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

校園1.2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使學生體會到愛與信任是可以創造奇蹟的。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通過讀課文,感受“父”與“子”的了不起。體會文章表現的父愛的偉大及執著信念的堅韌。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父愛、母愛是人世間最高尚、最無私、最偉大的愛,古今中外無數名家以其為題材創作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名篇,感染了許多讀者。我們剛從《秋天的懷念》一文中體會到了母愛的温柔與細膩,這節課,我們將通過美國著名作家馬克·漢林描寫的一個發生在地震中的傳奇故事,一起去感受父親的偉大與深沉。

1、正音:

結合《叢書》p96,“讀準帶點的字,在正確的讀音下畫上橫線。”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2、板書課題,瞭解略讀課文的讀書要求:

請一學生讀閲讀提示,明確閲讀要求。歸納板書:

問題⑴: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提示: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四要素去概括。)

問題⑵:課文結尾為什麼説這對父子了不起?

二、自讀自悟

(要求帶着讀書要求自由輕聲自讀課文。)

三、交流感悟

1、討論理解問題⑴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⑴引導學生共同理清四要素要點。

(當歸納地點時,簡單介紹洛杉機,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⑵學生彙報: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要求學生根據四要素進行概括。)

2、討論理解問題⑵課文結尾為什麼説這對父子“了不起”?

⑴小組合作學習討論:

(明確要求:可以提問題,可以交流看法,可以小組一起感情朗讀。人人蔘與,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⑵全班交流彙報:

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相關語句,瞭解父親當時所處的環境。(通過此教學環節,讓學生了解父親不顧個人安危營救兒子,更能突出父親的偉大。)

①師:我們先一起了解大地震後的景象是怎樣的呢?

(要求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描繪。)

②結合平時你們瞭解到的地震的相關知識,説説這裏的處境危險嗎?

(讓學生知道當時處境之危險,隨時都會發生xxxx。)

③學習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師:你從文中哪些段落、哪些語句體會到父親的偉大?

(讓學生找出文章的語句、段落,彙報小組學習結果,教師適時引導,並加以梳理歸納,為下面的深入分析,體會父親了不起做鋪墊。)

⑶結合學生彙報,學習理解第三自然段:

(父親為救兒子不顧危險。)

①父親了不起體現在哪裏?

(引導學生髮表看法,知道父親冒着隨時會xxxx的危險,置生死於度外,從而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②什麼動力使父親在一片廢墟中去尋找自己的兒子呢?

(引導學生髮表看法,理解支撐父親所作所為的是信念。)

③朗讀指導。

⑷結合學生彙報,學習理解第五~十三自然段:

(父親救兒子的堅定而執着的信念。)

①父親了不起在哪裏?

(引導學生抓住語句理解。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過後,便絕望地離開了”。而這位父親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勸阻他時,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着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着挖。救火xxxx、警察提醒他有危險,但他堅持在廢墟中挖掘着。)

②什麼動力使父親有這樣了不起的舉動?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想到的是他對兒子的承諾,為了兒子,決不喪失信心;實現對兒子的承諾。)

③分角色朗讀(通過朗讀感受父親的堅定和執着)。

④你還從哪裏體會到父親的偉大呢?

(課文第12、13自然段“他滿臉灰塵,雙眼步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面臨危險,隨時會發生的倒塌、餘震、xxxx,父親連續挖掘了38小時。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多麼感人的一幕!多麼堅韌的父親,多麼有責任感的父親。)

⑤為什麼這位父親能連續挖掘38小時而不放棄呢?

(引導學生理解是父親的執着的信念支撐着他,讓他戰勝了一切困難。)

⑥朗讀描寫父親神態的語句。感受父親的偉大。

⑸面對這位了不起的父親,你想怎樣讚美他呢?

(師先示範: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他信念堅定,不輕言放棄。)

⑹重點朗讀指導,體會人物感情:

①出示句子:

a、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b、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②師:這是文章第3第13自然段中兩處父親對兒子的相同的呼喚。我們一起理解一下,同樣的呼喚,但父親感情上有什麼不同。

(理解第一次的呼喚是父親面對廢墟的絕望悲痛的心情,第二次的呼喚是聽到兒子的聲音,那驚喜萬分的感情。)

③朗讀。

⑺學習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①找出文中描寫兒子語言、動作、心理的句子讀一讀。

②出示重點段段: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説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説過,不論發生什麼事,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③説説兒子的了不起體現在哪裏?

