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校園1.59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材第67~68頁練習十三第9~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筆算減法的法則,能夠正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簡單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和解題方法,認識數量之間的聯繫,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筆算減法。誰能説一説,筆算減法要記住哪幾條?今天我們按照減法的法則來練習減法計算。

二、計算練習

1、口算第9題

2、完成第11題。做之前讓學生觀察每組中兩個算式中相應的特點,做完後讓學生説一説你是怎樣比較大小的。

3、筆算:練習十三第10題第一行。指名板演。做完後提問:這三道題在計算時有不同的地方嗎?

4、小結:筆算減法要按減法的法則計算。在計算退位減法時,有時要連續退位,有時不要連續退位,所以在每一位計算時,該退位的要按退位的方法算,不該退位的只要直接減。

5、做練習十三第12題。

三、應用題練習

1、做練習十三第13、14題。做完後讓學生説説這樣做的理由。

2、做練習十三第15題,讓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根據不同的問題再解答。

四、全課小結

五、課堂作業:練習十三第10題剩下的三題,第12題前面兩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體會收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出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裏,能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2、使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積累初步的收集、數據的經驗,發展初步的數學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統計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自己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並在交流中體會畫“√”作記錄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具學具:

硬幣、題紙、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1、春天,是外出的好季節,你們喜歡春遊嗎?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春遊。看我們班女同學準備了什麼好吃的?

你能用什麼辦法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來每種食物各有多少嗎?

其實你就是要把他們分類。那我們一看結果,數一數他們的數量。

我們還可以把結果填在統計表裏,大家一起來説。

:上學期我們就是用這種先分類後數的方法來進行統計的。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統計”的新知識。(板書:統計)

1、探索統計策略

(1)男同學也帶來了他們喜歡的水果,看,他們帶來了什麼,每種水果各有多少個呢?

他們也向我進行了彙報,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比比誰最聰明,能一邊聽,一邊數出來。(第一次放錄音)

你們數清楚了嗎?老師也沒有數清楚,你們能想想辦法嗎?怎樣就能記下來。可以4人小組商量一下。

(2)好,下面就用你想好的方法來記一記,可以記在這張紙上。(第二次放錄音)

誰記下來了?他們各有多少個?説説你的方法。(學生彙報)

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那你喜歡哪種呢?

(3)看來大家都選到了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接下來就用這種方法再記錄一次,比一比誰的結果最正確。(第三次放錄音)

學生彙報。

看來孩子們感覺到了,記錄的時候符號越簡單就越方便、清楚。

剛才,我們是在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收集數據。

2、呈現統計數據

下面我們把這些數據在表格裏。

3、分析統計結果

我們來分析一下統計結果,從這個表中你知道了什麼?

三、豐富練習,鞏固新知

1、鞏固新方法

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幫老師統計出了各種食物的數量,帶上這些好吃的,我們出發吧!

一路上,我們將會遇到很多這樣的交通標誌,你們認識嗎?

那我們就來統計一下遇到的路標吧!這次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完成,老師讀,大家記,記在題紙上的第一個表裏。

學生彙報。

2、直接應用,解決身邊的問題

坐着汽車一路顛簸,我們終於來到遊樂園了,你看到了哪些好玩的?

可老師不知道你們喜歡什麼項目,怎麼買票呀?

那我們就現場統計。

聽好要求:

(1)每人只能報一項自己最想玩的項目。

(2)別人説的時候,你要認真地記在題紙的上。

(3)自己報的時候,也不要忘了記下來。

開火車,輪流報。

把結果填在下面的統計表裏。

從表中你知道了什麼?

剛才,我們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自己遇到的問題。

3、動手操作,親自體驗

下面我們放鬆一下,你們喜歡玩遊戲嗎?

那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拋硬幣”的遊戲。

(1)介紹遊戲方法

(2)介紹遊戲規則

誰來彙報你記錄的結果?

觀察每組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如果統計的次數足夠多的話,可以看出正、反面出現的次數差不多,也就是説正、反面出現的概率相等。

4、拓展練習,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時間不早了,該返程了!有交警叔叔正在路上統計過往汽車的數量,我們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幫幫他們,好嗎?

