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讀書是文明人的智力遊戲散文

文學2.74W

1.

讀書是文明人的智力遊戲散文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流行一款簡單的俄羅斯方塊遊戲,那些形狀各異的方塊組合,旋轉着,變換着角度,紛紛從屏幕上滑落,碼成平整的一排排,消弭,沉入到無底深淵。其實,藴含豐富的漢字,何嘗不是變化無窮的CHINA方塊,以各種包羅萬象的奇異組合,以它的平平仄仄抑揚頓挫,攜着大千世界的海量信息,掠過我們炯炯有神的屏幕――眼睛,沉澱入我們的大腦,夯實了我們智慧的塔基,豐富了我們枯燥的生活,淨化了我們蠻荒的心靈,昇華了我們卑微的靈魂。

倒退三十年,五十年,八十年,沒有電腦,沒有電視,甚至沒有電的日子,孩子們打發時光和無盡精力的活動,就是這些樂此不疲的遊戲:踢沙包,跳皮筋,捉迷藏,以及在荒野裏瘋狂的追逐打鬧。最簡單的無休無止的體力遊戲,在成人看來如此無聊乏味的遊戲,強健了那一代代孩子們的體魄,即使營養不是那麼的豐富充足,在饑荒和相對愚昧的環境中成長的40後,50後,60後,70後們,少有近視,少有豆芽菜的弱不禁風,少有那麼些自閉症的傾向,更少有那些生活不能自理被抱大的“軟骨病”少爺。

在文化蠻荒的時代,在温飽難以自足的鄉村,讀書,是一種奢侈,是一種身份象徵,是那些有權勢,有眼光,有修養的文明人享受的高級待遇,是文明人的優雅高貴的'遊戲。那些成日價侍弄土疙瘩的老農,他們祖祖輩輩就沒有識字的,他們的經驗和技藝靠的是一代代的言傳身教,好像和那些文縐縐令人眼花繚亂的方塊字無緣,更登不上聖人書本的大雅之堂。於是,他們按照傳統和習慣,對子女的教導中就沒有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戒條,只是默無聲息的讓孩子務實地乾點莊稼活,精明點的讓他們學個餬口的手藝,娶個同樣不識文解字的老婆,傳宗接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年節農閒時打打麻將,串串親戚,一切好像都與讀書無關,沒有了知識,也就沒有各種好高騖遠的奇思怪想,踏踏實實地過自己的日子。

可是,文明進化的車輪卻滾滾前行,以讓人目不暇接的勢頭,打破了自然經濟的黑甜夢,扭轉着幾千年的死腦筋。蓬勃興起的教育,改變了野孩子的命運。他們洗去手上的淤泥,擦去臉上的污垢,擦亮了矇昧惺忪的眼睛,帶着好奇和憧憬走進了課堂,接觸到了曾經那樣高不可攀的書本,沐浴着文明的陽光,吮吸着知識的甘露。他們的遊戲,不再僅僅是疊出滑翔很遠的紙飛機,不再僅僅是拿個彈弓射落樹上的麻雀,炎夏裏光着脊樑舉着竹竿去粘知了。孩子們從課本上習得了“a,o,e”,“上中下,人口手”,他們認知的天地裏,不再是隻有破舊的草房,崎嶇的土路,年年耕作耗盡祖父輩心血汗水的莊稼地。在文字裏,他們讀到了天安門,讀到了城市的高樓大廈和寬闊的柏油馬路,讀到了五大洲四大洋,讀到了和神話傳説不一樣的月亮太陽,還有浩渺無涯的宇宙。在文字裏,孩子們讀到了唐詩宋詞,明清小説,讀到了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刺客俠士。於是,本來拳頭一樣大小的心,也變得遼闊無垠,本來安守本分的性子,也變得騷動不安,企圖掙脱黃土地黑土地的羈絆,掙脱鄉情親情的纏綿,幻想着遠方,幻想着充滿繽紛誘惑的未知世界。

讀書,聆聽千古先賢們的不朽箴言,體悟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真諦;讀書,採擷大自然生生不息的靈氣,遊歷名山大川的風光,足不出户而賞遍天下美景;讀書,領略高科技的精妙,感歎人類巧奪天工的創造天賦;讀書,體會悲歡離合的人間至情,感受真善美的誠摯和諧,此生不再蒼白虛度。

文字的魔力,像是給我們打開了一個萬花筒,曾經單調厭倦的黑白,給文字渲染後,變得七彩眩目;文字的魅惑,像是一個勾魂奪魄的仙子,吊起了樸拙愚鈍的世俗男女潛伏的慾望,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那些厚厚薄薄的書冊,那些裝幀精美的典籍,那些隱伏在黃黃白白方正紙面上的,呼之欲出,充滿靈性的方塊字,都像是埋藏着的寶藏,等待着嗜書如命的癮君子去開挖,去狼吞虎嚥地饕餮。御着文字的勁風,擱淺的生命之船,竟能鼓脹起長帆,破浪遠航;駕着知識的春風,笨重濁息的身體,竟能似風箏般輕盈,翱翔九天!

