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幼兒園科學教案(通用20篇)

校園2.59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科學教案(通用20篇)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和親人的屬相,培養幼兒和家人之間的情感。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培養幼兒簡單的推理能力。

3.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種動物、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感知、瞭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種屬相,12年一個輪迴的規律。

活動準備:

1.教具:自制生肖鍾、山洞大山的圖片。

2.學具:蛋糕盒製作的鐘面、十二生肖的圖片.膠水等

3.知識準備:幼兒認識時鐘。

活動重點:幼兒知道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活動難點:知道十二生肖每12年輪迴一次。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生肖鍾,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二、展開

1.瞭解十二生肖的12種動物,簡單的感知其排列順序,理解其含義。

(1)請幼兒説出鐘面上有多少種動物,為什麼?我們來數一數,看看是不是12種。從哪開始數呢?老鼠第一?誰第二?誰第六?小兔第幾?

(2)小朋友當中有沒有屬“小老鼠”的?為什麼説自己是屬“小老鼠”的?(引出“屬相”一詞,豐富幼兒詞彙)小朋友還知道有什麼屬相?

(3)小朋友的屬相為什麼有的是牛、有的是老鼠、不一樣呢?(幼兒交流討論)

小結:同一年出生的孩子屬相就一樣,豬年生的屬豬,牛年出生屬牛……一年一個屬相。

(4)結合生肖鍾觀察一共有多少種屬相。

小結:原來,鐘面上的12種動物就是人的12種屬相。

2.發現.感受十二生肖12年輪迴一次的規律。

(1)你還知道誰的屬相?(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親人的屬相)

(2)想不想知道客人老師的屬相?我們一起去採訪好嗎? (3)幼兒交流採訪結果、

(4)結合交流採訪結果,引導幼兒思考:有的客人老師的屬相和小朋友的一樣,也有的老爺爺的屬相和小朋友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啟發幼兒結合“生肖鍾”進行思考。鼓勵

幼兒説出客人老師的屬相是以前輪迴到的,小朋友的屬相是以後輪迴到的,屬相是不停的輪迴的,一年一種屬相)

(5)十二屬相輪迴一次要多少年?

(6)小結:十二生肖12年一個輪迴,一年一個屬相,不停地向前的.輪迴。

3.講解故事,幫助幼兒瞭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來並初步熟悉其排列順序。

(1)十二生肖為什麼會這麼排隊,你知道嗎?(鼓勵幼兒按經驗講述)

(2)介紹一個神奇的關於體育比賽的故事,引導幼兒熟悉故事並複述故事。

三、結束

和幼兒一起製造生肖鍾。

1、小結:今天小朋友在生肖鐘上發現了許多祕密:人的屬相有12鍾,屬相12年輪迴一次,一年一種屬相。

2、今天小朋友自己也來做一個生肖鍾。

附故事:十二生肖

在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想給這十二種動物排個隊,可是怎樣排呢?十二個動物出主意:大家來比賽,按勝負決定誰排在第一,誰排在最後,玉皇大帝來做裁叛員。

比賽開始了,參加第一個項目的是鑽山洞比賽。老鼠、牛、老虎站在起跑線上。聽到口令,老鼠一竄就鑽進了山洞。老虎看見了心理也非常的着急,也學老鼠的樣子想鑽進山洞,但是不小心,腳一滑摔了一腳,等老虎爬起來的時候,牛已經鑽進了山洞,老虎得了最後一名。

緊接着進行的是爬山比賽。兔子、龍、蛇早早的站在起跑線上,口令還沒有響,蛇就積極忙忙往山上爬,玉皇大帝判蛇犯規退出比賽。兔子又蹦有跳非常靈巧,龍要一步步往上爬,兔子得了第一名。

第三項比賽是跨步比賽,誰的步子跨的大,誰就得第一,馬、羊、猴準備好了,馬跨出了一大步,羊的步子比馬要小,猴的腿最短,跨的步子也最小。

最後一個比賽項目是跳高比賽,雞狗豬聽到口令,大聲一叫,雞跳過去了,狗跳過去了,但是把橫竿給弄倒了,豬鼓足了勁也沒有跳過去。]

比賽結束了,按照比塞的結果,老鼠排在了第一,豬排在了最後,次序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2

設計背景

孩子們雖然知道春天的某些特徵,比如樹葉發芽,天會下雨等,但認識還是不夠全面,孩子們的認知是直觀的,通過這次教學活動,引發幼兒對春天的特徵的思考,從而更加全面地認識各個季節的變化。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

2、對一年四季的變化特徵的思考。

3、鍛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孩子們瞭解春天來了,萬物的特徵。

教學難點:孩子們對季節的特徵瞭解不夠全面。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瞭解一年有哪幾個季節。

物質準備:

1、喇叭狀紙筒;

2、柳樹、桃花、燕子、青蛙、雨滴,小鳥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與小朋友談話引出一年中有四個季節,分別是春夏秋冬,引導幼兒對各個季節的理解,讓每個小朋友都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老師再給全面的正確的補充,讓小朋友能更加全面理解各個季節的特徵;

基本環節:

1、師:這節課我們重點要學習一下春風,就是春天吹的風,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春天來了,那會有什麼變化嗎?都跟老師説説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棒。

2、哇,某某同學真棒,那還有哪位小朋友知道春天外面的小動物,小植物有什麼變化呢,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跳的,都可以説説,來哪個朋友小朋再説説;

3、好了,聽了很多小朋友的發言,老師覺得很開心,因為你們都很聰明,都知道了,那老師現在跟你們玩一個很好玩的遊戲,老師吹着紙筒的時候,下面的小朋友就讀 “春天呀”,因為老師吹的就是春風,然後老師叫上六位小朋友,老師把圖片貼在他們的胸前,六個小朋友排成一條線,排第一的就是柳樹,其後就是桃花、燕子、青蛙、雨滴,小鳥,記住一定要按順序出來(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讓小朋友能迅速記住詩歌的內容),老師吹一下第一個小朋友就站出來,下面的小朋友要把圖片的內容説出來,老師再吹一下那下個小朋友也要站出來了,下面的小朋友也要把圖片的內容説出來,每個小朋友都可以參與其中,那讓我們開始吧。

結束環節:今天的小朋友表現都很不錯,都理解我們這首詩歌的意義,那我們再一起來大聲誦讀一下詩歌好不好。

延伸環節:小朋友都理解春季的特徵,但其它季節有其它不一樣的變化嗎?那請小朋友再想一下,小旁邊的小朋友都討論一下,等一下跟老師一起分享,好不好?

教學反思

自評: 這節課我採用談話引導小朋友進入課程內容,讓小朋友自由發表想法,能更好鍛鍊她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想像能力,課程安排活躍,所有小朋友也能參與其中,讓他們發揮豐富想像能力,不僅學到了春天萬物的特徵,也大概瞭解了一年四季,基本達到了活動目標;

反思:

1、材料準備過於簡單,如果能更豐富一點的話,小朋友參與其中的興趣會更大;

2、老師對課堂掌控過多,小朋友能再自由一點就好了。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實驗、記錄獲得有關雞蛋在鹽水中變化的具體實驗。

活動重點:

幼兒能通過商量、分工、合作、共同探索。

活動難點:

能通過猜測、實驗、記錄感受鹽的多少與雞蛋之間的變化關係。

活動準備:

熟雞蛋、筷子、小勺、記錄紙、鹽各6份、紙板、紙、泡沫、塑料板、瓶蓋、碟片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聽故事《瀟灑哥落水了》後提問:有什麼好辦法能將瀟灑哥救上岸呢?