(引導學生髮表看法,理解兒子對父親充滿信任,充滿耐心等待父親,對生存充滿希望,以及處事的冷靜、勇敢。)

④出示重點段段:“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⑤説説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從兒子對同學的關愛,感受兒子的了不起。)

四、體會情感

1、假若你當時在場,你想對他説什麼?

2、在這一事件中,父子為什麼會團聚?(憑着堅定的信念)文中反覆出現過哪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談談你的體會。

3、這件事對你有什麼啟發?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懂得:不論遇到什麼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不要放棄希望,那麼你就能成功。)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

1、閲讀朱自清散文《背影》。

2、閲讀《輕鬆練習》中的《回憶中的家》。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父親

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編排了精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略讀課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令人震撼,讓人感動,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描寫具體、情感真摯,講述的是在美國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着危險,抱着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讚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閲讀能力。所以在本課教學中,要緊緊扣住“父母之愛”這一專題來學習,重點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現情境並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文本,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一)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闢、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四)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言行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重點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這句話的含義。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準備

(一)學生預習課文,瞭解文章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

(二)教師準備課件。(用PPT製作的有關課文內容的文字片和與地震相關的圖片與音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

(一)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進入第六單元的學習。這一單元,將讓我們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第17課(師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三)檢查生詞

(四)整體感知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兒呢?

(五)文中的父與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板書:了不起父子)

二、披文入情,感悟語言

(一)這節課,我們就先來看看,文中的父親為什麼了不起。請大家默讀課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文字讓你感到了父親的了不起?用波浪線把它們畫出來,在旁邊用一兩個詞簡單地寫下你的感受。

(二)重點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以下重點句段

1.第3自然段:

(1)從哪裏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從哪看出痛苦?為什麼?痛苦到什麼程度?用一個詞來概括父親此時的心情。

(3)儘管痛苦,但他還是堅定地站了起來,透過“堅定”這個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父親?

(4)朗讀,讀出父親的痛苦與堅定

2.第5—11自然段:

(1)誰阻擋過他?是怎樣阻擋的?

(2)為什麼父親反覆只説這一句?

(3)分角色讀課文。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1)從哪裏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為什麼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

(3)為什麼説沒人再來阻擋他?(引導學生學習5-11自然段)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滿臉灰塵……到處都是血跡。”

(1)從哪裏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

(2)體會外貌描寫的作用。

(3)你覺得這是一位什麼樣的父親?(師板書:堅強執著)

(4)聯繫生活,出示地震災害圖片。

(5)用一句或者幾句話寫下你的感受。

(6)小結全課

(7)這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為什麼説他的兒子也同樣了不起呢?下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三、佈置作業:

(一)寫生字

(二)摘抄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父親的形象已經刻在我的心中,讓我們深深感動。那麼,他的兒子又為什麼了不起呢?請大家自由讀13至23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兒子的哪些畫面感動了你?

二、自讀自悟,交流體會

重點指導學生理解感悟如下句段:

(一)“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説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説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二)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三、展開聯想,即時練筆

(一)討論

大家設想一下,剛才有個同學談到,當時埋在廢墟底下的阿曼達也可能害怕,他害怕還是不害怕?請大家討論一下,可以想象,可以用書上的語言來證明

(二)想象

師:同學們,讓我們跟隨記錄片,再親自看看1994年美國發生地震的一剎那。就在災難發生的這一刻,忽然樓房晃動起來,身體也跟隨着晃動,教學樓象山一樣向我們壓下來,把我們送進了漆黑的廢墟底下:

師:只聽見四周是────(生闡述想象)

只看見──(生闡述想象)

(三)練筆

1.阿曼達是那樣的了不起!他在廢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時啊!在這38小時裏他都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用你的心去寫,用你的想象去寫,把了不起的阿曼達用説手中的筆寫出來。

2.請幾位寫得有代表性的同學朗讀。

四、誦讀經典句段,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感情朗讀“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二)分角色朗讀父子對話

