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集錦七篇

校園1.3W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集錦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材所處位置及學習目標

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安排的《走進信息世界》,是繼五年級上冊《遨遊漢字王國》之後的又一次圍繞一個主題,課內外結合,學生自主程度較高的大綜合性學習。學習的目標是:瞭解現代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知道古今信息傳遞方式的不同,感受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對我們生活、學習的影響;懂得正確利用媒體,趨利避害;初步養成留心信息的好習慣,逐步學會蒐集信息、選擇信息、運用信息,善於和別人交流信息;學習利用信息撰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二、發揮“單元導讀”的導學功能

帶領學生走進信息世界,需要認真閲讀理解單元導讀,幫助學生搞明白開展這次綜合性學習的社會背景、自身需要、學習目標。單元導讀的學習應該讓學生生成“我的五官所觸及的都是信息,”“我就被信息所包圍”的感受;生成“讓我們馬上開始關於信息的研究”的急切心態。一句話,充分發揮單元導讀的功能,使學生對本次綜合性學習目標明確、充滿激情。

三、用活“信息傳遞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的“活動建議”

(一)根據需要活用“閲讀材料”

教材選編了五篇針對性很強的閲讀材料。這是為學生提供的開展綜合性學習必需的資料,特別是對無圖書館可去、無網絡可上的農村國小生,更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按照第一條“活動建議”,“認真讀讀‘閲讀材料’中的文章”展開研究學習時,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閲讀、概括能力自主閲讀這些資料,討論交流信息傳遞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對閲讀材料中的信息進行比較,瞭解古今信息傳遞方式的不同。根據第三條建議做活動準備時,可以引導學生再次閲讀這些材料,提取現代傳媒對人們生活影響的信息,作為論辯發言的材料。當然,有條件的地方,還是要引導學生拓寬蒐集資料的渠道。比如,通過訪問專家、親身體驗等形式,進一步蒐集資料,更廣泛地瞭解信息的傳遞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二)一次調查結果兩次運用

“活動建議”第二條是“做一次調查,記錄全家人在一天中都從哪些渠道獲得了哪些信息。再根據記錄做一些分析,看看從中能發現什麼。”用活這條建議,首先是在調查前,引導學生設計好調查記錄表,培養學生事前注意做好準備工作的良好習慣;通過留心自己和家裏人獲取的信息及獲取信息的渠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調查後,指導學生填寫調查表,對信息進行篩選、整理、彙總、分析。不要滿足於發現傳播信息和獲取信息的規律,以及信息對不同羣體的影響,還要注意指導學生分類保存資料,為第二階段利用信息、撰寫研究報告做準備。

(三)靈活選用辯題,重視前期準備

活動建議第三條就“怎樣正確利用電視、網絡等傳媒的問題,展開討論或辯論。”用好這一形式,一要根據當地實際,靈活選用論辯主題;二要重視論辯前期準備。教師應和學生一起擬訂討論或辯論的題目,指導學生多渠道蒐集正、反雙方的資料。論辯由學生自己組織,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陳述自己的觀點。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問題,防止“走極端”。論辯勝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論辯提高學生蒐集信息、選擇信息、運用信息、組織語言、口語交際的能力,增強抵制不良信息的自覺性。

(四)拓展活動內容,體會信息對學習、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材選用的活動建議是面向全國各地國小生的。我們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針對當地、本校或本班的實際,設計感興趣的活動。譬如,城市的孩子可以搞“天下事我關心”新聞摘要活動,感受現代信息的影響;做“購物方式的變遷”調查活動,瞭解網絡購物給人們帶來的方便等。農村的孩子可以開展“與致富專業户零距離接觸”,看他們是怎樣獲取致富信息的,信息給他們的生產、銷售帶來了什麼好處等。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對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四、學習寫“研究報告”的五個步驟

“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綜合性強、難度大,是對學生蒐集處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一次全面鍛鍊。可指導學生分五個步驟進行。

(一)研讀例文,打開思路

引導學生閲讀兩篇研究報告,讓學生感悟到像“爸爸咳嗽”這樣的小事也可以進行研究。教師可再進一步舉例激趣,讓學生形成這樣的認識:搞研究並不是什麼神祕的事情,只是需要留心觀察生活、注意蒐集信息、善於發現問題。像家庭生活、校園文化、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當地習俗、科技文化等都有值得研究的問題。其中,校園文化就有許多值得研究的課題,例如,學生近視情況及形成原因的調查,預習與學習成績之間關係的研究,校園童謠的研究……從而打消學生的顧慮,打開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暢談自己最想探究的問題,激起“我也要研究”的慾望。

