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比的意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集合15篇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二)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學生初步認識一位和兩位小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把認數範圍擴展到三位小數,使學生明確小數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並瞭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小數的產生。

1、談話導入

問:在三年級時我們初步認識了小數,你能説一個小數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選一部分板書)

問:你還知道小數的哪些知識?

2、那小數是怎樣產生的呢?(出示課件)

①先出示課件,讓學生觀察,哪些能用整數表示?哪些得不到整數的結果?

②小結:在測量時、計算時及物體的單價,有的能用整數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數的結果。像這樣得不到整數結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聰明的人們於是想到了用分數、小數來表示,於是小數便產生了。(板書:小數產生)

二、小數的意義。

1、認識一位小數

師: 0.1米 還可以怎麼表示?

生1:用分數表示是1/10米

生2: 1分米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把 1米 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用分數表示是1/10米,用小數表示是 0.1米 。

師: 0.3米 是幾分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師: 0.8米 是幾分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師:像0.1、0.3、0.8……這樣的小數,小數點後面只有一位數,這樣的小數叫一位小數。

(板書:一位小數)

2、認識兩位小數

師: 0.01米 還可以怎麼表示?

生1:用分數表示是1/100米

生2: 1釐米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把 1米 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 1釐米 ,用分數表示是1/100米,用小數表示是 0.01米 。

師: 0.05米 是幾釐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師: 0.09米 是幾釐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師:像0.01、0.05、0.09……這樣的小數,小數點後面有兩位數,這樣的小數叫(兩位小數)。

(板書:兩位小數)

3、認識三位小數

師: 0.001米 還可以怎麼表示?

生1:用分數表示是1/100米

生2: 1毫米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把 1米 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 1毫米 ,用分數表示是1/1000米,用分數表示是1/1000米。

師: 0.007米 是幾毫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師: 0.012米 是幾豪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生略)

師:像0.001、0.007、0.012這樣的小數,小數點後面有三位數,這樣的小數叫(三位小數)。(板書:三位小數)

師:分母是幾的分數能寫成四位小數?(1000)

分母是幾的分數能寫成五位小數?(10000)

師:依次類推(板書:......)

4、概括小數的意義

師:(結合板書)這些都是同學們剛剛寫出的分數和小數,不同的分數可以寫成相對應的`小數,例如:1/10可以寫成0.1;

5/100可以寫成0.05; 12/1000可以寫成0.012。

那麼分數和小數之間的這種聯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呢?

師:下面分小組説一説你們各自的想法。

(彙報討論結果。)

組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組2:十分之幾是一位小數,百分之幾是兩位小數,千分之幾是三位小數……。

組3: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組4: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比如説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來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可以用三位小數表示……。

小結:我們一起來看板書,剛剛你們已經説到了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來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用兩位小數來表示,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用三位小數來表示,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

這就是。(板書:小數的意義)

5、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

師:0.3裏面有( )個0.1 0.8裏面有( )個 0.1

生1:0.3裏面有( 3 )個0.1

生2:0.8裏面有( 8)個

師:像0.3、0.8這樣的一位小數都是由許多個 0.1 組成的,我們就説 0.1 是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

師:那麼你們猜一猜,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麼?

生: 0.01 是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

師:那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 )

生:0.001(千分之一)

師:那四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 ?)

生:0.0001(萬分之一)

師:依次類推(板書:......)

6、認識進率

(結合板書)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0.1,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0.01,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0.001,那0.1裏面0.1有( )個0.01

0.1裏面有( )個0.001 (課件出示)

生:0.1裏面有( 10)個0.01

0.01裏面有( 10 )個0.001

師:為什麼0.1裏面有( 10)個0.01,0.01裏面有( 10 )個0.001,同學們可以結合板書去思考?(四人一小組進行討論)

生:討論

生:彙報

生1: 0.1米 =1分米 0.01米 = 1釐米 1分米= 10釐米

所以0.1裏面0.1有( 10 )個0.01 ......

師:0.1裏面有( 10)個0.01,0.01裏面有( 10 )個0.001 ,依次類推(板書:......)

用一句話可以怎麼概括?

師:(課件出示)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師:(結合板書)0.1裏面有( 10)個0.01,0.01裏面有( 10 )個0.001 ,那0.1裏面有( )個0.001 ?

生:0.1裏面有( )個0.001 ?

師:你們是怎麼想的?生:......

四、鞏固練習。

師:從上課開始到現在,我就發現同學們的推理能力特別強,那剩下的時間我們就一起去闖智慧關,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有)

師:請看大屏幕,第一關(課件出示)

1、填一填(書51頁做一做)

2、哪兩隻手套是一副?用線連一連。(書55頁第2題)

第二關

3、在( )裏可以填幾

( )個0.01是0.1 0.8裏面有( )個0.1

0.35裏面有( )個0.1和( )個0.01組成的

0.2裏面有( )個0.1,有( )個0.01,有( ), 個0.02

4、想一想

1元4角2分=( )元 2.56元=( )元( )角( )分

35釐米=( )米=( )分米 0.68米 =( )分米=( )釐米

第三關

5、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分數和小數

五、課堂小結。

這一節課我和小朋友合作得非常成功,我相信每一個同學都有很多的收穫,誰先來説一説?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2

一、教材及學生情況分析:

“比的意義”是國小五年級第十冊教材中第四單元的起始課,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已有的兩個數相比的知識得以昇華,同時也能夠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比的性質、比的應用和比例的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比的意義”這部分知識內容繁雜,學生缺乏原有感知、經驗、不易理解和掌握。針對知識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組織學生圍繞“比”的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較、總結的教學方法,突出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1、教學目標:

“從知識與技巧”、“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以下目標。

(1)理解並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與寫。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並會正確求比值。

(2)通過主動發現的討論式學習,激發合作意識,理解並正確掌握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零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繫的。

(3)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他們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2、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掌握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繫。

二、教學方法的設計

1、用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

2、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能夠發現數學問題。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4、當堂鞏固,當堂反饋練習,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學習方式的活動中理解比的意義。

5、採用激勵、評價等多種有效的方法,鼓勵學生多比較、多思考,善於探究與協作交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三、教學過程的活動與安排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一則消息引起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學生對這則消息進行討論、交流時,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獲得情感體驗,同時能發現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義”教學。

第一步給出班級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兩個條件,請學生提出問題並列式,根據學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確是男生和女生兩個量在比,啟發學生思維,除了用以前學的除法知識對兩個量進行比較外,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進行比較。然後展開“比的意義”教學活動,説成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運用新知識説説。(説明:從學生身邊的數量中提取數學問題,從而引出新知識。運用舊知識進行傳遞,輕鬆快樂。)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不同類的'數量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比來表示。在上面兩個例子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出比的意義。

2、比的讀法與寫法、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學。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比的讀法和寫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後組織同學們彙報學習成果,引導學生介紹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後,並引導學生運用方法,能夠寫出幾個比的實例,計算出比值,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彙報過程中,尋找比值的規律,即可以是分數、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3、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比的後項為什麼不能為零?

通過引導學生看板書,合作交流能夠比較出“比”、“除法”、“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繫,填寫出表格,再通過“相當於”這一詞的理解,明確他們的區別。

(三)、總結、歸納引導學生談學習感受。

通過本節課學習,同學們學到了那些知識,請把你的收穫告訴大家好嗎?在學生彙報中,使本節課的知識點得以鞏固。

(四)、多層次練習,鞏固新知識。

練習形式多樣,既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又增加了樂趣,特別是培養學生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3

小數的意義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69~72頁例1、例2和課堂活動第1,3,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現實情境,進一步認識小數及小數的計數單位,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十進關係。

2通過直觀、操作、推理等活動,讓學生清楚、明確地歸納小數的意義。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結合現實情境,認識小數及小數的'計數單位。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及十進關係。

教學準備:

米尺、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知

1量一量黑板的長,課桌長、高

這些數是不是都是整米數?

教師:在測量和計算中,有時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通常可以用小數表示。

2回憶、練習

1角=()10元=()元5角=()10元=()元1dm=()10m=()m3dm=()10m=()m

教師:關於小數,同學們還想知道什麼?

板書課題:小數的意義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填一填,説一説。

(出示例1第1個圖)

①此圖用分數、小數該怎樣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説一説:07表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裏面有()個0.1。

②像0.1,0.3,0.5,0.7這些一位小數,都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分別取其中的1份、3份、5份、7份,也就是: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同理説一説。(後面兩幅圖)

①第1個塗一個小格,第2個塗45個小格,用分數、小數來表示並説説是怎樣想的?

②討論並歸納:百分之幾寫成幾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幾分之幾?

2教學例2

(認識三位小數)

(1)看一看,填一填。

①把1m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dm;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是1c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mm。

(出示圖)學生填分數和用小數表示。

1mm=()1000m=()m;146mm=()1000m=()m②把一個正方體平均分成1000份。

(第70頁例2圖)其中1份、25份,107份用分數和小數怎樣表示?

(2)説一説0.025,0.107分別表示什麼以及它們的組成。

(3)歸納:表示千分之幾寫成幾位小數?三位小數表示幾分之幾?

3討論、歸納小數的意義

學生討論:什麼是小數?小數的計數單位有哪些?

歸納:像0.7,0.45,0.025,0.25,0.107……這樣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小數。0.1,0.01,0.001……就是小數的計數單位。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學生自學數位順序表。

三、課堂活動

完成課堂活動第1,3,4題。

先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議,讓學生説説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困難?

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

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0.1,0.01,0.001……就是小數的計數單位。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28~30頁例1、例2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五第1~5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能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學會讀寫小數,體會小數與分數的聯繫。

2、在用小數進行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小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3、初步養成善於觀察、善於比較、善於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想考考同學們,敢不敢接受挑戰?

1、把下列陰影部分用分數和小數表示出來。

0.44/100.77/10

2、讀出下列小數,説出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各是多少。

3.58.4

我們在三年級已經認識了一位小數,知道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從今天開始,我們繼續來研究小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板書)。

二、探究新知

1、學習小數的讀法

小數怎麼讀?誰能把剛才信息中的幾個小數再讀一讀?你能發現小數是怎麼讀的嗎?

讓學生髮現:小數點前面的數和我們學過的整數一樣讀,小數點後面的數只要依次一個一個地讀。

出示幾個小數,讓學生讀一讀:0.390.1080.0060.80

2、探究小數的意義和寫法

(1)出示例1圖

師:誰來讀一讀橡皮的標價,並且説一説它表示1元的幾分之幾嗎?

板書:0.3=3/10一位小數

誰再來讀一讀信封和練習簿的標價?這兩個小數和第一個有什麼不同嗎?

很好,因此,像0.05、0.48這樣的小數,我們把它叫做兩位小數。

那麼0.05、0.48這兩個小數各表是什麼意義呢?我們來進一步研究。

你能用角或分作單位,説出下面物品的價錢嗎?

提問:1元等於多少分?1分是1元的幾分之幾?是幾分之幾元?寫成小數是多少元?

板書:1/100元=0.01元

5分是1元的幾分之幾?是幾分之幾元?寫成小數是多少元?誰來説説看?

