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分清語文知識類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論文

校園9.92K

   【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式和途徑是多樣的,也是我們不懈追求和探索的,但分清楚語文知識類型對於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卻是根本的,只有從根本上弄清楚語文知識類型,才能大幅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分清語文知識類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論文

  【關鍵詞】語文知識 語文知識類型 教學效率

一、語文知識的類型

語文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目前較有權威的認識是從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認為語文知識可以分成三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

陳述性知識主要反映事物狀態、內容及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説明事物“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樣”的,如人們常説的“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等知識;程序性知識主要反映活動的具體過程和操作步驟,用來説明“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如,如何選擇詞、句,如何概括斷意、把握文章的意義、如何評價和欣賞文學作品等;策略性知識是指學生對學習任務的認識、對學習方法的調用、對學習過程的調控,它由三個層面的要素組成,即學習方法、學習調控、元認知,如識字策略、選擇語料策略、言語轉換策略等等。

由此可見,語文知識是分類型的,不同類型的語文知識在形成能力的時候其功用不同,比如陳述性知識,它們不能直接轉化成能力,只是在能力的轉化過程中起輔助作用,基於此“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句話是不夠嚴格的。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能夠直接轉化成能力,因此它們是知識類型中最為重要的知識。我們討論知識類型的目的是為了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我們的課堂教學到底教了哪些知識,它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呢?

二、語文知識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們現在的語文知識教學呈現什麼樣的狀態呢?關於這個問題已有專家作出了明確的解答:當前“語文課程的基礎知識多為陳述性知識”、“語文課程的基礎知識缺少程序性知識”、“語文課程缺少方法和策略性的知識”,總之,“當前語文課程的知識基礎比較陳舊、貧乏和存在空缺”。也就是説我們的語文教學主要以陳述性知識為主,換句話説,我們的語文教學傳授的'是無以轉化為能力的知識,即主要是能力的輔助性知識,這就大大偏離了我們教學的初衷-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是注重傳授靜態的僵死的語文知識。實際的學校教學和教研活動也證實了這一點。此時我們反觀一下語文教育長期以來存在的“少、慢、差、費”現象,其中的疑問不解自消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分清楚語文知識的類型,所做非所欲,撿了芝麻丟了冬瓜。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許多語文教育工作者和語文專家都總結了寶貴的經驗、提出了有價值的見解,如,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設計提高教學效率;整合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採用討論探究的方法提高課堂效率;確立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教學,等等,不一而足。這些觀點和建議來自於教學第一線,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理當充分肯定;但是,這些經驗和方法無論是宏觀的教學目標,還是微觀的教學方法技巧,大都忽略(或缺少)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沒有分清楚(或沒有形成)語文知識的類型,自覺或不自覺地把陳述性知識當作重點來教,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的盲目性。

教學的過程實質是教學目標達成的過程,也就是通過什麼樣的手段和方法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無非是培養學生各種語文能力,現在關鍵的問題是運用什麼樣的語文知識實現這一能力。這一點正是我們所缺少的,包括課程標準(大綱)的制定、教材的編寫、教師的知識儲備以及相關的研究成果,也就是上文所説的“當前語文課程的知識基礎比較陳舊、貧乏和存在空缺”。由於“語文課程的基礎知識多為陳述性知識”,而陳述性知識是不能直接轉化為能力的,我們的課堂教學恰恰教的就是這方面的知識,因此,我們的教學過程無以達成教學的目標,教學目標的實現成了空中樓閣,可望不可及。對於這不能實現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還有什麼教學效率可言呢?

教學效率有無效、低效和高效之説,我們認為普遍存在的情況是低效的教學,高效的教學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大凡高效的教學我們稱之為好課,好課的反面是什麼呢?當然是低效的課(包括所謂的無效)。但在衡量一節課是否是好課之前必須先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節課上得對不對,是不是語文課,只有在上對課的基礎上才有上好課的可能。在實際教學中以下的情況屢見不鮮:一節課,教師大講特講作者生平及作者的逸聞趣事,説是提高趣味性;大講特講文學常識,説是豐富學生的知識;大講特講課文時代背景,説是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大講特講課文的思想內容,説是拓展延伸深化,等等,這些內容佔據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甚至被當成了教學重點。我們無意否認這些內容在課堂教學中的必要性,但是,很顯然這節課已經失去了語文課的性質,變成了歷史課、生物課、地理課或文化課,真是“亂耕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這樣的課上得再生動,也只是譁眾取寵,學生的語文能力沒有得到任何提高,因為它們傳授的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知識,是陳述性知識,是不能轉化為能力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學生完全可以自學而不必在課堂大講特講,以這種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課堂教學效率從何而來呢!“以知識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就是在這條死衚衕裏越走越遠。

那麼什麼是好課?什麼是高效率的課呢?王榮生教授已經給了我們很好的回答。他説,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一堂語文好課可分為最低標準、較低標準、較高標準和理想標準。具體指:最低標準:教師知道自己在教什麼(教師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教學內容相對集中)。較低標準:教學內容正確(教學內容與讀説聽寫的常態一致;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較高標準:教學內容的現實化(想教的內容和實際在教的內容一致;教的內容和學的內容趨向一致)。理想標準:語文課程目標的有效達成(教學內容與語文課程目標一致;教學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王榮生教授強調的是一節好課首先是教學的內容要正確,他説:“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在這樣的前提下,課堂組織鬆散一點,教學中出現一些彎路插曲,都是常態,無傷大雅。”

什麼樣的內容才是正確的內容呢?當然是在課程目標統領下、能夠達成其實現的知識了,而課程目標籠統的説就是培養學生各種語文能力,各種語文能力的實現必須具備相應的語文知識,這種知識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可見,一堂好課,一堂體現語文教學效率的課首先具備的就是這類能夠直接形成語文能力的語文知識,要獲得這類知識當務之急就是分清楚語文知識的類型,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始終走在正確的軌道上,走在有效、高效的軌道上。

參考文獻:

[1][英]S·皮特·科德.應用語言學導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12.

[2]韓雪屏.審視語文課程的知識基礎[J].語文建設,2002,(5).

[3]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