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七年級下冊重要的生物知識

校園2.33W

七年級是打好國中生物學科基礎的關鍵階段,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們學生不能因為生物不是主科就不馬虎應對生物學習。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知識總結,希望對大家有用!

七年級下冊重要的生物知識

  七年級生物知識

一、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導管:從下往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從上往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到植物體各處的細胞,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是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進行的。

3.葉片的結構

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葉肉、葉脈組成。表皮是由一層細胞組成的,在表皮上分佈有氣孔。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户”,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它是由一對半月形細胞——保衞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衞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衞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4.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②拉動水分和無機鹽在體內運輸,保證各器官對水和無機鹽的需要;③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二、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1.天竺葵的實驗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 (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澱粉。)

脱色: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目的:脱色,溶解葉片中葉綠素便於觀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澱粉遇碘變藍,檢驗光合作用的產物是不是澱粉)

結論:澱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2.光合作用概念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素捕獲太陽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3.葉綠體既是生產有機物的“車間”,也是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

  七年級必背生物知識

傳染病及人體免疫

1、病原體——能引起人或動物患病的生物,如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

2、傳染病——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間或人與動物間傳播的疾病.

3、特點——傳染性和流傳性

4、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1)、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攜帶者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可為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3)、易感人羣:對某種傳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羣四、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如果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中,缺少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不能流行了,所以預防措施如下:

1)控制傳染源:當人體發病初期表現出來的傳染病症狀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對傳染病人要儘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對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應及時處理

2)切斷傳播途徑:主要是講究個人衞生和環境衞生。消滅各種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蠅、蚤等,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3)保護易感人羣:不要讓易感人羣與傳染源接觸;讓易感人羣預防接種;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質,可以提高他們的抗病能力。

5、從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來看,流行性感冒流行時,流感患者是傳染源,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是傳播途徑周圍對該病缺乏抵抗力的人則是易感人羣。

6、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第二道防線——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殺菌作用

第三道防線—— 組成:免疫器官(脾、淋巴結)、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功能:產生抗體,消除病原體(抗原)

一定的抗體能與一定的抗原結合,使抗原清除或病原體失去致病性。抗原被清除後,身體仍保持產生相應抗體的能力,當同樣的抗原再次侵入人體時,身體就會產生大量的抗體。所以患過水痘、天花的人就不會再患了。

免疫種類形成功能

非特異性免疫:遺傳而來,人人生來就有對一切病原體都起作用

特異性免疫:只有在出生以後,與該病原體經過鬥爭的人才有,不能遺傳對某一中特定病原體起作用

7、免疫的功能:

1)排除和消滅侵入人體的病原微生物,維護人體健康。

2)及時清除體內衰老的、死亡的或損傷的細胞。

3)隨時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8、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

抗體——身體免疫系統受抗原刺激後產生的一類蛋白質,能與相應的抗原發特異性結合,主要存在於血清中。

9、計劃免疫——在易感人羣中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92年前要求12歲以下兒童接受“四苗”,92年後增加一苗。

10、“五苗”:卡介苗——結核病;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炎疫苗——小兒麻痺症;麻疹疫苗——麻疹。

  七年級生物知識要點

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種子的萌發 ,植株的 生長、開花和結果。

2、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1)適宜的温度(2)一定的水分(3)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①種子和胚是完整的②胚是活的(在壽命期內)③種子不在休眠期。保存種子、不讓其萌發需要控制環境條件是:降低温度、環境乾燥、減少氧氣。

3、種子萌發的過程:①種子首先吸收水分膨脹②同時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逐漸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③胚根發育成根④胚軸伸長,連接根和莖⑤最後胚芽發育成芽,芽進一步發育成莖和葉。

4、根尖的結構和功能

① 根冠:具有保護作用。

② 分生區(分生組織):分裂產生新細胞,不斷補充伸長區的細胞數量。

③ 伸長區(生長最快的部位):下部細胞較小,越往上細胞越大,最後成為成熟區細胞的一部分。

④ 成熟區: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5、幼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的體積的增大。

6、芽的分類 ①頂芽②側芽。芽的發育 幼葉發育成葉,芽軸發育成莖,芽原基發育成芽。枝條由幼嫩莖、葉、和芽組成的,其上的芽還能發育成新的枝條。

7、植物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缺氮時,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含磷的(缺磷時,植株特別矮小,葉片呈暗綠色,並出現紫色。)、含鉀的(缺鉀時,植株的莖稈軟弱,容易倒伏,葉片邊緣和尖端呈褐色,並逐漸焦枯。)

8、可以進行無土栽培的原因: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的僅是水分和無機鹽。給植物打針輸液:輸入的液體中含有水分和無機鹽,以促進植物的生長,針頭應插入樹木的輸導組織中。“有收無收在於水,多收少收在於肥”這句農諺説的是對於莊稼來説,它的成活、生長和收穫,在於澆水的方式、方法;而莊稼收穫的多少,在於對它施肥的時間、方式和施肥量。這説明了水、肥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9、花的主要結構:

(1)雌蕊 ①柱頭 ②花柱 ③子房(內有胚珠含卵細胞)

(2)雄蕊 ①花葯(內有花粉含精子)②花絲。

10、傳 粉:花粉從花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

傳粉的類型:

① 自花傳粉(如 小麥、水稻、豌豆)

② 異花傳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方式。異花傳粉靠媒介主要是風和昆蟲。花朵的色彩和香味可以把昆蟲吸引過來,昆蟲在採食花蜜或花粉時,幫助植物傳粉。

在果樹開花季節,如果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常會造成果樹減產。原因是因為果樹的傳粉受到了影響。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玉米的果穗有缺粒的;吃瓜子時,子粒常有空癟的原因是傳粉不足,解決辦法是人工輔助授粉。

11、受精的概念:胚珠裏面的卵細胞,與來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受精的過程:(1)長出花粉管。(2)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3)花粉管中的精子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

12、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珠被髮育成為種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

受精完成後,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