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九年級上冊《誡子書》教學設計 (魯教版)

校園1.54W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一篇九年級上冊《誡子書》教案(魯教版),希望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九年級上冊《誡子書》教學設計 (魯教版)

  【教材及學情分析】

《誡子書》是魯教版初四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篇作品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的一封家書,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從另一個側面表現了諸葛亮這位歷史偉人的高風亮節。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體會情感,從中獲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並由此積累背誦相關警言以自勵。可以説《誡子書》是一篇勉學勸善的優秀之作。引導學生學習諸葛亮的這篇家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積累,在提高學生文言水平的同時,還可以結合《誡子書》的深刻內容,對學生進行治學、做人和修養方面的教育,昇華他們的靈魂和良知,啟迪他們的思維。

這篇文言文雖短短 86個字,卻道出了多層關係:學與靜、才與學、學與志。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怎麼講好這篇短短的文言文呢?

新課標要求教師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即以人為本、促進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學生觀;發揮師生兩個主動性、創造性的教學觀;開放的、與現實生活和兒童實際緊密聯繫的大語文教育觀。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的探究式學習。所以我決定一改以往的傳統講法,從引導學生熟練的誦讀課文入手,要讓學生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獨立的疏通課文和理解文意;對於疑難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探究,共同解決;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四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閲讀已經有一定水平,因此對教材的橫向聯繫和縱向拓展可適當加寬加深。

  【教學目標】

1 知 識 和 能 力:積累文言實詞,熟讀成誦,培養文言語感。

2 過 程 和 方 法:反覆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脈絡,學習諸葛亮嚴密的論證。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品讀課文,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學生讀書修身,靜心養德。做有抱負有智慧有膽識的人。

  【教學重點】背誦課文,積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情感,賞析精彩妙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提問法 討論分析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三國時期,羣雄並起,問鼎逐鹿。請問,你最喜歡哪位英雄?為什麼?(通過提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迅速活躍起來。)

然後出示課件:杜甫《蜀相》中的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提問,詩中寫的人是誰?――諸葛亮。我們學過他的哪些文章?――《出師表》、《隆中對》。這兩篇文章中的諸葛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你用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來概括一下。(找生談。明確:賞罰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謀遠慮、足智多謀等)。教師總結:千古良相諸葛亮,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的諄諄教誨。

(我認為,導語不僅僅是隻起導入作用,它起温故而知新的複習作用;起承前啟後的.過渡作用;起知識的橫向拓展和縱向延深的作用。基於此,我設計瞭如上導語。)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 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一共有七步:

1、解題:《誡子書》,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

2、學生聽錄音,完成下列任務:(1)標記生字注音,掃除文字障礙。(2)注意詞句停頓。3、學生自由朗讀。有自己解決不了的要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有在自己讀的過程中覺得需要大家特別注意的也要提出來,引起大家的關注。

4、找學生個別朗讀,要求讀準音,把握好朗讀節奏。其餘學生認真聽,作出點評。屏幕出示一些需要學生特別注意的字的讀音和節奏

5、學生齊讀全文。

(説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課文,是文言文學習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通過範讀、自由閲讀、速讀、指讀等多種閲讀方式,來指導熟讀,理解文章內容,理清結構。根據學生初步閲讀形成的印象,自主提出疑惑,有效地利用,可以形成學生良好的閲讀品質。)

6、讓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試着用自己的語言串釋課文,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譯,能譯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難可與同學們交流探討,然後找同學來説,教師注意指正錯誤或強調重點難點句的翻譯。教師要提醒學生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徵(如BCD的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A的簡潔精警),如:

A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讓學生再快速默讀一遍課文,出示問題讓學生思考並回答:本文作者闡述的觀點是什麼?作者從那兩方面進行論述的?同學四人為一小組,討論這個問題,要從原文中找依據。

提示板書:提出論點--{治學正(靜)---修身反(躁)}兩方面論證。

(説明:弄清楚了中心論點和論證內容也就基本疏通了課文,而這一切都是學生依據課文討論、探究的結果。設計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教師已經列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和脈絡。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一定要緊貼文本,思考並組織運用語言來回答的過程,就是鍛鍊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過程。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求他們獨立思考和討論探究相結合。)

  (四)精讀品味

1、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找出這幾個句子,再次加以品讀,思考它們之間的關係。聯繫自身實際,談談感受體會。

(説明:這一問題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掌握好這個問題,才能充分了解諸葛亮在修身、立志、為人處世方面對後輩的勸勉之意。通過疑難共解、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鍛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生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明確;A、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B、學習: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關係: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繫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又必須修養品德。

2、“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是否關係?

明確:看似無關,實則關係密切。因為節儉方可清心寡慾,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

(説明:這一問題由學生自由發言。這一問題的設計在於指導學生在分析問題中有所感悟,加深學生對感悟對象的深刻認識。也從諸葛亮的教誨中汲取力量,砥礪意志。這不僅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更是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與內化。學生應該反覆在品讀這四句名言中去感悟、去發現。)

3、朗讀,積累詞句: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

(説明:這是一道開放性題,是要求學生在上一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從課文中有所領悟,有所借鑑,在品德培養、學業立志方面對自己嚴格要求,要啟發學生談論的角度不要拘泥,最好結合自身的特點,聯繫自己的思想實際,説出深度。要讓學生充分發言,談收穫,談心得,談所悟,談感慨,談反思,要學會思考,學會自省。)

  (五)內容回顧,課堂小結。這個環節我採取讓學生談收穫的形式來進行。學生可以從寫作特點上也可以從思想內容上來談。

(1)學習精闢嚴密的論證。

(2)從總結作者寫這封家書的用意中感受諸葛亮的高潔的人格魅力。

  (六)拓展延伸

提供給學生關於修身、惜時、立志等古今名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學生熟讀。

警句推薦:A、淡泊: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陶淵明);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白居易);心閒天地本來寬。(陸游)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寄滄海(李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志當存高遠(諸葛亮)C、惜時: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時間有三種步伐,未來的時間踟躕接近,現在的時間似矢飛去,過去的時間永遠靜止。(席勒)

  (七)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積累警句。

2、整理與諸葛亮有關的故事、成語、俗語、詩詞。

  附:板書設計

誡子書

治學

中心論點---- 靜 躁 (危害性)

靜以修身 (正) (反)

儉以養德 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