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古詩閲讀教學設計

校園2.14W

對古詩文的興趣愛好培養也在國小開始,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國小古詩閲讀教學設計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國小古詩閲讀教學設計

國小古詩閲讀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篇課文《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為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

這首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具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

教學這首詩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背誦古詩。2.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3.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準備

1.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了解作者相關資料並收集有關送別詩。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1.複習舊知,談話導入。

(1)你們在課外都積累了哪些古詩? 學生反饋背誦。

(2)由舊知引入送別詩。

2.指導讀詩題,解詩題。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試讀課題。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讀讀課題,想想怎樣讀比較好?

(2)指名讀課題,學生思考:從課題中讀懂了什麼?學生反饋。教師提醒:詩題告訴我們是誰送誰到什麼地方去?

(3)教師總結,重點強調:

元二:姓元,在弟兄中排行老二,因此稱他為元二。

安西:指安西都護府,在今天的新疆庫車附近,唐朝時設立在西北邊疆的最高軍政機構

(4)師指導讀課題

3.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學生積累的一系列古詩,引導學生走進美妙的古詩世界,創造學習古詩的氛圍。讀清、讀懂題目,為後面的理解詩意、品味感悟詩情奠定基礎。】

(二)初讀古詩,掌握大意。

1.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1)現在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01頁,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誰來讀讀閲讀提示?(提醒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注意兩個生字和幾個多音字的讀音。)

(2)學生自由讀詩,教師巡視,發現問題。

(3)指名學生讀詩,適時糾正錯誤讀音。

教師相機強調多音字,區別不同意義的多音字的讀音,並讓學生組詞。(舍、朝等)。教師指導學生書寫“舍”。要求:這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大家在寫的過程中要注意人字頭的寫法。教師巡視。

(4)學生齊讀古詩。

2.學生默讀古詩,要求結合註釋,理解詩意。

(1)請大家默讀古詩,聯繫生活實際,思考這首詩講了什麼?提醒學生結合註釋。理解地名時,教師可適時出示從渭城到安西的.地圖,引導學生體會渭城至安西的路途遙遠。

(2)同桌之間先試着説一説。

(3)指名學生説全詩大意。老師發現學生理解的難點,並適時指導理解難理解的詞語。(如朝雨、輕塵、故人等)

(4)指名學生具體生動地概括詩的大意。

(5)出示背景視頻,教師總結詩意並抒情解説,學生回顧古詩大意,體會古詩中朋友離別時依依不捨的情境。

3.學生同桌互讀,要求讀出感情,注意節奏。

(1)師配樂範讀古詩。(背景音樂:《陽關三疊》)

(2)學生多種方式讀詩,教師指導有感情地讀詩。(學生互讀、師生共讀、教師範讀、指名讀)。(背景音樂:《陽關三疊》)

(3)學生配樂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指名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夠把詩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在讀的基礎上,學生交流已讀懂的內容,教師適時點撥,從而梳理出詩的大意,感悟詩情。】

(三)創設情境,悟酒中情。

1.過渡:從這首詩中,我們體會到了離別時朋友之間的依依不捨,請大家看大屏幕,你們又會有什麼感受呢?

出示課件:從渭城到安西一路上地形地貌變化圖片。

2.學生交流、反饋。

3.引導學生感受:渭城距安西路途遙遠,自然環境惡劣,一路上交通不便,元二孤身前往安西,遠離朋友,舉目無親,作為朋友,王維心中一定充滿牽掛和擔憂。

4.出示後兩句,教師範讀。

此地一別不知何日再相見,因此,在這離別的時刻,王維舉起酒杯,脱口而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啟發學生思考:這一杯杯的酒中包含着什麼?師生引讀後兩句。(板書:酒。)

師:離別之際的留戀與不捨,都賦予了臨別時的這一杯酒,讓我們舉起酒杯,送別元二,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前路珍重的關切與牽掛,都凝聚為離別時的瞬間豪爽,讓我們再次舉起酒杯,送別元二,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建功立業的期盼與祝福,都匯成離別時的這杯酒,讓我們再次舉起酒杯,送別元二,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7.摘抄名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設,角色體驗,拓展想象空間,帶領學生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通過感情誦讀,師生共唱千古名曲,摘抄千古名句,讓學生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魅力。】

(四)嘗試背誦,拓展延伸。

1.背誦《送元二使安西》。

同學們,如果有一天,你們來到渭水河畔,看到楊柳依依,你一定會記起兩個人在這裏依依惜別的情景,也一定會想起這首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因此也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這首詩。

(背景音樂:《陽關三疊》)

2.古詩中還有許多是寫送別的,請同學們讀一讀你們課外所蒐集到的送別詩。

(出示PPT,教師和學生一起對詩。)

(五)佈置作業,發散思維。

1.口語交際:除了飲酒,他們彼此之間還會説些什麼?説一説,演一演。

2.小練筆:試着把這首詩改寫成為一篇記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