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古詩教學設計(15篇)

校園8.34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鍊和跳躍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教學設計(15篇)

古詩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喜歡欣賞兒童詩,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

2、豐富詞彙:葉子、飛、吹、飄。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小樹葉、《大風和樹葉》、《葉子飛》磁帶和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

1、(教室四周撒好了各種各樣的秋葉)放《大風和樹葉》音樂,幼兒隨老師扮秋葉飛進教室。

2、涼涼的秋風吹過來,許多小樹葉離開了大樹媽媽,有些小樹葉飄落到我們教室了,我們一起去拾小樹葉吧。請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説説你拾到的小樹葉是什麼樣子?

3、誰來説説你拾到的小樹葉是什麼樣子?

4、老師用詩歌裏的語言進行小結。

5、小樹葉累了,我們讓它飄落到小椅子下休息會兒吧。

二、引導幼兒欣賞詩歌《葉子飛》。

1、有首好聽的兒歌説的就是葉子,我們一起來聽聽。兒歌的名字叫《葉子飛》

2、老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完整欣賞一遍。

3、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麼?兒歌裏説了什麼?

4、放錄音《葉子飛》,幼兒完整欣賞一遍

5、提問:詩歌裏的葉子是什麼樣的?它們飄落的時候像什麼?引導幼兒學習詞彙:葉子、飛、吹、飄(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進行表演)

三、學習朗讀詩歌《葉子飛》

1、幼兒跟念兒歌——集體念兒歌——分男女念。

2、老師扮演大樹和風,幼兒扮演小樹葉,邊表演邊進行朗讀。

四、創編兒歌

除了詩歌裏提到的小樹葉的形狀,你還能説出哪些形狀的葉子,它們像什麼?我們來把它編到兒歌裏去。

五、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還有什麼樣的葉子,也把它編進兒歌裏去好嗎?放《大風和樹葉》的音樂,幼兒學小樹葉飛出教室。

古詩教學設計2

 [情景説明]

《所見》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二冊第四組“快樂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詩,這首詩非常的富有情趣:

野外的林陰小道上,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是什麼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木全給他驚動了。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着高高的樹梢,而那不知禍的小東西仍在自鳴得意地“知了……”個不停!

[教學過程]

第一版塊:創設情境,初讀古詩。

師:在夏天的時候,小朋友都喜歡玩些什麼呀?

教師傾聽學生的談話,瞭解學生的想法,在此基礎上引出古詩《所見》。

師:夏天的農村有許多有趣的事兒,可以捉螃蟹呀,採蓮蓬呀!古時候有個大詩人叫袁枚,他特別喜歡農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來到一片樹林邊,眼前的情景把他給深深地吸引住了。於是呀,他把看到的這些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所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麼?輕輕打開我們的課本,聽老師讀這首詩。(學生聽教師範讀古詩。)

師:聽出來了嗎?袁枚看見了些什麼?

生:他看見了一個小牧童。

生:他還看見了樹上有一隻蟬。

生:他看見了一片小樹林,小牧童騎着黃牛在小樹林裏唱歌。

師:原來他看到了一個可愛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詩呀!現在,我們自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好好地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後,教師瞭解學習情況。瞭解字詞的認讀情況,採用的方法是“蘋果”字卡認讀,讀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可以貼大黑板上的大樹上。在認讀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三言兩語的引導幫助學生強化認識:

所:(引導:你在生活中見過這個字嗎?)

閉:(引導:閉上我們的小眼睛。)

立:(引導:立正的立就是這個立。)

蟬:(引導:蟬是一種什麼樣的小動物呀?學生暢談後出示蟬的圖片,小結:蟬是一種特別可愛的動物,夏天的時候,他特別怕熱,就趴在樹上不停地叫,熱呀,熱呀!人們也就叫他“知了”。你看,這隻蟬飛呀,飛呀,飛到了大樹上。(將圖片貼到黑板上的大樹上。))

牧童:(引導: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導:小動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們的。)

師:現在,調皮的字寶寶跑回了家,躲進了課文中,但是,我們還是認識他們,我們一定會把這首詩讀好的。齊讀古詩。

 第二版塊:再讀古詩,入情入境。

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着歌兒。

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裏,真舒服呀!小樹林裏,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學生自由練讀──點讀──點讀──男生讀齊讀)

師: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樣騎黃牛的?

生:他是這樣騎黃牛的'。(邊説邊做動作)

師:做上動作,你再來讀這兩行詩,看看是什麼感覺?

生:(得意的邊做動作邊朗讀。)

師:好神氣呀!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再讀這兩行詩,每個人的動作可不一樣哦!(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

生:(騎黃牛,讀古詩。)

師: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麼嘹亮!(突然停止音樂)“噓!咦?歌聲怎麼停了?你們看,(出示畫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樹下。)小牧童怎麼不唱歌了?他為什麼不唱了呀?”

生:因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會兒。

生:他可能怕吵着別人了。

生:小樹林裏沒別人,他是看見了樹上有一隻蟬,他想把這隻蟬捉回家。

師:你為什麼這樣想啊?

生:因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樹上,大樹上有一隻蟬,所以我這樣想。

生:還有詩的後面説了,“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就是説他想住蟬。

(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體驗到小牧童是想捉樹上的蟬。)

師:小牧童太喜歡這隻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於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讀這兩句的時候,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引導孩子在讀的時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讀)

師:誰來讀一讀?

生:(很大聲地讀)

師:哎呀,蟬兒飛跑了,你太大聲了。你再讀一讀。

生:(小聲地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可千萬別把蟬嚇跑了。

生:(齊讀)

師:你們説,小牧童捉到蟬了嗎?

生:(眾説紛紜,有的認為捉到了,有的認為沒捉到。)

師:你説捉住了,怎麼捉住的?來,到講台上來試一試,看看小牧童是怎麼捉住這隻“蟬”的?(指大樹上的“蟬”)

生1:(上台後沒有捉到蟬,太高了。)

師:哎呀,樹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麼辦那?快幫小牧童想想辦法呀!

生2:可以搬快石頭來,踩在石頭上爬。

師:(向四周看)小樹林裏沒有找着大石頭塊呀,再説,石頭塊也太矮了!怎麼辦呀?

