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二年級下開學第一課教案

校園1.2W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二年級下開學第一課教案,歡迎大家閲讀

二年級下開學第一課教案

  篇1:二年級下開學第一課教案

設計思路:

國小科學《課標》指出“科學探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歸納、綜合、分析的能力,讓學生逐步學會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提升結論。”

科學探究就是以自然及認識自然的科學方法作為特定對象的探究,是人們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對客觀事物和現象開展的探索、質疑和研究活動。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節。科學探究不僅能使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獲的自信,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而且可以使他們識別什麼是科學,什麼不是科學。科學探究可以保護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與科學的價值。

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科學課的學習,對科學課不瞭解,尚處在懵懂之中,還不知道應該怎樣進行科學課的學習,但是他們對世界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感知,需要教師引導他們進行整理、歸納,更需要對他們進行科學習慣的養成和初步的能力培養,待他們經歷簡單的科學探究過程。

教學目標:

1、知道認識物體的科學方法。

2、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能用語言、文字、圖畫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發現,意識到水與生物的密切關係。

3、知道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

4、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和利用比較的方法及分析綜合的方法認識事物性質的能力。

教學重點:

水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運用科學方法認識水的各種性質。

教學難點:

探究水的各種性質。

教學準備:

準備演示的各種實驗器材、彩色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要做值日,在掃地之前,我們要幹那些準備工作?(先灑水)那麼大家對水有那些瞭解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水,初步認識水是一種什麼樣的物體,好嗎?

1、教師出示裝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動幾下,讓學生猜猜瓶裏裝的是什麼東西。

2、學生猜測,教師引導學生説明猜測的根據。

(二)探究研討,描繪特徵

1、談話:同學們,老師這裏有一些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説説你發現了什麼。(師出示自然界不同水域的彩色圖片)

組織討論,各組彙報交流。(都是水,顏色不一樣)(有河水、有湖水、有海水)

2、提出問題:如果老師講台上這四個玻璃杯中分別裝有牛奶、白醋、糖水和水,你有什麼辦法找到水?

學生討論並動手操作。各組彙報方法

3、教師進行小結: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回答得很好,不錯,這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透明的就是水。

4、現在我們每個小組桌上還有三個透明的塑料杯,分別裝着純淨水、白酒和白醋,到底哪一杯是純淨水?誰能告訴大家用什麼方法找出來的?

指名學生説(用鼻子聞)

提問:為什麼要用鼻子聞?你為什麼直接湊近來聞?

分組交流(因為水是沒有氣味的,有氣味的就不是水。因為老師你已經告訴我們這三樣東西是什麼了,我們都知道是沒毒的,是可以直接湊近來聞的。)

追問:如果給我們的東西不知道是什麼物質時,能不能直接湊近來聞?(不能直接湊近來聞)哪我們該用什麼方法來找呢?(我們可以用手扇)

5、教師及時給予表揚,演示正確方法。

6、下面同學們就開始觀察吧,在純淨水、白酒、白醋的杯子上貼上標籤。

生自由做實驗,教師巡視,行間指導,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操作。

7、誰來説説你們組的發現?看一看哪一組選用的方法最多,對這三種物體的描述最詳細。(它們都是無色透明的,但味道不一樣。醋、酒有很大的味,純淨水沒有味。)

談話:同學們都能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找到問題的答案。那麼,你們對水有了新的認識嗎?水有哪些性質呢?

8、師生共同小結: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板書)

觀察的順序是:一看、二聞、三嘗。

出示小黑板:《觀察物體的順序》一看、二聞、三嘗。

不能吃的不要嘗,聞要用手扇來聞,嘗用玻璃棒蘸來嘗。

(三)擴展延伸,組織探究

1、提問:剛才我們研究了水的基本性質,那它還有沒有其他的特點呢?

