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四年級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校園1.33W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四年級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讀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礎上正確熟讀全文,做到停頓正確。

2.能借助註釋讀懂古文的意思。聯繫課文中的具體內容瞭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語境指代不同內容或對象。

3.通過閲讀,感受孫叔敖是一個善良、能為他人着想的孩子。

4.能向家人或夥伴流利地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1.能借助註釋讀懂古文的意思;並能正確熟讀全文,做到停頓正確。

2.通過讀文,感受孫叔敖是一個善良,為他人着想的孩子。

3.初步瞭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語境中指代內容或對象是不同的。

4.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礎上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用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媒體出示:孫叔敖殺兩頭蛇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孫叔敖

(1)師: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個名字。書空“敖”的左邊部分(注意“豎”和“撇”是兩筆)

(2)師:有誰瞭解他呢?

(3)師補充:孫叔敖是戰國時期楚國人,是楚國的令尹,令尹是掌握國家軍政大權的大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古文是講述了孫叔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2、出示課題,瞭解文章內容

(1)板書課題:孫叔敖殺兩頭蛇

(2)師:從課題中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還產生了哪些疑惑呢?

預設一:孫叔敖為什麼要殺兩頭蛇?

預設二:孫叔敖是怎麼殺兩頭蛇的?板書:為什麼怎樣媒體出示:孫叔熬為/嬰兒之時,出遊,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其母/問其故,叔熬/對曰:“聞/見兩頭蛇者/死,曏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

二、藉助工具書,讀通、讀正確古文

1.指導朗讀古文師:課前大家都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大聲地朗讀這篇古文?指名朗讀古文;教師進行指導

2.重點指導古文中的停頓。

教師示範朗讀;學生自由嘗試朗讀;指名朗讀,學生評議媒體出示;

1.藉助註釋理解關鍵字、詞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連起來説説全文的意思。

3.解釋下面的加點字

(1).孫叔敖為嬰兒之.時( )殺而埋之.( )曏者吾見之. ( )

(2)其.( )母問其.( )故媒體出示之:①往,到;②直到;③人稱代詞;④指示代詞:這;⑤的。媒體出示:出遊( )泣( )故( )對( )聞( )向( )去( )安在( )恐( )媒體出示:孫叔敖見兩頭蛇,其(心情怎樣,怎麼想的,怎麼説的,怎麼做的)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其母聽了,。(怎麼説的,怎麼做的)

三、深入學習,研讀課文。

1.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了,那麼孫叔敖為什麼要殺死這條蛇?是怎樣殺死的?

2.為了弄清楚這兩個問題,我們還要藉助註釋來了解課文的意思。

3.出示自學要求

4.同桌交流,解決不理解的字、詞。

5.剛才大家學習得不錯,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對這些字、詞的意思是否知道?

6.我們理解了這些關鍵字、詞的意思,下面誰能把這個故事連起來説説。

7.師小結:在譯文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適當地加些詞語。

8.複述課文:課文中的對話比較多,誰能把這些對話改成轉述來複述一下課文?

9.創造性複述:文言文語言精煉、濃縮,這就在很多地方留下了空白,讓我們去想象。比如孫叔敖看到兩頭蛇後的心情是怎樣的,是怎麼想的,又是如何殺死的,最後母親又是如何安慰、表揚他的等等。下面我們將藉助提示來創造性地複述一下。

四、複習鞏固。

1.孫叔敖用石頭砸死了這條兩頭蛇(板書砸),其實就解決了剛才對課題提的問題。孫叔敖怎樣殺死蛇的,為什麼要殺死蛇呢?其實我在剛才的複述中也講到了,誰能用文中的語言再來説一説這兩個問題?誰再來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板書埋)

2.感受孫叔敖的為人齊讀古文,邊讀邊思考:你覺得孫叔敖是一個怎樣的人?交流板書善良能為他人着想勇敢3、講述故事師:今天我們瞭解了孫叔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感受到了他的善良,為他人着想。你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嗎?