生3:騎到黃牛身上去,踩在黃牛的背上,就可以夠得着蟬了。

師:好辦法呀!那你來試一試!

生:(把小凳子當黃牛,踩在黃牛上捉住了“蟬”。)

(鼓勵孩子有獨特的意見,引導孩子幫小牧童想辦法,克服困難,把蟬捉住。讓孩子用自己想出的辦法模擬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隻蟬。)

師:小牧童終於捉住了這隻蟬,你高興嗎?

生3:高興。

師:這隻“蟬”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對待它喲!小朋友們喜不喜歡這個小牧童?喜歡就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呀?

生:喜歡。

師:那我們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我們把這首詩背下來。

(練習背誦)

第三版塊:指導書寫。

一、示範指導:這節課,還有幾個生字朋友,我們要會寫。(粉筆演示,重點指導“林”,木字作為偏旁,一捺改為一點,注意點的位置。)

二、自由練習書寫。(播放音樂:《快樂的小牧童》。)

三、集體評議:引導學生觀看一個小朋友的字,觀察他哪兒寫得好?如果把哪一筆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第四版塊:拓展延伸

學生齊背古詩後教師講述:不止這一首,其實還有很多古詩是寫農村的事兒,老師這兒有幾首,把它送給愛詩的孩子。

推薦古詩:《小兒垂釣》、《池上》、《四時田園雜興》。

 [評析]

古人云:“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所見》中那個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當他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當他想着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因此,詩趣,應該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只有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這種詩趣,他們才能在學習全過程中全心投入,渾然忘我。而一旦學生領悟到這種詩趣,那麼他對詩的意境就體會得更真切。那麼,在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領悟到這種情趣呢?這堂課做到了:

第一,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

詩重趣,想覓得詩趣,須進入詩境。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節課的教學,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段,張開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快樂的小牧童》的笛聲中,彷彿看到小牧童朝我們走來,讓學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蟬的神情中,想象閃現於牧童腦中的念頭……於是,整首詩不再是20個漢字的排列,破紙而出的是嘹亮的歌聲,是生動的畫面,是盎然的詩趣。

第二,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

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的,詩只有朗讀出來,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這一課中,詩歌的理解,詩意的體會,詩情的領悟,都是通過吟誦來完成的。在吟誦中,學生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在吟誦中,學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嚇跑蟬兒的心思;在吟誦中,孩子們化牧童為“我”,化“我”為牧童。正所謂:“文章讀的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原創作品)

古詩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分析】

《詠柳》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賀知章,詠柳,就是歌詠柳樹的意思。這首詩通過寫柳樹的美好姿態和蓬勃生機來讚美春風,以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見的春風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抒發了詩人在春回大地時的歡喜、愉快的心情,反映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詠柳》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春滿人間,婀娜多姿的畫面。

這首詩旨在讚頌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其實,關於大自然的美,不僅僅在於春天,這種美好、蓬勃何嘗不體現在夏天,秋天,冬天。《詠柳》重點在詠,用詠的形式讚頌其他的季節,既承接了課堂中的知識,有感受了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精煉的語言組織能力。

【教學目標】

1、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春天的優美的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2、通過聯繫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吟詩作畫等方式來讚頌生活。

3、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學生的潛能,檢測學生的文化底藴。

【教學理念解讀】

學習古詩文,其目的在於全面提高語文素質;而語文素質的核心是語文能力的培養。它是語文能力、語文知識、情趣、學習能力以及習慣、方法的融合。古詩文藴涵着豐厚的文化底藴,教學不同層次的古詩,能使學生從多角度受到民族文化的薰陶。新教學大綱提倡:古詩教學應以吟誦為主。歷史時隔久遠,如在短短的四十分鐘裏,添之以情趣化,以詩引畫,以畫詮詩不失為古詩教學的一大契機。拓寬思維外溢美感,觸類旁通,繼而舉一反三,倡導學生吟詩作畫。這也是一種詩文、詩情、詩理與學生的品味、感悟的無聲對話交流。

【案例】

培養學生美的情操,從思想上、情感上滲透古詩文沉澱千年的精華之美。學習民族文化,展現的是歷史長河的一幅雋永的畫卷,過去的學者賦詩必畫,遠如蘇軾、唐寅,近如徐悲鴻、齊白石,詩畫交融,堪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而古詩教學中,美術素養不可忽略。融意象於寥寥幾筆中,讓學生品足味,悟足情,達到詩與景,情與文的交融。

師:春,是甦醒,是温暖,是成長,是綠色,是生命。《詠柳》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沐浴在春風中的柳樹想象成經過巧手裁剪的藝術品這麼一幅生機蓬勃的畫面,學了古詩,讓我們由衷地發出了讚歎多美的春天,多美的大自然。同學們,讓我們耳聽着古曲,手持畫筆畫畫着美景。

放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學生畫《詠柳》春景圖。

投影示學生的'作品。

理念: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誦詩成畫,滲透美術素養於古詩課堂,並非簡單刺激視覺美感而已。

師:同學們眼中的春天多美啊!其實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不是嗎?在春天裏,我們詠柳,在夏天裏我們

生:在夏天裏,我們贊荷。

生:在夏風裏,我們詠荷。

生:在夏天的池塘裏,我們頌睡蓮。

師;原來,夏天也是多姿多彩的。我國古代許許多多的詩人也曾用他們的精妙之筆,寫下諸多的夏的詩篇,不知在你的記憶寶庫裏,保存着哪些夏之詩?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生:映日荷花別樣紅。

師:詩人筆下的夏熱情,向上,火紅,毫不遜色於春,不知其他季節如何?有沒有令我們的心為之一顫的東西呢?

