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語文高效課堂評課稿(通用5篇)

校園2.19W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高效課堂評課稿(通用5篇),希望大家喜歡。

語文高效課堂評課稿(通用5篇)

語文高效課堂評課稿 篇1

20xx年4月12日到4月13日,我有幸參加了教研室主辦的“數學高效課堂聽評課活動”,這是一次別開生面,令每個與會老師受益匪淺的活動。我作為數學專職老師,是滿懷期待地參加這次教研活動的。今天我是以興奮的心情寫下此文,説説參加本次活動的心得,也以此文表達對活動組織者為我們提供這樣的學習機會的感謝。

一、活動的簡單回顧:

本次教研活動一共有十一位數學教師執教。在聽課教師評課環節中與會教師發言各抒己見,主任點評一針見血。在會議的最後階段,數學教研主任王老師對11個老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總體點評,並從理論的高度概括了數學高效課堂的形式。

二、本次活動的亮點: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位教師都注重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出發,創設生動的生活情境,引發數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作用。例如楊敏老師執教的《克與千克》這節課,楊老師讓學生在生活中中找一找克與千克,讓學生用稱一稱商品的質量。學生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比比誰是估重小能手》的遊戲中學生們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對生活問題進行預測、決策的設計,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無窮魅力。

2、在教學教師十分注意培養每一學生的自主探索、觀察分析的能力,同時也提倡小組間的合作交流。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要求學生獨

立思考,留給學生探索的空間,想好後再要求學生們在小組內去交流討論,這樣既給了學生獨立探究的空間,又能在小組同伴的相互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已的方法、想法,能夠使思維更加開闊,展現自已的個性特色,獲得新的發展。例如:聶秋霜老師執教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她讓學生用擺小棒、用數位桶、自已探索口計算方法,再在小組內交流方法並請學生上台演示。

3、自學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教師根據教學所需設計出自學提綱,學生們根據自學提綱積極參與到自學活動中,在解決問題中獲取新知,營造出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實現了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例如李豔坤老師在講分數除法時,給學生設計出了3個自學提綱,讓學生自學起來有目的、有依據。

三、參加本次活動的收穫和感悟

1、是在數學課的教學中,只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創造一個自由發揮的機會和空間,學生的創新意識,自主探究能力和方法就會得到了不同程度培養和發展。

2、是通過教師的有序誘導,學生的積極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就能培養學生生動,

創新的個性特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3、只有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都得到成功的體驗,才能充分體現人人學習有價值數學新課標精神。

通過本次學習使我對高效課堂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獲取和借鑑了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經驗,我將以此指導自己今後的教學,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能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語文高效課堂評課稿 篇2

這堂課改變了古詩教學一味講解、生硬體會詩意的傳統教法,從板畫激趣、讀中自悟、畫中延伸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力求讓學生從畫中體驗古詩的意境,在個性化朗讀中感悟詩意和情感,很貼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不僅僅學得簡便,並且學得歡樂,體現了讓學生“樂學”的教學新理念。

一、以畫激趣,喚起情趣

教學開始,學生自讀古詩,根據大意教師就在黑板上畫一幅村晚的簡筆圖,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為學生創設情境,初步體會作者在畫面中所要表達的感情,讓學生先感其形,再激其情。學生的學習進取性調動起來了,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讀中自悟,體驗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在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這個基本理念時,講了這樣一句話: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本事,而培養這種本事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包括聽、説、讀、寫的實踐,在閲讀教學中,主要是讀的實踐,“以讀為本”。在本課教學中,讀得到了充分的落實。在初讀中,不一樣形式的讀多達五次,使全體學生真正讀通課文,為下一步讀懂課文打下了基礎。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後,讓學生再次好好讀課文,並讓他們自我認為該怎樣讀就怎樣讀。學生沒有了束縛,朗讀伴隨着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個性化朗讀得到了充分展現,每個學生讀的表情、音調、情感都各有千秋,有的甚至搖頭晃腦彷彿就置身於詩中的境界,體驗着詩人的情感。

