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實用】國小數學教案錦集六篇

校園2.74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國小數學教案錦集六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過的一些立體圖形的特徵,掌握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

2.通過複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通過複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已經複習了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從今天開始,複習立體圖形的知識.這節課,複習立體圖形的特徵.(板書課題)

二、複習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徵.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誰來拿出不同的立體形體,告訴大家各是什麼名稱.

出示立體圖形

請你分別説一説每個立體圖形的名稱及各部分的名稱.

(圓錐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長方體)

它們有什麼特徵呢?我們先來複習長方體的特徵.

(一)複習長方體的.特徵.【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長方體:

1.同學以組為單位一起回憶.

a.長方體的特徵.

b.想一想你是從那幾方面對長方體的特徵進行總結的.

(點、線、面)

長方體

頂點

有八個頂點

有十二條稜,相對的四條稜的長度相等

有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相對的兩個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對的兩個面面積相等.

2.教師總結:我們通過點、線、面三個方面對長方體的特徵進行總結.

(二)複習正方體的特徵.【繼續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正方體:

1.正方體有什麼特徵呢?它又是從那幾方面進行總結的呢?

2.教師完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表.

長方體

正方體

頂點

有八個頂點

有八個頂點

有十二條稜,相對的四條稜的長度相等

有十二條稜,每條稜的長度都相等.

有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相對的兩個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對的兩個面面積相等.

有六個面都是正方形,並且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3.長方體、正方體特徵對比.

共同討論:

(1)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共同特徵呢?

(2)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相同點: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稜和8個頂點.

不同點:

a.“線”上的不同點:長方體的稜分別是相對的4條稜相等,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而正方體的12條稜全部相等,叫做正方體的稜長.

b.“面”上的不同點:長方體至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而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

(3)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麼關係?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複習圓柱體與圓錐體的特徵.【繼續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圓柱體:

1.請同學共同討論圓柱體有什麼特徵?

教師提問:

(1)這兩個底面有什麼特點?(圓柱體的兩個底面積相等)

(2)側面又有什麼特點?(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或者是一個正方形)

(3)底面與側面又有什麼聯繫?

(當底面周長=圓柱體的高的時候,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當底面周長≠圓柱體的高的時候,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

2.出示圓錐體:

請同學共同回憶圓錐體的特點:

教師提問:同底等高的圓錐體與圓柱體有什麼關係?

(四)分類,建立知識網絡

我們所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四個立體圖形中你能夠給他們進行分類嗎?

三、練習.

1.填空:

(1)一個長方體有 ( )條稜,相交於一點的三條稜分別叫做長方體的( )、( )、( ).

(2)一個長方體有( )組長度相等的稜.

(3)一個正方體有( )個頂點,( )條稜,( )個面.

(4)正方體有( )個相等的面.

(5)圓柱體有( )條高,圓錐體有( )條高.

(6)圓柱體有( )個面,這些面中有( )個相等的面,它們分別是圓柱體的( )面與( )面.

2.一個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40釐米,其中長5釐米,寬3釐米,高是多少釐米?

3.一個正方體的稜長是5分米,如果把這樣的兩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多少米?

4.一個圓錐體,底面周長和它的高相等,它的底面半徑是3釐米,你知道和它同底等高的圓柱體的側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嗎?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立體圖形的認識

分類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圓錐體

特徵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經歷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加法。

2、感知算法多樣性,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和進位的計算道理。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遷移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的'計算道理。

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

學 法:觀察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準備:課前小研究、多媒體、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數學小故事。

《加號和減號》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導入。

2、如何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的問題?

3、提出探究任務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4、四人小組彙報計算方法,同學和老師互相質疑、補充。

彙報用擺小棒計算時師質疑:

(1)為什麼要從5根小棒裏拿1根給9根,怎麼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數?

(2)看來,這1根小棒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3)為什麼要從9根小棒裏拿5根給5根,怎麼不和剛才一樣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數?

(4)看來,這5根小棒也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5)這種方法和剛才的方法有什麼不同之處?有什麼相同之處?你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三、遊戲鞏固9加幾的進位加法。

四、全課總結。

五、板書設計:

9加幾

情境圖

9+2=11

9+3=12

9+4=13

湊十法: 9 + 5 = 14 5 + 9 = 14 9+5=14

9+6=15

1 4 5 4 9+7=16

9+8=17

10 10 9+9=18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沒有機械地強調讓學生進行湊十練習,而是藉助小棒的直觀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為何要從5裏面拿1給9的道理,又為何要從9裏面拿5給5的道理,然後利用計數器上珠子動態變化過程,藉助學生對“10個一是1個十”的認識,幫助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計算道理,真正達到了“授之以漁”。另外,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肯定了學生把9湊成10,而且還引導學生用湊十法的原理把5湊成10這種不常見的湊十方法,為以後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了基礎,也為以後簡便算法中的湊十、湊整等計算方法奠定了基礎,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其實他們是同根同源的,那時學生就會很容易地運用這種湊十的基本方法來解決了,也就發揮了數學的工具性作用。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識基礎上引出比例的意義,結合實例,培養學生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3.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教學方法】引導法。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麼是比?