(二)選定主題,制訂計劃

國小生好奇心強,喜歡探究問題,從“小小的陀螺”到“神祕的UFO”,幾乎都感興趣,思路打開後,他們列舉的問題可能五花八門,涉及面很廣,有的會有一定的難度,甚至是離奇古怪,即使研究也不可能有結論,像“有沒有外星人”等。因此,教師指導學生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定合適的研究主題至關重要。通過引導,讓學生知道,選題首先得是自己感興趣、樂於研究、適合研究的。選題設計的內容和範圍儘量淺、小,多着眼於身邊的現實問題。例如,“從玩具的變遷看國小生的消費觀”“環保與衞生習慣的內在關係”等。確定選題後,小組制訂研究計劃。由於是第一次訂研究計劃,教師要具體指導,可給學生提供例文,讓學生明白,研究計劃分“研究課題──研究方法──組員分工”等方面。

(三)蒐集信息,分類整理

計劃確定之後,蒐集資料是中心環節。教師在這方面要引導學生運用第一板塊學習的蒐集資料的方式方法,擬訂一個簡單的計劃,蒐集什麼資料和到哪裏蒐集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無效勞動。蒐集的資料應當和課題有關,儘可能多一些和全一些,正反方面的都要有。蒐集資料可以自己調查、訪問、記錄,也可以從書報上摘選、從網絡上搜索等。例如,“我們家生活的變化”這一選題,就可以通過調查家人、親朋,從衣着、傢俱、電器、過節消費、交通工具幾個方面蒐集資料。接着,小組成員要一起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與研究課題有關的保留,無關的刪除;已有的資料刪去,新的保留;與自己有不同觀點的留下,然後歸類整理。

(四)閲讀資料,形成觀點

小組成員要充分閲讀整理好的資料,每個組員都要注意篩選為自己觀點作支撐的、對解決問題有價值的信息,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經過小組討論達成共識,為撰寫研究報告做準備。

(五)研究寫法,撰寫報告

再次研讀兩篇研究報告,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出研究報告的不同寫法:《奇怪的東南風》語言生動形象,寫作思路是“記錄信息──分析信息──請教別人──得出結論”;《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語言平實,寫作思路是“問題的提出──調查方法──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得出結論”。兩篇研究報告寫法雖有不同,但基本都是“提出問題──蒐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結論”。必須讓學生清楚:研究結論的得出,是以蒐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為基礎的;撰寫研究報告要做到問題明確,資料充足,分析合理,結論清楚。掌握基本寫法後,撰寫小組研究報告,並集體進行修改、完善。

五、展示交流,總結反思

本次綜合性學習成果展示的形式力求多樣化。可以佈置展覽,展出這次綜合性學習中進行的各種調查結果、活動紀實、研究報告;可以召開主題報告會,報告小組的研究成果,或個人收穫、感悟、發現。

進行活動的評價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活動結束時以“慶功會”的形式,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在活動中的變化,共享成功的喜悦。同時進行反思,為今後開展綜合性學習提供借鑑。

活動結束後將全部資料編輯成冊,把有價值的研究報告呈送相關部門。

下面節選我們上學年《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聽課筆記如下:

環節一:閲讀報告,習得方法(一課時)

一、出示自學提綱(教師簡短導入新課後出示)

1.讀一讀,想一想:兩篇報告研究的各是什麼問題,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

2.讀一讀,議一議:作者是怎樣蒐集信息的,又是怎樣利用信息進行分析研究的。

3.讀一讀,比一比:兩篇報告在寫法上各有什麼特點。

二、學生自學(師提醒學生)

第一個問題適合個人自學;第二、三個問題應採用個人自學、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方式。

三、交流彙報(教師板書要點,並抓住小組未能解決或解決得不好的問題要學生討論)

1.蒐集信息的方法:

《奇怪的東南風》:觀察、記錄、聽醫生解釋;

《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閲讀書報、上網、調查訪問、其他。

2.運用信息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

《奇怪的東南風》:通過對蒐集到的'“每天的風向和爸爸的病情”兩項信息進行分析,發現兩者之間的因果聯繫──刮東南風爸爸便咳嗽,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對通過多種途徑蒐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逐條分析,進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3.關於研究報告寫法(作為教學重點,教師在此處下了工夫):

