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

文學2.64W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1

今天音樂遊戲時間,我正和孩子做“咿呀咿呀呦”的遊戲。孩子們扮成小動物圍着我快樂的跑來跑去。可是我發現只有藍迪一個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我和小朋友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

藍迪是我們班剛插班的孩子,她以前上過幼兒園,按理來説應該很快的適應新環境,但她始終不能融入集體中。其實我看得出來她也想參加我們的遊戲,但是又不敢參與進去。儘管我不停的鼓勵她遊戲,她還是不願意。怎麼辦呢?我想再多等她一會,看看她的表現。我邊和小朋友遊戲邊關注着她。當我唱到“咿呀咿呀呦”故意走到她身邊和她親近親近、和她抱一抱、對她笑一笑。孩子們也模仿我的動作,相互擁抱。藍迪被我們的氣氛感染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遊戲,在我的邀請下,她終於邁出了第一步和我們一起遊戲。

分析:對於小班幼兒來説,抱一抱、笑一笑是讓他們接納別人最好的方式。何況和老師的交往才短短的兩個星期。活動時她不願意參加,我沒有強求她。因為孩子的適應有快有慢。讓她有一個調整適應的過程。最後用自然親密的動作打動她,讓她參與遊戲,讓她邁出勇敢的第一步。看着她的進步,我也感到無比的欣慰。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2

音樂是發展孩子想象、創造力,促進個性發展的有效手段。一個學期來班級裏的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動聽的聲音、美妙的音樂,喜歡隨着音樂歌唱、舞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藝術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豐富審美經驗、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今天小朋友們對音樂活動《親親熱熱在一起》都很喜歡,原因在:歌詞非常的生活化,簡單、有趣;音樂的節奏活潑、歡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於這首歌曲是兒歌《敲門》的延伸。在一開始的活動中,小朋友們先接觸到的是:在遊戲《敲門》中讓幼兒清楚的掌握了兒歌的內容,如“媽媽出去了,你和誰在家裏呢?”“丁冬,丁冬,是誰在敲門,是誰回來了!”接着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誦、遊戲活動中,小朋友們都能熟練的朗誦和進行對話遊戲,當音樂活動《親親熱熱在一起》旋律在孩子們的耳旁響起時,小朋友們全都會唱了:“我們全家在家裏,親親熱熱在一起,哈哈哈哈,親親熱熱在一起”。這樣的活動吸引了小班孩子積極參與的興趣,所以這一次音樂活動變的特別的輕鬆、愉快。

我們還一起創編了歌詞:“家裏還有誰呢?我們怎麼編?”在我的幫助下孩子們有了很強的創編興趣,我們在音樂聲中編出了:“我和外婆在家裏,總想外公來敲門,丁冬丁冬,外公回來了!”“我和阿姨在家裏,總想叔叔來敲門,丁冬丁冬,叔叔回來了”等等,大家唱的可開心了。

根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點,我也想了好多激發幼兒興趣的辦法。就像讓幼兒通過表演來激發自己的興趣從而學習音樂。因為幼兒好奇心強,表現欲旺盛。音樂活動能充分滿足幼兒這方面的要求。通過表演,幼兒能體驗到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幼兒能作出較積極的外部反應,能從與他人合作的動作表演活動中獲得交往合作的快樂。在音樂活動中,我啟發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進行創造性表現,發揮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在開展音樂活動中儘量採納幼兒的意見和建議,不照搬書上的動作方案,幼兒在創編表演中鍛鍊了自己,增強自信心,獲得了成功感,這有利於幼兒健康人格的培養。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3

入園一個月時,幼兒已經能夠逐步接納教師的安撫,願意嘗試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離園時看見別的小朋友接時,大家還是免不了出現心急的情況,急着走出門去張望家人來接了沒有,這樣很容易出現安全問題,如何才能既保證幼兒的安全,又能使孩子離園的整個過程中使大家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呢?如何才能既保證幼兒的安全,又能使孩子離園的整個過程中使大家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呢?

