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校園2.41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徵,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認識並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2.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模型、長方體形狀的紙盒、長方體框架長方體形狀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學具、用學具做的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幾張圖片,瞭解身邊的物體,引入長方體的學習。

1、師:畫面上是什麼圖形(長方形)現在請你們認真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課件演示由6個長方形圍成一個長方體的過程)

2、師:同學們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是不是由6個任意的長方形都能像這樣圍成一個長方體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究和長方體有關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3、師:周圍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從主題圖中找一找。

師:你帶來了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體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1、請你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的物品,用手摸一摸。師介紹長方體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長方體的面。

2、師邊指邊説: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長方體的稜。請你找出長方體的稜。

3、指導學生觀察:三條稜相交的地方叫作長方體的頂點。用手摸摸看。

4、師:説一説你知道了什麼(學生邊説師邊用課件分別演示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

(二)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1、獨立觀察、小組合作探究長方體特徵。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現在請你拿出長方體的物品,仔細觀察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看看有什麼發現(課件出示)小組裏説一説,然後把你們的發現填在數學書中的表格裏。

提示:同學們在數面、稜、頂點的數目時拿着長方體的.手不要來回轉動,要想一想怎樣數比較好,不重複也不遺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

2、彙報交流,歸納長方體的特徵。(課件一步步出示問題及答案)在彙報交流時注意: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數面、稜、頂點的個數。在數稜的數目時,如果學生不理解相對的稜,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相對的稜。

(2)學生介紹長方體面及稜的特徵後教師分別再用課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讓學生指一指特殊的長方體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稜的長度相等。

3、拿出學具按照表格中的問題完整説一説長方體的特徵。

4、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探究,我們知道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稜長度相等。

5、練習。

請你判斷對錯。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稜和8個頂點。(√)

(2)相對的4條稜的長度都相等的物體一定是長方體。(×)

(3)長方體相交於同一頂點的3條稜的長度相等。(×)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1)拿出學具動手插一個長方體的框架,想想應該選用哪些小棒,怎樣插比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動手。

(2)師:在製作中你發現長方體的12條稜可以分成幾組每一組稜的長度怎麼樣

12條稜可以分成6組,相對的稜長度相等。

2、認識長、寬、高。

(1)師:我想知道做這個長方體的框架共需要多長的鐵絲(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幾條稜的長度,為什麼

師: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稜的長度相等嗎怎樣求總稜長

(2)師:像這樣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認識立體圖形中長方體的長、寬、高。

3、認識不同位置放置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橫着、豎着、側着擺放長方體框架,分別讓學生指它的長、寬、高。

三、鞏固提升

1、深化理解長、寬、高。

拿出自己做的長方體,擺放好位置後,量出它的長、寬、高。(彙報後板書)

小結:相交於同一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因此由於長方體擺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長、寬、高的長度也不同,但是長、寬、高的和是不變的。

2、填空並口答。

(1)這個長方體的長是(8)釐米,寬是(5)釐米,高是(5)釐米。

(2)這個長方體中稜長是5釐米的稜有(8)條。

(3)這個長方體的右面是什麼形狀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長方體的右面是正方形,和它相同的是左面。

(4)前面是什麼形狀和它相同的面有哪些前面是長方形,和它相同的面有後面、上面、下面。

四、課後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長方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長方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學生在第一學段直觀地認識了長方體,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基本特點。學生在學習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知識中,無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會有所形成。本節課學習長方體的特徵,為後面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等知識做準備,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對立體圖形的認識,達到發展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目的。

學情分析:

學生在國小低年級已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球和圓柱等立體圖形,在前面幾冊又逐步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的特徵及周長和麪積計算方法,為本課時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同時,通過前幾年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但由於學生是初次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圖形,空間觀念比較差,本節課重點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數一數,逐步抽象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徵。

學習內容:教材第18、19頁的內容及相關練習

學習目標:

1.認識立體圖形,掌握長方體的特徵,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的含義。

2.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增強合作意識。

學習重點: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掌握長方體的特徵。

學習難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徵。

學習準備:課件長方體模型直尺

導學流程

一、創設想象,導入新知

師:前面我們學習哪些平面圖形?舉例説説。

師:出示長方形紙,這張長方形的紙的這個面是什麼形狀的?如果我把100張這樣的白紙整齊的摞起來,那將會是什麼形狀呢?(板書:長方體)

師:它是一個平面圖形嗎生;它是立體圖形。

師:今天,我們一起認識長方體。(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列舉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再由一張紙變成一摞紙的過程讓學生初步感知從面到體的轉變,並自然地導入課題。

二、自主實踐,探究新知

(一)、遊戲中掌握特徵

(1)出示“魔袋”,你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體物體嗎?

説一説:把你的感覺或是成功的經驗,和大家説一説。

預設:學生能説出稜、頂點、面即可。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依託生活中的長方體,使學生經歷從實物到圖形的認識的第一次抽象過程,在對比中認識長方體,初步感知長方體特徵,並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學課本18頁內容,並藉助你手中的學具完成學案中的第1題

2.四人一小組討論,討論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組內進行互幫活動。(不能解答的有小組長記錄下來)

(1)長方體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長方體這些稜可以分成幾組?每組稜有什麼特點?

3、展示交流

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適時追問、點撥並用課件驗證(學生拿自己的長方體展示給同學,邊説邊數)

(1)面:板書6個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2)稜:板書12條相對稜的長度相等

(3)頂點:板書(8個)

(4)引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導入電子白板演示)

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形的長、寬、高。一般來説,我們把底面中較長的一條稜叫做“長”,較短的一條稜叫做“寬”垂直於底面的稜叫做“高”。

小練習:

説一説:下面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辨一辯:一張A4紙是長方形還是長方體?為什麼?

認一認:課件出示:學生指出旋轉之前與旋轉之後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小結:實際上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

想一想: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發生了變化,這個長方體的形狀有沒有變化?(導入電子白板演示)

師小結:長方體的長、寬、高決定了長方體的大小。

[設計意圖]這裏通過觀察、討論、記錄等不同方式,讓學生更系統深刻地體會長方體特徵,突出了重點。

三、鞏固提升

1、填一填

(1)長方體有()個面,有()條稜,;有()個頂點。

(2)長方體相對的'面(),相對的稜長度()。

(3)一個長方體最多可能有()個面是正方形。

[設計意圖]這裏通過填空,讓學生鞏固長方體特徵。

2、説一説(紙巾盒長24釐米,寬12釐米,高9釐米)

(1)這個紙巾盒的正面是什麼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2)它的右面是什麼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3)哪幾個面的長是24釐米,寬是12釐米?

[設計意圖]這裏通過説一説,讓學生從觀察物體的角度出發,更夠清晰地辨認長方體哪些面是相對的,進一步鞏固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這一特徵。

2、辨一辯.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2)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稜長度都不相等.()

(3)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有4條稜,共四六二十四條稜。()

(4)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設計意圖]這裏通過辨一辨,再次鞏固強化長方體特徵。

四、思維拓展.

用鐵絲焊成一個長20釐米,寬15釐米,高10釐米的長方體框架,至少需要鐵絲多少釐米?

[設計意圖]通過本題的練習,總結出長方體的稜長和公式,即:長方體的稜長和=(長+寬+高)×4,是對長方體特性的應用。

五、總結評價

同學們,今天的數學課你們有什麼收穫呢?説一説長方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小結:處處留心皆學問,其實只要你平常留心觀察,努力學好知識,打好基礎,不久的明天,同學們也能利用你所學的知識,發揮自己聰明的才智,讓數學真正為我們服務。

六、教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面:6個相對的面完全相對

稜:12個相對的稜長度相等

頂點:8個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新世紀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3—1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類、操作、討論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瞭解長方體、正方體的各部分名稱。

2、經歷觀察、操作和歸納的過程,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3、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

每桌準備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形狀的盒子,四面體、六面體形狀的盒子,白紙,吸管,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一組實物圖片。(教學樓、卷櫃、長方體形狀的盒子、裝墨水瓶的盒子等)

師: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生:它們的形狀都是長方體。

師:板書“長方體”

2.找出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師:老師在每張課桌上都放了長方體形狀的物品,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生:找出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3、説長方體形狀的物體。

師:你能説一説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可以近似的看作長方體呢?