三、抓關鍵詞,理解詩意。

在學古詩時,陳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扣住關鍵的精彩詞語。如詩中的“銜”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落日西沉,夾在兩座山巒之間的美妙情景。第三、四句詩中抓住對“橫、無腔、信口”的理解,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牧童無憂無慮、怡然自得的生活,這不僅僅是在教給學生學習詩人錘鍊詞語的態度和方法,也是在引導學生鍛鍊思維的準確性,激發想象的豐富性。

四、畫中延伸,體驗成功

在實踐環節,教師讓學生動手添畫,使畫面更加完整。這不僅僅是給學生起個示範作用,並且讓他們覺得教師和他們是一齊學習的夥伴,拉近師生的距離。學生們各個都畫得十分認真,十分用心。既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了古詩資料,又讓學生在邊敍述中鍛鍊了口頭語言表達本事,積累了語言。學生興致都很高。

語文高效課堂評課稿 篇3

一樣的愛,別樣的表現;一樣的課,別樣的感受。林教師的這一節課給我的感覺是“精緻”。

一、目標的制定明確合理,落實到位。教學流程清晰,直奔重點,簡便化解難點,整個課堂十分流暢。

二、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課前主動預習;學會審題、扣題質疑;學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句子的含義;學會邊讀書邊圈畫批註等。

三、以讀為本。讀中感知資料,讀中理清順序,讀中體會父母不一樣的愛,並且讀得方式多,讀得有層次,有感情,教師的恰當指點與評價使朗讀更有效。

四、以生為本。林教師尊重學生的閲讀感受,充分鼓勵學生説出不一樣的理解、感受,既“求大同,也存大異”,並作出及時的肯定,還課堂以真實,還孩子以真情,讓孩子暢所欲言,這樣的課堂才是我們所追求的課堂。

五、個人看法

1、“語用”方面較少。如目標3中的“經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述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理解父母的不一樣的愛,感受不一樣的表達方式。教師注重的是情感感悟,沒有滲透表達方法的指導。還有“扔”字換成“放”字,目的也只是體會父親嚴厲的愛,沒有從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這一方面來體會。還比如,學習詞語“得意揚揚”,能夠和“得意洋洋”進行區別,以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所以,如果搭建更多的語言實踐平台,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那課堂效果必須會更好。

2、整節課按照預設十分順利完成,如果能引發學生產生一些生成點,那課堂會更加“精彩”。

語文高效課堂評課稿 篇4

課文《特殊的葬禮》是一篇有關環境保護的記敍文,作者經過描述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過程及人們的表現,説明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告訴我們要珍惜、保護環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在教學本堂課中,周教師讓學生的個性在語言感悟訓練中盡情的發揮。

一、讀為主線——悟之本

文本是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對文本語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讀來完成。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閲讀、進取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本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豐富。教學中,周教師經過讓學生個別朗讀、默讀、自由讀等不一樣方式全方位地接觸文本語言。當學生經過朗讀體驗到大瀑布的雄偉壯觀後,周教師讓學生利用課文的語言讚美瀑布;緊之後,出示枯竭後的瀑布課件和品讀課文相關段落,學生自然產生了失望、悲傷等強烈的情感體驗,周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經過“讀”把情感表達出來,這些實踐點的落實促成了學生語感的構成。言語實踐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讀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進學生把書讀好。

二、心靈對話——悟之源

在流淌着個性的語文生活中,學生帶着個性化的體驗,充滿了審美的愉悦,多角度地詮釋了文本的內含。“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課程標準》)僅有對話,才是真正的引導;僅有對話,才能走進心靈;僅有對話,才能彼此接納;僅有對話,才能相互造就。在這堂課中,周教師讓學生親近文本,與文本碰撞;親近作者,與作者交流,讓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了“零距離”的心靈對話。用心靈去傾聽心靈,到達心靈相通,情感共鳴,構成獨特的閲讀體驗。讓學生的“個性”在語文課堂中盡情地流淌,學生就產生了與文本對話的內在需要,變“要我説”為“我要説”,師生對話就成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過程。當週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大瀑布兩個截成不一樣的情境,掀起了學生強烈的情感波瀾,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從孩子們的語言中可看出他們發自內心的要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呼喊。

