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實習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實習報告

實習7.81K

一、實習目的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實習報告

畢業實習是本專業一個十分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其目的在於使學生進一步系統鞏固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並做到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它對學生能否更好的完成畢業設計起着重要作用。

要求我們能夠理論聯繫實際,驗證、鞏固、深化及綜合運用課堂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為今後從事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進一步學習土木工程的施工工藝、施工組織管理的實際知識,對建築材料在工程中的應用及生產有更全面的瞭解和深刻的認識;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到生產實際中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獨立工作能力;詳細瞭解我國目前土木工程結構檢測及新材料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檢測水平,廣泛收集有關畢業論文方面的資料,為最後的畢業論文做好充分準備;深入瞭解我國土木工程及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檢測的發展水平,樹立獻身國家建設和本專業的信心,同時,通過畢業實習,在已具有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土木工程知識的基礎上,要具有從事無機非金屬材料相關產品的研究、開發、性能檢測和土木工程結構性能檢測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完成上崗前技能訓練,也為畢業設計奠定堅實基礎,實現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綜合提高,建立起素質教育平台。

通過在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蚌埠市大慶路01標項目部進行畢業實習,深入生產第一線進行觀察和調查研究,獲取必要的感性知識和使自己全面地瞭解工程施工組織形式以及混凝土生產過程,瞭解和掌握本專業基礎的生產實際知識,鞏固和加深已學過的理論知識,併為後以後畢業設計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矗在實習期間,通過在工地實驗室的學習,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起來,讓我們考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通過次次實習,廣泛接觸工人並且通過與技術人員的談話,學習他們好的生產經驗,技術革新和成果。 最後通過記實習日誌,寫實習報告,鍛鍊我們觀察、分析問題以及蒐集和整理技術資料等方面的能力。

二、實習內容

新建蚌埠市大慶路淮河公路橋是蚌埠市西部重要的南北向過境公路和城市快速通道,道路全長2.221km,其中橋樑全長為1778米。本項目經理部承建的01標段範圍為主橋及北引橋,里程樁號K0+390.5~K1+276.5,全長886m。 工地試驗室主要設在項目部內,攪拌站建設區內再分設工地試驗室,辦公室、樣品室、力學室、水泥室、標養室各一間,負責本項目的各項試驗檢測。本工地試驗室母體掛中交四航局一公司中心試驗室,具備常規的試驗和檢測資質,特殊的試驗和檢測送至業主認可的有資質的試驗機構進行。

在蚌埠市淮河公路橋01標項目部實習的這一個月生活中,我親身參加到勞動實踐當中,在項目部試驗室各位老師的帶領下,學習到許多實踐知識,在此期間做了砂子含水率試驗、砂子含泥量試驗、砂子篩分析試驗、砂子的堆積密度及表觀密度和緊裝密度試驗,碎石的篩分試驗、碎石的壓碎值試驗和含泥量試驗、水泥的密度試驗、水泥的表觀密度試驗、水泥膠砂強度試驗、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和凝結時間及安定性試驗、水泥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等。

三、實習結果

現將這一個月的實踐成果整理如下:

3.1細集料試驗

細集料是指粒徑小於2.36mm的天然砂、人工砂(包括機制砂)及石屑;在水泥混凝土中,細集料是指粒徑小於4.75mm的天然砂、人工砂。細集料的物理常數包括表觀密度、堆積密度、空隙率等。級配 試驗為篩分實驗,取烘乾後的試樣500g,精確至0.5g,在一整套標準篩上進行篩分,分別求出試樣存留在篩上質量。然後按分計篩餘百分率、通過篩餘百分率計算。

3.1.1細集料篩分試驗

細集料篩分試驗的目的是測定細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顆粒級配及粗細程度。對水泥混凝土用細集料可採用幹篩法,如果需要也可採用水洗法篩分。工地實驗室採用的是幹篩發。所用到的實驗器材有標準篩:孔徑9.5mm、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和0.075mm;天平:稱量1000g,感量不大於0.5g;搖篩機;烘箱:能控温在105℃±5℃;淺盤和硬、軟毛刷等。