作業設計:

1.完成上海作業

2.聽寫本課詞語

3.預習綜合練習7(試着做試題)

四年級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恭、勤”等5個生字,會寫“囊、螢”等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藉助註釋,理解文意,體會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哲理性於一體的文言文。這節課先來學習第一篇——《囊螢夜讀》。(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指導讀好“囊螢”。

3.理解“囊”,説説題目的意思:用袋子裝螢火蟲在夜晚讀書。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胤(yìn) 恭(gōng) 勤(qín) 練囊(náng) 焉(yān)

多音字:盛(chéng) 數(shù)

3.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囊、螢、恭、勤、博”,並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範。(“囊”是上下結構,注意筆順,部首是“一”。“螢”是上中下結構,部首是“艹”。“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畫都是“丶”。“勤”是左右結構,注意左邊“堇”的寫法,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結構,不要漏寫右上的點。)

4.讀古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注意它的節奏,但停頓不等於斷開,尾音拖長可以顯得更有韻味。指名讀,師範讀,生再讀,生試着畫出朗讀的節奏。看看畫的節奏和老師的是否一樣。(出示)學生小組賽讀,師生點評。

看來,古文多讀幾遍就不難了。古文要讀出節奏和韻味也不難,我們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停頓。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課文中什麼地方提到了“囊螢夜讀”?(“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這裏“練囊”的意思是什麼?(白色薄絹做的口袋。)“以夜繼日”的意思是什麼?(日夜不停。日,白天。)你讀出了什麼?(這個人很勤奮,讀書刻苦。)

2.“囊螢夜讀”的主人公是誰?課文還在哪裏寫了他的勤學刻苦?(車胤。“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

理解句子意思:從註釋來看,“胤”,晉朝人車胤。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恭”(謙遜有禮),“通”(通曉,明白);用組詞的方法理解“勤”(勤學,勤奮),“倦”(疲倦),“博”(廣博)。

3.從哪裏可以讀出他“囊螢”讀書的原因?(“家貧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組詞理解“貧”(貧苦,貧窮,貧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貧寒,常常沒有燈油來點燈。

4.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

5.出示課文插圖,指導學生看圖,説説插圖的內容。

出示句子: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結合插圖,理解“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説説這一句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

6.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在小組中交流。)

7.全班彙報:(車胤)家境貧寒,不能經常得到燈油(點燈,以便在燈下讀書)。夏天的夜晚,(車胤)就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個螢火蟲,照着書本,夜以繼日地學習。

四、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找出令你感觸深刻的詞語。

2.出示課文,劃分節奏,標註關鍵詞語。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指名讀一讀,並説説自己的體會。

五、課堂小結。

1.拓展閲讀。

原文:晉之車胤,家貧,不常得油。然日則耕作,無以夜讀。遇夏月,乃以練為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勤學不倦。年長,博學多通,時人譽之。(譽:稱讚。)

小組合作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再讀一讀。指名讀。

2.齊讀課文。

3.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車胤或者自己説點什麼呢?(在條件如此艱苦的情況下,您堅持日夜苦讀,所以才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我也要向您學習。)

板書設計

囊螢夜讀

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

家貧/不常得油,

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

以夜繼日焉。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吟一首《望天門山》導入,瞭解詩人李白。你還會揹他的什麼詩?(《望廬山瀑布》《將進酒》)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與李白有關的文言文。(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了解題目的意思。先看看“杵”的部首,猜猜這個字可能是什麼意思。(木字旁,可能是木棒。)對,一頭粗一頭細的木棒。那麼“鐵杵”是什麼呢?結合註釋:用來舂米或搗衣的鐵棒。出示圖片,大家看看圖,這就是鐵杵,老婦人要把它磨成一根針。

3.讓我們走進課文,去了解這個小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大家自己試着把課文讀一讀。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同桌交流。

2.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鐵杵(chǔ) 還(huán)卒(zú)業

3.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逢、卒”,並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範。(“逢”是半包圍結構,注意先寫“夆”,再寫“辶”。“卒”是上下結構,部首是“亠”,注意“丨”不能插到兩個“人”中間。)

4.自由讀文,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注意句子的停頓,讀通語句。

課件出示: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媪/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老師範讀,抽生讀文,小組賽讀,師生點評。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出示圖片,邊讀課文邊看註釋,可以在文中圈點標註,把課文讀懂,知道課文講了在什麼地方,誰,發生了什麼事。(板書: 磨鐵杵 欲作針)