(1)一輛汽車5小時行駛300千米,寫出路程與時間的比,並化簡。

(2)小明身高1.2米,小張身高1.4米,寫出小明與小張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

(1)觀察課本情境圖。(不出現相片長、寬數據)

①説一説各幅圖的情景。②圖中圖片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你知道這些圖片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3)這些圖片的長和寬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樣的兩張圖片像?怎樣的兩張圖片不像?

①D和A兩張圖片,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長與寬的比是6∶4,B長與寬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認一認。

圖D和圖A兩張圖片,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相等,圖A和圖B兩張圖片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板書:12∶6=8∶4 6∶4=3∶2

(5)什麼是比例?

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

麼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麼?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麼辦?”

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後再看。

(6)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麼“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呢?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7)找比例。

在這四副圖片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學生猜想另外兩副圖片長、寬的比值。求出副圖片長、寬的比值,並組成比例。

如:3∶2 =12∶8 6∶4= 12∶8

3.右表是調製蜂蜜水時蜂蜜和水的配比情況,根據比例的意義,你能寫出比例嗎?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1)什麼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

(2)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説一説你是怎麼寫的,一共可以寫多少個不同的比例。

 三、課堂練習

1.⑴分別寫出圖中兩個長方形長與長的比和寬與寬

的比,判斷這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⑵分別寫出圖中每個長方形與寬的比,判斷這兩個

比能否組成比例。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2.哪幾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

 四、課堂小結。

(1)什麼叫做比例?(2)一個比例式可以改寫成幾個不同的比例式?

【板書設計】 比例的認識

12∶6 = 8∶4

內項

外項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一、談話情景導入

師:朋友們!你們去過遵義嗎?去過哪些地方?

生1:去過,去過遵義會議會址。

生2:去過遵義姑媽家。

生3:去過遵義遊樂園。

課件出示遵義遊樂園的一處場景

師:這是遵義遊樂園,你們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麼?

生:看到了木馬、風車。

(利用學生喜歡的遊樂園場景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徵和年齡特徵。)

二、複習角

師:你們能在這幅圖中找出角嗎?

生積極主動的找到了很多角。

師:你們生活中哪裏還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户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書本上也有角

(讓學生在圖中找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這個角是什麼角,老師手中拿的這個圖形的角是什麼角呢?

生:直角(師把直角圖形貼在了黑板上並指書上也有直角)。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直角,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鋭角和鈍角。

揭示課題並板書:鋭角和鈍角二、探究鋭角和鈍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師:你為什麼要這樣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來分的;

(讓學生動手操作對這幾個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初步熟知鋭角與鈍角有什麼特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師:現在我們把這兩組角與直角比,有什麼發現呢?

生:這組角比直角小,這組角比直角大。

(老師將這其中的一個鋭角和一個鈍角畫了出來,同時也把直角描了出來。)

2、引導學生認識鋭角和鈍角

師:咱們給它們取個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們認為哪個是哥哥那個是弟弟好呢?

生:這個是弟弟,這個是哥哥。

師引導學生論得出:這個就叫鋭角,這個就叫鈍角。

3、深入認識鋭角和鈍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鋭角和鈍角,請看這是什麼角呢?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鋭角

師:有三種結果,那到底是什麼角呢?同學們想個辦法準確的判斷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量。(用投影儀展示)

通過學生測量反覆2次,這個角的一條邊與直角板上的一條邊重合後,另一條邊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條邊的外邊,説明這是一個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讓學生用肉眼觀看,判斷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論,讓學生出現了矛盾,激起了學生的'認知衝突,這樣更積極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完成的慾望)

三、聯繫生活,解決問題

1、找遊樂園裏的鋭角與鈍角(課件出示遊樂園,場景圖)

(先找出了很多)

2、找遊樂園裏物體中的鋭角和鈍角

(生找出了相應的鋭角和鈍角)

3、找出生活中哪裏有鋭角和鈍角

生1:紅領巾的三個角有一個鈍角和兩個鋭角。

生2:老師眼鏡框上有鈍角;

生3:凳子上有鋭角

生4:文具盒上有鋭角

生5:玩具上有鋭角和鈍角

4、説説這些角的名稱

(生説得很好)

5、用紙折角

(學生折出了各種各樣的鋭角和鈍角)

6、用手臂比劃角

(學生用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劃出了不同的鋭角和鈍角,在生活中找角、物體中找角、用紙折角、用手臂比劃角、用身體劃角)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是鋭角、鈍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説點什麼?

