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校園2.18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

《我要的是葫蘆》這個故事中,那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也不管,結果,小葫蘆慢慢變黃了,一個個都落了。為了引導學生明白為什麼小葫蘆會落?我設計了問題導讀的方法。

在出示課題的時候,我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比較集中,分別是:這個“我”指的是誰?他要的葫蘆得到沒有?然後學生們帶着這些問題初讀課文。在交流時,我讓他們充分地説,一來檢測他們的自學情況,二來可以藉此梳理課文內容,瞭解故事主要內容。然後學習課文第1、4節,找出葫蘆的前後變化,從開始的“可愛的小葫蘆”到後來的“都落了”,引起學生的思維矛盾,質疑:為什麼沒過幾天,那可愛的小葫蘆會慢慢變黃,一個一個落下來呢?以這個問題作為突破口,引領學生學習。導讀第2、3自然段時,着重指導學生讀好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內心活動,同時及時進行語言轉換訓練。例如:“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説?“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和“葉子上的蟲不用治。”的比較,體會反問句和陳述句在語氣上的不同。同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那個人在説“我要的是葫蘆”這句話時,心裏怎麼想的?在講到“葉和果之間關係”時,我讓學生交流預習時所瞭解的知識,由此輕鬆地解決“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這一難點。

但是上下來,還是感覺教師的“導”過多了些,使學生顯得比較被動,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注意研究怎樣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2

學習目標:

1、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多媒體課件。葫蘆絲等實物,葫蘆圖片背後生字,生字卡片,磁性小黑板,磁鐵,雙面膠,兩幅對比圖,蟲子,人圖,句子對比紙條。葉子和果子關係圖

教學流程:

一、出示課件,看圖説話。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葫蘆”。(瞭解葫蘆的莖、藤、葉、花、果,認識生字“葫蘆”。)

師:同學們看看老師手中的圖片,這是什麼?(葫蘆)對,是葫蘆。翻圖片看“葫蘆”兩字。看,都是草字頭,草字頭和什麼有關?(植物)葫蘆是一種植物,它可以作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來作為工藝品用。比如:用來做葫蘆絲,舀水的瓢等。它的用處可真大啊,你喜歡葫蘆嗎?(喜歡)!

葫蘆用處這麼大,你想要嗎?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既然想要,那我們就要讀出急迫的語氣。再讀兩遍。

提問:這裏面的“我”當然不是你們,是誰呢?他得到了葫蘆嗎?我們還是去看看這個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請同學們翻開課文,老師把這個故事讀給你們聽聽,請你們把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圈起本課的生字,看老師是怎麼讀這些字的。

1. 老師範讀,生圈字。

2. 讀生字:同學們都把字圈好了嗎?請在小組裏把這些生字讀一讀——老師貼生字卡片——請你們一起來給生字註上拼音,師寫生讀——説説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鄰”分別和誰長得很像,編繞口令:哇哇哇,換個蟲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點生快讀——做一做,連線。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一)看圖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會讀了,老師請你們看幾幅圖畫。

看到第一幅圖,請問:你看到了什麼?(一個人,葫蘆,葫蘆葉子)

那麼你知道課文中哪個自然段寫的就是這幅圖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自然段吧。

這葫蘆長得怎樣呢?請你們畫出葫蘆長得好的句子。

相機板書:綠葉——開花——葫蘆(可愛)

是啊,多麼可愛的'葫蘆哇!這個人喜歡葫蘆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盯,每天,都,幾次”相機板畫。是啊,這個人多麼喜歡葫蘆啊,那他一定會把葫蘆照顧得好好的,一定會結出大大的葫蘆來的,可是,事實是這樣的嗎?

(二)看圖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這幅圖上你又看到了什麼?什麼發生了變化?(葉子黃了,葫蘆落了,人吃驚了)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讀一讀。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這可愛的葫蘆落了!你能帶着惋惜的語氣再來讀一讀嗎?

板書:落了

看看這個人也很吃驚,這個人不是很喜歡葫蘆嗎?他怎麼讓葫蘆就這麼落了?是什麼原因呢?(有蟲子)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

哦,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請同學們小組裏讀一讀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語地説: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你覺得哪個句子好?為什麼?(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個人看到了蟲子爬在葉子是不在乎的。)相機板書:生蟲子

出示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你覺得哪個句子好?為什麼?(第一個句子好,反問句加重了語氣,更加證明了這個人的無知)相機板書:不治

這個人要的只是什麼?他認為什麼不重要?(他認為葉子不重要)

那葉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嗎?演示植物的葉子跟果子的關係圖。總結: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長大長好,是要經過生根,發芽,開花才能結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視結果,而忽略了中間的過程,是不可能的。我們再來勸勸這位只想要葫蘆的人吧。分角色讀。師旁白,男生讀這個人的話,女生讀鄰居的話。

同學們,剛才你們讀完,老師就突然想到了一個故事,跟這個故事很像:有個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課的時候他卻不認真,要做的作業經常不做完……

你們來猜一猜後來他能考全班第一嗎?為什麼?總結,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點一滴的努力的!謝謝今天這篇課文教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讓我們再一次去品味這個故事吧!!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個故事吧!