板書:5/100元=0.05元

4角8分呢?你能自己完成這個填空嗎?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板書:48/100元=0.48元

説明:0.05元和0.48元都是兩位小數。它們分別表示1元的幾分之幾?

(2)出示例2圖1

請學生拿出自己手中的直尺,找到1釐米的刻度。

提問:1釐米是1米的幾分之幾,是幾分之幾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

板書:1/100米=0.01米

同桌兩人一組:在直尺上另外找出4釐米和9釐米的刻度,互相説一説,寫成分數和小數各是多少米?把它們寫下來。現在開始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學生彙報。

板書:4/100米=0.04米

板書:9/100米=0.09米

説明:0.01米、0.04米和0.09米也都是兩位小數。它們分別表示1米的幾分之幾?

(3)出示例2圖2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長1毫米,是幾分之幾米?如何寫成小數呢?你會把7毫米、15毫米也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分數和小數嗎?會做嗎?自己在練習本上寫出來。

誰能把你寫的小數跟大家説一説,組織全班交流。

板書:1/1000米=0.001米7/1000米=0.007米15/1000米=0.015米

説明:這些三位小數表示1米的千分之幾?

3、抽象概括:仔細觀察黑板上的分數和小數,你有什麼發現?把你的發現在小組裏和同學交流。

引導學生概括: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從分數往小數看,我們會發現: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再從小數往分數看: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往下還有嗎?我們來齊讀一遍,

師:這就是小數的意義

4、教學“試一試”

這一題請同學們自己在書上完成,誰來跟大家説説你是怎麼填的?你是怎麼想的。結合圖來理解每個小數把整數“1”平均分成了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

三、練習拓展

1、把聽到的小數記錄下來。

早晨6點30分,小明從1.2米寬的`小牀上起來,擠了0.008米長的一段牙膏,用了0.05小時刷牙洗臉,喝了一杯0.243升的牛奶,吃了一隻麪包,背起2.5千克的書包,飛快地向離家1.46千米的學校跑去。

指名板演。讀一讀這幾個小數,選擇整數部分是零的小數説説它們表示幾分之幾。

2、最近學校附近開了一家文具店,但店裏商品的標價不太規範,請你們幫個忙,把這些標價改成用“元”作單位的小數。(圖略)

鉛筆3角小刀8分直尺5角9分練習本76/100元

3、把你認為長度相同的找出來

4毫米0.004米4/1000米0.04米4釐米4分米4/10米

4、估價:一筒薯片的價格在5元~6元之間。估完後提問:有多少種可能?

5、把課前收集的小數信息,挑一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介紹給同桌聽。

四、課堂小結

一堂課的學習過得真快,今天,我們進一步認識了小數,你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

3/10元=0.3元一位小數十分之幾

1/100元=0.01元

5/100元=0.05元

48/100元=0.48元兩位小數百分之幾

4/100米=0.04米

9/100米=0.09米

1/1000米=0.001米

7/1000米=0.007米三位小數千分之幾

15/1000米=0.015米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以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到親切,引起情感共鳴,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中,以1分米=1/10米=0.1米為基點展開,通過遷移、類比認識兩位、三位小數,歸納小數意義時,滲透抽象化方法,在學生多層面、多角度豐富感知的基礎上,得出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等,使學生順利地從直觀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不足之處:1、無生上課超時,節奏把握不理想;2、由兩位小數類推到三位小數,設計思想不夠明確,可能會影響實際教學效果。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5

本課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讀、寫比,並會正確地求比值。

2、引導學生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繫,使學生掌握的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意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啟發,揭示課題

師:今天很高興能在這和大家一起學習,我們班的同學都到齊了,看看男生有幾人呢?(29人),女生有幾人?(25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現在你能不能根據我們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數,提出數學問題,並會用以前學過的什麼方法進行比較?

啟發學生提問題,解答後教師板書。

比差關係:用減法29-25=4(人)

比倍關係:用除法29÷25=

25÷29=

師:從男生和女生的比較中可以知道,比較數量的意義和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求一個數量比另一個數量多多少(比差關係)用減法,另一種是求一個數量是另一個數量的幾倍或幾分之幾(比倍關係)用除法。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在對兩個數量用除法比較的基礎上,來學習一種新的數學比較方法——比。

2、板書課題(出示教學目標)

二、新知探究

l.教學比的意義。

師問:29÷25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比較)

師述:用新的一種數學比較方法,求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幾倍,又可以説成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29比25。(板書: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29比25)

扶放啟發:請同學們想一想,仿上例(指29÷25),那麼25÷29又可以怎麼説呢?

(生説後師板書: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25比29)

小結:從求我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倍比關係知道: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説成誰和誰的比。應注意的是:兩個數量進行比較要弄清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後,不能顛倒位置,否則,比表示的具體意義就變了。(如29比25是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25比29是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

師: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學會了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對我們班的男生和女生人數進行了比較,請同學們再看下面一個例子。

(投影出示)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00千米。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教師提出如下幾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投影出示)

(1)求汽車行駛的速度應怎樣計算?

