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中語文閲讀知識點總結

校園3.23W

七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之口語交際

國中語文閲讀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語文總結之口語交際】,課標要求國中生具有相應的交際表達能力:“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注意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

基本要求:“簡明、連貫、得體”。

①言之有“禮”,即文明得體。應根據特定的情景採用文明得體的用語;

②言之有“物”,即有內容。要摒除不合實際的空話、套話或含糊不清的語言,力求清楚、明白、簡潔;

③言之有“序”,即表達有合理的順序。要注意事物內在的聯繫及因果關係,力求意明句暢;

④言之有“節”,即簡明。要滿足試題的要求,簡明有序作答,字數適中,標點恰當。

總結: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複述轉述,完整準確、突出要點。”“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之魯濱孫漂流記

【—】上一章節為大家帶來的是西遊記的,下面的小編繼續為大家帶來的是國中語文基礎知識之《魯濱孫漂流記》,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過來看看。

《魯濱孫漂流記》:孤獨而頑強的冒險者

1、作者:笛福,英國小説家。

2、主要內容:小説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描寫了出身於商人之家的魯濱孫,不甘過平庸的生活,一心向往着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海外生活,於是私自離家出海航行,去實現遨遊世界的夢想,但每次都歷盡艱險。小説第一部分寫魯濱孫離家三次航海的經歷,在巴西買了種植園;第二部分是小説的主要部分,寫魯濱孫在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度過了28年孤獨的時光的經歷。第三部分敍述他從荒島回來後的事情,主要經歷是由陸路從葡萄牙回英國途中遇狼羣的經歷。僕人:星期五

3、閲讀感受:①故事精彩離奇;②小説表現了魯濱孫敢於冒險,勇於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的性格;③小説對魯濱孫荒島生活的描寫逼真自然,表現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藝術表現力;④小説通篇採用第一人稱的敍述方式,情節完全通過人物的自白串聯起來;⑤小説語言明白曉暢,樸素生動。

4、人物相關故事:魯濱孫自己搭建房屋,嘗試着打獵、種穀子、馴養山羊、曬野葡萄乾,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篩面做麪包,還搭救並訓練了一個野人“星期五”,使他成為自己的忠實奴僕。就這樣,他在荒島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王國”。

5性格特徵:敢於冒險,勇於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面對人生困境,魯濱孫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魯濱孫”已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

上面為大家整合的是《魯濱孫漂流記》的國中語文基礎知識,小編提醒大家要做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了。接下來還有更多更全的語文基礎知識等着大家來學習哦,想要了解最新的'國中語文訊息就來關注吧。

國中語文閲讀理解解題技巧之聯新求異法

【—之聯新求異法】,即通過思維創造性活動,不僅揭露事物的本質及其內在聯繫,而且在這個基礎上產生新穎的、超出一般規律的思維成果。

聯新求異法

清代的趙翼在《論詩》中説過:“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講的是詩文貴在求新的問題。寫時,事實論據的使用上也是這樣。對廣為人知的材料用起來一定要小心謹慎。當你為冥思苦想而終於得到一個老掉牙的材料而沾沾自喜時,“材料陳舊”的認識也就會出現在評卷老師的心裏。選擇論據時,最好選擇新鮮材料做論據,切忌避生就熟,盡選些人盡皆知的“陳穀子爛芝麻”。例如:論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如果選李白的“鐵杵磨成針”這個司空見慣的老例子,倒不如用齊白石 “礎石磨成泥”的美談。

齊白石年輕時是個篆刻愛好者,一天,他向老篆刻家求教,老篆刻家説:“你去挑一擔礎石回家,刻了磨,磨了刻,等到這一擔石頭都變成了泥漿,那時你的引就刻好了。”齊白石真的去挑了一擔礎石,夜以繼日的刻呀,磨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後一擔礎石終於“化石為泥”了,他的篆刻藝術也就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顯然,這個例證,比“鐵杵磨成針”,比達·芬奇的“畫蛋”,比陳景潤的那“一麻袋草稿紙”,要來得更新,更能別開生面。

總結:所謂求異思維,是指有創見的思維。求異思維重在開闊學生思路,啟發學生聯想,從各方面、各角度、各層次思考問題,並在各種結構的比較中,選擇富有創造性的異乎尋常的新構思。