四、發散思維,拓展延伸。

1.總結板書: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古時候有個人種了一棵( ),葫蘆長葉,開花,結出了( ),後來葫蘆的葉子上( ),這個人不去( ),最後葫蘆都( )。

2.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個人經過了此事之後,他會學聰明嗎?如果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葉子上又長了蟲子,他會怎麼做呢?

五.作業

1.讀課文,複述這個故事

2.複習生字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開花 ↗可愛

綠葉↗ 不治 ↘葫蘆

————→ ↘黃、落

生蟲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3

又一堂公開課過去了,真的是苦並快樂着!這個過程是一種煎熬,但是當自己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上收到了效果,並得到了大家的讚賞,又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我要的是葫蘆》這種帶有常識性的課,我是很害怕上的。因為像 “為什麼葉子死了,葫蘆就會落了呢?”這樣的問題我自己就説不清楚。但是我以為像這樣的問題應該是屬於常識課範疇,不必要在語文課中得到解決。我們語文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以聽説讀寫能力為核心的語文素養。因此,我在這堂課中安排了四個教學板塊:1、複習鞏固;2、學習課文,知道葫蘆落的原因。3、拓展閲讀《小蟲和大船》;4、筆頭練習,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幾棵葫蘆……

看似簡單的第一個板塊複習鞏固,其實也是由易到難,包括了很多的訓練。例如先認識生字“藤”,再認讀詞語“葫蘆藤”,接着説説“( )的葫蘆藤”,最後用剛剛訓練過的“細長的葫蘆藤”和“可愛的小葫蘆”兩個詞組説説課文中的'兩幅插圖,由此引入課文內容的教學。在這一個板塊裏,字、詞、詞組、句子的訓練一氣呵成,促進了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當然,老師們在課堂評價和引導方面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小魚兒認為,當一個學生説那個造船的人比種葫蘆的人更笨時,我引導説是一樣笨就有點不妥當。因為一個只是造成葫蘆的凋落,而另一個卻造成船毀人亡的慘劇,所以説更笨是正確的。我覺得她説得有道理,拓展閲讀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形式存在,應該去吃透它,研究它與教材之間的聯繫,這樣自己心裏有了底,課堂上可以從容應變。

餘萍認為在教學“一個鄰居看見了,( )地對他説:‘你別光盯着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時,學生出現了“熱情、生氣”等偏離文本傳統取向的回答時,應該要及時引導,讓學生的回答回到“着急、擔心”上來。我覺得也很有道理,因為我也認為這句話帶着着急、擔心,而我當時光顧着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沒有及時引導。但是我也有個想法,這是不是學生對文本的一種獨特理解呢?當然,低段學生還不太會感悟,更多的是把這個回答當作填空題來完成,怎樣合適怎樣填。教師還是要及時引導。

“自言自語就是自己對自己説話,朗讀不用這麼響。”這個本來讓我稱道的設計在具體操作中卻變得牽強附會。因為我在心裏沒有一個適合的音量,所以課堂上判斷錯誤,把一個學生合適的朗讀説成是不合適,讓學生跟着糊塗了一番。

總的説來,上課還得磨練,要精益求精。

“星語聽泉”研修活動快結束的時候,小葉子突然問我:“這堂課是你自己想的嗎?有沒有參考?”我一愣,隨即回答:“有。最後的筆頭練習,給‘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換種説法是參考來的。其他的都是自己想的。”説完,一陣竊喜湧上心頭,看來她還是比較認可我的設計,呵呵。其實,剛開始的時候,一碰到要上公開課,我就四處搜尋教案,像蜜蜂採蜜一樣,把好的設計好的想法都糅合在一起,組成自己的教案。上課時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總是要去看教案,怕忘記。不知從什麼開始,我學會了自己思考,等有了自己的思路後再去看人家的設計,然後選擇一個更好的。再後來,自己想的更多了,參考的更少了。上課的時候就不需要再看教案了,因為一切都在你的心中了,就像現在。

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在《好課的境界》中説,一堂好的語文課,存在三種境界。第一重佳境,應該是“思在”之課。這重佳境的實現,關鍵在於堅持和尊重自己的獨立思考。上經過自己思考的課,才能進入佳境。我不敢説我的課是好課,但是我的確經過了思考。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4

這堂課在設計時,我試圖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新課程的這個理念在我的課中有所體現,下面我從以下4個方面來説一説。

