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集錦5篇

校園2.12W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集錦5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操作、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初步學會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並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概念、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進行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

教學準備:

1、用於演示把圓柱體積轉化成長方體體積的教具。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談話:前幾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柱體,學會了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和表面積,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圓柱的體積。同學們回憶一下,什麼叫體積?(指名回答,生: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我們學會計算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呢?(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演示課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1、呈現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直觀圖。

2、揭題:老師為大家準備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其中我們學過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大家想不想知道圓柱體的體積計算方法?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3、教師: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圓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學生:把一個圓,平均分成若干個扇形,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於圓的半徑。)根據學生的敍述,教師課件演示。

二、自主探究,精講點撥

1、教師:那麼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圓柱的體積,能不能也像剛才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一樣,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推導出計算圓柱體積的公式呢?

2、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同學們自己先在小組裏討論一下

(1)你準備把圓柱體轉化成什麼立體圖形?

(2)你是怎樣轉化成這個立體圖形的?

(3)轉化以後的立體圖形和圓柱體之間有什麼關係?

3、推導圓柱體積公式。

學生交流,教師動畫演示。

(1)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

(2)怎樣轉化成長方體呢?(指名敍述:把圓柱體底面分成平均分成若干個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後把圓柱切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你會操作嗎?(學生演示教具)

(3)教師説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

(4)教師:這個長方體與圓柱體比較一下,什麼變了?什麼沒變?(生:形狀變了,體積大小沒變。)

(5)推導圓柱體積公式。

討論:切拼成的長方體與圓柱體有什麼關係?(學生回答:切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相當於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相當於圓柱體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相當於圓柱體的高。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教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用字母公式,怎樣表示?板書: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高

V = S h

三、運用公示,解決問題

教師:根據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如果要求圓柱的體積,你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

①知道圓柱的底面積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練習七的第1題:填表。

②知道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試一試。

③知道圓柱的底面積直徑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練一練的第1題: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④知道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一根圓柱形零件,底面周長是12.56釐米,長是10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四、遷移應用,質疑反饋。

1、判斷正誤,對的畫“√”,錯誤的畫“×”。

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3、智慧屋:已知一個圓柱的側面積為37.68平方釐米,底面半徑為3釐米,求這個圓柱的體積。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並且能夠運用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今後的學習中,特別提醒大家一定正確計算出圓柱的體積,並且能靈活運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六、作業佈置:

完成作業紙上的習題

教學反思

本節可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圓柱的體積》,以前教學此內容時,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h,讓學生套公式練習;我教此內容時,不按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採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從而獲得知識。對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學生學到了有價值的知識。

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現,得到的知識是“活”的,這樣的知識對學生自身智力和創造力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在自己艱苦的學習中發現並從學生的口裏説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具有個人意義,理解更深刻。

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方法。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強調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學生動手實踐、觀察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

三、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傳統的教學只關注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記憶、模仿,往往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維根本得不到發展。

而這裏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景,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經歷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過程,發現了教學問題的存在,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不足之處是:

1、

2、 留給學生自由討論、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較少。 教學時教師語言過於平緩,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1.培養學生用詞得體的習慣,知道在什麼場合説什麼話。

2.通過誦讀幫助學生積累詞句。

3.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佈局。

4.練習口語交際,敢於發表意見,説話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難點 語文與生活、口語交際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

(1)學生讀句子,看看瑩瑩寫給姑媽的信用詞得體嗎?問題出在哪、

(2)通過一讀二思三議四改的步驟,指導學生知道如何用詞得體。

(3)小結。

2.教學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用詞得體,體現文明與禮貌。讀下面的詞,你知道它們用在什麼場合嗎?小芳日記。

