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數學學科如何開展教學研究

校園1.03W

數學開展教學方法一

數學學科如何開展教學研究

改進教學模式

1、發現模式。它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材料,主動去探究、去發現。程序為:實驗→探究→歸納→猜想→證明。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主要適用於概念、法則、公式、定理、公理等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

2、應用模式。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培養數學能力的途徑與手段,應用模式的一般程序為:實際問題→數學建模→模型求解→實際問題解決。

3、結構模式。數學具有系統性的特徵,數學的定義、公理、定理、法則、公式等具有系統的邏輯結構,結構模式就是利用這個特徵,進行整體結構教學。經常的,在一個問題初步解決以後,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在數學實驗的開放環境中,變化條件、變化結論、尋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發現新的結論或共同規律。結構模式的教學程序為:整體結構→部分研究→形成系統→整體結構。

通過數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唯物辯證觀

數學是一門來源於實踐的學科,其本身就充滿了唯物論和辯證法。而數學實驗為學生認識唯物論和辯證法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知識材料,學生每經過一次實驗操作,其思維過程必然經歷“感知――表象――抽象――反饋――再感知――豐富表象――發展思維――問題解決”這一螺旋上升的階段。再者,學生“用數學”意識的培養,就是數學理論知識反作用於實踐的有力體現。因此,在數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唯物辯證觀,是完全可行的。

我們堅信:每當我們從數學的本質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通過數學實驗這種教與學的方式,去致力於影響學生數學認知結構的意義建構,去幫助學生本質地理解數學,培養數學精神和發現、創造的能力時,我們就把握住了數學教育的時代性、科學性,我們就深入到了數學素質教育的核心。伴隨着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數學實驗的教學內容將逐漸增加,實驗素材庫將不斷壯大,實驗技術將更為先進與精巧,因而數學實驗的教學思想和模式將具有更為廣闊的天地、更為重大的作為。

數學開展教學方法二

一、從教學設計入手,為有效教學打好基礎

教學設計是指在該節課學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領會的數學思想等,是教師進一步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是學生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必具條件。教師反思教學目標,實際就是要通過反思教學過程真正弄清楚學生到底有沒有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結論;會不會靈活運用定理解題,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適用範圍如何、本節課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經掌握等。要知道這一切,首先我們必須留意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如果上課學生精力集中、反映積極、動作迅速、心情愉快等,則意味着學生態度熱情、主動參與、學有所得、學有所樂。如果上課學生無精打采、置若罔聞、拖拉疲塌、焦頭爛額等則意味着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習很吃力,效果欠佳。

其次檢查學生做課堂練習的情況。若多數同學能在規定的時間裏正確完成規定的題目,則教學目標可以説基本達到;若多數同學遲遲動不了筆或只能做題目的某些步驟或即使做了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則説明學生對本節內容沒有真正弄懂,知識技能沒有過關。再次是批閲學生課後作業情況。如果學生做題思路清晰、推理有據、定理公式運用得當、計算準確、步驟有詳有略,説明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思維方法。相反如果學生做題顛三倒四、亂套公式、亂用定理、計算錯誤不斷等説明學生基礎知識不過關、技能不過關。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找出問題所在,思考補救的'措施。該補充的就一定要補充,該糾正的錯誤一定要糾正;該集體強調的一定要集體強調,該個別輔導的就要個別輔導。將當堂課內容補起來,以便進行下面的學習。

二、從教學方法入手,不斷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所採取的措施手段及所藉助的輔助工具。俗話説:“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選擇,取決於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通常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我們可以採用講授式、啟發式、發現式、問題式等教學方法,也可以利用掛圖、模型、實物、小黑板、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反思教學方法,首先要根據學生在當堂課的表現,從他們學習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從他們最無聊、最無味的地方入手,從他們容易忽略卻很富有教學價值的地方拓展。其次教師要尋求最利於學生接受、學生也最樂於接受、最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利於培養學生科學的創造性、最利於學生各方面協調發展的最佳教學形式。

如果課題引入得太平淡,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給學生講解數學家的成長曆程、新奇的數學問題、身邊的數學問題等;如果是定理公式的推導證明僅僅限於教材、學生不好理解,可以挖掘新意改變策略,以充實的內容、淺顯易懂、循序漸進的形式滿足同學們的求知慾,同時激發其科學知識的創造性;如果是例題習題的處理缺乏深度,學生不好掌握,可以層層深入、舉一反三,在同學們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儘量培養他們的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就一定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也一定能夠提高。

數學開展教學方法三

明確目的,更新教育觀念。

新陳代謝是宇宙的普遍法則,凡屬重大的改革無不以觀念的更新為先導。教育改革如此,特別是數學教育,只有目的明確,才能搞好教育改革。國中數學教學目的主要有下面幾點:

(1)抓好雙基;

(2)培養能力;

(3)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要廢除那種把數學教育看做應試教學,搞題海戰術,搞壓寶式數學,只注重方法的傳授而忽視能力的培養的做法。數學教學目的是發掘造就人才,提高公民素質。 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面對迅猛激變充滿競爭的多極世界,人們逐漸認識到,人的素質是綜合國力的核心,要想提高全民素質,必須加強義務教育而數學教育。

義務教育的組成部分。數學本身具有很高文化價值和巨大魅力,它不僅能使人腦開闊,思維嚴謹,思維敏捷,更具有培養人的思想品質、提高公民素質的功能。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只有把握這門藝術,才能發揮數學發掘造就,健全,和諧現代化人格的教化功能,而傳統的應試教育的特點主要是:以傳授知識為主體,以應付考試為動力,重書面文化,重拔尖升學,以分數定高低,而忽視了數學思想的教育,忽視了能力培養,以致形成高低分的現象。而素質教育主要是面向大多數,以提高全體學生素質為目標,充分發揮數學自身的魅力及教化功能,着重培養人的發展創造力。素質教學當然也不排斥傳授知識,不排斥拔尖升學考試,而是更加註重知識,注重教學思想和意識,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素質教育是改革的必然,是培養現代話人才的必由之路,素質教育必將代替應試教育。

寓教於樂,創趣樂學

數學教學不僅要傳授數學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識地培養上述各種能力,現代數學理論認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首要條件不是考試,而是對課程的真正興趣;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接收、貯存和應用過程,更重要的是思維的訓練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是一個活動過程,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應該處於一個積極創造的狀態,學生首先要參加這個活動,感覺到創造的需要。

他才有可能進行再創造,而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提供自由廣闊的天地,並且引導獲得知識技能的途徑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學習的成功靠動機的激發,而對數學學習的成功心理體驗體驗,又能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因此,教學中必須面向全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全體學生都擺入“學習主人”的位置上。教學過程中隨着知識的步步升入,問題練習的設計要有深度,啟發引導要研究目的性、層次性和針對性,有目的的為學生創造一些愉快的能充分展示潛在能力的情境,讓人人都有成功的機會,人人都有機會享受到學習的與快感,從而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促使學生愛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