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

校園2.88W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1

活動目標:

1.體驗遊戲的快樂及表演的樂趣。

2.培養幼兒動作的創造性。

3.能簡單複述故事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青蛙媽媽、鯉魚媽媽、鴨媽媽、烏龜媽媽頭飾各一個;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重難點:重點:

體驗表演的樂趣。難點:鼓勵幼兒創造蝌蚪遊的動作,學説各角色的話。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學蝌蚪遊。

1.師:小朋友,老師帶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你們想聽嗎?(彈奏唱)

2.提問:小蝌蚪長什麼樣子?小蝌蚪在水裏怎樣遊?誰來學小蝌蚪游泳?有誰想出的小蝌蚪遊的動作是不一樣的?(請幼兒來學一學小蝌蚪游泳)

3.教師示範遊。師:小蝌蚪遊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樣在水裏遊的。

二.在音樂伴奏下學蝌蚪遊,吃食。

(1)[1~8]小節:在音樂伴奏下重複三遍。師:蝌蚪姐姐請蝌蚪弟弟妹妹一塊兒來水裏遊。

(2)[9~12]小節:老師帶領在xxx處咂嘴表示吃東西。師:蝌蚪弟弟妹妹遊了那麼久肚子餓了,我們來吃點東西吧。

(3)重複[1~8]小節兩遍:師:吃飽了,小蝌蚪一起游來游去做遊戲吧。

(4)[9~12]小節:師:吃飽了,姐姐帶你們去找媽媽吧。(音樂[13~16]上)

三.蝌蚪姐姐帶小蝌蚪找媽媽。

(1)音樂[13~16]結束,鴨媽媽出現,蝌蚪姐姐帶小蝌蚪上前問:“你是不是我們的媽媽?”鴨媽媽{配班老師扮}説:“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樂再起,蝌蚪繼續遊,到最後一句“媽媽,媽媽在哪裏”時鯉魚出現,蝌蚪上前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鯉魚説:“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烏龜出現,蝌蚪上前問,烏龜回答,同上。

(4)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青蛙媽媽出現,叫“呱呱,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快速游到媽媽身邊,一起拍手説:“媽媽找到了!媽媽找到了!”

四.學説角色的話。

1.學説蝌蚪的話及其他角色的話。提問:剛才去找媽媽時第一個遇到誰?小蝌蚪是怎麼問的?(學説小蝌蚪的話)它是怎麼回答的?(學説鴨媽媽的話)

2.學説鯉魚、烏龜的話同上。

五.遊戲重新開始。

請四位幼兒來做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和青蛙媽媽(配班老師在一旁幫助)其他幼兒做小蝌蚪,老師做蝌蚪姐姐。

六.結束。

師:小蝌蚪們,我們在小河裏快樂地游泳、找東西吃、做遊戲,還找到了媽媽,你們高興嗎?那我們下次再來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好嗎?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篇幅比較大,相對比較複雜的故事。而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對於此類情節複雜、角色較多的故事是不能夠完全理解的。雖然在平時的課間活動中我們有講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但是,要讓託班的幼兒記住故事中的語言,把它表演出來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們對故事進行了精簡,考慮到託班幼兒對於重複的語言對話比較感興趣,也容易讓他們理解和記憶,我們把小蝌蚪的對話都設計為:你是我們的媽媽嗎?而其他動物我們也同樣遵循這個特點:“不是,你的媽媽是……”,這樣的設計不僅簡單,易理解,也為後面幼兒的角色表演減低了難度打下了基礎!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青蛙的外形特徵及生長過程。

2、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畫法畫出各種動態的蝌蚪。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在自然角飼養小蝌蚪,供幼兒觀察。

2、範畫:在水中向各種方向遊動的小蝌蚪。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引起興趣:

1、你們見過青蛙寶寶嗎?青蛙的寶寶是什麼樣子的,是小青蛙嗎?

2、教師生動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二、根據故事,回答問題:

1、小蝌蚪找媽媽時先後遇到了哪些動物?

2、青蛙媽媽的樣子是怎樣的?它有哪些特點呢?

三、創作圖畫《在水中的小蝌蚪》:

1、展示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導幼兒觀察:“你們看看,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它們是什麼顏色?它們在水中是怎樣游泳的?”引導幼兒討論説出小蝌蚪有圓圓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個方向遊動。

2、教師引導幼兒畫小蝌蚪,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記號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這樣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想讓小蝌蚪向不同方向遊,只需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

3、幼兒作畫,教師指導。(提醒幼兒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遊的小蝌蚪,蝌蚪的尾巴不宜太長)

4、展示交流自己的畫作,給自己的畫創編故事。

活動反思:

春天來了,當迎春花把春天的信息告訴大地時,春姑娘就悄悄地喚醒了冬眠的小動物喊來了揹着剪刀的小燕子,敲開了花媽媽的家門……啊!春天多美好!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也一起出來找春天啦!在主題開展過程中,幼兒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對春天產生了一種積極的情感。

1、大自然是孩子們自由探索的天空,孩子的興趣來源於大自然。在這個主題裏,我們走出教室,走出幼兒園去感受春風的撫拂,去領略陽光的暖意,去尋找春的足跡。菜地上,花叢裏,小樹旁,我們在植物裏尋找春天;小蝌蚪、小蝴蝶,瓢蟲,我們和動物萬春天的遊戲!春天多麼美、春天多麼好,我們和動物玩春天的遊戲!雨過天晴,萬物呈現出一片嶄新的景象,小樹、小花、小草在雨水的淋浴下,一下子變的精神抖擻起來,一隻小蝸牛也能引起幼兒對科學探索的願望。孩子對蝸牛的興趣完全來自於自然環境。他們在自然中尋找蝸牛,瞭解了蝸牛的特徵、生活習性,對蝸牛產生了感情,這些科學中的探究、情感上的互動是在活動室裏不能實現的,所以我們將經常帶孩子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樂趣。

2、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由的空間,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多次表徵活動、分享、交流活動,孩子們敢説、敢想、敢做,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材料進行繪畫、製作、表演等,再現了自己心目中蝸牛的形象。由此我們體會到:教師只有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由的空間才能使幼兒自由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發現、認識,從而使他們的創造力和表達力得到提高。

3、讓家長走進主題活動,成為活動的合作者。在以往的教學中,家長往往處於一種比較輕鬆的配角位置上,而在此主題活動中,家長則與教師同唱主角,他們也忙了起來,要與幼兒一起捉蝸牛,飼養蝸牛,記錄蝸牛的飲食情況。家長的一次次參與,常常會使孩子在活動中處於一種更加積極主動的狀態,更加使孩子有信心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去。因此,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時,總是真誠地吸納家長參入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共同為幼兒的發展服務。