於是我們開始思索並嘗試借用蒙氏班的走線活動,我們在睡覺屋的地上用紀實貼貼了一個長方形,並在睡覺屋準備了六個地墊,每名幼兒吃過晚飯盥洗後,就先到睡覺屋拿地墊自選玩具玩,待幼兒基本都吃完飯後,大家隨收玩具的音樂把玩具地墊送回家後,開始和保育員老師聽輕音樂走線,聽着優美的音樂,變換不同動作的走線,幫助幼兒調節了着急離園的煩躁心情,同時幼兒在睡覺屋活動,與家長接孩子的地方相對隔離開,確保了幼兒的安全,使大家能很好的保持一種愉快的心情。

反思:

離園環節很短但很複雜:喜迎家長、笑送孩子、交流溝通、叮嚀囑託……老師這時不論多忙,都不可忽視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幫助沒有接走的孩子穩定情緒,因為這時他們的情緒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而我調整後的遊戲化離園活動,正好滿足了幼兒的心理,吸引住了他們使之開心,同時也使晚接的家長看到孩子的表現後能夠對我們老師放心。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4

早晨檢查孩子們的作業,發現又有兩個孩子拿不出來,説是“忘帶了”。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天都有,往常我多半會説:“明天帶來。下次別忘了!”可今天我特別生氣,不假思索的説出:“從第一課到第八課的詞語每個抄兩遍,明天早上交給我!”我自顧自地走出了教室,到辦公室去平息心中的怒火。

傍晚,孩子們都回家了。原本平靜的心情竟有些不安起來:我這種方法合適嗎?從第一課抄到第八課是不是太多了?孩子寫字速度不快,兩小時能完成嗎?孩子們會不會因為我不當的處理方式影響到心理?

帶着困惑與一絲自責與家長進行了短信交流,一位家長的一席話讓我緊張的心情有些釋然:“老師,孩子覺得有些委屈,因為他的作業其實是完成的,可是讓孩子委屈一次又何妨!很多時候忘帶作業和不做作業的性質是一樣的。我們不知嘮叨了多少遍,要自己整理好書包,千萬別漏掉課本、作業本,可他根本置若罔聞,我認為很有必要老師您給予孩子警醒,我贊成您的做法。我會監督孩子把罰抄的作業全部完成”!

是呀,面對孩子這樣重複出現的錯誤,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學會反思:假如他能仔細翻看書包,假如能仔細查找課本和作業本,假如……粗心形成了習慣,還會生髮出更多另外的假如,那麼將來他們付出的將是更大的代價。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5

一:撒一把快樂給孩子

兩歲半的貝貝是新來園的孩子,她短髮,皮膚黑黑的,眼睛小小的。第一天來園,就伴隨着雷鳴般的哭聲。我們哄她,抱她,用小紅花吸引她,效果也不大,她仍哭哭停停,嘴裏喊着“奶奶”。

我正給小朋友喂着早飯,在家吃過早飯的貝貝來到我身邊,又開始哭了:“啊啊…”我一邊給小朋友餵飯,一邊安慰道:“貝貝不哭,我給你媽媽打電話讓她早點來接你。”貝貝還在哭,很着急的樣子:“啊…啊…”我問:“你要小便嗎?”貝貝更着急了,“啊啊”地哭喊着。我也着急了,貝貝到底是怎麼了?難道是要小便嗎?於是,我放下飯碗,拉着貝貝的手,快速向廁所跑去,當我扶着她上了廁所,幫她脱下褲子,一看,她已經把大便拉褲子裏了。“貝貝,要拉臭臭為什麼不告訴老師呢?”我一邊説,一邊和其他老師一起給她換洗、收拾。

第二天,貝貝一樣哭,一樣喊“奶奶”,一樣拉髒了褲子。

我找貝貝的奶奶交談,得知貝貝因為才兩歲半,説話不清楚,要拉大便時,“拉拉”説不清楚,會説“啊啊”。我恍然大悟。從和貝貝奶奶的溝通中得知,貝貝其實是個很活潑的孩子,爸爸媽媽工作忙,她從小和奶奶在農村長大,所以特別依戀她的奶奶。家長特別希望貝貝早點從“分離焦慮”中走出來,儘快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我請家長放心,我們會攜手攙扶寶寶,讓她感受到我們的愛,慢慢喜歡這裏,家長表示願意和幼兒園配合。

第三天早晨,貝貝來到我身邊,學着奶奶事先“表演”過的樣子,拍拍我的胳膊,“啊啊”,貝貝眼睛看着我。“你要拉臭臭嗎?”貝貝點點頭,我説:“好,咱們走。”來到廁所,我為她脱下褲子,扶她蹲好,我温柔地説:“拉吧,拉完了老師給你擦。”説來真神奇,自從我帶她拉完了大便,貝貝就不再哭了,

我帶孩子進行簡單的表演故事《小鳥的家》,小朋友戴上頭飾,變成一隻只小鳥,躲在“大樹”裏,又飛出來。貝貝也想玩,我給她戴上小鳥頭飾,她高興地笑了。雖然貝貝還不能説出一句故事裏的話,但對她來説,不哭,就是很大的進步,我們一起表揚她:“真是一隻快樂的小鳥!”