(三)小結全課,拓展延伸

推薦課外書《感悟父愛》

五、作業

(一)完成練筆

(二)課外閲讀《感悟父愛》

(三)複習生字

作者簡介:

高娃,女,1973年10月出生,現任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教研室國小語文教研員,中學高級教師,內蒙古自治區國小語文優秀教學能手,全國優秀教師。論文《把握教學重點上好語文園地》獲全國語文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

《父與子》美國作家馬克。漢林

馬克。漢林:mark victor hansen(馬克·漢林)是一個專業演講者,他在近二十年中,在三十二個以上的國家二百萬人作了四千次演講,演講內容包括優秀銷售策略,個人能力與發展等。他一直鼓舞人們創造一個更加強大、更有自己的未來,他給各行各業的人帶來了積極和深遠的影響。

原文

曾經發生在美國洛杉磯一帶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裏,使30萬人受到傷害。

在混亂中,一個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衝向他7歲的兒子上學的學校。他眼前,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跑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他知道兒子的教室在樓的一層左後角處,他疾步走到那裏,開始動手。

在他清理挖掘時,不斷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並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後,他們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説:“太晚了,他們已經死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着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來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着挖。

救火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起火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難以控制自己,可這樣不但不利於你自己,對他人也有危險,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人們都搖頭歎息着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渾身上下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爸爸,真的是你嗎?”

“是我,是爸爸!我的兒子!”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説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來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為你説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你現在怎麼樣?有幾個孩子活着?”

“我們這裏有14個同學,都活着,我們都在教室的牆角,房頂塌下來架了個大三角形,我們沒被砸着。”

父親大聲向四周呼喊:“這裏有14個孩子,都活着!快來人!”

過路的幾個人趕緊上前來幫忙。

50分鐘後,一個安全的小出口開闢出來。

父親聲音顫抖地説:“出來吧!阿曼達。”

“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在經過巨大的磨難後,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使學生受到父子親情的感染,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現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懷念》,體驗到了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今天,我們再來體驗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偉大的愛──父親的愛。

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初讀課文

1、讀通課文,注意讀音。

2、再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後,一位父親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況下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三、小組自學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

2、課文結尾説這對父子了不起,為什麼這樣説?談談你的看法。

思考課文應該分成幾大段?每一段主要寫的是什麼?

四、討論交流

1、課文結構:

第一段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人們受到了傷害。

第二段一位父親去兒子的學校,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把兒子及其同學救了出來。

第三段父子緊緊擁抱在一起。

2、讀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體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找出重點的詞。

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堅定、疾步、埋頭、滿臉灰塵、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

兒子了不起是因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書)

3、通讀全文,加深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⑴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麼?

⑵學生參照板書,逐步思考,獨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聯繫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1、結合生活實例,教育學生學會關心別人,尤其是父母。

2、瞭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母親節的具體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教案點評

本課通過教學最終要讓學生深知為人父母,最疼愛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為子女,最應報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基本獨立學習了《秋天的懷念》之後,這篇課文更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主要通過閲讀、思考、自學、討論、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清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會出父親對兒子的愛有。同時還要將這種德育和美育的滲透落實到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教師又有意識地安排了“聯繫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的教學環節,讓學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母親節的具體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4

教材簡析:

“無論發現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是父與子之間的心靈之約,更是一種偉大的承諾,正是這種承諾的力量,才使得父親在兒子被大地震埋在廢墟中時,連續38小時不停地挖掘,終於把自己兒子和其他13名兒童從瓦礫中救出。這是父親的“了不起”。當安全出口被開闢出來後,“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看似簡單的話語,卻是從一個只有7歲的孩子口中説出,是在地震後被掩埋38小時後,即將獲救但又隨時面臨危險的情況下説,造就了兒子的“了不起”。一對父子,演繹了一個傳奇故事。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爆炸”、“廢墟”、“破爛不堪”等詞語意思。

2、能有感情在朗讀課文,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

3、能感受“父愛的偉大”。

4、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出對這對“父子”的真實情感。

教具準備:

1、課件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板書“地震”

師:同學們,看到“地震”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

(5.12四川地震)

師: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大地震,使得6萬9千多名可愛的生命過早地凋謝了,使得3000多孩子瞬間成為了孤兒。地震是殘酷的。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也發生了一場地震。在這次地震中,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個傳奇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了解這個故事,認識這對父子。

(完成板書: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感知大意。

1、生帶着要求自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不動筆墨不讀書)

(2)、這是一場什麼樣的地震?