2、教師操作:指導學生觀察。(教師往裝着純淨水的杯子裏繼續加水,加到不能在加為止。)

現在還能往杯子里加水嗎?(不能)。教師在另一個杯子裏裝上細沙,直至裝到不能裝為止。

提問:現在還能裝嗎?讓學生充分的猜測,討論,大膽的説出自己的猜想。

3、教師繼續示範實驗,以檢驗學生的猜測。

提問:如果往這杯沙子里加水又有什麼樣的結果呢?先與同桌説一説。師指名回答,進行評議補充。

追問:為什麼水能流進沙子裏呢?(沙子裏面有空隙。水是流動的。)

4、繼續觀察實驗:用一個有洞的塑料口袋裝水,水從破口處流出。

提問:你們看到什麼?(水在流動)

5、學生動手實驗:讓塑料袋裏的水流進一種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以次倒入其它形狀的容器中

6、提問:做完這個實驗,你們有什麼發現?(水很有趣。水可以隨着容器形狀的不同而改變。水是沒有固定形狀的。……)

談話:大家通過探究以後都知道了水是流動的,並且是沒有固定形狀的。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還有沒有像水一樣,既能流動,而沒有固定形狀的物質呢?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並相互進行交流。(牛奶、果汁、飲料、啤酒、醬油、醋……)

師進行小結:同學們説得不錯,這些物質都跟水一樣,能流動,並且沒有固定的形狀,我們叫它液體。

師板書:水是流動的沒有固體的形狀液體

(四)活動拓展

1、教師讓學生自讀教材30頁上的內容,明確認識。

2、教師佈置比賽任務:各小組合作,選擇適當的用具,再不搬動桶的前提下,將桶裏的水運到1米外的空桶裏去。

3、學生分組討論之後,領取比賽用具。師要求學生要注意安全。

4、教師發出比賽開始口令,學生開始運水。

比賽結束,教師提問:你們組採用了什麼樣的方法,最後結果怎樣?是利用了水的那些性質?各組進行彙報交流。

提問:假如兩隻桶的距離再遠一些(教師重新確定距離),你們又會採取什麼方法進行運水?

學生進行討論,探究對策,設計方案,開始操作。教師注意指導。

(五)進行總結

1、提問: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沒有弄通?你還想進一步去探究些什麼問題?

2、指名學生回答。

3、談話:希望你們課後繼續去探究水,把你們發現水的神奇之處記錄下來,便於我們今後進一步去研究。

(六)佈置作業(略)

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關鍵因素在於教師。因為教師是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者、引導者、組織者,教師的科學素質、探究的能力以及營造的探究環境直接決定着學生探究活動的成功與否。

1、教師是引導科學探究的設計者。本課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各種探究方法去了解認識水。因此,本課教學重點放在對水的觀察上,運用直觀的圖片、各種實驗器材等,讓學生學會動手、動腦,並用多種方法去了解自己身邊的物質和相關事物,使學生知道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多給學生動手的時間,讓他們將水倒來倒去,觀察水流,從而發現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容易流動的特點。

2、教師是科學探究的引導者。三年級的國小生在敍述時還是不能完整地説出來,但是他們通過動手實驗、觀察討論,通過老師的引導和歸納,他們多多少少的都能對水的性質説一些。這裏也要指出,國小生的思維是無序的,對同一種事物,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兒童這一特定的年齡特徵所決定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處處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去完成探究任務。另外,為了避免學生着重對水這一具體事物的觀察而忽略科學的觀察方法,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觀察,使他們學會用科學的觀察方法去觀察認識水。

3、教師是科學探究的組織者。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來看,學生前後的變化是不言而喻的,這也充分説明低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科學進行實驗探究時,訓練他們先動腦,再動手,帶着問題有準備地、有目的地去親歷,是培養學生正確地進行實驗探究的一種有效方法。當然,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學會正確地科學探究,孩子們的科學素養才得以很好的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才會提高。

  篇2:二年級下開學第一課教案

課堂回放

上課鈴響後,同學們手裏拿着記錄表,有序地走進不一樣的實驗室裏。當同學們發現桌上栩栩如生的貓的標本、魚缸裏活潑可愛的金魚和烏龜、鳥籠中上竄下跳的鸚鵡、青蛙和蜻蜓生動形象的圖片後都禁不住地叫起來,由衷地喜歡上了它們,對它們的觀察、瞭解更為迫切。

為了保證觀察的時間,同學們按照個人喜好自主的結合為六個研究小組,以獲得充分的對一種動物的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經過二十多分鐘的觀察,同學們發現了很多祕密。

“説説你們發現了小動物的什麼祕密?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作補充。”

觀察貓的人數最多,雖然給他們提供的是貓的標本,但同學們平時對貓的瞭解頗多,發言很踴躍。

“我們看到的是隻黃貓,它身上有厚厚的毛,很濃密,手摸上去很光,很柔順,很舒服,還掉毛呢。”

“是啊,這標籤上寫的是1999年做成的標本,時間好長啦。”

“這個貓標本的皮毛是真的吧?”