[用除法計算:100÷2=50(千米/小時)]

(2)題中的100千米是汽車行駛的什麼?2小時呢?(路程、時間)

(3)汽車的速度又可以説成哪個量和哪個量的比,是幾比幾?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

引導學生總結出比的意義:

師啟發:從上面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比較兩個數量的倍比關係可以用什麼方法?(用除法)又可以用什麼方法?(比的方法)那麼表示兩個數的相除關係又可以怎樣説呢?板書: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完善板書:比的意義)

接着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比的意義(提出如下問題啟發):

(l)兩個數的'比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什麼關係?(相除關係)

學生回答後教師在“相除”兩字下面點上着重號,然後讓學生齊讀兩遍。

(2)上面兩例,它們的解法有什麼共同點?(都用除法,又可以説成幾比幾)

(3)兩個例中的各個比有什麼不同點?(第一個例子中的比是同類量的比,第二個例子中的比是不同類量的比。不同類量比,得到的是一種新的量,如路程和時間的比表示的意義是速度。)

2.教學比的讀寫法、各部分名稱、求比值的方法及比同除法的關係。

(一)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比的讀、寫法2、比的各部分的名稱分別叫什麼??3、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

4、比值可以怎樣表示??5、比和比值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二)各小組根據提綱自學。

教師巡迴查看,瞭解學生學習中的疑難,以便有目的的開展教學。

(三)逐步彙報並舉例。

1、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2、“:”是比號,讀作“比”。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

3、15比10記作15∶1010比15記作10∶15

4、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3∶2=3÷2=

引導學生根據比值的定義,弄清比值是一個數。(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時也可能是整數)。

5、理解比和比值的聯繫和區別。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數學第八冊分數的意義。

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冊分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和其它數學知識一樣是由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際中產生的。

2.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單位“1”的含義及分子、分母的含義。

3.培養學生形象思維,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4.使學生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講清單位“1”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

電腦軟件一套。

學具準備:

每人一張正方形紙片、每組一個信封裏面裝有一張圓形、長方形紙片,4個蘋果圖片,6個玩具熊貓圖片。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教學

今天我們和許多小動物一起去參加小猴的生日聚會高興嗎?你們看小猴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好玩的東西(電腦顯示畫面)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都有什麼?它還想測測同學們的智力利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幫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嗎?(上課)

一、 分數的產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的時候,有時不能得到整數得結果,例如,用一個計量單位“米”測量黑板的長度(屏幕顯示)量了3米後,剩下的一段不夠1米了,還能用整數表示嗎?又如,老師只有一個蘋果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多少個/還能用整數表示嗎?這就需要用新的數,誰知道用什麼數來表示?

板書:分數

對於分數同學們並不陌生,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初步認識過誰能説幾個分數(指名説老師板書),誰還記得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

到底什麼樣的數叫分數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麼意思呢?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分數的意義,板書:的意義

二、 分數的意義

1。把小猴準備的一部分禮物裝在信封裏,倒出來看一看都有什麼?下面小猴要利用這些東西測測同學們的智力,看哪一個小組表現的.好?聽要求小組同學研究想辦法表示出每種東西的 。小組研究彙報。

2.根據剛才分的過程,把這些物體歸兩類,為什麼這樣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一個物體、一個整體(解釋整體的含義)。

説明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

上面我們分的這些物體就可以用一句話表示出來誰能説出來?(把單位“1”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 )

3.請同學們看屏幕,仔細觀察回答問題

(1)把一塊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 )。

(2)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其餘的3份是它的( )。

(3)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其餘的是它的( )。

(4)同時顯示以上3幅圖,讓同學們認真觀察它們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數有什麼異同?小組討論彙報。

4.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蘋果和熊貓圖片,平均分看有幾種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麼數表示,小組討論彙報,電腦顯示平均分的蘋果和熊貓圖畫,讓學生按照第一幅圖的説法説一説其餘的幾幅圖的意思。

5.電腦同時顯示一塊餅、一張正方形紙、一條線段、四個蘋果、六隻熊貓圖,提問:剛才我們分了這些物體都是把誰看作單位“1”?誰來説一説什麼叫做單位“1”?電腦顯示單位“1”的含義。

6.根據剛才所學的知識小組討論到底什麼樣的數叫做分數呢?引導學生總結分數的意義,電腦顯示分數的意義。

7.根據分數的意義指名説出剛才寫的這些分數表示的意義。

8.教學分子、分母的含義:電腦顯示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麼?寫幾個分數讓學生説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義。

9.做一做 電腦顯示。

三、 課堂練習:

1.讓同學們闖三關,電腦顯示三關題。

2.三關闖過了,別忘了還要幫小猴分東西呢,蘋果、熊貓已分過,還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電腦顯示)學生回答。提問: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塊,小猴吃了3塊,吃了西瓜的幾分之幾?小兔吃了2塊,吃了幾分之幾?還剩下西瓜的幾分之幾?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 支蠟燭,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 來表示,但是這個 所表示的數量一樣多嗎?為什麼?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五、 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一個物體

一個計量單位 單位“1” 2/3 4/15 5/11

一個整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練習十六第3~11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2能根據要求正確移動小數點的位置。

3感受數學知識的嚴謹,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教學難點:

根據要求正確移動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是什麼?

2練習十六第3題。

學生獨立看懂表格,注意找準整數的.小數點位置,並指名讓學生説説他們的方法。

二、指導練習

1第8題

老師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指導。

第9題請同學們先彙報收集的資料,再算一算。

3第10題

注意兩種情況:一是寬邊相接,按長邊計算;二是長邊相接,按寬邊計算。

三、獨立練習

1練習十六第4,5題教師強調:寫得數時注意位數不夠用"0"補足。

2學生獨立完成第6,7題

四、拓展練習

練習第11題。

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因數同時縮小10倍、100倍、1000倍,由此引起的積的變化。

五、小結

哪些同學願意談談今天的收穫?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8

【新知識點】

分數的產生

分數的意義分數與意義

分數與除法

真分數

真分數與假分數假分數

帶分數

假分數化帶分數或整數

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基本性質

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變的分數

最大公因數

約分求最大公因數

最簡分數

約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數

通分求最小公倍數

分數比大小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數化分數

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分數化小數

【教學要求】

1.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2.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一部分假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能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