生:説一説。

4.抽象長方體形狀。

師:如果我們只考慮墨水瓶或盒子的形狀,是什麼樣的呢?

課件演示:墨水瓶上的圖案和顏色飛走,只剩下長方體的透視圖。

師:為什麼這麼多物體的形狀都可以叫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麼特點呢?接下來我們就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板書:“的認識”

二、探索發現,歸納特點。

1.引導學生説出對長方體的認識。

師:相信同學們對長方體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請同學們以小盒子為例,説一説關於長方體你已經知道了什麼?可以一邊比畫一邊説。

生:(可能説出:長方體有6個面,有12條邊,8個角。長方體的面都是長方形。長方體對面相等。等等。)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內容依次寫在黑板上。此時不做任何評價。

師: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同學們的説法都對嗎?哪些是長方體的特點呢?我們來研究研究好嗎?

2.瞭解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師:你們説的面,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學生摸,其他學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

師:板書“面”

師:你們説的邊指的是盒子的`哪一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學生摸,其他學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

師:你們説的邊在數學裏叫做稜。板書:“稜”

師:你們説的角,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學生摸,其他學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

師:你們説的角在數學裏叫做頂點。板書:“頂點”

師:課件演示長方體透視圖上的面、稜、頂點。然後指出,我們認識長方體的特點,就可以從面、稜、頂點這三個方面來研究。

3.進一步探究長方體面、稜、頂點的特點。

(1)從面、稜、頂點的數量的角度來認識長方體的特點。

師:這位同學説“長方體有六個面”,這是不是長方體的特點呢?那就要看一看我們的盒子上是不是都有六個面。

生:先獨立數,再由一名學生數給大家看。

師:(學生數前強調)大家看看他是怎樣數的,一會我們來點評他的數法。

生:點評那名學生的數法。

師:評價學生的點評。注意數法的有序性,特別是按面的相對關係數的方法。板書“6個”

(用如上方法引領學生認識“長方體有8個頂點、12條稜”的特點)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新世紀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認識長方體的特徵,形成長方體的概念。

2.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用具】

長方體模型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新課引入

1.同學們聽説過北京大學嗎?上北大是老師讀書時的`夢想。你能從北大校區中找到我們曾經學過的圖形嗎?

2.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3.揭題:這節課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小組合作

1.認識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

(1)遊戲:你們會玩摸長方體的遊戲嗎?

A你怎麼確定摸到的一定是呢?還有什麼方法?(他是用“面”、“稜”、“頂點”描述這個長方體的。)

B小組內互相説一説:什麼是長方體的面、稜、頂點?(我想什麼是長方體的“面、稜、頂點”你們可能有所瞭解,在資料袋中也有提示説明。)

C全班反饋

D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2.探究長方體面、稜、頂點的特徵

A它們之間有聯繫嗎?各有什麼特徵?

B分小組活動。(下面小組分工合作,利用學具,通過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看看有什麼精彩的發現?將發現寫在記錄表上。)

C全體發饋,同學提問。(根據小組的發現,誰能向他們提出問題?)

D你們還有問題嗎?

E教師提問:正方體與長方體有關係嗎?為什麼説是特殊的長方體?(預設:認識長方體長、寬、高特徵;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係)

F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了長方體的特徵,你可以畫出一個長方體嗎?

3.教學如何畫長方體。(如果這樣放最多可以看見他的幾個面?還有哪幾個面看不見?)(在畫圖時,除了畫前、後兩個面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看上去成了平行四邊形,實際上它還是長方形)

三、運用新知體驗價值

1.如果現在只看到長方體的長、寬、高,你還能畫出一個長方體嗎?(閉上眼睛,畫長方體。)

2.説出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説出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

上面

下面

前面

後面

左面

右面

面積

(平方分米)

3.猜一猜:根據長、寬、高長度,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麼物體?

