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6篇

文學10K

導語:幼兒教師在教育上要多思考,多想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下面小編整理了幼兒教師教育隨筆6篇,歡迎參考借鑑!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6篇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一

忙碌而又充實的日子裏、迎來了黃園長的到來,既感到開心又感到了壓力,每一次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實用性的知識,懂得了實用性的知識後,我們不單單只是聽聽而已,而是要付出實際的行動來讓自己學習、成長起來、並給予孩子最好的學習環境、和良好的氛圍。

這一次的開場白我很喜歡,也是我一直以來特別喜歡的一首詩《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是牽着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們一起走過它的幼兒時代,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們也在不知不覺中為我們展現他們最美好的一面,孩子們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們的視角是獨特的,我們有時候又何妨放慢自己的腳步,把自己的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用愛環繞着他們,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生活經驗和學習的能力都在不斷的發展中,遇到困難或者向我們成人發出去尋求解決辦法是他們的主要策略,但是在尋求過程中我們給予幼兒的而不應該是一味的幫忙解決,應該做到的是主動幫助,並支持幼兒自己的想法,指導幼兒應該用什麼方法,做一半、留一半,留一半給孩子們自己動手操作,而不是一手包辦來扼殺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的機會,這樣非常的不利於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在這次的培訓中也讓我們更深意識到了要和孩子們常溝通,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做到彼此溝通、尊重、信任彼此,保持良好的關係互通,和孩子們一起看世界。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二

無意中看到一篇文章的題目《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引起我的極大好奇。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以我的急脾氣,這可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任務,於是立刻找到文章拜讀。

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可是蝸牛走得太慢,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流着汗,喘着氣,往前爬……上帝為什麼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問上帝,上帝不回答,於是我也不管了!讓蝸牛自己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後來,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裏的微風這麼温柔。還有,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可是,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看完後,我不禁想起了我身邊的孩子們。他們也許就是這隻蝸牛——調皮,愛鬧騰,會經常打碎花盆、弄濕衣服;頑劣、不懂事,會經常欺負其他小朋友;貪玩,不愛學習,會經常在上課時擺弄玩具……我也像文章裏的“我”一樣——催“它”,唬“它”,責備“它”,但“它”依舊……但我試着慢下來以後會發現,他們打碎花盆、弄濕衣服是為了幫老師澆花:他們欺負有的小朋友是為了打抱不平;他們在上課時擺弄玩具是為了探索裏面的奧祕……

把我們的孩子當做一隻蝸牛吧,讓他們陪着我們慢慢走,牽着我們去散步,也許我們會“聞到花香”“感到微風”“聽到鳥叫,聽到蟲鳴”“看到滿天亮麗的星斗”……

慢慢走,你會發現靜心慢行的感覺是如此美好!

慢慢走,你會發現沿途有賞心悦目的風景!

慢慢走,你會發現我們的孩子是那麼的美麗可愛!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三

託班的自然角里種了辣椒、迷你椰子樹、蘿蔔等植物,還有用乾果自制的水果娃娃、小金魚和小烏龜等。這些都是孩子們從家裏帶來的。剛開始,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老師,這是我帶的紅紅的辣椒。”“這是我帶的南瓜寶寶。”“這是我帶的金魚。”……可是,過了幾天,孩子們的熱情漸漸淡了,慢慢地,自然角里幾乎見不到孩子們的身影。自然角就在門口的走廓上,為了讓孩子們喜歡上自然角,我經常會利用進出門的機會,與孩子們共同討論自然角的動植物。可在孩子們的眼裏,我總是很難捕捉到那激動的目光。

為什麼寄宿幼兒園的託班幼兒對自然角不感興趣呢?是不是這些材料投放的時間太長,幼兒不喜歡了?還是託班幼兒不善於觀察,對動植物失去了興趣?怎麼才能讓託班幼兒喜歡自然角,喜歡觀察、學會觀察呢?針對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遊戲化的一日生活”這一幼兒園活動原則,我們將遊戲與生活自然結合,對自然角的創設和活動形式進行了調整。

首先,我們帶領孩子共同蒐集透明的大號廢舊可樂瓶,請家長將瓶子截成兩半,取下面的部分,在開口的兩邊打兩個小孔,再用粗的棉線將兩頭繫上,成了一個透明的、帶把兒的小桶。接下來,我們請孩子們用各種帶漂亮圖案、花紋的材料,裝飾成自己喜歡的瓶子娃娃。孩子們抱着裝飾好的瓶子説:“它是我的白雪公主。”“它是我的小兔菲菲。”“它是我的皮皮熊。”對瓶子寶寶愛不釋手。

接着,我們引導家長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春季,選擇便於幼兒種植和易於觀察的植物,如蘿蔔、土豆、蒜頭、洋葱、姜、綠豆、黃豆等;還有動物,如小蝌蚪、蠶寶寶,金魚、小烏龜等。這些動植物的生長過程明顯,更能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引導幼兒喜歡觀察,學會觀察。

這樣,孩子們每天都在熱切地關注着自己和夥伴的植物寶寶,在自然角每天都有新發現。保辰的草坪種下第二天就有點發芽了,那一點點的小芽讓夥伴們很是興奮。保辰説:“看,我的寶寶長出頭髮啦。”傑瑞拍手直樂:“我看到了,綠綠的,細細的,真好看。”可他看看自己的植物寶寶皺着眉頭説:“我的寶寶怎麼還沒發芽呢?它還在睡覺吧!”

