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虞美人李煜意境賞析

校園2.24W

李煜的《虞美人》是千古留名的經典作品,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虞美人李煜意境賞析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虞美人李煜意境賞析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懷古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註釋:

虞美人:詞牌名。詞牌名《虞美人》源自虞姬,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此得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峯》等。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色。這裏應代指歲月的更替

往事:指過去歡樂的宮廷生活。

又東風:又颳起了東風。指春天來了。

懷古:指李煜做皇帝是的南唐。

不堪回首:不堪,承受不了。回首,回頭看,此處意為回憶

雕欄玉砌:指南唐華麗的宮廷建築。雕欄,雕花的欄杆。玉砌,玉石的台階。

朱顏:指人的美好容顏,也兼指“雕欄”硃紅的顏色,當有雙關語意。

譯文: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樓上昨天夜裏又刮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懷古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硃紅的顏色已經改變。若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虞美人李煜意境賞析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個君主,史稱“李後主”、“唐後主”。這首詞是李煜對自己身世和遭遇的感慨,訴説自己人生的無奈和痛苦。

這首詞是李煜囚居汴京時所作。當時李煜由南唐國君一下子變為宋朝的囚犯,不僅僅失去了居高無上的皇帝的地位和權力,更殘酷的是也失去了最起碼的人身自由。殘酷的現實使他“日夕以淚洗面”,這使他產生了特有的悲與愁。這首詞傾瀉的就是作者的懷念亡國之痛,哀歎朱顏已改的情懷。

“春花秋月”和小樓“東風”原本是令人賞心悦目的,可在李煜的筆下寓意卻變了,一個“何時了”,一個“又”,把原本令人嚮往和盼望的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的信息變得蒙上了一層悽苦和哀愁,究其緣由,那就是越是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觸發起作者的懷舊情結和思念懷古的傷痛。“懷古不堪回首”,連回憶一下懷古的過去都“不堪”又怎能願意見這年年如是的春花秋月和報春的東風呢。每輪迴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這與李煜當時所處的境遇是分不開的。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發前人未所發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的比喻,貼切生動地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體化了,將那看不見莫不着的愁思變成了有形的、永無止境的一江春水,創造了意想不到的的藝術效果,這也成了李煜詞的主要特色,對後人的影響很大。作品通篇一氣盤旋,曲折動盪,如泣如訴,動人心魄。

全詞寫的是亡國之痛,抒的是念國之情,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深沉。儘管詞作篇幅短小,但餘味無窮,能使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堪稱為婉約派作品之絕唱。

虞美人李煜內容賞析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懷古之思,據説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誠然,李煜的懷古之思也許並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祕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歎,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説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説,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徵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

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