第一篇:記錄信息→分析信息→請教別人→得出結論;

第二篇:問題提出→調查→整理調查情況和資料→得出結論。

第一篇語言生動形象,第二篇語言平實。

兩篇報告寫作思路雖有不同,但基本規律都是:提出問題→蒐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結論。

環節二:研選主題,制訂計劃(一課時)

一、教師舉例開啟思路

1.英國的波義耳無意中發現紫羅蘭花遇酸變成紅色,便潛心研究,最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酸鹼指示劑。

……

二、結合實際,選擇課題

1.分組討論。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

2.班內交流。在互相交流的基礎上,學生選題的範圍還是比較窄,思路沒有打開,教師就選題範圍、選擇課題適時點撥,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1)選題範圍發散:如,家庭生活、校園文化、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當地習俗、科技文化等。(2)選擇的課題發散,如,家庭生活方面:①家庭讀書氛圍與孩子成才的關係的研究;②家庭和睦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的調查;③單親家庭中孩子心理特點的調查與研究;④家庭安全教育現狀的調查;⑤國小生家務勞動情況的調查……校園文化方面:①本班同學視力保護情況調查和分析;②本校課外讀書情況的調查和建議;③預習與學習成績之間關係的研究;④學生課間活動的調查與研究;⑤校園童謠的研究……

三、組成小組,編制計劃

選題相似或相同的學生自願結成課題小組共同研究一個課題。制訂計劃,明確分工。(出示研究計劃的例文──第六小組的研究計劃,幫助學生制訂小組研究計劃)

第六小組的研究計劃

環節三:按照計劃,課外蒐集信息(略)

環節四:方法遷移,學寫報告(一課時)

一、閲讀信息,形成觀點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課題,學習處理信息。

1.組內交流信息,彙總信息。

2.閲讀信息,篩選信息。篩選的標準:(1)是否與研究的課題有關,有關的保留,無關的刪除;(2)這個資料已有還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刪去;(3)注意是否有不同看法的資料,把不同的觀點保留下來。

3.分類整理,形成觀點。(1)對篩選後的材料再進行分類整理,形成觀點;(2)整理後的信息不足以形成觀點、得出結論,需要繼續蒐集信息;(3)補充蒐集,充實觀點。

二、利用信息,學寫報告

1.充分討論,準備撰寫。(1)研究報告的標題可以像第一篇研究報告那樣有正、副兩個標題,也可以像第二篇那樣只有一個標題,簡單醒目;(2)引用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在報告中怎樣安排;(3)研究結論是什麼,怎樣表達這一結論;(4)研究報告的寫法。

2.小組合作,撰寫研究報告:(1)確定組內執筆同學;(2)小組集體討論定稿。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課前交流一下:

孩子們,上課之前我們做一個遊戲,好嗎?待會兒屏幕上會出現三組詞語,老師只讓大家齊讀一遍,看看只讀一遍,聰明的你能一下子記住幾個詞語?(屏幕出示)同學們表現真棒,相信這節課同學們有更精彩的表現!

一、複習引入課題

1、開學初,我們就學習了一首詞,還記得嗎?請大家一起背一遍。

2、今天這節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張志和寫的詞——《漁歌子》。(板書課題)“漁歌子”是詞牌名,你還知道有哪些詞牌名嗎?

二、指導朗讀,初步感知。

1、請大家打開書本,翻到110頁。

出示學路指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詞。提示:

仔仔細細讀上四遍,前兩遍要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詞念得字正腔圓;後兩遍要注意把詞讀通順,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2、出示詞語認讀。強調多音字“塞sài”,看插圖理解“箬笠、蓑衣”。

3、詩詞在古時候是用來唱的。讀的時候很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誰再來念念?讀出它的節奏,讀出它的韻味。

4、教給大家一個聲音清亮的方法:坐正,挺胸,抬頭看前面??再念一遍。

三、理解句意,感受如畫的江南美景

1、張志和不僅是著名的詞人,還是有名的大畫家。他常常把畫畫的技巧融入到寫詞當中,他的好朋友大書法家顏真卿是這樣誇他的,説他的詞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意思就是説,他寫的詞就像一幅畫。默讀這首詞,看看詞中為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

2、數數,有多少景物?整首詞27個字就描寫了9種景物,詩詞就是這麼簡潔。正是應為簡潔,這些景物的顏色呀、姿態呀都沒有寫進去,那請同學們展開想像,説説這些景物是怎樣的?

