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促織》教案及原文翻譯賞析

校園2.39W

  《促織》教案

《促織》教案及原文翻譯賞析

促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作者蒲松齡和他的《聊齋志異》;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識點;翻譯全文。

過程與方法: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變的情節;品味細膩的人物心理描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蒲松齡同情百姓的博大胸懷和對封建統治者罪惡的揭露。

教學重點: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識點;翻譯全文。

教學難點: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變的情節;品味細膩的人物心理描寫。

教學方法:閲讀、鑑賞、引導、討論。

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

300多年前,在山東省淄川縣,有這麼一個“怪人”:此人家裏窮得叮噹響,他典當破舊衣物,置辦茶水擺在路邊,供過往行人歇腳、解渴;他不收錢,只要求每個歇腳的人給他講個新奇的故事。原來此人是在蒐集寫作素材。他白天聽,晚上伏案寫作。這個“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學家蒲松齡。

  【作者介紹】

蒲松齡,山東淄州(今淄博市)蒲家莊人,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他是清代康熙年間人,是一位有多方面藝術才能的作家,一生著述豐富。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詩一千幾百首,詞一百首,散文四百多篇。從小熱衷功名,19歲參加科舉考試,連中縣、府、道的第一,但此後卻屢試不第,擠不進官場。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鄉過着清苦的塾師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觸的機會較多,對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有所不滿。寫有一副“落第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聊齋志異》介紹】

蒲松齡20歲左右開始創作《聊齋》,40歲左右基本完成,後不斷增刪,至死方止,聚一生心血而成。《聊齋》收集了大量的民間神話傳説,共8卷,491篇,約40萬餘字。“聊齋”作者的書齋名,“誌異”記述花妖狐鬼及荒誕不經的奇聞異事。目的是“諷刺現實,寄託孤憤”。郭沫若稱讚它説“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寫作背景介紹】

這篇小説寫的是明代宣德年間的事情,其實大有深意。“宣德治世,宣宗令主…顧以草蟲纖物殃民至此耶?抑傳聞失實耶?”這是跟作者同時代的詩壇宗師王漁洋寫在《聊齋志異》手稿本上的一條評語。王漁洋為什麼要強調宣德年間是“治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呢?顯然他的用意,是要提醒讀者讀《促織》時要聯繫眼前的現實。康熙年間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目為“英主”。可當時的統治集團和康熙本人同樣追求“聲色狗馬”,酷愛“鬥雞戲蟲”、至今傳下來的鬥蟋蟀盆,以康,乾年間製作最精,康熙時更有以制盆揚名於世的。可見作者的創作意圖,實際上是在借講前朝“令主”當政的“治世”時代的事,來揭露“當時”“英主”當政的“盛世”的黑暗現實。“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當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議論。這正反映了蒲松齡思想的深刻處,“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當政的“衰世”就不用説了。

  【文言知識點】

1、 通假字:①昂其直,居為奇貨(“直”通 “值”,價格)

②成妻具貲詣問(“貲”通“資”,錢財)③而翁歸,自與汝復算爾!(“而”通“爾”,你)

④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裁”通“才”,剛) ⑤蟲躍去尺有咫(“有”通“又”)

⑥翼日進宰(“翼”通“翌”,次) ⑦牛羊蹄躈各千計(“躈”通“噭”)

2、 古今異義詞:

兩股間膿血流離 股,大腿 屁股。 久不售 售,考取 賣物出手。

亦無售者 售,買 賣物出手。 敗堵叢草 堵,牆 堵塞。

宰嚴限追比 宰,縣令 主管、主持或殺。 搶乎欲絕 搶,碰撞 搶奪、爭奪。

3、 此類活用:

名詞活用作狀語——(1)歲徵民間,每年。(2)得佳者籠養之,用籠子。

(3)早出暮歸,在早上、在晚上。 (4)取兒藁葬,用草蓆(裹)。

(5)日與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釋,用力。(7)民日貼婦賣兒,每天。

名詞活用作動詞——(1)試使鬥而才,有才能。 (2)旬餘,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籠歸,用籠子裝。 (4)上於盆而養之,放到、放進。

(5)兒涕而出,流着淚。 (6)自名“蟹殼青”,命名。(7)細疏其能,陳述。

(8)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 (9)裘馬揚揚,穿着皮衣,騎着馬。

(10)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受窮,變富。 (11)仙及雞犬,成仙。

使動用法——(1)昂其直,使…高,抬高。(2)輒傾數家之產,使…傾盡/竭盡。

(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意動用法——(1)成然之,認為…是對的。(2)成以其小,劣之,認為…劣/差。

