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四年級數學教案

校園1.72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四年級數學教案

四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例子,結合實際操作,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使學生能夠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

3、通過探究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遷移、聯想轉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材分析

小數乘法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元、角、分與小數”、“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加減法”和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

學情分析

我所抽班級學生有73人。這班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於列出小數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結果,學生不會有任何困難,關鍵在於學生能否聯想到整數乘法的意義,然後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小數乘法的意義。所以針對這一點,我打算利用小數加法的複習題,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運用類推、遷移的方法來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小數的意義:0、2 0、05(學生口答)

2、小數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學生口算

(2)你發現了什麼?(都是求相同加數的和)

(3)你有什麼想法?(可以用乘法計算)

3、揭示新課:

(1)0、2+0、2+0、2,用乘法怎樣表示?為什麼這樣列式,你是這樣想的?0、2×3表示什麼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樣寫?0、6×2表示什麼意思?

(3)剩下的幾道怎樣用乘法表示?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4)這些乘法算式與我們前面學的乘法有什麼不同?(是小數乘法)

4、歸納意義:

小數乘整數表示什麼呢?

二、探究算法

1、請大家想辦法算出0、2×3的積。

(1)學生獨立思考並計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連加法:0、2+0、2+0、2=0、6

b、聯想、轉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畫圖法:你是怎樣畫的?為什麼要畫3個0、2?

d、推算:因為2×3=6,所以0、2×3=0、6

e、還有不同的嗎?(略)

2、小結:只要適合自己,就是的!

三、鞏固拓展

1、填一填

2、算一算

3、文具店裏的數學問題:

(1)買4塊橡皮多少元?

(2)買3支鉛筆多少元?

(3)買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選一種文具,你還能提出一步計算的乘法問題嗎?

四、閲讀質疑

(1)閲讀教材38~39,把書中內容補充完整。

(2)還有不懂的問題嗎?

五、全課小結:你有哪些收穫?

四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8頁例5,第69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十四的第l、2 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把下面複習中的口算寫在卡片上;在一張紙條上面5個白色的正方形和3個紅色的正方形,如:□□□□□■■■,共做4條。

教學過程 :

一、複習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如:(36+64)8,205+502,6010+1010等,計算每一題時,第一個學生回答先算什麼,第二個學生回答再算什麼,第三個學生回答接下來算什麼。

二、新課

1.教學例5。

教師讓學生擺正方形,先把5個白色正方形擺成一橫排,接着擺3個紅色正方形與白色正方形在同一行上,教師同時貼出一張畫有正方形的紙條,先只顯示5個白色的正方形,然後再顯示3個紅色的正方形。接着教師説明要擺4行這樣的正方形,邊説邊貼出另外3張畫着正方形的紙條。教師指着圖形提問:

圖中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你是怎樣想的?先請一個學生回答.教師把學生所列的算式寫在黑板上。

還有別的算法嗎?你是怎樣想的?再請一個學生回答,如果這個學生説出另外一種算法,教師再把這個學生所説的算式也寫在黑板上。如:

(5+3)4 54+34

教師:第一個算式是先求出每一行有多少個正方形,再求4行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

第二個算式是先求出白正方形和紅正方形各有多少個,再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這兩個算式的計算方法雖然不同,但是都可以求出於共有多少個正方形。下面我們大家一齊來計算,看一看這兩個算式的得數怎樣。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然後再提問:

這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怎樣?

這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相等,説明這兩個算式有什麼關係?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這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相等,我們就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

(5+3)4=54+34

等號左面的算式是什麼意思?(5與3的和乘以4。)

等號右面的算式是什麼意思?(5與3先分別乘以4,然後再把兩個積相加。)

教師:這兩個算式相等,説明了5與3的和乘以4等於5與3先分別乘以4再相加。

教師:下面我們再看兩組算式,先看:(18+7)6 186+76

左面的算式是什麼意思?(18與7的和乘以6。)

右面的算式是什麼意思?(18與7分別乘以6,再把兩個積相加)

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於什麼?(18加7是25,25乘以6是150。)

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於什麼?(兩個積分別是108和42,它們的和等於150)

教師:左右兩個算式都等於150,所以這兩個算式相等,可以用等號把它連起來,教 師邊説邊在兩個算式中間畫一個等號。

這兩個算式相等。説明18與7的和乘以6等於什麼?説明18與7的和乘以6等於18與7先分別乘以6再相加。)

教師:我們再來看兩個算式 20(15+9) 20xx+209

先來計算一下這兩個算式各等於多少?

兩個算式都等於多少?

這兩個算式相等,説明20乘以15與9的和等於什麼?