師先説:怎樣的西塞山?

生:翠綠的西塞山

生:危峯兀立的西塞山

生:陡峭的西塞山

生:山清水秀的西塞山

師:怎樣的桃花?

生:粉紅的桃花

生:多姿多彩的桃花

生:奼紫嫣紅的桃花

師:怎樣的斜風?

生:微微的斜風

師:細雨?

生:濛濛的,涼涼的

師:流水、白露、鮭魚?選一個説説?

生:鮮美的鮭魚時快時慢的流水

3、這些景物加了顏色、姿態,生動多了。那能不能把這些顏色、姿態送到這首詞中,用自己的語言説説這首詞所描寫的景色?

4、在他們兩個的描述中,你覺得這裏的景色怎樣?(美麗如畫)(板書)

5、張志和把江南寫得多美啊!其實不僅張志和寫江南,還有許多寫江南的詩詞。 (課件出示:白居易《憶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四、入境如情,體悟心情

1、這首詞中,不僅有這些景物,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人,這個人是怎樣的穿着?怎樣的姿態?

生:悠然自得的漁夫

生:漁夫在斜風細雨中遲遲不想回家,好像沉浸在這美麗的意境中

板書:悠然自得 人

2、此時的漁夫心情如何?

生:高興,有鱖魚釣

生:舒暢

生:興奮,他想,今天的晚餐有着落的

生:平和,笑眯眯的。

師是啊,表情都看到了。

完善板書:

美麗如畫 景

悠然自得 人

興奮舒暢 情

3、詞中沒有一個字寫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麼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寫的景物中體會到詩人的心情。)

補充另一首詞《天淨沙 秋思》你再看看,這個人的心情如何?是興奮舒暢的嗎? (悲哀、憂愁)你是從哪裏體會到的?(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 雖然沒有學過這首詞,但是聰明的孩子,你們能從作者筆下的景物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

你看,張志和筆下的白鷺、桃花、鱖魚、斜風細雨??你們就是從這些景物中窺伺到作者的心情。這首詞,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幅江南春時的美麗景色,還通過景物感受到詩人悠閒自得、興奮舒暢的心情。

再讀讀這首詞,請問,這裏的“歸”指的是回到哪裏?(回到自己的家)

五 深探“不須歸”

1 同學們,讓我們聯繫時代背景去感悟張志和“不須歸”的情懷。

詞人張志和年少得志,曾經是朝廷命官,後來因得罪權貴被貶官,他乾脆辭官不做,隱身於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遊賞為樂,以釣魚為趣,自稱"煙波釣徒",過起了天大地大四處是我家的遊歷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

所以這裏的不須歸是指回哪裏?後來朝廷派人找張志和回去做官,張志和説斜風細雨不須歸。這裏的歸又是指回哪裏?

他的大哥張鬆齡擔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寫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勸弟弟回家。(課件出示張鬆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下面,我來當哥哥,你們當張志和,我們一起來對讀兩首詞。

“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齊讀)不須歸。

師:(指生)志和啊,你為何不歸?

生1:西塞山的風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風景裏,不想回家。

生2:我愛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這麼好,我想多玩會兒。

2 是啊,你們真是張志和的知音。據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每次垂釣,

他的魚鈎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鈎,沒有魚餌,能釣到魚嗎?師:是啊,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

3 讓我們像張志和那樣,獨坐着,任清風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撲鼻而來,一起

讀——[音樂響起]

4 這首《漁歌子》流傳至今,已上千年。來,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

讓它在我們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恆畫卷吧!

6、後來大家都非常喜歡這首詞,裏面有一個句子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在大家寫文章的時候常常被用到。你覺得是指哪一句?為什麼?

:西塞山??因為景色美麗,一看到美麗的景色,就想起這句詩。

:青箬笠??

7、如果朋友看見我在雨中散步,問我,咦,你怎麼不回家呢?我可以用一句詩回答他——斜風細雨不需歸

如果有一個人遇到了困難,經歷了艱難,他也可以用一句詩安慰自己——斜風細雨不需歸

看來斜鳳細雨不僅指自然界的斜鳳細雨,還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教師小結:現在,到底詞會流傳哪一句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首詩還會千古流傳,一定還會流傳下去,從同學們中間流傳下去。最後我們在這首音樂中結束這堂課。

板書:

美麗如畫 景

悠然自得 人

興奮舒暢 情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經歷乘法運算定律的猜想、驗證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含用字母表示);

2、能靈活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3、猜想、驗證、應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啟蒙教育。

  教學過程:

  一、比賽激趣,引發猜想

1、談話:在數學課堂中,大家都非常欣賞思維敏捷,反應快的同學,下面就給大家一個機會,我們進行一次計算比賽,看哪位同學最先博得大家的欣賞!