孩子在這次主題活動中欣賞到了大自然的美,還探索了大自然的祕密,能大膽地對春天進行描述和體驗,瞭解到春天與人們生活的關係,體驗到春天郊遊的快樂,並學會了同伴之間協商、解決問題,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春天的美,對春天的熱愛。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3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曲調,會用自然的聲音歌唱。

2.能大膽地用動作表現歌曲的內容。

3.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會用自然的聲音歌唱。

活動難點:

能大膽地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活動準備:

1、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知道青蛙媽媽的孩子是小蝌蚪,瞭解小蝌蚪的樣子。

2、與歌曲內容相關的圖示,音樂《小蝌蚪找媽媽》。

3、場地準備:將幼兒椅子排成半圓形,教師坐在幼兒前面。

活動過程:

一、結合故事,談話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青蛙媽媽的孩子是青蛙嗎?(不是,是小蝌蚪)

小蝌蚪是什麼樣子的?(圓圓的腦袋,細細長長的尾巴,全身黑油油的等)

一開始,小蝌蚪知道媽媽是誰嗎?(不知道,小蝌蚪在找媽媽)

教師以歌曲內容進行小結:小小蝌蚪遊遊遊,圓圓腦袋黑油油,細細尾巴扭呀扭,小河裏面轉圈遊。轉呀轉,咂咂咂,遊呀遊,咂咂咂,媽媽媽媽在哪裏,媽媽媽媽在哪裏?

二、理解唱歌曲內容。

1、師:小蝌蚪真可愛。老師還可以把它唱出來呢,認真聽哦。

幼兒安靜傾聽。

2、提問:你聽到了什麼?

幼兒回憶歌曲內容,講述。

3、教師結合幼兒講述,出示圖示,引導幼兒有節奏的學説句子。

4、教師組織幼兒有節奏的完整學念歌曲內容。

三、學唱歌曲。

第一遍教師清唱,幼兒傾聽。

第二遍教師彈琴唱歌,幼兒跟着唱。

第三遍教師彈琴,鼓勵幼兒把聲音放出來。

第四遍教師彈琴,幼兒用自然的聲音唱歌。

四、歌表演。

1、師:我是蝌蚪姐姐,你們是小蝌蚪。

2、提問:小蝌蚪怎麼遊?誰來試試?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上前作小蝌蚪遊的動作。

3、師:看看蝌蚪姐姐是怎麼遊的?小蝌蚪們,我們一邊唱歌,一邊在水裏遊遊,去找媽媽吧!

幼兒跟着教師一邊唱歌,一邊扮作小蝌蚪遊遊。

4、提問:小蝌蚪是怎麼吃東西的?

幼兒嘗試做動作。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動作。

5、師幼一起完整歌表演。

課後反思:

在活動中我一開始創設遊戲的氛圍,讓孩子模仿小蝌蚪的遊動,用身體動作來感知和體驗蝌蚪的不同動態,為後面的繪畫環節做好鋪墊。在課件的運用上,能調動幼兒的情緒,在幫助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孩子的情感體驗得到了昇華,更加深了孩子對親情的感受。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生長過程和外形特徵;

2、啟發幼兒對小動物的探索慾望和興趣;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二)活動準備:

1、盛有小蝌蚪的魚缸

2、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3、PPT

三)活動過程:

一、老師帶領幼兒觀察小蝌蚪引入活動主題

1、老師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提醒幼兒邊聽故事邊觀察"小蝌蚪長得是什麼樣子的,象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魚缸中的小蝌蚪,討論並講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大大的頭、有眼睛、沒腿、象魚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它的四個不同的過程,並在活動中適當穿插各種提問。

參考資料:

1、卵子:一個青蛙媽媽在春天時會在池塘或小河裏產下許多的卵子。每個卵子都是圓圓的,軟軟的,許多許多連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動着。

2、剛出生的小蝌蚪:過2--3天以後,小蝌蚪便從卵子裏鑽出來,大大的頭,長長的尾巴,特別象魚,並用頭上的鰓從水中吸進空氣,開始生活。

3、長大的小蝌蚪:大約需要50天的時間。慢慢地先長出兩條後腿,再長出兩條前腿,變成了小青蛙的樣子,嘴巴變大了,頭上的鰓沒有了,但尾巴還沒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後,它的尾巴完全脱落。這時,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陸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變成了一個能幹的小青蛙。

三、師生共同小結,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小蝌蚪生長變化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1、小結:以上是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過程,從卵子到變成小青蛙大約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將近3年的時間才能變成它爸爸和媽媽的樣子,世界上還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裏進行變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進行變化,直到長成小青蛙才跳出來。

2、提問:

(1)為什麼把小青蛙叫兩棲動物?(可以生活在水裏,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

(2)青蛙吃什麼呢?(昆蟲、蚯蚓、蜘蛛、蝸牛……)老師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舊皮對它們來説也是最好的食物。

(3)為什麼要愛護小青蛙?;它是捉害蟲的能手,莊稼的好朋友,對我們人類來説是有益的,所以要愛護它、保護它)

附件(兒歌):小蝌蚪找媽媽

1、一個卵子圓又圓,動一動,動一動,真好玩;(動作緩慢)

2、一隻蝌蚪一條尾游來游去找媽媽;(動作輕快)

3、兩條後腿長出來,媽媽媽媽在哪裏?(歡快)

4、四條腿呀長出來,媽媽媽媽在這裏。媽媽……撲向媽媽的懷抱(老師頭演青蛙媽媽去迎接"小蝌蚪")。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我考慮到以講故事形式進行引入,略顯單一,於是採用PPT的形式,將故事以動畫形式播放給幼兒觀看,並加以將講述,這樣讓幼兒很直觀地觀察小蝌蚪的各種動態,以及青蛙的模樣,青蛙與其它動物的相同與不同;

2、在活動過程中,在保證幼兒有自由發展空間的基礎上,我引導幼兒先進行觀察,讓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再進行繪畫基本操作的示範;

3、在幼兒自己操作的過程中,我加以指導一些常規教育,以此來鞏固幼兒的良好習慣;

4、不足之處在於:從最後的作品上看,在給幼兒進行繪畫操作示範的同時,限制了孩子的思維,不少孩子畫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這堂課的話,我會在這方便多加以引導,讓幼兒更具想象力。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5

活動目標:

1、在學青蛙跳的過程中,讓幼兒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

2、練習輕鬆、自然地跳,發展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及勇敢、關心他人品質。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小蝌蚪、小青蛙的基本常識。

