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呼蘭河傳讀後感彙編10篇

校園3.22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蘭河傳讀後感彙編10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第一次全面地瞭解蕭紅的人生經歷,是通過電影《黃金時代》,個人認為湯唯塑造的人物形象還是立體豐滿的。蕭紅女士一生桀驁不馴、倔強自立,一路追尋理想。然而這樣的鬥士必定是顛沛流離、孤獨悲涼的,她在異鄉冰冷的病牀上悄然離逝時年僅3 歲。

我一直在思考,這位左翼女作家悲天憫人的情懷究竟從何而來,直到讀到《呼蘭河傳》。呼蘭縣,這座她出生、成長的東北小城,夏季短暫温暖,冬季漫長嚴寒,這座城裏的人閉塞、守舊又市儈。

小説開篇講了縣城裏一個詭異的大泥坑,雨天洪水氾濫,晴天泥濘黏稠,這個坑吞噬過無數雞鴨貓狗甚至豬羊馬牛,人們過坑的時候手腳並用、提心吊膽,恐怕稍有閃失就會命喪泥沼。可是從來沒人想過要把坑填上,彷彿那個坑就是天然的存在,如同大自然的法則。每個人只要自己安全過了坑,就站在對面看戲似地看別人怎麼過。這是多麼真實的寫照,人心麻木自私,社會怎能不沒落?

童年的“我”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我”以孩童單純無邪的視角描摹了呼蘭縣裏的人情世故,而其中的世態炎涼由讀者細細品味。初來乍到天真可愛的童養媳“團圓媳婦”被婆婆生生折磨死,可在夫家人的眼裏,婆婆打媳婦天經地義,不打怎麼懂規矩明事理?婆婆更是理直氣壯,兒子小時候踩死了一隻小雞,一隻雞仔值三塊豆腐呢,她打了他三天三夜,不照樣長大成人了嗎?這媳婦怎麼就經不得打呢,不就是把她吊在房樑上用鞭子抽了幾頓、用鐵棍烙了她的腳心而已?團圓媳婦死了,全家人真心疼了,心疼了娶媳婦花掉的銀子,心疼給媳婦尋偏方、請神婆花掉的銅錢。

團圓媳婦死了,街坊鄰居很長時間沒得熱鬧可看,直到看磨坊的馮歪嘴子忽然有了兒子。那孩子出生在大冬天的磨坊裏,身上蓋着面袋子。磨坊主老婆勃然大怒,來路不明的野婆娘生的野種也配蓋面袋子?她毫不猶豫地拿走了嬰兒身上的袋子,不忘説了句“可凍死我了”。被趕出磨坊的馮歪嘴子一家只能住在茅草棚裏,新生的嬰兒渾身蓋滿茅草禦寒,日夜哭鬧。街坊們就等着看那孩子什麼時候凍死,可他偏偏不死,還長大了,能幫着做事了。

馮歪嘴子的老婆生下第二個兒子就死了,於是他們又打賭猜測第二孩子的死法,看他是凍死呢還是餓死。可是馮歪嘴子硬是把他養活了,儘管這孩子嚴重營養不良,七八個月大了只會拍拍手,可他會笑了,微笑的時候露出了新萌出的乳牙。這世上最深的悲哀,莫過於能用錢換的東西都比人值錢、別人家的悲劇都是自家的樂趣。

“我”從小就想渡過呼蘭河,去看對岸的世界。可是祖父説,你怎麼過得了河?祖父是蕭紅回憶裏的一抹亮色,是她眷戀家庭的唯一原因。可是祖父也不全懂她的心。她是女孩,長大了要嫁做人婦,相夫教子,怎麼可以出去闖蕩世界?祖父沒了,她徹底不再留戀這個守舊的家庭,不再留戀這座冷漠的城市。

正是這樣一個冷酷的時代造就了蕭紅的黃金時代。她用紙和筆高聲吶喊,為着平等,為着自由,為着光明!