生:在秋風裏,我們賞菊。

生:在秋天裏,我們頌豐收。

生:在落葉中,我們用落葉。

生:霜葉紅於二月花。

生:在白雪皚皚的世界裏,我們詠梅。

生:在銀裝素裹的日子裏,我們贊雪。

生:猶有傲霜枝。

理念:培養學生美的情操,從思想上、情感上滲透古詩文沉澱千年的精華之美,學習民族文化,展現的是歷史長河的一幅雋永的畫卷。

師:在不同的季節裏,有不同的風貌。我們欣賞,我們歌詠,我們讚美。我們是否可以學習《詠柳》這首古詩,發揮一下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也來吟詩作畫,體會詩人的風範。

學生交頭接耳,覺得很新鮮。

師: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自主選取一個季節,既配詩又作畫。希望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能開動自己智慧的頭腦,搜索佳句美詞,譜寫出一首首優美的詩,一幅幅動人的畫。

學生合作學習。

學生交流。

理念: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能力。 圍繞吟畫展開教學,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除了藉助自身的語言優勢創設學習情境外,沒有加給學生一個問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人地位。自主選材,合作吟詩作畫,效果甚是理想。

【教學後記】

古詩在國小語文教材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體現着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是國小生接觸瞭解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好教材。但由於古詩的形式體制、遣詞造句等方面與現在的語言習慣差別很大,因此,古詩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説也是個難點。往往教師在教學古詩時,介紹講解,強調字詞,逐句解釋。學生埋頭筆記,學會的標準就以會背、會解釋來衡量。學生究竟從詩中領會了多少美的意境,無從談起;究竟得到多少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也無從落實。我以為古詩的教學也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得到情感的體驗,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發展他們的思維,鍛鍊他們的能力。

教學古詩《詠柳》,我拓寬了學生的視眼,激起學生心中原有的古詩底藴,重組教學,跨越美術學科,通過吟詩作畫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讓學生見前人之所見,聞前人之所聞,想前人之所想。讓學生在古詩學習中掌握一些學習方法,不斷向課外拓展。所謂詩,詩情畫意;若單單詩文無畫又何來情、意?詩歌是以悟詩情為主,學生品讀為重;立足讀出韻味,悟出品味,達到出神入化的描繪。古詩意境多半滲透於字裏行間,並非斟字酌句所能領會。把詩韻、詩情、詩景統一起來,讓情感得以迴歸。使學生、文本、作者、環境實現對話,完成詩歌教學特有的多因素交融的目的。

古詩教學設計4

一、活動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二、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麼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幹什麼呢?(在問路,在説話…)天上怎麼了?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你們説清明節人們都要幹什麼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並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麼?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四)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教師參考資料: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古詩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一、以圖導題,理解題

1、仔細觀察插圖,説説你對這幅圖的理解。

2、認真讀讀題目,説説你從題目上了解到了什麼?(題目點名了時間和地點)

3、你還想了解這首詩的什麼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麼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4、怎樣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蠶桑的讀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義。

2、指名讀詩,師生正音。

3、默讀古詩,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請做記號。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自由品讀,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尤其讀前兩句時要讀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要讀出繁忙的勞動生活的場面。注意少才又的讀法。

2、指名朗讀,師生共賞。

3、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背誦,積累語言

五、引導自學

《四時田園雜興》

1、先用學習《鄉村四月》的以疑促讀、理解詩意的方法自學。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蒐集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漁歌子》

一、創設意境,理解課題

1、老師範讀《漁歌子》,你能感受到什麼?(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詩在表達上不太一樣)

2、你們瞭解詞嗎?試着説一説。

3、簡介詞的相關內容。(略)

4、簡介作者背景:

張志和: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夫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二、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

2、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3、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4、自由學習,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5、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白鷺;閒適的.象徵。它能襯托出漁夫的生活環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須歸:樂而忘返,不想回家。

7、教師小結:

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閒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三、反覆吟誦,感悟意境

1、教師範讀,再入意境。

2、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每一個畫面。

3、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5、感情朗讀,感悟意境。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3、默寫兩首古詩。

古詩教學設計6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感知美。

1.課前唱歌《春天在哪裏》,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揭題解題,簡介作者:這節課,我們就帶着愉快的心情一起來學習一首寫春天的詩——《詠柳》。誰來説説題目的意思?詩人賀知章你們知道嗎?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3.課件出示春柳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柳樹的美。

4.過渡:柳樹真美啊,連詩人賀知章也被柳樹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寫下了這一首讚美柳樹的詩。(課件出示詩歌)師:同學們已經按課文的預習要求預習了課文,接下來請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把這首詩再朗讀幾遍,等一下向老師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能力好嗎?讀的時候要注意找出能體現柳樹美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個記號。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略美。

1.生自由朗讀。

2.檢查朗讀情況。

3.檢查自學情況:通過預習和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請大家自由來説説。

4.學生自由發言,説説讀懂的地方。

5.看來大家通過預習,都能自己理解詞語跟句子的意思。學到這裏,大家發現這棵柳樹的什麼地方最美呢?(樹高、綠;枝多;葉細)

6.小結:這棵柳樹多美啊,它長得又高又綠,樹上垂下無數的柳條,它的葉子細細的,多麼惹人喜愛啊!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呢?(讚美、喜愛)我們一起讀一遍好嗎?(學生齊讀)

三、質疑問難交流朗讀——品味美。

1.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那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梳理疑問,重點問題再交流朗讀)

3.交流朗讀:(主要運用課件幫學生理解,讓學生通過反覆讀及小組討論體會課文三個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課文語言的美及柳樹的美)

(1)出示第一句詩課件,體會用“碧玉”來比喻柳樹新長出的嫩葉,寫出了柳樹顏色翠綠、生機勃勃的特點,讓人感覺柳樹的顏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詩課件,體會用“綠絲絛”來比喻“柳條”,寫出了柳條隨風飄拂,輕柔美麗、顏色翠綠的特點,讓人覺得它的樣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詩課件,體會用“剪刀”來比喻“二月春風”的精妙之處以及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4.指導朗讀,齊讀全詩。

5.小結過渡: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用什麼方法來寫出柳樹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詩人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句,用碧玉來比喻柳樹的枝和葉,寫出了柳樹的顏色美,又用絲絛來比喻柳枝,寫出了柳枝的樣子美,然後展開大膽的想象,由柳樹想到二月春風,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從而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接下來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配樂朗誦邊想象一下這首詩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請同學們把你們想到的意境描繪出來。

四、想象意境,熟讀成誦——欣賞美。

1.學生閉目想象意境。後先讓學生交流想到的畫面,再指名描繪意境。

2.出示本詩配歌課件,讓學生欣賞詩境的美。

3.吟誦本詩:現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4.學生吟詩,背詩,互相評價。

五、選讀詩歌,拓展思維——豐富美。

1.大家吟詩的時候多投入啊,可見這一首詩寫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讀一些這樣的好詩呢?