2.四人一個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註釋讀懂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在組內交流,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小組長記下來,等會兒在全班交流。

(師先講一句作示範,讓生明白怎樣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看部首猜字義:“媪”,部首是“女”,聯繫前面的“老”,推測意思是老婆婆或老奶奶。

看字形猜字義:“曰”,外框是個口,裏面一橫像舌頭,舌頭在動,意思是在説話,即“説”的意思。

3.組織交流。先由小組長交流本組不懂的問題,再抽幾位學生説説整篇文章的大意。

我們可以用組詞的方法理解“世”,世間,世上;“傳”,相傳,傳説;“過”,路過,經過,趟過。

“感其意”的意思是什麼?(被她的意志感動。)“其”指的是老媪。

“問之”,指的是問誰?問什麼?(老媪。你磨鐵杵做什麼?)

古時的一個字,現在往往對應一個詞,古文語言更簡潔、凝練。

4.句式理解。

讀一讀,比較一下:A.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B.世傳李太白山中讀書。

A強調的是“山中”,B強調的是“讀書”。

5.繪聲繪色講故事。

磨針溪呀,在象耳山下。世傳呢,李太白讀書山中……

學生講述,師生評議。(可用多種方式講。可以用“評書”講法——話説,磨針溪,在象耳山下。當年李太白讀書山中……還可以用“説唱”講法,或者打着節拍誦讀。)

6.我們是採用什麼方法學習這篇文言文的?

課件出示:反反覆覆讀課文,聯繫註釋講文意,討論交流明道理。

7.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鐵杵成針”這個成語的意思?(將鐵杵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學生齊讀。)

四、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找出令你感觸深刻的詞語。

2.出示課文,劃分節奏,標註關鍵詞語。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媪/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指名讀一讀,並説説自己的體會。

五、課堂小結。

1.讀了這個故事,誰能用“鐵杵成針”説一句話?

(課件出示)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2.通過學習本課,你們從課文中受到什麼啟示?(做學問要有恆心和毅力,只要肯下功夫,就會取得成果。)

3.拓展延伸:老師給你們推薦幾篇文言成語小故事,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

板書設計

鐵杵成針

磨鐵杵 欲作針

反反覆覆讀課文 聯繫註釋講文意 討論交流明道理

功到自然成

教學反思

學習文言文不在於逐詞逐句理解文意,而在於學法的領會和整體的感知。理解詞語時,可採用“換詞法”和“組詞法”。讓學生先猜再講,將一篇簡練的小古文擴成一篇生動的現代文,讓學生愛學、會學、樂學,並學以致用。

(1)注重誦讀,培養語感。在誦讀中體會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

(2)對課文不理解的部分提出質疑,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培養質疑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

四年級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歲時向師襄學琴,勤學苦練,最後琴藝達到爐火純青的故事,表現了孔子虛心好學、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的優秀品質,

文章語言樸實簡練,人物形象鮮明,以孔子學琴為主線展開故事,凸顯孔子頑強進取、追求卓越的藝術形象。全文既有對孔子學琴的正面描寫,又有從師襄的眼睛看孔子學琴的側面描寫,還有師襄神態的不斷變化。課文先描述師襄對孔子學琴的表現不解,再寫師襄看到孔子彈琴後的誠懇評價與肯定,接着寫師襄愉悦地欣賞孔子彈琴,最後寫師襄驚異於孔子琴藝的高超,由衷地佩服孔子。通過師襄對孔子學琴過程的看、問、聽、賞的動作與語言的描寫,讀者感受到孔子刻苦練習,技藝不斷提高,達到爐火純青境界的過程。

全文線索明晰,層次清楚。按照時間的順序,寫了孔子學琴的四個階段:即學會曲譜——掌握技巧——彈出思想——曲中識人,情節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使故事既連貫又緊湊。讓讀者在閲讀故事中感受到孔子孜孜以求的學習態度與進取的精神,從而產生深深的敬意,受到感染與教育。

