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歸去來兮辭教案大綱

校園1.82W

  一、知識與能力

歸去來兮辭教案大綱

1.把握辭中淡遠瀟灑的風格,在朗讀中,啟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使學生頭腦中能浮現詩人的形象。

2.辭的體裁特點 。

3.積累文言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辭的特點,進一步領會詩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詞類活用現象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作者解印去職的原因是“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達的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和鄙棄,對農村的自然景物和勞動生活的讚美。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掌握重點字詞。

2.課文的思想內容:陶淵明的歸隱情懷。

教學難點: 1.讓學生掌握詞類活用現象,積累文言字詞。

2.讓學生體會陶淵明辭官歸隱的真正原因。

教學方法:誦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瞭解“辭”的特點。2、朗讀課文。3、學習序以及文章第一段。

一、 導入新課

(1)人説:“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時讀書人的人生理想,但卻也有人選擇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這麼一位放着縣官不做,辭官歸田,過起了躬身自耕,飲酒賞菊的隱居生活,大家説,他是誰?

生:陶淵明

(2)對他我們應該瞭解不少,那麼大家能不能談談對陶淵明的瞭解有多深?

生:討論並回答

師:(引導並總結)

①淵明號“五柳先生”,他的《五柳先生傳》裏説:“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陶淵明為什麼要以五柳先生為號,而不以牡丹或百合為號?

(老師提示)他的《歸園田居》中有沒有寫柳樹的詩句?

(讓學生回顧):“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由此可見陶淵明很喜愛柳樹。大家想想柳樹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學生回答後老師明確)我們經常説“柳絮飄飄”,可見柳樹是很飄逸、很灑脱的。詩人寫柳樹,其實是以柳樹來託物言志。詩人以五柳自稱,藉此來説明自己追求那種自由、灑脱、飄逸的境界。在文壇中有很多文人都是這樣的,例如被稱為‘梅妻鶴子’的林逋,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被譽為千古詠梅絕唱,借梅花來表達自己的清高峻潔。

②淵明又號“靖節先生”,在古代“靖”有“顯”的意思,如靖志就是顯志的意思,靖節就是保守節操,顯身之志的意思。他的“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以顯示出他怎樣的節操?(生回答,師引導並明確)——崇尚自然。

(3)稱淵明為靖節先生,難道他是浪得虛名嗎?那麼我們今天就從文中來看看陶淵明是否為名副其實的靖節先生。

二、課文解析

1、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好文章,它的題目更是值得探究。本文的題目是《歸去來兮辭並序》。標題為我們提供了大量信息。

①辭:是一種文體,它介於散文和詩歌之間,是戰國時期屈原創造的,楚辭大家應該不陌生吧。到了漢代時常把辭和賦並稱。它們注重文采,講究鋪排,善於用典。

-

賦偏重説理詠物,辭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韻,並多用四個字或六個字的對偶句。

②兮是語氣詞。

③歸去來:文學界有兩種看法:A、“歸去來”是“歸去”和“歸來”的並列形式,相對官場而言,作者是歸去,相對田園而言,他是歸來。B、“去來”實際上是偏義複詞,意思重在“去”。

④歸去來----回去吧,回去吧。似乎是一種召喚。

三、相關知識簡介:

1.寫作背景

東晉義熙元年(405),陶淵明做彭澤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慣當時政治的黑暗和官場的醜惡,決心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為此,寫出了這首着名的《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個歸宿,許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後,或厭倦了官場的時候,往往回歸到陶淵明,從他身上尋找新的人生價值,並藉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等莫不如此。於是,不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壘,用以保護自己出處選擇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們心目中高尚的藝術境地。

2.主要內容介紹

在文學史上,《歸去來兮辭》是一篇很着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學家歐陽修甚至説,“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而已。”這樣的推祟未必恰當,這只是説明這篇文章之所以這樣受人推崇,是因為作者在當時不願與混濁的社會同流合污,蔑視和厭惡官場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摯,寫得富於詩情畫意,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都有獨到的地方。

文章的主體是有韻的“辭”。主體之前有個“序”,説明寫這篇文章的原由,這可以幫助讀者更加透徹地瞭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體的“辭”從厭惡仕宦生活,決心棄官回家寫起,説明了“歸去”的當然;有了這層意思,對比之下,下文歸去之後的生活就顯得更加歡樂。接着用三段文字寫歸去之後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寫到家之後,庭園之內的歡樂和安閒,另一段寫田間耕作和縱情山水的樂趣,最後一段寫樂天知命、乘化任運思想下的無憂無慮。三段寫了三層意思,一層比一層深遠。

四、朗讀

1、先請學生輪流朗讀,每人朗讀一個自然段。

2、放錄音範讀或教師範讀。

提示:①本文以四字、六字為主,四字句以二/二頓讀,

例如: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六字句以一/二/三頓讀,例如,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