二、實驗(一)

1、教師:剛才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好辦法救瀟灑哥上岸,現在請小朋友看一看你們的桌子上有什麼?請你們利用我們桌上的道具試着讓我們的雞蛋浮在水面上。

2、幼兒實驗、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3、小朋友做完實驗後,請小朋友説出自己是用什麼道具讓雞蛋浮起來的。

三、實驗(二)

1、分組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認為很好的辦法,救了我們的瀟灑哥,但是,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個特殊的道具(鹽)想請小朋友再來試着用鹽做一次實驗看看雞蛋能不能浮起來。

要求:三個好朋友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放一次鹽就要在紙上記錄一次,還要記錄下雞蛋在鹽水中的`變化。

2、幼兒實驗,教師巡視提醒幼兒做好記錄。

3、(1)觀察雞蛋在鹽水中浮起來的變化。

(2)請每組的組長向大家介紹自己組的記錄內容。

教師小結:

小朋友一起努力相互配合,我們發現雞蛋仔鹽水中會漸漸的浮起來,也成功的救了我們的瀟灑哥。可是瀟灑哥它還有一個煩惱,就是它得救了以後就不怕掉入水中了,可是他們還有其它的蛋類好朋友如(鵪鶉蛋、鴨蛋等等)它們能在鹽水中浮起來嗎?我們下次再來做實驗,小朋友再見!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4

教案目的:

1、讓幼兒初步認識、瞭解地球,知道地球是一個十分巨大的球體,是我們人類和其它動物共同居住生活的地方。

2、教育幼兒愛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園。

3、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探索興趣。

教案准備:

1、電視機、電腦、2個課件;

2、地球儀一個;

教案流程:

一、請你猜一猜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法國人……都住在什麼地方。

二、向幼兒介紹地球

1、提問:小朋友,你們認識地球嗎?它是什麼形狀?(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地球儀,請幼兒觀察並討論地球的形狀。

小結:地球是一個非常大的.球體,形狀像球而略扁,地球儀就是縮小的地球模型。

3、通過看課件,讓幼兒瞭解地球上面有什麼?

(1)提問:地球是一個很大的球體,你們知道它上面有什麼?(請幼兒憑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識回答) (2)觀看課件。然後通過提問,鞏固幼兒對地球上有陸地、高山、海洋、人、動物、植物的認識。

4、讓幼兒在地球儀上找出海洋、陸地的位置,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和最熱的地方在哪裏?

三、學念兒歌《地球是個運動員》。理解並學習兒歌內容,想像兒歌展示的畫面,領會詩中對地球生動、形象的描述。

四、小結:地球上有許多人、動物和植物,而地球只有一個,它是我們大家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注意保護地球,愛護我們的家園。

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居住的地球?(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多植樹......)

五、結合課件,教師有表情的講故事《地球生病了》,然後組織幼兒討論:地球為什麼生病了?怎樣給地球治病?......進一步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和探索興趣。

六、延伸活動:

開展爭當“環保小衞士”活動——啟發幼兒在平時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保護環境的工作。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觀察比較不同性質紙的吸水性。

2、懂得進行簡單的實驗記錄,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3、積極探索紙的祕密,體驗發現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已認識過各種各樣的紙、滴管的使用方法。

物質準備:

(1)蠟光紙、報紙、宣紙、牛皮紙。

(2)滴管、碗、泥工板、臉盆。

(3)記錄表、勾線筆、投影儀。

(4)摺紙小船、毛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師:小螞蟻要到河的對岸參加比賽,可是小河上沒有橋。請小朋友幫小螞蟻想想要用什麼辦法過河。

師:小朋友們真棒!幫小螞蟻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很多小朋友都認為可以用船來幫助小螞蟻過河。

過渡語:老師帶來了四種不同材料的紙船,哪種紙船才可以幫助小螞蟻過河呢?

二、介紹材料,引發猜想。

師:我先來看看這幾隻紙船是什麼紙做的。你們覺得用報紙、宣紙、牛皮紙、蠟光紙做的小船,哪些不怕水?能夠幫助小螞蟻過河呢?為什麼呢?誰來説一説?

過度語:到底哪個紙寶寶做的小船能夠幫助小螞蟻過河呢?讓我們用這些紙先動手試一試。

三、幼兒探究操作,觀察紙張的吸水性。

1、介紹記錄表,提出操作要求。

師:到底哪些紙能幫小螞蟻過河?

2、提出操作要求。

(1)用滴管同時滴幾滴水在每張紙寶寶的身上,滴完之後用你們的小眼睛來看看每張紙寶寶發生了什麼變化,什麼紙會吸水,什麼紙不會吸水。

(2)將觀察結果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在記錄表裏面。

(3)如果不小心把水灑在桌子上,記得用毛巾來擦一擦。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鼓勵幼兒大膽説出自己的發現。

(1)分享交流探索結果。

(2)師:水滴在紙上,紙發生了什麼變化?那種紙不怕水可以幫助小螞蟻過河?

(3)教師小結。

師:生活中的紙有的會吸水、有的不吸水,當水滴到紙的'表面上,水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地滲透進去了,那這些紙會吸水的,就像宣紙和報紙一樣;當水一直停在紙的表面上,那這些紙是不吸水的,就像小朋友剛才發現的蠟光紙和牛皮紙一樣。

四、遊戲:不會沉的船。

(1)遊戲玩法及要求。

師:我們把這四隻小船放到水裏面,你們來觀察看看最後誰能帶着小螞蟻過河。

要求:把船放在水裏後,用眼睛觀察,不能用手去拿水裏的小船。

(2)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師:誰來告訴我,你剛剛看到哪些船沉下去了?哪隻船把小螞蟻帶過河了?

小結:原來啊,最不怕水的是用牛皮紙做的小船,它把我們的小螞蟻帶過河去參加比賽了。

【活動延伸】

師:你們知道生活中有什麼東西也是用紙做的,它也不怕水呢?請小朋友回去找一找,再來告訴老師。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材料的準備上不夠合理,不能體現出探索紙的吸水性的目的。在幼兒的自主探索實驗操作方面上,我會趕着給幼兒總結性的答案,沒有讓他們在探索中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記錄表格,形成一問一答,干預了幼兒的自主性的想法。在實驗結論,“那些紙會吸水那些紙不會吸水的時候”忘了在大記錄表上做好總結結論,漏掉了這個大環節,很不應該。小結語也將有待提高,要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説。在下次的活動上,操作材料要考慮周全,運用各個感官去感知物體,能夠做到不緊張,不漏環節,帶動活躍的活動氛圍。知識經驗的準備要充分,各個活動的環節有趣並能夠層層遞進,小結語中要具有針對性的內容,語言要嚴謹。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6

目標:

1、認識幾種動物,瞭解其特徵,知道它們是世界之最。

2、通過競賽遊戲,提高記憶力、表達能力,反應能力等。

3、對動物產生好奇之心,激發探索慾望。

準備:

PPT 貼紙 課前向家長了解動物之最(如最大的鳥--鴕鳥、最小的鳥---蜂鳥等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小朋友,你們最喜歡什麼動物?為什麼呢?在你心中什麼動物是最大的?什麼動物是最小的?

2、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動物朋友,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

(二)認識幾種動物,瞭解其特徵,知道最大與最小。

1、認識鴕鳥提問:這是誰?它長得什麼樣呢?