實驗步驟如下:

1、試驗準備

根據樣品中最大粒徑的大小,選用適宜的標準篩.通常為9.5㎜篩(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4.75㎜篩(瀝青路面及基層用天然砂、石屑、機制砂等)篩除其中的超粒徑材料然後將樣品在潮濕狀態下充分拌勻,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縮分至每份小少於550g的試樣兩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乾至恆重,冷卻至室温後備用。

2、細集料幹篩法試驗

首先準確稱取烘乾試樣約500g(m1),準確至0.5g,置於套篩的最上面一隻,即4.75㎜篩上,將套篩裝入搖篩機,搖篩約10min,然後取出套篩,再按篩孔大小順序,從最大的篩號開始,在清潔的淺盤上逐個進行手篩,直到每分鐘的篩出量不超過篩上剩餘量的0.1%時為止,將篩出通過的顆粒併入下一號篩,和下一號篩中的試樣一起過篩,以此順序進行至各號篩全部篩完為止。

其次依次稱量各篩篩餘試樣的質量,精確至0.5g。所有各篩的分計篩餘量和底盤中剩餘量的總量與篩分前的試樣總量,相差不得超過後者的1%。

3、實驗結果與計算

首先是計算分計篩餘百分率各號篩的分計篩餘百分率為各號篩上的篩餘量除以試樣總量(m1)的百分率,精確至0.1%。

其次是計算累計篩餘百分率各號篩的累計篩餘百分率為該號篩及大於該號篩的各號篩的分計篩餘百分率之和,準確至0.1%。

再次是計算質量通過百分率各號篩的質量通過百分率等於100減去該號篩的累計篩餘百分率,準確至0.1%。 最後是根據各篩的累計篩餘百分率或通過百分率,繪製級配曲線。

天然砂的細度模數按式下式計算,精確至O.01。

Mx=

(A2A3A4A5A6)5A1 100A1式中: MX——砂的細度模數;A5、A4、……A1——分別為0.15㎜、0.3㎜、……、4.75㎜各篩上的累計篩餘百分率(%)。

對於本實驗而言應進行兩次平行試驗,以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試驗所得的細度模數之差大於0.2,應重新進行試驗。 3.1.2細集料堆積密度及緊裝密度試驗

細集料堆積密度及緊裝密度試驗的目的是測定砂自然狀態下的堆積密度、緊裝密度及空隙率。所用到的`實驗器材有:枱秤:稱量5kg,感量5g;容量筒:金屬製,圓筒形,內徑108mm,淨高108mm,筒壁厚2mm,筒地厚5mm,容積越1L;標準漏斗;烘箱:能控温在105℃±5℃;小勺、直尺、淺盤等

1、試驗準備

試樣製備:用淺盤裝來樣約5kg,在温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乾至恆重,取出冷卻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兩份備用。

容量筒容積的校正方法:以温度為20℃±5℃的潔淨水裝滿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緊貼水面,玻璃板與水面之間不得有空隙。擦乾筒外壁水分,然後稱量,用式下式(1)計算筒的容積V。 V=m’2-m’1 (1) 式中: V——容量筒的容積,mL;

m’1——容量筒和玻璃板總質量,g; m’2——容量筒、玻璃板和水總質量,g。

2、試驗步驟

堆積密度:將試樣裝入漏斗中,打開底部的活動門,將砂流入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裝試樣,但漏斗出料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應為50mm左右,試樣裝滿並超出容量筒筒口,用直尺將多餘的試樣沿筒口中心線向兩個相反方向刮平,稱取質量(m1)。

緊裝密度:取試樣一份,分兩層裝入容量筒。裝完一層後,在筒底墊放一根直徑為10mm的鋼筋,將筒按住,左右交替顛擊地面各25下,然後再裝入第二層。

第二層裝滿後用同樣方法顛實(但筒底所墊鋼筋的方向應與第一層放置方向垂直)。兩層裝完並顛實後,添加試樣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後用直尺將多餘的試樣沿筒口中心線向兩個反方向刮平,稱其質量(m2)。