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確認和尊重。要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必須做到:一要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讓語文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創設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提倡自主、自覺、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追求學生髮展的個性化,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在課文導入時,我先畫了學生熟悉的東西:葫蘆,(但對於葫蘆這兩個字並不認識)學習了生字,讓學生對葫蘆這兩個字,形和字義統一。然後我畫了一棵葫蘆苗,以學生喜歡的故事的形式引入課文,並帶出了一個問題:那棵葫蘆慢慢地長大,長得怎麼樣呢,揭示了課題。這樣,從生活和故事引入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接着我沒有采用公開課最常用的聽錄音配樂朗讀課文,而是沿用最簡單的形式:老師範讀課文,目的有三:幫助學生正音,建立課文的生字正確認讀的概念;其二,激發學生自己朗讀、學習課文的興趣;其三,是給學生一個無形的影響,更加喜歡、親近老師,從而喜歡我的課。

同時,在老師範讀課文後,我就安排學生自學課文,讀準生字和課文,並與同桌合作學習生字,再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解決葫蘆是怎樣慢慢長大的,自主的基礎上合作討論,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在朗讀感悟課文第一段時,我又安排了學生自學這一段課文,選自己讀得最好的一句話想想讀懂了什麼,再同桌小朋友交流,後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理解感悟課文的第一段。在學完一、四段課文後,指導學生聯繫課文和插圖,產生了新的疑問,發現問題使他們對下節課的學習充滿了期盼,再一次激發了繼續學習課文的興趣。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問題是產生學習動機的根本原因。問題是學習的動力、起點並貫穿於學習的始終,學生通過問題來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

這樣,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與研究,不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了合作,學會了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認識。

2、仔細觀察,大膽想象,訓練口語,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才會有所創造。而作者寫作時為了行文簡潔,文章的節奏有起伏變化,或者因審美感受的需要,將文章的某一部分寫得比較簡略,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間。文章的這些空白之處,正是訓練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利空間,組織學生對其進行擴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敍述具體化,沒有明示的內容多樣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思維以此為源點,輻射。在這節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兩個想象説話的內容,想象説一説小葫蘆的可愛,在想象的基礎上朗讀;再有就是這麼可愛的葫蘆,讓學生想象長大了一定會是怎麼樣的,這個想象説話,與下文葫蘆因蚜蟲而變黃落地形成了鮮明的反襯,激發學生從中產生疑問、探究原因的`興趣,為學習感悟下文打下伏筆。可謂一舉數得。

而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並列出現,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不同,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學文後,我又出現這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產生問題,進入下節課的學習。這樣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展想象,以培養創新能力。

3、以文本為中心進行閲讀教學,努力做到在學生的閲讀實踐中培養閲讀能力。

文本是閲讀教學中師生展開活動的聯結點,

無限的對話進程就從對文本的閲讀中產生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在中得到充分體現。《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還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閲讀實踐,有層次地組織學生的讀書活動。自讀---發現探究到自讀---理解感悟。這節課中,學生用了大量的時間自己讀書,他們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容,不斷加深體驗,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4、字、詞、句訓練仍然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重點。

首先,在認讀字的教學上,體現了一定的層次性。從老師板畫葫蘆認識生字:葫蘆;到聽老師讀建立生字初步概念;到自己讀課文,與同桌識記生字,又在圖文對照中知道葫蘆藤;又到最後的開火車讀生字和分析字型,隱去拼音讀兒歌,層層遞進,逐步鞏固。期間,利用了學生熟悉的客觀事物葫蘆,利用了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如以前形聲字的規律,引導學生創造性識字。又力求識用結合,把生字放入兒歌中讀一讀,是學習生字的延伸。

其次,重視詞句訓練。體現在這節課中,就是對每天的理解運用。我從聯繫課文理解意思入手,朗讀課文句子,再引導學生説話,落實對每天這個詞語的理解運用。

再次,重視寫字指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指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並説一説自己覺得容易寫錯的地方。老師範寫,學生跟寫,展示台展示評議,這樣幾個過程,紮實地落實寫字訓練。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5

作為成年人,我麼都指導植物生長一般要經過這樣一個過程: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前一環節直接影響着後一環節,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個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務之間的聯繫。而對我們的孩子來説,有點難以理解。於是,教學前我讓學生查了資料,教學中以“可愛的葫蘆為什麼會落?”作為突破口,引領學生學習,

貫穿整篇課文,並穿插同類的成語與諺語。最後,讓學生説説道理這樣的流程下來,似乎蠻順道。

但是,在第二天的複習中,我發現一部分學生並不能把自己心中的所想用語言描述出來。原因有二:1、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説話你訓練面還不夠廣;2、本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還需要進一步的訓練。措施:1、開展課前一分鐘講演活動;2、課後多開展表述類活動。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6

從教十多年一直教的是高年級的語文,對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感到十分陌生,拿過一篇課文常常感到無處下手,生字該怎麼教、什麼時候教、生字在課堂教學中佔多長時間,我感到特別的茫然,正在我焦急、困惑之時,教研中心開展了這次課例教研活動,這可真是一場及時雨啊!這次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解開了我心中的許多疑團,這次教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兩個多星期以來,我們教研組認真準備模擬課、評課、實課、評課,每一個環節中我都在認真體味着,傾聽着,領悟着,收穫着……可以説這次課例教研活動讓我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了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