先看看有幾種車?

那你可得看清楚了,這次沒有人來幫你報。

這個路口1分鐘內通過的汽車,我們一起來記錄。

看了這個表,你想説什麼?

交警叔叔謝謝你們的幫忙,一天的旅途該結束了,你們玩得開心嗎?

四、全課

我們在玩中學到了知識,又在玩中運用了知識,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一、談話情景導入

師:朋友們!你們去過遵義嗎?去過哪些地方?

生1:去過,去過遵義會議會址。

生2:去過遵義姑媽家。

生3:去過遵義遊樂園。

課件出示遵義遊樂園的一處場景

師:這是遵義遊樂園,你們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麼?

生:看到了木馬、風車。

(利用學生喜歡的遊樂園場景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徵和年齡特徵。)

二、複習角

師:你們能在這幅圖中找出角嗎?

生積極主動的找到了很多角。

師:你們生活中哪裏還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户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書本上也有角

(讓學生在圖中找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這個角是什麼角,老師手中拿的這個圖形的角是什麼角呢?

生:直角(師把直角圖形貼在了黑板上並指書上也有直角)。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直角,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鋭角和鈍角。

揭示課題並板書:鋭角和鈍角二、探究鋭角和鈍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師:你為什麼要這樣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來分的;

(讓學生動手操作對這幾個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初步熟知鋭角與鈍角有什麼特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師:現在我們把這兩組角與直角比,有什麼發現呢?

生:這組角比直角小,這組角比直角大。

(老師將這其中的一個鋭角和一個鈍角畫了出來,同時也把直角描了出來。)

2、引導學生認識鋭角和鈍角

師:咱們給它們取個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們認為哪個是哥哥那個是弟弟好呢?

生:這個是弟弟,這個是哥哥。

師引導學生論得出:這個就叫鋭角,這個就叫鈍角。

3、深入認識鋭角和鈍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鋭角和鈍角,請看這是什麼角呢?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鋭角

師:有三種結果,那到底是什麼角呢?同學們想個辦法準確的判斷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量。(用投影儀展示)

通過學生測量反覆2次,這個角的一條邊與直角板上的一條邊重合後,另一條邊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條邊的外邊,説明這是一個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讓學生用肉眼觀看,判斷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論,讓學生出現了矛盾,激起了學生的認知衝突,這樣更積極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完成的慾望)

三、聯繫生活,解決問題

1、找遊樂園裏的鋭角與鈍角(課件出示遊樂園,場景圖)

(先找出了很多)

2、找遊樂園裏物體中的鋭角和鈍角

(生找出了相應的鋭角和鈍角)

3、找出生活中哪裏有鋭角和鈍角

生1:紅領巾的三個角有一個鈍角和兩個鋭角。

生2:老師眼鏡框上有鈍角;

生3:凳子上有鋭角

生4:文具盒上有鋭角

生5:玩具上有鋭角和鈍角

4、説説這些角的名稱

(生説得很好)

5、用紙折角

(學生折出了各種各樣的鋭角和鈍角)

6、用手臂比劃角

(學生用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劃出了不同的鋭角和鈍角,在生活中找角、物體中找角、用紙折角、用手臂比劃角、用身體劃角)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是鋭角、鈍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説點什麼?

生1:大家好,我是鋭角請大家多多關照。

生2:我是鈍角,請大家為我準備更多的三角板,讓我認識更多的角。

生3:我是鋭角,請大家別碰我的尖,會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鈍角,我願意和大家交朋友。

師:小朋友們好,如果我是鋭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鈍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結,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識中,又起到了化龍點睛的作用)

課中體現了以下特點

1、從資源開發的角度看

教師能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圖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體中找角)幫助學生抽象和構建各種角的特徵,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認識各種角。

2、從三維目標角度看

(通過讓學生指出角,分類,描角,比大小等)使學生對鋭角、鈍角有了非常明確的概念,從而使學生技能達標率較高(如能正確量角、判斷角、比劃角等特別是人體上找角)