撒一把快樂給孩子,我感覺自己做了一次陽光!讓孩子在愛與鼓勵中成長,我們會看到最美的教育風景!(李曉卉)

二:別“抖落”了孩子的自尊心

一天上午,我在組織主題活動《愛媽媽》時,孩子們都在熱烈地討論着與媽媽相關的話題,一位坐在靠牆邊的小男孩卻心不在焉地用腳踢着牆壁,我暗示了他好幾次,他都無動於衷,我就點名批評了他,沒想到他不僅不聽反而弄出更大的聲音,居然用手指摳牆壁。這時所有的孩子都看看他然後叉看看我。我非常生氣,感覺到教師的尊嚴受到了輕視和挑戰。為了在孩子面前維護我的威信,我決定對他進行懲罰——在接下來的區域活動時,讓他坐着反省。他不敢表示什麼,但是從他的眼神裏,我感覺到他的不滿和委屈,彷彿在問:老師我錯了嗎?

對於這件事情我當時沒有覺得怎樣,幾天過去後,偶然在網上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一句話“讓孩子在大家面前接受批評是件很殘酷的事情”,我突然感到十分不安。幼兒園的孩子是感性的,他們的情緒往往在活動中直接表露,那個小男孩當時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錯誤的行為,影響了他人的活動。而我卻把他當成有意破壞的行為來對待,並當着全班孩子的面輕易對他採取懲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換成我被領導如此批評,嘴巴不説但心裏也肯定不開心的。這種簡單不理性的教育方式,無形之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弱化了孩子與老師之間的感情,降低了孩子對老師的信賴。我想,當時我若能採取另一種方式,如將他抱在懷墾,淡化他與全班孩子對此事的反應,待活動結束之後再單獨指出他的錯誤行為,可能會更好。因為這樣不僅能讓他明白自己的錯誤是什麼,錯在哪兒,同時也維護了他的自尊心。

幼兒從兩三歲時就有了自尊心,只不過這個時期孩子自尊的表現形式不一樣。當孩子在眾人面前受訓斥與嘲諷時,不管成人的出發點多麼善良,訓斥的理由多麼充分,孩子稚嫩的心靈和脆弱的自尊都會受到很大的震動和最直接的傷害。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那樣,弄不好就要抖落,我們應“十分小心”。對待孩子,我們千萬不能居高臨下地一味呵斥,要學會蹲下來與孩子平等地交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的特性和需求,因為,教育本來就是一種平等的心靈交流。(周麗萍)

三:從“目光問好”開始

清早起來格外精神,我換上一身新裝,對着鏡子送給自己一個甜甜的微笑,輕鬆地走出家門上班去了。

因為時間充足,我提前將班級衞生打掃乾淨迎接孩子們的到來。一聲聲“老師好”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教室裏變得熱鬧起來!孩子們像快活的小鳥飛進了教室。

琦琦走進教室隨口喊了一聲:“老師好!”小臉卻朝着其他方向,快速地走向自己的小櫥子。我叫住琦琦,微笑着對他説:“跟別人問好,眼睛要看着他呀!知道嗎?”“噢!可我最近都是這樣和你打招呼的呀!你的眼睛也沒看到我呀!”琦琦蠻有理地辯解着。

我笑了,馬上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剮開學教師的收發工作比較多,有時面對家長的詢問還要細細講解,有時一邊忙一邊應聲孩子的一個個問好,無意問忽視了早上孩子們“問好”的目光。正是這個忽視,讓琦琦覺得“只要讓老師聽見聲音,具體的行為是不被關注的”。

這種行為立刻引起我的重視,這也正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好時機,我馬上對琦琦和所有的小朋友説:“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學習不僅用語言問好,還用目光問好,行嗎?”聽説和老師一起學習,還聽到新鮮的“目光問好”,小朋友都高興地答應了,琦琦興奮地使勁點着頭。

我慶幸那天發現了這一件小事,更慶幸那

天做了一件教育的大事。要知道教師在孩子們眼中永遠是榜樣,教育的細節是多麼薰要呀!從那天起,我開始用目光追隨每一個孩子,讓每一位幼兒都感受老師的關注。

現在小朋友走進教室,看到老師迎接他們的是和藹的目光、甜美的微笑,都會面對老師從心底真摯地喊一聲“老師好”。快樂的一天從一個目光、一聲問候開始了!這件事情讓我感悟很深,我們一直在學習優化教師行為,轉變教育思想,原來就這麼簡單,就在教師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小小的目光中。(李雲)

