內容做好了接受的準備。又通過有關“1”的這些既簡單又重要的問題的提問,把這課的一個難點——單位“1”做了初步的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顯得順理成章,不知不覺中就在學習新知識。

學生一般都願意學習簡單的東西,也希望把學習變的簡單。老師應該深入淺出,化難為易,找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出發,順利過渡到新知識,這樣不僅課堂氣氛好,而且自然而然,不生硬。

2、數學思想需要逐步的滲透,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點的建立,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通過教學分數是如何產生的,我覺得第一讓學生知道了因為生活的需要,才產生了數學,學好數學是更好的為生活服務。第二讓學生明白有關數的理論的知識,有助於學生數學理論的建構。

作為數學老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注重滲透數學這門學科本身的思想,教會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首先自己要站在數學思想的高度去看知識點,站得高、看得遠,對於教材的把握、前後知識的連貫才能作到運用自如。

3、自學是中學生及成年人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國小階段應該適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首先對新內容進行自學,然後再一齊解決重、難點。由於學生的自學能力還不強,所以在自學前給了提示,圍繞幾個知識點自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着引導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根據提示嘗試着去學習、去解決,然後教師再把重、難點和學生進一步探討。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自學能力,同時教師又能重點突出、有的放矢。學生學的有趣、老師教的輕鬆,何樂而不為?

4、數學概念的語文化教學,對於學生和老師來説都是有利的。數學概念一般都很抽象,理解時往往有些難度。但如果通過語文方式的解釋,則會變得容易些。在教學“容積”這一概念時,我曾讓學生查閲過字典,學生通過查閲字典明白了“容”就是容納的意思,“積”就是體積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容納的體積,把它説完整就是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過這樣教學,我發現學生一是理解容易,二是因感覺新鮮而氣氛活躍了。這堂課教學中,在理解分數的意義這一概念時,我設計了讓學生找出重點詞的環節,把一個大概念分小,逐個理解。在理解“若干份”時,通過思考和查閲字典,明白了“若干”是指不定量。這樣“若干”一詞,學生不僅理解了,還會運用了。數學課堂的教學不妨可以借鑑其他學科,融為一體,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2

“分數的意義”一課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我主要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進而理解單位“1”的含義。並引導學生很自然的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能説出一個分數中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讓學生經歷整個概念的形成過程,幫助他們從中獲得感悟,促使其主動參與建構。

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注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體驗分數的價值,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數感。《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上課開始我由《西遊記》中大家感興趣的人物孫悟空和八戒引出簡單的分數,課堂氣氛瞬間活躍起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高了。後面練習部分我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塗一塗,表示出自己喜歡的分數,學生參與的熱情更高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並不是枯燥乏味的,學習數學也是很快樂的。

當然,本節課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由於課堂時間比較緊,所以整節課我的節奏可能稍快一些、給學生髮言、展示的機會不夠充分總結的部分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説一説。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反思、不斷學習,取長補短,在教學上實現創新。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3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學生在三年級上冊的學習中,已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本課的教學重在充分應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使新舊知識相互融合,對分數的意義形成系統的理解與掌握。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突出了新舊知識間的連貫與生長點,以問題為導向,在不斷的解決問題中不斷內化分數的意義。

一、動態演示,瞭解分數演變過程

數學教學不僅傳授知識,同樣具有傳播文化的功能。數學知識是理性的,但也飽含着人類智慧的結晶。對於分數的產生,教科書分散在課前和課末呈現,為了讓學生能大概瞭解分數產生的演變過程,在現實問題中講述分數的產生,配於課件動態演示,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使學生粗略地知道知識的來源,潤物細無聲地傳播着數學知識與科學探索的啟蒙教育。

二、製造矛盾,突破分數認知難點

學生已掌握用一個物體表示,要把多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表示,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表示出1/4,讓學生自由地創造。這樣的情境創設,多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不是教師的暗示與啟發,而是學生自我發現和創造的過程,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三、巧設問題,深化理解分數意義