(3)益奇之,認為…奇特。

薄產累盡,形作動,賠盡。蟹白慄黃,形作名,白肉,黃粉。

成述其異,形作名,奇特的本領。啼告母,動詞作狀語。

4、特殊句式:(1)定語後置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

(2)被動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 (3)省略句,又試之雞。

5、課文中出現的表示時間短暫的詞語:(1)俄見小蟲躍起,不久,一會兒。

(2)旋見雞伸頸擺撲,隨即,跟着。 (3)少間,簾內擲一紙出,一會兒。

(4)斯須就斃,一會兒。(5)未幾,成歸,沒多久。(6)無何,宰以卓異聞,沒多久。

(7)既而得屍於井,不久,隨後。 (8)食頃,簾動,吃一頓飯的工夫。

  【情節】

1、對於小説,人們最感興趣的是它的情節。請同學們按照情節發展的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把文章分為6部分,並給每一部分擬一個小標題。

答:序幕(1) :徵蟲,交代背景。開端(2):覓蟲,山窮水盡,悲。發展(3):卜蟲、得蟲,柳暗花明,喜。高潮(4-7):失蟲、化蟲、鬥蟲,大起大落,悲。結局(8):獻蟲,因禍得福,喜。尾聲(9):評蟲,痛斥官吏警戒天子。

2、據情節,可以看出文章始終圍繞的一條主線是什麼?圍繞這條主線,情節具體有幾次起落波折?這樣安排有何妙處?

答:文章始終圍繞的一條主線是促織得失。情節有四次起落波折:報充里正,嚴遭杖刑(一落)——山窮水盡;按圖索蟲,終獲佳品(一起)——柳暗花明;斃蟲失子,陷入絕境(二落)——樂極生悲;魂化促織,出現轉機(二起)——偶然生喜;比之他蟲,慚怍不已(三落)——自慚失落;蟲顯異能,驚喜萬分(三起)——化悲為喜;進獻令宰,令宰怒呵(四落)——怒呵猶信;呈獻皇上,裘馬揚揚(四起)——因禍得福。這樣寫的妙處:這樣的情節設置,避免了閲讀小説一覽無餘的乏味,正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折多變的情節發展既引人入勝,又能更充分、深刻地表現統治集團的荒謬、苛酷給普通百姓造成的巨大災難。

3、有人認為小説的喜劇性結局削減了對醜惡社會的譴責力量,你贊同這一觀點嗎?談談看法。

答:①這個結局是虛幻的,當時的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蟲去讓皇帝玩賞,這正是鞭笞皇帝視人命如玩小蟲。②成名“因禍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百姓的生死禍福,竟繫於區區小蟲,封建統治的腐敗已到何種程度!③“喜劇”的結局,實際上是嘲諷了一出醜劇,“成名裘馬揚揚”,連“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澤”,這豈不荒唐可笑!

【心理描寫】

閲讀課文第4-7段,找出體現成名心理活動變化的單音詞,依次填入空格處。

成名聽説兒子誤斃蟋蟀則(怒),得子屍於井則轉而為(悲),見兒子氣息惙然則轉為(喜),但顧蟋蟀籠虛則又轉而為(愁)。忽聞門外蟲鳴則既(驚)且(喜),然見蟋蟀短小則認為它(劣);視之,意似良,則又轉為(喜)。將獻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爺意,心中又(恐)。

成名的內心變化,寫得錯落有致,其時悲時怒時喜時愁。 可見一隻小小的蟋蟀竟然或牽動着主人公的心,主宰主人公的命運。這細緻入微、曲折變化 的心理描寫與動作描寫熔於一爐,有力地揭示了皇帝荒淫 ,致使百姓家敗人亡的罪惡現實。

  【總結】

《促織》是一篇借前朝故事,諷刺現實,寄託“孤憤”的佳作。作者以一隻促織的得失為線索,寫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納蟋蟀以致傾家蕩產,但又終於致富的故事,鞭撻了宮廷生活的荒淫無道,揭露了大小官吏的諂媚逢迎,寄託了作者對備受欺凌壓迫的廣大底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業佈置:預習《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原文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鬥而才,因責常供。令以責之里正。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為人迂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百計營謀不能脱。不終歲,薄產累盡。會徵促織,成不敢斂户口,而又無所賠償,憂悶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歸,提竹筒絲籠,於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靡計不施,迄無濟。即捕得三兩頭,又劣弱不中於款。宰嚴限追比,旬餘,杖至百,兩股間膿血流離,並蟲亦不能行捉矣。轉側牀頭,惟思自盡。