2.課件出示與本詩相關的幾首古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讀。

六、自主作業,遷移能力——延伸美。

學了這首詩後,你回去想給自己佈置什麼作業?(可找一些描寫春天的詩來朗誦;可畫一幅春天的畫,可以《詠柳》為題寫一篇作文。

古詩教學設計7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知本課的十三個認讀字和六個會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

3、學習古詩《春曉》,感悟意境,練習背誦。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卡,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話引入

1、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同學們覺得春天怎麼樣?

2、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很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這節課俺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麼?

看一看書,誰能讀準確?

板書:春曉村居(區分“春、村”的讀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藉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

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同學認讀:

開火車讀。

指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⑴加筆畫、加偏旁組字:

自──首十──古古──居亡──忙因──煙口──知

⑵換筆畫,換局部組字:

讀──詩對──樹──村睡──眠閃──問──間──聞屋──居

醒──醉親──童外──處歲──多放──散

4、讀詞語鞏固讀音:

兩首古詩冬眠到處見聞鄉村居住煙花童話散步

三、正確流利的讀古詩

1、自由讀。

2、同桌互讀,能背的可以背給同學聽。

3、自願到前面讀或背,讓大家欣賞。

四、重點理解《春曉》,感悟意境

1、許多同學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春曉》這首詩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唐代詩人:孟浩然)

2、再談談這首詩,説説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根據同學質疑可適當引導:

⑴曉:是天剛亮的時候。

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眠:就是睡覺的意思。

⑶聞:就是聽的意思。

⑷啼:就是叫的意思。

3、請同學們看着課文中的圖畫,聽老師範讀古詩,聽聽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字音拖長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⑴同學自讀,體會感悟。

⑵教師描述,引領大家讀。

教師:在春天裏睡覺真好,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什麼?

同學:春眠不覺曉。

教師:剛一醒,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叫聲,聲音真好聽。

同學:處處聞啼鳥。

教師:昨天夜裏颳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又被風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學: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⑶自由練習背誦。

⑷學做小詩人,到前面朗誦,教師為同學配上音樂。

⑸集體背誦。

五、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春曉村居

六、課堂作業設計

1、找朋友:

詩村首醉出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讀一讀,説一説:

詩:詩人。

聞:見聞。

古:古往今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村居》,練習背誦。

2、指導寫字。

3、學習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具準備

實物展台,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抽讀生字卡,複習生字讀音。

2、背誦《春曉》。

3、今天這節課俺們繼續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已經背下來了,可以背給大家聽。

二、理解古詩,感悟意境

1、誰告訴大家這首《村居》是誰寫的?

(清代詩人:高鼎)

2、這首詩寫的是春天裏的什麼景象呀?

(春天裏,同學們放學後,一起放風箏的景象)

3、古人管風箏叫什麼?

(紙鳶)

4、頌讀古詩,練習背誦:

⑴自身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跟讀《春曉》有什麼不一樣?

(停頓不一樣,這首詩是在每行的第四個字後面稍作停頓)

⑵同桌互相聽讀,鼓勵同學邊讀邊扮演。

⑶上台背誦,展示。

三、指導寫字

1、教師引導同學説一説要寫好哪幾個字?

讀一讀:

古聲多處知忙

2、同學描字,説一説哪個字最難寫?

教師具體指導:

多:上下兩局部一樣,但寫時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寫成一左一右。

處:強調是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捺要拉長包住上面的筆畫。

3、其餘的字同學自身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利用實物展台評説:

古:橫要寫長稍鼓一些。

聲: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邊的口要寫得稍低一些。

忙;強調“忄”筆順。

四、課後延伸

1、以小組為單位,親手做個風箏放一放。

2、也可以將現成的風箏拿來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課外讀背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大家交流。

推薦:徐俯《春遊湖》朱熹《春日》

蘇軾《春宵》韓愈《晚春》

古詩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2、提高寫作編輯和口語交際能力。

3、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

1、寫作編輯。

2、詩歌賞析。

課時安排

1、課外活動兩週。

2、課內活動一課時。(成果展示)

活動設想: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華詩詞是民族文化的瑰寶。瞭解中華詩詞,就可以瞭解民族的文化歷史;欣賞中華詩詞,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燦爛。通過這次活動,讓學生漫步古詩苑,感受中華詩詞源遠流長的歷史風貌,領略多姿多彩的創造風格,瞭解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瀏覽醒世鑑人的名篇佳句,體會博大精深的思想內容,感知美妙絕倫的藝術特色。通過這次活動,培養學生對中華詩詞的興趣與愛好,提高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閲讀理解與鑑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與文化品味。通過這次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親眼看一看,用心想一想,聯手做一做,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感受精神勞動的艱辛與創造成果的喜悦。

活動準備:

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古詩詞的欣賞活動,內容是每組同學用powerpoint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一首古詩詞,並且用解釋和賞析,每節課由一名同學演示並欣賞這首古詩詞,以作為積累和儲備。以詩詞編輯與詩歌朗誦為主,可以讓個別有特長的同學參與諸如詩意書畫,音樂與舞蹈。之後每個同學寫一篇“古詩苑漫步”,談談這次活動的感受。

活動過程:

一、課外活動階段

第一週

1、提交活動計劃,讓學生明確本次活動的目標、任務。

2、以小組為單位,佈置任務,明確分工,各司其責。

3、通過各種渠道,查詢相關資料:

a、可上網看“中華詩詞”有關內容:網址:htt

b、詩詞編輯:每個同學用powerpoint的形式,做一個演示文稿,選一首古詩詞,其中有作家簡介,作品背景,解釋賞析、評價等。

c、分類編排:可按詩歌體裁: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等。內容:詠志,詠物,詠史,感懷,田園,邊塞,山水,送別,思鄉,友誼等。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朝代:古詩和現代詩d。找出以古詩詞為詞的歌曲。第二週:詩詞編輯,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提出意見或建議,以供進一步修改。詩歌朗誦,在小組熱身、準備。 作文上交,選出佳作。