(3)、地震中發生了什麼事?

2、生自讀課文

3、交流彙報

(1)、這是一場怎麼樣的地震?

(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內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①指導朗讀: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突出“大”)

②出示“大地震圖片”

師:我帶來了一組當年大地震的圖片(課件出示)(簡介幾組圖片,屏幕隨機出示:廢墟,大爆炸、瓦礫、理解“爆炸”、“廢墟”)

(2)地震中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他人的勸阻,手無寸鐵在廢墟中連續挖了38小時,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闢、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閲讀單元導讀,明確學習重點。

二、交流對地震的瞭解,拓展閲讀有關資料。

三、導讀課文,整體感悟。

(一)初讀,掃清文字障礙。

(二)品讀,找出感動的句子,好好體會。

(三)着重引導讀好以下句子:

1.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誰對誰説的?用什麼語氣讀?文中共出現幾次?另外兩次誰説的?説明什麼?)

2.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為什麼要這樣寫?直接寫36小時不行嗎?36小時是多久?從他的外貌描寫中,你想到什麼?)

3.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這句話最重要的詞語是什麼?把了不起的感覺讀出來。)

(四)能不能用自己的話簡潔概括課文內容?

(五)精讀,快速閲讀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麼,有什麼疑問。

四、提出質疑,梳理疑問

根據學生疑問,梳理出一至兩個待探究問題,教師也提出問題:為什麼説這對父子是了不起的?

第二課時

一、立體探究,感悟“了不起”

(一)自主選擇“兒子了不起”、“父親了不起”進行探究,找出關鍵句子,細心體會。

(二)探究“兒子了不起”(抓住勇敢、無私、對父親的信任來理解,放手讓學生暢言。)

(三小結、過渡:從兒子的表現我們可以説:真是個了不起的兒子。而兒子的了不起來自於父親,來自於對父親的信賴,來自於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父親的了不起表現在哪裏呢?(提示:交流的時候,表達要清晰,要抓住課文中的具體句子來説明。)

重點探究“父親的了不起”。

抓住以下句子,反覆朗讀感悟:

1.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着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着挖。(為了兒子,決不放棄,實現對兒子的承諾)

2.然而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佔據父親整個心靈的是兒子,一定要救出兒子是父親心中唯一的信念)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36個小時,兩天一夜啊,在這段時間,父親不吃不喝不睡,是多麼了不起啊!讀

(2)挖掘工作何其辛苦和危險,然而,父親承受的僅僅是肉體上的辛苦嗎?(還有精神上的雙層壓力:擔心家裏的妻子,擔心孩子再也找不到了。)肉體上的辛苦,精神上的壓力,這一切也沒有使父親停下來?你們説他了不起嗎?讀

(3)想象挖掘過程中有哪些觸目驚心的場面,父親會怎麼想呢?(不管發生了什麼,看見了什麼,絲毫沒有動搖父親的意志,多麼了不起啊!)讀

總結學法:抓住什麼來分析?(神態、動作、語言)

討論。最終,兒子救出來了。故事的結局皆大歡喜。可是,如果挖出來的是兒子的屍體,或者在挖的過程中發生了爆炸,還能説父親是了不起的嗎?(父親因為擔憂孩子的生命安全,過於悲痛,以致於精神和行為異於常人,這都是緣於他對孩子深沉的強烈的愛。不管孩子能不能救,不管結局是否圓滿,他都是一位稱職的父親,偉大的父親,了不起的父親。)

二、精略結合閲讀,感受不同形式的愛

(一)導語:父母的愛有很多種,有的象阿曼達的父親一樣,是一種強烈的外顯的愛,有的可能是我們平時覺察不到的無微不至的愛。閲讀《慈母情深》,運用我們學到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體會人物的感情。

(二)交流: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母親的深情?