3、數據處理

堆積密度及緊裝密度分別按式(2)和式(3)計算至小數點後3位。

p=(m1- m0)/ V (2) p’=(m2- m0)/ V (3) 式中:p ——砂的堆積密度(g/cm3); p’——砂的緊裝密度(g/cm3);

m0——容量筒的質量(g);

m1——容量筒和堆積砂的總質量(g); m2——容量筒和緊裝砂的總的質量(g);

V——容量筒容積(mL)。

砂的空隙率按式(4)計算,精確至0.1%

n=(1- p / p’)*100 (4)

式中:n ——砂的空隙率(%); p ——砂的堆積密度(g/cm3);

p ——砂的緊裝密度(g/cm3)。

4、試驗結果

3.1.3細集料含泥量試驗(篩洗法)

本方法僅用於測定天然砂中粒徑小於0.075㎜的塵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所用到的實驗器材有:天平:稱量1㎏,感量不大於1g;烘箱:能控温在105℃±5℃;標準篩:孔徑0.075㎜及1.18㎜的方孔篩;其它:筒、淺盤等。

1、試驗準備

將來樣用四分法縮分至每份約1000g,置於温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乾至恆重,冷卻至室温後,稱取約400g(m0)的試樣兩份備用。

2、試驗步驟

首先取烘乾的試樣一份置於筒中,並注入浩淨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約200㎜,充分拌和均勻後,浸泡24h,然後用手在水中淘洗試樣,使塵屑、淤泥和粘土與砂粒分離,並使之懸浮水中,緩緩地將渾濁液倒入1.18㎜至0.075㎜的套篩上,濾去小於0.075㎜的顆粒。試驗前篩子的兩面應先用水濕潤,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應注意避免砂粒丟失。

其次再次加水於筒中,重複上述過程,直至筒內砂樣洗出的水清澈為止。 最後用水沖洗剩留在篩上的細粒,並將0.075㎜篩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篩中砂粒的上表面)來回搖動,以充分洗除小於0.075㎜的顆粒;然後將兩篩上篩餘的顆粒和筒中已經洗淨的試樣一併裝入淺盤,置於温度為105℃±5℃的烘箱中烘乾至怛重,冷卻至室温,稱取試樣的質量(m1)。

3、數據處理砂的含泥量按下式計算至0.1%。

m0m1

100

Qn=m0式中:Qn——砂的含泥量(%);

m0——試驗前的烘乾試樣質量(g); m1——試驗後的烘乾試樣質量(g)。

4、試驗結果

以兩個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兩次結果的差值超過0.5%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

3.2粗集料試驗

3.2.1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幹篩法試驗

本試驗的目的是測定粗集料(碎石、礫石、礦渣等)的顆粒組成對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採用幹篩法篩分,所用到的實驗器材有:試驗篩:根據需要選用規定的標準篩;搖篩機;天平或枱秤:感量不大於試樣質量的0.1%;其它:盤子、鏟子、毛刷等。

1、試驗準備

按規定將來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縮分至下表1要求的試樣所需量,風乾後備用。根據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徑的篩孔尺寸過篩,除去超粒徑部分顆粒後,再進行篩分。

篩分用的試樣質量 表1

2、試驗步驟

首先取試樣一份置105℃±5℃烘箱中烘乾至恆重,稱取乾燥集料試樣的總質量(m0),準確至0.1%。

其次用搪瓷盤作篩分容器,按篩孔大小排列順序逐個將集料過篩。人工篩分時,需使集料在篩面上同時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頓的運動,使小於篩孔的集料通過篩孔,直至1min內通過篩孔的質量小於篩上殘餘量的0.1%為止;當採用搖篩機篩分時,應在搖篩機篩分後再逐個由人工補篩。將篩出通過的顆粒並人下一號篩,和下一號篩中的試樣一起過篩,順序進行,直至各號篩全部篩完為止。應確認1min內通過篩孔的質量確實小於篩上殘餘量的0.1%。