下面就談一下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一些經歷和感受:

接到學校的通知,我就認真地研讀這篇課文,積極地為課堂教學活動做準備,我翻閲雜誌和上網,查找了許多本課的教學設計,反覆地斟酌、比較、篩選、思考,終於把教學各環節確定好,又去準備這節課需要的課件,然後又針對教案進行精細加工,字斟句酌,還在家裏讓女兒、對象當學生一遍遍地練習,邊講邊修改,直至熟記課堂中要説的每一句話為止。在對這篇課文的重、難點的處理上我主要是採用圖文結合學習課文,新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低年級段課本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圖。這些插圖使教科書圖文並茂,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興趣,更重要的是這些插圖可以作為課堂教學最為直觀的教學輔助用具。我在教授本課課文時,出示課件那個人種的小葫蘆圖片,請小朋友找到文中相對應的自然段,然後讀第一自然段,先請小朋友找找,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小葫蘆長得可愛?再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小葫蘆的可愛。那麼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結果怎樣,學生很快找到第四自然段,讓學生帶着傷心、惋惜的心情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在學完一、四段課文後,指導學生聯繫課文和插圖,找到兩幅圖的不同之處,此時學生就會產生新的疑問: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由於是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所以他們對下面的學習就更充滿了期盼,再一次激發了繼續學習課文的興趣,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對新提出的問題請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尋找答案。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讓學生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並且安排了讀一讀,比一比,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總之,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知識基礎,充分放飛學生的思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努力使朗讀教學和識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我指導學生的感情朗讀上,在我對重、難點的突出和突破上同組的教師給予了肯定,但我深深地知道,這節課我始終沒有滲透識字、寫字的教學,我曾經給自己找了個較為充足的'理由説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我以前沒接觸低年級,對識字、寫字教學可以説是心中無數,是我不敢涉及識字、寫字教學呀。後來聽了張曉紅老師的課以及參加了網上教研活動之後,讓我瞭解了更多教師對本節課的生字教學的看法和見解,通過閲讀教師們的發言,我對本課的生字教學方法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透徹的理解和把握。像張曉紅老師所説的“隨文識字”的識字教學方法,我感受到它具有突出的激趣高效性。因為“隨文識字”迎合了兒童好動、好奇,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的這種心理特點,把學生帶入了感性情境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達到在愉快氛圍中識字。還有像孫新愛老師特別注重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教識字,把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把識字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通過聯想、比較去識字,讓學生人人動腦、動手、動口,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了識字教學的成果。像王光萍老師在進行寫字教學時,王老師以自己做示範,展示了一個坐姿端正,認真書寫的好榜樣。我覺得這種直觀形象的示範要遠遠勝過電腦課件的展示。教師端正的坐姿、正確的執筆姿勢、一筆一畫的書寫、美觀大方的字跡,本身就是極好的教育資源。

本次課例教研活動雖然只是把一節課進行了精雕細琢,但由這節課我卻收穫了許多,自我感覺認識水平、理論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使自己很快地適應了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必將對今後的教學工作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7

今天,我們學習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開花後結小葫蘆了,可是葉子上也有蚜蟲了。而這個人一心一意只想着要“葫蘆”,不聽鄰居的勸告,不去治蚜蟲,最終導致小葫蘆變黃且都落了。

課堂學習時,我們學生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早讀也讀了這篇課文。直接揭題後,相機學習“葫蘆”,且“蘆”單獨時是二聲,在詞語“葫蘆”中,“蘆”讀輕聲。而後,理解課題:

“我”指誰?“葫蘆”又指什麼?“從前的那個人”即種葫蘆的人。“葫蘆”是果實。

這篇課文,我們採用了變序閲讀,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找,“那個人”喜不喜歡小葫蘆?(喜歡,從‘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為什麼喜歡小葫蘆?學生都能説出“小葫蘆很可愛”。我再次追問:哪些詞句説明了小葫蘆的可愛。學生會從第一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句話中,找出“細長的葫蘆藤長滿綠葉雪白的小花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來説明小葫蘆的可愛。

接下來,讓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那個人要成葫蘆了沒有?為什麼?