3、知識構建的過程與方法來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際上學生的思想過程與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意識較強,特別在練習部分中的遊戲部分更為突出。

較好地滲透了品德教育內容(如遵義會議會址,教後的你想對老師談點什麼)。

更好地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又為生活服務,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屬於數學學習生活化特點。

4、突破誤區(即一説到任務深,就要用多媒體,就要怎麼樣、怎麼樣,但這節課中多媒體的出現並不多,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課中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教學中體現了學生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觀察能力和組織能力,教學中雙邊活動非常到位,真正實現了課堂中學生愛學習,樂學數學的效果。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課題:

《統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二冊第七章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進一步學習象形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

2.能結合具體情境用調查、計數等方法收集整理數據,並完成統計圖表。

3.在統計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使學生能從統計圖表中反映出的數據關係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給以解決,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4. 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與同伴交流思想。

5.培養學生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知識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具有初步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2.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關係提出並回答簡單的題。

教學準備:

課件、題卡、小桶、小紅旗、旗座、玻璃珠

教學過程:

(課前交待插紅旗的個人成功體驗與小組團結協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鞏固統計認識

1、創設故事情境,激趣入課

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嗎?生答

今天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動物園裏正準備給一位小朋友過生日。他是誰啊?(直接入課)

這麼多的客人,他們正給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們也一起來吧!(一起唱生日歌)。(營造氣氛)

2、統計客人數量,完成統計表

讓我們找找,都來了那些客人?(學生指出,老師點出來形成象形統計圖)

數一數各有多少?師課件填表。

3、問題與解決

根據統計圖,你有什麼發現?生:我發現…

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生提出問題,再解決。

二、摸珠子事例,教學可能性大小

1、介紹遊戲做法

(投影儀投影)遊戲方法;遊戲規則。

裁評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組玩並做好統計,完成統計圖和統計表。

鞏固統計圖的記錄方法

3、結果分析,導出結論

請一小組代表發言:根據圖表,你發現了什麼?(什麼顏色的次數最多?)再看實物論證。

再次發言,引導形成結論意識。

小組同學根據圖表,推測哪種顏色球的多少,再實證。

三、水果事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1、提出問題

老師有一個水果店,賣了這幾種水果(課件出示)。

你喜歡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時來的時候,老師請客!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在小組中調查一下,把你們喜歡吃的水果都記下來?

2、學生調查

小組活動,完成統計表格。

3、學生髮現情況,解決問題

根據你們的統計,你能發現什麼?

現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進一點水果?你認為現在可以去進點什麼水果才是最好賣的?

四、生活中還有什麼地方用到了統計呢?

班上的同學,看一看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

統計學校的老師,知道學校是男老師多還是女老師多!

看看什麼東西好賣!(市場調查,進貨)

天氣調查,幫助農業生產!

比多少!

五、學習情況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統計學習情況

學生清理小紅旗的面數,完成數據收集。

完成統計表(課件)

2、學生髮現

你可以看出什麼?

3、教師總結

六、品牌電視事例,課堂延伸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係,理解互相垂直、垂線、垂足等概念。

2、過程與方法方面,使學生經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作出一組垂線,能夠藉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畫出已知直線的垂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感受生活裏的垂直現象,能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垂線,瞭解垂直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能主動參與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習&ldqu;空間與圖形&rdqu;的興趣,發展空間觀念,感受學習數學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係,建立垂線的概念。

教學難點:

藉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教學具準備: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感受新知;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認新知(語言表述 迴歸生活 練一練 折一折)

2、學畫垂直(無條件畫 過直線外一點畫 完成43頁&ldqu;試一試&rdqu; 小結作圖方法)

昇華新知,總結方法。

教學預設:

一、創設情景,感受新知。

1、出示42頁例題圖。

從圖中你能找到幾條線?(學生可能找到很多,説的很亂。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我們所需要的)

這些線的位置關係是怎樣的?(有相交、有平行)

引導學生觀察相交線,你有什麼發現?