生1:大家好,我是鋭角請大家多多關照。

生2:我是鈍角,請大家為我準備更多的三角板,讓我認識更多的角。

生3:我是鋭角,請大家別碰我的尖,會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鈍角,我願意和大家交朋友。

師:小朋友們好,如果我是鋭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鈍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結,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識中,又起到了化龍點睛的作用)

課中體現了以下特點

1、從資源開發的角度看

教師能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圖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體中找角)幫助學生抽象和構建各種角的特徵,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認識各種角。

2、從三維目標角度看

(通過讓學生指出角,分類,描角,比大小等)使學生對鋭角、鈍角有了非常明確的概念,從而使學生技能達標率較高(如能正確量角、判斷角、比劃角等特別是人體上找角)

3、知識構建的過程與方法來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際上學生的思想過程與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意識較強,特別在練習部分中的遊戲部分更為突出。

較好地滲透了品德教育內容(如遵義會議會址,教後的你想對老師談點什麼)。

更好地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又為生活服務,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屬於數學學習生活化特點。

4、突破誤區(即一説到任務深,就要用多媒體,就要怎麼樣、怎麼樣,但這節課中多媒體的出現並不多,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課中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教學中體現了學生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觀察能力和組織能力,教學中雙邊活動非常到位,真正實現了課堂中學生愛學習,樂學數學的效果。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複習有關簡單的路線圖,進一步感知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和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有關簡單的路線圖,會辨認運動方式,並能根據要求畫出相關圖形。

教學難點

畫出軸對稱圖形和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方位圖。

1、複習。

(1)簡單地讓學生回顧一下有關方位的知識。(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然後讓學生説一説在教室裏同學間的`相互之間的位置情況。

2、書本上第87頁的練習。

(1)教材示範:郵局在(華光路)和(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讓學生理解是填路名和方位。

(2)問題1:育英國小在電影院的()方向。

引導學生找到育英國小和電影院,然後根據它們的位置來判斷。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

(3)問題2:公園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同樣引導學生先找到公園,再找到與公園相鄰的兩條路,再判斷其方位。

(4)問題3:張麗去上學,她可能沿着()向()走,到華光路再向()走,在馬路的()側就是育英國小。

讓學生找到張麗家和國小,然後根據張麗所走的路線來完成此題。

(5)問題4:張麗上學還可以走哪條路線?

同學之間説一説後集體交流。

二、運動。

1、回顧。讓學生回憶一下,像哪些物體的運動我們認為是平移,哪些物體的運動是旋轉,它們各自有什麼特點?

2、書本上第87頁的練習。

逐一出示四幅圖,讓學生説一説分別是哪種運動方式?

思考後舉手發表。

三、在方格紙上畫圖。

1、出示幾幅圖,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是請你們畫出對稱軸。

2、在方格紙上出示幾幅比較簡單的圖形,讓學生根據對稱軸畫出另一半圖形,並説一説是什麼圖形。

3、出示書本上第88頁第13題的第1小題。

讓學生獨立畫出軸對稱圖形。

這幅圖形相對來説難度比較大,如果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借用鏡子來完成。

4、平移圖形。出示三幅圖形,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平移,在平移前讓學生説一説在平移的過程要注意的問題。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

5、完成書本上第2小題。

將小船向下平移5格。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P8頁例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根據線路圖説出走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簡單的線路。

教學難點:

語言描述行走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你們坐過公交車嗎?有沒有獨自乘公交車去到動物園玩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再次到動物園遊玩,那麼,我們現在就出發,好嗎?

2、揭示課題:認識路線。

二、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1、引入:師出示1路車路線圖。

師:有了這張路線圖,你們一定能很快知道各個站點在動物園的哪個方向,誰來説一説?

師:小朋友觀察真仔細,你能在小組內説一説1路車的行車路線嗎?

從火車站出發向 行駛 先引導學生在組內説一説,再全班交流。

師:誰還能説一説你想從哪個站點出發到哪個站點的路線?

2、出示動物園的導遊圖。

3、師:我們乘坐1路車來到動物園,這裏的`動物可真不少,誰來説一説有哪些動物?

4、你最喜歡哪種動物,它在動物園的什麼位置?請你在小組內説一説。

師:猴子在熊貓的什麼方向?獅子在大門的什麼方向?學生指名回答。接下來由學生提問,學生指名回答。

5、小朋友真聰明,我這兒還有一個要求:我想從大門出發去看完所有的動物,再從大門出來,我應該先去哪兒,再去哪,請幫我安排一條路線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線圖。b)指名介紹路線圖。c)集體評價。

三、達標訓練

1、我來當導遊:通過下面的路線圖説説從甲地到乙地是如何行進的?途中經過哪些地方?

2、從動物園向( )走到電影院,然後,又向( )走到少年宮。

3、從火車站向( )走到站前街,又向( )走到商店。

4、從游泳館向( )走到圖書館。又向( )走到醫院。

四、作業佈置

教材P10 5-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