3.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數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比較熟練地約分和通分。

5.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用好直觀手段。

本單元教材在加強教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時,教材還運用了多種形式的直觀圖式,數形結合,展現了數學概念的幾何意義。從而為老師與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以發揮形象思維和生活體驗對於抽象思維的支持作用。

本單元的'特點之一就是概念較多,且比較抽象。而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因此,在引入新的數學概念時,適當加大思維的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化抽象為直觀,對於順利開展教學來説,是十分必要的。所謂化抽象為具體,就是通過具體的現實情況,調動學生相關的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所謂化抽象為直觀,就是運用適當的圖形、圖式來説明數學概念的含義,這是國小數學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觀教學手段

2.及時抽象,在適當的水平上,建構數學概念的意義。為了搞好木單元的教學,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還要重視及時抽象,不能聽任學生的認識停留在直觀水平上。否則,同樣會妨礙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例如,比較和的大小,有的學生回答不一定誰大誰小,要看他們分的那個圓,哪個大,由此得出可能比大,也可能比小、,還可能和相等。造成這樣錯誤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過分依賴直觀,而沒有及時抽象。因此,在充分展開直觀教學,讓學生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由實例、圖式加以概括,建構概念的意義。

3.揭示知識與方法的內在聯繫,在理解的基礎掌握方法。在本單元中,約分與通分、假分數化為帶分數或整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須掌握的。這些方法看似頭緒較多,但若歸結為基礎知識,就是揭示相關知識與方法的聯繫,就比較容易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以約分與通分為例,它們都是分數基本性質的應用。儘管約分時分子、分母同除以一個適當的數,通分時分子、分母同乘一個適當的數,但它們都是依據分數的基本性質,使分數的大小保持不變。因此,教學時不宜就方法論方法,而應凸顯得出方法的過程,使學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後的算理。這樣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賴記憶學會操作。

[課時安排l

1.分數的意義……………………………………………5課時

2.真分數和假分…………………………………………4課時

3.分數的基本性質…………………………………………2課時

4.約分…………………………………………………6課時

5.通分…………………………………………………4課時

6.分數與小數的互化………………………………………3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

第四單元實力評價…………………………………………1課時

1.分數的意義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分數的產生

教材第60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過程。

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同樣是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三重點難點

理解分數的產生。

四教具準備

米尺,掛圖,幾張長方形、正方形的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三年級時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還記得我們都學了分數的哪些知識嗎?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9

1、 教學內容

義務版第八冊67~68頁《除法的意義》

2、 教材簡析

除法是與乘法相反的運算。在前三年半學生經過大量的整數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除法的意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這裏在已學的基礎上對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學生有更明確的認識。

和講減法的意義一樣,教材也是通過三道應用題為載體,從除法和乘法的聯繫概括出除法的意義。教材對1、0在除法算式的特性做了比較系統的總結。其中0為什麼不能作除數這部分知識是教學難點,以後在學習分數、約分、比等知識時經常要用到。

3、學情簡析

所授教的是四年級學生,他們通過幾年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觀察、推理、驗證、歸納等能力。另外學生已經掌握了簡單的筆算和口算除法,並會進行簡單的驗算。所以,我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在教學中我創設了大量的探索性平台,讓他們在探索中發現問題,學習知識。

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除法與乘法的聯繫,理解除法的意義。

(2)理解掌握除法的意義

能力目標:培養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抽象、概括等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繫,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滲透轉化思想。

5、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除法的意義。

難點:理解“0”為什麼不能做除數。

6、 教學程序

(一) 在生活的信息中,感受乘、除法之間的聯繫

1、 採用聊天的形式引入(師生相互猜測年齡,得出兩條信息;教師今年30歲,學生今年10歲)

2、 通過以上兩條信息你想到什麼數學問題?(老師的年齡是學生的3倍)

3、 讓學生從這三條信息當中任選兩條,並提出一個問題。

(1)學生今年10歲,老師年齡是學生的3倍,老師今年多大?

(2)老師今年30歲,學生今年10歲,老師是學生年齡的幾倍?

(3)老師今年30歲,是學生年齡的3倍,學生今年多大?

4、 指明學生列式並計算。

【雖然這部分內容不是本節課的重點,但這樣的教學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與教師交流中,感到特別親切,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將生活與數學融合在一起。並在出示應用題時改變了以住的呈現的方式,使應用題的出示更能體現出計算來源於實際,並將計算與應用題巧妙整合在一起。同時為後面學習新知作好鋪墊。】

(二)在觀察比較中概括除法的意義

(1)觀察這三道算式,感受乘、除法之間的聯繫

①先説出乘法算式中各數的名稱。(因數、因數、積)

②再觀察二、三兩道題説出除法算式中的各數在第一道題中是什麼數(積、因數、因數)

③小結二、三兩道題相同點即已知什麼求什麼(與第一題相反二、三兩道題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30)與其中一個因數(10或3),求另一個因數)

④歸納除法是什麼樣的運算。(除法的意義)

⑤師生共同總結除法的意義後,再説明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被除數、除數、商)

【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提供學生學習的空間,讓他們在觀察、比較、討論、反思中去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並在總結除法意義時,是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去進行理解,也是讓學生的知識結構達到轉化。】

(三)在探索中理解難點

【1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我在學生學習理解時,運用猜測結果——推理驗證——歸納特徵——舉一反三的這樣教學方式組織教學。】

出示答題卡:

一個數除以1

結果

用除法意義驗證

我發現了:

再舉例説明

7÷1

5÷1

6÷1

9÷1

10÷1

0除以一個非0的數

結果

用除法意義驗證

我發現了:

再舉例説明

0÷20

0÷10

0÷15

0÷17

0÷5

一個除以0

猜測結果

用除法意義驗證

我發現了

5÷0

7÷0

16÷0

9÷0

10÷0

【學生在解答這兩張答題卡時,比較順利。因為這些知識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內容,只不過加以歸納和整理。其實我在這裏設計這張答題卡的真正用意,不僅僅是為了歸納1以及“0除以一個非0的數”在除法中的特性,其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突破0為什麼不能做除數這一難點。因為學生掌握了這樣的分析推理的過程,特別是如何利用除法的意義進行驗算這一方法後,對這一難點理解,就迎刃而解。如10除以0,因為找不到一個數同0相乘的積等於10,再如0除以0÷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0和任數相乘都等於0,所以0不能作除數。並且通過答題卡的出示,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式,以便於梳理知識,感受除法意義的價值,同時為第二課時的學習(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及驗算)奠定基礎】。

(四)從練習實踐鞏固知識

基本練習:

(1)根據36×14=504,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504÷14= 504÷36=

(2)一本書有95頁,每頁按624個字計算,這本書一共有多少個字?(3)把上題改編成兩道除法應用題。

拓展練習:

判斷正誤,並説出理由:

(1)任何除以1都得到原數。( )

(2)0除以任何數都得0。( )

【按照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根據由淺入深的原則,力求做到人人學有必須的數學,我設計了兩個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學有所獲。】

(六)從質疑問難中,暢談收穫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或什麼疑問?

【讓學生在重温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知識的脈絡更清晰,更有條理。】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方程的意義(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小節解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

教學理念

新課標要求數學課程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讓學生獲得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在活動中從數學的角度進行思考,直觀地、合情地獲得一些結果。學會用圖形思考、想象問題,能從“數”與“形”兩個角度認識數學。

教學策略

本節課我根據盲生因視覺障礙,對事物缺少整體感知,不能準確地理解抽象的數學觀念這一特點,我充分利用直觀創設情境,恰當地構造數學問題,將抽象的數學關係具體化,調動學生的直觀思維;讓學生經歷觀察、感知、思考、猜想、驗證、分類比較、歸納概括的過程。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實現抽象與具體之間的轉變。

內容分析

方程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充分理解了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由學習用字母表示數到學習方程,從未知數只是結果到未知數參加運算,是學生學習數學方法的一次提升;也是學生又一次接觸初步代數思想,是思維的一次飛躍。代數思維是數學學習的"核心思想",本課教學內容是學生從算術思維到代數思維的過渡。

教學目標

1.根據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理解方程的意義,滲透符號意識,發展數感。

2.使學生在觀察、感知、思考、猜想、驗證、分類比較、歸納概括的過程中,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表示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培養學生形成方程模型的思想,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

3.分類分層教學,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方程的意義,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係。

教學難點

從算術思維到代數思維的過渡。

教學準備

玩具天平塑料香蕉小袋子多媒體課件、盲文及低視力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抽象出等量關係

(一)依據天平,理解相等,

1.認識天平

同學們認識天平嗎?知道天平是幹什麼用的嗎?(稱質量、比較物體的質量)那天平是根據什麼來稱量或者比較物體的質量?(平衡)讓學生用玩具天平來感知一下平衡(低視生看,老師協助全盲生用手慢慢向上託,直到手掌觸到物體)

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身體仿照小猴子的樣子來演示一下平衡。如果左邊重呢?怎樣演示?右邊重呢?2.理解相等

低視力生看大屏幕,根據自己看到的畫面,幫助全盲生把實物掛起來(天平左面有60克和40克的香蕉,右面有100克的香蕉)

天平此時的狀態怎麼樣哪?(低視力生觀察,全盲生感知。)天平平衡説明什麼?(左右兩邊質量相等)

能用數學式子表示出來嗎?

預設:40+60=100 60+40=100(板書)。

像這樣含有等號的式子我們叫它等式。

3、讓學生再説幾個等式。

(二)依據天平,理解不相等 1.理解不相等

如果把左邊40克的香蕉拿下去了,天平會怎樣?(預設:左邊輕,右邊重。)

此時天平的狀態又怎樣哪?(不平衡。)低視生觀察,全盲生感知。

讓學生用一個數學式子表示。(預設:60<100,100>60 。

剛才相等的式子叫等式,這樣不相等的呢?(預設:不等式,或不知道。)

2、讓學生再説幾個不等式。

(三)依據天平,理解含有字母的等式與不等式

1、猜想:如果把一個袋子放到天平的左邊,天平會怎麼樣?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

2、交流。(預設:左邊重,右邊輕;右邊重,左邊輕;一樣重。)

3、驗證:低視力生協助全盲生操作驗證(教師協助)

4、以小組為單位,低視生記錄三種狀態下的數學式子。預設(60+x=100;60+x>100;60+x

(四)依據心中的`天平理解等量關係

1、談話:看來這一個小小的天平幫我們記錄了這麼多的數學現象,現在我把天平藏起來了(把玩具天平收起來)

還有天平嗎?(預設:沒有。)

你心中的天平還有沒有?(有)

2、出示課件:

3、低視力生看大屏幕,並敍述圖意。

4、思考:用心裏的小天平擺放一下:左面放?右面放?此時你的小天平是什麼樣的狀態?説明什麼?