2、實物準備:磁帶、錄音機、實物青蛙、青蛙哥哥胸飾一個,飛蟲一串、小青蛙胸飾裝飾成池塘的輪胎若干(不同高度)、小蝌蚪、荷葉若干。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幼兒與老師一起頭戴胸飾,隨着音樂進入場地,觀察小青蛙,做模仿動作。

二、基本活動:

幼兒練習輕鬆、自然地跳。

(1)幼兒嘗試從“池塘”邊往下跳。

(2)請能力強的幼兒示範,幼兒仔細觀察。

(3)引導幼兒嘗試不同高度的“池塘邊”上往下跳。

(4)“消滅害蟲”,提高幼兒練習的興趣。

(5)遊戲:跳荷葉

(6)遊戲:幫助小蝌蚪玩法:小青蛙們跳入“水快要乾了的”小池塘,救出小蝌蚪,並把它們送到青蛙媽媽的身邊。

三、放鬆活動:青蛙哥哥帶領小青蛙到水時玩,做放鬆動作。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加。體育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活動,是完成幼兒體育任務,培養、促使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6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嘗試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通過猜謎遊戲,敢於大膽猜測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在愉快的遊戲中逐漸熟悉歌詞和旋律。

3.樂於傾聽同伴的猜測和想法,體驗歌唱遊戲的快樂。

4.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着節奏律動。

5.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容,並能根據歌詞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小蝌蚪找媽媽》。

難點:大膽猜測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在愉快的遊戲中逐漸熟悉歌詞和旋律。

活動準備

金魚、青蛙、大白鵝背影圖片;打勾、打叉、問號圖片若干;小蝌蚪變青蛙過程圖

活動過程

一、創設遊戲情境

暖和的春天來了,一羣小蝌蚪在水裏不停地游來游去,它們在找誰?讓我們一起聽聽歌曲是怎麼説的吧!(範唱1)

二、嘗試用輕快的聲音、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

1.初步感知歌曲內容。

師:小蝌蚪在哪裏找媽媽?(在池塘裏找媽媽)(範唱2)師:小蝌蚪在池塘裏是怎樣找媽媽的?(範唱3)

單句練習:轉呀轉,轉呀轉,遊呀遊,遊呀遊。

2.用簡單動作感知歌曲內容。

師:小蝌蚪在池塘裏“轉呀轉,轉呀轉,遊呀遊,遊呀遊”可以用哪些動作表現呢?(範唱4)用動作感知:轉呀轉,轉呀轉,遊呀遊,遊呀遊。

教師引領幼兒進行——歌曲+動作,完整感知歌曲內容。(範唱5)

師:小蝌蚪們,我是蝌蚪姐姐,這裏就是小池塘,我們一起在池塘裏找媽媽吧!

三、玩“猜謎遊戲”,通過翻圖片找尋答案的方式,不斷激發幼兒學唱歌的興

1.在猜猜小蝌蚪的媽媽是誰的喜悦中完整歌唱。

師:哇,好清澈的池塘呀,我們的媽媽就在池塘裏的這些動物裏,如果我們猜對了就能見到媽媽啦!可是,哪一個才是我們的媽媽呢?我好想去翻一翻,你們想不想去翻一翻?那你們先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樣到池塘裏的。(出示小動物背影圖)

示範:蝌蚪姐姐游到池塘裏找媽媽,媽媽到底在到哪?讓我來翻一翻,咦,這是誰呀?(大白鵝)大白鵝是我們的媽媽嗎?選出不是“X”的標記放在大白鵝的旁邊。

師:剛才蝌蚪姐姐是怎麼到池塘裏?(蝌蚪姐姐是游到池塘裏)

2.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

蝌蚪姐姐沒找到媽媽很傷心,可能是因為剛才我們有一句歌詞沒唱好,是哪一句呢?

單句練習:小池塘裏轉圈遊。

3.完整遊戲,教師點數,選出來後幫助被選的小蝌蚪到池塘裏翻圖片。

大家都想去池塘裏找媽媽,我們要選一個小蝌蚪游到池塘裏。怎麼選呢?唱歌結束時,蝌蚪姐姐游到哪個小蝌蚪的面前,他就可以游到前面的池塘裏找媽媽。

師:“幸運的人就是他!你有機會去池塘裏翻一個動物的圖片,翻翻看它是不是我們的媽媽。

請幼兒説一説,圖片裏的動物是誰?”“你覺得它是不是小蝌蚪的媽媽?”“有沒有誰有不同意見?”“為什麼?”“都認為是?”“都認為不是?”“有沒有覺得它有可能是小蝌蚪的媽媽?”(是、不是、可能是,教師提供標記進行記錄)

4.請翻動物圖片的小蝌蚪再去邀請另一位小蝌蚪,教師幫助其一起遊戲。(猜測、驗證同前)

5.鼓勵小蝌蚪嘗試自己遊戲,教師幫助幼兒根據記錄表梳理大家的推測。

四、遷移經驗,將“媽媽媽媽你在哪,媽媽媽媽你在哪”歌詞替換為“青蛙媽媽在這裏,青蛙媽媽在這裏”

1.驗證:“小蝌蚪的媽媽到底是誰呀?哪個是正確的答案?

暖和的春天來了,媽媽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圓圓的卵。太陽暖暖地照着,池塘裏的水越來越暖和了。媽媽生下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瞧,我就是小蝌蚪。一天一天過去了,小蝌蚪突然發生了變化,先長出了後腿,又長出了前腿,然後我的尾巴慢慢縮了進去。小蝌蚪變呀變,變成了一隻青蛙。所以,青蛙才是小蝌蚪的媽媽。(出示小蝌蚪變青蛙過程圖)

2.練習歌曲最後一句:青蛙媽媽在這裏,青蛙媽媽在這裏。

師:誰是小蝌蚪的媽媽?青蛙才是小蝌蚪的媽媽。原來,池塘裏大蝌蚪是小蝌蚪長大的樣子,旁邊的金魚和大白鵝都是青蛙媽媽的好朋友。

3.用輕快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唱出自己“獲得”的喜悦。

師:小蝌蚪們,讓我們一起開心地唱歌吧。

活動總結

《小蝌蚪找媽媽》選自《幼兒園單元教育課程大全》,歌曲歡快、有趣。由於原版歌曲太長、變化頻繁,對小班孩子難度較大,因此,活動中我將較複雜的中間兩句進行刪減,將歌詞替換成“轉呀轉,轉呀轉,遊呀遊,遊呀遊”,朗朗上口,便於孩子學唱歌曲。在遊戲的設計上,通過猜謎遊戲,將科學知識和音樂歌曲相融合,鼓勵孩子敢於大膽猜測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在愉快的遊戲中逐漸熟悉歌詞和旋律。

