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假如沒有塵教學設計

校園1.04W

教材簡析

假如沒有塵教學設計

在人們眼中,灰塵通常是污染環境、傳播病菌、危害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然而,這篇課文卻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天空將變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濕漉漉的,更為嚴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會越來越少,最後完全乾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沒有灰塵,大自然也將會變得非常單調。作者正是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全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説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説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係。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引導學生學習説明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設計理念

重視學生的獨立閲讀能力的培養,將學生的自讀自悟與教師的點撥引導、領悟方法與感知特點、獲取知識與啟迪思維有機地融在一起,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文,習得方法,懂得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並學習運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説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明白灰塵與人類的關係,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兩面性。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收集資料瞭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詩句:

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讀一讀,談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拂拭是指撣掉或擦掉灰塵,勿是不要的意思,塵埃就是塵土。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從古代到現在,人們總是經常擦拭灰塵,使(物品)不沾染塵土。)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灰塵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

二、默讀課文,印證設想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並想想: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是不是一樣?有哪些異同點?

2、出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模樣(mú) 朝(zhāo)暉 直徑(jìng) 削弱(xuē)

散射(sǎn) 較(jiào)短 可惡(wù) 乾涸(hé)

單調(diào) 削(xuē)弱 塵埃(āi) 調(tiáo)節氣候

3、交流:

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是不是一樣?有哪些異同點?

將生活與課文對比聯繫,將自己的大膽設想與課文內容之間進行比較,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撼。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鋪墊。

三、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1、默讀課文,看看灰塵有什麼特點?用畫出來。灰塵有什麼作用?用~~畫出來。

2、與同組同學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彙報:

⑴ 灰塵的特點:

① 小,從哪兒感受到?

課件出示:灰塵顆粒的直徑一般在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細小的灰塵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這句話是怎樣寫出灰塵小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龐然大物是指龐大的東西。這段話首先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介紹了灰塵的大小,接着又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塵非常細小的特點。這兩種説明方法的運用,使説明的事物更加具體、真實、生動。)

朗讀體會。

② 來源於土壤和巖石。

③ 在空中飄浮。

⑵ 灰塵的作用:

① 反射光線。

② 反射光波較短的光線,吸收光波較長的光線。

③ 灰塵具有吸濕性能。

⑶ 通過學習我們對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有了瞭解,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_________。

① 填寫課文內容。

② 讀一讀,説一説從這幾句話中發現了什麼?

(句式相似,都強調了灰塵的作用大,但強調的角度不同。這三個句子都採用假設的説明方法寫的。)

根據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己來。通過自主閲讀,發現特點和作用,並通過句式訓練引領學生髮現語言規律和寫作特點。達到自讀自悟的目的。

③ 補充課外資料:除了書上寫的這些作用外,你還知道灰塵有哪些作用?

四、再讀課文,習得方法

1、從第4~6自然段中任選一段,細細品讀,用因為大氣中有了灰塵,所以___________。這個句式來説説灰塵的作用大。

2、交流彙報:

第四自然段通過削弱、變得柔和等詞語的理解來突出灰塵的重要作用。

第五自然段抓住怪脾氣喜歡這兩個詞語,明白作者將灰塵賦予人的性格特徵,把灰塵的特點寫得非常生動傳神。

第六自然段引導學生明白作者採用層層推進的寫作方法,突出灰塵的重要作用。

3、讀了這篇課文,你學會了哪些説明方法?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維

1、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使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

2、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塵一樣,具有兩面性,舉例説明。(如鳥糞、電視、網絡)

3、小練筆:

根據課文和自己蒐集的資料,以《我是灰塵》為題,寫一篇短文。

4、推薦閲讀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

板書設計

12、假如沒有灰塵

大小及來源 列數字

使陽光變柔和

作用 使天空呈蔚藍 對 比

形成氣象萬千的景色 假 設

保持良性循環 (説明方法)

練習設計

1、抄寫下面詞語:

惡劣 狼狽 擦拭 塵埃 削弱 朝暉 裂開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⑴ 如果沒有灰塵,陽光將____,天空將____大自然____,地球上的水將_____。因此,_______。

