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中數學如何實施快樂教學

校園2.31W

一、變革教學方法,為快樂教學奠定基礎

高中數學如何實施快樂教學

高中數學的難度較大,學生從國中升人高中,面對跨度較大的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心中不免會感到困難,長此以往就會喪失數學學習的興趣。面對這一情況,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幫助學生克服畏懼心理,幫助其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快樂學習。

具體來講,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想使學生髮現數學學習的樂趣,實現主動學習,老師要下大力氣,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實現創新化教學。從之前的數學教學情況來看,封閉教學的現象較為明顯,往往以班級為單位,各班之間不進行溝通和交流,死記硬背成為教學的主導模式,這樣不僅不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增加學生的厭學心理。基於此,必須要改變這種狀態,如可以實現全體課題組成員每週定時集中學習資料,並集中進行備課,集體研究,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教學長處,優勢互補,這樣能夠及時發現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正。老師之間定期進行溝通和交流,對於學生來講大有益處。通過集中學習,集中備課和集中討論,能夠凝結集體的智慧,使得數學課堂更加生動,又能夠體現出個性和活力,幫助學生營造快樂學習的課堂氛圍,進而激發學生實現主動學習。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並品嚐快樂

高中數學的內容較為複雜,要想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並掌握知識,就必須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和途徑,快樂課堂能夠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是很好的教學模式。在快樂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情境的創設十分必要,科學的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並掌握課堂知識。例如在講解勾股定理的時候,由於其定理和逆定理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並靈活運用,在講解的時候,可以先以相關論著作為出發點,提出常説的“勾三、股四、弦五”的原則,之後可以通過論著中記載的關於勾股定理應用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古人總結的經驗中去學習,通過這種活動,讓學生從中獲得學習的樂趣,並增加學習的'動力。

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動手,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品嚐學習成果,也能夠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數學課堂上,如果讓學生能夠自己行動起來去學習,對他們來講是一件高興的事情。例如在講解橢圓一章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認識橢圓,課前可以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條線繩和兩枚圖釘。課上,老師先在黑板上演示講解,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練習,這樣同學在動手的過程中就能夠學到知識。

數學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基本原則

問題設置的合理性原則

高中數學內容非常的多,也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要想比較成功的進行探究式教學,教師應先進行課題的篩選。在探究式教學中,探究內容既不過於複雜,脱離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推動了往下探究的信心;也不能太過簡單,使學生太容易得出結果,從而失去了探究的興趣。在選定課題後,教師應進行精心的設計,在探究式教學活動中,第一個環節就是合理創設問題的情景,呈現問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核心”,也是數學發展的動力源泉,用問題可啟發學生的思維,數學的學習常常是伴隨着問題解決而進行的。問題的難度、問題的提出方式等必須保持合理性,順應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與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進行較好的承接。

以人為本的主體性原則

“數學教學是教與學的辯證統一,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一般來説,“主體”一詞有兩種含義:一是這事物的主要部分、主要成分等;二是指在關係、活動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在教學的主、客體的問題上,“主體”指上述涵義中的第二種。建構主義思想認為:學習是一個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者,是參與教學活動最主要的對象,從學的層面説學生是主體。以人為本的主體性原則,要求教師認識到學生具有的主動性、獨立性與創造性。教師要意識到在探究式教學課堂中,學生不單單只是知識的接受者,還應該積極地參與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活動,並要通過不斷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探究學習行為,才能在參與、交往、溝通中獲得全面發展。

實施分層教學

預習要求分層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課前預習成為教學流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高中生學習的目的性、自覺性明顯增強,數學閲讀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提出明確的要求,在課前預習時,我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適當的預習指導,設置不同的預習要求,從而獲得了較為理想的預習效果。

比如,在佈置預習任務時,可要求A層學生主動複習舊知識,基本看懂預習內容,試着完成相應的練習題,不懂時主動求教同學,帶着疑問聽課;B層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預習內容,參照定理、公式、例題的推演自行論證,完成練習題;C層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預習內容,定理公式要主動推導,例題要先行解答,能獨立完成相應的習題,力求從理論和方法上消化預習內容,並能自覺幫助別的同學。

課中講授分層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交流,構建良性互動的師生的雙邊活動不僅是課堂教學的關鍵,而且是完成分層次教學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要力求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目標。在授課過程中,對優秀生要做到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努力實現更高的教學目標;

對中等生和後進生要做到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引領學生緊扣教材,努力達到最基本教學要求,以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在教學設計時,以B層學生為基準,同時兼顧A,C兩層,要注意調動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比率,不至於受冷落,一些深難的問題,課堂上可以不講,課後再給C層學生講,教學還要始終遵循循序漸進,逐步上升的規律,以保證C層在聽課時不等待,A層基本聽懂,從而達到A層“吃得了”、B層“吃得好”、C層“吃得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