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要點總結

校園9.29K

作為七年級科目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生物不像數學、語文和英語那樣受到重視。但是生物知識的學習也需要付出努力,不然就會學不好。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要點總結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

體代謝廢物的排出

1、排泄是人體將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餘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

2、人體的代謝廢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無機鹽。糞便(排遺)不是代謝廢物.

3、人體排泄的途徑:

1)排汗(皮膚):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

2)呼氣(呼吸系統):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統):絕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徑)

4、排泄的意義:1)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2)調節體內水與無機鹽的含量平衡3)維持細胞生活環境的穩定。排糞便是排食物殘渣,不算是排泄。

5、泌尿系統的組成:①腎臟:有形成尿液的功能 ②輸尿管:輸送尿液 ③膀胱:暫時儲存尿液的功能 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腎臟,構成腎臟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腎臟可分為:皮質、髓質和腎盂。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主要分佈在皮質;腎小球主要分佈在髓質。書61、62頁圖

6、尿的形成

1)腎小球濾過作用: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由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經腎小球時,原尿中的有用物質如大部分的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質形成尿液。

7、原尿是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在腎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後形成的。

8、血液流經腎臟需經過2次毛細血管,分別是在腎小球和腎小管周圍,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沒有發生變化,在後者氧含量發生了變化: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9、腎小球是毛細血管球,它兩端連接的都是動脈。出球小動脈兩端都是毛細血管網。

10、血漿、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區別:只有血漿中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原尿中沒有大分子物質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沒有葡萄糖。

11、尿液排出的路徑: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12、尿液異常與其相對應可能發生病變的腎的結構:

尿液中出現紅細胞、蛋白質→腎小球

尿液中出現葡萄糖→腎小管

尿量多→腎小管

13、尿液的形成是連續的,排出是間歇的。

14、皮膚包括表皮和真皮

位置構成厚度結構及作用

表皮外上皮組織較薄無血管。

角質層—保護生髮層—分裂產生新細胞

真皮內結締組織較厚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彈性和韌性

豐富的毛細血管—-運輸、調節體温

神經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附屬結構:毛髮、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15、一位同學在削鉛筆時不小心劃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傷到了皮膚的真皮。

16、排汗不僅起到排泄作用,還可以調節體温。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導管兩部分。

  七年級生物重點知識

一、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澱粉),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2.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自生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

3.呼吸作用實質: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量散發出去。

4.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能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將產生的氧氣排放到大氣中,對維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簡稱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繫

二、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①植被覆蓋率低;②對森林資源利用不夠合理,伐優留劣,亂砍濫伐;③過度放牧使草場退化、沙化。

3.1984年、1985年相繼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2003年1月20日執行《退耕還林條例》。我國植樹節:每年3月12日

4.森林可以看成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和最經濟的“吸碳器”

  七年級生物知識歸納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範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温度等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

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

(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係,還有競爭關係、合作關係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温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