你見過的鳥中它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呢?

師結: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鳥,身高可達2.75米。有房子那麼高。它跑的飛快,連馬也趕不上它。

2、認識蜂鳥提問:這隻鳥你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嗎?你在哪見過它嗎?它長得什麼樣呢?

你知道它有多大嗎?

師結;它的腦袋只有一粒米大,是世界上最小的鳥。

3、認識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世界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 ,世界上角最多的動物--千足蟲等。

4、你還知道什麼最大或最小嗎?

(三)通過比較知道最大與最小

1、出示三張動物圖片:小狗 小貓 小老鼠提問:這是誰?他們三個比較誰最大?誰最小?

2、同形式比較最大與最小。

(四)競答遊戲

1、將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最大與最小知識競賽。

2、告訴遊戲規則。

3、教師出題小組競答:小組輪流 舉手搶答(答對一題的'一分)如:世界上最大的鳥是什麼鳥?

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動物是誰?

動物爸爸、媽媽、寶寶誰最小?

4、評獎:得分多的小組為智慧寶寶,用貼紙獎勵。

(四)延伸活動:

1、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是最大的或最小的,請你與爸爸媽媽找找資料看看還有什麼動物是世界之最。

2、還有一些是通過比較知道最大與最小。請你找找、比比誰最大?誰最小?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對探究物體軟硬產生好奇心和探究慾望,體驗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物體軟硬的樂趣。

2、通過感官感知物體的軟硬,掌握感知物體軟硬的方法,並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確的表達出來。

3、初步掌握軟硬的概念,並且能按物體的軟硬分類。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動難點:能按物體的軟硬進行分類。

三、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1)兩個神祕袋、一個大筐兩個小筐;

(2)軟的物品:棉花糖、麪包、娃娃、枕頭、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氣球、面巾紙、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鐵片、木頭、硬紙盒、茶杯、勺子、積木、石頭、玻璃瓶等。

2、經驗準備:能説出軟硬物體的

四、活動過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體的軟硬

1、教師出示神祕袋(一個裝軟軟的物品,一個裝硬硬的物品),先請一名幼兒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説一説感覺怎麼樣?猜一猜裏面是什麼?

(教師把東西從神祕袋裏拿出來)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該物品,驗證這名幼兒説的感覺,讓所有幼兒都感受到物體的軟硬,並且能説出"感覺軟軟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種材料並試着進行分類。

1、把軟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壓一壓,嘗一嘗,敲一敲,摔一摔。

3、幼兒分組實驗,把軟軟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兩組,教師做適當指導。

4、操作完成後,交換分組進行檢驗。

5、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和檢驗別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軟硬特性的認識。

小結:通過手,牙齒,皮膚,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體軟硬。

(三)鞏固:遊戲"送玩具寶寶回家",學習按物體的軟硬分類。

遊戲規則:天黑了,軟寶寶玩具,硬寶寶玩具都要回家了,我們一起把軟寶寶和硬寶寶送回家吧。

(教師將幼兒剛剛分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兒和教師一起分類,幼兒説感知方法,教師演示)。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尋找並感知身邊的物體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分類物體的。

教學反思: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教案設計中先用神祕袋,引起幼兒的興趣,繼而引入主題。

活動過程中,以分組實驗D檢驗D交流討論為主線。

首先讓幼兒分組實驗,科學教育的目標包括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分組實驗可以讓幼兒自己探究各種感知方法,這樣對探究結果印象更深刻;然後讓幼兒交換分組,檢驗其他組的.操作是否正確,幼兒在檢驗過程中,在發現別人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也會反思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的錯誤,產生好奇;最後,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和檢驗別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軟硬特性的認識。《綱要》中明確要求,在科學教學活動目標中,幼兒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鞏固階段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再次分類,明確物體軟硬的特性並且用多種感知方法進行分類。

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在活動延伸中,讓幼兒尋找並感知身邊的物體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分類物體的軟硬並運用到生活中。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再現物體的序列,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在操作活動中有規律地繪畫圖案,提高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思維的多樣性,初步感知數學中的規律美。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熊的圖片一張

3.幼兒領域的操作用書

活動過程:

一、感知規律。

(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小熊搬新家了,它請了三位好朋友到家裏去做客,看看它們是誰呀?(小兔,小貓,小狗)

師:去小熊家有三條不同的路,三位好朋友各走了一條小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走的是怎樣的小路呢?

小兔:不同顏色一隔一的排序

小貓:不同大小一隔二的排序

小狗:不同形狀一、一、一的排序

(引導幼兒發現並講出其中的規律。)

二、出示PPT,引導幼兒體驗學習不同排序方法。

(一)引導幼兒按規律排列。

師:三個好朋友都到小熊家了,小熊可開心了,為小動物們準備了它們最愛吃的食物呢!可是想吃這些食物可沒那麼容易哦!小熊還為小動物們提供了沒有裝飾完的盤子呢,我們只要把小熊的.盤子裝飾完,最愛吃的東西就會出現了。

小兔:不同實物一隔一的排列下去(説對了出現蘿蔔)

小貓:不同大小一隔二的排列下去(説對了出現小魚)

小狗:不同形狀一、一、一的排列下去(説對了出現骨頭)

三、幼兒動手操作。

(一)簡單介紹活動內容。

師:小熊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去做客呢,但是小熊為小朋友出了一道題,闖關成功的小朋友才可以到他家做客。小熊出的題在老師手上,叫按規律畫。畫對的小朋友才可以到小熊家做客。

(二)教師的示範講解。

(三)幼兒動手操作。

1.提出製作要求:

按一定規律排序

保持安靜,完成後舉手告訴老師。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激發探究植物奧祕的慾望。

2、知道到馬鈴薯的食用方法,喜歡吃馬鈴薯。

活動準備

1、圖片:食用馬鈴薯的圖片 , 生長的馬鈴薯,發芽的馬鈴薯。

教學過程

一、出示薯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你們吃過嗎?這是用什麼做成的?

幼兒討論

教師:這就是我們平時説的“土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馬鈴薯”。今天我們來認識馬鈴薯。

二、認識馬鈴薯及其生長過程

1、出示圖片:馬鈴薯

教師:這是什麼?它還有一個名字呢,知道叫什麼嗎?

2、出示發芽的馬鈴薯圖片。

請小朋友看看這個馬鈴薯有什麼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看看馬鈴薯哪裏最容易長出小芽?

猜猜把長芽的埋到土裏會不會長出葉子,會結出新的.馬鈴薯嗎?

3、瞭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讓幼兒討論:發了芽的馬鈴薯切成幾塊,切口朝下埋在土裏會發生什麼事情?

(2)教師:馬鈴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長出來。

馬鈴薯的根是從有芽的地方長出來的,你知道芽朝哪裏長嗎?

往地裏長還是往有陽光的地方長?

幼兒討論後知道,芽朝着有陽關的地方長。

(3)教師:什麼時候長出葉子了,看到露出地面長出嫩嫩的葉子,

你就會知道在這個地方有一棵馬鈴薯了。

(4)教師:葉子越長越多,地底下發生什麼事呢?

(幼兒自由討論。)

(5)教師:馬鈴薯寶寶要長出來了,知道寶寶長在哪裏嗎?

原來是長在根的最前端。寶寶在地下長,地上面開出漂亮的花了!

(6)提問:我們什麼時間才能把馬鈴薯從土裏挖出來?