學生依賴於自己的動手實踐和實例,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是膚淺的,如果只靠練習加以強化,勢必影響着後續知識的學習。因此,在學生初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後,以問題激發思考,在“比較幾個,為什麼單位”1“不一樣,都可以用表示?”中,從具體實例抽象出單位“1”,使思考問題擺脱具體實物的依賴,明白了一個分數關鍵看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在“同樣是一份,為什麼表示的個數不同?”中,體會了單位“1”的數量多少影響着每一份的大小。這樣的問題解決,為學生深入理解分數意義打開了一扇智慧之門。

四、拓展訓練,體驗知識應用價值

知識只有在具體應用中,才顯示學習的價值。課末除了完成書上的部分練習外,增加了兩道思維訓練題,猜數遊戲迎合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在思考、辯論中,既掌握分數的意義,又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在看圖説話中,既鞏固新知又滲透着不同單位“1”的相互轉化思想。

整堂課教學,學生藉助直觀操作,在問題情境中不斷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各自的見解、感受彼此的情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不斷建構知識。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4

一、自我評價

1、反思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

本節課通過讓學生全面參與舉例,動手操作,自我創造等主動探究活動,學生理解了單位“1”的含義和分數的意義,並知道了分數單位的含義,整節課教學重點突出,難點也突破的很好,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基本達到教學目標。在整節課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抽象、概括及實踐能力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實際教學效果基本達到備課時的設想。實際教學基本按照原計劃進行,只有在向學生介紹分數的產生這個環節,由於相關視頻因設備原因無法正常播放時,我臨時調整讓學生通過閲讀教材62頁的小資料來了解分數的產生。知識傳授效果良好。

2、反思教法情況

教法的成功之處是,我綜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情境教學法、活動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舉例、分一分、自我創造分數等,來體驗得到分數過程,感悟分數的意義。從而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內化和建構。

存在的問題是,在教學中我對留給學生動手、動腦、交流的空間和時間把握的不夠合理。

3、反思學法指導工作情況

在本節課中,我在學生思維訓練方法指導的比較到位,學生數學遷移能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指導的還不夠,學生小組內合作探究的意識和效率還有待於提高。

二、反思問題

1、反思教學中的不足

本節課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在時間的安排上過於平均、鬆散,以至於出現前鬆後緊和拖堂現象;

(2)、個別知識點學生已經掌握並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還是心有餘悸地展開討論,佔用較多時間;

(3)、教師放手的還不夠,在學生進行彙報時,語言表達不是很恰當時,教師有些操之過急,補充的較多;

(4)、對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指導的不夠到位;

(5)、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比較缺乏,課堂氣氛未能真正調動起來;

(6)、課件沒有完全調試好,介紹分數的產生時沒能發揮多媒體資源的優勢進行教學。

2、反思課堂上突發事件及處理情況

在教學分數單位含義後,我發現學生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有所下降,我及時採取了搶答分數的分數單位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注意力又回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三、課堂重建

1、我的收穫和感悟

在本次教學實踐中我不僅收穫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在認識單位“1”時,學生能先將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把一個整體用自然數1表示,這樣為認識單位“1”,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數學概念還是抽象的。他們形成數學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應的感性經驗為基礎,從許多有一定聯繫的材料中,通過自己操作、思維活動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從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質特徵。

2、對不足之處的改進策略

對於本節課不足之處的改進策略及設想,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去改進、去思考:

(1)、教師要相信學生,該放手時要放手,對於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不要再花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強調,把寶貴的教學時間放在教學的重點;

(2)、數學課堂上要儘可能精講多練;

(3)、教師要豐富自己激勵性語言,對於學生好的表現要通過多樣的形式去肯定學生,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3、對某些教學環節的改進設想

在經歷了動手操作、自我創造等活動後,讓學生歸納概括分數的意義這個環節還可以這樣去設計:只給一個分數,如讓學生舉例交流它的含義,之後給學生這樣兩個分數和讓學生再去交流它們的含義,從而讓學生概括出分數的意義,並理解“分成若干份”和“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這些關鍵詞語。

在認識分數單位這個環節還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先閲讀課本自學,隨後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通過適當的練習及時鞏固學生自學效果,從而逐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信心。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5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個單元知識點較多,連續性較強,自成一體,甘老師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審計,對本單元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整理和複習。