圍繞課文的主要情節,課文配有一幅插圖,表現的是孔子專心彈琴,師襄陶醉於琴聲之中的情景。觀看插圖,有助於學生把握重點、理解課文。

教學目標

1、輔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蒐集並選擇、整理有關孔子的資料,掃除閲讀障礙,逐步養成運用工具書及背景資料進行獨立閲讀的習慣。

2、指導學生默讀課文,嘗試歸納默讀的方法,交流默讀的經驗,提高默讀的效率。在默讀中理清文章思路,體會文章中重點詞語的意義及作用,達到讀懂課文的目的。

3、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感受孔子刻苦學習的態度及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的學習精神,從中受到啟發與教育。

4、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學習默讀課文,理解孔子的琴藝是怎樣達到爐火純青的,體會孔子不斷進取、精益求精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孔子刻苦練習,琴藝逐步達到最高境界的過程。

教具準備

1、佈置學生蒐集有關孔子的故事、言辭等資料。

教師製作介紹孔子生平、思想成就、歷史地位、國際影響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成果。

(1)讀生字。

(2)讀課文。

(3)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二、精讀感悟,讀説結合。

學習第1自然段,初步瞭解孔子:

1、默讀第1自然段,説説你瞭解了什麼,從中感悟到什麼。

學情預設:

(1)學生可以從課文中獲得信息,在大家的補充中可以全面把握內容,但對關鍵詞語的作用難以體會,需要教師給予點撥,引導學生注意"為什麼這樣寫"的問題,感受寫作的方法。

(2)學生能瞭解到的信息有:課文概括地介紹孔子不但是思想家、教育家,還是音樂的行家,多才多藝;孔子對古代的樂器樣樣都會,尤其彈一手好琴;從不自滿,還拜師學藝,表現孔子虛心好學的精神。

2、朗讀第1自然段,説説你讀明白了什麼,

3、探討問題:"尤其"什麼意思?去掉這個詞行不行?作者為什麼要強調這一句呢?這個詞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

("尤其"表示更進一步的意思。去掉這個詞,句子就不通了。作者強調並引用這個詞,目的是突出了"彈得一手好琴"這句話。這個詞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它不僅説明孔子琴彈得好,而且彰顯孔子從不自滿、虛心好學的精神,還起到引出下文、照應題目、貫通文意的作用。這句話中"彈得一手好琴"與下文"怎樣練琴"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文章內容真實可信。)

三、深入學習,品味感悟

1、默讀"孔子學琴"的.部分。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説説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歸納出孔子學琴的幾個階段。

作者按時間順序寫出孔子學琴的四個階段:

(1)"一晃十天過去了"——孔子學會了曲譜;

(2)"過了幾天"——孔子掌握了彈奏的技巧;

(3)"又過了些時候"——孔子領會了音樂的精神,彈出了感情;

(4)"不知又過了多少天"——孔子從音樂中知道了作者。

2、朗讀課文,全班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

(1)交流孔子學琴的四個階段的劃分結果。

(2)結合自己的音樂常識以及學習音樂的實踐思考:這四個階段的內容、難度有什麼不同?孔子依次達到的目的説明了什麼?從這四個階段中,你體會出什麼?(第一階段是學會曲譜,第二階段掌握技巧,第三階段是彈出感情、感動別人,第四階段是曲中識人。這四個階段難度越來越大,我們從中體會出孔子學而不厭、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

2、默讀課文,思考問題:孔子是怎樣不斷追求,逐步達到理想的境界的?

3、邊讀書邊標註,練習使用記錄符號,並且要把自己的體會用簡潔的詞語標註在書上的空白處。可依次思考以下問題:

(1)找出描寫孔子學琴的句子。思考:從這些詞語中你理解了什麼?體會了孔子什麼優秀品質?

(2)找出孔子説的話。思考:從這些詞語中你理解了什麼?體會到孔子什麼優秀品質?

(3)找出師襄看孔子彈琴時神情的變化以及對孔子琴藝的四次評價。思考:從這些詞語中你理解了什麼?這些側面描寫表現了孔子是怎樣的人?

5、學生交流:孔子是怎樣彈琴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知道的?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出什麼?

6、師生交流。

在學生的交流中,不僅要引導學生説出找到的詞語、句子,而且要説出詞語、句子的意思,並且説出從這些詞語或句子中體會到什麼?