國中語文文言文斷句解題技巧

【—文言文斷句解題技巧】,國中語文文言文斷句解題技巧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比較關鍵的內容是我們必須要認真進行了解的。掌握國中語文文言文中的這些重點知識,我們就一定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

國中語文文言文斷句解題技巧詳解

讀文段:

國中語文文言文斷句,傳統上稱之為“句讀”。明辨句讀,是閲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時教學中,我們就重視文言文的誦讀,目的就在於能通過熟讀培養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語感。而文言文斷句的基礎在於對通篇文章的領會,因此誦讀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碰到斷句篇段,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

找虛詞: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至於夫惟蓋故者,發端之首唱,之而於以者,乃札札句之舊體,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見,文言虛詞(特別是語氣詞),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見放在句首的發語詞有:夫、蓋、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等;出現在句中的虛詞有:於、為、則、而、以等等。當然,還有些複音虛詞(包括一些複句中的關聯詞)也是我們的好“幫手”。它們大體上都位於一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一般要斷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於是、雖然、至於、是故、向使、縱使等等。

例〔1〕、於是餘有歎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遊褒禪山記》)

我們通過熟讀語段可知,本語段中可置於句末的虛詞有:焉、也、焉、也;置於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則、則、而、而、故。這一語段,共有18處標點,可依據虛詞來斷句的就有11處之多,如果不考慮中間兩處並列詞語“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與“奇偉?瑰怪?非常之觀”,這道斷句題基本上可以根據找虛詞的方法一次性解決了。

例〔2〕、襄子曰:“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優莫曰:“桀紂之亡也?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並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這一語段中的位於句首的虛詞有:而、焉、然;句末的虛詞有:也、也、也。找出這些虛詞,本題差不多就解決了。

察對話:

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

例〔3〕、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鴻門宴》)

依總分:

例〔4〕、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論語?卷八》)

熟讀這句話,我們可發現句中提到了“益者三樂”“損者三樂”這兩個總説的句子,繼而分別闡述各是哪三樂,也就是説這是一種總分關係,這樣問題就好辦了。總結: 以上這些就是國中語文文言文中的關鍵分析,抓住其中的這些要點內容,我們才能在國中語文文言文的學習中得到更好的效果。所以,還是希望大家能夠認真掌握上面這些要點。

七年級語文論語十則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語文總結】<論語>十則有的談(求知態度),有的談(),有的談(修身做人)。

《論語》十則

(1)[《論語》]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現在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時習]時常的複習。

(4)[説]“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氣,發怒。

(6)[君子]這裏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7)[曾子]即曾參(前505—前436),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現在山東嘉祥)人。孔子的學生。

(8)[吾]人稱代詞,我。

(9)[日]每天。

(10)[三省]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1)[信]真誠,誠實。

(2)[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3)[温故而知新]温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與體會。

(4)[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5)[殆]有害。

(1)[由]指孔子的學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時期魯國卞(現在山東泗水)人。

(2)[女]同“汝”,人稱代詞,你。

(3)[是知也]這是聰明的。是,此、這。知,通“智”。

(4)[見賢思齊焉]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

(5)[弘毅]剛強,勇毅。

(6)[凋]凋謝。

(7)[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許。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孔子是偉大的,其著作語言簡練,含義深遠。

國中語文閲讀理解解題技巧之答謝中書書藝術特色

【—之答謝中書書藝術特色】,自然景物的綺麗風光,本身就構成優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以飽和着感情的語言激起讀者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

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峯入雲,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淨,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雲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餘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生完整、統一的印象。

最後,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是欲界之仙都”,這裏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王國維雲:“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總結: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相互作用,構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畫。表達了作者沉醉於山水的愉悦之情和歸隱林泉的高潔志趣及作者與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情。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之赤壁賦簡析

【—之赤壁賦簡析】,瞭解蘇軾的思想,學習古人豁達樂觀的精神。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 引導千古傑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祕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

講解:這是餘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分析了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後,得出的蘇軾真正走向了成熟的結論。

總結:今天我們就來領略前《赤壁賦》這篇千古絕唱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