4.做一個如圖的長方體寶寶牀的牀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長的木條?

5.你準備選擇下面哪一種尺寸的牀板?(單位:分米)

32×920×10

四、全課總結拓展創新

1.想一想:為何北大校區眾多建築設施的外觀造型都是長方體呢?

2.實驗活動:用準備的材料做一個長方體(再次體驗長方體的特徵)。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稜、頂點以及長、寬、高(或稜)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2、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經歷探究的全過程,通過合作學習進一步積累探究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3、讓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其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係。

難點: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

三、課型:

新授課(幾何圖形教學)

四、教學課時數:

1課時

五、教學準備:

課件、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紙盒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師:同學們,低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等。誰能説説長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點?

師:除了平面圖形外,我們還認識了一些立體圖形,有哪些?(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師: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圖形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嗎?(課件出示第一個情景圖)

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師:剛才同學們能準確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體,但是你們是根據什麼判斷出來的呢,它們到底各有哪些特點?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長方體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稜、頂點的含義。

師:下面,請同學們先認真觀察一下你手中的長方體紙盒,説説你有什麼發現?(學生彙報)

師:下面請同學們跟着老師先來認識一下長方體中幾個重要的名稱。

師:(手模長方體的面)在長方體中,圍成它的這幾個部分叫做什麼?

生:叫做“面”。(師板書:面)

師:用六個面能隨便圍成一個長方體嗎?為什麼不能,長方體的面有什麼特點呢,一會兒請同學們自主探討這個問題。

師:(手模一條稜)兩個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條直線,這又叫長方體的什麼?(板書:稜)

師:你還能找出長方體中的其他條稜嗎?

師:長方體中,這些尖尖的又叫什麼?(板書:頂點)

師:它是怎麼形成的?(由3條稜相交於一點而形成的)

2、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師: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中認真觀察你手中的長方體,從面、稜、頂點三個角度來研究長方體有哪些特點?

師: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的發現?

小結:長方體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面完全相同,相對的稜長度相等。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三條稜相交,形成一個頂點,那相交於一個頂點的這三條稜長度相等嗎?它們叫什麼呢?

小結:相對的稜長度相等,底面上的兩條稜分別叫做長和寬,豎直方向上的稜叫做高。

4、探究正方體的特徵

師:當長方體的`三組稜都相等的時候,你認為這將會變成什麼物體?出示一個正方體(正方體)

師:下面,你能總結出正方體的特徵嗎?

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體12條稜長度相等。

5、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師:根據我們剛才的發現,下面請同學們獨立完成課本第20頁的表格。

討論:正方體是在具有長方體這些特徵的前提下,它的獨特之處是什麼?

歸納小結: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

師:請在小組中,用你手中的長方體完成課本第20“練一練”第一題。

師:接着完成課本21頁第3題,説説你是怎麼思考的?

師:完成課本第20頁的第2題,計算的過程中,你有什麼更簡便的方法嗎?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麼收穫或感受?你覺得還需要提醒大家些什麼?

七、作業佈置

學困生:完成《同步伴讀》第11頁的“基礎訓練”。

優生:完成《同步伴讀》第11頁。

八、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頂點面稜

個數個數形狀大小關係條數長度關係

86正方形6個面面積相等。12所有的稜長度相等

86長方形(可能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面積相等12可分成3組,每組4條稜長度相等

九、教學反思

部分學生對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特點不清楚,他們的空間想像能力較差,找不到各個面所對應的長與寬,部分學生對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稜長總和不會求,特別是應用題中講到做一個長方體框架,至少需要多少釐米長的木條時,學生不理解就是求稜長總和。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頂點個數,面的個數、形狀和大小關係以及稜的條數和長度關係。

【過程與方法】

在認識長方體的過程中,提升動手能力與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自己動手研究長方體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難點】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繫與區別。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出示有許多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事物的課件,如牀墊、魔方、鉛筆盒等。提問學生都是什麼圖形。順勢引入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活動一

將課件中展示的圖形抽象為數學圖形板書在黑板上,並讓學生也畫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接着組織學生獨立思考:長方體和正方體是由什麼幾何圖形組成的?