在教學過程中,甘老師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綜合應用。充分體現學習不僅僅是隻注重結果,更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整理知識點後進行進一步的概括(意義、分類、運用等),使學生明確各知識之間的聯繫。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突出數學的應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甘老師在課堂裏注重創設民主氛圍,突出主體。開放教學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複習運用的過程。教師始終是參與者和合作者。課始引導學生產生整理的需要,整理後先在小組內交流,推薦優秀作品,選代表介紹,然後讓其他同學點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營造一種寬鬆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節課的複習、回顧不光是對自己勞動成果的再次分享,更是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再次體驗,也是對自己學習經驗的積累和昇華,通過回顧,學生學會反思和梳理,把知識納入認知體系中。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6

本節課的要求是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單位“1“的含義,認識分數單位,知道一個分數是由幾個分數單位組成的,並且能夠運用分數的意義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而分數的意義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抓住本課的重點,通過分月餅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分一分,充分體驗、理解分數的意義,並通過分小圓片和分小棒小組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結合自已的親身體驗,理解由於單位”1“即整體的組成不同,部分的量也是不同的。同時使學生在數學中感受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切實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本節課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在學生進行彙報時,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教師沒能順利地引導學生自已去解決問題。當學生語言表述不夠準確時,也沒有及時進行糾正。有部分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老師在課堂中也關注不夠。這些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加以注意。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7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這節課我講了兩遍,前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第一次課前想法:不知道是幸運還是黴運,每次輪到我這個新手講公開課總是有外校老師來聽,感覺壓力山大,本次也不例外,雖然那些派頭大的山西老師沒來,但有外校老師,總不像自家人那樣自在,害怕出醜給學校的臉面抹黑。第二次課前想法:也感覺壓力大,有了校長一句不要怕暴露缺點,我思想也放開了,正好有教研員來指導可以查漏補缺,於是就沒了像第一次那樣緊張的狀態,甚至説我感覺我是幸運的,藉助這次機會鍛鍊一下自己在這種大場面下的適應能力,事實證明我的猜想是正確的。

第一次,聽説有人來聽課,我就趕緊找師傅常老師幫忙選課題,正好該講《分數的產生和意義》,常老師説就這個吧不是很難。接下來就讓她幫我修改課件和預設問題怎麼處理,就連早上來學我還跟師傅説一個填空題有點難怕學生不會,常老師説那就講課過程中舉個類似的例子,我們師徒倆舉得例子不謀而合,本來信心滿滿,可是我覺得結果卻很不理想。首先,温故互查的第二題應該讓孩子們説説為新內容做鋪墊,導學案沒做認真檢查,自己覺得不難,想着個別難題已有預設處理,但從學生方面考慮不夠周全。裏面的練習題題量大還有超綱部分,有些習題過於尖鋭,學生做起來確實有點困難,此外習題設計有些沒能緊扣主題,這個問題聽完課閆老師就直接説你的導學案得改。其次,我覺得我的應變能力欠缺,課上我就跟着導學案走,用的過程中發現有問題,結果是為了完成這節課的導學案任務,而沒能讓孩子們將“分數的意義”、單位“1”以及“分數單位”等這些抽象概念練習透徹,就是席爭光老師所説的課堂上的這個“1”沒抓好,結果導致導學案算是完成了,但孩子們心中還是迷迷糊糊的,所以總感覺很不理想。

有了第一次的教訓和師傅們的指導,第二次我就知道在哪裏下功夫了。趁週三上午第二節沒課,趕緊找來常老師和莉莉幫我審查修改後的導學案及板書設計,下午放學又請曉麗幫忙修改課件到7點,晚上繼續思考過程,在她們的幫助下第二次講完之後自我感覺良好,也找回了點自信和勇氣,發自肺腑的感激幫我忙的老師們。收穫更大的就是澗西劉老師對我課的點評。

一、她説:“教學分數的產生也應該強調指出是在不能得到整數的情況下產生的,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有它的意義,課本這樣編排説明它是一個知識點,是需要強調的。”其實我原以為書本上有的東西,還有從古至今的圖形和文字介紹,最後還又總結了一段分數產生的原因,和幾個老師商量這個學生自己一看都明白,為了節省時間,課堂上蜻蜓點水一帶而過就OK了,我還是沒把教材挖掘透。

