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書信函

企業管理方面建議

書信函1.11W

自從1978年7月,我國政府做出了“我國應建立專利制度”的決策開始,原國家科委開始籌建我國專利制度。1984年3月,全國人大棠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85年4月1日我國專利法正式實施。對比大多數國家的專利法僅保護髮明,而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保護單獨立法的特點,我國將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保護都規定在一部專利法律中,是我國專利法立法體制的特色之一。之後專利法經歷了三次修改:1992年9月,為更好履行我國政府在中美兩國達成的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中的承諾,我國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2000年8月,為了順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改;2008年,為了完善專利法,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三次修改。

企業管理方面建議

1.專利申請的形式主義。近年來,隨着我國對企業專利的不斷重視,國家和各地方紛紛出台了各種專利扶持政策,由此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很多為了獲取專利申請補貼、風險投資和高新企業優惠政策的專利申請,而這一部分企業的專利行為並不注重專利的有效性,只是形式上的申請,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專利無法提高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而且也不會給企業帶來任何經濟效益。

2.專利管理缺乏戰略規劃。專利管理戰略規劃應該與企業自身的發展方向保持一致,而據調查發現,我國仍有一部分大中型企業缺少合理的專利管理規劃和戰略,尤其是專利申請規模、專利保護策略和產業化方面。有些企業忽視專利資源的利用,在產品研發之前,很少進行專利文獻檢索,出現許多重複研究,而有些企業在產品進入發達國家時,由於忽視當地專利情況,也很容易陷入專利糾紛,造成經濟損失。另外,由於缺乏戰略高度的規劃,許多企業沒有合理區分使用專利保護和商業祕密保護等多種保護手段,同時面對市場壓力對技術成果的專利保護力度也不夠,進而導致了技術流失。

3.專利方面的投入產出未能形成良性循環。目前絕大多數國內企業在專利的投入產出方面仍舊沒有形成良性循環。一方面,國內企業普遍認為,“企業擁有了專利權,在專利有效期內收益便有了保證”,往往忽略了專利的延續性和後續投入的必要性,使得專利所帶來的收益無法變成再投入,未能有效地形成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在專利產業化階段企業的投入常常不能及時到位,使得專利在產業化階段中斷,不能積極地推向社會實現其價值。上述兩點原因不僅降低了企業專利的利潤率,也使得企業的專利投入絕大部分轉化為了成本,難以收回初始的專利研發收入和預期收益,導致企業對專利投入不斷縮減,專利技術所能帶來的超額利潤和激勵作用完全失效,嚴重影響企業專利方面投入—產出良性循環的形成。

對國內企業專利管理的建議

結合國內企業在專利管理上的實際情況,為有效解決上述三方面專利管理問題,具體建議如下。

1.增強專利的“含金量”。為有效提升企業各級機構和人員的專利認識,企業應定期組織專利知識宣傳和培訓工作,投入必備的人力和物力推動企業專利管理工作,對相關人員的勞動給予足夠的尊重,建立企業特色的專利激勵政策。合理看待專利的不穩定因素,協助企業技術部門瞭解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分析技術的發展前景,推進生產環節以及後期服務中的可專利技術提出和歸納,兼顧技術創新和市場實用性,將市場部門和技術部門有效通聯,充分運用專利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並結合企業自身技術水平和企業長期發展的需要,整合已有技術資源形成有效專利,提出具有“含金量”的`專利,進而使產品更具有市場競爭力。更好地將專利投入轉化為市場收益,將專利效力不斷內化成品牌效力,幫助企業完善可持續發展的專利管理建設。

2.以示範效應帶動制度建設。企業應結合自身發展的情況,借鑑國內外優秀企業的專利策略,確定本企業的專利管理制度,並在與上、下游企業的業務合作中,逐漸形成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專利技術體系,並從中有規劃地選取和培育企業內專利轉化項目,利用企業的優勢資源,打造出一兩個產業轉化效果和收益情況良好的專利項目,進而以效益的刺激作用推動自身專利管理制度的建設。通過示範和典型,以點帶面,以一帶多的方式,帶動企業整體專利管理水平的提升,並在推廣先進經驗的同時,營造一個良性、健康的專利管理環境,促進企業自發地完善企業內部專利管理制度。

3.加強專利的成本和收益核算。要完善專利,必須全面瞭解企業在專利管理方面所擁有的資源、成本、時間計劃和收益等多方面要素,根據專利管理的目的和需要,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資金。其中的重點是區分專利成本和收益的類別,以此全面記錄反映企業專利在不同階段的成本消耗和收益取得,更準確地核算出產品中的專利成本和收益,便於企業及時根據專利投入和產出的動態,管理自身的專利資源,有效促進專利投入—產出良性循環的形成。

標籤:管理方面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