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淺談教學模式優化國小英語閲讀課的發展論文

校園1.79W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就是主動發現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知識的建構過程。在番禺區“研學後教”理念的指引下,“學案導學”無疑就是對“發現學習”理念的踐行。

淺談教學模式優化國小英語閲讀課的發展論文

“學案導學”教學法是以“研學後教”理念為導向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益。以下就是筆者在國小英語閲讀課上開展的以“研學後教”理念為導向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一些經驗總結。

一、注重閲讀興趣的培養

在編寫“學案”時,以學生為中心,注意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閲讀的積極性,為學生創造一種全新的相互交流的教學環境。

(一)教學情景化

在閲讀廣州市國小英語教材Success with English的同步配套教學資源《拓展讀與寫》(下同)五年級下冊的Module 4 Wild Animals: Elephants, Dolphins, Little Nemo and the Shark三篇材料時,筆者讓學生在課前的`預習中完成Pre?鄄reading這個環節,提前一天把“學案”發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前觀看與動物相關的錄像片斷,又讓他們閲讀幾條有關動物的英語謎語,以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為主攻方向,以學案中的導學問題為依據,根據學法指導主動查閲教材和工具書,通過自學,記錄要點,確定疑點。

(二)方法趣味化

“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可見,在訓練學生掌握閲讀方法時不能強迫,而是要讓他們樂於接受。如在學習動物單詞時,筆者會出示相關的句子來讓學生猜測單詞的含義,再通過拼讀比賽的形式讓他們記住單詞的音和形。這種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培養學生“讀”的策略,學生們都甚為喜歡。

(三)內容生活化

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Module 6Unit17 It?s the Spring Festival Soon時,利用“學案”提前把過春節時的傳統食品展現在學生面前,既讓學生接觸了新單詞,又讓學生在回憶生活中拓展了視野。

(四)技能科學化

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閲讀技能和閲讀策略,而掃讀、略讀是閲讀策略中兩個比較基本的技巧。掃讀是指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課文大意,找主題名、關鍵詞,使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內容有個大致的瞭解。略讀是懷有明確目的(帶着問題),圍繞問題在文中快速找答案。這樣,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閲讀技能,才能讓他們樂讀。

二、關注學生的有效預習

預習導學這一課前環節意義重大,它使學生的預習作業不再停留在口頭形式上,而是以書面的形式記錄學生完整的預習過程。

有效預習是提高閲讀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記得有一次,因為調課,筆者臨時上閲讀課,但在課堂上,學生卻讀得比較慢,當節課的教學任務都完成不了,並且第二天收上來的作業是一塌糊塗的,根本體現不到閲讀後的效果。在另一個班,筆者先佈置作業,讓學生根據要求去預習閲讀內容,如找出不懂的單詞,查詞典看音標拼讀,理解詞意;找關鍵詞,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閲讀課上,生詞是由學生拼讀學會的;學生找到關鍵詞理解了較容易的文章,只有較難的再讓老師去點撥就行了。

三、合理安排閲讀過程環節

閲讀過程可以分為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三部分,在這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出恰當的活動。

(一)Prereading階段

Prereading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閲讀的動機,激活背景知識和相關經驗,掃除語言障礙,預測閲讀材料的內容。把這個環節安排在學生的預習上,可以以提問、猜謎語、講故事、設置懸念、介紹背景、觀察影片或唱歌的形式進行。如在教學《拓展讀與寫》五年級上冊Module 5 Zoo Animals時,筆者是先讓學生猜謎語估動物,在進行Brain Storm的過程中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學習新單詞,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Whilereading階段

通過多樣的閲讀形式,能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除了常用的根據文章內容判斷正誤,選擇答案完成句子,回答問題等,筆者還會採用觀察圖片回答問題,聽錄音理解材料畫畫或用Flash播放材料連線,填表,配對,排序等,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Postreading階段

這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閲讀材料中的詞句和語法現象的注意水平,促進語言吸收;開展説或寫的活動,促進學生想象力和語言輸出能力的發展。在活動形式方面,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而選擇,不能亂用。在課例We Went to the Great Wall的“學案”設計中,教師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文化滲透,要求每個學生自己閲讀關於長城的信息,接着讓小組長引導組員用英語描述長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最後是語篇描述,教師讓小組長收集組員剛才説過的信息,小組內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再形成一個完整的語篇。

四、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作用

以“研學後教”理念為導向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上課過程一般分為:預習交流(小組內進行互幫互助);預習疑難反饋、重點講解(可學生解答或教師解答);鞏固練習分題;分組合作(小組成員板演,小組長領導本組學生把分到的題全部講會,讓全部組員掌握);展示提升(各組派代表講清本組的題目,其他小組同學提出疑問和不足);達標檢測和小組評價。從上課過程可以看到,小組合作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加速器。

筆者的做法是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合理安排座位,把全班分成10個4人異質學習小組,每組確定一位小組長,讓他帶領全組成員共同學習,合作學習。以下是學生及小組參與學習的評價表: 要提高英語閲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改變觀念,以“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開展國小英語閲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的閲讀技能加強訓練,使學生在經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後能建構知識體系,為日後的自學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淑紅。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與學科教學[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

[2]劉青。走進名師課堂[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

[3]蔡鐵軍。學案導學 讓英語課堂活起來[EB/OL]。2013—05—09[201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