時村中來一駝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資詣問。見紅女白婆,填塞門户。入其舍,則密室垂簾,簾外設香幾。問者爇香於鼎,再拜。巫從旁望空代祝,脣吻翕闢,不知何詞。各各竦立以聽。少間,簾內擲一紙出,即道人意中事,無毫髮爽。成妻納錢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頃,簾動,片紙拋落。拾視之,非字而畫:中繪殿閣,類蘭若;後小山下,怪石亂卧,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旁一蟆,若將躍舞。展玩不可曉。然睹促織,隱中胸懷。折藏之,歸以示成。

成反覆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細瞻景狀,與村東大佛閣逼似。乃強起扶杖,執圖詣寺後,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見蹲石鱗鱗,儼然類畫。遂於蒿萊中側聽徐行,似尋針芥。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冥搜未已,一癩頭蟆猝然躍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間。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狀極俊健。逐而得之。審視,巨身修尾,青項金翅。大喜,籠歸,舉家慶賀,雖連城拱璧不啻也。上於盆而養之,蟹白慄黃,備極護愛,留待限期,以塞官責。

成有子九歲,窺父不在,竊發盆。蟲躍擲徑出,迅不可捉。及撲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兒懼,啼告母。母聞之,面色灰死,大驚曰:“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兒涕而去。

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兒,兒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夫妻向隅,茅舍無煙,相對默然,不復聊賴。日將暮,取兒藁葬。近撫之,氣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復甦。夫妻心稍慰,但兒神氣痴木,奄奄思睡。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亦不復以兒為念,自昏達曙,目不交睫。東曦既駕,僵卧長愁。忽聞門外蟲鳴,驚起覘視,蟲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鳴輒躍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虛若無物;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急趨之,折過牆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審諦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顧,尋所逐者。壁上小蟲忽躍落襟袖間,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喜而收之。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思試之鬥以覘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日與子弟角,無不勝。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因出己蟲,納比籠中。成視之,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較。少年固強之。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納鬥盆。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少年又大笑。試以豬鬣毛撩撥蟲須,仍不動。少年又笑。屢撩之,蟲暴怒,直奔,遂相騰擊,振奮作聲。俄見小蟲躍起,張尾伸須,直齕敵領。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蟲翹然矜鳴,似報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雞瞥來,徑進以啄。成駭立愕呼,幸啄不中,蟲躍去尺有咫。雞健進,逐逼之,蟲已在爪下矣。成倉猝莫知所救,頓足失色。旋見雞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力叮不釋。成益驚喜,掇置籠中。

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成述其異,宰不信。試與他蟲鬥,蟲盡靡。又試之雞,果如成言。乃賞成,獻諸撫軍。撫軍大悦,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既入宮中,舉天下所貢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一切異狀遍試之,莫出其右者。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詔賜撫臣名馬衣緞。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悦,免成役。又囑學使俾入邑庠。後歲餘,成子精神復舊,自言身化促織,輕捷善鬥,今始蘇耳。撫軍亦厚賚成。不數年,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異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昇,仙及雞犬。信夫!”

  【譯文】

宣德年間,皇宮中崇尚鬥蟋蟀的遊戲,每年都要向民間徵收。這東西本來不是陝西出產的;有個華陰縣的縣令,想巴結上司,把一隻蟋蟀進獻上去,上司試着讓它鬥了一下,它顯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級於是責令他經常供應。縣官又因此把這件事情責令給里長去辦。市上那些遊手好閒的年輕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籠裝着餵養它,抬高它的價格;儲存起來,當作珍奇的貨物一樣等待高價出售。鄉里的差役們狡猾刁詐,借這個機會向老百姓攤派費用,每攤派一隻蟋蟀,就常常使好幾户人家破產。