2.進行抽象概括。

教師指着上面的算式提問:

仔細觀察上面的三個等式,你看出了什麼?先看等號左面的三個算式有什麼相同的 地方?多讓幾個學生説一説。(第一、二兩個等式都是兩個數的和乘以一個數;第三個等式是一個數乘以兩個彩的和。)

教師指出:兩個數的和乘以一個數或者一個數乘以兩個數的和,我們可以用一句話表示,就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

再看等號右面的三個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學生討論後,教師指出:都是先求兩個乘積,再把兩個積加起來。

等號左面與等號右面相等是什麼意思?學生髮言後,教師概括:上面三個等式等號左面分別與等號右面相等説明,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等於這兩個數先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加起來。我們把乘法運算的這個規律叫做。同時板書。讓學生看教科書第68頁下面的方框裏的結語,全斑齊讀兩遍。

教師:如果用a、b、c表示三個數,可以寫成下面的形式:

(a+b)c=ac+bc

等號左面(a+b)c表示什麼意思?(表示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

等號右面ac+bc表示什麼意思?(表示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三、鞏固練習

教師在黑板上寫算式:(200十3)27,提問:

1.這個算式中是哪兩個數的和乘以哪個數?

根據,這個算式等於哪兩個乘積的和?

教師在黑板上再寫算式:18527十1527,提問:

這個算式中是哪兩個數分別乘以哪一個數?

根據,這個算式等於哪兩個數的和乘以哪一個數?

2.做第69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先讓學生讀題,再想一想每個方框裏應該填什麼數。

四、作業

練習十四的第1、2題。

四年級數學教案3

一、學術條件分析

4 (2)年級有xx名學生,其中女生xx名,男生xx名。這些孩子上學期期末考試的平均分和及格率都不理想。很多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基礎薄弱。他們上課聽到的知識,課後不會用到,作業正確率低。有些學生拒絕及時完成作業,喜歡拖延。這學期的數學課,要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讓學生想得好,願意思考,不怕錯誤,有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愉快學習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學生在各方面都會通過上一段樓梯。

二、本教材的教學內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內容:大數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二位數除、測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理解、多重條形圖、廣角數學和教學實踐活動。

三、本教材的教學目標:

1.知道“十萬”、“百萬”、“十億”、“十億”、“千億”的計數單位,知道自然數,掌握十進制的計數方法,按幾級讀寫一億以內和一億以上的數字,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按要求求出一個數的近似值。體驗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瞭解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公里及其換算;

3.知道直線、射線、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知道幾個常見的角度,你會比較角度,用量角器測量角度的度數,按照指定的度數畫出角度。。

4.我會計算三位數乘以兩位數,再除以兩位數。我會相應地估計和檢查乘除運算。你可以用一位數(100以內)來數兩位數,用一位數來數幾百個十,用整個十除以整個十,再用整個十除以幾百個十。

5.知道直線、射線、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知道幾個常見的角度,你會比較角度,用量角器測量角度的度數,按照指定的度數畫出角度。知道了垂直線和平行線,就會用尺子和三角形畫垂直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

6.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圖,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瞭解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從現實生活中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理解運籌學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形成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9.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工作,書寫工整的好習慣。

四、教學難點:

1、1億以內的讀寫,培養學生的數感。

2.讓學生掌握乘法的估計方法。

3.讓學生理解豎平行線的概念,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出豎平行線。

4.讓學生知道兩種複合條形圖。他們可以根據圖表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查找信息,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5.通過簡單的例子,讓學生初步瞭解運籌學和博弈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五、提高本學期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理解大數的教學突出數學的趣味,聯繫生活資料,培養學生的數感;計算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靈活計算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數字意識。

2.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讓學生願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數學活動中。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滲透到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

(1)為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供豐富的素材。

(2)注重體現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和數學的文化價值。

(3)通過自我探索活動,學生可以獲得成功的學習經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創新評價,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節省對學生數學學習結果的關注,多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多關注學生掌握了什麼,取得了什麼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

5.關注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加強個體輔導。

6.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靈活處理教材。

7、掌握套路,確保教育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

我們要以教學為中心,加強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努力實現傳統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認真、勤奮、求真、求知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8、注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良好習慣,強調“好好學習”,不允許任何人落後。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8頁的內容,第99頁的例1,和相應的做一做中的題目以及練習二十三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

2.初步學會比較容易的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比較容易的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教科書第98頁上3筒奶粉桶的掛圖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教師讓學生回憶整數除法的意義,並作必要的提示。學生回答後,再要求學生舉出簡單的例子。

二、學習新知

1、教學小數除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3個奶粉筒的掛圖或用投影片映出,指出每筒奶粉500克。在黑板的左邊寫出三道整數應用題,讓學生列式並計算出得數。

然後,進行小組討論:第二、第三個算式與第一個算式之間有什麼關係?

接着,讓學生把題裏奶粉的克數改寫成用千克作單位的小數,對着左邊的三個算式,在右邊寫出相應的乘、除法算式:

5003=1500(克)0.53=1.5(千克)

15003=500(克)1.53=0.5(千克)

1500500=3(筒)1.50.5=3(筒)

教師先讓學生將上面每一橫行的兩個算式進行對比,看它們的含義是否一樣?它們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再説明右邊的兩個小數除法算式與小數乘法算式之間的關係。

然後,讓學生繼續討論:小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的意義之間有什麼關係?引導學生概括出;小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是巳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最後,讓學生對照前面的整數、小數的乘法、除法算式再次説明小數除法的意義.

