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雪》教學設計大綱

校園2.61W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雪》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雪》教學設計大綱

《雪》教學設計1

【知識目標】

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思想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 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詩歌。

2、學習詩歌上闋。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沁園春,詞牌名。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範讀,學生齊讀,指名學生讀。

2、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麼?

上片:描寫北國雪景;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四、討論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什麼?

2、作者以“望”統領下文,都望到了什麼?(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北國雪景,並談談你的感受。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五、背誦詩歌

【板書設計】

沁園春·雪

毛澤東

長城 惟餘莽莽

黃河 頓失滔滔

北國(冰封雪飄) 山 舞銀蛇 (實景) 雄壯

原 馳蠟象

晴日→紅裝素裹 (虛景) 秀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含義及全詞表達的感情。

2、瞭解詞多種表達方式共用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複習上闋

二、學習下闋

1、齊頌下闋。

2、提問:下闋前兩句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3、提問: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

(惜)它領起哪些句子?

4、怎樣理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三、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四、小結

五、處理課後第三題

《雪》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通過聯想積累一些古典詩詞中描寫雪的作品或句子。

培養閲讀散文詩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通過誦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瞭解江南雪和北國雪的不同特點。

學習文章借景抒情的技巧。

教學設想:

一、帶領學生朗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二、讓學生分別找出描寫南方的雪與北方的雪的句子,體會它們的不同含義。

三、魯迅曾説過他的哲學全部在《野草》裏面,讓學生目前去理解《野草》還有些困難,但可以挑出《野草》中描寫自然景緻的幾篇,如《秋夜》《好的故事》《臘葉》等,讓學生感受自然描寫中寫實與象徵的不同。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導入:

冬日裏那紛飛的雪花,飄飄灑灑,無邊的天宇,凜冽的北風,銀裝素裹,讓人情思飛動,浮想聯翩。(引導學生回憶或展示自己積累的有關“雪”的詩句——

夜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從軍行

陳羽

海畔風吹凍泥裂,梧桐葉落枝梢折。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對雪

杜甫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

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另有:毛澤東——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正是這凝聚着春霧夏雨秋露的情愫的落雪,讓魯迅先生詩意頓生,一篇明朗的題為“雪”的優美散文詩誕生了。讓我們一起走進《雪》去欣賞美景,更有那博大的胸襟和堅強的鬥志。

學生通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擬人和比如的修辭手法,根據文章的內容寫句子。——

在作者的眼中“雪”就象,你看他是這樣寫的,這些句子表現出。

通過這些語句的分析總結出文章描寫了兩個地方的雪——南國的雪和北方的雪

概括出他們各自不同的特點:江南的雪——柔美;北國的雪——壯美

作者更喜歡哪裏的雪。

學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但就文章的寫作目的和背景看,應該説作者更喜歡北國的雪。

文章開頭首先提到暖國的雨,在博識的人們眼中,它是單調的。而有着豐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作者在這裏以滿懷感情的筆觸寫出了記憶中的江南的雪,它有着一個色彩斑斕的環境,各色各樣的花在雪野中生長,“許多蜜蜂們忙碌”,又讓人不禁聯想,“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作者的眼中,江南的雪還和孩子們的歡樂聯繫在一起,雪天雖然將孩子們的手凍得通紅,但也給他們帶來了快樂的遊戲。對塑雪羅漢的生動描寫滲透了作者脈脈的温情,“潔白”、“明豔”、“閃閃生光”這些形象的詞語既融進了作者對於南方冬天的美好回憶,也是在通過孩子們的眼睛去描繪令人欣喜的場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機,藴育着生命。

然而,在接下來的一段中,作者的筆調有了微妙的變化。雪羅漢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美的象徵,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時間讓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美似乎染上一些不和諧的色彩。

這時,“朔方的雪花”出場了,它是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的。它“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在孤獨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譜寫了一曲最為動人的樂章:“凜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儼然是一個鬥士,它“蓬勃地奮飛”,瀰漫於太空中,“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像是一個奔放的挑戰者。