最後稱取每個篩上的篩餘量,準確至總質量的0.1%。各篩分計篩餘量及篩底存量的總和與篩分前試樣的乾燥總質量m0相比,相差不得超過m0的0.5%。

3、數據處理

(1) 計算各篩分計篩餘量及篩底存量的總和與篩分前試樣的乾燥總質量m0之差,作為篩分時的損耗,並計算損耗率,按式(1)計算,若損耗率大於0.3%,應重新進行試驗。

m5=m0-(∑mi+m底) (1) 式中: m5——由於篩分造成的損耗(g); m0——用於幹篩的乾燥集料總質量(g); mi——各號篩上的分計篩餘(g);

i——依次為0.075㎜、0.15㎜……至集料最大粒徑的排序; m底——篩底(0.075㎜以下部分)集料總質量(g)。

(2)幹篩分計篩餘百分率幹篩後各號篩上的分計篩餘百分率按式2計算,精確至0.1%。

pi'

mi

100

m0m5

(2)

'p 式中:i——各號篩上的分計篩餘百分率(%);

m5——由於篩分造成的損耗(g); m0——用於幹篩的乾燥集料總質量(g); mi——各號篩上的分計篩餘(g);

i——依次為0.075㎜、0.15㎜……至集料最大粒徑的排序。

(3)幹篩累計篩餘百分率

各號篩的累計篩餘百分率為該號篩以上各號篩的分計篩餘百分率之和,記下數據,精確至0.1%。

(4)幹篩各號篩的質量通過百分率

各號篩的質量通過百分率Pi等於100減去該號篩累計篩餘百分率,記下數據,精確至0.1%。

(5)由篩底存量除以扣除損耗後的乾燥集料總質量計算0.075㎜篩的通過率。 (6)試驗結果以兩次試驗的平均值表示,精確至0.1%。當兩次試驗結果P0.075的差值超過1%時,試驗應重新進行。 3.2.2粗集料壓碎值試驗

試驗目的是測定碎石或礫石抵抗壓碎的能力,間接地推測其相應的強度,以鑑定水泥混凝土粗集料品質,評定其在公路工程中的適用性。所用到的實驗器材有壓力試驗機:荷載300kN以上;壓碎指標值測定儀;圓孔篩:孔徑分別為2.5mm、10mm、20mm。

1、試驗準備

採用風乾石料用 13.2mm 和9.5mm 標準篩過篩, 取 9.5mm~13.2mm 的試樣地各3000g, 供試驗用。如過於潮濕需加熱烘乾時 , 烘箱温度不得超過 100℃, 烘乾時間不超過 4h。試驗前, 石料應冷卻至室温。

2、試驗步驟

將試筒安放在底板上,然後將要求質量的試樣分 3 次 ( 每次數量大體相同 )

均勻裝入試模中 , 每次均將試樣表面整平, 用金屬棒的半球面端從石料表面上均勻搗實 25 次。最後用金屬棒作為直刮刀將表面仔細整平。再將裝有試樣的試模放到壓力機上, 同時加壓頭放入試筒內石料面上, 注意使壓頭擺平, 勿模擠試模側壁。 開動壓力機 , 均勻地施加荷載, 在 10min 左右的時間內達到總荷載 400KN , 穩壓5s , 然後卸荷。將試模從壓力機上取下, 取出試樣。 用 2.36mmm 標準篩篩分經壓碎的全部試樣, 可分幾次篩分, 均需篩到在 1min 內無明顯的篩出物為止。稱取通過 2.36mm 篩孔的全部細料質量 (m1), 準確至 1g。 3、數據處理

石料壓碎值按下式計算, 精確至 0.1%

Qa = m1/ mo×100式中:Qa——石料壓碎值 (%); mo 一一試驗前試樣質量 (g);

m1 一一試驗後通過 2.36mm 篩孔的細料質量 (g) 4、試驗結果

3.3水泥試驗

3.3.1水泥膠砂強度試驗

本實驗標準適用於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複合硅酸鹽水泥以及石灰石硅酸鹽水泥的抗折與抗壓強度的檢驗。其它水泥採用本標準時必須探討該標準規定的適用性。所用到的實驗器材有攪拌機、試模、振實台、抗折強度試驗機及抗壓強度試驗機等。

