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一化學必修二重點知識點彙總

校園3.16W

高一化學是學生學習高中化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必修二的化學內容是比較複雜的,如果平時比加以複習是很難掌握好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學必修二必備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一化學必修二重點知識點彙總

  必修二化學基礎知識

一、化學能與熱能

1、在任何的化學反應中總伴有能量的變化。

原因: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斷開反應物中的化學鍵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學鍵要放出能量。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在發生過程中是吸收能量還是放出能量,決定於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E反應物總能量>E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E反應物總能量

2、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常見的放熱反應:①所有的燃燒與緩慢氧化。②酸鹼中和反應。③金屬與酸、水反應制氫氣。

④大多數化合反應(特殊:C+CO2 2CO是吸熱反應)。

常見的吸熱反應:①以C、H2、CO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如:C(s)+H2O(g) = CO(g)+H2(g)。

②銨鹽和鹼的反應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數分解反應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練習]1、下列反應中,即屬於氧化還原反應同時又是吸熱反應的是( B )

(OH)2.8H2O與NH4Cl反應 B.灼熱的炭與CO2反應

C.鋁與稀鹽酸 D.H2與O2的燃燒反應

2、已知反應X+Y=M+N為放熱反應,對該反應的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C )

A. X的能量一定高於M B. Y的能量一定高於N

C. X和Y的總能量一定高於M和N的總能量

D. 因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故不必加熱就可發生

二、化學能與電能

1、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方式:

電能

(電力) 火電(火力發電) 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 缺點:環境污染、低效

原電池 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優點:清潔、高效

2、原電池原理(1)概念: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2)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的轉移)把化學能轉變為電能。

(3)構成原電池的條件:(1)有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2)電解質溶液(3)閉合迴路(4)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

(4)電極名稱及發生的反應:

負極: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負極發生氧化反應,

電極反應式:較活潑金屬-ne-=金屬陽離子

負極現象:負極溶解,負極質量減少。

正極:較不活潑的金屬或石墨作正極,正極發生還原反應,

電極反應式:溶液中陽離子+ne-=單質

正極的現象:一般有氣體放出或正極質量增加。

(5)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①依據原電池兩極的材料:

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K、Ca、Na太活潑,不能作電極);

較不活潑金屬或可導電非金屬(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極。

②根據電流方向或電子流向:(外電路)的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則由負極經外電路流向原電池的正極。

③根據內電路離子的遷移方向:陽離子流向原電池正極,陰離子流向原電池負極。

④根據原電池中的反應類型:

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現象通常是電極本身消耗,質量減小。

正極: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現象是常伴隨金屬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電池電極反應的書寫方法:

(i)原電池反應所依託的化學反應原理是氧化還原反應,負極反應是氧化反應,正極反應是還原反應。因此書寫電極反應的方法歸納如下:

①寫出總反應方程式。 ②把總反應根據電子得失情況,分成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③氧化反應在負極發生,還原反應在正極發生,反應物和生成物對號入座,注意酸鹼介質和水等參與反應。

(ii)原電池的總反應式一般把正極和負極反應式相加而得。

(7)原電池的應用:①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如粗鋅制氫氣速率比純鋅制氫氣快。②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③設計原電池。④金屬的防腐。

  高一化學必考知識點

一、 有機物的概念

1、定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為有機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碳的金屬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種類多②大多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③易分解,易燃燒④熔點低,難導電、大多是非電解質⑤反應慢,有副反應(故反應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

烴—碳氫化合物:僅有碳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甲烷是分子組成最簡單的烴)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極難溶於水,密度小於空氣,俗名:沼氣、坑氣

2、分子結構:CH4:以碳原子為中心, 四個氫原子為頂點的正四面體(鍵角:109度28分)

3、化學性質:①氧化反應: (產物氣體如何檢驗?)