從對南北兩處的雪的描寫來看,魯迅更為欣賞“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麗,但在魯迅眼中,這種美未經磨練,並不能保持長久。魯迅更為看重的是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這種精神也正是魯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説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摩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在文章中,北方的雪“決不粘連”,“奮飛”,“旋轉”,“升騰”,正是這種精神最為形象的體現。

在奮飛之際,北方的雪似乎也有點兒振臂一呼卻應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這種寂寞,更凸現出堅守自身的可貴,這也是魯迅不同於一般作家的地方:甘於不被理解,義無反顧,決意向死而生,“從無所希望中得救”。

總結文章的主題思想。

品味文章的語言:“學生用我認為一句富含深意,它的意思是:

”説話。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用“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麼?)

“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讚賞的。

2.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隱約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麼特點?)

“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裏是指江南的雪藴育着生命,是與輕柔和緩的境界相聯繫的。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麼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裏它還被表現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昇華是與死亡聯繫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全文教學總結。

教後反思:可以從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關於雪中捕鳥的情節引出課文教學。

《雪》教學設計3

【課文分析】

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教學思路】

1、從朗讀課文入手,在反覆朗讀並背誦中體會詞中的形象,體會革命家英雄氣概和壯志豪情,感受詞中宏闊的意境;

2、揣摩、品味詞的凝鍊、貼切的語言;

3、正確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導入課文

欣賞李煜的《虞美人》,體會封建帝王的亡國哀傷,對比引入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壯志豪情,文章意境宏闊……

二、朗讀,整體感知

教師示範讀,學生讀。

理解這首詞的上下兩闋,各寫什麼?

(上闋:描寫北國雪景;下闋:縱論歷代英雄,抒發詩人的抱負。)

三、生成──探究

預計學生生成問題:(可參見《讀寫導航》的“探究與體驗”)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哪句?

2、上闕中作者以“望”統領下文,都望到了什麼?

(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景觀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詩人是如何來表現這些景象的?

(對偶、比喻等修辭;以動寫靜,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4、“須睛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的寫景與前面的詩句有何不同?

(前面是寫實,這裏是想象的虛景。)

5、發揮想像,用自已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並談談此時你的感受。

(廣闊、壯麗的北國雪景風光,令人感受到詩人豪邁胸懷,雄偉氣迫,以及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6、詩人如何從上闋描寫北國雪景轉入下闋縱論歷代英雄?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作用。)

7、作者用一個“惜”字統領全文、評價歷史人物,包含着什麼樣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評不足。)

8、怎樣理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抒發了作者作為革命家的偉大抱負……)

四、拓展欣賞(比較閲讀)

1、 閲讀課後詩《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並比較兩首詞的異同點。

2、課後比較閲讀《沁園春·長沙》,重點比較和體會詞在情感、表現手法上與課文的相似點。(見《讀寫導航》)

五、反覆朗誦課文並能達到熟練成誦

六、作業

1、課外閲讀鑑賞毛澤東詩詞,並選擇自已最喜歡的一首在班裏朗頌交流。

2、背誦課文。

《雪》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認識三個偏旁“、厶、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狀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4.通過課文學習,培養孩子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認識11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認識三個偏旁“、厶、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導入:冬天到了,一場大雪過後,房子上、樹上全白了,在這樣一個雪白的世界裏,你最想幹什麼?在我們的森林王國裏啊,有一羣小動物也迫不及待地跑到雪地裏玩耍,它們成了“雪地裏的小畫家”。

2.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老師範讀課文。

2.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3.組織學生分組讀課文,互相幫助,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連貫。

4.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認讀生字。

5.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三、指導書寫

1.出示5個會寫字,引導學生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範寫。

3.強調書寫要點。

4.組織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佈置作業

出示作業:抄寫5個會寫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新詞。

2.指名分句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下雪圖片,引導學生看圖説話。

2.過渡:下雪了,小朋友們高興嗎?小動物們要在雪地裏畫畫,看到下雪,心情怎樣?引導學生高興地讀第1句。

3.課件出示文中四種小動物,引導學生了解它們的爪(蹄)的形狀,指導學生讀2、3句話。

4.過渡:一羣小畫家都有誰呀?他們畫了些什麼呢?