2、教師報題,學生起立搶答。

3、大家的速度都很快,很難分出高下,下面換一種比賽形式。

(課件演示:一次性計算兩道題,看誰算得既對又快。)

4、啟發猜想:這幾天我們在學什麼計算題,(筆算乘法)感覺怎樣?聯繫剛才我們做的兩題加法,你想到了什麼?

5、引導猜想:a、乘法中可能也有交換律和結合律;

b、猜想怎麼用字母來表示它們。

{板書猜想結果: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

  二、合作探究,舉例驗證

1、引導驗證方法:老師為什麼要在等號上加“?”!誰有辦法把問號去掉?

請學生當即舉一個乘法交換律的例子。(板書:學生所舉例子,注:舉例證明)

質疑:舉一個例子能證明這個運算定律的正確性嗎?(可能是巧合)

那怎麼辦?需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舉例!

2、小組合作驗證

3、歸納兩條乘法運算定律的文字敍述內容,揭示課題。

  三、學以致用,加強鞏固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按照教參中的教學進程安排,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需要分兩課時完成。筆者認為將兩課時合併為一課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與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比較相似,由兩條加法定律猜想到兩條乘法定律,難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兩條乘法定律一起學,一方面有利於比較區分;另一方面,更利於實際應用,事實上在計算應用中,這兩條定律通常是結合在一起應用的。

2、經歷過程,強化體驗,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從猜想→驗證→應用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適當的啟發、引導、參與。更多的是學生自發的學習,是學生感覺學習知識的需要而展開學習。如:由加法的簡算快捷而受啟發聯想到乘法要是也有運算定律進行簡算該多好!從而激起探索新知的渴望。再如:當體會到舉一個例子無法驗證説明問題,需要舉更多的例子時,讓學生考慮怎麼辦?從而討論解決方法:大家一起舉例。再如:得出結論後,當然想到拿學習成果應用於實際。這比由老師步步安排好學習步驟要好得多,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而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會高漲。

3、科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在數學知識領域內,“猜想→驗證→結論”是十分有效的思考研究方法。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和今後的學習。同時,在驗證環節中涉及到常見的證明方法——舉例證明。同時滲透了偶然和必然之間的辨證關係。總體上説:這節課的設計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探索空間,體現了數學邏輯思維的嚴謹美,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齲齒形成的原因以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2、使幼兒懂得保護牙齒的意義,瞭解保護牙齒的方法。

3、指導幼兒學會刷牙的正確方法,培養幼兒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衞生習慣。

4、體驗健康潔白的牙齒給人帶來的快樂與美感。

活動準備:

提前兩天將洗淨的蛋殼浸在醋裏 收集幼兒的漱口水若干杯

故事準備《愛吃糖的老虎》

活動過程:

1、故事《愛吃糖的老虎》引出主題

提問:狐狸想出了什麼辦法?老虎的牙齒怎麼了?

引出問題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壞掉的牙齒。

2、找齲齒

(1) 用小鏡子找一找自己的牙齒有沒有變黑或壞掉的。

(2) 觀察長有齲齒的幼兒的牙齒

(3) 變黑壞掉的牙齒叫齲齒

3、利用實驗探索齲齒形成的原因

(1) 幼兒討論:齲齒是怎麼形成的

(2) 觀察幼兒漱口水,請幼兒觀察裏面有沉澱物質,請幼兒聞一聞是什麼味道?(酸的 臭的)這中酸得、臭的物質會對牙齒產生怎樣的影響。

(3) 觀察蛋殼浸在醋裏的變化並討論醋裏浸過的蛋殼為什麼會變黑、變軟。

小結:食物殘渣在細菌的作用下會分解成酸,酸會腐蝕牙齒變黑、形成齲齒。

4、討論如何保護牙齒形成齲齒(少吃甜食 早晚刷牙 吃完東西漱口)

5、結合《刷牙歌》教會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 結束活動.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口語交際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蒐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教師備註