5、讓學生用數學式子表示出來。(預設:5x=800)並讓學生説一説5x表示的意思。(預設:5x是5個蘋果的質量)

6、説一説:5個蘋果的質量為什麼用5x來表示?(預設:因為一個蘋果的質量不知道,可以用x表示,5個蘋果的質量就用5x來表示。)

7、評價:真了不起,會用字母來表示不知道的數量,這個未知的數量也可以參與到我們的運算中來解決問題。

二、引導學生給式子分類,抽象概括出方程的意義

(一)式子分類,揭示方程的意義。

1、一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卡片,給剛才的式子分類。並思考分類標準。

2、學生交流(預設:

1、按是否是等式來分。

2、是否含有字母來分。

3、還有學生把60+x=100,5x=800單分一類)

3、教師揭示:象60+x=100,5x=800就是方程

4、讓學生根據這兩個式子的特點説一説什麼叫方程?

5、教師點題: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二).探討並揭示等式與方程的關係。

1、讓學生試着説一説方程與等式的關係。

2、學生交流

3、教師引導:如果方程是一個大圓,方程應該是什麼?(預設:一個小圓,在大圓中)

三、鞏固拓展、應用概念

剛才我們認識了方程,你能判斷什麼是方程嗎?

1.應用概念,判斷方程

判斷下面的式子是否是方程。(提問C類學生)

x+5 15+5=20 2x +3>10 36-x=9×3 2.應用概念,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提問B類學生)

(2)低視力生看大屏幕,並幫全盲生敍述圖意。(3)談話:能用方程表示出來嗎?(預設:6a=24.6)(4)追問:6a表示什麼?

(5)課件出示:(提問A、B類學生)

教法同上

(6)課件出示:(提問A類學生)

(7)先讓低視生説説這幅圖的意思?

(預設:1000毫升剛好能倒滿2個大杯子和一個小杯子;2個大杯子和1個小杯子的盛奶量就是1000毫升。)(8)找等量關係,並列出方程

(9)評價:真棒!用字母表示未知數參與到運算中,找到了圖中的等量關係。

四、回顧反思 總結提升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結合學生的回答,小結)

五、作業:(1)練習十一第一題

(2)根據今天學習的知識,編一個關於方程的數學故事

教學內容:蘇教版四年級(第八冊)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方程概念,感受方程思想。 (2)經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

(3)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1

一教學內容

假分數

教材第70頁的例3。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帶分數,學會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三重點難點

掌握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

四教具準備

投影。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什麼叫真分數?什麼叫假分數?

學生回憶並回答。

(二)教學實施

1.出示例3中的插圖。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分數信息?其中一個同學説:“我吃了一個半”,怎樣用分數表示一個半?

老師隨着提問,出示下圖。

學生觀察圖,先獨立思考,然後指名回答,“一個半”是l+的和。

老師提示:1+的和可以寫成1。(板書:1)

2.再讓學生觀察插圖中其他幾個同學吃了多少個橙子?怎樣用分數表示?

學生試着説一説,老師分另”板書:1,2,。

3.老師指出:像1,1,…這樣的分數,叫帶分數。觀察這些帶分數都是怎樣組成的?你會讀出這幾個帶分數嗎?4,請學生獨立舉出一兩個帶分數,讓學生讀一讀。

5.老師小結:帶分數都是由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組成的,帶分數都比1大。

6.指出:有時根據需要,要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三)思維訓練

做同一種零件,王師傅2小時做15個,李師傅3小時做20個。誰做得快一些?(化成帶分數再比較)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什麼是帶分數,並會正確地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

第三課時

一教學內容

第71頁的例4及“做一做”。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

三重點難點

掌握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

四教具準備

投影。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例4,請學生看圖説出假分數。

老師指出:這裏都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

提問:(l)它們的分數單位分別是什麼?它們各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怎樣把這幾個假分數化成帶分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第(2)個問題。

請小組代表發言:=1=2

請問:你是怎樣得到這兩個結果的?

學生彙報,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説:一種是看圖直接得出=1=2,一種是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得到結果。

老師強調指出:因為4個是1,而8÷4=2,所以8個是2,也就是=8÷4=2

提問:這兩個結果都是什麼數?你發現在什麼情況下,假分數能化成整數了嗎?

小結:當分子是分母的倍數時,假分數可以化成整數。

提問:的分子還是分母的倍數嗎?這種情況怎樣化?學生回答: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計算7÷3,商2表示7份中的6份,還剩1表示1份,是所以結果是2。

提問:化成帶分數,怎樣化?

學生獨立完成,寫在練習本上,然後集體訂正。

=6÷5=1

(二)小結。

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是什麼?

(1)分子是分母的倍數時,化成整數,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數。

(2)分子不是分母倍數時,化成帶分數,用分子除以分母,數的整數部分,餘數是分數部分的分子,分母不變。

9.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71頁的“做一做”。

學生口述方法及結果,全班同學判斷。

(四)思維訓練

在中,a是非0自然數。當a時,它是真分數;當a時,它是假分數;當a_時,它能化成整數。

第四課時

一教學內容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練習課

教材第72一74頁練習十三的.第1一13題。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鞏固學生對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認識,並能正確地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2.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複習的良好習慣。

三重點難點

綜合應用分數的意義及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知識解題。

四教具準備

投影。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前幾節課,我們研究了有關分數的哪些知識?