2.做第98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讓學生按照題意獨立完成。做完後,讓學生對照算式説明小數除法的意義。

3,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例1。

(1)複習。

教師讓學生做一道整數除法題;225018。做完後,讓學生説明在計算除法的過程中,每次用除數去除被除數以及除得的每一位商的實際含義是什麼?學生邊説,教師邊板書。

(2)教學例1。

教師出示例1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式,並用豎式計算。教師逐步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邊思考邊做:

①被除數的整數部分21夠不夠除?商幾餘幾?

②餘下的6除以15不夠除,怎麼辦?能不能仿照整數除法的方法,把6個一看作用低一級單位表示的數,再與下一位上原有的數合在一起,同15除用15除64個十分之一商多少?

③求出的這一位商表示多少?(4個十分之一)應該對着被除數的哪一位寫商?

④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後,被除數的十分位還餘4,應該怎麼辦?

⑤用15除45個百分之一,商多少?應該把這一個商寫在被除數哪一位的上面?

讓學生觀察除法豎式,回答以下問題:

①商的小數點的位置與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有什麼關係?

②每一位商各應該寫在被除數哪一位的上面?

③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學生回答後,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部分),除數懸整數的小數除法要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每一位商都要寫在被除數相同數位的上面。

4.做第99頁中間的做一做中的題目。

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要個別提問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二十三第1題中第一橫行的題目。

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個別指導。做完後,集體訂正,指名回答計算過程和算理。

2.做練習二十三的第2題。

做第(1)題時,讓學生先回答;題目的含義表示什麼?(就是小數除法的意義)

四、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結,並提問: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

2.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在計算方法上與整數除法有什麼關係?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什麼地方?

儘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

五、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1題中第2橫行的3道小題、第3題。

四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XX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觀察比較,初步感知三角形邊的關係,體驗學數學的樂趣。

(2)運用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的性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踐操作、猜想驗證、合作探究,經歷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這一性質的活動過程,發展空間觀念,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體驗做數學的成功。

3、情感與態度

(1)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美,會從美觀和實用的角度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學會從全面、周到的角度考慮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性質。

教學難點:

引導探索三角形的邊的關係,並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的性質。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袋。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今天很高興能認識各位在座的小朋友。我呀,是來自綠影國小的包老師。來之前,我就聽説某某學校的小朋友,聰明伶俐,愛動腦筋,是不是這樣啊?為了表揚同學們在課堂的表現,老師還特地帶來了一些小獎品,瞧,都貼黑板上了。(三張不同顏色的小笑臉)你們喜歡嗎?

如果你能答出老師的問題,老師就讓你上來任意選一個小獎品。你們想選哪一個?有幾種選法?(三種)

如果某個小朋友回答問題特別棒,老師就讓你任意選兩個。有幾種選法?(三種)

教師:真不錯,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已經回答出老師的兩個問題啦。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在課堂上有更好的表現。

一、動手遊戲,提出問題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你的1號學具袋,看看裏面有什麼? (三根小棒。)

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先猜。

教師:光猜可不行,知識是科學,咱們來動手圍一圍。

學生動手圍,集體交流: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

教師請能圍成和不能圍成的同學分別上來展示一下。

同時板貼:能圍成三角形 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師小結:隨意的給你三根小棒,有的時候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時候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看來呀,咱們考慮問題的時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問題:那麼,能圍還是不能圍,跟三角形的什麼有關係呢?

引導學生明白:跟三角形的邊有關係。

教師:對,三角形的邊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探究這個問題呀?

板書課題:三角形邊的關係(讓學生收拾好一號學具袋)

設計意圖:隨意的給學生三根小棒,讓學生先猜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再通過動手圍,發現有的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這不僅激活了學生的舊知,刺激了學生的思維,更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慾望: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跟什麼有關係,怎麼的三根小棒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二、實踐操作,探究學習

1、動手操作。

電腦出示:現有兩根小棒,一根長3釐米,一根長6釐米,再配一根多長的小棒,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教師説明操作要求:

(1)從2號學具袋中拿出操作材料(兩根小棒、作業紙和實踐操作表格);

(2)在作業紙上有不同的線段,請你用兩根小棒去圍一圍,看看是否能圍成一個三角形(至少要和三條不同的線段圍一圍);

(3)將數據和結果填寫在表格中,能圍成的用表示,不能圍成的用表示。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交流。

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彙報一下你的操作結果。

請不同的學生彙報,教師在課件中輸入數據和結果。如下圖:

設計意圖:既然已經知道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與三角形的邊有關係,所以教師先給出學生兩根6釐米和3釐米的小棒,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當第三邊是幾釐米的時候能圍成三角形,直觀明瞭,為後面的探究打好基礎。

3、集體探究。

第一層次:發現不能圍成的原因。

(1)教師: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發現1釐米的小棒不能圍,確定嗎?咱們再來驗證一下。

課件演示:當三根小棒分別是1釐米、3釐米和6釐米的時候,圍不成三角形。

教師:為什麼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學關係式表示出它們的關係嗎?