三、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讀孔子的名言,不理解的字查字典: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有朋友遠方來,不亦説乎?

四、質疑、釋疑。

1、周文王何許人?

周文王姬昌是西周的奠定者。姓姬,名昌。姬昌是在其父季歷死後擔任周族首領的。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關心民間疾苦,勤於政事,兢兢業業地治理國家。他以仁德為本,寬厚待人,保持質樸的美德,深得人心。這樣,周族逐漸興盛起來。為了使自己更有實力,他重視人才,禮賢下士,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來投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姜尚,即姜子牙。姬昌在位時,商王朝還十分強大,所以,他在表面上仍臣服於商,但暗中加緊發展經濟擴充軍隊。紂王聽了崇侯虎的告發,把他抓了起來,關在羑里。他鎮定自若,潛心研究八卦,創制了《周易》,後在臣子的營救下,被釋放回到了周。這時,他的決心已下,一定要攻滅商朝,報仇雪恥。他整頓內部,認真做了準備工作。為了擴大政治影響,他不斷對外用兵。姬昌晚年時,已經取得了當時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為攻滅商朝奠定了基礎。

周文王體恤百姓、胸懷博大、任人唯賢等品質被後人頌揚。

2、"爐火純青"的本意是道家煉丹時的火候,有什麼故事或典故嗎?

老師講述《爐火純青》的成語故事。

五、指導書寫。

一、寫生字詞,把字寫正確、規範:

1、"抑"字容易寫錯,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右邊不要多一橫或多一點。比較"印"與"卬"的不同,要把字寫正確。"抑"字要注意結構特點,左高右低,左窄右寬。

2、"倦""純""溢"這三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書寫時注意搭配,左右兩邊的筆畫既有謙讓又有穿插,使字成為一體。"倦""溢"兩個字點畫比較多,要注意點的方向以及擺放的位置,努力把字寫得左右勻稱、字形飽滿。

六、限時作業。

辨一辨,再組詞:

抑()純()倦()溢()浸()譜()

迎()噸()卷()益()侵()普()

板書設計

孔子學琴

學會曲譜——→練習技巧——→領會內容——→體會作者——→爐火純青

四年級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文,背誦古文。

2. 學會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故事。

3.通過古文的內容,説説囊螢夜讀給你的啟示。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學會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故事。

2.通過古文的內容,説説囊螢夜讀 給你的啟示。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討論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刻苦學習的人物故事?(預設:頭懸梁錐刺股、聞雞起舞······)同學們的課外閲讀可真豐富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再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這裏的主人公也像他們一樣,刻苦努力。

2.板書課題,你知道“囊螢夜讀”是什麼意思嗎?你有哪些理解的方法呢?(查字典)

教師補充:聯繫上下文、看插圖、組詞法、結合註釋。

二.一讀古文,讀通讀順。

1.出示自讀要求:

(1)放聲朗讀古文,讀準字音,自學生字詞。

(2)讀通順,會斷句。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交流生字,重點指導“恭”的讀音,“囊”的寫法。

(2)指名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3)教師範讀,學生練讀。

(4)採用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形式進行朗讀練習。

三.二讀古文,理解文意。

1. 大屏出示自讀要求:

1)默讀古文,用上所學方法理解“恭勤、博學多通、囊”等詞的意思。

2)結合註釋,用自己的話説説文句的意思。

2.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 小組交流,取長補短

4. 全班交流,引導提升。

前一句:

1)引導學生理解“恭勤、通”等詞的意思。

2)主人公車胤是個什麼樣的人?

3)他的學習態度是怎樣的?對你有何啟發?

4)指名説説前兩句的含義,教師相機評價。

預設:晉朝人車胤謹慎勤勞而不知疲倦,知識廣博,學問精通。

後一句:

1)指名交流“囊、照書、夜以繼日”等詞的意思。

2)引導學生理解後兩句詩的意思。

預設:他家境貧寒,不能經常得到燈油。夏天的夜晚,車胤就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只螢火蟲照着書本,夜以繼日地學習着。

3)車胤的家庭情況是什麼樣的?這樣的家庭條件,他是怎麼讀書的呢?

