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九篇

校園3.01W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深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細節和關鍵詞語,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重點

配樂朗讀、默讀課文,品味細節和關鍵詞句。

課前準備

學生

預習讀一讀,寫一寫。蒐集古今中外表達遊子思鄉之情的文學作品,準備與同學交流。想一想自己過年的故事和體會,講給同學聽。查閲有關琦君的生平,課外閲讀她的作品《琦君説童年》。

教師

準備思鄉的音樂。準備古今中外表達遊子思鄉之情的文學作品。

教學內容

《春酒》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作者對童年、對故鄉、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課文中的細節寫得很有情趣,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體會文中的人情民風之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1.導入建議

學生談自己過年的故事、感受,或説一説當地有哪些民風民俗;或教師談自己小時候在家鄉過年的故事

2.導語示例

青島的啤酒不僅是青島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每年的青島啤酒節都迎來許多國內外的客人,這在當地已經成為一種民風民俗。每逢過節,人們也都要喝啤酒以示慶祝。好多離鄉在外的青島人總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這是為什麼?今天學習《春酒》一文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啟迪。

3.教師投影學習目標和字詞

學生自查讀一讀,寫一寫,根據查找的資料交流琦君的事蹟。教師或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思考問題。

4.教師投影出示思考題

a.本文記敍了作者童年的哪幾件事?表達怎樣的感情?

b.課文題目是春酒,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5.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本文記敍了作者兒時在故鄉過新年、吃春酒、吃會酒的幾件事,表達作者對故鄉民風、人情的讚美。就像琦君曾説過的一樣: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作者對故鄉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滲透在本文的字裏行間。

6.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內容,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旨。

研讀賞析

1.教師引導學生精讀課文

優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構思的結果。本文圍繞思鄉的主旨,穿插了許多有家鄉味道的細節、關鍵詞語,使文中幾個人物生動形象,尤其是對母親的描寫極為傳神。

2.教師投影出示思考題

請同學們朗讀或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有情趣的細節或詞語,與同學們合作交流,以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學生閲讀,小組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

精讀文章,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對童年、對故鄉的無限眷戀,才能提升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情趣。

4.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通過對細節和詞語的品味,加深對文中作者情感和課文主旨的理解。讓學生自主閲讀,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閲讀的質量。

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

古往今來,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寫過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露從今夜白。你讀過這些作品嗎?把課前準備的文學作品與同學們交流一下,看誰積累的資料多,交流得好。

(學生小組交流,推舉1~2名班級交流。學生可以吟頌詩歌,也可以以唱詩的形式)

2.設計此教學環節的目的

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閲讀,積累知識,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3.延伸練習

把與同學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練筆本上,並試着仿寫一首表達思鄉之情的詩歌。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設計指導思想:1.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2.突出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

教學重點:1.文言字詞

2.引導學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美好社會生活

教學難點:理解陶淵明這篇文章的創作目的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字詞、課文誦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成語“世外桃源”或陶淵明詩句導入

二.陶淵明簡介

三.學生自學,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反覆誦讀,藉助工具書和註釋,相互討論,學習字詞,教師指導、點拔

四.概括文章各段內容(學生歸納,教師總結)

五.分析本文寫作線索(以漁人行蹤為線索)

六.分小組進行誦讀比賽,部分同學能當堂背誦。

七.字詞訓練(投影)

1. 重點實詞和虛詞:緣、窮、然、屬、聞、具、足、之、志、規、尋、向、詣

2. 古今異義詞:鮮美、交通、妻子、絕境、間隔、無論

3. 特殊用法字詞:異:意動用法;通:使動用法

4. 通假字:“要”同“邀”

5. 同義詞:都:悉--鹹--皆--並;邀請:要--延

6. 成語:世外桃源;豁然開朗;無人問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感受桃花源美好社會生活,討論陶淵明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二、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畫面

三、桃花源給大家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三個詞概括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美麗、神祕、幸福)

四、分類感受

(一)感受桃花源的美麗

1. 桃花源美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2. 教師小結:桃花源美在環境幽雅,風景優美

(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祕

桃花源神祕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桃林神祕: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山洞神祕:彷彿若有光,形狀奇特。

林中人神祕: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結局神祕:不復得路,探訪未果。

(三)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現在何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1. 發垂髻:怡然自樂(和平安定、豐衣足食)

2. 男女:往來種作(沒有戰亂,安居樂業)

3. 漁人(側面烘托):殺雞作食,皆出灑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學生小結: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豐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五.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種怎樣社會理想?