請個別同學回答,總結後板書明確面、稜和頂點。

活動二

組織學生小組活動:利用課前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具,讓學生小組合作,填表完成長方體和正方體頂點個數,面的個數、形狀和大小關係以及稜的條數和長度關係,再請小組代表發言,教師總結並板書。

活動三

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三)課堂練習

課本中的'試一試的內容。

(四)小結作業

提問:今天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回顧:長方體的認識。

課後作業:

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長方體,找一找它們的頂點、面和稜。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第二冊第23頁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徵,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和創新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上課尹始,教師出示燈片:由若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童話式的圖形王國城門圖。然後教師談話:“小朋友,在這裏你能找出我們的老朋友長方形和正方形嗎?”

二、直觀導入,初步感知

教師拉開燈片的覆蓋片,顯示出長方體和正方體,並提出兩個問題:

(1)老師給大家介紹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呢有誰認識它們

(2)長方體、正方體跟我們的老朋友長方形、正方形相同嗎?為什麼?

三、引導探究,理解新知

1、認識長方體。

(1)動手操作,直觀感知。

①教師依次出現兩個長方體(一般的和特殊的)。問:誰認識它小朋友想不想對自己動手做一個長方體呢

②教師指導學生用長方體展開圖自制長方體,讓學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長方體的'特徵。

(2)小組研討,建立表象。學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長方體以後,教師適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在製作長方體過程中,你發現了長方體的什麼祕密先小組討論,再請小組代表彙報發言。

(3)驗證認識,形成概念。

①當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長方體特徵後,教師播放電視錄相:一個長方體勻速轉動,清晰、布序地顯示長方體六個面,按着六個面一對一分解3排開。驗證學生的認識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②請小朋友一起有序地數出長方體的六個面。

2、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模型,問:小朋友認識它嗎正方體有什麼特徵呢請朋友帶着這一個問題看電視錄相。

(2)觀看電視畫面,指名回答:正方體什麼特徵

四、引導辨析,掌握本質

1、讓學生分別找出學具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2、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怎樣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呢(先小組合作學習,再請小組代表彙報小組合作學習結果。

3、小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五、巧設練習,拓展新知

1、數一數。如圖,

①圖A中有幾個小正方體②至少補上幾個小正方體就可以成為一個大正方體(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電腦操作,圖A→B,添加部分閃爍。)

2、想一想。如圖:

(1)這些圖片中哪些可以做成一個長方體哪些不能為什麼

(2)折長方體比賽。

(3)用12個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有幾種擺法(在實物投影儀上操作展示)

4、做一做。讓學生用橡皮泥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自由上台展示作品,並介紹製作經驗。)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實物和演示,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2.通過建立立體圖形的表象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滲透現代數學思想,讓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掌握一些學習方法.

4.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及集體協作、團結互助的精神.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設施及相關課件,長方體實物模型二個(其中一個兩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長方體的活動框架一個.學生每人準備長方體形狀的紙盒一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由平面圖形引到立體圖形

屏幕出示下面的一組圖形:

師:説出這些圖形分別是什麼圖形

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圖形,我們把它們叫做平面圖形.(屏幕上顯現:平面圖形)

再用課件演示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過程:用4個長方形,2個正方形逐一圍成一個長方體,並將長方體旋轉一週.

師(指着長方體問):這還是長方形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長方體.

揭示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2.引導學生認識什麼是立體圖形.

讓學生用手摸長方體的學具,使學生感覺它的面很平.再用兩手握一握長方體的紙盒,問學生有什麼感覺.(平平的)再將它放置桌上,讓學生觀察.

師:因為它佔有一定的空間,像這樣佔有一定空間的物體或圖形就是立體圖形.(屏幕上同時出現若干種立體圖形,或在講台上擺出各種實物圖形,請同學們指出在這裏哪些圖形是長方體.)

3.舉例.

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長方體的物體實例.

二、新知探究

1.探討長方體的特徵.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①面的認識.