(7)出示圖片,觀察地裏成熟後的馬鈴薯。

教師:花謝了,葉子也枯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挖出長大的馬鈴薯了。

4、教師小結馬鈴薯生長的過程:

把發芽的馬鈴薯切成塊,切面朝下埋在土裏,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在土裏發芽長根,

露出地面時長出嫩嫩的葉子,長了許多葉子以後開出漂亮的花,馬鈴薯寶寶在土裏慢慢長大,

等到花和葉子枯萎了,馬鈴薯就長大了,我們就可以吃了。

三、馬鈴薯的食用

1、提問:是不是所有的馬鈴薯都可以吃?長芽的,已經變綠了的可以吃嗎?

教師:長芽的,已經變綠的馬鈴薯有毒素是不可以可以吃的。

2、提問:馬鈴薯可以怎麼吃呢?

幼兒討論

3、出示馬鈴薯製成的食物圖片

教師和幼兒一起歸納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塊,絲,整個,土豆泥等。

教師:想不想吃馬鈴薯啊?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美味的馬鈴薯食品吧!

活動總結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貯存給現代生活所帶來的種種好處,瞭解粗淺的食物方法。

2.培養幼兒對生活小科學的探索興趣,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各種包裝食品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教師:家裏有很多水果,吃不完怎麼辦?

引導幼兒想出儲存的.辦法。

二、食物的加工與貯存

1.討論貯存水果的方法。

提問:水果可以怎樣儲存呢?

討論後知道,儲存可以真空包裝,曬成果乾,冷藏等,還可用真空包裝水果,儲存效果更好。

2.鼓勵孩子從周圍生活入手,尋找其他食物貯存的方法。

(冰箱低温貯存、真空包裝、添加防腐劑等。)

3.瞭解食物的加工與貯存

出示經過貯存加工的食物。(如肉禽、牛奶、小吃、蔬菜等。)

教師給幼兒讀一讀包裝上的説明,讓幼兒從包裝上了解其產地,感知由於經過加工貯存,

所以能運到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使大家都能享用。

三.食物的保質期與食用衞生

1.食物怎麼會變質的?變質的食物是什麼樣的?吃了變質的食物會怎麼樣?

2.討論:現在貯存食物的方法很多,是不是可以無限期地貯下去呢?

3.教幼兒學看保質期。

四、瞭解儲存食物的知識

1.食物有保質期,所以應在保質期內食用

2.食物貯存在冰箱裏,應生熟分開。

3.凍過的食物需要再烘熟煮透後食用。

小結:食物經過加工貯存後,容易流失部分的營養,因此我們最好多吃新鮮食物。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11

一、設計意圖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組間交流、分享智慧"。在幼兒間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讓每個幼兒都有學習、表達的機會,有利於幼兒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發,同時這種學習是要與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這種學習方法尤為有效。

《烏鴉喝水》故事帶帶相傳、家喻户曉。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使水位升高,烏鴉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實驗過,如果瓶子裏的水量太少了,那麼即使加入石子,烏鴉也是喝不到水的,為了讓學生們瞭解這個故事,並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子裏的水量多少有關的現象,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和水平,設計了該科學活動--烏鴉喝水。

希望學生在時間過程中注重小組間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二、教學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探索如何讓瓶子裏的水位升高。

3、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係。

4、學習小組合作探索,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5、通過觀察,能夠正確的在瓶子裏畫小石頭,並塗上不同的顏色。

6、能夠畫出不同形狀的小石頭,並探索瓶子裏的小石頭怎樣擺放更好看。

教學準備物質準備:

課件《烏鴉喝水》、小石子、沙子、碎布頭、海綿、棉花、紙張等各種投放材料、飲料瓶子若干、繪畫紙、各種顏色的蠟筆

教師材料:演示文稿

三、教學重難點

1、小組合作探索,怎麼樣放石子、砂子,才能使烏鴉喝到水。

2、小組合作探索,是不是不管瓶子裏有多少水,烏鴉都能喝到水。

3、學習烏鴉遇到困難要開動腦筋,想出解決為題的辦法。

4、幼兒能夠畫出不同形狀的小石頭,並獨自探索瓶子裏的小石頭怎樣擺放更好看。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想象,訓練幼兒的發散思維、創造力等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流程:

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麼不同→得出結論→畫出不同形狀的小石頭→實驗總結

(一)開始部分

1、觀看課件前半段,熟悉故事內容應用幻燈片演示烏鴉喝水的故事,並配音。故事內容如下:

一年夏天,太陽像個無情的大火爐在無情的烤着大地,原本鬱鬱葱葱的大樹都無精打采地低着腦袋,小河裏的水也快乾了,好多小魚都拼着命做最後的掙扎。快看一隻烏鴉在到處找水喝呢!可是找了好久,它都沒有找到,這可怎麼辦,因為他的嗓子渴得快冒煙了。"不行,我得找到點水喝,要不然我會渴死的"烏鴉站在枯樹枝上,對自己説。烏鴉不想被渴死,它使出全身的力氣,繼續向前飛去,希望能找到一點兒水喝,烏鴉飛呀飛呀,突然,它看見前面有一個發亮的東西,原來是一隻裝着水的瓶子,烏鴉高興極了,便立刻飛了過去,穩穩地停在水瓶的旁邊,準備痛痛快快地喝水。但是,仔細一看,傻眼了,水瓶裏面的水太少了,本以為把嘴伸進去就可以喝到了,但是瓶口太小,頸又長,烏鴉的嘴根本夠不着,"怎麼辦呢"烏鴉急得團團轉。

老師:小朋友,有一隻烏鴉口渴了,它找到一個瓶子,喝到水了嗎?

學生:沒有老師:你們能幫烏鴉想辦法喝到水嗎?

2、學生們猜測並記錄烏鴉喝水的方法

(1)將小朋友們分成5個小組,小組討論,互相説説自己想出的辦法,並讓其中一個小朋友做記錄員,將他們小組的方法畫出來。

(2)每組選一名幼兒述説本組的討論結果。

3、觀看課件後半段,瞭解烏鴉喝到水的辦法烏鴉很着急,於是,他一氣之下,從不遠處叼來一塊石子,向瓶子砸去,它本想把水瓶砸破後載飲水,沒想到石子正好落進了水瓶裏。烏鴉飛下去,看到石子沉入瓶底,裏面的水好像比原來高了一些。"有辦法了"烏鴉大叫起來。烏鴉很快就叼來了許多的石子,把他們一塊一塊地投進水瓶裏。隨着石子的增多,水瓶裏的水也一點一點地慢慢向上升。終於,水瓶裏的水快升到瓶口了,而烏鴉總算可以喝到水了。它可開心了,因為這水是它用智慧換來的'。

老師:小朋友們,烏鴉喝到水了嗎?

學生:喝到了。

老師:它是採用什麼方法喝到水的呢?

學生:把石頭放到水瓶裏,誰就上升了,這樣就能喝到水了。

老師:烏鴉聰明嗎?

學生:聰明。

老師:那麼以後你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問題,要不要也像烏鴉一樣,要勤于思考。

學生:要!

