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寫讀後感教學設計

校園2.85W

執教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習作七《評改讀後感》(課文內容見附件)

寫讀後感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寫讀後感”在五年級的教學中是一個起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為完成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組習作──學寫讀後感,特意從課外選擇並修改了一篇寓言故事。將“學寫讀後感”的作前指導課與作後講評課,視為一個整體。“積累將感受寫具體的方法並初步運用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既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完成的初稿中能明確自己的感受點,並呈現出了多個角度,但不能將感受寫具體,沒有説服力。本節評改課中,努力體現讓學生自主發現、親自體驗和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生成並將其當作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在促進學生閲讀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同時,注意開拓他們的思維,培養其創造潛能。力求營造和諧、務實的課堂氛圍。

二、教學目標:

(一)習作整體教學目標:

1.認識、瞭解讀後感這種文體。

2.明確讀後感的基本要求和寫法。

3.積累將感受寫具體的方法,並初步運用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

(二)第一課時初學讀後感教學目標:

1.認識、瞭解讀後感這種文體。

2.明確讀後感的基本要求,初步瞭解寫讀後感的方法。

3.明確自己的感受點,用凝練的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

(三)第二課時評改讀後感教學目標:

1.在評價、分析讀後感的初稿過程中,進一步明確讀後感的基本要求,積累將感受寫具體的方法。

2.在修改讀後感的初稿過程中,初步運用將感受寫具體的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教學準備:

選擇、修改《“漁王”與漁民》這篇文章,作為學生寫讀後感的原文。學生完成讀後感的初稿。教師閲讀全班同學完成的初稿,分析、提煉出共性的優點與不足,選擇部分學生的初稿或初稿片段當作例文,製作幻燈片(ppt)。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初學讀後感(略)

(一)閲讀習作要求,初識讀後感

(二)閲讀教材中的例文──《憤怒與惋惜──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學習讀後感的基本寫法:結合生活實際談感受;結合原文中的關鍵詞句談感受

(三)閲讀教師提供的原文──《“漁王”與漁民》:

1.自讀《“漁王”與漁民》,概括主要內容,明白作者的寫作目的

2.品讀、批畫自己感受深的內容,提煉感受點,在小組中相互交流

3.明確感受點,試着用一句比較凝練的話寫出來,同桌互相説説

4.為讀後感列提綱,教師巡視指導

(四)佈置作業:依據提綱完成讀後感的初稿

第二課時評改讀後感

(一)導入:

1.回顧:什麼是讀後感?寫讀後感的最基本要求是什麼?(讀是基礎,感是重點)

2.我們還一起讀了《“漁王”與漁民》這篇文章,完成了讀後感的初稿。這節課,我們將以一些同學的讀後感當作例子進行講評,使自己的初稿修改得更好。明確學習任務──評改讀後感

【設計意圖:複習回顧第一課時初學讀後感的內容,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整體初步講評:

1.教師對初稿進行整體評價:

(1)常規評價書寫比較工整:95%

語句比較通順:77%

沒有錯別字:18%

寫後進行了修改:64%

(2)寫讀後感的專項評價清楚簡練地概括原文的主要內容:93%

自擬題目恰當:86%

能用凝練的一句話明確自己的感受點:95%

指名朗讀原文,回顧主要內容。指名彙報自己的題目。

指名朗讀自己的感受點,並説説是從哪個角度寫的。

①“讀了這篇文章,我最大的感受是實踐出真知。”──郭紫約

角度一:實踐出真知

②“親身體驗成功與失敗是多麼重要。”──杭昊

角度二:親身體驗對於學習和成長多麼重要

③“家長不能什麼都包辦代替,否則孩子將一事無成。”──趙奕

“家長不肯放手,反而會害了孩子。”──姚菁璇

角度三:家長要讓孩子親身實踐是重要的教育方法

④“在生活中我們要當像漁民那樣善於總結,發現問題的人。”──王雪巖

角度四:要像漁民那樣尋找問題的根源

91%的同學讀後感的結構比較完整

過渡語:看到大家完成了上節課學習任務和認真的寫作態度,我真替你們高興。不過,大家的讀後感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徵得王澤鑫的同意,我們先以她的初稿為例進行評改。

2.指名朗讀例文,請同學們思考:這篇讀後感具備了以上這些優點之外,還有什麼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還有哪些不足?

