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中學閲讀教學中學生的多角色活動

校園2.51W

在傳統的閲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單一而固定,處於一種僵化狀態。教師就是講解、提問、呈現、灌輸,學生則聽記、回答、應對、接受。教學的主體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抑制,處在一種被動的、消極的學習狀態之中,學習效率之低可想而知。今天,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使學生擺脱過去那種單一的、被動的、僵化不變的角色地位。教師應當想方設法給學生創造多種多樣的轉換角色的機會,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性,讓學生在課堂這塊民主自由的天地裏,充分施展他們的手腳,鍛鍊他們的才華。

中學閲讀教學中學生的多角色活動

  一、“小醫生”角色

在閲讀教學中,學生通過探索、嘗試去獲得新知,難免會走些彎路,產生各種各樣的錯誤。過去,這些錯誤往往由教師直接判定並指導糾正。現在,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就應當多讓他們自己來當“小醫生”,幫助同學改正錯誤,同時也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力。在教學中,我常給學生提供這樣的角色機會。如一年級新生在學拼音時,最容易混淆的便是第二、第三聲,平翹舌音,前後鼻音。在直呼練習時,我讓“小醫生”們集中注意“把脈診斷”,根據“病情”開出“處方”,每當這時,孩子們總是興趣盎然,像模像樣地扮演着這個角色,享受着角色轉換帶來的新奇和興奮。

  二、“小博士”角色

今天的少年兒童,生活在各種傳媒的包圍之中,課外書籍讀得多,知識面廣,視野開闊。教師不僅要充分相信他們,還要為他們在課堂上交流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創造條件,讓學生扮演“小博士”角色,把時代的“活水”引進課堂。如在教學第二冊《春風吹》一文時,結合“吹來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吹得小雨輕輕地下,孩子們快來種葵花”等課文內容,我請學生們爭當“小博士”,説説與這些課文內容相關的事,孩子們説出了燕子是候鳥、青蛙要冬眠、春天是播種的季節等許多知識。

  三、“小導遊”角色

閲讀教學不能脱離具體的語言交際活動,必須與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教學一些介紹風土人情、人文景觀的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啟發小朋友以爭當“小導遊”的方式來讀懂課文。如學習《北京》一課時,在初讀課文、瞭解大意的基礎上,我讓學生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學當導遊,全班師生當遊客,讓小導遊自己組織語言指點電腦課件中出現的景點,向老師和同學介紹北京。從孩子們思路清晰、方位有序、語言得當的介紹中,我欣慰地看到“小導遊”的角色遊戲,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小助手”角色

在閲讀教學中,即使傳統意義上屬於教師的活動也應當鼓勵小朋友積極參與,讓他們充當“小助手”的角色。如貼掛圖,製作教具、使用電教媒體、板書、板畫等課堂活動,都可以讓學生協助完成。學習《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時,我讓孩子們從海面、海底、海灘、海島四個內容中自由選擇一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需要幫助老師進行板畫,“小助手”們根據課文內容趣味盎然地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畫,從他們興奮激動的小臉上,我發現他們已經體會到了做課堂小主人的自豪和快樂。

  五、“小老師”角色

“教學相長”是我國傳統的.寶貴的教學經驗。“教學相長”不只是教學上的互補、互助,而且也體現了“教中有學,學中有教”的客觀規律。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的經驗,今天同樣具有積極意義。這是因為同學之間有相近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思維方式,所以互教合作更容易為夥伴接受,有時能起到教師起不到的作用。如教學生字新詞時,先讓學生充分做好自學準備,然後請一個學生走上講台當“小老師”帶着大家學。教完了,再讓全體學生評一評,哪裏講得好,哪裏還不夠。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還可以坐在學生的位置上,有意識地提些問題幫助。“小老師”教得更到位。這樣的“師生反串”無疑會給課堂教學注人民主、平等、和諧的新鮮空氣。

著名特級教師週一貫先生説得好,“愛探索、喜嘗試是孩子的一大特點”。在教學中,我們完全可以創造各種機會幫助孩子“嘗試”各種角色活動,在角色的完成中,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營造起民主的課堂氣氛,從而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