四:和孩子一起吃鹹菜

陸尉剛來幼兒園時,總是不好好吃午飯,每當我走到他身邊時,他為了得到我的表揚,就使勁地吃飯,不吃菜。於是中午用餐時,我坐在他旁邊,看着他吃飯,希望他可以多吃點菜。我説:“綠綠的青菜很香哦,來嘗一嘗。”陸尉不情願地説:“我不喜歡吃。”我夾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給他看,陸尉有點心動了,學着我的樣子夾起一點青菜,可是剛嚼了幾下就又吐了出來。看到這種情況,我十分擔心。

我和陸尉的媽媽溝通時瞭解到,陸尉十分愛吃外公做的鹹菜,或許我可以通過鹹菜改善陸尉進餐難的問題。第二天午餐時,我悄悄地對陸尉説:“你的外公送給老師一罐鹹菜,我知道你喜歡吃,只要你吃一點其他的菜,老師就給你鹹菜做獎勵,好嗎?”陸尉喜出望外,爽快地吃完了自己的一份菜,我暗自高興。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每次午餐我都給陸尉“加餐”,有時我故意忘記拿鹹菜,讓陸尉慢慢地適應,漸漸地脱離對鹹菜的依賴。我還引導陸尉把鹹菜和其他的孩子分享,並告訴孩子們:“這是陸尉的外公送大家的,我們都要謝謝陸尉。”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都食慾大增。等到這瓶鹹菜吃完時,陸尉已經不再依賴鹹菜就能吃完自己的飯菜了。陸尉的媽媽知道這一消息,十分激動。看着孩子健康的小臉,我説不出的欣慰。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6

在日常生活環節中,次數最多、時間最長的莫過於進餐,針對小班的年齡特點,主要是訓練幼兒能夠自覺的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其中大致可分為兩方面:硬件和軟件。硬件,包括進餐姿勢、速度、程序等規範;軟件,則包括幼兒進餐情緒、對飯菜的好惡等。

通過對我班幼兒進餐環節的觀察,孩子們在進餐規範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在進餐過程中,孩子們較興奮,時常會竊竊私語甚至互相嬉戲,如果教師不提醒就會愈演愈烈;姿勢不正確,無法避免的會使飯菜掉到地上、桌上,偶爾還會出現碗碟掉到地上的現象;幼兒進餐速度不均衡,或快或慢。

針對這些問題,我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起先,我只是在進餐過程中不斷提醒、督促,但效果並不明顯,對幼兒的行為只起到了暫時的壓制。之後我採取説理的方法,例如:吃飯時説話,管理氣管和食道的小門就會同時打開,飯菜就會自動的跑到氣管中去等,孩子們從道理上理解了各種進餐規則,但由於個別幼兒自制能力比較差,所以仍需在教師的不斷提醒下,才能正確進餐。

通過與其他教師的溝通,我採取了與幼兒互動的教育方式。在分組教學中,我與幼兒共同討論了進餐的程序、規則、以及在進餐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原因和解決方法。孩子們非常積極,提出了許多我平時沒有注意的問題,例如:個別幼兒遇到不愛吃的東西,到最後就會故意扔到地上以此來逃避,教師可以為她繼續加菜;有些小朋友想添飯時,總是用嘴來代替手,教師就可以先給舉手的孩子等。由此可以看到教師一雙眼睛遠遠不如孩子們幾十雙眼睛觀察的仔細,在細緻的討論後,我讓孩子們將進餐環節中的各項規則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於是各項規則形象的躍然紙上。通過此次活動孩子們對於自己定的規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進餐過程中較以前也有了明顯的改進。

在進餐環節中我也作了針對性的改動:將原先值日生將勺子一一發到幼兒手中,改變為值日生將勺子放入罐中,孩子們可在吃飯時自行取,飯後自覺擦桌子。節省了時間和人力。雖然,目前有些幼兒還需教師和其他小朋友的不斷提醒,但在不斷的糾正和改進中,已有了顯著的進步。我相信他們會逐漸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7