[學生活動設計]:朗讀

討論

自讀自悟

一、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

進行過生日,請同學吃飯好不好辯論會。

(圍繞這一問題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討論。)

二、分組討論

要求:發言時實事求是,有理有據;

擺事實講道理,説明自己的看法。

三、辯論賽

1、將看法一致的學生分成同一組,充分蒐集依據。

2、每組都推選幾名辯論代表。其餘的當各組的啦啦隊。

3、進行辯論賽。

四、總結:

表揚積極參與和有創見的同學,相信學生通過這次交流有了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縮寫《小英雄雨來》

教學重點:

分清課文中的重點內容和非重點內容。

教學難點:按照縮寫方法進行縮寫。

教學過程:

一、指名讀題目要求,使學生初步瞭解作文內容。

二、讀題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對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

縮寫的步驟和方法:

(1)讀懂原文,把握要點;

(2)理清層次;

(3)邊劃邊記,逐段刪留;

(4)整理成文。

三、結合課文,具體指導。

《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共分六個部分,從縮寫的基本要求看,縮寫時按原文敍述順序縮,重點是三四部分,其餘各部分是非重點內容。他只是在文字篇幅上的縮減,仍然是一篇內容完整的文章。

四、自己縮寫,指導差生

五、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學生交流作文,

互相學習、批改。

反饋:(總結評比作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釣魚”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國小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

教材與學情分析:《釣魚》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一篇課文,屬精讀課文。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敍述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這件事給了“我”終生的啟示,讓“我”懂得了在各種誘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氣和力量。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習本文,應抓住學生這一能力,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閲讀能力,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同時,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課文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從中得到啟迪,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設計理念: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3 釣 魚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繫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我”所獲得的啟示的意思。

2、理解“與那條鱸玉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討論,我們知道了釣魚是一件有趣的活動,但想要釣到魚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耐心、技巧、機遇等等。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一課。

2、誰來説説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學生回顧的過程中板書。

二、課堂活動

(一)、課堂活動一:自讀課文,説一説這條魚該不該放?説出你的理由,先在小組內討論再大膽的站起來説一説。

1、有同學説該放,原因是??(還不到捕魚的時間;做人要有原則,雖説沒人知道,但自己的良心知道??)

2、有同學説不該放,原因是??

(1)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

(2)這條鱸魚很大、很美。“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是呀,這麼大、這麼美的魚,我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3)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到處是靜悄悄的??

(二)、課堂活動二:再讀課文,最終“我”還是選擇了放掉魚,做出這個選擇“我”是做了激烈的內心鬥爭的,小組討論一下我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

1、交流(1)捕到魚“我”??讀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輕輕翕動着。”(引導學生積累詞語:得意、驚喜、喜出望外、高興、興高采烈??)再讀句子。

(2)父親讓我放掉魚,“我”??,讀句子:“爸爸!為什麼?”(急切、不理解)讀句子:“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委屈、難受)

(3)“我慢慢地把魚從魚鈎上??消失在湖水中了(無可奈何、戀戀不捨、遺憾??))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分角色朗讀,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

(三)、課堂活動三:是誰鼓勵“我”做了正確的選擇?

1、讀句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沒有商量的餘地。”(理解“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

2、回顧課文,父親為何那麼“不通情理”?

(四)、課堂活動四:重點讀課文的最後一部分,父親的教導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在書上找出來,再在小組裏討論一下。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彙總,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思考:“魚”指的是什麼?(教師點撥:金錢、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

三、昇華感情,拓展延伸:

1、“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説明一件小事成就了一個人。那麼你呢?

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會有很多,比如: 在家裏: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選舉班幹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2、啟發誘導: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將怎樣做?

3、再一次分角色朗讀,全班參與。

四、總結積累:

1、老師也送大家兩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

“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畢達哥拉斯。

2、課下與自己的朋友演一演這個故事。

五、佈置作業:

1、生活中有沒有遇到與課文相關的事情在日記寫一寫,你當時是怎麼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後,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你會怎麼處理?