引導學生得出:1+36,所以圍不成。

(2)教師:下面我們再來驗證一下2釐米。課件演示。

教師:你發現了什麼?會用一個數學關係式表示出它們的關係嗎?

引導學生得出:2+36,所以圍不成。

(3)教師:3釐米也不能圍成,是什麼原因呢?課件演示。

提問:它為什麼也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學關係式表示出它們的關係嗎?

引導學生説出:3+3=6,所以不能圍。

(4)提出:1釐米、2釐米和3釐米的小棒都圍不成。大家觀察這三道算式,誰能用一句話説説什麼情況下不能圍成三角形阿?

板書(補上小於等於號):兩邊之和第三邊 不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有了操作的初步體驗,但是不能圍成的原因是什麼,卻還沒有發現。這裏,通過課件直觀、生動的演示和教師及時的啟發、點撥,學生便會很快的發現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了。

第二個層次: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邊的性質。

教師:兩邊之和小於或者等於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同學們猜想一下,什麼情況下能圍成三角形呢?

學生猜出: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板貼:兩邊之和>第三邊 能圍成三角形?

同時,教師在旁邊畫上?

初步驗證猜想:

教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這需要進行驗證。看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係?

教師指着4釐米,問:當第三根小棒是4釐米的時候,誰能來説一説?

同時課件進行演示,得出:4+36。 課件演示。

教師指着5釐米,問:那5釐米? 得出:5+36

教師點擊:那麼下面就依次類推了。課件依次出現算式:6+3 7+3 8+3 9+36

設計意圖:由於有了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這個結論作基礎,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當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時候就能圍成三角形。這時教師及時説明,這只是猜想,要經過驗證才能判斷它是否正確。

第三個層次:引發矛盾,突破難點。

教師指着表格,質疑:你們有沒有發現問題啊?咱們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得出9釐米不能圍,可是9+36呀,這符合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啊?

先讓學生説一説,然後進行課件演示。

教師:9和3這組的兩邊之和是大於6,可是它能圍成嗎?(不能)(課件演示確實不能圍成。)

教師:我們再換一組看看,3和6這組的兩邊之和第三邊9比,什麼關係?(相等)

教師:那還要看哪一組?(6和9的和與3比)

引導學生明確:只通過一組來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全面嗎?那應該怎麼説?

引導學生得出任意兩字。

設計意圖:9+36卻圍不成三角形,這一下就給學生製造出了矛盾衝突,學生就會立刻思索這三邊到底還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從而發現只通過一組兩邊的和來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是不全面的,必須要看三組,這樣任意在這裏的引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個層次:再次驗證,明確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教師:下面我們利用這個結論再來驗證一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是不是都具備這樣的關係?每個同學選一個你喜歡的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交流,集體彙報。

教師:在同學們的猜想前面加上任意兩字,通過再次驗證後,發現它就是一條正確的結論。(教師擦掉?)咱們來一起讀一遍。

設計意圖:加上任意兩字以後,結論是不是就正確了呢?這時,讓學生回過頭來,再次驗證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係,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邊的關係的理解,也讓學生充分經歷了猜想驗證結論這一科學的學習過程。

第五個層次:找出判斷不能圍成的簡捷方法。

教師:在這些不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中,它們也應該有幾組算式?(3組)

那我們在判斷它能不能圍成的時候,是不是要把三組算式都找出來啊?

引導學生明確:只要找到一組不符合能圍成的條件就可以了。

教師:誰能快速地説出10不能圍成的原因?

設計意圖:怎樣最快的找到不能圍成的原因,在這裏也應該讓學生明確。方法最優化應隨時有效地滲透在教學環節中。

第六個層次:再次驗證任意,將結論從特殊擴大到一般;同時發現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簡單方法。

(1)教師:剛剛咱們是給3釐米和6釐米尋找能圍成三角形的第三邊,得到這樣的結論的。那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都具備這樣的關係呢?

教師演示課件,隨意拖拉兩次,讓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説出三邊的關係。

設計意圖:一開始的研究,是從給定的3釐米和6釐米的兩邊着手的。在這裏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將特殊情況推廣到一般情況,讓學生明白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都有這樣的性質。

(2)提出:在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時候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計算三組啊?

讓學生先充分地進行交流。

引導學生髮現:因為較小的兩邊的和都大於最長的邊了,那麼用最長的邊加一條較短的邊,就一定大於另一條短邊了。所以呢,這要把只要把較小的兩條邊加起來這一組進行判斷,就可以代表三組了。還需要每組都判斷嗎?

設計意圖:我以為,在全體學生都已經掌握的基礎上,肯定會有少數學生髮現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訣竅。教師的設計應當顧及到這樣的學生。所以,在這裏可以及時地引導全體學生都掌握簡單方法。

三、深化認知,聯繫實際,拓展應用

1、輕鬆小遊戲

教師:同學們的表現真是棒極了,老師為了表揚大家,給你做個小遊戲,想不想啊?

出示:有人説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跨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麼?

請兩個學生上來跨一步。

先讓學生充分的交流。

教師:你能用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來解釋一下嗎?