(2)學生讀詞。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話》,讓學生誦讀。

3.教學第三部分。

(1)從上面的詞語中選擇合適的填入括號裏。

(2)集體交流,評議。

(3)總結。

二、誦讀與積累

1.出示與春夏秋冬有關的準韻文。

2.學生練習流利朗讀12個詞語。 要求:讀準字音,嘗試理解詞語。

3.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所理解詞語的意思。

4.練習。

(1)練習誦讀,學生自練,再分組練習。

(2)同桌練習背誦。

(3)教師巡迴個別抽讀、抽背。

三、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指讀題目,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要求學生朗讀這段話,指明這段話選自《大江保衞戰》。

(3)引導學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讓學生説出哪此字與相鄰的字的繁簡相差較大,筆畫間架要勻稱。

(5)教師重點指導軍旗、軍徽等詞的間架結構和整體佈局。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教師根據描紅情況及時小結。

3.練習。

(1)練習誦讀,學生自練,再分組練習。

(2)同桌練習背誦。

(3)教師巡迴個別抽讀、抽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口語交際:七嘴八舌話環保。 教學過程:

1.審題。

(1)學生讀題,並説説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教師略加講解:為環境保護提建議是用來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維護公共的利益,提建議時應全面考慮。

(3)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議。

(4)學生在小組中説出自己的建議。(想一想為什麼提這樣的建議)

2.練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荷、珠”等12個生字。會寫“是、朵”等6個字。

2、重點學習第1~3自然段。理解這部分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培養語感,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審美能力。

3、充分利用教材,拓展教材的內涵。有機地結合練習説話,積累“圓圓的”這類結構的詞,想象角色間的對話,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過程】

一、揭題,學習第一段

1、課件出示:

荷葉圓圓

學習“荷”字,學生説説認字方法。

組詞:荷花。

2、課件出示:

荷葉

荷葉除了圓圓的,還是怎麼樣的?

3、課件出示:

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指名學生朗讀這句話。

齊讀。

4、拓展練習:

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的, 的。

(大大的、美美的、青青的、涼涼的、鮮鮮的、嫩嫩的)

5、荷葉美嗎?還有什麼也美?

(荷花)

出示荷花圖。

引:荷葉美,荷花也美,寫荷葉的課文更美,想讀課文嗎?

二、初讀全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學習生字。

2、生字檢查與鞏固:

課件出示。

學生自由讀。

指導讀:

開火車(有拼音時一半,去掉拼音另一半同學)。

你讀這些生字時,發現了什麼?

學生自由分析字:

哪些字難讀、難寫、難記。

要點:

珠──組詞:

珠子、珍珠、彈珠、眼珠。

搖──做動作:

搖手、頭、身。

晶──星星、亮晶晶,月亮亮晶晶,玻璃亮晶晶。

透明──課件出示透明的翅膀。還有玻璃、水是透明的。

3、小朋友,你們剛才讀課文時遇到荷葉的哪些朋友?

課件2出示:

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他們都是荷葉的小朋友。

請學生跟這些朋友打招呼。用不同的語句。

一齊逐個向動物打招呼,同時點擊動物。動畫演示。

4、選讀課文:

這些新朋友,你們喜歡哪個?就選擇哪一段話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自由選擇角色朗讀課文。

指名選一段喜歡朗讀展示。

按課文順序,選擇同一角色的起立齊讀。

三、學習第二段

荷葉太美了,所以小夥伴們紛紛跑來,最先跑來的是誰呀?

1、課件出示:

小水珠與荷葉

小水珠説:“荷葉是我的搖籃。”

問:搖籃是什麼?躺在搖籃裏是什麼感覺?

指導朗讀。

動作表演。

2、你們想一想:

水珠在荷葉這個搖籃上可以做什麼?

出示:

小水珠説:“我可以在荷葉上 。”

(睡覺、唱歌、聽青蛙唱歌、看星星、看月亮、休息、跳舞、打滾)

3、荷葉會對小水珠怎樣説?

荷葉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角色對話,隨機動作表演。

四、學習第三段

1、學生讀課文,問:

有什麼問題嗎?