2.

然而,我們從歷史上傳承過來的主流讀書觀,卻充滿了十足的功利味道。學而優則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盅粟,好像我們讀書識字,都是斬獲功名利祿的利器,是謀生的根基所在。於是,有很多讀書人,看到眼中的行行文字都是求取進身上位的台階,讀書也成了一個光榮艱鉅的苦差事,頭懸梁錐刺股成了津津樂道的佳話。時至今日,國人流行實用主義哲學,讀書依然是捧得金飯碗鐵飯碗的必經之路。絕大多數的父母師長,結成統一戰線,齊心協力往孩子的腦子裏灌輸各種政史地數理化的概念,本來興趣盎然的讀書活動,變成了一種振興家族光宗耀祖的責任,變得未如嚼蠟般的枯燥,痛苦且無奈。

當年,我們渴望讀書,渴望擁有且飽覽那些名篇佳作,可是因為囊中羞澀,只能望書興歎,如今,當各種教輔資料堆積如山,各式作文寶典,課外必讀文學着作齊備,我們的孩子卻皺起了眉頭,應付差事裝模作樣的翻上幾頁,就束之高閣了。他們像是天天吃大魚大肉的厭食者,對這些人類的精神財富沒有了任何感覺,只是疲倦而惶恐地回想着父母望子成龍的嘮叨,只喜歡習慣坐在電視機前成為沙發裏無動於衷的土豆,只是惦記着電腦上的地下城遊戲,像個小皇帝一樣養尊處優地被寵慣着,懶惰着,糊塗着,膚淺着。

其實,讀書的樂趣,正和各類遊戲異曲同工,只要深諳其道,就能享受無窮。讀柯南道爾的偵探懸疑小説,我們可以從驚險曲折的情節中,從作者精心設計的局套中,得到智力的啟發,甚至可以通過預測故事的結局,來參與案情的偵破;讀朱自清豐子愷的散文,從中可以得到美的薰陶,可以感受到人性單純真誠的珍貴;讀《史記》,我們歎息朝代的更替不可逆轉,也為那些千古帝王而扼腕;讀《百年孤獨》,我們為馬爾克斯那奇詭的魔幻現實主義折服,也神往於拉丁美洲那片充斥災難卻頑強生息的土地。

兒時讀書,就像玩積木一樣單純,醉心於看圖識字,醉心於動漫連環畫;少年讀書,就像玩不厭的超級瑪麗,沉迷於童話故事的浪漫奇異,為安徒生和格林兄弟所深深折服。青年時,豪情萬丈,打遊戲多是戰爭,格鬥,看書則多是武俠和軍事和言情。金庸梁羽生成了年輕人的最愛,瓊瑤的小説也風行一時。到了中老年,遊戲多偏於斯斯文文的慢節奏,像鬥地主,像下,看書,則不再只是追求情節的離奇,場面的宏大,而偏重於哲學歷史養生宗教,開始探求生命的意義,希望能找到一個信仰作為人生的支撐點,開始想到來生和輪迴。

從孔子老子到陶淵明到蘇東坡到李贄顧炎武,從蘇格拉底到黑格爾到薩特到佛洛依德,從釋迦牟尼到泰戈爾到奧修,這些古今中外的聖哲們,他們寫書,也讀書,也都像是在傳教,他們以各自的人格魅力影響着東西方的文化,他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試圖闡釋生命的真義,他們也是文化知識智力遊戲的高手,給我們後世設下了無數道難解的“真龍棋局”。

人生在世,需要務實,需要身體力行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俗務,需要應付傳宗接代,禮尚往來的社會活動,需要事業的奮鬥,謀生的打拼。但是,生活得充盈愜意,更需要知識的濡養,需要精神的提升,志趣的追求,讀書,則是這一切務虛的源泉,但願,這份別有洞天的智力活動,成為文明人孜孜不倦的快樂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