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呼蘭河傳讀後感(通用10篇)

校園8.7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呼蘭河傳讀後感(通用10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呼蘭河傳》這本書,我似乎也走進了這個被身逢國難、顛沛流離的年代;想到了一直生活在極度艱難的歲月裏的作者——蕭紅;也想到她曾經説過的話: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呼蘭河傳》這本書中,第四五章讓我情有獨鍾。一個就是作者與自己祖爺那個園子,而另一個就非常淒涼、離作者家不遠的團圓夫婦一家。

我們先來看看作者與祖父的園子,在這一章節的文章中跟我們語文書中第十八課《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樣,也都講的是作者小時候那天真活潑的樣子;那無憂無慮的童年。與作者一樣,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最美好的童年,但在書中看到作者的童年,似乎就像我們越過了時空的界線,回到呼蘭河那座小鎮,看着這些,我也有時會暗暗發笑,這一切真是太有趣了,就比如説作者第一回見到大雨的時候,就用裝東西的大罈子頂在頭上,一路猛衝,衝回了家,但門坎太高了,衝不過去,猛一跳,過是過去了,但就像剎不住的汽車直向祖父衝了過去,後果不堪設想。這樣有趣的事情數不勝數,可見她的童年是多麼的有趣!

呼蘭河傳讀後感2

如果説小説一定以情節為標準的話,那呼蘭河傳的情節實在沒有多少跌宕起伏,但如果從藝術感染力為標準的話,那本書顯然是一座高峯。譬如作者描寫兒時的那個園子,“園子裏就只有一棵櫻桃樹,一棵李子樹,因為櫻桃和李子都不大結果子,所以覺得他們是並不存在的。

小的時候,只覺得園子裏邊就有一棵大榆樹。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這榆樹先嘯,來了雨,大榆樹先就冒煙了。太陽一出來,大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了。”畫面總給我以一種真實的温馨感。

從文藝學的角度,諸多大家都對此書評論諸多,我淺顯閲罷不足言之。但仔細思考,一本文學經典從來便不是以有趣和有用為目的的,它往往直擊心靈最深處,讓人莫名的為之感動。

作者在描寫勞動人民的生活,揭示他們的貧苦、愚昧、麻木的時候,諷刺幽致則使人感到悲涼、悽苦。但這種苦中又有種隱隱的温暖,可能就來自人物的一句笑話,但又不會像看漫畫書一般笑,只是深切地感受到人物所遭受的一切,這也正是作者的諷刺幽默所產生的優鬱的美感效應。這種美感效應,往往使內心的不羈被慢慢馴服,對歷史和現實有更為成熟的認識。

呼蘭河傳讀後感3

呼蘭河,多美的名字!卻是一個“人吃人”的小城。

整部小説的思想內容圍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小城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瑣碎、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得過且過、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黑暗”、“冷漠”,除了這些詞,我再也不知該用哪些詞來形容了,在那座城,可怕的不是鬼怪,不是戰爭,而是生活在自己身邊的那羣人。

而《呼蘭河傳》中最值得嘖嘖稱讚的是那洗煉精簡、毫無刻意雕飾痕跡的語言。這或許也是我喜歡讀現代中國文學的原因吧。這段時期的作品,語言通俗易懂,毫不晦澀,特別是能融入一些俗語和口語,讓人覺得親切、真實而熟悉,自然也增加了語言的臨摹功能,將人物、事件、景物描寫得生動形象。

小説在結構上也是別出心裁的,其安排脱掉了小説創作的`俗套子,採取了由面到點的結構形式。作者先從整體上把握呼蘭河小城,以及小城裏的人和事,使讀者對於背景有一個直觀明朗的感覺,然後再將筆觸集中到一些典型人物的身上以及在他們身邊發生的故事。這樣的藝術手法會漸漸地將讀者帶入小城中,去看、去想、去悟……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呼蘭河傳》是一部記述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的童年。蕭紅的童年是蕭紅一生中快樂的。至少,在她的童年,有疼愛她的祖父,祖父就像一縷淡淡的陽光,輕輕的撥開她人生中的陰影······