在開始部分,教師組織孩子坐成圓形,把圓圈想象成池塘,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導入,引導孩子進入遊戲情境。

在基本部分,教師通過五遍範唱,讓孩子們層層探索中學習傾聽歌曲。在五遍範唱的過程中,教師語言簡潔、精煉。如:範唱一,要解決小蝌蚪在找誰;範唱二,小蝌蚪在哪裏找媽媽;範唱三,小蝌蚪在池塘裏怎麼找媽媽;範唱四,用動作感知轉呀轉,遊呀遊;範唱五,完整歌曲+動作。這樣精煉的語言,不僅提出的問題明確,也能讓孩子帶着問題一遍一遍在傾聽中尋找答案。在玩“猜謎遊戲”時,通過翻圖片找尋答案的方式,不斷激發幼兒學唱歌的興趣。此遊戲中,孩子們思維活躍、參與性非常高。小朋友扮演“小蝌蚪”,老師扮演“蝌蚪姐姐”,在請小蝌蚪上來翻圖片時,老師隨機游到一個小蝌蚪面前請他去池塘找媽媽的方式,尊重他們,滿足他們。在反思評價環節,教師可以扮演“蝌蚪姐姐”先游到池塘裏找媽媽,蝌蚪姐姐沒找到媽媽很傷心,可能是因為剛才我們有一句歌詞沒唱好,是哪一句呢?然後練習較難的一句歌詞,這樣既幫助孩子掌握歌曲,又在情境中。在驗證答案時,教師應再出示一個池塘,以生動形象的表演,幫助孩子梳理青蛙為什麼是小蝌蚪的媽媽。

在結束部分,配班老師扮演“青蛙媽媽”跳到小蝌蚪的面前,共同用輕快的聲音唱出自己獲得的喜悦之情。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始終處於寬鬆、愉快的環境之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體現了孩子的主體性。通過猜謎遊戲,將科學知識與音樂歌曲相融合,孩子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就是青蛙。其實,在活動中還可隨機調整教學策略,提供多種途徑讓幼兒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表現對故事內容的理解,為幼兒創設交流、想象、表述和展示的機會,讓幼兒在發現、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己尋找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小蝌蚪。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7

活動設計背景

結合主題活動“親親一家人”,為了讓孩子對媽媽的特徵進行仔細觀察,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手指壓印作畫,以及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示各種動態的小蝌蚪。

2、培養和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3、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愛好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對事物的細緻觀察

2、掌握曲線添加的方法

3、對蝌蚪各種動態的表達

活動準備

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PPT、黑色顏料、黑色水彩筆、抹布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老師:“呱呱呱、寶貝們聽一聽,是誰在講話呀?”(課件裏呈現青蛙媽媽)

老師:“原來是青蛙媽媽呀!可是青蛙媽媽皺着眉頭,好像不開心的樣子,我們一起來問問它是怎麼回事吧!”(青蛙媽媽的聲音“唉,聽説我的寶貝在到處找我,可是到現在還沒有回到我的身邊,真着急啊!”)

老師:“原來青蛙媽媽擔心它的寶貝找不到它,那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幫助小蝌蚪趕緊找到媽媽好嗎?”

3、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復習兒歌“小蝌蚪,細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媽媽,媽媽,你在哪?來了,來了,我來啦!來了一隻大青蛙!”(唸完兒歌后課件裏呈現了一羣遊動的小蝌蚪。)

4、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出問題

老師:“小蝌蚪們快樂在水裏游來游去。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它們遊得一樣嗎?哪裏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課件裏小蝌蚪是往不同方向遊動的。

5、幼兒自由討論。在前面多個集體活動的環節之後,適當的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調動它們學習的積極性。討論結束後,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遊動的方向都不一樣。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邊的小蝌蚪是往左邊遊的。真有趣啊!我們也來學學小蝌蚪游泳好嗎?”

(二)幼兒自由想象並表示,把握手指壓印及添畫曲線的方法。

1、老師:“老師這裏有一盤黑色顏料和黑色水彩筆,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可以怎麼做,才能把這些資料都利用起來,變出可愛的小蝌蚪呢?”

2、在幼兒自由探索之後,老師可以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水彩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我們可以一次多壓印幾個小蝌蚪的身體,然後在不同的位置添畫細尾巴,這樣,這羣小蝌蚪就會朝不同的方向遊動了。假如能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就更好了!”

3、老師:“請小朋友學學老師的方法試試吧。讓更多的小蝌蚪從四面八方游過來,找到它們的媽媽吧!”

老師巡迴觀察,適時的加以指導:

(1)蘸顏料壓印後,需要在抹布上擦乾淨手指後再拿水彩筆添畫。

(2)要求幼兒保持畫面和桌面及四周環境的整潔。

(3)請作完畫的幼兒把資料和工具放回原處,用肥皂把手洗乾淨。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誇誇自己能幹的小手。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我考慮到以講故事形式進行引入,略顯單一,於是採用PPT的形式,將故事以動畫形式播放給幼兒觀看,並加以將講述,這樣讓幼兒很直觀地觀察小蝌蚪的各種動態,以及青蛙的模樣,青蛙與其它動物的相同與不同;

2、在活動過程中,在保證幼兒有自由發展空間的基礎上,我引導幼兒先進行觀察,讓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再進行繪畫基本操作的示範;

3、在幼兒自己操作的過程中,我加以指導一些常規教育,以此來鞏固幼兒的良好習慣;

4、不足之處在於:從最後的作品上看,在給幼兒進行繪畫操作示範的同時,限制了孩子的思維,不少孩子畫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這堂課的話,我會在這方便多加以引導,讓幼兒更具想象力。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8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青蛙的外形特徵及生長過程。

2、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畫法畫出各種動態的蝌蚪。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6、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7、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準備:

1、在自然角飼養小蝌蚪,供幼兒觀察。

2、範畫:在水中向各種方向遊動的小蝌蚪。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引起興趣:

1、你們見過青蛙寶寶嗎?青蛙的寶寶是什麼樣子的,是小青蛙嗎?

2、教師生動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二、根據故事,回答問題:

1、小蝌蚪找媽媽時先後遇到了哪些動物?

2、青蛙媽媽的樣子是怎樣的?它有哪些特點呢?