音樂活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之一,它不僅是讓幼兒學一些簡單的歌曲和一些舞蹈動作,更是讓幼兒通過這些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美及展開想象,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那如何能更好的開展小班的音樂活動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在選材上要選擇幼兒朗朗上口的歌詞,容易讓幼兒記住,貼近幼兒的生活。其次節奏要明快、活潑,旋律優美,讓幼兒一聽就喜歡,有想學的慾望。最後幼兒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來作為鋪墊,為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打下基礎。我在開展小班集體舞《小蜜蜂》活動中就選擇了幼兒熟悉的昆蟲小蜜蜂來展開,通過幼兒已有的經驗來感知小蜜蜂是怎樣飛的?它有什麼樣的本領?幼兒因為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就很容易就會回答,並且進行模仿。這種生活經驗為音樂活動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小班幼兒很會模仿別人的動作,只要他看到的就會模仿,但往往不是太美觀,這需要教師進行及時的引導,把他們的動作進行精緻化,讓他們從中感受到美,得到美的享受。在《小蜜蜂》的活動中我讓幼兒模仿小蜜蜂飛的動作,幼兒只會進行簡單的擺動雙臂,我就讓幼兒加上雙腳的動作,然後雙用伸直不停地擺動,這樣一隻小蜜蜂就出現在了大家面前。

小班幼兒的思維都是直觀的,只有通過圖片、標記才能讓他們更好的進行記憶,因此我利用胸飾把幼兒打扮成小蜜蜂,並通過兩種不同顏色讓幼兒尋找與地面上相同顏色的標記,這樣幼兒在自然而然就站成了我需要的隊形,並通過這些標記來變化隊形,這就把幼兒以前所學的知識全都連在了一起,利用綜合視角進行了有效地鋪墊。同時在運用這些知識時一定要注意幼兒語言的能力,讓幼兒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時間,及時進行表揚及鼓勵,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在整個活動中要充分挖掘幼兒的知識經驗和想象力及與同伴的合作能力。如在《小蜜蜂》這個活動中我問幼兒:“小蜜蜂到花園裏去採花蜜誰來做蜜蜂誰來做花呢?”幼兒自然就想到了同伴並且進行協商。接着我又問:“小蜜蜂除了到花園去採蜜還可以到哪去採蜜呢?”幼兒就知道還可以去菜園、公園、茶園,凡是有花的地方都可以去。這就把幼兒的知識經驗、想象力與合作能力全都有效地結合在了一起。

總之,小班的音樂教學一定要選擇幼兒容易接受,把他們的生活動經驗及知識儲備作為鋪墊才能更好地完成小班的音樂教學。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8

在幼兒園競賽性遊戲活動中,陳宸總是以“這個遊戲沒勁”為理由推諉,寧願在旁邊獨坐也不願意參與其中。

有一次我組織孩子們在教室內玩“丟手絹”遊戲。當小朋友們相互丟了手絹又一圈一圈追逐時,坐在圓圈上的陳宸興奮不已,一會兒拍手一會兒跺腳,為奔跑的孩子加油吶喊。正當我悄悄關注他投入遊戲的狀態時,他被丟到了手絹。他二話不説,撿起手絹就跑——無比正常。可惜才離開椅子兩步,他就捏着手絹站立在圈外不動了:“我不想玩這個遊戲,這個遊戲不好玩!”

看着他,我的思緒飛速尋找着引導他再次迴歸遊戲的方法。於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繼續遊戲後,來到陳宸身邊,悄悄地問:“你是不是怕做遊戲時被別人追上?”“是的,我跑但是別人的。”陳宸邊解釋邊用可憐的眼神望着我。聽罷,我拉着他説:“走!老師幫你贏!”他使勁掙脱着:“我不想玩,我肯定跑但是他們。”“怎樣會呢?你能夠丟給我們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覺得誰是我們班跑得最慢的?”“高智芸沒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試試!”

陳宸鼓起勇氣開始了他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丟手絹遊戲,他果然丟給了高智芸,也果然沒有被抓住。此時此刻他的臉上寫滿了贏了以後的歡樂。遊戲就這樣繼續進行着。在短短几分鐘裏,小朋友們好幾次丟給了他,嚐到了甜頭的他,還是一次次地將手絹丟給了高智芸,結果也同樣讓人興奮——他贏了!

此時,我再次停下游戲,引導他思考:除了高智芸以外,還有誰跑得挺慢的?“吳音霏也跑得很慢!”可不是!高智芸每次拿到手絹後總是丟給吳音霏,並且贏得比賽。我再次鼓勵陳宸試一試,果然他贏了第二個小朋友!