(反對戰亂,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會理想)

六.文中哪一句話表現了桃花源中人的這種社會理想?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七. 文中哪一句話還表現了林中人不願與世俗交往,受到干擾的心理?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八. 深入討論

1. 桃花源這一人間樂園能找到嗎?

(不能,這是作者虛構的)

2. 陶淵明為何要虛構?聯繫當時社會現實思考

(反襯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生活理想)

3. 有人説陶淵明定作《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説他是消極逃避現實,你怎樣評價?(自由辯論)

九. 總結結束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嚮往一種沒有剝削與壓迫的幸福美好生活,這是我們應學習的,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更應樹立一種遠大的理想將個人的利益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才能無愧於這個時代,無愧於我們的民族。

十. 佈置作業

1. 背誦課文。

2. 完成書後思考練習。

摘錄一些談理想的名人名言。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的生字詞,會讀會寫。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感悟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深情,體會梅花堅韌高潔的品質。

3、 學習梅花的堅貞不屈,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以及愛國情誼。

教學重難點:通過個性化閲讀,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愛國情意。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PPT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 新課導入

同學們,認識圖片中的花嗎?(PPT出示梅花)

你們學過哪些關於梅花的詩句呢?(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字苦寒來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看了圖和古人關於梅花的詩句,你們有沒有發現梅花有什麼特點呢?(不畏嚴寒,不怕風雪欺壓)

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裏綻放自己的美麗,而梅花卻是頂着嚴寒,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獨立。可見它具有非常不屈的品質。梅花不僅是花中的君子,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黃子孫的品格。這節課,我們就要來學習第六課《梅花魂》。(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你們已經預習過這篇文章了,誰能來解釋一下“魂”這個字的意思。(靈魂,精神)

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麼想問的嗎?(梅花有魂嗎?梅花魂指的是什麼?)是什麼呢?我們先保留着這個問題,帶着這個疑問共同走進課文。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翻開書本,自由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想一想,本文作者圍繞梅花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首先進行生字詞的檢查(PPT出示詞語)

靈魂 腮邊 訓斥 玷污 嗚咽

欺凌 秉性 矇矓 梳理 衰老

手絹 華僑 白杭綢 抹乾淨 涼颼颼

不甚在意 頗負盛名 風欺雪壓

眷戀 縷縷幽芳 葬身異國 漂泊他鄉

(注意矇矓、曚曨和朦朧的用法,矇矓、朦朧:指模糊不清;曚曨:指日光不清)

3、你能用最後一排中的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本文圍繞着梅花講了漂泊他鄉的外祖父珍愛梅花、眷戀祖國的事。

4、本文是圍繞着梅花發展的,可見外祖父和梅花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每當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豔、縷縷幽芳的梅花,總讓我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一起來念一下)

5、看到這裏,你們的心裏有沒有一點悲涼呢?都説“葉落歸根”,可是外祖父卻葬身在了異國他鄉,再也回不到他眷戀着的祖國了。故鄉的梅花每年都會再開,可外祖父卻再也回不來了。看着那朵朵冷豔、縷縷幽芳的梅花,作者“我”呢,不禁想起了和外祖父之間的許多往事。在“我”很小的時候,只要一談論到和祖國有關的事,這樣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就會落淚。現在,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找出外公落淚的句子。想一想外公落淚的原因。

共有三處:

1、

2、

3、 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想不到淚眼矇矓的外祖父也隨着上了船,遞給我一塊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繡着血色的梅花。

三 探究三苦:體會外公思鄉之情

1.我們先來看第一處,誰來把它讀一讀。

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麼?(從這些詞句可以體會到外祖父思念家鄉、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鄉的感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讀到這些詩句時就會落淚。)

當時的我能不能理解?