三、創作圖畫《在水中的小蝌蚪》:

1、展示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導幼兒觀察:“你們看看,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它們是什麼顏色?它們在水中是怎樣游泳的?”引導幼兒討論説出小蝌蚪有圓圓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個方向遊動。

2、教師引導幼兒畫小蝌蚪,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記號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這樣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想讓小蝌蚪向不同方向遊,只需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

3、幼兒作畫,教師指導。(提醒幼兒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遊的小蝌蚪,蝌蚪的尾巴不宜太長)

4、展示交流自己的畫作,給自己的畫創編故事。

活動反思:

春天來了,當迎春花把春天的信息告訴大地時,春姑娘就悄悄地喚醒了冬眠的小動物喊來了揹着剪刀的小燕子,敲開了花媽媽的家門……啊!春天多美好!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也一起出來找春天啦!在主題開展過程中,幼兒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對春天產生了一種積極的情感。

1、大自然是孩子們自由探索的天空,孩子的興趣來源於大自然。在這個主題裏,我們走出教室,走出幼兒園去感受春風的撫拂,去領略陽光的暖意,去尋找春的足跡。菜地上,花叢裏,小樹旁,我們在植物裏尋找春天;小蝌蚪、小蝴蝶,瓢蟲,我們和動物萬春天的遊戲!春天多麼美、春天多麼好,我們和動物玩春天的遊戲!雨過天晴,萬物呈現出一片嶄新的景象,小樹、小花、小草在雨水的淋浴下,一下子變的精神抖擻起來,一隻小蝸牛也能引起幼兒對科學探索的願望。孩子對蝸牛的興趣完全來自於自然環境。他們在自然中尋找蝸牛,瞭解了蝸牛的特徵、生活習性,對蝸牛產生了感情,這些科學中的探究、情感上的互動是在活動室裏不能實現的,所以我們將經常帶孩子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樂趣。

2、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由的空間,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多次表徵活動、分享、交流活動,孩子們敢説、敢想、敢做,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材料進行繪畫、製作、表演等,再現了自己心目中蝸牛的形象。由此我們體會到:教師只有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由的空間才能使幼兒自由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發現、認識,從而使他們的創造力和表達力得到提高。

3、讓家長走進主題活動,成為活動的合作者。在以往的教學中,家長往往處於一種比較輕鬆的配角位置上,而在此主題活動中,家長則與教師同唱主角,他們也忙了起來,要與幼兒一起捉蝸牛,飼養蝸牛,記錄蝸牛的飲食情況。家長的一次次參與,常常會使孩子在活動中處於一種更加積極主動的狀態,更加使孩子有信心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去。因此,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時,總是真誠地吸納家長參入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共同為幼兒的發展服務。

孩子在這次主題活動中欣賞到了大自然的美,還探索了大自然的祕密,能大膽地對春天進行描述和體驗,瞭解到春天與人們生活的關係,體驗到春天郊遊的快樂,並學會了同伴之間協商、解決問題,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春天的美,對春天的熱愛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9

活動目標

1.練習原地轉圈和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

2.用眼睛尋找目標後能快速行動。

3.遵守遊戲規則,奔跑時能夠避免碰撞。

4.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遊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5.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青蛙、鴨子、白鵝頭飾各一個。

2.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學會表演“小蝌蚪”。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引起興趣。

幼兒跟着教師學小蝌蚪做操:“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做操吧!點點頭呀點點頭,伸伸臂呀伸伸臂,蹲一蹲呀蹲一蹲,彎彎腰呀彎彎腰,踢踢腿呀踢踢腿,跳一跳呀跳一跳,抱一抱呀抱一抱。”

2.玩遊戲——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介紹遊戲規則。

“小蝌蚪”邊念兒歌邊自由地游來游去,當唸到“轉個圈想一想,媽媽媽媽在哪頭”時,就原地轉圈仔細想;當唸到“快去找媽媽”時,首先看清媽媽在哪裏,然後趕緊跑到媽媽身邊。

(2)教師與配班教師分別帶上青蛙、鴨子、白鵝不同的頭飾,組織幼兒遊戲。

(3)請一名幼兒扮演“青蛙”進行遊戲。

注意提醒幼兒在奔跑時注意避讓,防止碰撞。

3.放鬆活動——我是快樂的小青蛙。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青蛙,放鬆並整理各種動作。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遊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範與分組遊戲、集體遊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遊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10

設計意圖:

春天來了,池塘裏遊淶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兒的最愛,他們關注着小蝌蚪的變化,伴隨着小蝌蚪的變化我給孩子們講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故事中小蝌蚪們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的動態變化使我想到,在體育活動《小蝌蚪找媽媽》中有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學目標,原來的活動方法是先念一段兒歌然後向指定方向跑,教學中幼兒常出現機械應付的現象,易失去活動的耐心和興趣,我想如果我能用這個故事情節貫穿活動的始終,把故事作為一種隱蔽性的環境,掩蓋教學目標,那麼將會增加活動的樂趣,調動幼兒的活動的興趣,使孩子們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這樣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滿足了一定的活動量。

教學目標:

1、教幼兒練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鍛鍊幼兒腿部肌肉力量。

2、培養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3、願意參與體育遊戲,體驗在遊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4、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5、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教學準備:

1、知識準備:熟悉《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和幼兒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師在場不同方位扮演(鴨、魚、龜、鵝、青蛙)媽媽。

3、幼兒胸飾(可正反翻轉)一面為小蝌蚪,一面為小青蛙。

4、音樂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和幼兒在場地中間蹲下作睡覺狀)

(音樂聲中)春天來了,暖和的春風輕輕地吹着,陽光照着池塘裏的水,青蛙媽媽生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們在水中游來游去,十分快活。

教師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甦醒,隨音樂在水中自由自在游來游去,活動身體。

[評:教師以角色身份帶領着幼兒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動,做遊戲前的準備活動]

二、展開部分

1、老師:聽,什麼聲音?咦,小夥伴們,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讓我們一起去問鴨媽媽吧!

2、小蝌蚪們游到鴨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鴨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鴨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好孩子,去問魚媽媽吧!

3、小蝌蚪們游到魚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魚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魚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烏龜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魚媽媽,再見!

4、小蝌蚪們游到烏龜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烏龜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烏龜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鵝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烏龜媽媽,再見!

5、小蝌蚪們游到鵝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鵝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鵝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你們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繼續遊,青蛙媽媽來了。小蝌蚪:啊!我們找到媽媽啦!