學生髮言,教師進行梳理規整:優點──她運用了結合原文關鍵詞句談感受和結合生活實際談感受的方法;不足──談感受的內容不夠具體。

【設計意圖: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整體評價全班完成初稿的情況,學生彙報各自的感受點,並用凝練的`一句話寫出來,從多個角度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再以一篇具有典型性初稿為例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其優點與不足。】

(三)指導把“感”寫具體:

1.進一步學習“結合生活實際談感受”的寫法:

(1)學生自由朗讀例文的第4自然段。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去年我想向媽媽學習做飯,但媽媽怕油燙到我,所以半途而廢了,一直到今天,我才只會蒸米飯。

她在結合生活實際談感受時結合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了兩個內容──“不會炒菜”和“只會蒸米飯”。對照着她的感受點──“親自體驗非常重要”,你認為把哪個內容寫具體更好呢?為什麼?根據學生髮言,引導學生明確要把突出感受點的內容寫具體。

誰蒸過米飯?為了突出感受點──“親自體驗非常重要”,説説你親手蒸米飯時有什麼想法呀?學生交流後小結:如果王澤鑫同學在讀後感中能把這些內容都寫出來,突出感受點的內容就寫得具體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明確了結合生活實際談感受時,要把突出感受點的內容寫具體,可以增強讀後感的表達效果。】

(2)默讀例文2思考:用筆畫出他的感受點,想想他是怎麼把突出感受點的內容寫具體的呢?

根據學生的發言小結:看來,感受點可以在開頭就明確,也可以在結尾深化主題,還可以出現在文章中間,説明讀後感的行文結構不是單一死板的。

他是怎麼把突出感受點的內容寫具體的呢?(結合的是看書中的事例)

出示例文2的片段:

我曾在《讀者》中看到一個故事:小雄鷹出生後,鷹媽媽要讓它們學會飛翔,就會先把小鷹帶到懸崖上,並把它們推下去。如果它們不飛翔的話,則會摔死,小鷹只好張開雙臂,最終學會飛翔。不久,母親又會斷了小鷹的糧,小鷹會餓得嗷嗷叫,只好自己去捕食。鷹媽媽就是這樣讓孩子們獨立生活的。

小結:這就是我們第一課時所學到的引用資料談感受的寫法。看來我們結合生活實際談感受時,既可以結合親身經歷,也可以結合閲讀中獲取的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一篇初稿引導學生髮現感受點可以出現在文章的不同位置,讀後感的行文結構不是單一的,同時拓寬了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感受的寫作思路,讓學生明確結合生活中的直接體驗或閲讀中的間接經驗都可以把感受寫具體。】

2.進一步學習“結合原文中的關鍵詞句談感受”的寫法:

在初稿中,老師還看到有些同學先摘錄了原文中的關鍵詞句,再寫出了自己對某句話、某個詞語的感受,大家讀一讀,她寫出了自己的感受了嗎?

出示學生初稿中的片段:

我對第3自然段中最後一句話很有感受:我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還不見長進!我覺得“毫無保留”就是説明“漁王”把自己一生總結的技術全部、一點兒都不留地告訴了他的兒子。

學生自由朗讀後發現:沒有真正將感受寫出來,而且表達比較生硬、不自然。怎樣能做到自然、富有真情地表達自己的體會呢?請試着讀一讀,填一填。

小組討論,之後學生彙報。

故事裏的“漁王”説過,“我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還不見長進!”讀到這裏,我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彙報填空的內容。適時提煉:我們剛才先結合了原文的關鍵詞句,之後產生聯想。這樣表達不但自然,還使讀後感有了説服力。

【設計意圖:通過閲讀初稿中的片段,感受到結合原文中的關鍵詞句不要生硬地轉述,可以對感受深的語句產生聯想,自然流露自己的想法。】

(四)修改習作:

1.下面請同學們讀一讀自己的初稿,想一想把突出感受點的內容寫具體這一點你做得怎麼樣?修改問題突出的片段,使文章更具有説服力。

2.學生個人修改,教師巡視。

3.學生在實物投影下,彙報交流過程中,發現、積累將感受寫具體的其他寫法,如:將生活中的人物、情節與原文進行對比;引用名言警句、諺語俗語、古詩詞;想象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

【設計意圖:學生當堂修改自己初稿中沒有寫具體的片段,在彙報交流的過程中,繼續引導學生髮現、積累將感受寫具體的其他方法。】

(五)小結:

1.佈置作業:繼續對全篇讀後感進行修改。

2.推薦閲讀記錄卡,鼓勵學生在日常的課外閲讀中為今後寫讀後感積累素材。

3.齊讀有關寫讀後感的名人名言,鼓勵學生將寫讀後感養成習慣。

附:板書設計

附件一:課文

附件二:寫讀後感的提示及原文《“漁王”與漁民》寫一篇讀後感。

【提示】

1.讀懂下面的短文,概括地寫出主要內容,清楚地寫出自己的感受。

2.能緊密聯繫短文的相關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把感受寫具體。

3.自擬題目,再習作。

“漁王”與漁民

一天,一個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的人和一個普通的漁民相遇,情不自禁地訴説起自己的苦惱:“我捕魚技術一流,可我的三個兒子為什麼捕魚技術這麼差?”

漁民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漁王”説:“從他們懂事起,我就給他們傳授捕魚技術,怎樣織網最容易捕到魚,怎樣划船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能夠捕到更多的魚……我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還不見長進!”

漁民沉思了片刻,問:“他們長這麼大,獨自下海捕過魚嗎?”

“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陪着他們。”“漁王”回答。

漁民笑了笑,説:“老兄,你從不讓他們親自體驗成功或失敗,他們捕魚技術怎能提高?”

標籤:讀後感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