(三)填表:今天,我們不僅被《地震中的父與子》中偉大的父愛感動着,也被慈母的濃濃深情感動着,之所以被感動,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原因——太投入了,同時,也是文章的原因——太感人了。

作業:

1.填寫表格

2.回憶生活中,父母親關愛你的一個畫面,寫一個片段,注意,把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寫具體。

慈母情深(略)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以讀代講、讀中悟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讀質疑、合作探疑、交流解疑

1、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着濃濃的父愛之情,也許,我們並不怎麼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種平凡、樸實、無私的父愛在我們的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你能想象到它會爆發出何等驚人的力量?創造出怎樣的奇蹟嗎?今天,我們來學習22課《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

2、自讀理文

請同學們帶着預習中的問題以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把課文快速地讀一遍。

3、小組合作

(出示小組合作要求)

①把自己讀懂的內容變成問題考考別人。

②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學討論一下,共同解答。

③在合作中又發現了什麼新問題?

4、交流解疑

為了充分展示同學們合作學習的成果,我們舉行個男女對抗賽,看看哪一組提的問題多而且有價值,能難到對方?哪一組能迎難而上,對課文理解深刻,回答準確到位?我們給優勝組授予“智多星”稱號。

(學生交流探討)

相機組織辯論:這位父親的精神是不是失常?

隨機板書:兩眼直直只有一個念頭挖了38個小時

小結:他失常,但失常的偉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驚人!這就是愛!偉大的父愛!(板書:愛)

二、讀中悟情,以讀促解,突出重點

1、看看文中有多少個感歎號?集中在哪兒?

2、這些感歎號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指導朗讀重點句段)幻燈片依次出示

①“他感到眼前……走去。”

②“是兒子的聲音!……我的兒子!”

③“是我,是爸爸!……和我在一起!”

④“一個安全的出口……阿曼達!”

三、以文激情,開放課堂,昇華情感

1、從大家的朗讀聲中,我感覺同學們被這篇課文深深的感動了。感動了就會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告訴老師,你想到了什麼?

2、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一種方式來表達一下你對父母的崇敬、愛戴!

四、課後作業

在以下的幾個形式中選擇一個做一做,體會父母的辛勞和對自己的關愛。

1、和爸爸媽媽的目光對視一分鐘,你看到了什麼?

2、細細地觀察爸爸媽媽的背影,你想到了什麼?

3、幫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體會的了什麼?

五、板書設計:

(略)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7

一、設計指導思想

本課的教學是以“以學生自讀自學、合作探究為主線”的指導思想而設計教學的,注重教師引導的過程和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為目標,注重為學生的理解、感悟,積累搭好橋樑,拓展、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道閲讀的興趣,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學會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培養學生感受、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讓每一位學生得到紮紮實實的發展。

二、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國小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版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有一年發生在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着生命危險,抱着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經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了兒子和同學的感人故事,文章雖然語言比較平實,但描寫具體,情感真摯。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理解課文內容並不難,而真正理解父子之間的真情,是有一定難度的。

三、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以父親在救助兒子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父親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為主線,寫出了父與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於教學。

但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怎樣才能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搭設一座橋樑,讓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薰陶,是教學本課的一個關鍵,好在四年級的學生正是自我意識強烈,而且感情比較豐富的年齡,這篇課文課文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我感覺只要方法得當,這篇課文的教學是對他們盡行感恩教育的好選擇。

四、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學會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闢、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五、教法學法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利用課文中的情感資源,設計有感情的導語,把學生帶入到課文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中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豐富想象後的語言訓練為主線,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資源,抓住課文中的兩條線,一是在父親挖掘過程中的表現和其他父母進行對比,二是夫妻的挖掘表現與兒子在黑暗的廢墟底下的對照。讓學生在這樣的對比中體會父親的偉大、了不起以及兒子的了不起。

六、媒體選擇

幻燈片、地震錄像片段

七、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會地震帶來的巨大災難。教師安排了汶川地震中的一段視頻錄像,學生觀看。觀看後,提問:“你們想對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孩子説些什麼?”接着提問“假如你在黑暗的廢墟中會怎麼想,怎麼做?”

(二)回顧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再次默讀課文,説説對課文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話?