老師:小朋友,你們真聰明,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用實驗來證明,這樣的方法可以使烏鴉喝到水。

(二)基本部分(通過實驗,發現問題)

1、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探索"如何喝到水"

(1)老師提出探索要求:每組派兩個小朋友當選材員去選擇不同材料進行實驗,並將多餘的材料放回原處,大家觀察瓶裏的水位有沒有升高,實驗成功與失敗的水瓶分別擺放在各自的陳列台上,一名記錄員要將實驗結果與原先的猜測是否一致做上標記,還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實驗彙報。

在小組合作探索中,幼兒先要自行分配角色, 出現幾名幼兒爭當同一角色時,讓他們用猜拳形式來解決。

(2)幼兒小組合作進行探索,教師以噪音控制員的身份巡迴指導。

(3)每組選一名幼兒將記錄結果進行講述(4)評選最佳合作小組。

2、探索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中的水量的多少又沒有關係。

老師:小朋友們,是不是有水的瓶子裏投入石子後,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

老師分配任務,每組分三個瓶子,瓶子裏的水量不同,分別是隻有1/3, 1/2, 2/3 的水量,小組內合作,加入石子看看水是否能到瓶口(烏鴉能喝到水),並在相應的紙上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後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1)用石子進行實驗,並記錄幼兒分組實驗,教師觀察指導,實驗完成後交流實驗結果老師:實驗後,你們發現了什麼?

學生:有的瓶裏,烏鴉能喝到水,有的喝不到。

老師:那麼什麼樣的瓶裏,烏鴉才能喝到水呢?

學生:水量多的瓶裏,烏鴉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裏放入石子後,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2)用沙子進行實驗,並記錄老師:我們現在再用砂子試一試,看看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還是三個不同水量的瓶子,小朋友們分組進行試驗,做並做好試驗記錄。老師觀察指導,實驗後進行討論。

老師:這次你發現了什麼? 3個瓶子裏的水烏鴉都能喝到嗎?

學生:都能喝到。

(3)對比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老師:在水量少的瓶子裏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但是放入沙子後,卻可以喝到水,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現在來討論這個問題老師在幻燈片上放着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並現場堆積石子和砂子,幫助孩子們理解,因為石子和沙子的大小不一樣,將它們堆積在一起,其中的縫隙就不同,石子之間的縫隙大,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烏鴉還是喝不到水,而砂子之間的縫隙小,加入沙子後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老師:我們先將這些砂子和石子,像幻燈片上的一樣堆積在一起。

學生們開始小組為單位地堆積石子和砂子。

老師:你們觀察所堆積的石子和砂子,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學生:開始嘰嘰喳喳討論老師:你們説對了,石子之間的縫隙大,沙子之間的縫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水都流到縫隙裏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後,水也流到縫隙裏去,但縫隙小,所以還有一點水在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一點水。

在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點時,要儘量先讓小朋友們表達自己的想法,發現其中的祕密,因為讓他們充分地表述活動經驗能幫助幼兒建構一定的科學概念,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

(4)總結實驗老師:小朋友們,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着急,要像烏鴉一樣開動腦筋,總會想出辦法解決的,而且,有時候辦法還不止一個呢!

老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並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以及加入的是石子還是砂子。瓶子裏至少要有半瓶的水,然後加入石子後,烏鴉才能喝到水。

(三)結束部分--畫出不同形狀的小石頭幼兒處於大班這個階段,對所有的新鮮事物都很感興趣,趁着剛剛做實驗時的熱乎勁,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更能夠調動他們繪畫的積極性。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在玩中學習,通過在瓶子裏面畫小石頭,塗上不同的顏色,學習一些簡單的繪畫知識和技巧。讓幼兒獨自探索,瓶子裏的小石頭怎樣擺放更好看,是為了訓練幼兒的發散思維、創造力等等。盡最大努力讓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體會到繪畫的樂趣。

老師:(指着剛才做實驗的裝滿石子的瓶子)小朋友們,瓶子裏的不同顏色的石頭,好看嗎?

學生:好看!

老師:那我們用不同顏色的比將他們畫到紙上,好嗎?看誰畫的好看。

老師提前準備了很多繪畫紙,紙上已經畫出了瓶子,並畫上水的痕跡,小朋友們手中沒人有一張,每個小組有一盒不同顏色的蠟筆,讓小朋友們自己對着剛才做實驗的瓶子進行繪畫,畫完後小朋友們自己討論看誰畫得最好看。

繪畫結束後,重新擺放裏面的石頭,直到小朋友們認為最好看的擺放方時,並探討怎麼擺放比較好看。

老師總結:看來,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勤于思考,遇到問題,要去想想,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要以幼兒為主體,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幼兒積極參與,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樂趣。通過此次活動,我覺得在學生活動中,老師要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給他們足夠的思考空間,適時表揚他們的發言,提升他們對活動的興趣,這是幼兒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在這種活動環境中,能夠促進幼兒積極思維、主動交流,共同分享大家不同的經驗,而對於探索中產生的各種預測正確與否並不重要,老師應真誠地接納和認可,要力求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現,有成功的體驗。老師和幼兒之間要相處好,老師要儘可能融入到孩子們的生活中,幼兒之間也要相處好,成為互相合作的夥伴關係。老師要通過各種形式激發孩子們的學習慾望,增強自主性,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教學延伸

老師結束後,老師總結了今天所做的實驗,還要留給小朋友們幾個任務,讓他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完成。

1、通過往瓶子裏放東西,同樣多的水,放哪些東西烏鴉能喝到水,放那些東西,烏鴉又喝不到水。

2、在往瓶子裏放石頭的過程中,怎樣擺放,才能使得更好看。

3、在家裏試着畫畫水瓶,並畫出你覺得擺放着石頭最好看的瓶子。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12

活動目的:

1、瞭解摩擦生電這一現象。

2、會用塑料尺子和頭髮摩擦生電。

3、探索摩擦生電的樂趣。

活動準備:紙屑,尺子。

活動重難點:探索尺子和頭髮摩擦生電。

活動過程:

一,舞蹈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跳一段小蘋果吧。

二,引入紙屑跳舞。

不光是小朋友們會跳舞,老師今天請來一羣小夥伴,它們也會跳舞。

教師展示尺子在頭髮上摩擦生電,讓紙屑跳舞的.現象。

三,講解紙屑跳舞的原理。

小朋友們要來試試怎麼讓紙屑跳舞嗎?

恩,小朋友們想一想,為什麼紙屑們會跳舞呢?

恩,讓老師來給大家講一講吧。

四,小朋友自由探索除了塑料尺子,還有什麼可以產生靜電。

五,記錄探索結果。

小朋友們,想必大家都找到一些東西,不知道你們找到的東西能不能產生靜電呢?讓我們在紙上,用自己的方法,把結果畫一畫,記錄下來吧。

六,探索延伸。

小朋友們回家去,也可以試一試找一找,看看還有什麼東西能夠產生靜電。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13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親自參與活動,知道自己身高、體重的變化,懂得自己的身體是在不斷生長 的。

2、培養幼兒能夠關心自己的身體變化,發展自我意識。

二、活動準備:

幼兒入園時的身長圖和體重表。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幼兒剛入園的身長圖和體重表,引起幼兒觀察,並進行討論。

1、這些圖片上的`娃娃是誰?(貼有照片的幼兒外形)

2、上面有些什麼?(表示身高的竹子和體重的小稱砣)

小結:這些都是我們剛上幼兒園時保健老師給我們量身高,稱體重的表,上面的一根竹子和一個小砣就表示那時我們的身高和體重。

(二)通過操作活動對比,讓幼兒感知其中變化,瞭解自己在長大。

1、小朋友,現在你們的身高和體重有沒有變化?