二、課堂上老師説的還有點多,應該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才會更牢固。

三、學生舉身邊1/4的例子時,讓孩子們説出例子並動手畫一畫;舉四人小組例子如果讓孩子們站起來應該站幾個人表示1/4,八個人時應該站幾個孩子來表示1/4?讓孩子們動起來體會單位“1”不同時所表示的1/4也不一樣,進一步加深對單位“1”和分數意義的理解。

四、練習題設計個數軸或者老師拿幾支粉筆説分的份數和取的份數等。劉老師的思維真敏捷,她提的這些寶貴的意見我怎麼都沒想到一條呢?我想可能是自己的思維放不開,所以才導致課堂上的拘泥,另外就是對教材和課標挖掘的不夠通透吧!

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如果不經歷第一次的失敗,又怎麼會幾次三番地去給那些敬愛的師傅們添麻煩呢?之前還真沒感覺到反思有如此大的功效,今天才發現:只有經過不斷的交流、反思,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再一點一點改進,才能有所進步直至成熟。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8

【案例】

教學過程:

(一)感知學情

1、揭示課題——分數

2、説分數,介紹分數。

(1)誰來説一個分數?

(2)介紹某個分數的知識。

①意義②各部分名稱

3、分數的產生。

(1)從課題中感悟分數的產生。

(2)猜哪個分數最早產生。

(3)介紹分數產生的過程。

(二)、體驗分數

1、分實物,動手操作,產生分數

(1)一個蘋果(2)1米長的毛線(3)6個蘋果(4)10根小棒(5)8顆糖

2、交流分數

(1)蘋果(突出平均分)

(2)毛線產生多個分數

(3)6個蘋果片突出一個整體

(4)10根小棒產生多個分數

(5)8顆糖產生多個分數

3、概括分數的意義

(1)概括單位“1”①概括單位“1”②找黑板上的單位“1”③舉例單位“1”

(2)概括分數的意義①2人小組內交流分數的意義②舉手回答分數的意義③感悟數學家説的分數的意義④體會分子和分母的意義

(三)解決問題

1、學生自主解答

2、利用媒體反饋交流答案

(四)學習方法的引導

1、本課小結

2、多種學習方式的引導。

①看書,看課本

②看課外書,和同學一起討論

③上網學習

④同學間相互交流

(五)動腦筋回教室

【評析】

這堂數學課,較好地實踐了《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數學學習的這一重要方式。

動手實踐。《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這兩段話,都強調了數學教學讓學生動手實踐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這堂課,比較注意引導學生動手實踐。例如,在體驗“分數的產生”時讓學生動手分一分蘋果、毛線、10根小棒、8顆糖等實物,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到在數學中除了把一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還可以把10根小棒、8顆糖等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從而進行平均分。

自主探索。《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指出:"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

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實施"新課標",就是要改變以往的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陳舊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決問題。這一堂課,學生自始至終地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決問題。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教師的作用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例如,在教學單位“1”時並沒有把概念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先讓學生在動手分蘋果、小棒、糖的過程中感受單位“1”的真正含義。從課堂的學習氛圍看出,學生的自主探索,確實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合作交流。《數學課程標準》説: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要進行有效的學習,合作學習、相互交流是很有效的方式。因為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優於個體的獨自的學習。讓學生合作交流,做得比較紮實。例如,在“體驗分數”時,老師讓學生合作分實物產生分數,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交流中判斷其他同學説的分數與所分的實物是否一致,學生在對與錯之中掌握知識。這一堂課,學生的合作交流,有自由組合合作交流,有同桌合作探究,有小組合作討論。在合作交流中,學生的發言積極主動,討論認真活躍,交流頗有成效,而不是走過場,搞花架子,流於形式。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9

1、反思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

本節課通過讓學生全面參與舉例,動手操作,自我創造等主動探究活動,學生理解了單位“1”的含義和分數的意義,並知道了分數單位的含義,整節課教學重點突出,難點也突破的很好,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基本達到教學目標。在整節課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抽象、概括及實踐能力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實際教學效果基本達到備課時的設想。