(三)再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學習。

1、學生很快就會找到父親挖掘的那句話“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我就用導語引導:突如其來的地震,把很多孩子都埋在廢墟地下,哪有父母不心痛孩子的,他們都無比悲痛,看到這樣的廢墟,他們都怎樣啦?(讀第5自然段)而這位父親又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2、在學生回答後,我讓學生對過去的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後的父親的想法、兒子的想法進行想象。時間一分一秒地流失,父親的意志受到了考驗,兒子的生命也受到了考驗。引導學生思考:兒子在這個過程中,為什麼能這樣頑強的堅持下來,從而引導學生説出“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是兒子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也是父與子相互信任基礎。教學中,不是穿插學生的朗讀,更好體會父親的偉大父愛父與子之間的相互信任。

3、在理解父親挖掘過程中那種堅定的信念時,讓學生對“人們搖頭歎息着走開了,都認為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於悲痛,精神失常了”進行討論。這時候的父親到底有沒有精神失常。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父親心中堅定的信念。

(四)總結課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2、延伸、這對父子不僅感動了我們,更感動了周圍的人,想象周圍的人看了後會怎麼説?

八、教學評價設計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在交流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能夠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梳理出父親的愛與執着。在交流“他挖了8小時,12小時……”這個段落時,我採用了讓學生回答為什麼不直接用挖了36小時這種方法,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親的了不起。

在交流“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這一段落時,我採取了我敍述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的環節,然後説出在廢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時的阿曼達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

這樣既能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初步學會揣摩人物的心理,捨身處地的思考問題,初步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又能使學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薰陶。實現了課程標準中“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這一目標要求,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再次質疑完畢後,我主動引出有父愛老師想到了母愛,並配樂朗讀我搜集的一篇文章,然後聯想自己的父母為自己做的日常瑣事,並佈置把其寫成文章,最後向學生推薦書目。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拓展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的積累,讓學生見識各種方式的愛;二是《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描述的父愛是必較外顯的,而且是用地震這一特殊情況來展現的,可以説比較驚天動地,學生可能誤以為只有那樣才能稱的上愛,我講述文章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白平實中也能見真情,讓學生懂得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事雖然平凡,並且他們認為是很平常、很應該的事,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這簡單、平凡中藴含着父對他們深深的愛與濃濃的情。從而使他們受到更加深的感恩父母的教育。

總之,無論是教學的總體設計,還是某一問題的確定。我都始終注意力爭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紮紮實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關注學生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與落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進入更高年級打下紮實的語言基礎。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8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明確專題:

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説説本組專題的內容及學習要求。

2、談話導入:

對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體會。出示一段讚頌親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別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師自己撰寫的:(親情,是黑夜裏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親情,是冬日裏和煦的太陽,驅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温暖……)讓學生齊讀。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讀了以後,相信大家對這段文字,對親情的可貴一定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學生通過查字、詞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邊讀邊動筆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檢查認讀生字新詞。

3、指名分部分輪流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4、檢查自讀情況,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⑴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⑵讀後你有些什麼想法?

三、再讀課文,直指重點

1、再讀課文,説説課文所寫的是怎樣的一對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種各樣的。

2、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讓學生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人物,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閲讀本文的突破口。

3、質疑:

課文結尾為什麼説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組內探討,交流各自的初步認識。

第二課時

一、抓住重點,合作研究

1、深讀課文,看看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

2、品味詞句:

⑴關於父親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説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父親説的這一句話課文中出現了幾次?為什麼反覆出現?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②“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着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幫助我?’”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麼?答案可以有差異,在學生回答之後,教師用抒情性的語言進行小結。

③“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

作者不厭其詳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麼?課文為什麼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可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也可以採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在對比中領悟──如果把這句話改為以下的句子,你認為好嗎?“他不停地挖着,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

⑵關於兒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

①“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兒子憑什麼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學生髮言後,教師小結:親情,產生信賴;親情使父子心連心;親情使兒子堅信,父親總會跟他在一起,無論是在寧靜温馨的家,還是在張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②“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一起。”

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學生髮言後,教師小結:親情使人勇敢、無畏,親情使人無私、高尚。)