呼蘭河傳讀後感2

無聊的假期需要書本的滋潤才能充實。這次我看的是《呼蘭河傳》。

蕭紅,是與張愛玲並稱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呼蘭河傳》便是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篇講述蕭紅兒時回憶的小説,描寫了家鄉呼蘭河的生動畫面和風土人情。同時以生動、抒情的文筆真實的再現了當時、當地人們平凡、落後的狀況以及平庸、愚昧的封建思想和迷信。跳大神、扭秧歌、野戲台子、報廟會、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一件件有趣的事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特別是祖父的園子。蕭紅有一個非常愛他的祖父,他們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後院。她到處採黃瓜捉蝴蝶。這是她兒時回憶中最美好的樂章。蕭紅的童年似灰色,卻又似彩色。在充滿迷信的灰色封建社會裏,蕭紅用自己的天真描繪出彩色“小時候”

看到祖父的園子,我不禁想到我自己。我也有一個非常愛我的姥姥。我們也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它或許不想祖父的園子那麼大,它或許不想祖父的園子有那麼多水果蔬菜,但它依舊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在那裏是一片金黃的麥田,我喜歡趁姥姥忙活時悄悄地躲在麥田中等姥姥找我找得着急時,我會從他身後溜出來嚇她一跳。這時候,她總會寵溺地搖了搖頭,眼底滿是笑意。用不太標準、帶着點鄉音的普通話嘀咕着:“真淘氣!”一到這時候,我便不理她,坐上一旁的藤椅,比上一安靜,打起瞌睡。這時姥姥總會拿起蒲扇,在旁邊幫我驅趕着蚊蟲。就這種事天天都做,我玩不膩,姥姥做不膩。姥姥幹活時,我總喜歡跟在她身後看她做,時不時伸手幫一下、摸一下。雖然一直在幫倒忙,但姥姥從來不説,只是告訴我該怎麼做。我應付兩句就管自己摘草去了。摘得不耐煩了就在麥田裏跑來跑去,嚷嚷着要姥姥來追。一不小心就摔了個狗啃泥。

有一次,烈日當頭,大家忙着收割麥子。我忽然大喊一聲我們玩捉迷藏吧,姥姥你來抓。説完便躲起來。我悄悄走到一個人身邊對他説:“嘿,快躲好,小心被發現啦!”那人只是不耐煩地抖腳叫我走開。我又分別來到爸爸、媽媽、哥哥、姐姐身邊,卻收到一樣的回覆。我生氣不理他們,一個人躲在角落,不發出一點聲音。時間一點點過去,太陽已經偏西。我暗暗高興:你們永遠找不到我。不知又過了多久,還是沒有聲音,我一下跑出來,想向大家炫耀,忽然發現天已經黑了。月亮已經和太陽換好班,帶着星星們上崗了。地理一個人也沒有,只有昏暗的黃色燈光。田野裏傳出蟋蟀和蛤蟆的叫聲,空中時不時飛過一羣烏鴉。我嚇了一跳,連忙往家裏跑。一回到家裏,大家看見我帶着草的雜亂頭髮,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麼,哈哈大笑起來。

蕭紅帶給我們的是一部佳作,是一首婉轉的、回憶的詩章。這本書讓我們看見了封建社會中的幼兒蕭紅。積極樂觀的他更是告訴我們:不要過早的感歎童年即將過去,珍惜現在的幸福和天真才是最重要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3

近日習慣每天讀幾頁《呼蘭河傳》,或飯後,或睡前,十分樂意被蕭紅帶回那個時代那個地方她的那個童年。雖然閲讀蕭紅的作品能使我迅速逃離現實世界,但在閲讀過程中,總有一股矛盾在內心掙扎。