學生知道,那個人沒有要成葫蘆,因為小葫蘆慢慢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其實,這個答案在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中,即第四自然段。

再次,追問學生,“小葫蘆為什麼一個一個都落了呢?”師生一同探究,學生得知因為葫蘆的`葉子上爬了蚜蟲。學生張馨冉還説:“因為葫蘆葉子能給小葫蘆提供水分與養分,葫蘆葉子沒有了,那麼小葫蘆沒吃的沒喝的,就會營養不良,就會變黃、落地的。在此期間,相機指導朗讀,一是對話,二是比較體會其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不同的語氣。同時,進行了拓展練習。如: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總結拓展環節,使學生明白:植物的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是個系統工程,前一個環節出錯,那麼後一個環節直接受到嚴重的影響。從而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另外,還讓學生進行説話練習:假如你是文中的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羅儀琳説:“我想我應該聽鄰居的話,給葉子噴灑一些農藥,那樣,我就能得到小葫蘆了。”

胡宇軒説:“我想我應該接受鄰居的建議,先治蚜蟲。”

高雅寧説:“我想是我錯了,我要是聽了鄰居的話去治蚜蟲,就好了。”

李雅欣説:“我想鄰居勸我治蚜蟲時,就得趕快去治。我想捉一些七星瓢蟲,讓它們來消滅蚜蟲。”

陳佩霓説:“我想,今後,我應該多聽聽他人的意見或建議,多向他人學習,我不懂的更應該多問問,多學習(求教)了。”

課堂上,我們還練習寫了生字詞。

葉子與小葫蘆,使我們探祕其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讓我們知道了不能只注重“結果”,而忽略“過程”,即知道了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8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1、會讀、會寫要讀、要寫的生字。

2、能用正確的語氣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並能聯繫學習和和不知 實際切實體會。

第一課時

一、讀題激趣,自由發表感慨。

學生自由用自己喜歡的語氣和喜歡的方式讀課題,讀後自由發表意見,讀中你有何發現?

(我要的只是葫蘆,不要別的。我只要葫蘆,別的我不管。我只要葫蘆,你明白嗎?……)

1、隨機學習生字“葫蘆”告訴學生“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

3、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初讀課文,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識字的方法。

3、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一讀,要求讀通順。

三、讀文、鞏固生字

1、看課文插圖,自讀課文找出有聯繫的你喜歡的句子來讀一讀。

(如: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葫蘆花——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

哇——哇——娃——窪

盯——丁——叮

誰會讀:言 每 治 棵 掛 哇 怪 慢

誰會看:觀察老師的範寫,説説要注意些什麼?

左窄右寬的字:治 掛 棵 哇 慢 怪

從上到下的字:言 每

誰寫得好?

學生練寫,互相評價。重點講解;“每”的筆順。

掛和哇的右邊,言字的字形書寫注意重心要穩。

第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看圖讀文理解,兩幅圖有什麼不同,找出書上的句子來讀一讀。

1、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2、葉子上長了蚜蟲,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思考:一個藤上的葫蘆怎麼會有前後不同的結果呢?你能幫種葫蘆的人想想這其中的原因嗎?請你再認真讀讀課文,找出書上有關的句子來説一説。

1、他第一次看到葉子上有蚜蟲時,心理想,有幾個蟲子怕什麼!他只想自己的葫蘆快點長,長得賽過大南瓜。

2、當鄰居勸他快給葫蘆治一治蟲時,他感到很奇怪,説什麼,我要的是葫蘆,葉子上的蟲還用我治嗎?

3、他只想要果子,不管葉子,不知道葉子和果子是有聯繫的,葉子上長了蟲,果子就不可能有好結果。是不對的。

二、引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1、朗訊比較以下句子的語氣有什麼不同,體會每組的`兩句意思是一樣的。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3、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對話。

4、從對話中,你感覺到了什麼?

5、整體欣賞感悟。多媒體配樂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下面的問題。

1、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裏?(首先是他不懂葉子和果子的關係,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

2、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三、實踐活動:在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四、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細長的藤 綠葉 葉黃了

雪白的花

多 可愛的小葫蘆 落到地上

教學反思:學生通過自學,能夠提出好多問題,有的很值得探究。比如:“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落呢?”我就以此為突破口,採用變序閲讀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後一段,重點朗讀中間兩段,讓學生感悟問題的原因。本節課學生讀得很有感情,討論得也很激烈,並在有序的爭論中得出了結論:種葫蘆的人,只人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9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而這篇寓言是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特點,從觀察兩幅插圖的不同為切入口,採用不同的方式通讀全文,然後分別學習一、四兩段,瞭解現象及結果後,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彙和培養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現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教學設計以讀為主,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閲讀感悟和體驗,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夥伴合作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閲讀方式突出了學生閲讀行為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閲讀實踐中自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最終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閲讀,又培養了創新思維和語文能力。另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還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閲讀實踐,組織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

二、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才會有所創造。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説話的內容,想象説一説:你想對他説什麼嗎?這樣學生説話既有了依託,又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了碰撞,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習的增量,進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並列出現,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不同,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學文後,我又出現這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產生問題,進入下節課的學習。這樣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展想象,以培養創新能力。

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閲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學中採用角色換位,“你要是種葫蘆的人,看了心裏有什麼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説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於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些。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鑽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0

《我要的是葫蘆》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於不瞭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到最後,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因此,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力求使學生透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當然,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在詞句中,因此,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透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主角讀、齊讀、選取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閲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閲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潛力。教學完《我要的是葫蘆》後,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個拓展,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説話的資料,想象説一説:你想對他説什麼嗎?這樣學生説話讓他們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課後,我讓學生續寫這個故事,給了孩子們一個開頭“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下了一棵葫蘆,……”。這樣不僅僅促進學生了解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個地方,進一步理解了課文,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潛力,使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與生活緊密聯繫。