3、再次齊讀導入時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4、小結:

為什麼説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説一説。

二、朗讀體會,加深體驗

1、自由讀課文,想讀誰説的話就讀誰説的話,想讀哪段就讀哪段。

2、小組內分角色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和心情。

3、全班交流分角色朗讀課文,用小組彙報的形式。

三、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想對父母説些什麼,或者是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故事,或者是你打算怎麼做,都可以記在你的日記本上。

2、課後自由組成小組,讀讀課文,展開討論,編寫劇本,演一演,製成錄音帶,然後全班交流,評一評。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課文中的11個生字詞。

2、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教學重點難點】

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是在父母的關愛中成長的,父親的愛,可能是嚴厲的批評;可能是真誠的鼓舞;可能是細緻的關懷,今天我們來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來結識一位有着執着的愛信念的父親和一個勇敢的男孩兒。

板書: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子

二、讀課文,標出生字詞

生自由讀全文。

師:有哪些生字詞是你想提示同學的?

師指導學生正確認讀“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柔曼、爆炸、瓦礫”等詞語。

師:這些詞語各寫一遍。注意爆炸的爆字,右邊最下面不是“水”字,筆劃依次是“點、提、撇、點。”

生在摘抄本上寫生字。

師:哪些詞語你還不太明白?

生提出不懂的詞語,師指導用“找出近義詞”的方法或“把詞語放到課文中理解”的方法,讓學生互相探討,理解詞義。

師:默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生默讀並思考。

師:用自己的話説説。

生敍述文章梗概,師指導。

師:課文哪些描寫給你的觸動最深刻?

生根據課文內容敍述。

師:“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在文中反覆出現了三遍,把這句話抄寫在摘錄本上。

板書:

總會和你在一起。

師指導學生關注文中父親的語言和外貌,並分類抄寫在摘錄本上。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子

總會和你在一起

地震父與子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闢、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瞭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講生活中的一則實例,讓學生談感受:

曾有這樣一則報道:有一位母親買菜回家,突然看見自己三歲的兒子正從自家五樓的陽台上摔下來。這位母親一下子從很遠的地方跑過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後來,消防隊員做了一個實驗,讓這位母親從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跑過去,這位母親卻接不住一個沙包。這是為什麼呢?

2、揭示課題:

了不起的母親瞬間爆發了超常的愛的力量,避免了慘禍的發生,拯救了孩子。當地震災害突然降臨時,父愛又會爆發出怎樣的力量呢?1994年,當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襲美國洛杉磯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七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並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

⑴藉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

⑵用“~~~”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⑶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穫。

3、全班交流:

⑴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

⑵初步彙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

⑴用比較簡潔的話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⑵讀了課文有什麼感受;

⑶劃出不懂的詞語、句子,試着提出不懂的問題。

2.全班討論:

⑴用簡潔的話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⑵談談讀了課文,自己有什麼感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細讀課文,與文本對話

1、學習第2、3自然段:

⑴自讀。

⑵議一議:

此刻,父親的心情怎樣變化?

出示句子: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⑶説話訓練:

阿曼達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很苦惱,父親會……

阿曼達在和同學踢足球,腿骨折了,父親會……

⑷師小結。

2、學習4~23自然段:

⑴自讀課文4到23自然段,邊讀邊體會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上記號,也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⑵彙報:

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理解4~11自然段最令人感動的句子。

⑶學生分角色讀一讀。

⑷小結:

對第12自然段的理解:

①師:是啊。在我眼裏,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話,而是一首飽含父愛的詩,輕你們各自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

出示: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②指名讀。

③比較句子,你更欣賞哪一種表達方法?為什麼?

出示:

a、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

b、他不停地挖,挖了36小時。

④出示:

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了什麼?

⑤小結。

⑥讀一讀這首詩。

對13到23自然段的理解:

①師生合作讀13到23自然段。

②“不!爸爸。……”從這句話大家體會到了什麼?

師:父親不顧一切地挖,兒子堅韌不拔地等。因為他們都有一個信念: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在一起。憑着這樣的信念,他們不僅一家團聚還救活了其他13個孩子,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3、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段。

三、拓展,體會父母之愛

推薦讀《背影》、《遊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