縣裏有個叫成名的人,正在讀書,準備應考,但長期未考中秀才。為人拘謹,不善説話,就被刁詐的小吏報到縣裏,讓他充當里正的差事。他想盡方法還是擺脱不掉(任里正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產都受牽累賠光了。正好又碰上徵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沒有抵償的錢,憂愁苦悶,想要尋死。他妻子説:“死有什麼益處呢?不如自己去尋找,也許還有萬一找到的希望。”成名認為這些話很對。就早出晚歸,提着竹筒銅絲籠,在破牆腳下,荒草叢裏,挖石頭,掏大洞,沒有什麼計策不施行的,最終沒有成功。即使捉到二、三隻,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要求。縣官嚴定期限,追逼交納,成名在十幾天中就被打了上百板子,兩條腿膿血淋漓,連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牀上輾轉反側,只想自殺。

這時,村中來了個駝背巫婆,能夠憑藉神力占卜。成名的妻子準備了錢財去詢問她。只見紅顏的少女和白髮的老婆婆擠滿門口。成名的妻子進入巫婆的屋裏,只看見密室裏垂掛着簾子,簾子外面設置着香案。詢問的人在鼎裏點燃香,拜了兩次。巫婆從旁邊望着空中替代他們祝禱,嘴脣忽閉忽開,不知在説些什麼。大家各自都肅敬地站着聽。一會兒,從簾子裏面丟一張紙條出來,那上面就寫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問的事情,沒有絲毫差錯。成名的妻子把錢交納在案上,像前邊的人一樣燒香跪拜。約一頓飯的工夫,簾子動了,一片紙拋落下來。拾起一看,不是字,而是一幅畫,當中繪着殿閣,就像寺院一樣;(殿閣)後面的小山下,怪石零亂橫着,長着一叢叢荊棘,一隻青麻頭蟋蟀伏在那裏;旁邊有一隻癩蛤蟆,就好像要跳起來的樣子。她展開玩味了半天,不明曉是什麼意思。然而看到蟋蟀,暗合自己的心意,就把紙片摺疊好裝起來,回家後交給成名看。成名反覆思索,是不是教給我捉蟋蟀的地方?細看圖上面的.景物,和村東的大佛閣很相像。他就強忍着痛扶着枴杖,拿着圖來到寺廟的後面,(看到)有古墳高起,沿着古墳向前走,只見一塊塊蹲踞着的石頭,好像魚鱗似的排列着,特別像畫中的一樣。他於是在野草中一面側耳細聽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針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視力、耳力都用盡了,全然沒有蟋蟀的蹤跡響聲。他正用心探索着,沒有停止,一隻癩蛤蟆突然跳過去了。成名更加驚奇了,急忙去追它,癩蛤蟆跳入草中。他便跟着癩蛤蟆的蹤跡,分開叢草去尋找,只見一隻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撲過去,蟋蟀跳進了石洞中。他用細草撩撥,蟋蟀不出來;又用竹筒取水灌進石洞裏,蟋蟀才出來,形狀極其俊美健壯。他便追趕着抓住了它。仔細一看,只見蟋蟀巨大的身體,修長的尾巴,青色的脖項,金黃色的翅膀。成名特別高興,用籠子裝上提回家,全家慶賀,即使是價值連城的寶玉也比不上它,把它放到盆子中餵養,用蟹肉和慄肉餵它,愛護得周到極了,留着到了期限,以便拿它送到縣裏去交差。

成名有個兒子,年九歲,看到父親不在(家),偷偷打開盆子來看。蟋蟀一下子跳出來了,快得來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後,(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會兒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哭着告訴母親,母親聽了,(嚇得)面色灰白,大罵説:“禍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來,自然會跟你再算帳!”孩子哭着跑出去了。不多時,成名回來了,聽了妻子的話,全身好像蓋上冰雪一樣。怒氣衝衝地去找兒子,兒子無影無蹤不知到哪裏去了。不久在井裏找到他的屍體,於是怒氣立刻化為悲痛,頭撞地,口呼天,幾乎要絕命。夫妻二人對着牆角流淚哭泣,茅屋裏沒有炊煙,面對面坐着不説一句話,再也沒有了依靠。天將晚時,才拿上草蓆準備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氣息微弱。他們高興地把他放在牀上,半夜裏孩子又甦醒過來。夫妻二人心裏稍稍寬慰,但是蟋蟀籠空着,一看見它就出不來氣,説不出話,也不敢再追究兒子了。