2、蒐集一些名人或身邊的人遵守道德規範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3、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釣 魚

釣到魚 放掉魚 啟示

獲得啟示:抵制(拒絕)誘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對字詞的積累,和對文章品讀、賞析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的精彩語言。

 過程與方法: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體會、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情感與態度:感受作家筆下的美好生活。瞭解祖國各地的風俗。讓學生更愛我們的祖國文化。

  教學思路:

本文按照在反覆的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悟──研讀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學。

 教學的重點:欣賞文中人物的基礎上學習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學生狀況分析:學生對雲南的風情並不瞭解。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致力打開學生思路、激活其思維。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精神,從而領悟課文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對歌欣賞,激趣引入

播放視頻片段“蝴蝶泉邊”。

在我們國家幾乎每一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民歌。雲南省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有的用歌唱來傳授知識。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就跟着大人學唱歌了。許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別的尊敬。今天,就讓我們去參加“雲南的歌會”,瞭解雲南的民歌!

輕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米 蹲(dūn)踞

忌諱(huì) 酬(chóu)和 鐵箍(gū) 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教師請學生讀課文。

分為三種形式代表三個場面。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請根據自己的理解,任選角度,用”雲南的歌會是一個_____的歌會”這個句子説一句話。

給學生鼓勵。

2.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雲南的歌會,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有哪些不同?有什麼特點?

3.假如你作為一名遊客來到了雲南,根據課文的介紹,你喜歡參加哪一種歌會?為什麼?

教師教唱幾句《劉三姐》對歌中的幾句。

  三、賞析品讀

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為這樣,文章將雲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歎服作者的構思是多麼精巧!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歌會,去感受那一股撲鼻而來的濃郁的鄉土氣息。

(一)雲南的歌會淳樸自然,氣勢壯觀,請同學們説一説,自己讀後最喜歡文章的哪一段?為什麼?

教師點評。

(二)剛才我們知道了對歌的形式下面我們

精讀“山路漫歌”

1.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聽聽她們都唱些什麼歌?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麼樣的美?

2.既然這樣,但作者並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

3.現在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一讀,同學們邊勾畫出好詞好句,與大家分享。

在這個歌唱場面中,作者移步換景、從視覺聽覺比喻擬人描景,側重寫唱歌的環境,請想想,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麼關係?

教師小結。

雲南確實有如此美麗的風光,所以作者要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在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山鳥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4.假如你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又是趕馬女孩子中的一員,你會唱出什麼樣的歌?

(三)運用精讀“山路漫歌”的閲讀方法,閲讀“山野對歌”和“村寨傳歌”。

  四、借鑑運用,品味描寫

“彩雲之南遊賞罷,踏花歸來馬蹄香”。

賞讀《雲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雲南之旅。民俗是生活,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周圍,滋養着你,為你的生命提供必須的養分。讓我們也撿拾起那些本就存活於我們生命中的美好的東西,讓我們的靈魂鮮活起來。我們身邊有哪些類似雲南歌會般美麗濃郁的民俗呢?你能説給大家聽嗎?(視頻展示過年吃餃子,放鞭炮,迎財神,元宵賞花燈,端午賽龍舟等圖片)

(五)佈置作業

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學生首尾接龍回答問題。

以不同形式朗讀課文三個歌唱場面。

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們讓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後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於一些重要信息,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註。

學生通過搶答的形式。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驗、交流等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初步領略雲南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

説出自己的理由。

學生合唱。

學生各抒己見。

(結合語段相關內容回答)

學生互讀課文。

小組的形式。

學生擇其精要,探討品味,分析這些語段的作用和寫法。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朗讀,感受那一種離塵世很遠,離心靈卻很近的美。

[學生聽錄音“這條路……接着起飛”]

例: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淨。又如,“最有意思的是雲雀……”中,“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鑽”等動詞把雲雀輕捷的身姿、悦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學生説出自己感受表達的要清晰。

學生説出你對這段內容學到了什麼?

找同學用對歌的形式唱出你想説的?你想問的。

學生自主閲讀,小組質疑。

小組討論並回答。

例如: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麼?

“多”字説明什麼?能不能去掉?

既然“對調子”多唱情歌,那麼它採用什麼方式唱歌呢?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什麼大比拼?

“金滿鬥會”呢?這是一個以什麼為主要內容的盛會

從哪裏可以看出歌會盛大?

如此壯觀的場面,給人的感受如何?

收集當地的民風民俗,學習本文的寫法,以“家鄉風情”為題,寫一篇隨筆。

  教學反思:

在今天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裏,我們周圍充滿了誘惑,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這個世界,同時包括我自己。感謝沈從文!是他,讓我們停下腳步,去體味這些鄉野間自在優美的生命;是他,讓我們回望來路,去揀拾那些本就存活於我們生命中自然鮮活的基因。在民間感受着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