1、膠砂製備與試件成型

將試模擦淨、模板四周與底座的接觸面上應塗黃油、緊密裝配、防止漏漿。

內壁均勻刷一薄層機油。標準砂應符合GB/T17671—1999中國ISO標準砂的質量要求。試驗採用灰砂比為1:3,水灰比0.50。 每成型3條試件需稱量:水泥450g,標準砂1350g,水225mL。 膠砂攪拌。用ISO膠砂攪拌機進行,先把水加入鍋內,再加入水泥,把鍋放在固定器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後立即開動機器,低速攪拌30s後,在第二個30s開始的同時均勻地將砂子加入,再高速攪拌30s後,停拌90s,在第一個15s內用一膠皮刮具將葉片和鍋壁上和膠砂刮入鍋中間,在調整下繼續攪拌60s。各個攪拌階段,時間誤差應在±1s以內。試件用振實台成型時,將空試模和套模固定在振實台上,用勺子直接從攪拌鍋內將膠砂分二層裝模。裝第一層時,每個槽裏先放入300g膠砂,並用大播料器刮平,接着振動60次,再裝入第二層膠砂,用小播料器刮平,再振動60s。移走套模,從振實台上取下試模,用一金屬尺近似90°的角度架在試模模頂的一端,沿試模長度方向以橫向鋸割動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動,一次將超過試模部分的膠砂颳去,並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況下將試件表面抹平。 2、試件養護

將成型好的試件連模放入標準養護箱內養護,在温度為(20±1)℃,相對濕度不低於90%的條件下養護20~24h之間脱模。將試件從養護箱中取出,用墨筆編號,編號時應將每隻模中三條試件編在兩齡期內,同時編上成型與測試日期。然後脱模,脱模時應防止損傷試件。硬化較慢的水泥允許24h以後脱模,但須記錄脱模時間。試件脱模後立即水平或豎直放入水槽中養護,養護水温為(20±1)℃,水平放置時刮平面應朝上,試件之間留有間隙,水面至少高出試件5mm,最後用自來水裝滿水池,並隨時加水以保持恆定水位。 3、水泥抗折強度試驗

各齡期的試件,必須在規定的時間(24±15)min、(48±30)min、(72±45)min、7d±2h、28d±8h內進行強度測試,於試驗前15min從水中取出三條試件。 測試前須先擦去試件表面的水分和砂粒,清除夾具上圓柱表面粘着的雜物,然後將試件安放到抗折夾具內,應使試件側面與圓柱接觸。調節抗折儀零點與平衡,開動電機以(50±10)N/s速度加荷,直到試件折斷,記錄抗折破壞荷載Ff(N)。 按下式計算抗折強度Rf(精確至0.1MPa)。

fce,m

1.5FL

b3式中: F — 折斷時施加於試件中部的荷載,N; L — 支承圓柱之間的距離,mm; b — 試件正方形橫截面的邊長,mm。

抗折強度結果取三塊試件的平均值;當三塊試件中有一塊超過平均值的±10%時,應予剔除,取其餘兩塊的平均值作為抗折強度試驗結果。

4、水泥抗壓強度試驗

抗折試驗後的六個斷塊試件應保持潮濕狀態,並立即進行抗壓試驗,抗壓試驗須用抗壓夾具進行。清除試件受壓面與加壓板間的砂粒雜物,以試件側面作受壓面,並將夾具置於壓力機承壓板中央。開動試驗機以(2.4±0.2)kN/s的速度進行加荷,直至試件破壞。記錄最大抗壓破壞荷載Fc(N)。 按下式計算抗壓強度Rc(精確至0.1MPa)。 Rc=Fc/A

式中 Rc——抗壓強度,Mpa;

Fc——破壞時的最大荷截,N;

A——受壓部分面積,mm2(40 mm×40 mm=1 600 mm2)。

5、試驗結果

以一組三個稜柱體上得到的6個抗壓強度測定值的算術平均為實驗結果。如6

個測定值中有一個超出六個平均值的±10%,就應剔除這個結果,而以剩下5個的平均數為結果。如果 5個測定值中再有超過它們平均數±10%的,則此組結果作廢。經評定試驗結果滿足規範要求。 3.3.2水泥密度測定試驗