在享受傍晚照得外物紅光一片的火燒雲時,也得忍受漫長冬季院子北風呼呼的淒冷與寂寥;在讚揚當地百姓熱心幫助掉入泥坑的路人的善良本質時,也得眼睜睜地看着他們説瘟豬肉是泥坑裏淹死的來自我欺騙;在讚歎馮歪嘴子承受巨大壓力仍積極生活的堅強時,也得目睹小團圓媳婦被活活地折磨死……我們不能用一種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也不能直接斷定小説主題不是讚揚就是批判了什麼什麼,這樣的標籤如一張咒符貼死了整部作品。我們倒是可以區別對待每一個事件裏的各個元素,像蕭紅一樣,收藏起那些珍貴的記憶,日後用細膩幽美的筆觸一筆筆勾勒出來。同時也暴露出時代的弊病,於當地百姓的某句話某個舉動某個表情點出他們的愚昧麻木。繼而又以磨倌區別於常人之路堅強擔起撫養責任來探討人性力量之大。這樣不僅使小説的內涵豐富充實,也能留給讀者細細咀嚼,品味感悟。

在這部半自傳體小説裏,蕭紅的記憶之口像是裝上了水龍頭,緩緩地、有條不紊地流出,一段一段地述説,讓《呼蘭河傳》讀起來更像一篇篇散文,復沓的文句充滿詩意和回溯之美。而這種隨着作者內在情感而流動的回憶式敍述方式讓小説讀起來更親切自然。不過神奇的地方在於,看似明麗的筆調卻讓我的內心留有一股難以抒發的沉悶,使我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就這樣壓在心頭。我很想掃除內心留下的某些片段以解心悶,如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之死,可是我似乎又不捨得忘卻這段揪心的情節。我想,這也是矛盾的力量所在吧。

面對封建社會的大環境,人們的反應似乎並不是一致。縱觀《呼蘭河傳》,我大致分為三種:1.普遍存在的百姓們。麻木不仁,託命於天,逢熱鬧必看,時常管管對自己無利害的閒事,偶爾用用“精神勝利法”麻痺自己。2.以馮歪嘴子為代表的“堅強派”,不畏旁人閒言碎語的轟炸,不理命的所謂凶兆,全心為着兩兒子努力在生存線上掙扎。3.以祖父為典型的地方紳士。他們較普通老百姓有文化、有見識,沒有那麼愚昧。他們也有資本去幫助他人,可他們並沒有成為改變這個社會的領頭人,用平靜的眼光看待周圍一切,而非踴躍地管閒事,也沒有像其他作品裏的歹毒地主一樣欺詐百姓,而是偏被動地施捨幫助。在有二伯無處可去時收留他,但並不熱情地把他納為自己家人。祖父這一切都隨它去的消極人生態度是説明他秉承了古代道家思想呢還是説他暗含着一種無奈的悲涼,覺得自己肯定無力改變這社會現狀,便將目光縮小至自己家庭的天倫之樂?又為何會出現像祖父這樣的第三類人?這都是我內心一直糾結的地方,矛盾也爭吵不休。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其實我早在國中的時候,就在語文課本中讀過有關蕭紅的作品《祖父和我》。當時為了豐富閲讀內容,老師讀了一段的結尾部分,配着音樂,聽着聽着,就使人的心揪在了一塊,鼻子有些酸。就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了蕭紅當時孤身在香港,心中懷念着她的祖父與後花園,而湧現出寂寞的悲傷。

初入我眼的《呼蘭河傳》是封面中間有幅土黃色的插圖,樹上沒有樹葉做點綴,天空中的鳥兒沒有在樹上棲息,一路飛行,幾座屋頂矗立在樹根上。整幅插圖,也就如蕭紅筆下的呼蘭河那般寂寞、荒涼。

我打開了《呼蘭河傳》,熟悉的筆觸、色彩、用光。蕭紅再一次用她那喃喃自語般平靜的敍述將我帶進了那正處於內憂外患的九十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弱的村莊整個村子裏到處都是封建禮教,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除了蕭紅,那個出生在一個大財主家庭的女孩,以及她的祖父整個村莊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陽光。