這天是收穫的一天,因為一個不合羣的孩子最後真正融入到了我們的羣眾生活中。在此過程中,他也體會到了贏與輸在遊戲過程中是能夠用智慧解決的。同時也瞭解到敢於與強者較量也是一種很過癮的體驗,期盼在今後的活動中陳宸能夠更加用心勇敢地參與每一項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9

這兩天在歡樂中度過學習生活,還未來得及品味完張靖雯老師精彩的演講內容及各園同仁們玩中學的快樂瞬間,就要和她們説再見了。

我想無論是新幼師還是資深幼師,對這次的培訓都應該有不同程度的認識,對於以後的工作都應該有一個新的台階和目標。尤其是作為新手的我們,要在培訓過後上一個新的台階,因為我們不像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她們或許都有了一個相對固定的教學模式,一時很難從那種固有狀態走出來,進入到新的模式裏面。而我們新老師對於任何一種關於幼兒教育內容的融入,都會是一種新鮮血液的灌輸。因為我們沒有經驗,不會受已有條條框框的約束,每一次的演講、每一次的培訓、每一次給小朋友上課都是一次不小的提升,這是利於我們的一面,同樣因為沒有經驗,遇到事情時難免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特別在專業技能及與家長溝通方面。對於從未真實操作過的我們,更是一次不小的挑戰。

這兩天很忙碌但是卻很充實,這是園裏所有老師的體會,雖然張老師教的專業技能,我們在目前也只吸收一點皮毛,可我還是要寫下來,讓自己加深記憶,這樣我就可以在不斷練習和觀察的過程中取得進步了。幼師是一個特殊的服務行業,註定了我們是一個特殊的羣體,我們既要面對小朋友,又要面對家長,還有我們的頂頭上司——園長。所以這之中的工作真是馬虎不得,不過要想做好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時刻記住作為幼師的我們一定要具備一套專業、系統、全面的教學技能,以此做為後盾,從課前準備(如備課、教具)、課程實施過程(常規培養、課堂知識教學)到結束這堂課時對小朋友的評價、,我們都要細緻到位,對於其他時間段的安全、衞生、常規等更要細化。

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運用也很重要。就如一個故事中講到:是給一個飢餓者魚竿呢?還是把一條活蹦亂跳的魚擺在他的面前?答案肯定是前者。我們是教給孩子一個終生受用的方法呢?還是直接給出一個正確答案呢?我們心裏也有了一個答案。再者,我們要用最簡潔、明瞭的話語説出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不要過多的演繹,那樣也許真的會適得其反的……

對於這次培訓,我最後的目標只有一個:讓家長、孩子和老師三者實現共贏,真正成為合作者!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10

幼兒養成教育的資料包括的面很廣:愛祖國、講衞生、懂禮貌、禮貌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等等。陳鶴琴先生説“人類的動作十之八_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個性注重習慣的養成。

大部分家長認為幼兒上幼兒園就是為了學會書寫數字,背誦唐詩,認識漢字,學習書面上的知識。然而,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的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夠説,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

幼兒進入中班後,我們發現班級中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方面大體有三種狀況:有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物品整理的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則,各項常規都很好,一般不需要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羣眾活動亂講話、區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的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此刻某些方面的狀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行為拖沓,還有的規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狀況,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為幼兒樹立好榜樣。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們也要按照這些要求做。如:見面有禮貌的問好,飯前便後洗手,有需要協作的事情主動幫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讓幼兒明白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正面鼓勵,耐心引導。班級中沒有養成良好常規習慣的幼兒不僅僅讓人骨外費心,而且還會對其他幼兒產生不好的影響。有段時間,班級有些小朋友上課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次,上課發現一個小朋友很自覺的就坐好了聽課。我立刻表揚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向他學習。那天大部分上課都十分的認真,用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及時的對幼兒表揚鼓勵,哪怕一個讚賞的眼神,都會使幼兒產生更加要好好表現的慾望,也就是產生了“良性循環的效應。善於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多用正面強化。從某一個”閃光點“的行為出現,帶動整體行為改善。

第三,讓幼兒明確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在某一具體行為方面出現問題。有的是不講禮貌,有的是午睡習慣不好等等,這就需要針對具體問題來解決。在與孩子溝通交流中,家長要指出幼兒出現的問題。比如:動作慢。你衣服疊的真整齊,如果疊的在快一點就更好了。

以上三點是我在幼兒養成教育中的一些體會。家庭教育在幼兒養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長應正確教育孩子,只有讓幼兒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真正的好處。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受益終生。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11

走上幼兒教師這個工作崗位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在這三年中我對專業幼兒教師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對我個人在專業成長道路上有很大的幫助。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至少可以思考三個問題:

1、這個情境可以教導幼兒做什麼?

2、教師對事件中幼兒所做的診斷是什麼?

3、教師在課程、行為解決上或管理上應該如何處理?