老師點點頭,説:“大家説的是貓身體上的一些特點,關於貓的身體構造特點還有補充的嗎?”(引導學生由平時凌亂、無序的觀察到科學探索中的“有序觀察”)

“貓的眼睛白天眯成一條線到了晚上會很亮,是為了能抓住老鼠,。”

“貓的鬍鬚還比較長。”

“貓的尾巴總喜歡向上捲起來,捲成一個圈。”

“貓的鼻子總是濕濕的。

“其他方面有什麼補充嗎?”

“貓還會上樹,爬得可快了。”

“貓上房子也很快的。”

“我知道貓愛吃魚和老鼠。它每次發現老鼠後很快地抓住,不是立刻就吃,而是故意讓它跑了再抓,和老鼠玩玩,然後再躲起來吃。”

“貓也有脾氣,高興時就跳到你的身上讓你抱;不高興時,就躲起來。

“貓吃飽了,喜歡玩線團,在筐子裏玩。”

……

“我們小組觀察的是烏龜。我想問一下,這隻烏龜是老師您養的嗎?”

“不是,是四(2)班陳泰宇同學養的。繼續説説你們的發現吧。”

“它生活在水裏,身上有一個殼,上面有些花紋,身體不算大。有四肢爪子,還很堅利。”

“烏龜的嘴巴是小小的,尖尖的。”

“我用手碰它,它很害怕地把四肢和頭都縮進殼裏了,真是隻縮頭龜!”

“別用手摸它的嘴,上次就咬到我的手了。”另一個同學趕快説道。

“我還知道我家的烏龜吃肉、魚,還有一些菜葉。”

……

當彙報時間一直延續二十多分鐘時,教師不得不打斷學生的發言,請他們把自己的發現課後繼續討論或寫、畫到科學記錄本上,也可以像唐代詩人駱賓王七歲時寫下《詠鵝》那樣,寫首小詩來描述它們的生活習性、身體特點等。這句話激發了同學們的創作熱情,其中有四(2)班的陳泰宇和四(5)班的宋新穎兩位同學課下各自作了首小詩:

龜、鸚鵡

嘴大不會鳴,頭上戴紅冠,

爪子如刀利。開口學人話。

甲殼護身體,察言會觀色,

孤龜捕食快。人人都愛它。

在交流時,重點介紹一到兩種動物,並有意向縱深推進,讓學生建立起動物的結構特徵和它們的生活習性、環境、行為方式間的內在聯繫。

教學反思

《動物怎樣生活》是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有生命的物體”的第一課,本課的重點是觀察動物生活,包括生存的基本需要、生活環境、繁殖方式、生長階段和運動行為等。為了獲得儘可能豐富的有關動物的經驗,依據教材的安排要求學生分組對六種常見的動物進行觀察,以便為後續概括動物的共同特點打下基礎。

為了讓同學們有一個真實的觀察環境,課前老師做了許多準備工作,找實物和標本,查找有關的資料。遊動的金魚、爬動的烏龜、上竄下跳的鸚鵡,學生無時不在感受着動物蓬勃的生命活力。讓同學們對動物的觀察與接觸,就如同久別朋友的重逢,想從更多的角度獲得對它們更為全面的瞭解。這一切都喚起了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柔情,對動物的觀察和研究成了學生內心的需要。在這樣的情境下,自主探究的慾望被激活了。有了主動學習的願望,探究才是有效的。看着他們爭着想把自己的發現與其他同學分享時,老師心裏很輕鬆也很開心,就讓同學們在觀察中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吧!