而小團圓媳婦之死,就如呼蘭河畔的一曲悲歌,為精神貧窮,人性淡失的呼蘭河人所創作的。我的心很是疼痛。一個單純活潑健康的小團圓媳婦折磨、作弄以至慘死。可愛的小團圓媳婦來了沒過幾天就被婆婆打了,原因是媳婦不受氣,不打得狠些,是不能規矩出一個好人來的。而左鄰右舍也幫襯着落井下石。不久,小團圓媳婦就病了。殊不知,愚昧的胡家人就用跳大神、吃偏方、扎紙人來治病,還用一隻活雞連毛帶血吃下去。最終,跳大神出了個主意,用滾燙的開水連續洗三次澡,村裏無聊的人聽了,也都想去開開眼界。一次、兩次、三次,小團圓媳婦終於受不住了沒過幾天就死去了。然而在那個時代,他們家的媳婦死了,不會傷心。只會讓婆婆們心酸他們使了多少錢,費了多大的力氣就想讓這個媳婦 “ 活 ” 過來。

那小團圓媳婦呢?她本該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享受着家人的關愛。實際才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卻以為人妻,為人媳。她一個孩子要如何去承受夫家人的打罵呢?然而在那個時代一切都是司空見慣的,無人能夠挽救。而有是誰害死了小團圓媳婦呢?是封建禮教,封建迷信思想,舊的傳統意識以及麻木、殘忍、愚昧的看客庸眾們。這個悲劇而又更深層次的揭示了一種強大愚蠻的背景環境,集體無意識下的相互同化,異化和扼殺人性。

呼蘭河這座小城是寂寞的,蕭紅的童年生活就像在這樣的寂寞環境中過去,只有祖父在後花園陪她。這在她心靈上留下的烙印有多深,自然不言而喻,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終於死了,有意識的反抗着幾千年傳下來的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的蕭紅則以含淚的微笑回憶這寂寞的小城,懷着寂寞的心情,在悲壯的、鬥爭的大時代走完全程。

呼蘭河傳讀後感5

我們的童年如一首精彩的詩、一支歡快的歌、一幅彩色的畫。蕭紅的童年卻有如一首枯燥的詩、一支低沉的歌、一幅黑色的畫。

蕭紅從小飽受父母的冷眼、祖母的打罵,一個幾乎沒有愛的童年伴隨她成長。唯有和藹可親的祖父讓她嚐到一點愛的滋味,他如一縷温暖的陽光撒向蕭紅日漸灰暗的心靈。

我們這個年代的孩子大多有着幸福的童年,令我們回味一生。然而,蕭紅的童年是永遠令她害怕的噩夢。

春天,蕭紅卻只能坐在自家門前看着過往買賣的人們。夏天,蕭紅只能蜷縮在牆角聽蛐蛐無聊的鳴叫。秋天,蕭紅只能在麥地裏幫大人收割麥子。冬天,蕭紅能躲在自家的火炕上瑟瑟發抖,因為她的大地都已被凍裂了。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户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與其説團圓媳婦的死是被嚇的,還不如説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害的。

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

村子裏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裏的村民,活着的目的僅僅因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缺少了些什麼。

呼蘭河和南方城市,比如深圳、廣州、海南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每年的廟會和拜神會,就是一個典型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把它描寫得十分真切,彷彿親身體會到那裏的寒冷。

蕭紅有一位親戚,名叫有二伯,他似乎是沒有名字的,而名字,就叫有二伯。有二伯總是把"這個"説出"介個"。

有二伯的性格有些古怪,很多地方都會體現他是古怪的:他和老廚子吵架時會莫名其妙的哭起來;老廚子明明看見他要跳井,結果他安安穩穩得在井邊坐着;別人在吃東西,他就罵:怎麼不給我?給了他,他又説:你有二伯不吃介個。這不是古怪的體現麼?有二伯就是那麼奇怪的。