[評:小蝌蚪們高興地跟着媽媽游來游去,間或停下進行有禮貌的對話,有利於活動節奏的控制]

三、結束部分(小蝌蚪們翻出小青蛙胸飾)

1、(音樂歌曲小青蛙)小青蛙們高興地圍着媽媽跳舞,做各種親熱的動作,跟着媽媽一邊呱呱叫,跟着媽媽一邊學蛙跳。

[評:這裏表現小蝌蚪愛媽媽的情感同時又加大了幼兒腿步肌肉的活動強度]

2、青蛙媽媽:孩子們,田裏的害蟲可多了,練好本領跟媽媽一起去捉害蟲吧!

3、青蛙們捉到害蟲後,高興地和媽媽一起聽着音樂自由舞蹈。

[評:這裏的自由舞蹈即為一種放鬆運動]

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的模仿性強,喜歡別人做什麼自己也跟着做什麼,適合開展集體性的遊戲,根據幼兒的這個特點教師也和幼兒一起扮演着同樣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帶領幼兒活動,以角色的情緒影響着幼兒情緒,使幼兒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動,活動的情節性既主動的迎合幼兒又不失教學目標,活動中有一定的運動量,強度適合小班,整個活動中幼兒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緒參與遊戲,遊戲中的音樂使得孩子們更加投入,也使遊戲增添了一份吸引力。遊戲中的對話既鍛鍊了幼兒的語言又培養了幼兒自覺使用禮貌語言的良好習慣。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11

【活動目標】

1、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練習向指定的方向跑。

2、理解並遵守遊戲規則,體驗户外遊戲活動的快樂。

3、發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活動準備】

1、頭飾卡1張(見幼兒活動資源包)。

2、提前熟悉兒歌《小蝌蚪》。

3、活動前場地、器械、幼兒衣着及情緒身體檢查,確保幼兒會户外活動的安全

【活動建議】

一、準備活動:組織幼兒在場地上學小蝌蚪遊、小青蛙跳。

二、情境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創設情境:“現在老師是青蛙媽媽,你們是小蝌蚪,讓我們一起做操吧!”

“跟着媽媽點點頭,轉圈遊一遊,向前跳一跳,和媽媽抱一抱。”

二、學做遊戲。

1、教師講解遊戲的玩法。

教師扮青蛙,幼兒扮小蝌蚪,“小蝌蚪”跟着“青蛙”四散地邊遊邊念兒歌:

“小蝌蚪,遊呀遊,圓圓腦袋黑黝黝,細細尾巴扭呀扭,小河裏面遊呀遊,游來游去想一想,媽媽、媽媽您在哪兒?”

當兒歌唸到“游來游去想一想”時,幼兒要閉上眼睛蹲下,教師立即跑到場地一端。當兒歌唸完時,“小蝌蚪”睜開眼睛尋找“青蛙媽媽”。

“青蛙媽媽”邊招手邊説:“孩子,我在這裏。”“小蝌蚪”們迅速跑到“青蛙媽媽”的身邊。

2、教師帶領幼兒做遊戲,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當唸到“游來游去想一想”時,小蝌蚪要閉上眼睛蹲下。

3、遊戲熟練後,可請幼兒扮青蛙媽媽繼續玩。

三、放鬆整理。

幼兒跟着教師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請你跟我伸伸臂,請你跟我甩甩手,請你跟我踢踢腿。”

活動延伸:

可改變動物角色,讓各種動物去尋找自己的媽媽,增加遊戲的興趣。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遊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範與分組遊戲、集體遊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遊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1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身體平衡能力及跳的能力。

2、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3、通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5、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6、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7、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硬紙板做的荷葉人手一份

2、磁帶(輕鬆的音樂)、錄音機

3、報紙捲成的小蟲若干

4、籃子兩個、平衡板兩塊

活動流程:

學習跳的本領(熱身運動)-----捉害蟲(高潮)-----吃蟲子(放鬆運動)

活動過程:

1、學習跳的本領

⑴放打雷下雨的音樂,幼兒人手一塊荷葉,聽音樂自由地跳、跑。“打雷、小雨了,小蝌蚪快點用荷葉躲躲雨吧。”

⑵探探腦袋“咦,雨停了,小蝌蚪放下荷葉伸伸懶腰,自由地在荷葉旁邊游來游去。”

⑶小蝌蚪遊累了,坐在荷葉上休息一下吧。伸伸手,咦,小蝌蚪的前腳長出來了;跺跺腳,後腿也長出來了;扭扭屁股,尾巴也長出來了;小蝌蚪變成什麼了?(小青蛙)

⑷小蝌蚪變成了小青蛙可開心了,兩手叉腰在荷葉上跳來跳去。“請小青蛙跟着青蛙媽媽學習跳的本領吧!”

2、捉害蟲

⑴情景講述及遊戲規則

有一天農民伯伯告訴我,在河對面有塊莊稼地,那裏有很多害蟲,他聽説小青蛙是個捉蟲能手,所以想請你們來幫助他們捉害蟲好嗎?

可是到達莊稼地必須跳過小溝,走過小橋,再跳過小溝才能到達,小青蛙一次捉一條小蟲,然後從近路跑回來,把小蟲放在籃子裏再繼續捉蟲子。

老師邊示範邊講解,提醒幼兒過小橋時要特別小心,注意安全,兩手伸直,眼看前方,千萬別掉到河裏去了。

⑵小青蛙捉害蟲,幼兒分成兩組進行,看看哪組捉的蟲子最多。

幼兒活動老師巡迴指導。

3、吃蟲子

⑴圍坐在荷葉上數蟲子。

⑵表揚活動中本領最大的小青蛙,鼓勵能力較差的幼兒。

⑶“小青蛙捉蟲子時可辛苦了,肚子都餓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吃蟲子吧。先把它剝開皮(手腳做放鬆動作),聞一聞,好香啊。左邊吃吃,右邊吃吃,舔舔嘴巴,摸摸肚子還沒吃飽就再吃一條吧。”

⑷小青蛙收拾東西回家了。“我們把剩下的蟲子拿回家再吃吧。”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用小青蛙的生長過程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鍛鍊身體的同時也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達到課程整合的目的。利用誇張的動作,用生動的語言吸引幼兒,滿足孩子想爬、想跳的慾望。並且抓住每一個可以教育孩子的環節與細節,例如:數蟲子,可以培養幼兒的數數能力;利用廢舊紙皮做的荷葉及幼兒用報紙捲成的小蟲,達到廢物利用的效果。

小班健康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反思13

活動目標

(1)掌握用棉籤畫小蝌蚪的方法。

(2)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3)讓幼兒關愛小動物。

(4)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怎樣正確使用棉籤畫畫

難點:掌握用棉籤畫小蝌蚪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一幅大的池塘背景畫、幼兒每人一幅A4紙的池塘背景畫、為每個幼兒準備一個小蝌蚪的頭飾、青蛙媽媽的頭飾一個、棉籤若干、黑色水粉顏料、調色盤若干、籃子和手紙若干、鋼琴、魚缸和幾隻小蝌蚪。