5.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6.過渡:小畫家們“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是什麼意思?你是怎樣理解的?指導學生讀第4句。

7.過渡:青蛙為什麼不到雪地裏和小動物們一起畫畫呢?

8.引導分男、女生讀第5、6句。

四、拓展延伸

1.啟發學生思考:你還希望哪個小畫家來雪地畫畫,畫些什麼?

2.引導全班交流。

《雪》教學設計5

也從課題出發:

1、“歸”......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什麼叫“飲歸客”?

什麼叫“歸客”?

點撥......

“客”從何來?“歸”往何方?

這個歸處,於詩人意味着什麼?

(長安的方向,對於客來説是一種歸,

那麼對於詩人呢,是否也是心之所歸)

不歸之人,對於歸客會有怎樣的託付?

(點點滴滴,從上下文找到依據;

比如“愁、慘”的“凝”而不散;

比如“八月飛雪”的生機的短暫;

比如“不得控”、“冷難着”的呆不住;

比如文末幾句話。似乎都意味着什麼)

2、“送”......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什麼叫作“送君去”?(送你離開,千里之外)

為何稱“君”?這是種怎樣的關係?

怎樣送“君”?再讀詩歌最後兩句。

(酒送、樂送、詩送、目送、雪送,都是人送)

用自己的話,描述最後分別的情景。

這是一次“目送”......

雪滿天山路,彼此不能分辨,背影也漸漸依稀模糊;

但我尚能看見。可是,當你走遠、山路迴轉的時候,

我卻再也看不到你的身影了……

上路上、雪地裏,留下一行深深淺淺的印跡。

“空”留馬行處......

什麼叫“空”?(不止“只”那麼簡單)

“空”字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空鬧鬧)

點撥......

弔詭的一段文字,一些詞語兩次出現:

君君......去去......雪雪......山山......路路

(反覆讀;連詞成話;體會情思)

小結:

對友的不捨,對家的惦念,對於朝廷的殷切期待,

以及身居邊塞的孤寂之感,都讓詩的內涵超越了送別本身。

3、“白雪”......

八月的飛雪是什麼,

僅僅是自然風光麼?

(再讀全詩感受)

小結:

是邊塞的風光,

是送別的背景,

更是始終相伴的複雜心緒。

這些心緒......

在營帳裏潤濕,

在樂音裏温熱,

在鎧衣下冷卻,

在天空中凝結,

在荒漠裏縱橫,

在烈風中狂舞,

在山路上彌散。

《雪》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 知識與能力:閲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多角度的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過程:

三、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播放刀朗的《20xx年的第一場雪》作為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後過渡到問題設計:你覺得雪花像什麼呢?用什麼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麼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入所學課文.

四、整體感知 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以點拔。

2、學生示範朗讀並做以點評。

3、掃除字詞上的障礙,請同學們藉助註解,讀準字音,理解字詞的含義。

4、用學過的“加字法”和“換字法”翻譯課文,並試背誦課文。

五、分組討論 質疑體會

學生按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互問互答”。

教師適時點評,自然過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户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羣《對雪》

七、運用比喻 想像寫作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八、教師小結及作業的佈置。

《雪》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這首詩歌共三節,描述了寧靜的早晨,雪花飄飛,想起了夏天樹林裏的小孩天真、活潑時的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學習使學生鞏固生字,會讀一個多音字。能運用各種朗讀方法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能結合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

3、理解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1、結合課後第一題,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自學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聯想。

2、通過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理解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具體分析問題的態度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談話導入

最近剛下了一場雪,大家有沒有到雪裏玩呀?玩了什麼遊戲?人們讚美雪,不同的人對雪的感受不同,有這樣一位作家,他筆下的雪有別樣的滋味。讓我們一起來品讀。

二、初讀課文,掃請障礙

1、請同學們大聲的把課文讀一讀,注意看準生字、新詞,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生字、新詞看準了嗎?誰想來大聲的讀一讀?

 三、細讀課文,品味感悟

1、你從詩中讀懂了什麼?