蕭紅的童年又是快樂的,她的祖父教給她許多東西,使她得到良好的教育;蕭紅的童年又是有趣的,大花園裏的花依然開得鮮豔,一直開到天邊。

《呼蘭河傳》中的人物是鮮活、真切的,直到今天我還能感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懷着這樣的心情,我讀完了《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讀後感6

蕭紅那時只是一個孩子,有着短短的頭髮,總是在陌生和驚恐的認識整個世界,小時候她經歷了他人的死亡,和困惑,她保守着自己的價值觀天真的以為世界的一切都是自己看到的。如今小紅在成人後,帶着懷念和思念,來回憶這一切的,翻開呼蘭河傳,眼前出現了那個二十世紀的那位孩子有關發生的人和事,馮枴子,有二伯,備受折磨卻依然樂觀地團圓媳婦,他們在呼蘭河這個小地方備受苦難,卻依然堅持快樂的的仰望。

這本語言樸實的書,文字就像孩子稚嫩的童聲,不加一絲一毫修飾,就像把自己心裏話説出來一樣,平白的語言藴含了無數的場景,我好像墜入了長河,回到了蕭紅的童年。蕭紅的家是荒涼的,但她也感到了人間的温暖,帶給他快樂的是她那七十多歲,已經年老身體卻依然壯實的老小子祖父,祖父帶他種花,種白菜,還給它教詩,在她尚未播種的心田裏種下温暖和關懷。祖父是這樣,但是她那同樣年老的祖母和和祖父的性格截然不同,他是典型的從舊社會走出來的,祖母總是對蕭紅惡言相對,當他和祖母玩的時候,祖母卻狠心的那紙砸他手指,所以童年的她對祖母毫不喜歡,當祖母去世時,蕭紅也不是特別關心,也許長大後會對自己童年產生後悔,但童年的小紅顯然沒有這樣做。

除了祖父和祖母外,有二伯就是一個很奇怪的人,説他奇怪吧,總是一個正常人,但是不奇怪的話,有二伯喜歡和大黃狗説話,和天空的雀鳥説話,他挺喜歡蕭紅,卻又不善於表露,有二伯也喜歡偷東西,當被發現時,總央求他,可在生活中有二伯對小紅並不好,小紅也對有二伯這個人迷惑不解,長大的小紅,對有二伯留下了懷念。

馮枴子是蕭家大院租憑人家中的一户,他一拉磨字為生,當自己的妻子去世時,他獨自承擔了撫養孩子的的任務,他每天都是樂呵呵的,從來沒有煩惱,至少在表面上。

最可憐的就是團員小媳婦,聽他的婆婆説,小媳婦是從很遠的地方買過來的,花了幾吊銀子。初來到胡家,就一口氣吃了三碗飯,滿園子的人都議論紛紛,可是小紅卻和小媳婦非常合得來,從在他初來打水的時候,和他説上幾句話。可是漸漸地,小媳婦的腳上多出了幾個又大又紅的疤,這都是他的婆婆用鐵烙出來的,但他還是很樂觀,小紅長湊到小媳婦一旁,和他小聲的説話,他們本可以成為朋友的,蕭紅卻在大人們的口中聽到了小媳婦病死的消息。原因是這樣的,小媳婦常常捱打,到了最後竟在半夜哭起來了,封建和迷信害了她,又是拿開水燙又是抽貼,原本大大咧咧,快樂的小媳婦就這樣死了。小紅很是悲傷。我猜,成年後的蕭紅寫這本書就是為了紀念她吧。

除了這幾位,呼蘭河傳還有幾個讓人樂得發笑的地方,比如,街上的大泥塘子,自古以來就沒有然人好受過,每年發大水的季節,行人都要和猴子學,在牆頭盪來盪去,才能過,竹馬成天爹在泥塘裏,都是路人把這些牲口救上去。呼蘭河雖是一個小地方,但他的樂趣卻很多。