經過幾十年,當作者已成為了大作家的時候,“我”懂得了什麼?

讓我們帶着對祖國懷念的情思再來讀一讀。

(思鄉的淚)

2、探究外祖父的“二哭”,體會他無法迴歸家鄉的情感。

第二次落淚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

教師讀這部分內容,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你看見了什麼?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同桌之間交流。(在我眼前出現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竟不顧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孫女面前“嗚嗚嗚”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樣傷心。)

當得知自己無法回國時,外祖父哭了,是怎麼樣哭的?(像小孩一樣哭了)外祖父和小孩子年齡差這麼多,為什麼這麼形容。(外祖父得知自己不能回國了,感到非常無奈,就像小孩子一樣無奈,情不自禁地哭了。)

你能理解老人此刻的心情嗎?(自己的孫兒就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鄉,可是因為自己年紀太大,無法和他們一起回到家鄉,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由來已久的心願。同時,因為年紀太大,自己將永遠不可能回到家鄉,心裏當然十分悲切。)

讓我們帶着這種無奈的感情再來讀一讀。

(悲痛的淚)

3、再來看一看外公的“三”哭

第三次外祖父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哭了?

“想不到淚眼矇矓的外祖父也隨着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着血色的梅花。”

哪個詞使我們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淚眼矇矓)

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這一舉動,難道帶回去的僅僅是手絹嗎?(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顆眷戀祖國的心帶回祖國,讓他也能“魂”回祖國。)

外祖父心愛的孫女就要回國了,可是外祖父卻因為年事已高,無法和他們一起回國,他是多麼得傷心啊。在第“三”哭中,還有一個句子能夠體現出外祖父的難過,你們找出來了嗎?

“赤道吹來的風繚亂了老人平時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髮,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 外祖父的衰老是因為風繚亂了頭髮嗎?

外祖父想到自己再也無法回到祖國,抑制不住心中的悲傷,體會到思鄉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久居異鄉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鄉,他將這種思鄉之情寄託在了梅花上,還將最珍貴的梅花手絹送給了外孫女帶回祖國。至於哪些地方能夠看出外祖父對梅花的珍愛,我們留到下堂課繼續學習。

板書:

梅花魂

一哭: 教“我”讀詩詞時 思鄉的淚

二哭: 得知不能回國時 悲痛的淚

三哭: 送“我們”上船時 不捨的淚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4.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5.通過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使讀書真正進入學生的生活中。

  學習重點

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一些表達方法。

 學習準備:課前蒐集讀書名言。

課時安排:3課時

 學習過程

品讀書滋味(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進行了讀書交流,從交流中我感覺到讀書真的很重要。在閲讀中,我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學會思考,而且會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這節課,就讓我們去品讀書滋味,跟着《竊讀記》融入書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讀書的滋味吧。(板書課題)

二、一品讀書滋味,豐富閲讀體驗

1.初讀課文,讀準生字詞。

2.談一談,通過第一遍讀文章,你讀懂了什麼味?

三、二品讀書滋味,體會音樂美

1.接讀課文。

2.接讀的學生來説説讀書的滋味;聽書的學生來説説聽書的滋味。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到書給我們帶來的聲音美、音樂美,這也是一種讀書的滋味。

3.根據自己對竊讀的理解,對接讀的同學進行評價。在評價中進一步朗讀,評價後進一步練讀。

四、三品讀書滋味,感悟讀書樂趣

是啊,讀書有千百種滋味。讓我們回到林海音的時代,回到她竊讀書的書店,一起來感受一下竊讀的滋味。

1.自由讀課文。讀完後劃出説明竊讀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2.默讀課文,邊讀邊畫。