甲烷與KMnO4不發生反應,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應: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種結構,説明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

4、同系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所有的烷烴都是同系物)

5、同分異構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式(結構不同導致性質不同)

烷烴的溶沸點比較:碳原子數不同時,碳原子數越多,溶沸點越高;碳原子數相同時,支鏈數越多熔沸點越低

同分異構體書寫:會寫丁烷和戊烷的同分異構體

三、乙烯

1、乙烯的製法:

工業製法:石油的裂解氣(乙烯的產量是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誌之一)

2、物理性質: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比空氣略輕,難溶於水

3、結構:不飽和烴,分子中含碳碳雙鍵,6個原子共平面,鍵角為120°

4、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並伴有黑煙)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説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學性質比烷烴活潑。

(2)加成反應: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應除乙烯

乙烯還可以和氫氣、氯化氫、水等發生加成反應。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3)聚合反應:

四、苯

1、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於水,易溶於有機

溶劑,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機溶劑。

2、苯的結構:C6H6(正六邊形平面結構)苯分子裏6個C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碳碳鍵鍵能大於碳碳單鍵鍵能小於碳碳單鍵鍵能的2倍,鍵長介於碳碳單鍵鍵長和雙鍵鍵長之間

鍵角120°。

3、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2C6H6+15O2 = 12CO2+6H2O (火焰明亮,冒濃煙)

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

(2)取代反應

① + Br2 + HBr

鐵粉的作用:與溴反應生成溴化鐵做催化劑;溴苯無色密度比水大

② 苯與硝酸(用HONO2表示)發生取代反應,生成無色、不溶於水、密度大於水、有毒的油狀液體——硝基苯。

+ HONO2 + H2O

反應用水浴加熱,控制温度在50—60℃,濃硫酸做催化劑和脱水劑。

(3)加成反應

用鎳做催化劑,苯與氫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環己烷 + 3H2

五、乙醇

1、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與水以任意比互溶

如何檢驗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無水硫酸銅;如何得到無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餾

2、結構: CH3CH2OH(含有官能團:羥基)

3、化學性質

(1) 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取代反應)

(2) 乙醇的氧化反應

①乙醇的燃燒:CH3CH2OH+3O2= 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2CH3CH2OH+O2= 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強氧化劑氧化反應

CH3CH2OH

  必修二化學知識重點

元素週期律

1.元素週期律:元素的性質(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金屬性、非金屬性)隨着核電荷數的遞增而呈週期性變化的規律。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變化實質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週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

2.同週期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第三週期元素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1)電子排布

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徑

原子半徑依次減小

(3)主要化合價

+1

+2

+3

+4

-4

+5

-3

+6

-2

+7

-1

(4)金屬性、非金屬性

金屬性減弱,非金屬性增加

(5)單質與水或酸置換難易

冷水

劇烈

熱水與

酸快

與酸反

應慢

——

(6)氫化物的化學式

——

SiH4

PH3

H2S

HCl

(7)與H2化合的難易

——

由難到易

(8)氫化物的穩定性

——

穩定性增強

(9)最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

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7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

(10)化學式

NaOH

Mg(OH)2

Al(OH)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11)酸鹼性

強鹼

中強鹼

兩性氫

氧化物

弱酸

中強

強酸

很強

的酸

(12)變化規律

鹼性減弱,酸性增強

第ⅠA族鹼金屬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金屬性最強的元素,位於週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鹵族元素:F Cl Br I At(F是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位於週期表右上方)

判斷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方法:

(1)金屬性強(弱)——①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生成氫氣容易(難);②氫氧化物鹼性強(弱);③相互置換反應(強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屬性強(弱)——①單質與氫氣易(難)反應;②生成的氫化物穩定(不穩定);③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強(弱);④相互置換反應(強制弱)2NaBr+Cl2=2NaCl+Br2。

同週期比較:

金屬性:Na>Mg>Al

與酸或水反應:從易→難

鹼性:NaOH>Mg(OH)2>Al(OH)3

非金屬性:Si<P<S<Cl

單質與氫氣反應:從難→易

氫化物穩定性:SiH4<PH3<H2S<HCl

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

同主族比較:

金屬性:Li<Na<K<Rb<Cs(鹼金屬元素)

與酸或水反應:從難→易

鹼性:LiOH<NaOH<KOH<RbOH<CsOH

非金屬性:F>Cl>Br>I(鹵族元素)

單質與氫氣反應:從易→難

氫化物穩定:HF>HCl>HBr>HI

金屬性:Li<Na<K<Rb<Cs

還原性(失電子能力):Li<Na<K<Rb<Cs

氧化性(得電子能力):Li+>Na+>K+>Rb+>Cs+

非金屬性:F>Cl>Br>I

氧化性:F2>Cl2>Br2>I2

還原性:F-<Cl-<Br-<I-

酸性(無氧酸):HF<HCl<HBr<HI

比較粒子(包括原子、離子)半徑的方法:

(1)先比較電子層數,電子層數多的半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