(2)經驗準備:幼兒經驗準備:課前我問孩子們,看過《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故事嗎?沒想到有的幼兒從來沒有看過、也沒聽過這個故事,雖然是少數的孩子,但是在課前需要孩子們都能瞭解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於是我在網上找到了這個動畫片,還是我小時候看的上海製片廠的水墨畫的動畫片,沒想到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非常認真地觀看,並且要求再看一遍,連我都和他們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現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類新的動畫片。我問孩子們見過小蝌蚪嗎?大部分的孩子只是從動畫片、圖畫書上見到過,所以我決定在上課時要給孩子們拿幾隻活的小蝌蚪,他們一定很感興趣、很開心。感覺孩子接觸活的動物太少了,接觸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讓家長回家帶孩子瞭解小蝌蚪進化青蛙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家裏養幾隻小蝌蚪,讓孩子親身觀察,沒有的話可以看圖書和上網瞭解,雖然這個知識點不是活動目標的內容,但是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加強家園聯繫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導家長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麼。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小蝌蚪

(1)師:孩子們,今天李老師跟小朋友一起猜個謎語“大腦袋,長尾巴,從頭到尾黑黝黝,游來游去找媽媽。(打一小動物)。(謎底:小蝌蚪)

幼:孩子們一起説的:“小蝌蚪”。

(孩子們很喜歡猜謎語,他們喜歡這種文字遊戲,感覺很神祕,平時在休息的時候,我就讓孩子們經常猜謎語,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綜合反應能力,開發智力,他們很開心這個時間段。在謎語導入過程中,我故意把語氣放慢,邊説邊做相應的動作,動作可以誇張可愛些,小班孩子們看的、聽的很認真,加上以往的謎語遊戲訓練,孩子們應該都能猜到是什麼動物——小蝌蚪。用謎語導入,為了增加課上的趣味性,挺高孩子們的興趣。)

(2)師:那你們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

幼:聽過

師:到最後小蝌蚪找到它們的媽媽了嗎?

幼:找到了。

師:那誰是小蝌蚪的媽媽?

幼:青蛙。

(在課前經驗準備的時候,有一部份孩子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但有一部分沒有聽過,我就讓所有的孩子一起欣賞了這個動畫片,也讓家長在家給孩子講了講這個故事,讓孩子們在課前有對蝌蚪和青蛙的初步瞭解,不至於在上課時感到陌生。因為小班的上課時間是十五分鐘,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能更好的完成活動目標,就需要把故事的內容在課前準備好,起初本以為孩子們應該都聽過這個故事,沒想到一部分孩子真沒聽過。應該組織家園聯繫,讓家長每晚給孩子將一個睡前小故事,同時可以讓孩子慢慢複述故事,從小班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二.瞭解小蝌蚪身體特點

(3)師:孩子們,你們看今天李老師把誰請到我們小三班了?(從紙箱裏面拿出魚缸,裏面有很多條小蝌蚪。)

幼:孩子們興奮的都站起來了,特別高興,都在喊:“小蝌蚪、小蝌蚪、小蝌蚪,有幾個小孩下坐到前面一起來看。

師:我環繞每個桌子和座位,讓孩子們仔細觀看蝌蚪長什麼樣子。

幼:有的説小蝌蚪是黑色的、有的説小蝌蚪長着圓圓的大腦袋、小蝌蚪後面有尾巴、小蝌蚪長的不像青蛙、小蝌蚪的尾巴是彎彎的等等。

師:老師跟着孩子一起總結小蝌蚪有一個大大圓圓的腦袋,腦袋後面還長着一條細細,彎彎曲曲的尾巴,小蝌蚪的身體是黑色的。老師一邊總結一邊在黑板上用彩筆做示範,畫出一個小蝌蚪,加深孩子對蝌蚪的印象。

師:好了,孩子們,小蝌蚪累了,説要回去休息一下,我們一起小聲的和他們説再見,不要吵到他們休息好嗎?

幼:孩子們逐漸小聲的和小蝌蚪們不捨得説“再見”了。

(課前準備時,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沒見過活的小蝌蚪,他們也很希望能見到,於是我找來了活的生物,這樣更能提起他們的興趣,觀察的更仔細,當時孩子們都很興奮,以至於課堂都有些混亂了,有的孩子還下坐看,其餘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於都到前面來擁擠了,當時有些慌張,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老師提的要求孩子們也聽不進去了,但是回頭一想,這説明孩子們對蝌蚪的興趣很高,很喜歡它們。於是我做了一個“噓”的手勢,以靜制動,很難過的説:“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們都在前面擁擠,大聲説話,嚇到它們了,這時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讓孩子們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嚇到小蝌蚪,老師保證輪流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看清它們,這個方法還真挺管用,每個孩子都安靜的回到座位,這是我提出了要求:“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小蝌蚪長什麼樣子?孩子們看的很認真,回答問題的時候,孩子們都很積極踴躍的回答,並且回答的都很棒。)

(4)用棉籤畫小蝌蚪

師:小蝌蚪生活在哪裏?

幼:水裏面。

師:好,小朋友請看這裏,這是一個池塘,裏面有幾條小蝌蚪,看看還有什麼?

(出示一幅老師畫好的池塘背景圖)

幼:有荷葉、有荷花、有小蝌蚪。

師:小蝌蚪喜歡羣體生活,但是池塘裏面只有幾隻小蝌蚪,我們一起把它們的其他同伴畫出來,好不好?

幼:好好

師:但是今天我們不用筆,而是用它來畫(出示棉籤),你們看這是什麼?

幼:棉籤

師:平時在什麼情況下會用到棉籤?

幼:打針前用、掏耳朵用等等。

師:不錯,我們都會在打針前用棉籤消毒皮膚,還有如果小朋友用棉籤掏耳朵可要小心,必須爸爸媽媽在的情況下才可以用,否則自己掏耳朵會有危險的。

但是今天李老師要用棉籤來畫小蝌蚪,怎麼用棉籤畫畫呢?首先,棉籤你們看是沒有顏色的,我們把棉籤蘸一下黑色顏料,看,棉籤變成黑色的了,在池塘裏畫出小蝌蚪圓圓大大的黑腦袋,之後在後面畫出一條細細彎彎曲曲的長尾巴,看,小蝌蚪游出來了,有的向右遊、有的向左遊、有的向下遊、有的向上遊,什麼方向遊的小蝌蚪都有。誰想到前面來試一試?

