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一株紫丁香》

文學2.61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學隨筆:《一株紫丁香》,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語文教學隨筆:《一株紫丁香》

課程標準倡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提高”不是每堂課零打碎敲的訓練內容的簡單相加,而是每堂課綜合言語實踐活動的整體推進。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改變的是課堂結構。在個性化教學觀的支配下,運用“綜合性學習情景板塊教學”師生的課堂活動圍繞“四大板塊”進行:

1、讓學生提問。

2、初讀課文。

3、朗讀、背誦,感悟課文。

4、組織課外活動。用教師精心創設的四大板塊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打通了書本的言語符號與學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

一、創設情境,質疑激趣。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紫丁香圖片,讓學生認識紫丁香並作簡單介紹,使學生初步瞭解紫丁香,然後揭示課題,並引導學生説出自己想到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有什麼要問的。同時教師把學生所提的問題有選擇地作簡單板書。

古人説得好:“讀書無疑需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閲讀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學習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這一環節中,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在學生自問的過程中逐步引導他們逐步學會質疑、學會探究。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第一次初讀:在指名説説初讀時的第一個要求後,讓學生按要求自由輕讀田字格內及綠色線內的生字,再讀讀課文,做到:一目雙行,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然後對字詞的讀音分步進行檢查並特別強調難讀字的音。

第二次初讀:在指名説説本次讀課文的要求後,讓學生按要求再次自由輕讀課文2-3遍,要求:讀通句子,做到:不添、不漏、不錯、不破;然後標出節次。檢查中以上面提出的“四不”要求為標準,分節指名讀與同桌互相讀相結合,使問題得到校正。

接着讓學生根據自己初讀時的感悟自由選擇質疑時提出的問題進行簡單的交流,解決如:紫丁香是誰種的,紫丁香種在哪兒等問題,並説説是從哪兒知道這些答案的,同時用多媒體出示相應內容(第一小節),讓學生在自由練習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小節。

記得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説過:“語文課就是讓學生讀書,變着花樣讓學生讀書,興趣盎然地讀,卓有成效地讀,讓學生讀準、讀通、讀懂、讀好。”這在初讀中就能充分地體現出來。看似初讀,學生對於自己提出的問題總是急切地想要得到答案,且有些問題較容易解決,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初讀過後立刻進行交流,這樣,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的重點以及學生難於讀懂的內容上,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朗讀背誦、感悟課文: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指導學生圍繞自己質疑時提出的'“為什麼種紫丁香”這一問題來學習。

首先讓學生自由輕讀第二~五小節,看看自己在哪兒能夠找到答案?然後在交流中以多媒體運用交互的方法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相應內容,引導朗讀感悟。

學生1:老師,我知道了小朋友為什麼把紫丁香種在老師的窗前了?那是因為小朋友知道老師每天工作很辛苦,回到家裏還要給他們批作業,備課,一直到很晚才睡覺,一個人太冷靜了,就讓紫丁香陪伴老師。

學生2:老師,我和小朋友做伴時是一起唱歌、做遊戲,紫丁香是怎樣和老師做伴的呢?

學生3:我還知道紫丁香是怎樣和老師做伴的。我是在第三自然段中讀懂的。就是當夜晚非常安靜的時候,風兒輕輕吹動紫丁香的葉子,紫丁香就發出沙沙的聲音,就好象小朋友在給老師唱歌一樣非常動聽。

接下去,學生在評議、朗讀和背誦的競賽以及交流自己獨特的感受中學完這一課。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索和研究。教師在這裏成了一位顧問,一個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個幫助發現矛盾而不拿出真理的人。

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指導學生把自己的經歷和知識帶入閲讀中。在教學中通過想象等方法創造出一個將文章內容重新組織起來的情景,讓學生把課文中的內容想象成畫面,根據對畫面內容的排列和組合回憶文章的內容,使文章成為腦海中一幕一幕的電影鏡頭,學習會更自覺、更有意義。

四、組織課外活動。

交流課前各自蒐集或是自己編寫的讚美老師的詩歌,組織一個小小詩歌朗誦會。大部分學生找到的最經典的詩句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還有部分學生找到了比較長的現代詩,基本上做到人人蔘與,活動效果較好。

“培養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是語文課程的一個新的理念,二年級學生雖然還處於低階段,但現在的學生信息來源廣泛,接觸的媒體又多,因此適當地組織一些這類活動有助於增強他們各方面的能力,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