2、請幼兒現場量身高稱體重,再貼上表示身高的竹子和小稱砣。

3、請幼兒在觀察對比,瞭解其中變化。

小結:剛才我們發現小朋友在原來的竹子上又加上了一根小竹子,竹子越長越高,説明小朋友長高了,小稱砣越來越多,説明小朋友變重了。我們長大了。

(三)通過討論,知道我們長大了,學會了許多本領。

“現在,我們長大了,在幼兒園學會了哪些本領?”(從生活自理能力、學習、遊戲等方面去討論)

小結:我們長大了,學會自己吃飯,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會講故事,會念兒歌,拍皮球,玩各種遊戲,今後我們還會長大,學會更多的本領。

四、親子活動

建議家長在家中一角,為孩子做兩顆生長樹,一棵記錄身高的變化,一棵記錄體重的變化,並定期為孩子測量。

五、活動評價:

1、知道自己在不斷地長大;

2、逐步學會關注自己身體的變化。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14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他們會積極的對感興趣的東西用他們的方式進行探究,如撕呀、揉呀、踩呀等等,我班的孩子在觀看大班哥哥姐姐做操時,忽然就對走廊前茶花的葉子產生了興趣,他們趁着老師不注意,就採下葉子比大小,比多少,有的小朋友還為此發生爭執,我發現口頭教育提醒幼兒的效果並不佳,他們仍然會去採葉子,所以設計了這次活動,除了起到教育作用之外,還能激發幼兒對植物的關注和興趣,感知葉子的世界。

活動目標:

1、對植物葉子的關注和觀察興趣。

2、以遊戲的形式嘗試按大小、顏色、形狀為葉子分類。

3、知道不隨便採摘植物的葉子。

活動準備:樹葉掛圖、實物、樹葉請柬、背景圖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樹葉請柬,以熊貓寶寶請小朋友參加樹葉展覽會引題。(分給每個幼兒一片自制的樹葉當成參觀券)

2、帶領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樹葉,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的形狀。

3、遊戲活動《找朋友》

1)唱找朋友的歌曲,按樹葉的'顏色找到朋友。

2)唱找朋友的歌曲,按樹葉的大小找到朋友。

3)唱找朋友的歌曲,找到顏色,形狀相同的朋友。

4、幫助樹葉寶寶找媽媽:將幼兒手上的樹葉送到牆上背景圖中。(引導孩子找到跟自己手上葉子相同的樹媽媽貼上,允許幼兒的父母幫忙)

5、複習兒歌:小樹葉

6、以熊貓的口吻教育幼兒不能隨便採摘葉子。

7、邀請爸爸媽媽一同看看幼兒園裏各種各樣的樹葉,並開展拾葉子活動。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進行樹葉分類、樹葉粘貼等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邀請了家長的參與,家長在活動參與過程中起了引導和帶動的作用,特別在活動結束部分,孩子帶着自己的父母欣賞幼兒園裏的樹葉,還將落下來的葉子帶回班上比多小,體現了親子同樂的良好氛圍。其次我為孩子準備的樹葉請柬漂亮豐富,極大滿足了小班幼兒的特點,設計的環節自然緊湊,以遊戲的形式學習嘗試分類,其間還配以音樂歌曲,活動過程中注意每個孩子的表現,積極給孩子動口動手的機會,有效的整合了計算、語言、常識、音樂的知識,取的良好的效果。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15

一、活動名稱

大小、長短、前後、上下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複習鞏固大小、長短、前後、上下的概念。

2.培養幼兒動作靈敏、反應迅速、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大、小球(與幼兒人數相同)、大小盆各一個、長繩短繩各一條、長短毛線繩與幼兒人數相同、長橋短橋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後放有8個易拉罐)、大樹一棵(樹上有與小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小果子,樹下有與大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大果子)大圓點、小圓點的粘貼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附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自由選擇大圓點、小圓點進入活動場地。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導入。簡單説明户外活動要求。

(二)基本部分

1、複習鞏固區別大小。

出示許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讓幼兒觀察。

師:場地上放有許多球,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球有什麼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師:請大花把大球拿起來,放到大盆裏,請小花把小球拿起來放到小盆裏。

幼兒邊操作,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還是小球?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之間互相比較,誰的大誰的小。

2、複習鞏固區別長短。

出示二根繩子,一根長繩,一根短繩。

師:場地上放有兩根繩子,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着兩根繩子有什麼不同?

幼:一根繩子長,一根繩子短。

師:請大花走長繩小花走短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你走的是長繩還是短繩?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每人取一根毛線繩,互相比較長短。説出誰的長誰的短。

3、複習鞏固區別前後。

出示玩具娃娃讓幼兒觀察哪是前面哪是後面。

師:請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請小花到娃娃後面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裏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後面玩.再交換活動一次。

遊戲:看誰反應快。師:小花站到老師前面,大花站到老師後面。再交換活動一次。

4、複習鞏固區別上下。

出示大樹,讓幼兒觀察樹上有什麼?樹下有什麼?

幼:樹上有果子,樹下有筐子。

師:請大花去摘樹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樹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請把果子放到樹下小花的筐子裏。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裏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裏?再交換活動一次。

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觀察,説出頭在身體的上面,腳在身體的下面。

(三)結束部分:

遊戲結束:幼兒按大小頭飾分成兩組,分別跑過長短兩座“橋”大花去拿樹下的大果子,小花去摘樹上的小果子,再分別到玩具娃娃的前邊與後邊。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醒來的冬眠動物》

幼兒園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瞭解哪些動物是冬眠的。

2.嘗試在遊戲中説説英語,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幻燈片-冬眠的動物

2.趣味練習:給冬眠的動物寫封信

趣味練習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説説冬眠的小動物

請幼兒説説,知道有哪些小動物是冬眠的。

二、觀看幻燈片,師生討論。

討論幻燈片中的小動物是否冬眠。

(其中有爭議的地方可讓幼兒在“小問號”內記錄。)

三、遊戲:Wake up!冬眠的動物醒來啦!

1.玩法

幼兒對紙袋裏的小動物説些有關春天的話,然後把冬眠的小動物拉出來。

2.玩法

幼兒做冬眠的小動物,教師做叫醒小動物的人。

聽到“冬天來了,許多小動物開始冬眠啦!”幼兒做睡覺狀。

聽到“春天來了,冬眠的動物醒來了。

小青蛙,Wake up!Wake up!”小青蛙就做醒過來的樣子。

然後再去把其它冬眠的動物叫醒。直至所有的小動物都醒過來。

規則:冬眠的動物聽到“wake up!wake up!”才可醒來。

叫醒小動物的人要説一些有關春天的話。

四、給冬眠的動物寫封信

冬眠的小動物醒來了,小朋友想對它們説些什麼話呢,寫下來吧。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的氣象符號,知道它們表達的含義。

2、能借助天氣圖像卡,用一個完整句播報天氣,能對幾種常見的天氣圖標和天氣實景圖進行配對。

3、感知天氣與人們日常活動的關係,能主動關注天氣預報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邊做邊學天氣板、圖片(晴天、多雲、陰天、雨天、雷雨、霧天、小朋友在郊外帶好口罩)ppt(動物氣象員)、

經驗準備:幼兒對天氣符號有所瞭解。

活動重難點:瞭解天氣符號的含義和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過程:

一、動物天氣預報員。

(環節意圖:瞭解動物預報天氣的有趣現象,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出示俏皮話圖片

重點提問:

1、看見這張圖片可以説一句什麼俏皮話?(幼兒答:老鼠上房不是發大水就是要下雨。)

2、除了老鼠下雨的時候會有不同尋常的表現,還有哪些動物下雨時也有不同的表現?