學生交流、彙報:作者在第一小節中描寫了自己嚴重的雪景,二三小節詩人此刻卻惦記着夏天樹林裏的一個孩子。

2、慢慢地、靜靜地讀一讀詩歌,找出描寫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詩句並細細的讀一讀。

3、教師範讀,學生閉上眼睛聽這篇課文的朗讀,展開豐富想象。

4、播放錄像或課件:在靜靜的畫面中想象夏天樹林裏發生的故事。

5、交流學生想象的.夏天樹林中的畫面。

6、指導朗讀。

7、人們常常在冬天時想着夏天,夏天時想着冬天,你有過着類似的經歷嗎?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自由質疑,自主解疑。

(瞭解作者艾青,詩中所寫的小孩究竟是誰等。)

  五、試着背一背這首詩歌。

六、總結學習情況。

板書設計: 下雪的早晨 喜悦和期盼 下雪————夏天的樹林 (安靜、潔白)(小孩:天真、快樂)

作業設計:辦一份關於雪的手抄報。

《雪》教學設計8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我對雪兒的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和可愛形象。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激趣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發生在受傷的孩子和受傷的白鴿之間的故事,題目是:雪兒。

讀了課題,你想提什麼問題?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⑴自由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説一説你知道的我和雪兒之間的故事。

⑵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⑶運用理解六法並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明媚

敷藥

喃喃

哀傷

艱難險阻

忠實

盼着

弧線

施展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後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詞語:

⑵指名逐個讀,指名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區分,讀準子音。

⑶指名解詞。

明媚:鮮明豔麗。

敷藥:塗藥、搽藥。

喃喃:小聲叨嘮。

哀傷:非常悲傷。

艱難險阻:繁重的困難和危險的阻擋。

忠實:忠誠可靠。

盼着:迫切地希望。

弧線:圓周的一段,本文比喻白鴿飛行的軌跡。

施展:發揮、顯示。

課文中還有一些詞語在精讀課文時去體會理解。

⑷齊讀生字詞。

⑸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默讀課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並想想每部分講了什麼。

學生自學討論:

四、精讀第一部分

1、導讀。

從第1自然段看,你能瞭解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嗎?從第2自然段看,我是怎麼對待受傷的白鴿的?

2、講讀。

⑴用○圈出第1自然段中表示情感的詞。嚮往是什麼意思?明媚的春光又是什麼意思?你知道明媚的春光指哪些?我為什麼非常向往明媚的春光?

⑵爸爸撿回一隻受傷的白鴿,什麼樣子?讀一讀這些語句,説説我當時的心情怎樣。

用橫線畫出第2自然段中我對剛到家的小客人的做法。讀一讀,誰能概括一下?

為何給它取名雪兒呢?

這一系列的做法説明了什麼?

⑶過了幾天,雪兒和我的關係怎樣?具體表現是什麼?

飄飄悠悠可以換成哪個詞?藍天白雲跟雪兒有什麼關係?跟我又有什麼關係?

3、指導朗讀。

4、過渡:我的盼望有沒有成為現實?請同學們課後預習下面的內容。

五、佈置作業

1、課堂作業。

⑴有鋼筆描紅。

⑵讀一讀,比一比,再組詞。

2、課後作業

《雪》教學設計9

一、 教學目標

1、 瞭解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各自的特點;

2、 通過魯迅的生平,理解魯迅對兩種雪不同的態度;

3、 理解本文一些深奧難懂語句的深層含義;

4、 比較閲讀《江南無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二、 教學重難點

理解魯迅對兩種雪不同的態度,探究他為什麼會持有這樣的態度

三、 教學課時

兩課時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請學生回憶魯迅的作品及我們已經學過的魯迅的文章。

二、 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

再讀課文,結合課後的附文,説説你對這篇課文不懂和搞不清楚地地方還有哪些?

三、 文本探究

1、請大家找一下關於這篇散文詩的關鍵句。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課文題目是雪,作者寫的是什麼地方的雪?你以為作者更喜歡哪兒的雪?

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更喜歡朔方的雪)

3、魯迅是怎樣描寫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樣的特點?