過幾天,豆豆的大蒜長得好高,高得都耷拉下來了,他樂呵呵地説:“我的蒜寶寶頭髮最長了,像我媽媽的長頭髮。”琪琪説:“來來的大蒜還沒有發芽。”我説:“為什麼來來的大蒜不發芽?”傑瑞説:“肯定是來來忘記給它澆水了。”這幾天,來來就愛拿着蒜寶寶去逛,拿它當汽車開,卻老忘澆水,當他聽到傑瑞的話後,馬上拿起水壺去澆水,可是水噴不出來。琪琪過來説:“我來幫你吧。”琪琪不停地拉動噴水壺上的活塞,再一壓噴嘴,水就噴出來了。來來説:“讓我來澆水吧!”來來開始自己動手澆水了。第二天,來來的大蒜也發芽了,來來拿着蒜寶寶不停地找好朋友説:“看看,我的蒜寶寶發芽了,我的蒜寶寶發芽了。”過幾天,傑瑞的蘿蔔也發芽了,傑瑞高興得手舞足蹈。

課間户外活動,孩子們喜歡帶着自然角的“寶寶”去散步,孩子們會小心翼翼地一手提着自己的“寶寶”,一手扶着欄杆,慢慢地下樓梯,連平時走路最愛摔跤的小朋友都走得特別小心、特別穩。下了樓梯,孩子們邊走邊給自然角的寶寶介紹幼兒園的好風景,再找個有陽光的地方,讓自己的“寶寶”曬一曬,接着便高高興興地去玩自己的遊戲去了,遊戲結束後,孩子們總會開心地把“寶寶”帶回班。

每天午餐後,我們還設置了一個帶着自然角的“寶寶”散步的環節,孩子們特別期待這個活動,吃完飯,洗漱完畢,立即就來照顧自然角的“寶寶”了,主動澆水,帶着自然角的“寶寶”散步,給自然角的“寶寶”講講走廊裏的畫,説説自己的開心事兒,還有告訴“寶寶”自己的小祕密等等。

北北在照顧自己的水葫蘆時,指着邊上的豆芽問我:“龍龍的豆芽寶寶沒人照顧,我來給它澆澆水吧!龍龍為什麼不來呀?”我説:“龍龍生病發燒了,謝謝你照顧也的豆芽寶寶哦!”“呵呵!”北北笑着,認真地照顧龍龍的豆芽寶寶,對着豆芽寶寶温柔地説着:“豆芽寶寶,龍龍的病明天就會好的,他就會來看你的,今天我來給你澆澆水吧。”北北在照顧豆芽的同時,也學會了關心小夥伴。

週五離園的時候,孩子們都要回家了,於是我對孩子們説:“我們要休息兩天,這兩天自然角的“寶寶”在這裏多寂寞呀,也沒人照顧它們,那該怎麼辦呀?”冉冉説:“我要把它帶回家,在家照顧它。”於是,孩子們都説:“我也要把寶寶帶回家,要好好愛它。”“我也要照顧好我的植物寶寶。”這樣,一到週末,孩子們都會帶着自己的“寶寶”回家,同時我們也引導家長去關注孩子對動植物的關愛,鼓勵家長多傾聽孩子的述説。

記得有一次,漸漸在快到家的路上,想到自己的金魚寶寶忘帶回家了,堅持要回園拿。奶奶説:“今天有事情,明天拿吧。”漸漸説:“不行,我的小金魚會寂寞的,它會想我的,它也會餓的。”奶奶只好帶着他來園拿小金魚。

開心是我班分離焦慮最明顯的孩子,自從他帶着自己家的小仙人掌人園後,他的情緒就穩定多了,一來園就會主動地把仙人掌寶寶送到窗台上,老師們也會主動地與他和“寶寶”問好。開心很自然地迴應老師,然後跟爸爸説再見,接着便開始在幼兒園度過愉快的一天。

由此看來,在創設託班自然角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特點,投放多變性、擬人化的材料,讓幼兒始終感到自己是自然角中各種動植物的'主人。通過自然角的創設,我進一步學會了關注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關注幼兒的興趣,注重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材料,讓每一位幼兒都成為活動的主人!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四