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的五章敍述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團圓媳婦被活活的折磨死的悲慘而荒唐的故事。這件事簡直是一場令人驚心動魄的愚昧而醜陋的靈魂的展現和證明。小團圓媳婦的婆婆竟然把小團圓媳婦吊在大梁上,用皮鞭子狠狠地抽打她,還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小團圓媳婦的腳心。對於一個12歲的女孩子,竟然如此狠毒,讀到這裏,我十分氣憤,又為小團圓媳婦的死而感到悲哀。

可見,蕭紅是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裏,人們迷信,沒有同情心,沒有道德。和蕭紅比起來,我們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但我們每天還在抱怨:父母不給零花錢了,父母不買新衣服了,父母不買零食了······但蕭紅,不管生活有多艱苦,但她依然樂觀,不抱怨,我們應該向她學習。

文學巨匠矛盾曾評價過蕭紅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本書讓我看清了舊社會的真面目,讓我更加了解蕭紅。我要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5

《呼蘭河傳》,作者蕭紅。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想出去走走,多些感受陽光、芳草、感受那些單純而温暖的笑臉。蕭紅——這個內心敏感豐富外表剛強的女子,在寫完《呼蘭河傳》後心中的爐火逐漸無望的熄滅了。

但丁説:“生活於願望之中而沒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我體會着蕭紅心中那個叫“呼蘭河傳”的悲哀:冰冷深入骨髓,籠罩着作家的後半生,然後她滑入黑暗、無邊無際。

蕭紅是以對家鄉小鎮的體驗進入寫作,這種寫作與童年深刻獨特的記憶有關。蕭紅有着真切的鄉村體驗,作品中充滿原始的氣息,這種原始的血氣構成另外一種美學意義上的美。

她的文字是生命的體驗,在作品中滲透的是粗糙的生命體驗,充滿苦難,她的文字很少文學的修辭、粉飾。這種作品風格在五四以來表現啟蒙、小資的作品中找不到。

呼蘭河傳讀後感6

一天天的生活或許在在你看來是枯燥乏味的,一天天的生活就好像被上了發條一樣,按着時間表中的任務完成每一天的生活。但是直到有一天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平凡的生活中也有一抹別樣的色彩

翻開這本書,看着這近似於流水賬的敍述,我便覺得有些乏味。但是慢慢讀來,我卻發現了其中的奧祕,在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我看到了很多的不同。

這些事雖然在平常不過了,比如:在菜園裏玩耍。一個在”我”看來饒有興趣的有二伯。一個買切糕的大叔。但是從中我看到了作者的快樂。快樂似乎並不像我們所追尋的那樣。其實快樂很簡單。一句平凡的問候。看門大叔的一個笑臉。這些都是我們的快樂。這些簡單的點滴雖是生活中的最平凡不過的事了。但是我們卻似乎忘記了這些平凡的快樂,而失去追尋那些所謂的。遙不可及的快樂。

與其來説我更看重作者的這種心態。其實我們的快樂就暗含在這些小事之中。其實快樂一直伴隨在我們的身邊,它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生活竟可以如此的簡單。如此的快樂。如此的有趣。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在這個社會中的我們或許是想的太多了,才把那些基本的事都忘記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7

《呼蘭河傳》是“回憶式”作品的巔峯之作,它講述了蕭紅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她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是自由自在的,還是有趣的。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對這本書有很高的評價:“《呼蘭河傳》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涼的歌謠。”

蕭紅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呼蘭河有不少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都特別熱鬧、盛大,家家户户都銘記在心。而現在盛大的節日都和平常一樣,以前的熱鬧非凡都去哪兒了?