理解“停機坪”。

2、朗讀練習:

“荷葉是我的停機坪。”

3、拓展:

這句話好像少了一句,誰知道?

導:如果小蜻蜓是一條小船,那麼停機坪對它有作用嗎?

出示:

小蜻蜓説:“我是 ,荷葉是我的停機坪。”

怎樣的飛機?你們説小蜻蜓像飛機嗎?

看課件演示。

荷葉是小蜻蜓怎樣的停機坪?

出示:小蜻蜓説:“荷葉是我 的停機坪。”

(安全、美麗、漂亮、好看、温暖、綠色)

4、連起來齊讀1~3自然段:

分角色朗讀。

延引:

荷葉給了小水珠和小蜻蜓無比的快樂。還有小青蛙和小魚兒也在荷葉這裏過着快樂的日子。這些我們就下節課學習。

五、抄寫生字

1、指名學生説説這幾個字書寫時要注意的地方。

2、學生練習抄寫生字:

寫在書上。

挑三個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要點]

理清課文的論證思路,掌握論證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鑑賞本文的説理藝術;品味《孟》散文的語言特色;古今對讀,品評孟子的思想價值,欣賞其人格魅力。

[教學步驟]

一、師生齊背課文

二、鑑賞孟子散文的説理藝術

1.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説理方法

提問:本文的論點是什麼?怎樣提出來的?為什麼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後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提問:論點提出以後,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學生討論:明確: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捨生取義”,這是全章的論點。然後説明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都有“欲生而不為苟得,惡死而有所不闢”之心,即“羞惡之心”;又從反面來説,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會不顧禮義,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違背“義”的原則。

(2)這種“羞惡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賢者才不會喪失。為什麼有些人會喪失呢?是因為他們為物慾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來之食”,這説明他有羞惡之心,可後來卻不辯禮義而接受萬鍾之祿,這就是物慾使他的羞惡之心喪失了。可見,要做到“捨生取義”,就必須使自己的羞惡之心不為物慾所蔽。

(3)從上述內容的進展層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邏輯推理十分嚴密;從魚與熊掌的比方、不吃嗟來之食和不辯禮義而受萬鍾之祿的對照,可以看出作者設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加強了説理的邏輯性。

2.難點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學生自由質疑,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疑釋疑。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①“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麼?這與“捨生取義”有何聯繫?

②本文分兩段,結構上不夠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請問我的這種看法對嗎?

師生討論。明確:①“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義”產生於“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才會按“義”的原則行事,才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捨生取義。

②這位同學的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來説,賢者捨生取義,行道之人、乞者以義為先,講的都是“本心”賦予人的極大力量,屬正面論證;“不辯禮義”接受“萬鍾”的故事講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恥,屬於反面論證。所以,“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乞人不屑也”應歸入第一段。

(2)教師總結: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捨生取義”是因為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鍾”,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朱熹説:“此章言羞惡之心,人所固有,或能決死生於危迫之際,而不免計豐約於宴安之時,是以君子不可頃刻不省察於斯焉。” (《四書章句集註》) 這段概括主旨的話是比較恰當的。

三、賞析《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提問:這篇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學生討論。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

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地説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一簞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説明飲食對飢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於“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讚揚了捨生取義的人。最後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鍾”作對比,讚揚了捨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於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四、古今對讀,品評思想價值,欣賞其人格魅力

1.如何評價《魚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內容?