在我的印象中,蝸牛是怕水的,大班教材《烏龜與蝸牛》中,蝸牛不是依靠烏龜才順利渡過了小河?但是今天聰聰帶來的一隻蝸牛,徹底改變了我的認識。

早晨,聰聰很神祕地讓我看他的彩筆盒:“啊,是一隻蝸牛!”隨着我的一聲呼叫,其他孩子立刻圍到了聰聰跟前。“誰幫你捉的?”“蝸牛沒有毒嗎?你敢用手拿嗎?”“快看,它遇到危險把身子縮到殼裏了。”“它身上有黏糊糊的東西,我以前也捉過。”“它是好的,壞的?”孩子們的小腦瓜裏還真是裝了很多奇怪的想法,一連串的為什麼脱口而出。我也隨口説了一句:“哎呀,你們看,蝸牛身上可真髒,滿身都是泥。”聰聰立刻接着説:“沒事,我給它洗洗澡。”孩子們立刻來到盥洗室,放水給蝸牛洗開了澡。給蝸牛洗澡?那還不把蝸牛給淹死?我的腦中閃過一絲疑問,但我沒有制止孩子們的行為,不管怎樣的結果,孩子們的自主探索總會有價值。

孩子們很認真地洗着,我發現,蝸牛在水中慢慢地伸出頭,一點兒也不怕水。我以前的認識錯了嗎?教材中的故事也錯了嗎?

為了找到正確的答案,我立刻上網查找,找到了一個視頻:把蝸牛放在水裏,蝸牛把頭和尾巴縮進殼裏,它的身體就沉了下去;過一會兒,蝸牛伸展四肢,又浮了上來,一會兒,蝸牛慢慢靠近水盆邊緣,慢慢地爬了上來。應該説,蝸牛確實不能算會游泳,可蝸牛,也並不怕水!

我讓聰聰把蝸牛放到了大水池裏,鼓勵他們過一會兒再來看看,有什麼新的發現。孩子們果然就有發現了:“老師,蝸牛雖然不會游泳,但是它能浮在水面上,最後漂到水池邊,從池壁上爬出來……”

呵呵,凡事多問一個為什麼,多試試,就能有新的發現。看來,我真的要多向孩子們學習,而不是光憑經驗去判斷。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五

自由活動時,我帶着幾個孩子到花壇邊散步。孩子看看四周的花朵,聽聽悦耳的鳥鳴聲,聞聞泥土的香味,好不愜意!突然,瑤瑤像發現新大陸似的高喊一聲:“快來看喲,這是什麼呀?”我過去一看,那小傢伙馱着重重的殼,頭頂一對觸角。“哦,它就是蝸牛嘛!”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小蝸牛!原來是小蝸牛啊!”幾個孩子都興趣盎然地圍了過來。另外一頭.陸老師也帶着幾個小朋友散着步呢,發現了“蝸牛”,忙警告大家:“千萬別去摸它,它是釘螺!”“它不是小蝸牛嗎?”這下孩子們可有點摸不着頭腦了。究竟是釘螺還是蝸牛呢?我趕忙仔細看:那個小生物雖然和蝸牛一樣有殼,有觸角,可它那如同甜筒般尖尖的殼我卻忽略了……

回到教室,我仔細回想剛才的事情,臉上火辣辣的。由於自身科學知識匱乏和觀察能力欠缺,竟差點把錯誤的知識教給了幼兒。“為什麼自己沒有好好想想蝸牛的形狀呢?就算不知道它是哪種動物,也可以查清楚資料再告知幼兒,怎麼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呢?”我真為自己的毛躁感到懊悔。

又過了幾天,飯後散步時間,我們再一次來到小花壇。靈靈指着一條色彩鮮豔的蟲子問我:“老師,它長得好奇怪啊,是什麼蟲子呀?”這一次,我跟孩子們一起,埋頭觀察了好久,最後説:“我以前也沒見過,也不知道它是哪種昆蟲,我們用照相機給它拍張照片,回家上網查查資料,好好研究吧。”“好!”孩子們異口同聲地答道。

至於那隻昆蟲,孩子們查到了很多資料,答案都不一樣,大家都在為自己查到的資料興奮,爭先恐後地介紹自己的新發現……

實事求是、嚴謹求真是幼兒教師必備的教學態度。教學中,我們不僅應把正確的知識教給幼兒,還應把學知識的正確態度教給他們,即“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六

淅淅瀝瀝的小雨下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來到幼兒園,院子裏的積水裏出現了許多蚯蚓,“老師老師,快看這裏有許多小蛇”,聽到心雨小朋友的喊聲,所有的小朋友都跑過去看這些不速之客,只聽見凡智小朋友説:“這不是小蛇,這是蚯蚓,會鬆土的蚯蚓”,“蚯蚓喜歡住在潮濕的土壤裏,它是益蟲,它每天吞食大量的泥土,然後將泥土排泄出來,使土壤變得疏鬆肥沃,這樣農作物就會長得很旺盛。”……

聽到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我非常高興,因為孩子們在無意識中學會了觀察和探討。

通過這件事,讓我明白了:教育無處不在。真正理解了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我們教師應該善於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讓教育源於生活,迴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