另外,這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諸如寓言故事之類的文體,可能有點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必須的難度,在整個授課中我雖然是以讀為主,在讀中領悟課文的思想內涵,但始終還是牽着學生走,沒有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也是今後課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1

昨天是學校教學開放日,來了好多家長和外校的老師,我準備的課是《我要的是葫蘆》第二課時。反思如下:

一、滿意之處

1、準備比較充分。

2、課堂生成比較精彩。我努力做到了孩子們會的我不説,我只給孩子們補充和適當點撥。突出了重點,將反問句、感歎句、陳述句的區別及朗讀方式交給了大家,孩子們激情澎湃。

3、多角度學習這篇課文。不但練説了主要內容,還從低年角度着想,降低難度,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再連起來説大意,水到渠成。擴展了一篇文章《啄木鳥與大樹》,讓孩子們更加認識到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並且結合我“十二五”科研內容的訓練,擴展閲讀,提高快速閲讀能力。

4、學生能夠收集資料,並在課堂積極發言。

5、德育多角度。教學本課我從事物聯繫、學科學、聽人好言相勸等方面引導孩子們總結道理,很順暢,收穫多。並且讓孩子們學會查資料的方法,從而也告訴了家長怎樣指導孩子查資料。

二、不足之處

1、畢竟是剛上二年級,小組學習搞了不久,還沒有大規模的積極發言,學習過程中有溜號的現象,也有在一起學了,卻説不出來感受的同學。小組彙報時,最好再有一組來彙報就好了。似乎有點少。不過很真實,我感覺還不錯。

2、讀的`訓練時,一着急,感覺還是單獨讀的人少了,集體讀的時間多,應該改成多叫單人,那樣適合個體提高,有序不亂。

3、當時在對反問句與陳述句互換進行一下書寫練習就好了,因為課後冊子上有許多同學會變換,卻忘了加標點符號。這個內容應該深入練習,落實到筆上。

三、努力方向

1、小組合作學習更實效,彙報時語言更激烈。

2、培養孩子積累成語、名言,多讀書。

3、課前的鼓勵和熱身要激發熱情。

4、注重課上的讀,努力提問更多的孩子讀,讀出感情。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2

一節課下來,整體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比如字詞的落實,朗讀的提升,還有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字詞方面,應該説還是挺紮實的,落實的也比較到位;教學設計方面,創設一個懸念,也有助於促進學生思考,理清思路;包括在操作的過程中,採用的一些方法,也都還是比較有實效性的。但就從這堂課而言,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尤其是以下兩個方面:

一、評價,包括師對生、生對生的評價。比如教師在檢查學生朗讀的時候,指名分自然段來朗讀,在這個環節中,有些學生讀的好一些,有些學生還存在着一定的難度。就像讀第二段的那位學生,讀的時候一字一字頓開,且有拖音現象,以至班上其他的同學都在取笑他的朗讀。但是實際上,這個孩子在讀的過程當中,雖然是一字一頓,可他的字音都讀的非常準,假如此時教師能夠及時發現這一點,自己來做評價,鼓勵説:“你看這個小朋友讀的多努力,他非常努力的想把這一段讀好,老師發現,雖然他有些字讀的中斷了,但是他每個字音都讀的非常準,來,我們把掌聲送給他。”相信教師這樣的引導也能為其他學生啟到引導作用,引導學生不要老把眼睛盯着別人的短處,盡挑缺點,而應該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捕捉別人的長處,發現他人的優點。教師始終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我們檢查讀文的目的不是隨意找幾個人把每個自然段讀一遍下來就算了,而是要把文章讀正確、讀熟練,所以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不應該馬上就停下,也不要急着讀第二句,而是應該先把其他的放一放,讓學生再練着去讀一讀。因為是第一課時,完全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朗讀練習時間。比如難讀的這一段可以讓學生再讀一讀,讀了之後教師再請幾個孩子讀,或者就剛才的這個孩子再讀一讀,也可以我讀一句你讀一句的大家一起練着讀一讀等等。只要能讓這個孩子的朗讀有個很明顯的提高,從不會讀,通過教師的啟發,會讀了,讀好了,這就是我們教學的精彩之處。