2、反思教法情況

教法的成功之處是,我綜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情境教學法、活動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舉例、分一分、自我創造分數等,來體驗得到分數過程,感悟分數的意義。從而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內化和建構。

存在的問題是,在教學中我對留給學生動手、動腦、交流的空間和時間把握的不夠合理。

3、反思學法指導工作情況

在本節課中,我在學生思維訓練方法指導的比較到位,學生數學遷移能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指導的還不夠,學生小組內合作探究的意識和效率還有待於提高。

4、反思問題

本節課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個別知識點學生已經掌握並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還是心有餘悸地展開討論,佔用較多時間;

(2)教師放手的還不夠,在學生進行彙報時,語言表達不是很恰當時,教師有些操之過急,補充的較多;

(3)對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指導的不夠到位;

(4)、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比較缺乏,課堂氣氛未能真正調動起來;

在本次教學實踐中我不僅收穫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在認識單位“1”時,學生能先將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把一個整體用自然數1表示,這樣為認識單位“1”,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數學概念還是抽象的。他們形成數學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應的感性經驗為基礎,從許多有一定聯繫的材料中,通過自己操作、思維活動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從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質特徵。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10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的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數與生活的聯繫。上了《分數的意義》這節課以後,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關注前後知識之間的聯繫與孕伏

在單位1的引入部分,由1到“1”,對於學生來説,那是最熟悉不過了。一支筆,一個人,一把椅子,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除了一個物體的數量可以用1來表示, 還有什麼也可以用1來表示呢?需要超越和突破,但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説,不難。很多支粉筆裝成的一盒粉筆,很多個學生組成的一個班級也可以用1來表示。既然 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可以用1來表示,那麼,3個蘋果能看做1嗎?6個、9個呢?都能看做1。但是一旦把3個看做單位1,通常這時的6個蘋果就不再看 做1了,該用哪個數字來表示呢?6個裏面有2個這樣的單位,9個蘋果裏有3個這樣的單位。引出單位1,有幾個“1”就用幾來表示。這時的“1”就成了一個計量單位。為什麼叫單位“1”呢?對於學生來説,建構就水到渠成。因為有了前面單位“1”的建構,第三環節,整數、分數、單位1的溝通,就顯得輕鬆流暢,容易理解了。

二、體現概念的建構與生成過程

在教學中,通過設計情境,引導觀察比較,發現交流,動手操作等環節建構分數的意義,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從一個個具體感性的單位1中,理解四分之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的具體意義,讓學生感悟到不同的單位1,只要平均分成的份數相同,取出的份數也相同,就可以用相同的分數表示,即不管把什麼看做單 位1,都能找到指定的的分數,進而逐步概括、內化為抽象的分數的意義的概念。在下面的設計中,又創設了相同的單位1,相同的陰影部分,卻是用了不同的分數來表示情境,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一個分數的表示,不僅要關注單位1是什麼,還要關注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分,表示其中的幾分。分數單位是多少,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等,強化學生對分數、單位“1”的認識。

又如在學生做桃子題時,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提問:“同樣是三分之二,為什麼塗色桃子的個數不同?”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同樣的分數,單位“1”不同,每份的數量也是不一樣的。

三、概念的概括,要讓學生有所憑藉

為突出這節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充分感知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我設計了各種情境,提供的感性材料也是大量的。概念的概括呼之欲出,但在引導學生概括概念的環節,總覺得缺少了什麼。後來與組內老師交流後,才明白上面環節幾個分數意義的概括引導得很好,但是黑板上什麼也沒留下,課件像放電影一樣都過去了,最後學生概括起來,沒有憑藉,所以老師只好自己概括。這樣,學生的主體性顯得不夠,教師講得就多了。如果前面概括四分之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的意義時,板書留下下面這些意義:

四分之三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3份。

三分之一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1份。

五分之二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5份,取出其中的2份。

觀察這些分數的意義,它們共同的意義是什麼?這樣一來,學生的概括就有了依據,有了憑藉,就有話可説了。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11

本節課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緊緊圍繞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關鍵,在教學中,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通過師生互動教學,引導學生運用生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對百分數的意義有了具體的認識、深刻的理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