朗讀課文1-3段。

文章開頭首先提到暖國的雨,在博識的人們眼中,它是單調的。

然後對比着引出有着豐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1)、它有着一個色彩斑斕的環境,各色各樣的花在雪野中生長,“許多蜜蜂忙碌”,又不禁讓人聯想,“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2)、江南的雪還和孩子們的快樂聯繫在一起,雪天雖然將孩子們的手凍得通紅,但也給他們帶來了快樂的遊戲。

對塑雪羅漢的生動描寫滲透了作者脈脈的温情,“潔白”、“明豔”、“閃閃生光”這些形象詞語融進了作者對於南方冬天的美好回憶,也是在通過孩子們的眼睛去描繪令人欣喜的場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機,孕育着生命。

3)第三段,雪羅漢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美的象徵。可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時間讓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美似乎染上了一些不和諧的色彩。

4、魯迅又是怎樣來描寫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句怎樣的特點?

朗讀課文4-6段。

第四段,“朔方的雪”出場了。它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在孤獨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譜寫了一曲最為動人的樂章:“凜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儼然是一個鬥士。它“蓬勃地奮飛”,瀰漫於太空中,“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像是一個奔放的挑戰者。

《雪》教學設計10

第一課時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看課件首頁:“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小禮物,你們看,這是什麼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

(2)“誰認識這個字(孩)?”“你是怎麼認識的?”

2、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1)播放課件(動畫朗讀):學生邊看圖邊聽配樂朗讀邊思考:你們見過雪孩子嗎?這篇課文寫了雪孩子的什麼事呢?

(2)看書,想想有幾副圖,每副圖上畫了什麼?圖文對照,練讀圖旁的句子,再讀讀圖旁的句子,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3)想辦法弄懂畫橫線字的讀音。

(4)學生小組交流不認識字的讀音。

3、合作學習,認記生字

你學會了什麼字?用什麼方法學會的?課件展示知識樹學習全文生字。(歸納出低年級孩子識字的方法:可以問老師、問同學、問爸爸、問媽媽、查語文書後面的生字表,還可以進行猜讀,如果以後學會了查字典,還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

4、初讀課文,思考感悟

(1)、從小組中各選一名代表朗讀課文。學生評價,老師正音。

(2)、全班齊讀課文。想想説説: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出了白兔,結果怎樣?小白兔望着白雲會説什麼?你想對小白兔説什麼?

(3)、小白兔還會回來嗎?課件展示最後一副圖。(不要求學生能正確回答問題,)

5、拓展練習,鞏固生字

(1)、讀句子識記生字:孩子,你要知道,玩火可不好。萬一火燒起來,往往會帶來可怕的結果。

(2)、播放課件讀讀説説,完成課後“讀讀説説”。

6、指導寫字

課件出示生字表,逐個講解寫字的要點注意事項:寫好“瓜、衣、來”的關鍵是撇與捺對稱。在學生看範字的基礎上,重點指導兩個字。

瓜:上撇平短,左撇豎長。“豎提”起筆對準上撇中部,“點”較小,“捺”起筆低於“豎提”並與它相接,與“左撇”對稱。

衣:點居中,不與“橫”相連。第三筆自“橫”中間起筆,向左下撇出。“豎提”從“撇”的中上部起筆,轉折處低於撇尾,第五筆“短撇”,從橫收筆處下方起筆,方向與長撇一致,最後“捺”低於長撇並相接,向右伸展與撇對稱。

《雪》教學設計11

《第一場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自主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喜悦之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找出文中優美的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準備:

寫有問題的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師:誰想讀課文誰就站起來讀,然後説一説你讀懂了什麼 ?

(培養學生自讀課文的能力,幫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生彙報,師相機板書:

下雪前(1、2)

下雪時(3) 雪大

21。 第一場雪

下雪後(4、5) 雪大 而美

聯想(6、7)

(二)、細讀課文,理解課文。

1.師:現在請同學們自由選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進行朗讀。

2分組交流:學生 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建組進行朗讀並做好旁註(自己的學習體會)

3.學生圍繞朗讀重點進行質疑,師相機補充。

(1)下雪前的景象是怎樣的?作者是怎樣抓住它的特點來寫的?

