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詩兩首優秀教學設計模板

校園2.51W

  【教材把握】

詩兩首優秀教學設計模板

1、詩歌解讀:《詩兩首》抒發了子女對母親的愛,在母親身邊,孩子沐浴母愛的光輝,是何等幸福歡樂;遠離母親,思母之情是何等哀傷。《金色花》中的小孩想到變成一朵金色花,讓媽媽嗅到花香,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從孩子對母親的愛,可以想到母親對孩子的愛。《紙船 寄母親》中詩人以紙船為題,託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這兩首詩都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

2、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

⑴ 《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要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母子之愛,體會母子情深。

⑵ 《課程標準》還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品味作品中富裕於表現力的語言;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閲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確定以情感人,以讀帶動,以師為主導,以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引導學生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⑶ 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指出,要在整體感悟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鑑,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這是我確定教學目標另一個依據。

  【過程方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⑴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⑵ 師生同讀、同議、同評、同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策略

1、上課之前,我用配有音樂又帶有激情的朗誦將學生引入本課的學習,奠定了本課的感情基調。在教學過程中,背景音樂始終縈繞在課堂,使學生沉浸在那種歡愉而深沉的氛圍之中。

2、在本課的教學中,讀是一個學習的重要手段。我採取的方式有:示範讀、指名讀、小聲讀、選擇讀、默讀、齊讀、男女生分開讀等。

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讓學生掌握閲讀詩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技巧,並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我首先按品讀──品味──品析的步驟引導學生學習第一首詩,然後再由學生按照學習第一首詩的方法自學第二首詩。以此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情感薰陶,導入新課

師生齊讀《遊子吟》,引出母愛話題,奠定本課情感基調。

  二、品讀全詩,體味情感

1、簡介作者:泰戈爾是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早期作品有詩集《暮歌》、《晨歌》等,詩歌格調清新,具有民族風格,但帶有神祕色彩和感傷基調,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

2、學生自由朗讀此詩,揣摩體味本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怎樣朗讀來表達詩人的這些情感呢?

3、學生回答並試讀。

4、教師範讀。

5、學生挑戰讀:選出一節你認為可以比老師讀得更好的詩句讀讀。

6、學生齊讀,進一步體味詩人的情感。

  三、品味全詩,理解內容

1、學生默讀全詩,獨立思考:

⑴ 為什麼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結合課下註解理解)

⑵ 詩中寫了我與母親幾次怎樣的嬉戲(描繪了幾幅畫面)?(在文中用波浪線劃出)

⑶ 媽媽見到我,為什麼説你這壞孩子?(結合上下文理解)

2、分小組合作探究。

3、集體交流。

4、完成練習: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一幅畫面,首先讀一讀,然後發揮聯想和想象,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用自己的話描述當時的情景。注意: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樣的環境?我是如何表達對母親的愛的?

屏顯三幅畫面:

⑴ 母親禱告時,悄悄的開放花瓣,散發香氣。

⑵ 母親讀書時,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

⑶ 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

5、先獨立思考,再相互説説,最後,集體交流。

  四、品析用詞,體味精妙

1、在詩人的`筆下,金色花有哪些特點?你認為哪個句子寫得最好?為什麼?請同學們討論。

2、有感情地朗讀全詩:男生讀1、2、3節,女生讀4、5、6節,男女生齊讀7、8、9節。

  五、學生自學冰心的《紙船 寄母親》

1、簡介作者冰心的有關情況。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這首詩(屏顯)。

讀 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表達詩人的感情。

講 可以講一講你對這首詩感受最深的地方或者描述詩中的畫面。

問 你有疑問的地方,還可以問同學、問老師,請求幫助解答。

寫 喜歡寫的同學,可以仿照詩人的寫法寫一、二句表達母愛的小詩。

唱 喜歡唱歌的同學,可唱一首與詩人感情相類似的歌。

畫 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幅畫來表達對母親的愛。

做 心靈手巧的你也可折一條紙船,一隻千紙鶴送給母親,寫上你最想説的話。

  六、總結兩位詩人的相似之處,在音樂聲中,以泰戈爾《我的歌》結束

標籤:模板 兩首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