學生回憶並回答。

老師:今天,我們就來應用這些知識解題,看誰掌握得好。

(二)教學實施

1.完成教材第72頁的第1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填一填,並讀一讀。

2.完成教材第72頁的第2題。

老師提示:把一個橢圓或一個六邊形看作單位“1”。

讓學生看圖在課本上寫出分數。

提問:還可以把誰看作單位“1"?塗色部分佔幾分之幾?學生自己確定單位“1",再看圖寫出分數,集體交流。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2

老師執教的《正比例的意義》這課,對我感受很深。

一.結合生活實際

周老師利用學校慈善一日捐的例子,引出了兩個相關聯的量,為新課後區別判斷正比例關係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同時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周老師教態自然,語言幽默,輕鬆自如,具有大師風範。周老師利用汽車和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變化的表格讓學生去比較,去發現。尋找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髮現汽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變化是有規律的,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變化是沒有規律的。從而周老師點出了正比例的意義,使學生感悟到汽車行駛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一定。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真正起到了引導作用。

三.練習設計具有階梯性

周老師自從引出正比例定義後,讓學生判斷這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首先出示表格讓學生觀察數量變化進行判斷;其次出示文字敍述題進行判斷;最後利用帶有字母的等式進行判斷。練習設計由易到難,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建議:我覺得在某些環節有點快。例如引出正比例定義後,應該完整出示正比例的定義讓學生讀一讀;在做練習時,第一題填空題和最後一題深化題不要馬上讓學生齊讀,應該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再指名説一説。在教學正比例時最好和斜線圖結合起來,這樣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正比例的理解。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法和寫法,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並能正確求出比的比值。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建立比的概念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同學們,在每個星期一的早晨我們學校都會舉行一種什麼儀式?我們學校為什麼要經常舉行這種升旗活動呢?其實在我們的國旗裏面還隱藏着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課件出示問題:一面紅旗,長3分米,寬2分米,誰能用算式來表示長和寬的關係?

在學生的回答中,老師選取兩個答案:3÷2表示長是寬的幾倍?和2÷3表示寬是長的幾分之幾?告訴學生這種關係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那就是——比。引出本節課內容“比的意義”。

活動二;

(一)探究同類量的比;外,還可以表示長和寬的比為3比2。讓學生依次説出2÷3還可以表示什麼意思?

同學們,剛才我們都是把長和寬進行了比較,為什麼一個是3比2,一個是2比3,讓學生説説從中有什麼收穫?

讓學生舉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類量的比

課件出示書中的`第二個紅點問題。

讓學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過公式來列算式,引導學生寫出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多少?

再讓學生舉出生活中這樣地例子。

活動三:

仔細觀察上面的例子,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什麼叫做比呢?(學生討論交流)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理解了比的意義,在課本的78~79頁還涉及到一些關於“比”的其他知識,你們想自己研究、探索嗎?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請大家對照老師所給的問題,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可以在小組裏討論,然後彙報交流。

課件出示問題:

⑴、比的讀、寫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

⑵、比的各部分名稱?如何求比值?

⑶、比和除法、分數有哪些聯繫?

⑷、比的後項能不能是0?為什麼?

引導學生起來交流,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板書。

活動四:

1、填一填。

⑴、把2克鹽溶解在100克水中,鹽和水的比的()。鹽和鹽水的比是()。

⑵、一輛汽車來運貨,一共運了5次,共運了20噸,寫出運的噸數和次數比是(),比值是()。

活動五;

學生談收穫。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本節是學生首次學習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所以字母表示數是學習本章節元知識的基礎。按照教材的編寫意圖,要利用天平讓學生親自參與操作和實驗,藉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以加深理解。因此本信息窗安排了三個內容,第一個首先利用天平平衡原理理解等式的'意義。第二和第三個紅點部分是學習方程的意義。

1、這節課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並掌握用字母表示數,初步瞭解方程的意義,為以後學習運用準備。

2、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3、學習本節課是今後繼續學習代數知識的基礎,同時對發展學生的多向思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情分析

本節教學方程的意義,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有關方程的知識。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多觀察、多討論、多探究、多協作、多操作,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探索協作學習法和操作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經過探索,掌握方程的特點和意義。

 教學目標

1.能利用天平,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等式的意義。

2.結合具體實例和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

達簡單的等量關係。

3.培養保護動物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

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方程意義的理解 難點: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

教學過程

比的意義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P64——6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反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反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係,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設計理念:

課堂教學中注重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從而發現成反比例量的規律,概括成反比例量的特徵。努力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時空,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探究。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複習鋪墊1、怎樣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用字母怎樣表示正比例關係?

2、判斷下面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為什麼?

時間一定,行駛的路程和速度

除數一定,被除數和商

3、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在什麼條件下,兩種量成正比例?

4、導入新課:

如果總價一定,單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麼規律?這兩種量又存在什麼關係?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

學生口答,相互補充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的表格(略)

學生填表

2、小組討論:

(1)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2)你能找出它們變化的規律嗎?

(3)猜一猜,這兩種量成什麼關係?

3、全班交流

學生初步概括反比例的意義(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4、完成“試一試”

學生獨立填表

思考題中所提出的問題

組織交流,再次感知成反比例的量

5、抽象表達反比例的意義

引導學生觀察例3和“試一試”,説説它們的共同點。啟發學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反比例關係可以用怎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x×y=k(一定)

揭示板書課題。

學生填表

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初步概括

相互補充與完善

獨立填表

交流彙報

學生概括

三、鞏固應用1、練一練

每袋糖果的粒數和裝的袋數成反比例嗎?為什麼?

2、練習十三第6題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要求學生完整地説出判斷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三第7題

先獨立思考作出判斷,再有條理地説明判斷的理由。

4、練習十三第8題

先填表,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判斷,明確: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和寬成反比例;長方形的周長一定,長和寬不成反比例。

5、思考:

100÷x=y,那麼x和y成什麼比例?為什麼?

6、同桌學生相互出題,進行判斷並説明理由。

討論、交流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説一説

填一填,議一議

討論

相互出題解答

四、總結反思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課後你能與同學相互出題進行練習嗎?

評價總結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