(2)下雪時的景象是怎樣的?讀讀你認為寫得好句子並説説它好在哪。

(3)下雪後的景象是怎樣的?讀讀你認為寫得好句子並説説它好在哪。

(4)讀讀作者產生聯想的句子。説説文中諺語的含義。

4.學生 先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彙報。師相機補充板書。

下雪前(1、2) 天氣變化

21.第一場雪 下雪時(3) 看(靜態) 聽(動態) 雪大

下雪後(4 、5 ) 歡樂 雪大而美

聯想(6、7) 作用

(三)、品讀語段,體味美。

1、師:你認為課文哪些句子寫得最精彩,你就站起來讀讀並説説句子為什麼精彩。

2.生讀文並説體會。

生1:鵝毛般的雪花,從就白了。只聽見往下落,偶爾斷了。這説明了雪大。另外 ,從掛滿堆滿兩個詞語也能體會雪大。

生2:好大的雪啊!。從中體會到雪的大。從落光了葉子的雪球。體會到雪美。

生3:一羣孩子在雪地震落下來。這句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更能體會到孩子的歡樂 。

(四)、讀寫有機結合,創造美。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要求讀出喜悦之情)

2讓學生根據文中精彩的語句仿寫一句或一段話。

(五)、背誦課文。

學生自由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

《雪》教學設計12

教學設想: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國標本(人教)語文》一年級上冊中的第17課,這是一篇融趣味性、知識性於一體的韻文。在教學中,我尊重學生需要,創設情境,利用留白,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互動,變接受掌握為探究、體驗、發現,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感,以此來積累語言、發展語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遊戲鋪墊:

1、遊戲:在白紙上畫自己的手印,想象説話:我的手印像……

2、分小組比較各人手印的不同,組長彙報比較結果。

3、小結:我們要學會觀察比較,善於發現生活中不同的美。

二、導入新課,對題質疑:

1、談話過渡: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發現雪地裏的小畫家給我們帶來的美。

2、讀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擇要板書:誰?畫?

三、初讀感知,自學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自學。

2、小組交流學習字音、字形的方法。

3、彙報檢查:剛才的合作學習中你做了些什麼?

四、再讀理解,體會語感:

1、自由讀文,思考上述兩個問題。

2、把答案輕輕地告訴同桌,並指名説説你的同桌是怎麼説的。

3、貼動物圖,理解“一羣”,擴充積累“三五成羣”。

4、貼動物腳印圖,完成課後連線作業,一生板演。

5、課件演示動物畫畫,説説“我看見了……”

6、自由體會朗讀課文,把你認為讀得最好的句子展示讀給大家聽聽,並説説你是用怎樣的語氣讀的?為什麼?(適時出現下雪動畫)

7、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五、質疑補白,想象説話:

學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想説的或不明白的?隨機插入:

①拓展説話:行人畫小船,長蛇畫繩子……

②理解“睡着”,用其它動物名稱替下青蛙問一問、答一答,並積累詞語“冬眠”。

六、拓展閲讀,發展語言:

1、出示《腳印》讀一讀,説説你又發現了什麼?

2、仿照《腳印》口頭改編“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七、成功體驗,愉悦心情:

自豪地説説這堂課你又學到了什麼?心情怎樣?

八、佈置作業,提升練習:

1、書寫指導。

2、回家後把改編的兒歌用文字或拼音寫下來。

《雪》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1、誦讀、美讀,領會湖山空靈之意。

2、遊湖、看雪,揣摩文章寫景之筆。

3、説人、話情,見識人物閒雅之趣。

[教學重點]:誦讀、美讀,疏通文意,體驗西湖夜雪的空靈境界。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西湖詩詞。

創設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圖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學習張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隨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

二、誦讀:疏通文字。

(一)讀:第一步,讀順:請一兩位同學嘗試讀文,同學點評。

第二步,讀齊:集體嘗試齊讀,讀準確,讀出節奏。

第三步,閲讀:自由朗讀,逐字逐句地仔細閲讀。

(二)理:第一步,理出要點:把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等要素設置成問題投影出來。要求學生在自由讀的過程中找答案,然後探討,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會要點:要求同桌配合,一學生美讀,一學生翻譯。隨意抽取同桌組合,彙報讀與譯的情況,重點字詞作特別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請兩位同學分別串譯課文一二兩節,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三)再讀:再次齊讀全文,讀出抑揚頓挫之勢,讀出聲情並茂之感。