我們此時此刻無法親身體會到竊讀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寫得好,就能讓我們如臨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動。再去仔細的讀讀課文吧,這種竊讀的滋味──我很快樂,也很懼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把描寫作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畫下來,多讀一讀。

結合畫出的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來説説自己的體會。

急匆匆地趕,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鑽過去,總算擠到裏邊來了,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急切地尋找,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心裏卻高興地喊,依依不捨從這些詞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裏非常的高興,特別想讀書正好讀到了書的高興滋味。

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作者什麼也沒吃,卻嚥了一口唾沫,説明她一定從書中收穫了很多知識,心裏非常高興。

我低着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鬆。身體上很疲憊了,她卻感到渾身輕鬆,説明她讀完書後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身邊,彷彿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要想讀書還得動一番心思,讓人家看不出來,確實挺累。還貼在一個大人身邊,躲來躲去的,這種讀書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書店老闆發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作者讀書,是在人多別人不注意她的時候竊讀,因為是竊讀,所以當人少了,她就會丟下心愛的書轉移到其它書店。這種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餓得飢腸轆轆,那時我也不免要做白日夢作者讀書,常常忍飢挨餓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條腿支撐着,有時又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從這些動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讀書太累了,腰痠了,腿疼了,腳也麻了。一直站兩個多小時,收穫很多,也付出很多。

五、四品讀書滋味,滲透閲讀方法的指導

現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竊讀的複雜滋味了嗎?看來,讀書還真得要細讀,遇到像這樣的好書(指課本)得細細地去品讀,才能讀出書中的更多味道。

小組內分段朗讀課文,各自説説自己讀後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穫

通過讀《竊讀記》,你有哪些收穫?

做閲讀記錄卡(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竊讀記》,讓我們再讀一讀課文,回顧一下竊讀的滋味。

二、讀懂作者

這篇文章我們已經讀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滋味產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終不明白,竊讀又累又餓,可作者為什麼要竊讀呢?竊讀算偷嗎?

(引導學生談出更深的認識:作者酷愛讀書。)

三、寫閲讀記錄卡

作者從小就酷愛讀書,只有愛讀書的人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國文老師所説的,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讀書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糧。有的同學説,這篇文章特別好,很真實,也很感人。那麼,你認為哪裏寫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也可以時默讀時朗讀。)邊讀邊畫出你認為文章寫得精彩的地方。把他填寫在讀記錄卡上。

2.同位倆互相交流記錄的內容:你為什麼覺得這裏寫得好?

3.全班彙報交流:讀一讀自己摘抄的記錄卡,談談摘抄它的理由。

(1)引導學生注意到作者對複雜心理活動的描寫。

如:剛進書店時回想、安心和擔憂幾種不同心情的轉換。

下雨時非常的高興,卻裝着皺起眉頭,不時望着街心,好像在説: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裏卻高興得喊着:大些!再大些!高興卻又裝着不高興的複雜表情。

我已餓得飢腸轆轆,那時我也不免要做白日夢

我害怕被書店老闆發現一種懼怕。

激發學生讀出這種複雜的感受。

(2)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注意到作者細緻的動作描寫。

如: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鑽過去,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總算擠到裏邊來了。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條腿支撐着,有時又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身邊,彷彿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對書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讀書的滿足與快樂。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對書的酷愛。

4.練習朗讀。

師生共同來練讀,個人讀;把自己找出來的語段讀給大家聽;可以邀請其他同學和你一起讀。

四、補充材料,倡導個性閲讀

分發材料:《竊讀記》節選。

1.用心讀文章,品味文章。

動筆去劃一劃,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讀書的收穫與感受。(引導學生能夠簡單用上學習課文時的方法。談出自己的體會,自己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談讀書經歷。

把自己的讀書經歷與作者的讀書經歷進行比較,説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2.如果沒有了書,世界將會是怎樣?