從晚上到天明,連眼睛也沒合一下。東方的太陽已經升起來了,成名直挺挺地躺在牀上發愁。他忽然聽到門外有蟋蟀的叫聲,吃驚地起來窺視,那隻蟋蟀彷彿還在。他高興地去捕捉它,那蟋蟀鳴叫着就跳就走了,行動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蕩蕩地好像沒有什麼東西;手才舉起,卻又遠遠地跳開了。成名急忙追它,轉過牆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來回走動,向四面觀看,才看見蟋蟀趴在牆壁上。成名仔細看它,個兒短小,黑紅色,立刻覺得它不像先前那隻。成名因它個兒小,看不上它。(成名)仍不住地來回行走觀看,找他所追捕的那隻。(這時)牆壁上的那隻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了。再仔細看它,形狀像土狗,梅花翅膀,方頭長腿,覺得好像很良好。高興地收養了它,準備獻給官府,但是心裏惴惴不安,怕不合縣官的心意,他想先試着讓它鬥一下,以便看它怎麼樣。

村裏一個喜歡多事的年輕人,養着一隻蟋蟀,自己給它取名叫“蟹殼青”,(他)每日與夥伴的蟋蟀角鬥比賽,沒有不勝利的。他想留着它,把它當成暴利,便抬高價格,但是也沒有買者。(有一天)少年直接到家來找成名,看到成名所養的蟋蟀,就掩着口笑,於是取出自己的蟋蟀,放進比試蟋蟀的籠子裏。成名一看,對方那隻蟋蟀又大又長,自己越發慚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殼青”較量。少年堅持要較量較量,成名心想養着這樣低劣的東西,終究沒有什麼用處,不如讓它拼搏,換得一笑了事。因而把兩個蟋蟀合放進一個鬥盆裏。小蟋蟀趴着不動,蠢得像個木雞,少年又大笑。試着用豬鬣毛撩撥小蟋蟀的觸鬚,小蟋蟀仍然不動,少年又大笑了。多次撩撥它,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奔往前,於是互相翻騰打鬥,振奮叫喚。一會兒,只見小蟋蟀跳起來,張開尾巴,伸出觸鬚,徑直咬敵方的脖頸。少年大驚,急忙分開,使它們停止撲鬥。小蟋蟀鼓起翅膀得意地叫,似乎報告給主人知道。

成名大喜,兩人正在共同觀賞,一隻雞突然來到,直接前進以便向小蟋蟀啄去。成名驚駭地站着,驚叫起來,幸喜沒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遠。雞又大步地前進,追逐逼近小蟋蟀,小蟋蟀已被壓在雞爪下了。成名嚇得驚慌失措,不知怎麼救它,急得直跺腳,臉色都變了。忽然又見雞伸長脖子扭擺着撲騰,到跟前一看,小蟋蟀卻落在雞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發驚喜,捉下放在籠中。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進獻給縣官,縣官見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述説了它的奇異,縣官不信。試着和別的蟋蟀搏鬥,其他的蟋蟀都倒下了。又試着和雞鬥,果然像成名所説的。於是就獎賞了成名,把蟋蟀獻給了巡撫。巡撫很高興,用金籠裝着獻給皇帝,仔細地敍述了它的本領。到了宮裏後,凡是全國貢獻的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及一切奇異的蟋蟀,都與(小蟋蟀)鬥過了,沒有一隻能超過它。它每逢聽到琴瑟的聲音,就按照節拍跳舞,(大家)越發覺得出奇。皇帝特別地高興,便下詔賞給巡撫好馬和錦緞。巡撫不忘記好處是從哪來的,沒多久,縣官也以“才能卓越”而聞名了。縣官一高興,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囑咐主考官,讓他進入縣學。過了一年多,成名的兒子精神復原了。他説他變成一隻蟋蟀,輕快敏捷而善於搏鬥。現在才甦醒過來。巡撫也重賞了成名。不到幾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頃田地,很多高樓殿閣,還有幾百頭牛羊;每次出門,穿的皮衣和駕車的馬都超過世世代代做官的人家。

異史氏説:“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已經忘記了;然而執行的人就立刻把它當成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每天抵押妻子賣掉孩子,還是沒有停止。所以皇帝的每一小步,都關係到人民的性命,不可以忽視。唯獨這個成名是因為官吏的侵害而貧窮,又因為進貢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車馬,得意揚揚?當他充當里正,受到責打的時候,哪裏想到他會達到這樣的情況呢!老天要用這些酬報老實忠厚的人,於是讓撫臣、縣官一併受到蟋蟀的恩惠了。聽説一人得道成仙,連他的雞狗也跟着成仙。這話真是一點不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