1、操作方法

將無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至0到1ml刻度線後(以彎月面下部為準),蓋上瓶塞放入恆温水槽中,使刻度部分進入水中(水温應控制在李氏瓶刻度要求的温度),恆温30min,記下初始讀數。從恆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濾紙將李氏瓶細長頸內沒有煤油的部分仔細擦乾淨。水泥試樣應預先通過0.09mm方孔篩,在110℃±5℃温度下乾燥1h,並在乾燥器內冷卻至室温。稱取水泥60g,精確至0.01g。用小勺將水泥樣品一點點裝入李氏瓶中,反覆搖動(也可用超聲波震動),至沒有氣泡排出,再次將李氏瓶靜置於恆温水槽中,恆温30min,記下第二次讀數。初始讀數和第二次讀數,恆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於0.2℃。

2、計算方法

水泥體積應為第二次讀數減去初始讀數,即水泥所排開的無水煤油的體積(ml)。水泥的密度按下式計算:水泥的密度(ρ)=水泥質量(g)/排開的體積(㎝3),結果計算到小數第三位,且取整數到㎝3,試驗結果取兩次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兩次測定結果之差不得超過0.02 g/㎝3。

3.4硬化水泥混凝土性能試驗

3.4.1水泥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性能試驗

本方法可用於確定水泥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作為評定水泥混凝土品質的主要指標。主要儀器設備有 壓力試驗機:YE-2000C,壓力機的精度±1%以內。 鋼尺:精度1mm。

1、操作前準備

檢查壓力機的油、電路是否正常。壓力機讀盤調零(清零)。

2、操作步驟取出試件後及時進行試驗,將試件表面與上下承壓板面擦乾淨。以成型時側面為上下受壓面,試件穩妥放在球座上,球座置於壓力機中心,幾何對中。強度等級低於C30的混凝土取的加荷速度,強度等級≥C30,且<C60時,則取加荷速度,強度等級≥C60時,的加荷速度,當試件接近破壞而開始迅速變形時,應停止調整試驗機油門,直至試件破壞,記下破壞極限荷載。

3、數據處理

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按下式計算:

R=F/A

式中: R——混凝土抗壓強度,MPa

F——極限荷載N;

A——受壓面積mm2

混凝土立方體強度計算應精確至0.1MPa。

4、結果評定

以3個試件測值的算術平均值為測定值,3個試件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與中間值的差值超過中間值的15%,則取中間值;如最大值和最小值與中間值的差值均超過中間值的15%,則該組試驗結果無效。

四、實結

畢業實習對於我們正在學校學習的學生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實習是把我們在平時學習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去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基於這一點,再有一點就是我們這個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有較大的差距,這個差距就有待於我們到實踐中去,把它們有機的聯繫在一起,並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這個對我們以後的工作是有很大幫助的。所以,實習對我們來説太重要了。

本次實習使我第一次親身感受了所學知識與實際的應用,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讓我們大開眼界,也算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初審吧!這次生產實習對於我們以後學習、找工作也是受益匪淺。在短短的一個月中,讓我們初步做到理論聯繫實際,也讓我們初步的認識了這個社會。總之通過這一個月的生產實習,我瞭解到很多工作知識,也得到意志上鍛鍊,有辛酸也有快樂,這是我大學生活中的又一筆寶貴的財富,對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將有很大的影響。令人難忘的一個多月工地實習停止了,在這一個多月裏,我學會了很多東西,理解了很多道理。實踐是對科學知識的最好檢驗,只憑在課堂上的聽課,並不能控制具體的體系的科學知識,尤其是對儀器的應用。在課堂上,我們學習的理論知識,假設在實際生涯和工作當中不能夠靈巧應用,那一切將即是是零。實習就是將我們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戰當中往。所以我們要做到能把課本上的知識機動適當的應用,成為對別人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要做到適應該今飛速發展的社會,要能夠斷定自己的人生座標,要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