課件演示:兩腿和地面跨出的距離形成了一個三角形。

教師:可是有個人説,我可以。你們知道是誰嗎?

出示姚明圖片,身高:226釐米;腿長131釐米。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的形式解決問題,使學生主動地把本課的知識內容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薰陶學生逐步達到會學數學的境界,並再次向學生滲透看問題要全面的原則。

2、判斷:下面哪組的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單位:釐米)(有圖)

(1)3、4、5 (2)3、3、3 (3)3、3、5 (4)2、6、2

設計意圖:這道基礎題的練習,既是對前面所學內容的鞏固,同時引導學生利用簡單方法快速地進行判斷。

3、兒童樂園要建一個涼亭,亭子上部是三角形木架,現在已經準備了兩根三米長的木料,假如你是設計師,第三根木料會準備多長?並説明理由。

設計意圖: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讓學生用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並從美觀和講究實用的角度出發,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全課小結,從考慮問題要全面,引出第三邊的取值範圍

設計意圖:對於國小四年級的學生而言,範圍的建立的確是有一定困難的。再次呈現前面的研究表格,這些數據是具體的,教師提出:3.5釐米行嗎?3.2呢?3.1呢?3.01呢?不斷地向3逼近,學生自然會想到3.0001也是可以的,那該怎樣表述呢?比3釐米長已呼之欲出;以此思考,學生不難得出又必須比9釐米短。這樣層層遞進的啟發引導,發散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有機地滲透了無限逼近的數學思想,培養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四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介紹數的產生,給學生建立自然數的概念,並瞭解自然數的一些性質和特點。

2、通過探索、思考、總結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數的產生過程中去。

3、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數學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數的產生、發展的歷史。

2、難點:羅馬數字的特點。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情景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有認識的嗎?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培根。培根曾經説過一句話。今天老師把它送給你們“讀史使人明智,數學使人周密”。談談你是怎麼理解的!

二、展示交流,探索新知

1、介紹古時候人們生活生產勞動中開始對數的初步理解(多、少)

2、介紹三種計數方法: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刻道記數。

3、介紹記數符號(數字)

介紹巴比倫數字、中國數字、羅馬數字

比較每一種數字的特點,重點介紹羅馬數字,並分析羅馬數字的特點。

4、出示各國的數字,説明統一數字的必要性。

5、聽錄音介紹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6、教學自然數的概念。

思考:

這些自然數是怎麼排列的?

每相鄰兩個自然數相差幾?

最小的自然數是幾?有沒有最大的自然數?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請給同學們一起分享吧!

四、佈置作業:

1、讀書第16頁、第17頁。

2、寫一篇關於“數的產生”的感想。

四年級數學教案7

課時:1

教學目標:1、在有趣的計算中培養學生的估算策略。

2、在解決問題中進一步熟練小數的運算。

教學過程:

一、解決問題。

問題1、CAI-1呈現P51的第1題的信息。

1、你根據這個信息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列式解答。

問題2、第2題,

1、師生一起解讀統計表。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問題3、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個別輔導。

二、估一估,算一算。

P52的第4題。

1、示範解決。

2、學生任選一行或一列計算。

3、彙報你是怎樣選兩個乘數的?探討估算的策略。

第5題,估一估,算一算。

可以採取遊戲的方法,1人説數,另一人説需要多少錢。

四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9-1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點:

掌握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整數比較大小的方法與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的異同。 教學準備:課件、正方形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一位小數表示( )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 )分之幾。

2.小數點後面的第一位是 ( )位,它的計數單位是()或()。

3.小數點後面的第二位是 ( )位,它的計數單位是 ( )或()。

4.0.307的3在( )位上,表示 ( );7在( )位上,表示( )。

5. 1米=( )分米,1分米= ( )米;

1千克=( )克,1克=( )千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 比較整數部分相同的小數的大小。

1、在一次跳高比賽中,先出場的兩位選手的得分如圖所示。兩人的得分哪一個高?你是怎麼想的?在小組內交流。0.69 ○ 0.8

2、引導:運用轉化法和畫圖法可以比較小數的大小,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來比較大小呢?(運用計數單位的有關知識比較大小)

(二)比較整數部分不同的小數的大小。

1、三位選手跳遠的得分評委也打出來了。你能説説誰跳的遠嗎?小組內説説你的方法。

( )>( )>( )

2、引導:因為2.97比3.13和3.08都小,我們知道:整數部分小的那個數就小,那3.13和3.08如何比較呢?