二、課內活動階段(成果展示)主持人:(由班級組織能力強的同學來組織活動,自己準備開場白。)(找出班級幹部同學擔當評委)

1、古詩詞的編輯:把這一段時間課前五分鐘同學們收集的和以前所學過古詩詞的整理出來,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按着內容、體裁、流派、朝代等編輯在一起,用打印文稿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來。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思想內容、藝術形式、創意策劃及口語表達等進行評分。

2、詩詞的欣賞:詩配畫,畫配詩、為詩譜曲,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內容、作品的選擇畫與詩是否相配、是否有意境等進行評分。

3、古詩詞的朗誦:自己選擇音樂來配音,朗誦一首或幾首詩歌。活動評價:從讀音、語調、表情、背景音樂與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評分。

活動説明:

1、由評委選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若得一等獎的小組,其成員在本次活動中的成績都是5分,其中由小組長視成員在活動中的表現酌情加分減分,給小組長更多的權利,以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及促進其他同學活動的積極性。此次成績算做期末考核的一個部分。

2、把學生在活動中收集的資料整理成冊,把優秀的作品推薦到學校甚至校外雜誌以肯定其成績,報請學校進行專門展覽。

古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的四個生字,認識三個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背誦古詩。(重點)

3、懂得農民伯伯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要尊敬農民、愛惜糧食。(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課本插圖導入)

1、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説。

教師引導(1)、圖上有誰?一位農民伯伯。

(2)、他在幹什麼?他手裏拿着鋤頭正在為田裏的禾苗鋤雜草。這在古代叫做“鋤禾”。(板書:鋤禾)

2、唐代有位叫李紳的詩人看到農民伯伯在田裏幹活就寫了一首詩,名字叫做《鋤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吧!

二、進入新課

1、讀題目(教師範讀、學生讀)。

2、初讀課文(黑板出示古詩全文)

3、學生自由讀,指名學生讀。

4、教師:這是一首五言絕句,我們要讀出節奏。

教師先正音後範讀

5、生再讀(先練讀再指名讀和齊讀)

三、學習生字

同學們讀得這麼認真,詩中的幾個生字忍不住想要和大家認識一下了。

1、學習“禾”,它是什麼呢?(學生答:禾苗。)田裏的莊稼(稻麥)的植株。怎樣記住這個字呢?(學生答並書空)

2、學習“午”,看插圖,太陽怎麼樣?(熱)一天中什麼時候太陽最熱呢?(中午)讀古詩的第一行,並指出“午”,我們要怎樣才能記住這個字呢?(學生同桌互相説並書空)

3、學習“辛苦”,圖上的農民伯伯幹活幹得怎樣?很累——辛苦。要怎樣記住這兩個字呢?引導學生從讀音、結構等方面分析。

4、認識了這四個生字,就讓我們拿出練習本動手寫一寫吧! 教師在田字格中範寫。按照教師的範寫,同學們也來寫一寫:看看誰在寫字的時候姿勢最正確,字也寫得最認真。

學生描紅並練寫,然後組詞。

(教師瞭解學生寫字情況並表揚寫得好的學生)

四、理解大意,再讀古詩

1、齊讀古詩

2、師生共讀

3、你試着把你剛剛看課本插圖時發現的連起來説成幾句話。 學生説,教師幫助總結:我們説的這幾句話,其實詩人李紳也説了,只不過他説得更簡潔:“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4、農民伯伯這麼辛苦,詩人想告訴(提醒)我們什麼呢?教師解釋:餐,飯食;皆,都。

5、學生自由練讀並背誦全詩。

五、延伸拓展

如果遇到有人把飯撒在地上或是把打完的剩飯倒掉,你會怎麼辦?學生交流。

六、課文小結

看了圖,讀了古詩之後,你想到了什麼?你今後要怎樣對待來之不易的.勞動果實呢?

學生説,教師總結(結合板書)。

七、作業

在漢語拼音本上,抄寫或者默寫《鋤禾》全詩。

八、板書

鋤禾

農民→ 辛苦 →要尊重

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

九、課後反思

《鋤禾》古詩的思想教育意義,在於要求學生樹立“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的美德。在教學中未能聯繫學生平常生活中喜歡浪費的表現,進行教育,從而使學生對農民鋤禾的辛苦,糧食珍貴銘刻於心。其次,學生寫字時間在課堂上沒有得到保證。在教學誦讀的過程中,教師講得多了,而學生沒有充足的練讀時間。

古詩教學設計10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寫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古詩《靜夜思》的作者及詩句的意思,讓學生在饒有興味地朗讀祖孫對話的同時,不知不覺的進入古詩的意境。教材有意創設具體生活情景,使離孩子生活比較遠的古詩貼近學生,把古詩意境用一種生活的情境展現在學生面前,既使學生學到對話的語言表達形式,又體會到古詩的內涵,深入淺出,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靜夜思》。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嫩的只識不寫,人事一個偏旁,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的感情。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靜夜思》。

2.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美觀的書寫生字。

教學難點:

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的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掛圖、生字卡片。學生了解李白,收集他的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李白,引入課題。

1.簡單介紹李白。

2.板書課題,英英學古詩。

3.齊讀,正音,英是後鼻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投影)圖上有什麼人?他們在幹什麼?

小結:英英正在和奶奶説話,兩人有説有應,有問有答,這叫對話。

2.學會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3.下面請同學們輕聲堵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小節號和生字詞。

4.在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5.檢查自學效果。

(1)學習生字。

①自己讀讀詞語。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③個別讀,開火車讀,齊讀、

④去掉拼音後,齊讀生字詞。

⑤給生字找朋。

(2)學習二類字

①自讀,齊讀。

②去掉拼音後在讀詞語。

(3)同學們把這些生字詞帶入課文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①自讀,同桌位互讀。

②指名讀,師生共同指導、糾正。

6.兩人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課文。

(1)兩人互相讀。

(2)指名讀,男女生對讀,分兩大組對讀。

7.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麼?

