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教師隨筆:燃一場詩意的火

文學2.05W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隨筆:燃一場詩意的火,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師隨筆:燃一場詩意的火

這兩天央視的一個欄目,火了,董卿主持的,非娛樂性的,大夥兒都猜出來了吧,對,就是《中國詩詞大會》。隨着節目一起火起來的,還有一個16歲美少女,來自上海復旦大學附中的學生,武亦姝。在昨晚的總決賽中,她奪得了冠軍。一夜之間,這個名字上了各大新聞媒體熱搜榜。隨之一起火起來的,還有中國古典詩詞。當然,這把火也燒遍了我們的朋友圈。有人撰文感歎這個小姑娘深厚的文學底藴,有人讚賞欄目所傳遞的學習文化正能量,有人誇獎主持人董卿“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與修養,有人開始反思如何構建全民閲讀以及終生學習的和諧社會……

恰好今早刷朋友圈時,讀到一篇熱文:《武亦姝詩詞大會奪冠,母校特級教師感歎:在應試夾縫裏傳承傳統文化有多難》。文章中的這位高中特級教師,自十幾年前就開始在學生中推廣《傳統文化讀本》,他所在的教研組要求學生背誦古詩文的量,遠遠超過了教學大綱的要求。每次給學生布置的假期作業,也是要求“學習《中華古詩文閲讀》第三編”“學習《文心雕龍》學習一:文學產生”等。開學第一件事就是考試,30分的內容,全部來自這些自編教材。於是學生表示不解:大學聯考語文一共才6分默寫分,背書的時間可以多做好幾道理科題,分數早回來了!背完大綱要求篇目已經很累了,哪有精力學習課外古詩文呢!我又不讀中文系,有必要背那麼多的古詩文嗎?!

這位教師的回答是:身為中國人,文化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烙印終歸會顯現出它的力量。而高中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每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都應該對中華傳統文化有初步的認識。

這位老師很中肯地指出,其實目前來看,很多孩子在國中和國小階段並沒有經歷傳統文化教育的環境和氛圍。對於這句話,作為國小語文教師的我深以為然。據我瞭解到的國小傳統文化教育現狀和問題,不完全歸納起來,主要有這幾點:

1、《大綱》標準宏觀而且彈性,但基層教育者難以找到《大綱》目標與日常工作的契合點。例如《大綱》總目標裏,關於傳統文化知識是這麼制定的: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如此宏觀的描述,放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上,卻給人一種無法着陸的虛空感,至少我是這樣的感受。我不知道除了手中的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之外,除了保證教學進度上好每節語文課之外,我還能通過哪些途徑和形式,對學生進行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教育,給學生創設更多接觸中華優秀古詩文的機會。

2、教材編寫欠缺傳統文化教學內容,或者隨機安插“點"的內容,缺乏各個學段之間系統的銜接與連貫性。例如高年級學段教材中,確實安排有“走近傳統文化”、“輕叩詩歌的大門”等綜合性學習活動。但是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活動就像曇花一現,即使教師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落實地開展下來,依然是短期的、暫時的,是過了集中學習這一週就撂下不再去看的.。即使每冊教材都有古詩詞選入,每學期三五首僅僅是滄海一粟,如果單單指望語文課堂,是無法引領孩子領略到更為廣博更為豐富的傳統文化寶庫的風采的。

3、單憑教師滿腔情懷一廂情願,無法改變學校育人環境和家庭教育背景。就像這篇文章中所寫的這位教師,相信他在推行他的傳統文化讀本的過程中,也必然會受到來自學校來自家長的質疑與阻力。跟國小階段相比,嚴峻的升學壓力、繁重的課業負擔、學校的目標考核、家長的不解與阻撓,高中更甚啊!雖説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星星之火也是隨時可能會被一堵牆壓倒、被一陣風吹滅的。

於是,歸納起來的現狀是八個字:口號很響,落實很虛。跟文章中這位教師相比,我們充其量只是知識的搬運工而已。寫到這兒,不禁悲從中來,慚愧的悲,遺憾的悲啊。

然而,老是坐在地上打滾悲傷怎麼行,俗話説,化悲痛為力量,俗話還説,人多力量大。相信我們的憂慮也是所有教育人的憂慮,相信會有更多的人來一起思考這些存在的問題。這不,一檔電視節目不就已經燃起很多人的熱情了麼。相信這句話裏的“很多人”,包括教育的決策者和實踐者們,包括學校、家庭、社會及所有關注教育的人們,包括正在充實自我和願意不斷充實自我的人們。所以我想,或許這場火啊,還會成為一次契機呢,一次教育改革尤其是基層語文教育改革的契機,一次全民學習傳統文化的契機,一次為這個浮躁而忙碌的生活增添些詩意的契機……

那麼,作為國小語文教師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有意識。我不完全同意文章中老師説的,高中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實應該更早到國小階段,從孩子開始學習漢字的那天起,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幫助他為接下來的人生定好基調啦。這種意識是滲透到一到六年級的每個階段的,讓之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成長,讓學習成為孩子的內心需要,讓孩子品嚐到學習積累的快樂與滿足。

有目標。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市面上有很多兒童讀本,但是跟國小生年齡特點、閲讀興趣、學習能力相貼合的不多。那麼,學校可以制定出具體的目標,組織教師編纂符合本校實際的綜合校本課程,各年級組教師再分別結合本年級學生特點,編寫年級或班本課程。比如古詩詞課程,個人認為,在現有的《國小生必背古詩文70首》基礎上,進行選取和補充,就可以編成一本國小生古詩詞讀本了。這裏檢討一下自己,前兩年曾做過一個名為“風雅頌”《詩經》賞析的校本課程班,當時還着手編寫了幾課教材,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堅持下來,慚愧。

有堅持。所以,定下了目標,接下來就是堅持更重要呀!傳統文化的學習是長期的、是要滲透進日常教學中的,所以更應該注重實施過程的落實和細化。例如每日晨讀時間堅持誦讀十分鐘,每日午間預備堅持書寫十分鐘,每週一節閲讀與積累交流課,每學期一次展示活動等等。這個“每”是最重要的,“每”就是堅持,長期的、連貫的,從一而終的,逐步推廣的。慢不要緊,文化的浸潤影響的是一個人的氣質,從來都急不得。

有自己。教育孩子,不能忘了自己;孩子一天天在成長,我們更不能裹足不前。和孩子堅持每日晨讀古詩文的這兩年,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原本已生鏽遲鈍了的腦袋,受孩子們的感染,漸漸變得靈活起來,雖然沒他們背誦得又多又熟練,但確實記住了不少句子。他們讀書我也讀書,他們背詩我也背詩,我常對他們説,別欺負老年人記性差,説不定我記得比你們更多呢!他們聽了就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投入下一輪讀書背誦當中去了,嘿嘿,這算是學生受了老師的“蠱惑”,還是老師佔了學生的“便宜”呢?

回到這個火火的欄目,很多觀眾對再次火起來的主持人董卿路轉粉。這個才情與美貌並存的女子,以她長期以來每天閲讀一小時的堅持,以她在舞台上展示出來的深厚的文學素養,站成了今天這般沉靜從容的美好樣子。她説: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未來的苟且,那何不讓眼前每一天都詩意地過?還有句話説,每個人的容貌裏都藏着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這些話都好有道理啊!我們是平凡的人,過着平凡的生活,我們沒有董卿那樣絢爛的舞台,可我們有屬於自己的舞台啊。外面的世界很燃很精彩,一個人的閲讀時光也很快樂。感謝這場詩意的火,它讓人們更明確,想象中的日子,可以這麼過。

標籤:隨筆 詩意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