(三)我們來總結。

(1)、根據上面我們比較的過程,你能説明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嗎?在小組內試一試,看誰説得好。

(2)、結合在小組成員的比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較小數的大小,先比較 部分的大小, 部分大的這個數就大;如果部分相同,就從部分的 位比起, 位上大的數就大;如果 位也相同,就從下一位比起。

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

1.在數軸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並比較它們的大小。

2.比大小。

0.839 ○ 0.96.07 ○ 6.7 5.45 ○ 5.63

4.03 ○ 4.009 7.217 ○ 7.22 7.19 ○ 71.9

3.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小數。

5分米 =( )米 37釐米 =( )米

5元4角 =( )元 150克 =( )千克

4. □0. □7

在□裏填數字,使它分別符合下列要求:

(1)使這個數最大,這個數是( );

(2)使這個數最接近31,這個數是( )。

板書設計: 比大小

0.8>0.693.13>3.08>2.97

比較小數的大小: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數大的小數就大;十分位上的數相同,再比較百分位上的數,依次類推。

四年級數學教案9

統計教案

一、複習分段整理數據

出示第1題,讓學生讀懂題目,再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

(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統計一個數據之後把該數據做一記號

(2)交流統計結果,檢查自己做對了沒有

(3)交流自己統計的時候有沒有出現問題,其他同學可針對性地提出改進辦法

最後要提醒學生注意檢查的習慣:數據提供的是20個學生的記錄,那在後面的表格中,也應該要有20個“合計”,否則就是遺漏或是重複了。

看統計好的表格,説説你從這表格中讀懂了哪些信息?

二、條形統計圖:

1、看圖:

出示第2題:先讓學生讀懂題目

回答問題一:這一週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

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回答問題二:怎麼評價一週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總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種方法更清楚?怎麼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請你算一算

算完後問:有沒有哪天正好是這個平均數“9噸”的?

從條形統計圖上看一看,它在整體中處於一個怎樣的水平?(不高不低)

從這份條形統計圖中,你還想到了什麼問題?

2、畫圖:

出示第3題。先請學生説説各類食品具體所指,按要求分類整理,製成統計圖。

完成統計表後繼續完成條形統計圖,注意不要遺漏了製作時間和直條上的數據。

比較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説説你認為它們各有什麼好處?

(統計表能清楚地反映各類數據

條形統計圖不僅能反映出各類的具體數據,還能清楚地看出各類之間的多少關係,更加的直觀。)

三、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出示第4題。判斷3個遊戲規則:

1、正方體的三個面寫“1”,三個面寫“2”。“1”朝上甲贏,“2”朝上乙贏

讓學生説説是否公平?為什麼?

(1和2都有3次出現的機會,是公平的。)

2、正方體的四個面寫“1”,兩個面寫“2”。“1”朝上甲贏,“2”朝上乙贏

(1有4次出現的機會,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體的六個面分別寫1~6,朝上的數小於3甲贏,否則乙贏

理解“否則”:小於3的只有1和2,否則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個,所以是不公平的。

小結:像這樣的遊戲要判斷是否公平,主要看什麼?

(決定輸贏的次數是否相等)

四、思考:

小明和小剛同時各拋一枚硬幣,這兩枚硬幣落地後如果朝上的面相同,算小明贏;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剛贏。這樣的遊戲規則公平嗎?為什麼?

可先讓學生猜一猜。再互相説説自己是怎麼想的。

全班交流的時候,適當板書:

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現是一樣的,2次是不一樣的,所以是公平的。

四年級數學教案10

一、談話導入,引入氣温:

1、交流所在地今日天氣狀況及獲取信息的途徑。

2、播報天氣預報,感知一天温度高低變化。研究温度變化中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温度)

[教學手段:課件視頻播放]

天氣播報時要求學生把聽到的城市氣温寫在表格中。(生聽邊記錄)

(生小組交流,互相補充,找記錄不同符號的學生到黑板書寫。)

3、模仿播音員播報天氣預報。(生讀記錄)

4、自主創造引出新數。

(學生交流不同的記錄方法,統一介紹温度的讀法和規定的寫法。)

(1)認識温度單位℃。

(2)認識零上温度的讀法和寫法。

(3)認識零下温度的讀法和寫法。

(4)指名讀北京的最低氣温,檢查反饋。

5、教學反饋。(投影出示天氣預報的城市氣温表示方法)

學生檢查記錄訂正完善,練習讀城市温度。

二、合作探究,理解意義:

1、合作探究温度計組成部分。

2、彙報交流,認識0℃及理解温度情境下表示的意義。

(1)温度計組成。(兩種不同的單位、數字、刻度線、水銀柱(煤油柱)組成,有的温度計一格表示1℃,有的表示2℃。

(2)認識零度在温度計的位置,介紹意義。

(實物)在自然界中,我們把水剛結成冰的温度也就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規定為0度。0度比冰的温度要高,比水的温度要低。

在0℃以上的温度就是零上温度,在0℃以下的温度就是零下温度。因此今天的0又有了一個新的.意義,它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點。

3、在温度計上找到零下温度,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意義。

(1)撥出長春的氣温,生讀温度,追問表示的意義。

(2)指名學生撥出9.5℃、撥出-9.5℃、零下6度、追問怎樣找到的。(從零度向上10個半格)意義?(生做)

(3)比較零下6度和零上6度的不同?

教學小結:剛才的學習你瞭解到了什麼?(零上温度比零度高,零下温度比零度低)温度計是隨着温度的變化而變化的。

三、聯繫生活,豐富認識:

1、從温度計上讀出教室的温度,表示的意義。

2、遊戲活動猜温度:現在老師説一個温度,你猜猜看它到底是多少?