在這幾位人中,我每個都很喜歡,他們都是對命運作鬥爭的好手,沒有抱怨,沒有哀歎,只有對樂觀的支持

呼蘭河傳讀後感7

也許你會説呼蘭河落後閉塞,但中國的自然鄉村都是在偏僻遙遠的地方;也許你會説呼蘭河的`人們迂腐麻木不仁,但這的的確確是一些鄉村的寫照。也許這便是鄉土文學吸引人之處:貼近生活,貼近的是那樣完美以至於小説中的虛構你也不會辨認出來。

呼蘭河東二道街的大泥坑,雖然嚴重的影響了老百姓的生活,但沒人提出來要把大坑填上。是的,人們的無動於衷,甚至於嘲笑反映出他們的麻木不仁。但是,在我的記憶中,我姥爺家後面有一大塊空曠的地,其中的大概一半用來種苞米,可另一半卻始終無法利用,其原因就是那一片地上有好幾個大坑。小時的我還經常去其中最大的一個坑去撈魚,直到我國小三四年級也就是20xx年左右那些坑才被填平。可想而知,當時的人們思想沒有現在先進,工具沒有現在那麼功能強大,怎麼會輕易就把坑填平?同時這個大坑不也象徵着呼蘭河人民所經歷的種種苦難嗎?他們掉入“坑”中,只能自己或在別人的幫助下盡力爬上來,倘若自己無能、也沒人幫忙,那隻能想夜間的“動物”一樣,湮沒在苦難之中而無人知曉。對於呼蘭河城中的百姓來説,生活就宛若那條泥濘曲折的道路,遠處即使是春意盎然的風景,唯一能做的卻是對付腳下的泥濘。這正是鄉土中普通人生活的寫照。

這本書中最温馨的莫過於作者描寫和祖父生活的那一章了。縱觀蕭紅的一生,恐怕只有童年這短暫的時間是快樂的吧。作者寫出了童年的天真頑皮,更突出了祖父的高大形象。雖然生活艱辛,但兒童就可以無憂無慮,天真快活,根本沒有什麼補習班作業之類的事來打擾童年的美麗,而且還有那麼可愛體貼的祖父照顧。這與我的童年生活如出一轍,只不過我爺爺家沒有後花園,而是在樓前有一大片草地和樹林。草地上承載了我太多的歡樂:夏天就去捉螳螂、螞蚱、蚯蚓、蛐蛐,到了秋天側彈玻璃球,冬天就玩雪或者冰溜子。沐浴在微風之中,享受着太陽的温暖,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這就是鄉土帶給兒童的歡樂。

鄉土的生活是艱辛的。有二伯的生活充滿了辛苦,正是這變幻無常的生活造就了有二伯古怪的性格。有二伯喜歡被人叫做有二爺,一聽到小孩子叫他有子便會大怒。雖然自己一貧如洗,但自己還是放不下自己的面子,可他雖然操勞一生,但也剛剛果腹,連孩子們都嘲笑他,最終只能淪落到偷東西,這分明是命運的捉弄,他又有什麼辦法呢?生命就宛如蜿蜒的合適,總要衝開苦難的包圍,固執的流向遠方——即使是想象中的遠方。他想通過跳井上吊來衝破包圍,可“他還是活着”,只能肩負着人間的苦難,勉強的活在世上。

到了後面的馮歪嘴子和王大姑娘,雖然這是一場悲劇,但其中也有動人的色彩。雖然王大姑娘死了,但馮歪嘴子堅強的活了下去,養他的兩個兒子,給兒子帶回去水果、肉等。生活是艱辛的,可越是這樣越要頑強的生活,只因為有親情的呵護。這也許就是當時人們生活中的一線光明吧,這也就是鄉土的温暖。