這三個問題可以概括為:教師要善於找尋某個問題能夠帶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契機,教師能否在問題中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教師通過這個問題對自己以後在課程、管理上的經驗有哪些。教師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解決。

像我們班裏孩子洗手時愛玩水的問題,教師完全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着手考慮。孩子洗手時玩水,教師可以就這個問題教導孩子們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幼兒為什麼總是在水池邊玩的不亦樂乎呢?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即使弄濕衣服也還是樂此不彼。找到問題的原因和開展教育活動的目的後,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的設計課程、開展活動,比如:在班級裏開展節約用水,爭做環保小衞士的活動。或者在班級管理上每天找出一名監督員,負責管理小朋友的洗手。這樣,孩子們就會慢慢的改掉洗手玩水的不好行為,並且還會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呢!

教師要善於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不斷積累經驗,為成長為專業幼兒教師而不斷努力!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12

我班幼兒尹中玉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她心裏都明白,但是幾乎從來不主動舉手發言,即使老師請她,她也不願意把自我明白的告訴大家,但是與小朋友在一齊時,又説又笑,由此看來其實她不內向。在活動中我有意的經常提問她,以為多提問多鼓勵她就會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還是不起作用。

遇到這樣的幼兒,經過仔細分析,我實施瞭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師幼關係,只有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使幼兒心目中產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做幼兒的知心朋友,構成良好的教育基礎,幼兒就會喜歡老師,並願意與老師溝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在學習、生活中多關心、體貼孩子,孩子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那份愛、那份關懷,自然也會和教師溝通。

再是家園合作共同培養,家長就應用心配合老師,進一步訓練幼兒的説話潛力,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壓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給孩子創造表達表現的機會,提高幼兒主動表達的興趣。讓幼兒享受成功的快樂,塑造自信。既使有一點點進步,也要給予鼓勵。

其次,正面引導幼兒,讓幼兒獲得自信心,讓幼兒在支持、鼓勵中去創造表現,相信更適宜。用自我的一顆愛心,一雙慧眼,及時發現像尹中玉這樣帶有某種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現欲。幫忙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膽怯心理。例如老師説:“沒什麼,試一試,錯了也沒關係。”如對幼兒説:“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這樣認為的。”孩子會有“老師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與自豪感,最終會主動的表達。還能夠用獎勵小紅花等方法激發孩子去表現,再者孩子需要時也能夠給他一點提示。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13

小班幼兒剛入園集體意識差,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許多紀律要遵守,但許多幼兒毫無紀律意識。上廁所、喝水、拿積木、洗手都是一窩蜂樣亂擠,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我為了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品質,我充分利用一曰生活的各個環節,潛移默化地強化幼兒集體的概念,逐漸幫助他們形成集體意識,洗手、喝水,吃點心時我們總是一組一組地請幼兒去,並提醒幼兒如果你一個人慢了,或者沒做好事情,那你們這一組的小朋友都不會受到表揚。

在室內活動後,我們總是先評價這一組集體的表現,再評價每個幼兒在這一組的表現。例如今天上課時第五組的寶寶舉手多,請第五組的寶寶來黑板上找朋友,(找朋友圖片)這個組的寶寶都為圖片找到了朋友,然後再問是誰找到的,並分別表揚以肯定幼兒為小集體作出的貢獻。

户外活動遊戲時,我往往把幼兒分成四個組進行遊戲。因為小班幼兒在全班走圓圈時,有幾個幼兒總是會亂走,走成的圓圈不是圓的,要圓圈變大時,他總是退得圓變破了,變小時又擠在一塊扁扁的,把遵守遊戲規則的一組抽出來示範給大家看,不遵守遊戲規則的個別組,讓他們停止遊戲站在邊上看。這樣讓個別搗亂的幼兒意識到,因為他的擾亂而影響他們小組的遊戲,今天吹泡泡時,賈天皓搗亂影響了六組遊戲,大家都責怪他沒有好好走,害得他們只有看看的份,賈天皓也意識到了大家不高興,難為情地低下了頭。我走過去摸着他的頭説:“賈天皓想做遊戲嗎,好好站隊遵守紀律還是好孩子。最後一組讓你們這組做遊戲吧~”大家高興地拉起了手,圓圈也走得有進步了。

或許3歲的孩子還做不到成人期望的那樣好,但只要我們平時注意培養,天長曰久聰明的孩子們就會樹立起良好的集體意識。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14