科學探究的真正魅力並不在於一套固定的模式,而是探究的各個環節所承載的內容和實際意義。許多環節都是以足夠的時間為基礎的,需要有時間反思、有時間開展討論、交流。為此,教師就花了很多時間讓同學們觀察、交流。有了豐富的動物生活習性和特徵的積累,同學們對動物生命活動的感受有了一定認識,慢慢地在頭腦中形成了一些動物的概念,留下了生命是什麼的感悟,對動物的認識在接下來的研究中逐漸表現出理性的認識。

學生的研究興趣往往是不能持續很長時間的,在課堂上只能獲得對一類動物的研究結果,對其他動物的瞭解要依賴於與同學的交流,而交流的時間又是有限的。只有讓同學們對動物研究的興趣延續到課外,熱情保持下來,在生活中觀察,在“玩”中形成感悟,同學們的研究才是全面的、深入的,我們的教學才能説是成功了。

  篇3:二年級下開學第一課教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用網狀圖展現對事物的認識;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表有根據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

認識水的性質及特點。

教學難點:

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給每組準備:7個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個透明塑料袋(應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來裝四種液體)1塊石頭、1塊木頭、1片樹葉、水、白醋、牛奶、空氣;袋外貼上1到7號標籤。

給每個學生準備:網狀圖記錄紙1張。

給全班準備的材料:有關水的課件資料。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1、觀看《水的故事》,問:剛才同學們看了《水的故事》,水是一種重要的物質。它對我們的用處可多了。關於水,我們知道些什麼呢?板書:水看一看、聽一聽

活動(一)

我們知道的水

1、小組內先交流有關水的知識。

2、填寫網狀圖指導:我們要把你所知道的有關水的知識填寫在這張網狀圖上。填寫時要注意對水的知識進行分類。比如:水的用途有哪些,先畫一個氣泡,填寫用途,再在用途下面畫個氣泡,填寫洗衣。

3、班級交流有關水的知識。交流時,要發表有根據的見解。如果要對其他同學的意見進行評判,也要用事實進行説明。(板書:將學生回答的內容填寫在網狀圖的一邊,然後師生共同從四個方面進行概括處理。)

1、小組討論

2、聽懂,填寫網狀圖

3、交流水的知識

4、觀看,開闊視野

活動(二)

水在哪個袋中

1、水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每天都需要水,都見到水,對水熟悉嗎?

出示袋:這裏有幾個袋子,裏面分別裝着石頭、木塊、樹葉、水、白醋、牛奶、空氣等。在不打開袋子的情況下,我們能不能將袋中的水和其他物體也一一分辨出來呢?

出示問題:

邊分辨邊小組交流:

1、比較容易辨別的物體有哪些?用什麼方法分辨出來的?辨別的依據是什麼?

2、比較難以辨別的物體有哪些?原因是什麼?

2、小組實驗分辨。

3、小組彙報實驗結果、分辨理由。教師板書:實驗方法:耳:聽一聽;手:摸一摸、搖一搖、捏一捏;眼:看一看;……

鼓勵:我們的方法越多,觀察得越仔細,辨識的準確性就越高。

哪幾種物質沒有辨別出來,為什麼不易辨別?

4、對不易識別的這幾種物體,如果可以打開袋子,但不能用眼睛看,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辨別呢?(聞)

強調:為了安全,我們做實驗時,禁止把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味,更不允許品嚐實驗用品,那麼我們該怎麼聞呢?(“扇聞法”)

5、學生分組活動聞一聞,彙報分辨結果。

如果不聞,只看一看,能分辨出這三種物質嗎?

6、小結:我們藉助鼻、手、眼等感官,通過仔細觀察,分辨出了這七種物質,同學們真了不起呀。

1、明確任務

2、小組實驗、交流

3、彙報

4、思考説方法

5、小組實驗、彙報

活動(三)

給物質找同類

1、那麼,你們能將它們分類嗎?為什麼要這樣分呢?你們有幾種分類的方法呢?

2、小組分類,學生彙報交流。

3、指出液體、固體、氣體這樣的分類方法是科學的分類方法,為什麼這樣分呢?

4、生活拓展: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液體、固體和氣體,看誰的知識最豐富,舉出例子來。

1、明確任務

2、小組分類、彙報

3、談科學分類的看法

4、學生舉例,同學互評

小結拓展

1、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對水有了更深的認識。能説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

2、水和油同樣是液體,它們有什麼不同呢?讓我們下節課來研究。

3、同學們,讓我們在《節約用水》的小動畫中結束這節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