四、指導寫字

1.出示打亂順序的詞。指讀,齊讀。

2.看清筆順表裏的生字,有什麼字感覺比較難寫?重點指導“靜、意”。

3.學生描紅。臨寫。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學習《靜夜思》。

1.板書課題,解釋題意,“靜夜”是什麼意思?“思”是什麼意思?

2.指導看圖

(1)圖上畫的是誰?你對李白有哪些瞭解?

(2)此時他在想些什麼呢?

3.學詩句。

(1)指名讀詩句,找出與詩句意思相符的語句,用“____”畫出來。

(2)討論。

第一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①“疑”是什麼意思?這裏的.想象是多麼奇特?

②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一句詩句。

第二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①説説第二句詩句的意思。

②指着李白看見的這輪明月,想一想,什麼時候的月亮是這樣圓圓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節裏,你們是怎麼度過的呢?

④中秋節是家家户户團圓的時候,假如你此時獨自一個人遠在外地,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你會怎麼樣呢?

⑤是啊,(指着圖)此時此刻,李白遠離家鄉,孤孤單單一個人,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會想些什麼呢?

⑥現在,誰願意來當李白,有感情朗讀第二句詩句呢?

(3)表演吟誦詩句。

①邊看圖邊表演吟誦詩句。

②指名上台表演吟誦詩句。

二、表演課文,鞏固詩意

1.誰願意來當奶奶和英英,把她們之間的對話演一遍呢?

2.指名一組上台表演。

三、課外拓展,增加積累。

介紹唐朝王維的思鄉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四、小結課文

這篇課文通過對話形式,引出一首古詩,反應了英英對古詩《靜夜思》的正確理解,在今後生活中,我們要多背古詩,增加積累。

古詩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隨詩句認識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會積累詩詞。

3、指導學生在反覆吟誦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隨詩句認識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會積累詩詞。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在反覆吟誦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出示掛圖)。

1、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山行》。板書課題,指名朗讀,全班齊讀。

2、介紹詩人杜牧。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並將生字讀三遍。

(3)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注意把句子讀連貫。

(4)同桌互讀課文。

2、檢查自讀。

(1)抽讀生字卡(指名、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

(3)教師示範讀課文。

(4)齊讀課文。

三、導讀,初步理解詩意。

1、學習第一、二行。

(1)師範讀。

(2)生自由讀。説説你想知道些什麼?

(3)教師講解:

“寒”寒冷,點明季節是深秋。

“石徑斜”高而緩的山勢,坡度不大,所以可以乘車遊山。 “生”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的種種動態,説明山很高。

(4)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兩行詩裏描繪的景象。

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在白雲繚繞的地方有一處人家,炊煙裊裊。

(5)指名讀、齊讀。

2、學習第三、四行。

(1)指名讀。

(2)生自由讀。説説又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

(3)教師講解:

“坐”因為。

(4)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兩行詩裏描繪的景象。

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是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楓葉秋霜染過,豔比二月春花。

3、分組讀第三、四行詩。

4、指導朗讀。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女生讀。

(4)男生讀。

(5)齊讀。

四、指導背誦全詩。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試背。

(3)指名背。

(4)對不準確的地方教師進行指導。

(5)男女生背誦比賽。

(6)齊背。

五、作業設計。

背誦全詩。

古詩教學設計12

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又重新確定了朗讀在閲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詩歌一般片言隻語,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與豐富的旨意,需要反覆的誦讀。當然這樣的誦讀不僅僅是一遍遍對詩歌內容的重複上,最重要是從情感、節奏等多層面拿捏作者創作時的體驗,這樣,文字與讀者有了一種心理上的親近。接下來,順勢利導,引領學生進行對詩歌所呈現的畫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維,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變得清晰起來。所以,這節詩歌賞析課,我準備以讀、賞為主。“讀”是醖釀一種氛圍,“賞”是獲得感性的解讀,那麼,之後的感悟與品味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師領讀、學生齊讀等多種誦讀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獲得一種感性認識。

2、在誦讀的基礎上,藉助資料,讓學生對詩歌的創作背景、內容意藴有一種豐厚的認識。

3、熱愛詩歌,熱愛中國雅緻雋永的古典文化,從而愛上詩意的'美好生活。

三、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同學們,蘇東坡曾這樣評價王維的詩歌:“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詩人王維的《竹裏館》,看看這裏面為我們呈現了一幅怎樣的畫?環節一:讀

1、範讀、生跟讀。

2、教師從韻律、詞義、情感等角度指導學生朗讀。

3、找同學讀,齊讀。

4、出示問題:通過反覆朗讀,我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環節二:賞

1、引導學生把詩歌內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詩人王維、明月等內容一一找出,以藝術板書的形式呈現。

2、補充“竹”的資料(如下),並提問:通過這些關於竹的詩歌,以及詩歌中的“明月”、“琴”等內容,思索:這幅畫呈現出怎樣的風格特點?

資料補充:

①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②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③我種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獲幽林賞,端居無俗情。

3、出示王維時代關於唐朝人生活的文獻以及詩歌資料,並引導學生思考:王維的生活與其有什麼不同?從中可以看出王維是一個怎樣的人?

資料補充:宴會、烹飪、飲酒、伶人及其表演、雜耍、摔跤、幻術、馴獸表演、舞蹈、戲劇、傀儡戲、説書、打獵、蹴鞠、馬球、鬥雞、圍棋、投壺……

——《中國的黃金時代--唐朝的日常生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琵琶行》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將進酒》

弦鼓一聲雙袖舉,迴雪飄颻轉蓬舞。

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

——《胡旋女》

環節三:悟

1、出示《江雪》、《陋室銘》、《雅舍》等資料,讓學生繼續感悟與品味中國文人代代相續的高雅情懷。

2、繼續誦讀詩歌,以低緩而韻味的朗讀聲結束課堂。

四、課後反思

中國詩歌尤其是古代詩歌傳承了山水派的特點,往往一幅畫就是一首詩,一首詩也是一幅畫,或者幾幅畫面的有機融合。本課,我以“讀”和“賞”為主,達到了一種詩畫相連的效果。這一課,有詩,有畫,有學生的沉浸,有老師的享受,感覺不錯!