蕭紅的童年是自由自在的。採一個倭瓜花心,捉一個綠豆青螞蚱用線綁上,綁了一會,也許把螞蚱腿綁掉,線頭只栓了一隻腿,而不見螞蚱了。這讓我體會到了蕭紅那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她用信任的眼光去看待。而現在的我們,會常常因為學習放下了珍貴的童年。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有趣的。“我”給祖父的草帽插了一圈花,紅通通的,祖父説:“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我讀到這裏時不禁笑出了聲,體會到作者的調皮可愛。而現在我們的童年卻是枯燥的,孩子們都沉浸在了電視和手機當中,不知不覺中就浪費了童年的美好時光,真可惜啊!

看完了《呼蘭河傳》,我感受到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有不同,但都充滿了童真和快樂。

呼蘭河傳讀後感8

最近幾天,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蕭紅,她是那個特定年代的一朵奇葩。而《呼蘭河傳》則是蕭紅生前寫的最長的一篇小説,它是一部充滿温情,童趣,娓娓道來式的“回憶性”小説。

這本書的內容是這樣的:大地一到嚴寒的季節時,整天飄着飛雪。還有北方大自然的風霜雨雪,火燒雲。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神,野台戲……都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充滿生活氣息的影像。

這本書裏還説蕭紅生前最疼她的人只有她的祖父……有一次,蕭紅摘了許多玫瑰花插在了她祖父的帽子上,她的祖父不僅不知道,還對蕭紅感歎:這個季節的花可真香啊!惹得蕭紅哈哈大笑。

看了這本書,我從中獲得了一種思想的領悟,從而有更厚重的童年,更堅實的成長,雖然蕭紅的童年我很嚮往,但是我沒有什麼機會去體會這其中的樂趣。

蕭紅用明亮的眼睛觀察着世間萬物,她用神奇的筆記錄着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耳朵清晰的聽着人生中最美妙的音樂

蕭紅她説過:走進名著經典的世間裏,與它一起優雅,一起盪漾,一起芬芳。

我會永遠銘記這句話,因為它藴含着深刻的哲理!

呼蘭河傳讀後感9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呼蘭河傳》,讀着讀着,我彷彿被蕭紅帶回了呼蘭河,彷彿看到了胡家無緣無故地打小團圓媳婦,彷彿看到了雲遊真人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騙錢,彷彿看到了跳大神的人在那兒瞎擺弄,又彷彿看到了小團圓媳婦在滾燙的熱水中的掙扎……與其説小團圓媳婦是被燙死的,還不如説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比如説街中的大坑吧!人們和家畜不管在晴天還是雨天都會遭殃,這個坑淹死過豬,淹死過貓、狗、雞、鴨,甚至有人掉進裏面也很難出來。遇到這種狀況,大家的第一個想法肯定就是:把坑填上不就好了麼?但是他們的想法卻五花八門——什麼拆牆讓路啦,種樹攀爬啦,但就是沒有想到這個最簡便、最直接的方法!

茅盾以前説過:“呼蘭河傳裏的人物都像最低級的植物似的,只要極少的水分、土壤和陽光就能夠生存了,磨官馮歪嘴子是他們中性命力最強的一個——強的使人不禁想讚美他。”這本書不但形象生動,還有必須的諷刺好處,期望你有時刻也去看看。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慢慢的看下去,靜下心來看,去感受書中人物喜怒哀樂,去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讀着、思考着,就把我從工作的思維定式中拉出來,讓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面對生活中發生着的一切。我覺得這才是讀書的意義,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給你一個停下來思考的機會。

公司一位前輩,本科進公司,現在已經是北師大在讀的博士,業務上也非常成功,同時還把孩子的教育做的非常好,總覺得她的人生過得太豐富了,她説:“沒有知識的給養覺得空虛了些,我們老師説過,母親讀多少書都會滲透到孩子們的腦海裏去,這點比父親重要。”

讀書可以有方向,但是不要有太強的目的性,讀書不是研究也不是關鍵字檢索,讀書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生活方式,讀書這件事值得你把它看得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只要你不功利的去對待他,他一定會為你的生活增添很多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