童年中的那塊最真實的鄉土,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牢牢的印在腦海之中了。

呼蘭河傳讀後感8

語文課本中千變萬化的《火燒雲》,帶領我走進了如詩如畫的《呼蘭河傳》。“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這是一種怎樣的美景呢?我拿起《呼蘭河傳》,讀着、讀着,就像有一條清清的小河,在我的心頭潺潺地流過……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我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作者用嫻熟的筆觸、細膩的心思,勾畫了一座北方小鎮自然單調的美麗,敍述着一個個遙遠而真實的故事,描繪着一顆顆善良樸實的心靈。書中慈愛的祖父,後花園的花草樹木,是作者寂寞的童年生活中最為重要的慰藉。當我讀到:祖父蹲在地上拔草,童年的作者悄悄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上一朵朵玫瑰花,然後祖父就戴着滿頭紅彤彤的花朵進入家門,祖母大笑起來,父親、母親也大笑起來,祖父自己也大笑起來時,童年的作者也忍俊不禁地笑翻了天,在炕上還打着滾笑。那“攪亂整個後園”的開心笑聲,那火紅耀眼、芳香撲鼻的玫瑰花,深深地吸引了我、感染了我。慈愛的祖父,放飛了孩子的天性,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我好喜歡蕭紅筆下的祖父,一個慈祥、善良、博學的老人。

讀着《呼蘭河傳》,我驚訝了!蕭紅筆下的祖父,和我的外祖父是何等的相似呀。我的外祖父也是一個和藹可親、滿腹經綸的老人。他看我的時候,眼睛總是笑眯眯的。我如果犯了什麼錯、惹了什麼禍,他總是安慰我,甚至為我開脱,從來不責怪我。我的外祖父也很博學,記憶力相當好,教我背《木蘭詩》、《將進酒》、《賣炭翁》,全憑口頭傳誦。有一次,我放學,正趕上下大雨,外祖父接我放學,雨傘一個勁兒地向我傾斜。回到家裏一看,我的衣服乾爽爽的,外祖父的衣服濕漉漉的。我的心酸酸的,外祖父卻笑得甜甜的。還有一次,我病了,躺在牀上好難受啊!外祖父一直守在我的身邊。一會兒給我量體温,一會兒給我喂水果,一會兒給我講故事……滿滿的愛,一直包圍着我、温暖着我。而少不更事的我,稍不順心,有時還和外祖父頂嘴,對外祖父呼來喝去。現在想起來,真是好慚愧。

《呼蘭河傳》中還有好多故事,讓我回味無窮。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賣饅頭老爺爺的辛酸經歷,四月十八娘娘廟會的非凡熱鬧,七匹馬拉着大車奔跑的寒冷冬天……我瞭解到那個時代的不平與憤怒,領略到那個時代的風土和人情。正如茅盾先生所説:“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去年暑假,我回故鄉哈爾濱避暑,和爺爺、奶奶驅車來到松花江北岸的呼蘭區,走進那座青磚青瓦的大院,走進那鳥語花香的後花園,走進那《呼蘭河傳》中的世界,尋覓着、尋覓着著名女作家蕭紅童年的足跡……我喜歡讀《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讀後感9

美和追求美人類固有的天性,人們欣賞自然的美,創造生活的美。而作家藝術家們開墾出人類美的藝苑,以自己的才華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態的藝術之花,為人類生活增添無比絢麗的色彩。

“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大作家xx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這部書是着名女作家蕭紅後期的重要作品。在中國三十年代文壇上,年輕的女作家蕭紅以她清新自然的筆融描繪了xx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為世界文苑開出一朵美而不豔的奇葩。

在這部温婉如詩的小説裏,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着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説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裏,這個小小的縣城裏,有着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村應有的純淨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作者描寫童年時的愛玩的花園: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説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我特別喜歡這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麼好!