⑵ 灰塵的作用告訴我們: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被人們稱為廢物的東西,往往有_____。灰塵雖然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們不注意保護環境,_____,則又令_____。這對當今世界來説,是個_____。

3、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像灰塵一樣,具有兩面性。如鳥糞、網絡、電視請選擇其中的一項仿照《假如沒有灰塵》這篇課文的寫法寫一寫。

教學建議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周元桂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作者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關,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廣泛交流。

教學時可按閲讀提示,先自讀自悟,把握主要內容,説説灰塵有哪些特點和作用,並把感受最深的、最重要的部分多讀幾遍,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閲讀方法自讀自悟,明白作者採用怎樣的説明方法來表達這些特點和作用,並認真體會這些説明方法的作用。最後,引導學生思考,從灰塵的作用中,悟出了什麼道理。教學之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具有兩重面性,請學生運用掌握的説明方法仿寫一個事物,從而實現讀寫的有效遷移。

資料鏈接

高士其《灰塵的旅行》

灰塵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隨著空氣而漂流,可以説是無孔不入。

我們周圍的空間,從室內到室外,從城市到野外,從平原到山區,從沙漠到海洋,幾乎處處都有灰塵的行蹤。真正沒有灰塵的空間,只有在實驗室裏才能製造出來。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塵是看不見的,只有在太陽的光線射進黑暗的房間的時候,才能夠看到無數的灰塵在空中飄舞。大的灰塵肉眼可以看見,小的灰塵比細菌還小,用顯微鏡也觀察不到。

根據檢驗的結果,在乾燥的日子裏,田野和高山的空氣裏,每一立方厘米只有幾十粒灰塵;在海洋上空的空氣裏,每一立方厘米大約有一千多粒灰塵;在城市街道上的空氣裏,每一立方厘米大約有十萬粒以上的灰塵;在住宅區的空氣裏,灰塵還要多得多。

這樣多的灰塵在空中旅行,對氣象變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原來灰塵還是製造雲霧和雨點的小工程師,他們會幫助空氣中的水分凝結成雲霧和雨點。沒有它們,就沒有白雲,也沒有大雨和小雨了;沒有它們,在夏天,強烈的日光將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氣温無法降低。這是灰塵在自然界中的功用。

如果我們追問一下,灰塵都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到底是些什麼東西呢?我們可以得出下面一系列的答案:有的是來自山地巖石的碎末,有的是來自田野的乾燥土末,有的是來自海面的由浪花蒸發後生成的食鹽粉末,有的是來自火山灰,還有的是來自星際空間的宇宙塵。這些都是天然的灰塵。

還有人為的灰塵,主要來自煙囱的灰塵,此外還有水泥廠、冶金廠、化工廠、陶瓷廠、紡織廠、麪粉廠、石灰窯等,這些都是灰塵的製造場所。還有些灰塵來自植物之家,如花粉、棉絮、柳絮、種子等;有的來自動物之家,如糞便、鳥羽、蟲卵等。

有許多灰塵對人類的生活是有危害的。它們不但把新鮮空氣弄髒,還會弄髒我們的汽車、房屋、牆壁、傢俱、衣服以及皮膚。灰塵裏面還夾雜著病菌和病毒,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灰塵是呼吸道的破壞者,它們會使鼻孔不通、氣管發炎、肺部受損而引起傷風、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傳染病。此外,金屬的灰塵特別是鉛會使人中毒;石灰和水泥的灰塵,會損害我們的肺,又會腐蝕我們的皮膚。在這些情況下,為了抵抗灰塵的進攻,我們必須戴上面具或口罩。最後,灰塵還會引起爆炸,造成嚴重事故。

因此,灰塵必須受人類的監督,不能讓它們亂飛亂竄。

我們要給馬路鋪上柏油,讓灑水汽車噴灑街道;我們要把城市和工業區變成花園,讓每一個工廠都有通風設備和吸塵設備,讓處於一切生產過程中的工人都受到嚴格的保護。現在全人類正在努力控制灰塵的旅行,使它們不再危害人類,而為人類造福。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