《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的注意問題中,明確指出,數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因而課堂上,我讓學生自己去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數的例子,去發現生活中的百分數,利用學生已有的分數知識的基礎與生活中對百分數的認識,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數學內容,使學生體驗到現代生活中數學應用的意義,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體現讓生活走進數學,讓數學服務人生的教學。

2、重視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

教師的教學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本節課堅持以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為主線,採用多種方法相結合來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學生通過看、思、説、試,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發現特徵後,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能自學的儘量讓學生自學,讓學生自己創造百分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這節課主要通過創設初步感知合作探究實踐應用的學習過程,留出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應用,將所學知識進行內化理解。探究的主體是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動手實踐獲得新知識、學會學習是教師共同認同的。但在  本節課是教學百分數的第一節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會説出百分比數的意義,會讀寫百分數,並且會區別百分數和分數區別。

上完這一節課,我覺得學生對這一節內容掌握得還是比較紮實的,絕大部分學生對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和意義都理解的比較透徹,完成後面的練習也很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知識都是學生自己經歷探索、交流得到的,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成功之處:

在教學材料的安排上,讓學生充分收集有關百分數的資料,所以孩子們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能具體談談每個百分數包含的具體的意義,進而  以學生為主體,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可供獨立思考,又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在教學第一個環節時,以幻燈片新式提供有關百分數時,出現了困難。我意識到此時是他們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最好時機,我抓住這個機會,給他們合作的空間,這個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學生在  解決,學生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尊重學生,全體參與。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多種形式的教學,多媒體教學作為輔組,鼓勵大膽發言,以尊重學生  目標,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不足之處:

1、在處理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方面。

沒有讓學生做好充足的'準備,還是覺得很遺憾。雖然也讓學生結助幻燈片,結合現實生活談了百分數的意義,還是覺得學生沒能親自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存在的。還須進一步思考如何更好的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讓孩子們深刻領悟到意義的內涵。

2、本節課還有兩個知識點我沒有講到。

第一個是百分數的分數的單位,在學生會讀寫百分數之後,我也應該把這個內容順勢讓學生理解,我沒有做到。

第二是沒有讓學生明白為何要學習百分數?它的作用是什麼?由於備課的不精細,考慮的不全面,造成本節課很不完美,只有利用自習課在進行補救了。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12

分數,學生在三年級就曾認識過,這一課是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分數。使學生通過學習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使學生在説明分數所表示的意義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五年級學生,不能像一年級學生那樣每節課以遊戲為主,他們需要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和用清晰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實質,沒有過多的形式,只採用了折一折、説一説、畫一畫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並加以應用。

分數的意義對於學生來説又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如何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從而歸納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解決的重點問題。我從動手操作入手,讓學生通過折圓片,把圓平均分成2份、4份,折長方形找到長方形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讓學生鞏固平均分的概念,體會到分數與平均分的密切聯繫,並由此引入例題。再通過讓學生觀察各種物體的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各圖的塗色部分,引導學生運用對分數的初步認識進行分析。分析時緊緊抓住單位“1”的概念展開教學,使學生逐步理解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一個東西,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表示一個整體的含義。在做練習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經常性地思考,如:題目中的單位“1”指的是什麼,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分數單位是多少,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等,強化了學生對分數、單位“1”的認識。

我認為這次的教學設計有幾個比較好的地方:一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分數,有的學生説,媽媽買來6個水果,平均分給家裏的3個人,每人的水果佔總數的三分之一。學生説得很形象,很生動,也對這樣的活動非常感興趣,只是時間有限,來不及給更多的學生以發揮的時間。二是在學生做桃子題時,我設計了一個提問:“同樣是三分之二,為什麼塗色桃子的個數不同?”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同樣的分數,單位“1”不同,每份的數量也是不一樣的。美中不足的是,上課時考慮到時間關係,我只和學生交流到是單位“1”不同,所以塗的數量不同,沒有進一步交流單位“1”的多少和每份數多少之間的關係。