户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隻只快樂的小鳥活躍在院子裏。可偉偉小朋友卻不同別的小夥伴,因為他身患殘疾,不僅一隻眼睛看不見,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關節脱落,在入園前的幾個月剛剛動過大手術,現在走路還不是很穩,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差。對於這樣的孩子,身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別的孩子的同時,還要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不管走到哪裏,我都隨時帶着他,牽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麼意外。可這,我卻發現他的小手在往外掙脱,並不時的用另一隻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聲音對我説:“老師,我也要去玩。”一句話,讓我心裏咯噔一下,感覺到對這種特別的呵護方法起了疑問,我一邊説:“偉偉,一定要小心,不要摔倒。”一邊輕輕地放開他的小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象偉偉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隻“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願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夥伴一樣去玩耍、去遊戲、去想象、去創造、去飛翔。如果老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説明了老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育卻很正常,識字、數數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遊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老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因此,偉偉終於鼓起勇氣,對老師説:“老師,我也要去玩”。老師應該在照顧他的同時,慢慢去鍛鍊他,讓他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讓他在這個環境中健康成長。不管哪些活動,哪些遊戲,都應該讓他去參加,讓他加入到這個集體隊伍中來。只是在活動時,老師隨時倍加照顧,這樣不僅保護了他的自尊,還讓別的孩子,知道並學會照顧關心有殘疾的小夥伴,知道互相幫助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出一種人人平等、和諧相處的氛圍。

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15

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進程中最幸福的時期,作為陪同每個寶貝渡過這一幸福時期的我來説,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看着每一個快樂生動的寶貝,等待他們的來日會更好地面對競爭劇烈的現代社會。是的,每個人面臨的壓力和挑釁越來越大,不僅要控制豐碩的知識、高等的技巧,更應該領有一個積極向上、能夠自我調節的心理態度,讓我們的寶貝贏在起跑線上,我們更應該關愛寶貝的心理健康。

兒童期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也是激發自我實現趨勢的要害時期,是培養興趣、挖掘潛能、樹立自負的最好機會。兒童期更是很多心理、行為障礙的好發年齡,細心觀察有利於早期發現、及早干涉。

幼兒園的孩子個性因人而異,每個孩子都須要大人的關愛和領導。對自主張識強的孩子,家長應注意:激勵孩子加入夥伴羣體中的運動,踴躍造就他們解決問題、獨破思考及引導組織才能。讓孩子進入一個年紀稍大的羣體去休會,從而培育孩子與小夥伴友愛配合的意識,教育孩子虛心學習夥伴的優點,尊敬別人的看法,愛護與小夥伴之間的友情,不把本人的主意強加於人。提示孩子不要有點成就就自豪或沾沾自喜。而對於自我中情意識重大的孩子,家長應留神:教育孩子要有準確的立場、方式,不要過火寵愛放縱孩子,對孩子分歧理的請求,要堅定謝絕。發明環境跟機遇讓孩子多與搭檔來往,這樣逐步使孩子懂得自己與別人之間的關聯,瞭解除了自己的態度外,還有與自己不同的立場,從中領會到友好相處、獨特遊戲帶來的愉悦情感,逐漸打消自我核心的心理。

另外,對待有問題行為的兒童,要多視察、剖析,積極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彌補教育,儘量採用環境和行為改正的方法,使他們健康地成長。班級中有些幼兒,由於爸爸媽媽不在身邊,長期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因為長輩們的特別溺愛,使他們構成了率性、嬌慣還有與小朋友交往的障礙。長期下去,他們不喜歡和別人交往,性格孤僻,長期下來便造成了自閉症。對待這一局部幼兒,請家長充分注意到,顧及到幼兒心理髮展的特別時代,及時與幼兒園老師配合使孩子能夠儘快轉變孤僻的性格,免得影響到以後的發展。這是一個不容疏忽的問題,在幼兒園裏普遍存在,願望家長和老師充足顧及到這一些特殊家庭情形的孩子,讓孩子在關愛之中養成活躍向上的性格。

還有一類幼兒特殊頑皮,家長和老師都特別頭疼,但是不是不解決的辦法,長期的受批駁會使幼兒感到無所謂,可是假如換種方法及時確定他們優良的處所,然而也不能過分的表揚,孩子在表彰之中長大,以後面臨挫折就不能很好的自己解決。怎麼到達教育這一類兒童的目的,家長和老師要注意掌握一個度,無論孩子如許調皮,都要使他明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可被父母接收的、可供給自我服務及為別人服務的人,從而增強孩子的他人意識。要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看待生活,去關心他。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中。這樣在無意之中,孩子就會萌生關心羣體、關心父母、關心同伴、願意分享的精良品質。

總之,幼兒心理健康需要家長和幼兒園的共同關注,我們需要培養一批可以適應古代社會發展,可能贏在起跑線上的陽光寶貝。讓我們共同盡力,多一點心理方面的關愛給這些小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