師:請同學們看長方體是由什麼圍成的邊説邊用電腦將圍成的長方體圖形展開(或將長方體實物模型展開.)

生:長方體是由面圍成的(板書:面)

師(出示一個長方體紙盒,並用手摸長方體的面.):這就是長方體的面,請你們拿起自己準備好的長方體,摸一摸長方體的面.

學生摸完後問,你有什麼感覺(平平的)

②稜的認識.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並摸一摸長方體兩個面相交處,我們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的稜.(板書:稜)

③頂點的認識.

師:再繼續摸一摸長方體三條稜相交處,我們把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板書:頂點)

(通過用手觸摸、用眼觀察,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的面,觀察長方體的稜、理解長方體的頂點.)

(2)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

(將長方體的面、稜、頂點分兩個層次探究,難點分散,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

①通過操作和演示探討長方體面的特徵.

師:要研究長方體的特徵,我們要從面、稜、頂點這三個方面去探究.請同學們拿着長方體,仔細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引導學生按照方位進行有序地數.

生:長方體有6個面(板書:6個)

問每個面是什麼形狀(討論)

通過討論觀察交流得出兩種情況,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另一種情況是有4個面是長方形,另外兩個面是正方形.(板書: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好,我們知道長方體有6個面,這6個面在大小上有什麼關係請看屏幕.

(課件演示:上下、左右、前後面運行重疊畫面)

注:沒有多媒體的可用實物操作演示.用鐵絲製作一個長方體活動框架,再用帶磁性的貼麪糊上六個面(用三種顏色塗六個面),演示時,將相對的面取下疊在一起.

師:看了剛才的演示,你們發現了什麼(相對的面相等)

②通過操作和演示探討長方體稜的特徵.

通過剛才的演示和觀察我們知道了長方體的面的特徵,下面我們來研究稜的特徵.稜的特徵要根據它的條數和長短去探究.

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而不重複、不遺漏地準確數出12條稜.(板書:12條)

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觀察、發現、概括得出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板書: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

注:沒有多媒體的可用實物演示操作,用鐵絲製作的長方體活動框架,一一拆開進行演示.(鐵絲分別用三種顏色作色)

③通過操作和演示探討長方體頂點的`特徵.

師:研究頂點,應從個數上來研究.

通過課件演示或實物操作得出長方體有8個頂點.(方法同上)(板書:8個)

④師生共同小結出長方體的特徵.

2.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現在你們討論一下,如果要知道長方體12條稜的總長度,只要量出哪幾條稜就可以為什麼(啟發學生只要量出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就可以了)那麼你們知道像這樣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我們把它們分別叫做什麼呢

師(結合多媒體演示説明):我們把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習慣上,長方體的位置固定以後,我們把底面中較長的稜叫做長,較短的稜叫做寬,和底面垂直的稜叫做高.(在立體圖上分別標出長、寬、高)

練習:教師將長方體橫放、豎放、側放,讓學生分別説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練習後教師説明長方體的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相交於每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反饋練習:完成教材第21頁中的做一做.

認識透視立體圖.

(1)讓學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觀察講台上的長方體紙盒,(紙盒上各個面分別標上數字1~6)如圖:

問:最多你能看到幾個面(讓學生報出所看到的面的號)

(正面遠處的同學只能看到一個面,還有能看到兩個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個面)

(2)師:我們把這個長方體如果從右前方觀察,所看到的這個長方體如果畫出來就是這樣的屏幕顯示立體圖.

師:這個圖中你們看到了哪幾個面哪幾個面看不到教師結合多媒體的演示告訴學生,看不到的面我們用虛線表示.

(屏幕出現)

(3)加強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①出示下圖,想象出與之對應的長方體.

/P

②出示一組長方體,讓學生説出所想象的長方體是其中的哪一個.

③電腦將長方體補充完整,讓學生再次感知所想象的正確的長方體.

3.小結:略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的第1、3題.

2.補充練習:這是一個長方體形狀的物體,請你根據存在的數據,説出這個物體的上面是什麼形狀並説出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