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計算機的安全與病毒防治一課的教學設計

校園3.76K

計算機的安全與病毒防治一課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計算機的安全與病毒防治一課的教學設計

(1) 瞭解計算機病毒的概念。

(2) 培養學生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道德規範。

教學重點: 認識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性,瞭解計算機病毒通常具有的幾個特性,掌握預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學難點: 掌握預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學過程: (採用學生自學,教師提問的形式)

引 入: 隨着計算機應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範圍在不斷地擴大,計算機應用的環境越來越複雜,所以計算機安全顯得越來越重要。

新 課:

一、計算機安全計算機安全(computer security)是由計算機管理派生出來的一門科學技術。目的是為了改善計算機系統和應用中的某些不可靠因素,以保證計算機正常安全地運行。

二、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種人為編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這種程序能夠潛伏在計算機系統中,並通過自我複製傳播和擴散,在一定條件下被激活,並給計算機帶來故障和破壞。這種程序具有類似於生物病毒的繁殖、傳染和潛伏等特點,所以人們稱之為“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一般軟盤、光盤和網絡傳播。計算機病毒在網絡系統上的廣泛傳播,會造成大範圍的災害,其危害性更嚴重。

計算機病毒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隱蔽性 病毒程序一般隱藏在可執行文件和數據文件中,不易被發現。

2) 傳染性 傳染性是衡量一種程序是否為病毒的首要條件。病毒程序一旦進入計算機,通過修改別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貝進去,從而達到擴散的目的,使計算機不能正常工作。

3) 潛伏性 計算機病毒具有寄生能力,它能夠潛伏在正常的程序之中,當滿足一定條件時被激活,開始破壞活動,叫做病毒發作。

4) 可激發性 計算機病毒一般都具有激發條件,這些條件可以是某個時間、日期、特定的用户標識、特定文件的出現和使用、某個文件被使用的次數或某種特定的操作等。

5) 破壞性破壞性是計算機病毒的最終目的,通過病毒程序的運行,實現破壞行為。

三、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性計算機病毒有很大的危害性。世界各國每年為防治計算機病毒投入和耗費了鉅額的資金。

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系統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刪除或修改磁盤上的可執行程序和數據文件,使之無法正常工作。

2) 修改目錄或文件分配表扇區,使之無法找到文件。

3) 對磁盤進行格式化,使之丟失全部信息。

4) 病毒反覆傳染,佔用計算機存儲空間,影響計算機系統運行效率。破壞計算機的'操作系統,使計算機不能工作。

四、 計算機病毒的表現計算機感染病毒以後有一定的表現形式,知道了病毒的表現形式有利於及時發現病毒、消除病毒

常見病毒的表現一般有:

1) 屏幕顯示出現不正常。例如:出現異常圖形、顯示信息突然消失等。

2) 系統運行不正常。例如:系統不能啟動、運行速度減慢、頻繁出現死機現象等。

3) 磁盤存儲不正常。例如:出現不正常的讀寫現象、空間異常減少等。

4) 文件不正常。例如:文件長度出現丟失、加長等。打印機不正常。例如:系統“丟失”打印機、打印狀態異常等。

五、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要重視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如果發現了計算機病毒,應該使用專門的殺病毒軟件及時殺毒。但是最重要的是預防,杜絕病毒進入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