古詩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理解詞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讚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留連、自在、應憐、小扣、煙花、盡、唯”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説説每首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詞語及每首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教學掛圖、投影片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以前讀過描寫春天的古詩嗎?(指名背一兩首。)今天我們再學習三首古詩。這三首詩不僅描寫了春天的景物,還表達了詩人美好的感情。

二、指導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解題。

(1)板書課題。

(2)誰能説説題目是什麼意思?理解“江畔”的意思。

(江畔:江邊。題目意思:在江邊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2.介紹作者。

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以前讀過他寫的詩嗎?(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杜甫,讀過他寫的《絕句》。板書:杜甫。)

3.初讀,大體瞭解內容。

(1)師範讀。

(2)生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並畫出不懂的詞語。

4.再讀,逐句理解。

(1)學習第一、二句。

①理解“蹊”、“花滿蹊”的意思?(蹊:小路。花滿蹊:繁花盛開,把小路都遮住了。)

②“壓”字説明了什麼?(説明了花很多,很旺盛。)

③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黃四孃家的花開得十分茂盛,一叢叢鮮花把小路都遮住了。千萬朵鮮花壓得花枝彎下了腰。)

④師小結:前兩句詩是説花很多,開得很旺盛。

(2)學習第三、四句。

①理解“留連”、“戲蝶”、“時時”什麼意思?並説説這句詩的意思?

(留連:捨不得離去。戲蝶:遊戲的蝴蝶。時時:不停地。詩句的意思:快樂的蝴蝶不停地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②“自在、恰恰、嬌鶯”什麼意思?誰能説説這句詩的意思?

(自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嬌鶯:美麗可愛的.黃鶯。恰恰:黃鶯的叫聲。詩句的意思:美麗可愛的黃鶯自由自在地唱着動聽的歌。)

③請大家想想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情景是怎樣的?

④師小結:這兩句寫出了蝴蝶和黃鶯各得其樂的情態,為春天增添了無窮的情趣。

5.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説説?

6.師小結全詩:全詩詩人只寫了一家的花,從一家的花反映出了天邊的春色。

7.誰能説説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黃四孃家花叢的描寫,生動地再現了春天裏繁花盛開、蝴蝶飛舞、黃鶯高歌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讚美之情。)

8.有感情地讀,讀出讀的情趣。

(1)師範讀,指導節奏與重音。

黃四孃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2)指導讀出春天景色的美和詩中藴含的感情。

(3)學生自由讀。

(4)指名讀,師生評讀。

9.練習背誦。

三、總結學法。

解題知作者-學習明詩意-品詩明感情-練讀並背誦。

四、作業。

1.背誦《江畔獨步尋花》,複習字詞。

2.預習後兩首詩。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指名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2.複習學習古詩方法。

二、按上節的學習方法學習《遊園不值》。

1.解題。板書詩題:遊園不值

誰能説説題目是什麼意思?“值”、“不值”、“園”是什麼意思?

(值:遭遇、碰到。不值:沒有遇到要訪的人。園:指私人花園。題目意思:作者去遊園,而主人不在,沒有能進到園裏去。)

2.介紹作者。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板書:葉紹翁,南京詩人,他的七言絕句寫得很好。)

3.初讀,大體瞭解內容。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再讀,逐句理解。

(1)讓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師生共同理解,着重理解以下詞語。

應:大概、可能的意思。憐:愛惜。屐齒:木屐鞋下的橫樑。印:踏印上。小扣:輕輕地敲。柴扉:柴門。久:很長時間。春色:春景。出牆來:伸出牆外來。

(2)詩中作者愛惜什麼?前兩行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久扣柴門未開,説明遊園心切)

(3)作者未能進園賞花,並不掃興,從哪可以看出來?

(“一枝紅杏出牆來”一句中可以看出。)

5.指名説説全詩的意思。

(大概是園子的主人愛惜蒼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吧。輕輕地敲那柴門好久了也沒有人來開。園裏的花開得正好,這些花所代表地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開得正旺的紅杏伸出了牆外。)

6.小結:作者遊園看花進不了門,本是件掃興的事,但他從露出牆頭的一枝紅杏想象出滿園的春色,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心情由掃興轉為欣慰。

7.誰能説説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8.有感情地讀,讀出感情。

(1)生讀劃出重音和節奏,教師加以指導。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2)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讀出韻味)

(3)練習感情朗讀。

9.練習背誦。

三、按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出示掛圖或投影片,解題。

(1)板書詩題,出示掛圖或投影片,解題。

(2)理解“之”“廣陵”等詞語意思及詩題意思?

(之:去,往。廣陵:今江蘇揚州。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2.介紹作者。

(1)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唐代大詩人李白。板書:李白)

(2)李白和孟浩然關係怎樣,你怎麼知道的?

(倆人是好朋友,從題目和詩中可以看出來。告訴學生,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詩人。)

3.初讀,大體瞭解內容。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想想句子意思,畫出不懂的詞語。

4.再讀,逐句理解。

(1)着重理解以下詞語:

故人:好朋友,指孟浩然。西辭:辭:辭別。因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邊,所以説“西辭”。

煙花:指豔麗的春景。煙花三月:指春光明媚,草長鶯飛的三月。下:順流直下。

孤帆:單獨地一條船。碧空:晴朗的天空。盡:沒有了,消失。唯:只

天際:天的盡頭,天邊。

(2)説説每句詩的意思。

(3)“帆”在這裏指什麼?為什麼只見“帆”而不見“船”呢?(“帆”指船)

5.找生説説全詩的意思。

(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了,在春光爛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順流直下到揚州去,那隻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裏,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

6.小結:這首詩前兩句敍事,後兩句寫景。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7.説説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裏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時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之情。)

8.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詩歌表達了思想感情。

(1)朗讀並畫出重音和節奏。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2)出示掛圖或投影片,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三、齊背《遊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作業:

1.背誦兩首古詩,複習字詞。

2.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第三課時

一、檢查複習:

1.指名背誦本課的三首古詩。

2.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進行練筆:

1.明確要求:

(1)出示要求,指名讀。

(2)指名口述練筆要求:寫家鄉的景物──自然風光、名勝古蹟等,表達出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寫出片段。

2.選擇內容:

(1)教師啟發學生圍繞愛家鄉、贊家鄉這個中心,拓寬思路,選擇要寫的內容。

內容:家鄉里值得留戀、回憶的地方;自然風光,名特產品、名勝古蹟等內容。

中心: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同學之間交流。

(3)指名口述要寫的內容,師生評議。

3.練寫片斷,相機指導。

(1)全班練習,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2)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斷,相機進行寫法指導。如:抓住特點,按一定順序寫,表達出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4.繼續練寫。寫完後的同學進行修改,當堂完成練筆。

作業設計:

一、默寫《遊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填空:

1、《江畔獨步尋花》的作者是__代詩人__,這首詩表達了詩人_____。

2、“______,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一句千古佳句,是__代詩人___寫的________的詩中的句子。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_____。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之廣陵”,就是____,這首詩前兩句______,後兩句_____,這首詩表達了______。

三、先理解帶點的詞,再説説詩句的意思。

1、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留連:_______時時:________

恰恰:_______詩句的意思:___________

2、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憐:________小:________

詩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

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孤帆:________盡:________

唯:_________天際:_______

詩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詩教學設計14

設計思路:

《夜書所見》也是七言絕句,作者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全詩描繪了深秋夜晚,兒童提着燈籠捉蟋蟀的情景,富有生活情趣。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客、借”等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意思。

3、從《夜書所見》中感悟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教學難點:感情詩意,體會情感。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學習新知

(一)背誦古詩《小兒垂釣》。

(二)這節課我們接着學習另外一首古詩。

(三)板書課題《夜書所見》。

(四)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一)學生自由讀古詩,圈出古詩中的生字。

(二)試着拼讀生字,把字音讀準,把古詩讀通順。

(三)認讀生字。

1、出示帶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拼讀,重點讀好“借”“應”。

2、請讀對的學生領讀。

3、小組交流:用什麼方法記住它們?

4、全班交流。

(四)讀詞語。

1、出示詞語指名讀。

2、開火車讀。

(五)指名讀古詩。

(六)師範讀古詩。

(七)學生齊讀古詩。(讓學生有學習主人的意識,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細讀古詩,理解詩意

(一)這首詩寫了什麼呢?看了這幅圖,你一定會明白的。

(二)請同學們仔細看圖,你看到了什麼?

(三)學生反饋。

(四)你們説的這些,都能從這首詩中找到相對應的字或詞,請大家找一找。

(五)小組內交流找到的'內容。

(六)全班交流。(讓學生從形象直觀的圖入手,找文中相對應的景,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七)討論詩意。詞的意思我們理解了,現在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整首詩的意思相信大家也能理解。請大家四人一組討論詩意。

(八)交流:

1、重點提示,引導學生從圖中看“江中的詩人在很冷的夜晚還不睡”,來想象他不睡的原因,從而體會出詩人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情感。

2、第二行詩也可引導學生想象:詩人看到小孩子在捉蟋蟀時想到了什麼。

四、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一)聽朗讀錄音,學生練習讀。

(二)誰給我們展示一下?

(三)學生讀詩。

(四)學生自由背一背。

(五)師生背,師背前一句,生接後一句。

(六)齊背。

五、總結昇華,課外拓展

(一)學生談學習收穫。

(二)師小結:今天的學習就到這裏,大家的收穫不少,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有更多的收穫。

古詩教學設計15

1.古詩兩首

教學要求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重難點、關鍵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出示蘇東坡畫像

2. 出示寫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月餅盒

3. 瞭解蘇東坡

4. 出示教學掛圖

5. 導語:蘇東坡是怎樣用詩描繪這秋景的呢?請自由朗讀詩歌:贈劉景文

二、 學習生字

1. 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2. 組詞、讀準字音

3. 注意平舌音:贈 殘

4. 指導寫字

枝 記 劉

注意字的結構

三、 學習詩歌

1. 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 聽錄音,畫出朗讀節奏

3. 自由讀,齊讀後找出疑難之處

4. 學生分組討論後教師點撥

(1) 出示荷葉田田圖解詩句1

(2) 出示菊花盛開與衰敗圖解詩句2

(3) 導語:荷盡菊殘的時候還有什麼呢?(看圖)

橙黃橘綠。對,這才是秋天最美的時候,齊讀3、4句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5. 朗讀詩歌

(1) 這麼優美、這麼豐富的秋天給人帶來什麼?

(2) 這麼快樂、這麼幸福的秋天該怎樣讀?

(3) 齊讀詩歌

注意重讀以下詞語:

擎天蓋 傲霜枝 君須記 正是

6. 背誦詩歌

四、 拓展學習(再被一、二首寫秋天的詩)

作業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 背誦其他寫秋的古詩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

1. 背誦《贈劉景文》

2. 導語:豐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3. 出示教學掛圖

4. 講楓林美(要求用上學過的詞彙)

5. 詩人是怎樣描繪這美景的呢?

6. 自由讀詩《山行》

7. 找出生字

二、 學習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 組詞認讀

3. 摘蘋果遊戲

4. 指導書寫:於 首 楓

三、 學習詩歌

1. 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

2. 聽錄音,畫出節奏

3. 自由讀詩,齊讀後找出疑難之處

4. 略知詩意

(1) 課件演示山路彎彎曲曲伸向深山的情況

(2) 提問:秋天的山裏有什麼呢?(看圖)

(3) 詩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頭上是為了看什麼?

(4) 引導:能否讀出詩人愛看楓林的'詩句:

(5) 出示春花與楓葉比較圖

(6) 瞭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 教師在學生講後歸納總結

(8) 出示平時的楓葉與經霜的楓葉進行對比。認識霜葉紅的原因

5. 朗讀詩歌

(1) 這時候的楓林像什麼?

(2) 這麼美的楓林該怎麼讀?

6. 齊誦詩歌

7. 背誦詩歌

四、 拓展學習

背誦課外蒐集的寫秋的詩

五、 作業

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荷盡

菊殘

贈劉景文 好景

橙黃

橘綠

標籤:古詩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