出示ppt圖片(燕子、蜻蜓、螞蟻、魚、蜜蜂、知了、青蛙、小雞、蚊子、小豬)

重點提問:還有哪些動物會預報天氣呢?

小結:燕子、蜻蜓低飛;螞蟻搬家忙;幼兒跳出水;青蛙胡亂叫;小雞不進窩;蚊子咬得兇;小豬直拱窩快要下雨啦。蜜蜂忙採蜜、知了叫不停是個大晴天。原來小動物的一些特別表現可以告訴我們天氣情況。

二、討論天氣,認識符號。

(環節意圖:在變變變遊戲中對常見天氣符號有所認知。)

1、我們平時是怎麼知道天氣情況的?

小結:生活中有這麼多途徑讓我們隨時瞭解天氣。

2、變變變遊戲

注:可以問幼兒“今天是什麼天氣?”(如果不是晴天就直接出示太陽)

重點提問:

太陽表示什麼天氣?(晴天)

會用一片雲朵和太陽來變出另外一種天氣嗎?

(讓幼兒來變個天氣,提供的是藍色雲朵。)

注:如果將太陽遮住一部分,小結時説出“多雲”,如果將太陽全部遮住需要出示灰色雲朵,小結時説出“陰天”。

在灰色雲朵下出現小水滴表示什麼天氣呢?(雨天)

這個圖片是什麼意思?(出示雷電錶示)

能不能用雷電和雨天在變出一個新的天氣圖片?(讓幼兒操作)

原來可以變出雷雨天的圖片。 雷雨天電閃雷鳴你們害怕嗎?(進行勇敢教育)

小結:剛才我們所説的這些圖片,我們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天氣符號,可以告訴我們每天不同的天氣變化。

3、對霧天進行認知

重點提問:

圖片上的人在什麼天氣戴上口罩了?(霧天)

出示霧天的圖片符號,進行認知。

霧天為什麼要戴口罩?

霧天除了戴口罩還要注意些什麼?

小結:霧天我們出門要戴口罩,防止空氣中的.病毒進入身體、最好不要在户外停留時間太長、開着車要減慢車速。

三、遊戲:對對碰

(環節意圖:在遊戲中幫助幼兒提升生活經驗,感受天氣與我們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

1、玩法:每個幼兒自主尋找一個天氣符號,然後根據這一符號尋找相應生活圖片進行配對,可以是單選或是多選。

2、請幼兒交流分享

幼兒介紹各自尋找的天氣符號於相對應的圖片。

老師出示ppt將幼兒遊戲答案進行彙總。

(晴天——健康;霧天——安全;雨天——雨具;雷雨天——自我保護)

小結:天氣符號真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它們能隨時告訴我們天氣的不同變化,讓我們做好各種剛準備保護自己。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17

【課題】

大班科學——皮搋子大力士

【教材簡解】

皮搋〔chuāi〕子是用來疏通下水管道的工具,吸附掛鈎則可以吸在光滑的牆面上掛東西,它們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了大氣壓強的變化。生活中常常會出現許多良好的教育契機,只要我們善於發現,抓住這些教育機會,就會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科學關鍵經驗。皮搋子和吸附掛鈎都是生活中孩子們常見的工具,結合主題《工具用處大》,設計了本節活動,旨在讓幼兒始終在玩中學、學中玩,瞭解皮搋子對吸附物體表面的要求,通過遊戲讓幼兒集體驗證、感知體驗皮搋子家族不同成員的吸附力。

【目標預設】

1.感受皮搋子和吸附掛鈎的吸附力,發現他們更容易吸附在光滑的物體表面。

2.初步瞭解吸附與空氣之間的祕密。

3.體驗探索發現的樂趣,能大膽表達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皮搋子和吸附掛鈎的吸附力,發現他們更容易吸附在光滑的物體表面。

難點:初步瞭解吸附與空氣之間的祕密。

【設計理念】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於科學領域的目標及教育建議明確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慾望,培養探究能力,探索中有所發現時感到興奮和滿足。因此我們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積累科學關鍵經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説過:生活即教育。所有的課程都要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和經驗中來。皮搋子和吸附掛鈎來源於生活,是幼兒經常看到並喜歡嘗試的事物,因此他們對活動內容一定很感興趣。

這節活動就是遵循這樣的理念來設計的,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並在實際操作中獲得科學經驗。簡而言之:

1.教學內容來自幼兒生活;

2.教學形式遊戲化、自主化;

3.探究操作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好奇心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同時又瞭解一些空氣的知識,讓大班的幼兒去探索皮搋子的奧祕,符合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基於這樣的想法,設計了這個活動,第一、二環節試圖讓幼兒在玩皮搋子和吸附掛鈎的過程中初步瞭解吸附與空氣之間的`祕密(光滑面更容易吸附,通過擠壓吸盤使其中的空氣排出才可以吸附,讓空氣進去便能使吸盤輕鬆與物體分開),充分體驗探索發現的樂趣。第三環節則通過遊戲讓幼兒集體驗證、感知體驗皮搋子家族不同成員的吸附力;最後環節讓幼兒瞭解吸盤在生活中的妙用,使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得到進一步擴展。

【活動過程】

一、摸一摸,哪裏能吸住。

1.出示皮搋子及吸附掛鈎。

2.幼兒嘗試將吸附掛鈎或者皮搋子吸在各種不同材料的物體上,如幕布、桌子、凳子、地板等。

教師可鼓勵幼兒在吸附過程中用手觸摸各種物體表面。

3.交流分享。

師小結:皮搋子和掛鈎更容易吸附在表面光滑的東西上。

二、試一試,怎樣吸與分。

1.教師提出問題:

(1)怎樣讓吸盤吸附在某個表面上?

(2)怎樣才能將它們輕輕鬆鬆地取下來?

2.幼兒探索驗證吸盤吸附及與物體分開的祕密。

3.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並進行演示。

師小結:用力擠壓吸盤使其中的空氣排出,吸盤就能牢牢地吸附;當空氣進入到吸盤中,就能輕輕鬆鬆地讓吸盤和物體分開。

三、比一比,誰的力氣大。

1.教師提出問題,請幼兒猜想:吸附在黑板上的掛鈎力氣有多大?能掛多少瓶水呢?

2.幼兒集體驗證:教師將方便袋掛在吸附掛鈎上,請一名幼兒往裏面放瓶裝水,共同驗證吸附掛鈎的力氣。

3.遊戲比賽:《小小搬運工》

幼兒分兩組接力,將兩個筐裏的東西逐一用皮搋子和吸附掛鈎運到對面,最先將筐裏的東西全部運到對面的一組為勝利方。

4.交流分享。

幼兒交流在比賽中用皮搋子家族成員搬運物體的辦法,教師總結。

四、想一想,妙用皮搋子。

1.教師介紹皮搋子及其家族成員在生活中的作用。

2.PPT展示:皮搋子家族成員做成的掛衣架、手機撐杆、藝術品、體育器械等圖片。

小結:看了皮搋子家族的超能力,相信我們還能想出更多的妙用!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認識身體裏的“洞洞”,知道“洞洞”的作用;

2、學會保護身體裏的“洞洞”;

3、體驗探索人體奧祕的樂趣。

活動準備:PPT課件,裝有蒜、姜等物品的瓶子,放大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生活中的洞洞)

師:今天,謝老師想跟小朋友們聊一聊關於洞洞的事情,你們在生活中見過洞洞嗎?(幼兒自由回答)

出示PPT

師:老師這裏也有洞洞,我們來猜一猜,這個洞洞有可能是什麼呢?