三、走向實踐——悟之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本事,而培養這種本事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説到底,語文實踐就是引導學生生動地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把文章感悟與人生感悟有機地結合起來,去生髮創造新思路、新問題和新價值。在這一課中,周教師巧用了課文的空白點,讓學生當堂準備稿子,當一回巴西總統向巴西人民作一回演講,巧妙地為學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台,激活了學生的內心世界,迸發出學生的情感火花,讓真情在學生慷慨激昂的演説中流淌。學生在這個平台上與文本對話,對話的實質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時空,他們活力澎湃,將對瀑布的熱愛與同情,對環境的憂慮經過自我的言語盡情地表達出來。這樣的平台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是一個善於創設情境,富有教育機智的人,他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課堂上,周教師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努力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讓學生們“悟”得其神,“練”得其法,學生的個性與學習智慧得到盡情展現,課堂真正成了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了師生共同創造的舞台,值得我思考和學習!

語文高效課堂評課稿 篇5

《鄉下孩子》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藴涵了農村清新活潑的意境美,讀來令人如沐陽光,如嗅青草野花的香味,如聞童聲笑語,令人悦目賞心。聽了吳教師的課,我想談談自我聽完的收穫。

一、語文味十足。

吳教師的語文課上出了語文味,在課堂上,她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在學生的回答問題方面,吳教師就比較注意孩子們的完整表達,這個訓練就應當從低年級開始,不僅僅能夠訓練他們的思維,還能夠培養條理性,説話不至於顛三倒四,久而久之,語言表達本事就能得以有效提高。當然了,培養學生的語言本事必須循序漸進,更要持之以恆。語言的表達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培養學生的語言本事要由易到難、由扶到放、由説到寫,遵循兒童語言發展的規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細緻地引導,紮紮實實地行動。吳教師還注重孩子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比如量詞的使用,學生在表達時引導他用上修飾詞,使學生表達地更具體、形象。

二、文本訓練紮實。

我們時常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課堂上學生髮言進取,學習主動,感覺課堂效果很好,可是到了寫作業或者考試的環節,往往出現諸多問題,如:出現錯別字、語句不通順、答題不完整,有的學生乾脆不做。這不得不使我重新認識課堂教學中的文本訓練。明白課堂中離不開“訓練”,而“訓練”必須到位,否則就算練了,效果也不會好。今日在吳教師的課上,她就比較注重文字訓練。從一開始的複習詞語

環節,她就有層次地出示一些詞組,讓學生明白“只、片、籃、串”與“捉、含、挖、逮”等字在詞組中的恰當使用,從而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精準。吳教師還培養學生的想象本事及口頭表達本事。如:你猜一猜,她嘴裏含一片草葉,會吹出一首怎樣的歌曲?鄉下孩子還能夠用什麼東西給自我帶來歡樂鄉下的孩子除了會挖野菜喂小豬,逮小魚喂貓咪以外還會幹些什麼活文中注重説話訓練,學生的想象本事和説話本事得到了培養。三、學習方式多樣

吳曉靜教師善於運用“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新課程理念。所以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敢想、敢説,讓孩子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以想象帶動學生的感悟體驗。本課中的插圖很好的描繪了文本資料,在教學第二小節時我利用課文上的插圖引導想象:鄉下孩子怎樣捉蝴蝶?會編個什麼樣的故事?會吹支什麼樣的曲子?吳教師播放歌曲,讓孩子在欣賞中感悟鄉下孩子的心境。為了讓孩子明白捉蝴蝶,吳教師準備了蝴蝶,激發孩子的熱情,並説一説你是如何捉到蝴蝶的?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到了鄉下孩子生活的豐富多彩和愉快的心境。隨之讓學生情感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