它是一個零下温度,在-10℃和-15℃之間,比-15℃高2℃

3、從課件中讀取城市温度:(幾種特殊情況温度大小的比較,課件出示的温度計)

一組是兩個零上温度;兩個零下温度;一個零下一個零上温度的比較)

廣州:12度---25度佳木斯:-6度-----12度丹東:-2度---8度

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麼?(零上温度比零下温度低,零下温度數字越大温度越低)

4、在題卡上畫出三個不同城市的温度高低。(87頁括號3)

四、走進生活,深化認識:

1、説一説-5℃和-20℃哪個温度低?

師: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觀察方法比較。

2、看圖回答問題:(教師根據學情,靈活選擇相關練習)

3、某日黃山的氣温中午12時為8℃,到晚上9時下降了9℃,那麼這天晚上9時的氣温是多少?

質疑:兩個城市之間的温度相差多少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五、課堂小結:

請大家説説這節課的收穫和疑問。

四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課本第1—3頁中的例1、例2及相應的“説一説”、“算一算”、“想一想”。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的問題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

3、能正確計算有關(不含括號)的兩步式題,掌握脱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重點

掌握兩步(不含括號)混合運算的順序。

難點: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例1、例2情境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掛圖,引導觀察,問:你們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彙報,談話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出示例1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1)理解圖示內容。

問: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些信息?問題是什麼?

(2)引導解決問題。

①先讓學生獨立解決。

②讓學生試着用一個算式解決問題,並説説每一步的含義,從而探討運算順序,強調書寫格式。

③練習:99×11-900585÷9+15

2、教學例2.

出示例2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1)理解圖示內容。

問: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些信息?問題是什麼?

(2)引導解決問題。

①先讓學生獨立解決。

②讓學生試着用一個算式解決“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問題,並説説每一步的含義,從而引導探討運算順序。

③練習:52+12×4110-11÷79

3、對比、發現

引導對比所練習題,發現有何相通之處?

從而引導歸納出(不含括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先乘除、後加減。

4、指導完成第3頁“想一想”中的題。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第7頁第3題:數學醫院。

⑴先讓學生説説運算順序,找找錯在哪?

⑵正確計算。

2、解決問題。

練習一第7頁第2題

四、全課小結。

説説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五、作業佈置。

練習一第7頁第1題。

四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經歷具體---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學習過程

2.認識直線、線段、射線。

3.通過學習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特徵。

4.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直線、線段、射線。

教學難點;對直線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方法:通過觀察、討論、合作交流獲取知識。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彩筆、線條、圖釘、小電筒、直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線的認識(板書課題),誰能説一説生活中哪裏有線嗎?(黑板邊、書本邊、鉛筆盒的邊......)很好,看來你們觀察的非常仔細,在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線,剛才同學們説的這些線中,有直的線也有彎的線,在數學中也一樣,有直的線也有彎的線,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研究直的線。

二、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感知直線、線段和射線。

(一)認識直線

1、同學們知道孫悟空手裏拿的武器叫什麼嗎?(金箍棒)對,誰説説金箍棒有什麼本事?(能變長變大)並請學生説金箍棒是向哪個方向變長的?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金箍棒在不斷變長,説一説它到底能變多長。

2、你能用最簡單的線條來表示這種無限延伸的感覺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並用筆畫一畫。

3、學生分組彙報,並説一説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並介紹直線的特徵: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沒有端點。

4、介紹直線的表示方法及讀法,並請學生也給自己的直線標上名字。

(二)認識線段

1、出示掛圖(鐵路和人行道)請學生觀察,使學生感知:鐵路一眼望不到頭,我們説它象直線一樣,而人行道上的斑馬線,能看到兩頭。

2、請學生也用線來表示其中的一條斑馬線的樣子,教師巡視,注意瞭解學生的想法。

3、彙報時,指導要在線的兩端加上?來限制它無限延伸,並告訴學生這兩個?就是線段的端點,同時教師板書出線段和端點

4、介紹線段的表示方法和讀法。

(三)認識射線

1、用小電筒射向學生,請學生仔細觀察。

2、讓學生獨立想辦法用線表示出剛才看到的現象,並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展示學生的作品,並在黑板上畫射線。

4、讓學生自己討論:射線的表示方法及讀法。教師強調:射線AB和射線BA不同。

三、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和射線

1、請學生自己分別畫出三種線,並用字母表示它們。

2、做教材15試一試的第一題。進一步體會直線和線段,並知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但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3、試一試的第2題。讓學生觀察討論發現: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四、鞏固練習

P15看一看量一量第1、2題。

讓學生先猜測,再動手量一量。猜對的給自己得一顆星,畫在這道題的旁邊。

五、課結

今天學到什麼?(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教師可以給予補充)

四年級數學教案13

第一單元 四則運算

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月 日 第 課時

教學內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説一説圖中的人們在幹什麼?“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有多少人?你是怎麼知道的?

