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登池州九峯樓寄張祜原文及賞析

校園2.62W

原文:

登池州九峯樓寄張祜原文及賞析

百感中來不自由,角聲孤起夕陽樓。(中一作:衷)

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

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户侯。

譯文註釋

譯文

多少感慨從內心湧上不能自已,一聲畫角夕陽照在樓頭。

對着碧山整日思念無盡,到哪年愁恨可與芳草一同罷休?

睫毛就在眼前卻總是看不見,大道本非身外還去何處求?

有誰能夠比得上你張公子,以上千首詩篇蔑視那萬户侯。

註釋

⑴九峯樓:在今安徽貴池東南的九華門上。一作“九華樓”。

⑵百感:指內心種種複雜的情感。中:一作“衷”,指內心。

⑶芳草:象徵賢者。即:一作“始”。

⑷“睫在”句:用比喻批評白居易評價不公,發現不了近在眼前的人才。長:一作“猶”。

⑸得似:能像,能比得上。張公子:指張祜。

⑹輕:作動詞,輕視、蔑視的意思。

賞析

這首詩純乎寫情,旁及景物,也無非為了映託感情。第一句用逆挽之筆,傾泄了滿腔感喟。眾多的感慨一齊湧上心頭,已經難於控制了。“角聲”句勢遒而意奇,為勾起偌多感歎的“誘因”。這一聯以先果後因的倒裝句式,造成突兀、警聳的藝術效果。“孤起”二字,警醒俊拔,高出時流甚遠。一樣的斜陽畫角,用它一點染,氣格便覺異樣,似有一種曠漠、悽咽的情緒汩汩從行間流出。角聲本無所謂孤獨,是岑寂的心境給它抹上了這種感情色彩。行舊地,獨憑欄杆,自然要聯想到昔日同遊的歡樂,相形之下,更顯得獨遊的悽黯了。

三、四句承上而來,抒發別情。對面的青山──前番是把臂同遊的處所;夾道的芳草──伴隨着友人遠去天涯。翠峯依舊,徒添知己之思;芳草連天,益增離別之恨。離思是無形的,把它寄寓在路遠山長的景物中,便顯得豐滿、具體,情深意長了。詩人正是利用這種具有多層意藴的詞語暗示讀者,引發出豐富的聯想來,思致活潑,宛轉關情。

五、六兩句思筆俱換,由抽繹心中的懷想,轉為安慰對方。目不見睫,喻人之無識,這是對白居易的微詞。“道非身外”,稱頌張祜詩藝之高,有道在身,不必向別處追求。這是故作理趣語,來慰藉自傷淪落的詩友。自此,詩的境界為之一換,格調也迥然不同,可見作者筆姿的靈活多變。

七、八句就此更作發揮。“誰人得似”即無人可比之意,推崇之高,無以復加。末句“千首詩輕萬户侯”補足“誰人得似”句意,大開大合,結構嚴謹。在杜牧看來,張祜把詩歌看得比高官厚祿更重,沒有誰及得上他的清高豁達。

此詩為抒情佳作,氣格清高俊爽,興寄深遠,情韻悠長,恰似倒捲簾櫳,一種如虹意氣照徹全篇,化盡涕洟,併成酣暢。這種旋折回蕩的藝術腕力,是很驚人的。它將對朋友的思念、同情、慰勉、敬重等意思,一一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含蓄婉轉而又激情盪漾。

一首詩裏表現出這麼複雜的'感情,有紛挐的棖觸,綿渺的情思,氣類的感憤,理趣的闡發和名士所特具的灑脱與豪縱。風骨錚錚,窮極變化。喜怒言笑,都是杜牧的自家面目。小杜的俊邁、拗峭,深於感慨的詩風,於此也可略窺究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