二、朗讀,尤其是指導朗讀中所採用的策略和形式。比如在檢查生字詞這一環節中,教師小黑板出示帶拼音詞語:(長滿了??掛了??一些??盯着??鄰居??治一治??葫蘆藤??哇??自言自語)其他簡單的詞語孩子們讀的都挺不錯,但其中“葫蘆藤”這個詞語比較難讀,不少小朋友都把“葫蘆藤”讀成了“葫蘆——藤”,一點也不連貫。我通過課件展示葫蘆藤,並且代入句子“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中再去讀一讀,這樣就一定可以把這個詞語讀正確,讀熟了,也就把後來學生在讀文時遇到的困難提前解決了。而這也正體現了我們的傳統的教學理念——“詞不離句”,再比如詞語“自言自語”,就可以代入句子:“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説:‘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中去,理解“盯着”,讀出“自言自語”,像這樣不是孤立的去學習詞語,而是把詞語放到句子裏去讀,先把帶這個詞語的句子讀通了,再去讀文章,那麼相信後面的朗讀效果會更好。因為,孩子並不是詞讀好了,一個句子就能讀的`好的,還需要連在一起多讀,多練。再比如這堂課的整個設計中,先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兩幅圖,自己發現有什麼不懂或者不一樣的地方,在這個時候找到描寫這兩幅圖的句子讀一讀。首尾對比,造成懸念。再讓學生去研究課文,結合課文,讓他們去讀,但在讀的過程中,朗讀的策略顯得有些單調,不夠豐富。本課教學中教師是讓學生在讀的時候抓住一些中點詞語,讓學生自己把他讀出來,讓大家去感受。但是有時候對於低年紀的學生,教師可以更明確些,比如在學習句子“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時,教師可以直接讀成“葫蘆藤上長了綠葉,開出了小花”,這時,肯定會有學生指正老師讀錯了,於是師生共同探討老師哪裏讀的和課文中不一樣呢?細長的,把葫蘆藤的樣子讀出來了,長滿了綠葉,寫出了整個葫蘆藤滿滿的都是綠葉,多漂亮多美啊!

綠葉的葫蘆葉中還點綴着雪白雪白的小花,多美啊!像這樣的地方,教師就可以指導讓學生自己圈一圈,畫與畫,並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或者,教師故意把這句話錯讀漏讀,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師也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你們把哪個詞語圈出來,再把這個詞語去掉來讀讀這個句子,和原來的句子比比有什麼不一樣,讓學生自己去説。這是朗讀教學中的一重策略。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去展開想象,不僅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還要想象人物的心理。教師可以用一些語言來渲染,如:“細長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開出了雪白的小花,多麼漂亮多麼美麗啊!看,這時,種葫蘆的人他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再如句子“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説:‘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的學習中,教師還應該善於發現句子的語言現象。文中連用了兩個“快長啊快長啊”和“我的小葫蘆”,這裏就應該引導學生體會此時種葫蘆人的語氣,文中為什麼連用兩個快長,快長啊?他當時的心理是怎麼想的?學生一定會説“他着急啊”,是啊,他非常急切的希望小葫蘆快快長大,恨不得巴不得小葫蘆怎麼樣?學生馬上就會接“巴不得馬上長大,馬上吃掉他的葫蘆,長得賽過大南瓜。”是啊,簡直迫不及待,簡直都等不及了,把這種感覺説出來。這樣的朗讀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讀書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設身處地地去體會任務語言及人物當時的心情究竟是怎麼樣的,學生髮現了的,我們就要引着學生去探究,學生沒有發現的,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充分的感悟體會,真正使朗讀得到提升,使朗讀到位。再者,教師的語言也應該更加的抑揚頓挫,比如該誇張的地方就應該誇張,“快長啊快長啊”這一句,教師就應該用範讀去體現,他是多麼的希望小葫蘆能夠快長,巴不得第二天一早起來,就看到小葫蘆長的象大南瓜一樣,恨不得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所以,在朗讀上,教師還應該更下功夫,不僅注重朗讀,也注重策略,使朗讀指導更上一層樓!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3

從聽到職初老師要賽課的消息後,我的心裏一直是緊張、害怕的。選哪一課?怎麼上好這一課?

我們二年級組坐在一起討論教學時,我聽到龍老師説他上過《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於是我翻開課本,把這篇課文默讀了兩遍,覺得挺有意思的,就確定了上這一課。

只有一個星期的準備時間,我先認真看了教參,再寫好教案,做好ppt。後來我看見趙敏老師在網上看優秀課例,於是我也在網上找優秀課例。但沒那麼順利,視頻只能看5分鐘,vip才可以觀看。我又重新找,找到一個課例,我把視頻看了3遍,老師説的每一句話我都會背了。我把她精彩的地方記了下來,我的教案和ppt也做了改動。

星期二去二班試講了,二班的孩子還算聽話,但我準備的'內容只講了三分之二就下課了,我的心裏更慌了。灰溜溜地回到辦公室,坐在椅子上,心裏亂亂的。這時候,向老師坐在我對面看書。她看上去是那麼的知性,我想去請教她,但不忍心去打擾她。星期四就要賽課了,想想還是鼓起勇氣去請教了向老師。

向老師先問我上第一課時還是第二課時,我告訴她第一課時。於是向老師給我講了講第一課時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再看了我的教案,告訴我哪些內容可以刪除,哪些內容可以整合。生字可以藉助字理網。向老師還逐句幫我推敲,哪些句子應該重點講?哪些語用可以擴展。向老師就這麼細心地給我講了一節課,我的教學方向更明確了,也真心感謝向老師的指導。

晚上,我又重新梳理了知識點。再次改課件和ppt。離開辦公室的時候快11點了,我以為我是最後一個離開學校的,沒想到一年級辦公室還有兩個職初老師在加班。大家都不容易!