組織學生提問並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提問。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並進行脱式計算。

2、小組內互相説説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並對學生的敍述進行指導。

3、全班彙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彙報,並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敍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後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麼每天接待的人數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敍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1)根據老師提供的情景編題。A加減混合。乘車時的上下車問題,圖書館的借書還書問題,B速度、單價、工作效率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複練習。

四年級數學教案14

課堂作業

1.我們每天上午8:00到校11:00離校,下午1:00到校

4:00離校。口算出我們每天的在校時間。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計算同一日內經過時間的問題,今天我們要繼

續學習有關經過時間問題的計算。(板書課題)

1.出示例3,學生讀題。

提問:求經過時間的問題的計算,我們可以藉助於什麼方法?

指名學生口答,老師在黑板上畫直線圖。

提問:題裏用的是什麼計時法?

一艘輪船從南京開往南通,什麼時候開出的?是什麼時候到達的?

指名學生口答,老師在直線圖上標出。

提問:這艘輪船一共行駛了多少時間?你是怎樣想的?

指出:這艘輪船從第一天出發到第二天到達目的地,經過的時間是由兩部分合起來的:從第一天22時到24時經過了2小時,又從第一天24時(也就是第二天0時)到8時經過了8小時,所以一共經過了10小時。

追問:一共行駛了多少小時?是由哪兩部分時間合起來的?

2.做練一練。

提問:從第一天18時到第二天10時,經過的時間是由幾部分合起來的?是哪幾部分了

指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説説每一步是怎樣想的。

1.練習十第7題。

讀題。提問:題裏20時和10時指的是什麼?一共行駛多少小時是求的什麼?條件中的時刻相隔幾天?誰來説一説,這道題要分工幾步做?

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説一説每一步是怎樣想的。

指出:求兩天間經過的時間,要先算出第一天用了多少小時,再加上第二天用了多少小時。

2.判斷下面的每一種説法對不對。

(1)20時就是晚上10時。()

(2)0時就是晚上12時。()

(3)一、三、五、七、月是大月。()

(4凡是單月都是大月。()

(5)凡是雙月都是小月。()

(6)8月30日的後一天是9月1日。()

3.練習十第8題。

提問:?月4日起放暑假,7月4日這一天算在暑假裏嗎?9月1日開學,9月1日這一天算在暑假裏嗎?

怎樣算出一共放假多少天?

請大家算一算,一共放假多少天,告訴老師。

4.練習十第9題。

向學生説明在生活裏經常出現時間問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寫出來,然後口答每次時刻。(老師板書)

讓學生説一説,第二、三次取信時間各是下午的幾時。

5.練習十第10題。

讓學生填在課本上,然後口答。要求説一説是怎樣想的。

6.練習十第11題。

讓學生填表中的數,然後口答。

提問:這兩列火車到達的時間有什麼不同?在計算運行時間時,方法上有什麼不同?

指出:計算同一天內經過的時間,可以一次算出開始的時刻到結束的時刻所經過的時間;計算兩天間經過的時間,可以先算出開

始的時刻到24時經過的時間,再加上第二天所用的時間。

1.練習十第6題,直接填在書上。

2.練習十第12、13題。

課後感受

經過時間=結束時間-開始時間,學生在練習中經常會在減不夠的時候倒過來計算的,尤其是在跨2天的經過時間計算上,還是有點問題。也許是我講的並不是很清楚吧。

四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讓每位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給三角形分類的過程,認識並識別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瞭解各種類型三角形的特點;

2.通過觀察、比較、歸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創設恰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充分地、主動地進行思考、歸納和相互討論,激發其更加積極主動學習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氣;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認識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並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徵。

教學關鍵:

學會根據事物的某一特徵對其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三角形卡片若干張;

在上課前的幾分鐘內,帶領學生對屋子裏的人進行分類,學生們想到按性別分、按髮型分、按年齡分、按視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種不同的分類標準,既活躍了現場氣氛,也為教學三角形的分類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一、複習導入

複習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題圖

1.導入

2.研究分類標準

(二)三角形的分類

1.三角形的分類

2.學生彙報

①將研究的分類結果展示到黑板上;

②學生彙報如何根據角的特徵將三角形分類。

3.認識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①學習定義

什麼叫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呢?請你練習説一説。

②做一做

依次出示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鋭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請學生判斷是什麼三角形。

③認識三種三角形的特點

a. 三種三角形角的特點

④做一做

請同學們拿出題卡,完成第一題(根據角的特徵對三角形分類)。

⑤小結,板書韋恩圖。

4.學生彙報

5.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①認識等腰三角形

②學習各部分名稱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紅領巾、底角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讓學生逐一判斷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④認識等邊三角形,瞭解它的特點

誰能完整地説説等邊三角形有什麼特點?

⑤做一做

三、看書質疑

四、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一)填空

1.( )的三角形叫做鋭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二)判斷下面説法正確嗎

1.一個三角形裏有一個鋭角,必定是鋭角三角形。(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鋭角三角形。( )

3.一個三角形裏至少有兩個鋭角。(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邊三角形。( )

(三)信封遊戲

猜猜看,信封裏藏的是什麼三角形?

(四)摺紙遊戲

你能用長方形紙折出一個等腰三角形嗎?

五、全課總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