幼:王浠濱,馮泳琪

(當我在前面講解怎樣用棉籤畫小蝌蚪時,馮泳琪小朋友因為好奇,不自覺的走到前面來了,於是我説:“誰想到前面來試一試?”就讓王浠濱,馮泳琪來前面畫一畫。兩個小朋友特別愛畫,畫完一個還想畫。)

師: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把手弄上了顏色,可以用籃子裏面的手紙擦擦手,然後再放進籃子裏面。如果小手很乾淨,就不用手紙擦了。還有如果畫完一個蝌蚪後,棉籤沒了顏色,再到調色盤中蘸蘸顏料繼續畫小蝌蚪,小朋友要注意不要把棉籤碰到自己的身上和其他小朋友的身上,畫完後把棉籤一定要放進調色盤中,不能亂扔。好了,孩子們我們一起試一試吧。

師:每位小朋友發紙、調色盤、籃子。

(在上美術課前,一定要在課上把要求提好,在課前要預想很多問題可能發生,比如有的會用棉籤掏耳朵,所以要告訴棉籤不能隨便使用會有危險的、在孩子用棉籤畫畫時,就會用完隨意扔到地上,所以要提出要求,不要隨意亂丟亂放,要放回到調色盤中、幼兒可能在用棉籤畫畫時,不小心蹭到手上和臉上,或衣物等其它地方,這時就需要用到手紙,不要隨意亂摸。要在行為和衞生習慣提出要求,養成好習慣。孩子們畫的興趣很濃,課堂紀律特別好,都在認真地用棉籤畫畫,體驗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帶來的繪畫樂趣,每個孩子畫的都特別好。)

活動展示:

把孩子們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

(讓孩子們講述自己畫的小蝌蚪,由於年齡小,小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不是很好,只有王浠濱説的較完整:“這是蝌蚪爸爸、媽媽和孩子們,它們一起出去尋找其它的小蝌蚪了。”最後,我讓孩子們彼此看一看其它小朋友畫的小蝌蚪是什麼樣子的,互相欣賞。)

師:好了,孩子們,我們一起和小蝌蚪去找媽媽好不好?

幼:好,好。

師:唱歌曲《小蝌蚪找媽媽》

(給每個孩子發一個小蝌蚪的頭飾,戴在頭上,老師戴青蛙媽媽的頭飾,把老師圍在中間,一起唱跳《小蝌蚪找媽媽》的歌曲。由於教師空間比較狹窄,跳的比較擁擠,但是孩子們唱的跳的還是特別開心。)

教學反思

1.教師自我評價:

①優點:在上好一節課時,我們一定要做好活動準備,包括了物質準備,我做了40個小蝌蚪的頭飾,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模仿蝌蚪的樂趣、畫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圖,讓每個孩子在視覺上體驗美的樂趣,受到美的薰陶。同時要做好經驗準備,課前我問孩子們,看過《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故事嗎?沒想到有的幼兒從來沒有看過、也沒聽過這個故事,雖然是少數的孩子,但是在課前需要孩子們都能瞭解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於是我在網上找到了這個動畫片,還是我小時候看的上海製片廠的水墨畫的動畫片,沒想到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非常認真地觀看,並且要求再看一遍,連我都和他們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現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類新的動畫片。我問孩子們見過小蝌蚪嗎?大部分的孩子只是從動畫片、圖畫書上見到過,所以我決定在上課時要給孩子們拿幾隻活的小蝌蚪,他們一定很感興趣、很開心。感覺孩子接觸活的動物太少了,接觸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讓家長回家帶孩子瞭解小蝌蚪進化青蛙的過程,有條件的話,家裏養幾隻小蝌蚪,讓孩子親身觀察,沒有的話可以看圖書和上網瞭解,雖然這個知識點不是活動目標的內容,但是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加強家園聯繫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導家長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麼。老師也要有經驗準備,做好預設問題,熟記教案,把每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預想到,做好相應的準備和方案。孩子們上課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厚,尤其是讓兩個孩子到前面做示範,畫蝌蚪,兩個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沒有用過棉籤畫畫,所以很好奇,興趣很高。美術活動,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確,畫畫要求,衞生要求,把可能發生的問題都要想到,對幼兒要提出要求。

②缺點:在課前預設問題時,沒有想到再拿出活的蝌蚪時,孩子們那麼的興奮,課前準備時,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沒見過活的小蝌蚪,他們也很希望能見到,於是我找來了活的生物,這樣更能提起他們的興趣,觀察的更仔細,當時孩子們都很興奮,以至於課堂都有些混亂了,有的孩子還下坐看,其餘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於都到前面來擁擠了,當時有些慌張,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老師提的要求孩子們也聽不進去了,但是回頭一想,這説明孩子們對蝌蚪的興趣很高,很喜歡它們。於是我做了一個“噓”的手勢,以靜制動,很難過的説:“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們都在前面擁擠,大聲説話,嚇到它們了,這時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讓孩子們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嚇到小蝌蚪,老師保證輪流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看清它們,這個方法還真挺管用,每個孩子都安靜的回到座位,這是我提出了要求:“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小蝌蚪長什麼樣子?孩子們看的很認真,回答問題的時候,孩子們都很積極踴躍的回答,並且回答的都很棒。由於班級面積比較小,加上課的尾聲比較急,最後的歌表演有些倉促了。

2.總的來説這節課上的挺滿意,預設的活動目標都完成了。就是課後怕時間緊張,歌表演《小蝌蚪找媽媽》唱的太倉促了。

3.課上有出乎意料的事發生,在課前預設問題時,沒有想到在拿出活的蝌蚪時,孩子們那麼的興奮,課前準備時,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沒見過活的小蝌蚪,他們也很希望能見到,於是我找來了活的生物,這樣更能提起他們的興趣,觀察的更仔細,當時孩子們都很興奮,以至於課堂都有些混亂了,有的孩子還下坐看,其餘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於都到前面來擁擠了,當時有些慌張,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老師提的要求孩子們也聽不進去了,但是回頭一想,這説明孩子們對蝌蚪的興趣很高,很喜歡它們。於是我做了一個“噓”的手勢,以靜制動,很難過的説:“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們都在前面擁擠,大聲説話,嚇到它們了,這時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讓孩子們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嚇到小蝌蚪,老師保證輪流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看清它們,這個方法還真挺管用,每個孩子都安靜的回到座位上了。

4.如果再重新上一次這節課,我會讓孩子們嘗試用手指畫蝌蚪,體驗不同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