兩條直線相交成幾個角?(4個)

這4個角都是什麼角?(直角)

2、談話感知:

其實像這樣一種特殊的.相交方式,我們可以給它一個新的名稱叫‐‐垂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新知識。(板書課題:垂直)

設計意圖:由主題圖入手,觀察圖中縱橫交錯的線,收集自己瞭解的信息(相交和平行的知識),發現特殊的信息(相交成直角),建立新知的表象和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從眾多信息中收集需要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次認識垂直。

(1)出示一組互相垂直的直線圖。

師:那到底兩條直線成怎樣的位置關係,我們才能叫垂直呢?

學生自學課本P42中間的文字,並思考:

① 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垂直?

②其中的直線叫什麼?

③你還知道了什麼?(兩條直線的交點我們叫作什麼?)

(2)講解:&ldqu;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rdqu;。

提問:如果把一條直線記作a,另外一條直線記作b,我們可以怎麼説?

講解:&ldqu;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rdqu;。

強調:垂線是一組一組出現的,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講解:&ldqu;這兩條直線相交的點叫做垂足。&rdqu;

讓學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兒,並用符號表示出垂直。

(3)尋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提問:我們教室裏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線?

學生回答的時候,注意修正學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學的表達。

特別強調:每塊三角尺都有兩條互相垂直的邊,所以在判斷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時可以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4)練一練:判斷下面圖形中哪些直線是互相垂直的?(作業紙)

(5)折一折:指導學生把一張長方形紙按照課本上的方法對摺兩次,再打開,觀察兩條摺痕有什麼關係?

設計意圖:從建立新知的表象到新知的構建是一個多樣化的過程,我覺得應該由學生自己去發現,而且要相信學生能夠發現。所以,在構建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看書,從書中發現對於垂直的最科學最準確的表述,學生會覺得那是他們自己發現的,感受成功學習的成就感。而學生自己發現的雖然深刻,但卻是細線條,作為老師要把他們印象中的細線加粗、印象加深,所以設計了新知迴歸生活、科學判斷是否垂直和動手摺疊感受垂直的環節,即及時鞏固新知又傳遞學習知識的過程方法。即受之於餌,又受之於漁。

2、學習畫一組垂線。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辦法做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嗎?(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摺紙)

(2)過直線上的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演示作圖方法,學生嘗試作圖。教師再示範,共同總結作圖步驟:

A、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直線重合

B、沿直線慢慢移動三角尺,直到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直線上的已知點重合為止。

C、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邊畫直線

學生再嘗試。

(3)出示第43頁的試一試: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學生自己先嚐試,再請已經好的同學介紹(演示)

學生再嘗試。

(4)小結方法。

設計意圖:在認識垂直的基礎上讓學生去作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是一個從表象到實體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了垂直的生成過程和垂直與其他相交的不同之處(相交成直角),這一環節的重點在於訓練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總結作圖方法,體會數學語言的準確性。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完成&ldqu;想想做做&rdqu;第2題。

請學生在大屏幕上指出每個圖形互相垂直的線段。

2、出示橋灣國小附近主要街道的平面圖,請你判斷哪些街道是互相垂直的?

講解時強調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設計意圖:第一題讓學生在過去認識的圖形中找互相垂直的線段,是運用新知重新認識舊知的過程,正如特級教師徐長青所説&ldqu;讓知識從緘默走向明確再回歸緘默&rdqu;。第二題通過街道間的位置關係,認識到怎樣相交的道路安全係數高,讓知識迴歸生活、指導實踐,並培養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四、昇華新知,總結方法。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了什麼新的收穫?

誰能説説我們是如何得到這樣的收穫的?

設計意圖:吳正憲老師曾説過:我們要以數學知識為載體,俄皮癢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全面性。在總結時,我們不僅要幫助學生總結數學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了解數學知識獲得的過程和方法。數學知識僅僅是個載體,知識的生成過程才是學習的實質,才是學生該獲得的精髓,才是數學該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品質。教學不是實現給予與告之,而是探索的過程。

板書設計:

垂直

過直線外一點作

已知直線的垂線

垂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