3.蒐集名人讀書故事,並做好記錄。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的對話,通過自讀自悟讀懂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書,通過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釣魚的啟示》一課,通過記敍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使“我”獲得的是終身受益的啟示。課文在敍事的過程中插入了許多細節描寫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這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課文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鈎、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1、抓住細節描寫和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1、掛圖,字詞卡片。

2、學生在課前尋找、查閲關於魚類生活習性的資料,初步瞭解定時禁捕對保護鱸魚繁衍生長的意義。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直奔“啟示”

1、導語:

同學們,你們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築成就,而是因為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那麼,這到底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13課,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

2、(板書課題)理解題目意思:“啟示”是什麼意思?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啟示呢?

二、整體感知,初識“啟示”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可以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隨機釋詞。

3、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指名交流。

4、題目是《釣魚的啟示》,請你用“( )”畫出作者在釣魚中收穫了一個什麼啟示。指名讀。

三、品讀賞析,感悟“啟示”

1、初步瞭解情感:

從對課文內容的瞭解可以看出,這是一篇寫事的記敍文。讀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瞭解課文內容。但是,我們還必須讀出課文隱藏的情感。請用心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體會到了課文中的什麼情感。

(提問,學生隨機回答。體會到什麼就回答什麼,不做過高要求。)

2、深入體驗“我”的情感變化:

⑴ 自讀:

在釣魚的過程中,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一直變化着的。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並用“──”表示,邊讀邊體會,可以在旁邊做上批註。

⑵ 指導交流:

① 出示語句:

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A、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輕輕翕動着。

B、“爸爸,為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C、“可是不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哭出了聲。

D、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E、我慢慢地把魚鈎從……放回湖裏。

② 釣到大魚時的心情,相機指導朗讀。

③ 把魚放回湖裏的心情,相機指導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在想象中體會“我”在這一過程中的心情變化:

高興、得意→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捨、傷心

3、深入體驗父親的情感:

⑴ 自讀:

我們體驗了兒子從釣到魚到放魚回湖的這一系列情感變化,那父親呢?把大鱸魚放回湖裏,他的情感有什麼不同?在課文什麼地方體現出來的。

⑵ 指導交流:

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父親的態度和“我”又什麼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出示相關語句:

① 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指導:從“得”字你體會到什麼?

②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説。

指導:從父親平靜的語氣從中體會到什麼?

③ 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指導:“不容爭辯”什麼意思?

請看看課文中的插圖,體會體會。請展開想象,當兒子向父親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時候,父親不容爭辯地説些什麼?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麼?

⑶ 討論:

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態度為什麼那麼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為什麼?先在小組裏討論,然後在班上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爸爸神態的細節和相關詞句,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愛。)

4、感悟“啟示”:

⑴ 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裏。這一過程並沒有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啟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為什麼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

⑵ 學生默讀思考:

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啟示?出示文中的重點語句:“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① 這“魚”指的是什麼?

(“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②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什麼意思?

(因為把還沒到捕撈鱸魚時間,把釣到的鱸魚留着,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裏,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麼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出實踐道德很難,實踐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魚,放棄個人利益。)

③ “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從這句話體會到什麼?“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是什麼教育?

(“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這句話是説,從小得到嚴格的道德教育,就會有勇氣和力量去實踐道德。)

⑶ 指導朗讀這段話。

四、引起共鳴,昇華“啟示”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經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誘惑,也就是像這位作者所説的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遇到過誘惑嗎?遇到誘惑時怎麼做的?比如:

在家裏: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

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

五、課外拓展,延伸“啟示”

蒐集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

同學們,請記住: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板書設計】

13、釣魚的啟示

釣到大魚:得意、高興

放魚回湖: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捨、傷心

受到啟示: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勇氣和力量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學習目標】

1、反覆誦讀詩歌,體會現代格律詩的節奏韻律。(重點)

2、瞭解詩歌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重點)

3、理解詩中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與追求。(難點)

【預習案】(提前預習我最棒)

1.走近作者

郭沫若,原名________ ,郭沫若是筆名,四川樂山人。他是現代中國傑出的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詩集《 》 《星空》 ,話劇《 》等。

3.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縹緲( ) 陳列( ) 珍奇( )

閒遊( ) 燈籠( ) 不甚( )

【探究案】

一、 整體感知

探究1. (朗讀大比拼,看看誰最棒)

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的流暢。讀出停頓和重音。體會詩人的感情和詩的意境。

通過朗讀體會出本詩的感情基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讀品析

探究1:小組討論學習詩歌第一、二小節。

(1)“遠遠的街燈明瞭”告訴我們是什麼時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面對黑夜看到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自由討論詩歌第三、四小節

(1)這兩節詩又寫了什麼內容?