逐一出示下水道、蓮蓬頭、隧道洞,幼兒猜測

二、展開部分(身體裏的洞洞)

(一)鼻孔洞洞

1、出示PPT,幼兒猜測是什麼洞洞

師:你猜,這是什麼洞洞呢?

看,是什麼?哎呀,這兩個鼻孔怎麼啦?

你們流過鼻涕嗎?什麼時候會流鼻涕啊?

對,流鼻涕太難受了,快拿紙擦一擦!

2、鼻孔的作用

師:鼻孔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有什麼作用呢

出示PPT(聞氣味)

師:這個小女孩,她聞到了什麼?你們的鼻子聞到過氣味嗎?今天老師要來考考你們,我的瓶子裏裝了各種各樣的東西,誰能聞出來是什麼?這麼多東西你們都能聞出來,你們的鼻子真是太厲害了!

師:我們的鼻子除了聞氣味,還有什麼作用呢?

出示PPT(呼吸)

你看,我們的鼻子把空氣吸進來,我們的肺就像氣球一樣變大了,再從鼻孔裏呼出去,肺又變小了。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吸氣…呼氣……你有什麼感覺?

3、小結:鼻孔這兩個洞洞真是太重要了,可以聞東西,還可以呼吸!

(二)耳朵、眼睛、嘴巴、肛門、毛孔洞洞

師:我們的身體裏除了鼻孔這兩個洞洞,還有什麼洞洞嗎?

逐一出示PPT

耳朵:聽聲音(幼兒互相説悄悄話)

眼睛:看東西

嘴巴:吃東西、説話

肛門:排泄

師:嘴巴可以吃東西,吃到肚子裏的東西經過食道再進入胃裏,有營養的東西被我們吸收了,那沒有用的東西去哪了呢?你看,這個人在幹嗎?便便的洞洞叫做肛門。

師:除了便便的.洞洞,我們的身體裏還有尿尿的洞洞,還有毛孔洞洞,這些都能幫我們把身體裏沒用的東西排出來。

毛孔:排汗

師:毛孔怎樣排掉沒用的東西啊?我們的身上有許許多多的毛孔,但是毛孔的洞洞很小很小,要用放大鏡來看,想不想看一看?(發放大鏡,幼兒觀察毛孔)

師:你看見毛孔了嗎?哪裏有毛孔?

(三)肚臍洞洞

師:老師還知道我們的身體裏還有一個被堵起來的洞洞,你知道是哪裏嗎?出示PPT

師:有人知道肚臍這個洞洞為什麼會堵起來嗎?

原來,我們小時候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就是通過肚臍跟媽媽連接的,那時候我們不會吃也不會喝,就是通過肚臍來吸收營養的,等我們出生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喝奶了,醫生就用剪刀把連接的管子剪斷了,結了疤,疤掉了以後,我們的肚臍就堵起來了。

(四)嬰兒洞

師:你們知道小朋友是哪裏來的嗎?我們都是從媽媽的嬰兒洞裏出來的,媽媽把我們生出來,可辛苦了。

(五)保護洞洞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許多身體裏的洞洞,你看,她們在幹什麼?我們身體裏的洞洞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學會保護好洞洞哦,怎樣才能保護洞洞呢?

三、結束部分

好啦,今天我們認識了這麼多身體裏的洞洞,去班級跟別的小朋友分享吧,別忘了告訴他們怎麼保護洞洞哦!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1、對探究葉脈感興趣。

2、培養觀察能力。

3、嘗試對葉子進行分類、計數。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放大鏡若干、每人個橡皮泥、葉子標本若干。

2、葉脈標誌6個;書本標誌6個(上面畫有不同的葉脈標誌)。

3、事先檢查幼兒園西側花園及附近小花園的安全性。

活動過程:

問題引入:小朋友,你認為葉脈象什麼呢?所有葉子的葉脈長得樣嗎?

小朋友認真地觀察,記錄所發現的葉脈。提醒幼兒注意保護葉子。並用橡皮泥拓印下來。

二、自由探索:葉脈真有趣。

教師引導幼兒看看、摸摸葉脈;比較葉脈的'粗細和紋路圖案。並啟發幼兒可以用託印的方式真實地記錄下來並進行分類,也可用放大鏡觀察。

三、集中交流:不同的葉脈。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所拓印的葉脈,説説它們的花紋分別像什麼?可以分成幾種?

2、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師利用葉脈標誌介紹該類葉脈的名稱。

四、遊戲:小樹葉找朋友。

幼兒自選片葉子標本,觀察它的葉脈類型,進行分類遊戲。

師:今天,風阿姨要跟葉子標本做遊戲,風起時,小樹葉就隨風飄舞,風停時,小樹葉就趕緊躲到它的書本里。

在遊戲過程中,引導幼兒模仿落葉飄的動作,並擴充對葉脈種類的認識。

五、自然結束:幼兒隨着風阿姨飄到活動室做新的遊戲。

幼兒園科學教案 篇20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他們會積極的對感興趣的東西用他們的方式進行探究,如撕呀、揉呀、踩呀等等,我班的孩子在觀看大班哥哥姐姐做操時,忽然就對走廊前茶花的葉子產生了興趣,他們趁着老師不注意,就採下葉子比大小,比多少,有的小朋友還為此發生爭執,我發現口頭教育提醒幼兒的效果並不佳,他們仍然會去採葉子,所以設計了這次活動,除了起到教育作用之外,還能激發幼兒對植物的關注和興趣,感知葉子的世界。

活動目標:

1、對植物葉子的關注和觀察興趣。

2、以遊戲的形式嘗試按大小、顏色、形狀為葉子分類。

3、知道不隨便採摘植物的葉子。

活動準備:樹葉掛圖、實物、樹葉請柬、背景圖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樹葉請柬,以熊貓寶寶請小朋友參加樹葉展覽會引題。(分給每個幼兒一片自制的樹葉當成參觀券)

2、帶領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樹葉,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的形狀。

3、遊戲活動《找朋友》

1)唱找朋友的歌曲,按樹葉的顏色找到朋友。

2)唱找朋友的歌曲,按樹葉的大小找到朋友。

3)唱找朋友的歌曲,找到顏色,形狀相同的朋友。

4、幫助樹葉寶寶找媽媽:將幼兒手上的樹葉送到牆上背景圖中。(引導孩子找到跟自己手上葉子相同的樹媽媽貼上,允許幼兒的.父母幫忙)

5、複習兒歌:小樹葉

6、以熊貓的口吻教育幼兒不能隨便採摘葉子。

7、邀請爸爸媽媽一同看看幼兒園裏各種各樣的樹葉,並開展拾葉子活動。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進行樹葉分類、樹葉粘貼等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邀請了家長的參與,家長在活動參與過程中起了引導和帶動的作用,特別在活動結束部分,孩子帶着自己的父母欣賞幼兒園裏的樹葉,還將落下來的葉子帶回班上比多小,體現了親子同樂的良好氛圍。其次我為孩子準備的樹葉請柬漂亮豐富,極大滿足了小班幼兒的特點,設計的環節自然緊湊,以遊戲的形式學習嘗試分類,其間還配以音樂歌曲,活動過程中注意每個孩子的表現,積極給孩子動口動手的機會,有效的整合了計算、語言、常識、音樂的知識,取的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