學生討論,明確:義的價值高於生命,人應該有捨身取義的精神,這一觀點在“上下交徵利”的戰國時代有積極作用,對後世知識分子的精神修養也有極好的影響。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但孟子“捨生取義”的觀點的根據是唯心主義的性善論,他的説理僅止於是否喪失“本心”,有明顯的侷限性。

隨着時代的發展,“義”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所説的“義”是指社會公義,“利”指一己之私利,即個人利益要服從於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當今社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該作出正確的抉擇。

2.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圍繞“我心目中的孟子”這一話題,學生自由發言。

生1:孟子本人是一個比較高傲的人,他不肯遷就,不肯趨炎附勢。他説:“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曾經在齊國任客卿,後來因為與齊王意見不合,便決定辭去齊卿回家,斷然拒絕了齊王“萬鍾”的誘惑,這些言行都表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

生2:仁義是最大的利益。有仁義,相關者都會有利益;無仁無義,所有人都不會有利益。“義”作為一種道德規範,約束一己之私慾,成就集體、民眾的大利。孟子可謂高屋建瓴。

生3:孟子是一個肩擔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的宏願偉志。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現出強烈的使命感和參與意識,展露出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生4:孟子是一個聰明機智、豪爽直率的淪辯家。他義正辭嚴,直言不諱,敢於抨擊統治者,展示了一個狂放不羈、潑辣大膽、無私無畏的論辯家的形象。

……

五、課堂小結

孟子以自己的行為實踐着自己的人生主張,孱弱的身軀擔負着民族的大義。面對散發着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唯有崇敬。捨生取義,這是怎樣的崇高與豁達,這是怎樣的氣魄與壯志;這是男兒捨身報國的壯志雄心,這是中華兒女報效母親的赤膽忠心。讓我們高吟《魚我所欲也》,譜寫生命的壯麗篇章。

六、佈置作業

請以“義與利”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正確書寫“球、玩”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對話語句的不同語氣。

3.感知“地心引力”的科學常識,有探索科學奧祕的願望。

課前準備

1.生字學習課件,牛頓發現蘋果落地的故事的動畫。

2.“磁石引力實驗”“兩個地球同時落地”的實驗用具。

第 一 課 時

激趣導入

1.老師將自己的手貼在黑板上,用粉筆勾勒出手的輪廓。

師:“誰願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畫在黑板上?”

師指着黑板上畫出的小手問:“這些小手都能做什麼呢?”(生自由回答)

2.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雙特殊的手──(師板書:地球爺爺的手)

“這是一雙什麼樣的手呢?它能做什麼呢?我們讀了課文就會知道。”

自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地球爺爺真有手嗎?是什麼樣的手呢?再讀課文,幫小白兔找找答案。

討論交流,領會內容

1.地球爺爺的手看得見嗎?

2.地球爺爺的手指的是什麼?

3.藉助實驗,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地心引力”。

a.請小朋友用吸鐵石來吸一吸鐵皮,看看有什麼感覺?

像這種吸引其他東西,能把其他東西拉過來的力量就是一種引力。

b.演示“牛頓觀察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的動畫。

c.在課文裏,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讀文記字

1.自讀課文,勾畫生字,把生字多讀幾遍,並記下來。

2.檢查學生自識生字的情況,並進行正音。提醒易錯字音:倆(liǎ)、引(yǐn)。

3.用生字組詞擴詞。

4.同桌互讀互聽互糾正。

第 二 課 時

趣味朗讀,深入領會

1.選擇一個你喜歡的角色,自己讀一讀,注意讀出角色的語氣。

如:小猴子──歡快、有禮貌、奇怪;

小兔──有禮貌、驚奇;

猴爸爸──慈祥、和藹;

地球爺爺──穩重、有力。

2.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

3.全班分角色朗讀。

討論交流

鼓勵學生説説自己瞭解或感覺到的地心引力。

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

2.觀察要寫的字。(本課全是左右結構的字)

3.師範寫“球”“剛”,同時提醒:注意區別“王”與“王字旁”的異同;“足”作偏旁時,“捺”要變“提”;“木”作偏旁時“捺”要變“點”。

4.學生練寫,師巡視輔導。

拓展實踐

小試驗:地球的引力

1.想想、做做,小組討論討論,舉出一些説明地球有“手”的例子。

2.試驗:跳一跳,看自己能跳多高。播放宇航員在月球上“跳”的畫面,討論:在月球上為什麼宇航員能跳那百度一下麼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