三、賞景:寫景技法。

多媒體特寫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説説此寫景之語妙在何處?學生自由發表自己意見。

參考:A、妙在扣景之特徵。 B、妙在用樸素之語。(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質樸,不事雕琢。) C、妙在構悠遠意境。

2、拓展:顯示異曲同工的詩:清朝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體味、感悟。詩如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鈎。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3、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説人:閒雅之趣。

1、找關鍵字“獨”、“痴”,把握人物的品性。

2、補充:張岱《自題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

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

五、結篇:復讀鞏固。

六、作業:蒐集其他寫雪的名句或名篇。

《雪》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革命戰士面對困難毫不畏懼的英雄氣概和偉大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學習課文按照時間順序記敍的方法。

3、自主識字,積累詞語。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按照時間順序記敍的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革命戰士面對困難毫不畏懼的英雄氣概和偉大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

1、讓學生課前查閲有關紅軍爬雪山時的歷史資料。

2、準備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相關影片剪接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先請大家觀看一段錄像。(放紅軍爬雪山的影片。)

2、看過這段影片,你想到了什麼呢?(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談出紅軍在長征途中所遇到的艱難險阻。)

3、李白曾經説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要翻越這茫茫的大雪山,簡直比蜀道還難。可紅軍戰士怕了嗎?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六月雪》。

1、大聲讀課文,畫出你不認識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多讀幾遍,想辦法認識它們,理解它們。

2、誰有不會讀的地方可以提出來,同學之間互幫互助。(教師在檢查學生通讀課文情況時,重點理解體會“白雪皚皚、絕壁、山澗、偎依、瞬息萬變、迷漫”等詞語的讀音和意思。比較生僻的詞語特別記一記。)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2、説説本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四、同桌互相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動的段落、語句是什麼?分學習小組自由交流感受。

2、分組彙報: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課文內容順序進行彙報。特別是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語言文字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道旁絕壁上懸着的石塊,若不注意,撞下來就有砸破腦袋的危險…、、”通過這段環境描寫,説明當時環境十分惡劣,從而體現出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

3、引導學生找出文中令人感動的事件,讓學生體會那位貴州籍同志只是無數革命先烈中的一個代表。及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回讀全文,體會全文的思想感情

六、總結全文

讀着這些文字,感受當時的情景,我們都很振奮。願長征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前進!

七、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雪》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習《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集體背誦《鹿柴》《江上漁者》。

2.請幾名同學背。

3.回顧古詩的學習方法。

二、知詩人,解詩題。

1.介紹作者。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所寫的。

學生補充有關詩人的資料。

2.解詩題。

出門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農夫家裏。

三、讀詩解意。

1.指名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

2.自學詩中的生字。

(1)區分“暮”“幕”“墓”。

(2)“貧”上下結構,上邊是個“分”,不要寫成“”。

“蓉”上中下結構,中間是個“”。

“吠”“大”字上面不要丟點。

3.齊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

4.解詞連句知大意。

(1)根據書下注釋自學古詩,把不明白的字詞畫下來,逐一解釋。

日暮:天色將晚。

柴門:樹枝做的門。

蒼山遠:蒼蒼茫茫的遠山,一直連向天邊。

貧:窮。

(2)自己試着把詞意連起來説説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遠望蒼山,路途遙遠,得找個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個貧窮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從柴門邊傳來了狗叫聲,知道是主人冒着風雪回來了。

(3)用自己的話説説全詩的意思。

四、展開想象,悟詩情。

1.請一名同學有語氣地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體會意境。

2.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內容,思考:這首詩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景色圖?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寫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的寒山夜宿圖。它通過旅客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環境

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意境。

4.可根據詩的內容,試着畫一幅“風雪夜歸人”圖,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5.練習背誦古詩。

(1)自己試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體背。

6.作業:

背、默古詩,試着給爸爸、媽媽講講古詩的意思。

標籤:大綱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