(2)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着燈籠再走。”一般説來,流星的量詞是“顆”,這裏為何用了“朵”呢?

(3)詩中描寫的牛郎織女的命運與傳説有何不同?

(4)通過以上分析,再聯繫創作背景可以看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仿照示例,發揮你的聯想和想象,完成下列句子。

例句:夢像一條小魚,在水裏游來游去,想捉它,他已經跑了。

月光照在地上,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籠中的小鸚鵡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檢測案】

1.給形近字注音組詞

縹( )_______ 隔( )_______ 籠( )_______ 郎( )_______

驃( )_______ 膈( )_______ 蘢( )_______ 朗( )_______

2.下列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遠遠的∕街燈∕明瞭 B.好像是閃着∕無數的明星

C.天上的∕明星∕現了 D.好像是∕點着∕無數的∕街燈

4.《天上的街市》主要運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表現手法,向人們描繪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生活圖景,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社會的______________,對_____________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佈置作業】

熟練並有感情的背誦《天上的街市》 課本“探究練習”

【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學習“斧、蓋、造……”等16個生字。

2、能夠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子的意思,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明白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聯繫上下文理解全文。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

課前準備:老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身邊有關環保的圖片和小故事。

課時安排:二課時

一、師生談話,複習檢查:課文講了一個小村莊的什麼故事?

二、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對課文哪個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説一説嗎?

學生交流。

三、把握重點,理解課文:

1、根據學生交流的感受,篩選出重點句子。(“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2、讀句子,聯繫全文,自由質疑。師生梳理出主要問題。

3、聯繫上下文解疑。

(1)“什麼都沒有了”指的是哪些東西沒有了?

(有美麗的村莊,有房子、傢俱、工具以及所有靠斧頭得到的東西)

師:你能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個小村莊是怎樣美麗嗎?

①學生交流。

②課件演示。

③指導朗讀第一段。

(2)是什麼原因使“什麼都沒有了”?

①學生結合上下文討論,探究,談出自己的觀點。

②練習,思考:誰家想做(),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

③指導讀課文相關部分。

四、前後聯繫,探理激情:

(1)師創設情景,生前後聯繫,總結昇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

五、結合實際,拓展延伸:

(1)結合實際議一議身邊破壞環境的行為。

(2)為呼籲大家都來關心環境問題,我們可以怎麼做?師生交流。

(3)課後作業:收集有關環保圖片、資料,辦一期牆報。

湖北省 語文優質課競賽(本課獲省一等獎)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2、 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投影儀、計算機、錄音機等。

教學方法:整體感悟與體驗

教學過程 :

1、 情境導入

2、 導語 :教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讓學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説説自己的感受,創設情境。九一八事變之後,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着祖國東北大地的時候,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遠離故土家園。試想,他們是懷着怎樣的家仇國恨與思念之情思?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東北同胞當時的心情。

3、 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4、 整體感知

5、 範讀

6、 學生自讀

7、 品讀精彩語句

8、 學生朗讀並互相評價:學生交流各自的聽讀感受,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懷念、讚美、憂傷、憤怒等)

9、 教師拋出兩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慾望與熱情:

問題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並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問題二:作者是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對故鄉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的?請舉例説明。

10、 學生精讀課文,進行語言品味,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明確:

問題一:我心裏懷着熾痛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

問題二:運用大量富於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衝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想起故鄉的時候,噴湧着血液一樣;在春天,多麼豐饒等句子。)