4)當你的家中停電的時候,你的表現是什麼樣的?

5. 同桌互説這個故事,看誰説得更準確。

三.三讀古文,體會道理。

1. 同學們,理解了古文的含義,現在請同學們再讀古文,細細體會,思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 學生自讀並體會。

3. 同桌交流收穫。

4. 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教師相機指導:這件事情告訴我們無論環境多麼艱苦惡劣,都要刻苦學習。

5.你身邊是否有刻苦學習的學生呢?説一説。

5. 再讀古文,採用不同的形式朗讀,熟讀成誦。

6. 練習背誦。

五.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囊螢夜讀》這篇古文,通過看插圖、聯繫上下文、結合註釋等方法,理解了古文的含義,也明白了無論環境多麼艱苦惡劣,都要刻苦學習。希望同學們珍惜現在的時光,刻苦學習,成為一個博學有用的人。

六.作業

1.背誦這篇古文。

2.蒐集你喜歡的其他刻苦學習的故事,課後交流。

七.板書

囊螢夜讀

車胤家貧 練囊 夜讀

刻苦努力

四年級下冊文言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文,背誦古文。

2. 學會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故事。

3. 通過古文的內容,説説鐵杵成針給你的啟示。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學會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故事。

2.通過古文的內容,説説鐵杵成針給你的啟示。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討論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哪些有關毅力的成語呢?(水滴石穿、鍥而不捨······)同學們的課外積累可真豐富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再來學習一篇新的有關堅持的故事《鐵杵成針》來看一看説的又是什麼故事吧。

2.板書課題,你知道“鐵杵成針”是什麼意思嗎?你有哪些理解的方法呢?(查字典)

教師補充:聯繫上下文、看插圖、組詞法、結合註釋。

二.一讀古文,讀通讀順。

1.出示自讀要求:

(1)放聲朗讀古文,讀準字音,自學生字詞。

(2)讀通順,會斷句。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交流生字,重點指導“杵”的讀音,“媪”的寫法。

(2)指名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3)教師範讀,學生練讀。

(4)採用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形式進行朗讀練習。

三.二讀古文,理解文意。

1. 大屏出示自讀要求:

1)默讀古文,用上所學方法理解“磨、棄、欲、卒業”等詞的意思。

2)結合註釋,用自己的話説説文句的意思。

2.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 小組交流,取長補短

4. 全班交流,引導提升。

前兩句:

1)引導學生理解“未成、棄去”等詞的意思。

2)磨針溪,在哪裏呢?

3)這是一個關於李白的故事,他小時候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和大家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指名説説前兩句的含義,教師相機評價。

預設:磨針溪是在象耳山腳下。世世代代相傳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

後三句:

1)指名交流“是、方、意”等詞的意思。

2)引導學生理解後兩句詩的意思。

預設: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於是問她在幹什麼,老婦人説:“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

2)那老婦人自稱姓武,現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巖。出示圖片,學生觀看,體會。

3)老人在做什麼?你覺得她磨成針得多久?能成功嗎?

4)看到這裏,李白有什麼感受?心裏會想些什麼?

5. 同桌互説這個故事,加上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看誰説得更有意思。

三.三讀古文,體會道理。

1. 同學們,理解了古文的含義,現在請同學們再讀古文,細細體會,思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 學生自讀並體會。

3. 同桌交流收穫。

4. 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教師相機指導:這件事情告訴我們要把鐵杵磨成細針,需要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精神,只要我們擁有這樣的精神,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5.你身邊是否堅持不懈做事的故事呢?説一説。

5. 再讀古文,採用不同的形式朗讀,熟讀成誦。

6. 練習背誦。

五.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鐵杵成針》這篇古文,通過四年級聯繫上下文、結合註釋等方法,理解了古文的含義,也明白了要把鐵杵磨成細針,需要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精神,只要我們擁有這樣的精神,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希望同學們學習做事也堅持不懈,鍥而不捨,一定會學有所成。。

六.作業

1.背誦這篇古文。

2.蒐集李白得其他故事,課後交流。

七.板書

鐵杵成針

李白棄業 還卒業

老媪磨針 堅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