星期四上午我又去7班試講了,這一次依然沒講完。是因為投影儀出了問題,耽擱了幾分鐘。下午第一節課就正式講了,心裏撲通撲通地跳。

到了中午,我請劉老師幫我看管班上,自己早早地去研課室準備,對着空氣又試講了一次。

上課鈴聲一響,正式上課了。緊張的我緊張得忘記了緊張,就一點兒也不害怕了。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實物"葫蘆"讓學生感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向學生介紹葫蘆文化,讓學生了解並喜歡上葫蘆。生字講解太過詳細,後面講解重點段的時候,沒有注意示範讀。最後生字也沒有留足時間來寫。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4

語文課堂教學是兒童心靈成長的反映,它是童眼觀察世界、童心感悟世界、童心描繪世界的自然產物。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自由的、寬泛的,是沒有什麼規矩可言的。這一點,在我教學了《我要的是葫蘆》後,更是深有感觸。

記得在本課快要結束時,我給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想象的空間:

師:那個種葫蘆的人由於不知道葉子和果實的關係,還不聽鄰居的勸告,沒有得到可愛的小葫蘆。假如你明年也種了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你會怎麼做呢?

生1:老師,我會聽鄰居的勸告,治一治葉子上的蚜蟲。

生2:我會請爸爸媽媽來幫忙。

生3:我會及時買來農藥打死蟲子。

師:你們在課文中受到的啟發還真不少。想想看,還有沒有其他辦法?

生1:我還會用殺蟲劑殺死蟲子。

生2:我會網來七星瓢蟲,放到葉子上去吃蚜蟲。

師:看來,大家懂得的知識還真不少。把我們語文教學聯想到實際生活中去了。真值得誇獎。(全班誇獎説得好的同學)

生:老師,我還有辦法。我會發明一種吸蟲的機器,專門吸葉子上的蚜蟲。

師:你的想象真是與眾不同,誇誇他。(全班一起誇)誰還有辦法?

生1:我會用開水燙死蟲子。

(教室一片譁然,議論紛紛:那不把葉子燒枯萎了嗎?葫蘆和葉子可是有很大的聯繫的。)

生2:我會親自用手捉蟲子,然後踩死。

(眾多學生反問:你捉得完嗎?)

生3:我會重新種葫蘆。

(一部分學生笑了,説:那葉子上又生了蚜蟲怎麼辦呢?那個學生不好意思地笑了)

生4:我會找來專門消滅蚜蟲的書來幫忙。

師:你真是一個肯鑽研的學生啊!一起誇誇他。

人們都説,孩子就是天真的幻想家。與成人相比,兒童是充滿想象和幻想的`時代,而且兒童的想象總能給人以美妙神奇的感覺。我以為,兒童在想象中是自由的,在兒童的字典裏是沒有“不可能”一詞的,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用想象力去創造一個充滿神奇的世界。所以,在上述的片段中,我放手讓學生去想,放手讓學生去説,雖然他們的想象有些是不切和實際的,但我認為,兒童的想象是不能以合理來衡量的,而是在於他們敢不敢想象。語文課堂首先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孩子們敢於想,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飛向屬於他們的王國。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一個愛葫蘆的人種葫蘆時,只知道要葫蘆果實,不知道要殺死葉子上的蚜蟲,結果什麼都沒有得到。其中不僅藴含了“果實與葉子密切聯繫”的自然常識,而且更滲透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不能光看點,要看面”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教學效果本課

學生本節課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後我感到非常滿意。在教學本課時,我特別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特點,使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察圖面説説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後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後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我覺得這堂課上得紮實。

二、成功之處

1.課上我特別重視閲讀指導。在指導學生閲讀課文時先讀題質疑,指導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討論交流中引導學生學習用詞、積累詞彙和培養語感,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學中我把握了同組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繫,從整體上把握了教材內容設計教學。

3.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也是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為了使學生能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引導學生看圖激趣,引導學生利用葫蘆圖及形聲字的特點自主識字,這樣識字有意識地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了識字能力。

三、不足之處: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於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由於準備不夠充分,所 以處理不夠到位。

2.教學語言不夠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應該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些,這些與自己課前的準備不夠充分也有關。

3.課上教師提問的有些問題,把學生問得不知方向,浪費了課堂的時間,説明對問題的設計還需再細推敲,以後要在優化提問上下功夫。

4.課上自己説得太多,尤其是最後道理的引出,最好能夠放手讓學生多説多想。

四、改進措施: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應變能力。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完成任務,是今後努力的方向。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鍊,明確語言的指向性;使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些。另外,要多聽課,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鑽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