本節課最大的遺憾是,本課的難點“引導學生自主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沒有突破。可能由於前後銜接不好,給學生的問題太突然,以至於學生無法從前面單個表示分數的意義中總結出。後來想想,其實當學生出現無法回答的時候,可以採取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髮揮共同智慧,找到答案。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13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三年級已藉助直觀、操作,初步認識了分數(真分數),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此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比較完整地從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等方面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成功之處:

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單位“1”的概念。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是單位1概念的建立。在教學中,我從自然數1引入,讓學生舉出可以表示什麼,學生有的説可以表示1棵數,1朵花,1只兔子,一個班級,一所學校等。在這其中就包含了兩種含義,一種是1可以表示數量是1的物體,還可以表示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這樣學生對於單位1的概念就能比較輕鬆過渡過來。

運用類比推理,使學生明晰分數的意義。在教學中,通過一個蘋果、四個蘋果、六個蘋果到一堆蘋果,通過學生分一分,得到不同的分數,使學生從一個蘋果就知道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這樣通過類推得出分數的意義。

不足之處:

對於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二的辨析,個別學生還存在表示的問題。

對於分數的表述個別同學有些模糊。

再教設計:

注重學生易混點的辨析,進一步鞏固強化分數的意義,使學生理解分數是表示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14

“百分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學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周圍的世界,理解並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真切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在《數學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我們的數學源於生活,也用於生活。

下面就根據我這節課的設計意圖和教學情況進行反思:

一、“初步認識百分數”。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新課,根據統計表提出“誰投籃比較準”引發學生思考,在交流後認識到可以用“求投中次數佔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來進行比較,並將分數改寫成用分母是100的分數表示,讓學生初步體會百分數的特點和作用。接下去的一個環節,主要解決百分數的讀寫問題。根據調查,大多數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大致會讀寫百分數,所以隨後由學生來把轉化為百分數的形式,並介紹百分數中各部分與原來分數的聯繫,以及讀寫方法。既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結構,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也較能吸引其他學生的興趣。最後請學生交流88%(90%、86%)所表示的意義,讓學生會用“誰佔誰的幾分之幾”來表述,也進一步理解和88%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二、“生活中的百分數”。

百分數在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先由教師根據最貼近學生學習的事例進行舉例。通過交流一些百分數的意義,幫助學生進一步感知百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不過從課上效果來看,這裏舉的例子還存在問題。都是部分佔總數的百分之幾,考慮還不夠周詳,所以對學生後面小結百分數意義造成了錯誤影響。除了體育達標率佔100%外,其餘兩個都可改掉,比如改成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等等。

三、“百分數的意義”。

由於前面兩個部分處理不是很好,出現了問題,使得學生小結“百分數意義”產生困難,最後只能由老師進行揭示。百分比和百分率也是一帶而過。

四、“百分數和分數的區別”。

這是一個重組題,主要想通過本題的練習,使學生認識到百分數和分數的區別與聯繫。當分數表示一個具體數量時,是有單位的;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時,即兩個數的關係時,是沒有單位的。而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係。所以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最後讓學生通過“10月1日前,已經完成了計劃的95/100(95%)。説明還有(生:5%沒有完成)”等兩個問題,認識到百分數還可以表示一個整體中的部分與這個整體的關係。不過從上課情況來看,這個問題處理的還不到位,有點輕描淡寫的感覺。

五、“小知識”。

這一部分主要是想讓學生感受百分數在生活中統計和比較的功能。預想呢學生能進行一定的比較,例如日本森林覆蓋率比俄羅斯多27%等等。但是上課時提出的“你有什麼想説的嗎?”這個問題似乎不太適合,如果改成“從這些信息中你能知道什麼?”也許學生能從預想的方向思考了。當然這部分也想滲透人文教育,主要是環境保護教育。

六、“小遊戲”。

通過遊戲的形式,把數學與語文知識相整合。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反思15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而分數的意義對於國小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因此,課中我能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從以下兩方面着手,引導學生領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一)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課一開始,就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接着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展,也為揭示分數的意義做了較充分的準備。

(二)注重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本節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如把全班人數平均分成6組,每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兩組佔幾分之幾,聯繫生活中常見的分東西的情景,分別讓學生説説各用什麼分數表示分得的結果,並對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這樣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為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標籤:分數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