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隨着情感的越趨激盪,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11、 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着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為什麼不用飄蕩着我的歡笑,迴響着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後學法總結指導: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於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12、 明確該詞的本意;

13、 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後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佈置作業 (播放《松花江上》)

1、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15、 寫一首同名詩歌--------《土地的誓言》。抒發自己對土地的感情。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學習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閲書刊蒐集有關風箏的資料,或動手做一做風箏,舉辦一次小小風箏展覽會。

B案

課前準備:

學生:放一次風箏

第一課時

回憶趣事,激情導入

1.打開話題:放風箏是一項傳統的娛樂活動,有很多人都喜愛。同學們,你們放過風箏嗎?願不願意來介紹一下是怎麼放的,放上去了沒有,玩得開心嗎?

2.讀題引入:有一羣孩子也十分喜愛做風箏,放風箏,在他們看來這是最大的快樂,讓我們感受一下他們的快樂好嗎?(出示課題,讀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把自己喜歡的讀給同桌聽聽,請同桌評出讀得好的,給予表揚。

3.感知內容:説説課文講了什麼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做風箏 放風箏 找風箏

讀中悟情 以情促讀

1.以讀代講學習第1自然段,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聽、評,是否讀出高興的語氣,聽後仿讀,讀好課文。

2.充分朗讀,體會感情。

a、讀通第2自然段,創造比讀的氛圍,在讀、聽、仿讀、賽讀中讀通課文。

b、移情悟情:你們在做風箏時會想些什麼?課文中的小夥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樣的心情,你能找出來嗎?並相機理解憧憬。

c、感情朗讀:讓學生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嚮往等)讀好課文。

3.想象入境:風箏做好了,大家最想幹什麼?

4.朗讀展示:誰想放的,請他來讀讀課文。鼓勵學生用高興的語氣讀給大家聽,聽後可仿讀,可評點。(多人次讀)

5.説讀結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麼放風箏的?出示填空

b、再讀,注意填進去的字,把怎麼放的告訴同桌。

c、風箏越飛越高,你們在快活地喊叫着什麼,叫給大家聽聽。

6.感情朗讀:帶着高興、喜悦的心情讀課文。

當堂作業。

1.自學生字,交流學法。

a、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b、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你有什麼話要提醒大家或經驗介紹給大家?

2.書寫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以讀為憑,讀中悟情

1.自讀課文第4節,把喜歡讀的語句多讀幾遍(可以採用賽讀、評讀的方式鼓勵學生多讀)。

2.仔細品讀,體味心情。

a、反覆誦讀第1.2句,在讀、評中體會“我們”高興的心情,指導學生帶着這種感情讀好。

b、引讀過渡,設置情境:(師引)忽然吹來一陣風,線(生讀) 正當大家玩得高興,風箏卻被風吹走了,這時,你會想些什麼呀?做些什麼呀?課文中是怎麼説的?(相機理解大驚失色、千呼萬喚)

c、感情朗讀:讓學生帶着體驗到的着急、擔心、期望的心情讀好感情變化部分。

3.抓住情感積澱,學好“找風箏”。

a、設置情景:自己心愛的風箏飛走了,趕緊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麼地方去找?

b、細讀體味:請學生朗讀課文,問問:“你”是怎麼找的,找到了嗎?心情怎樣?並指導讀好課文,在讀文體會過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詞來評點促讀,如“四處尋找、半個下午、垂頭喪氣……”等讀出失望的心情,“説不定、繼續尋找”等讀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間,還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頭喪氣”。

朗讀啟發,拓展活動

1.在玩風箏的過程中,真是有歡喜也有擔憂、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歡笑也有眼淚,同學們能把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讀給同桌聽聽嗎?

2.同學們,你們玩過哪些有趣的遊戲、活動,有沒有像這一羣小朋友一樣的體會,能不能説給大家聽聽。

課堂練習

1.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把自己玩耍、活動時候的心情告訴大家,寫一寫(可以是幾句話)(上面兩個作業可以任選其一)。

3.有時間把同學寫的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