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小團圓媳婦那一章,看得讓人透不過氣來!和蕭紅同樣大的一個女孩,也就12歲。12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到這裏當童養媳,因為活潑,不像媳婦,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打持續一個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這樣説,打她是為了讓她懂規矩!後來女孩子給他們折磨得快發瘋了,他們就聽跳大神的話請人給她洗熱水澡,滾水,昏過去用冷水澆醒再洗,洗了三回,就這樣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整篇小説樸素流暢,宛如你與作者在一個美麗的繁星當空的夜晚,聽她娓娓講述着呼蘭河—她美麗的家鄉。儘管悽婉,儘管優鬱,卻仍然美麗得動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説更為誘人。

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那裏充滿着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着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將來再來回味這份屬於自己的美好童年。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讀完這本書,在我腦子裏一幅極為簡單的畫作:在一片茫茫的灰色之中,有兩道極為鮮豔的色彩:一道是温暖的橙色,一道是充滿希望的綠色;一個是慈祥的祖父,一個是樂觀向上的馮歪嘴子。他們的出現、陪伴,使作者懂得了許多,也使她在這麻木、沉悶的氣氛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祖父”似乎在蕭紅的童年生活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年時,她經常與祖父一起在後院玩耍。有一次,她故意把一些玫瑰花插在了祖父的帽子上。祖父發覺後,並沒有因摘花以及惡作劇而不高興,反而與“我”一起哈哈大笑。這時,另一個形象與祖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就是——祖母。書中描繪出了一箇舊社會時期的刻薄的老婆婆。有一次,因為蕭紅的淘氣,婆婆用針往蕭紅的指甲裏扎。她有潔癖,不許蕭紅摸自己屋裏的任何東西……蕭紅一直懷恨在心,她十分討厭祖母。而祖父卻恰好是一個老頑童、老小孩,能與任何孩子玩在一起。祖母的刻薄反而襯托出了祖父與其它大人的不同之處。童年時,祖父教蕭紅唸詩,她對詩很有興趣,因為覺得詩寫得很美,當時只注重讀音,並不知道意思。而又大了一些後,祖父才慢慢教導她,讓她知道了每一首詩表達的情感和意義。可以看出,祖父的教導十分有方。注重事情的本質,而不是表面華麗的一層。這最初的啟蒙教育,在蕭紅以後的生活中有着深遠的影響。

祖父,就是這樣一個“老小孩”,他用一顆温暖的心呵護着蕭紅,用淳淳的教導啟迪着她。他正是蕭紅生命中那一抹最温暖、最重要的橙色。

“馮歪嘴子”在本書中最後一個出現。作者把他描寫得看似是一個被時代折磨得悲涼、不幸的人。他的妻子備受爭議,且在剛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就不幸死去,留下了一個哺乳期的嬰兒和一個一歲多的小孩。他們出生在草窩裏,生下來也沒有好飯吃,一年瘦似一年,還不太會説話……但在馮歪嘴子的眼裏,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他得病的小驢可以去拉水了;大兒子可以牽着毛驢了;小兒子可以拍手、接東西了……正是他這種樂觀的精神,使長大後的蕭紅回想起來,仍為之感動、敬佩。

“馮歪嘴子”的精神像一盞燈,在蕭紅的內心晝夜長明。他也不愧是那一道最亮麗,最充滿活力的綠色。

除這兩條主色彩之外,還有一些小人物反映出來的色彩也很突出。比如有二伯——紫色。作者認為他的行為很古怪:偷東西,自言自語,夜裏哭着、罵着……作者當時只是覺得奇怪,並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她終於懂了,有二伯其實是她身邊最悲涼不幸的人之一——被時代扭曲的人,帶着一點複雜的紫色。

《呼蘭河傳》的畫作中,雖然背景是一大片灰,但每個人都有着屬於他們自己的顏色。這豐富的七彩斑斕的色裝點了蕭紅如夢一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