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如何開展國中數學實驗教學

校園6.94K

開展實驗教學一

如何開展國中數學實驗教學

1、創設一定的情境,提出相應的問題

筆者認為國中數學實驗教學可以根據即將講授的數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創設情境。在國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通常在學生的認知結構基礎上設計相適合的數學問題,有時候也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數學實驗。筆者在創設難度適宜的數學問題情境的時候,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整個實驗教學活動中。創設情境是國中數學實驗教學中的起步,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情境的創設為後期實驗教學的開展起到關鍵的奠定作用。

2、具體操作數學實驗

整個數學實驗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就是實驗活動,在實驗活動過程中,筆者通常給學生提出一定的實驗要求,並且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實驗設備,讓學生按照老師的實驗要求想辦法開展相應的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開展的實驗,在實驗中逐漸體會到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所反應的熟悉規律,並且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進行具體的描述和總結,分析出實驗所體現的具體規律。實驗環節作為整個實驗教學中的關鍵環節,不僅是對第一步的創設情境的承接,也是對下一階段提出猜想的開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都把自己當成是研究者,通過數學實驗把抽象的熟悉知識具體化,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一般的問題特殊化,在完成實驗總結出實驗的結果之後,學生都有很大的成就感,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總結整個實驗過程,筆者發現學生在實驗中獲得了感性的認識,培養了他們的數學情感和想象力,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樹立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3、提出實驗的結果猜想,讓學生進行討論分享

數學實驗的猜想是在學生認真理解了學習的課題之後,採用各種實驗手段,立足於已獲得的`知識和新的知識,提出解決課題的猜想。這個環節是整個國中數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學生根據實驗的現象和規律提出相應的猜想,這不僅體現了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這個過程也培養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這個環節,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猜想,進行自由討論,這不僅可以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發揮想象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猜想的優勢和不足,在討論中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猜想,最終形成正確的觀點。

開展實驗教學二

通過數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數學理念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種“直觀”的想法為背景。作為教師,就應該通過實驗,反這種“直觀”的背景顯現出來,幫助學生抓住其本質,瞭解它的變形和發展及與其它問題的聯繫。“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數學教育的目標,而數學實驗教學是一種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與途徑。數學實驗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能開啟創新的大門;數學知識的探究,能開發創新的潛能;數學知識的發現,能煉就創新的慧眼;猜想結論的交流,能激活創新的思維。總之,要讓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整個數學實驗教學之中。

通過數學實驗,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

通過數學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數學應用意識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創設一種實驗環境,使學生能受到必要的數學應用的實際訓練,否則強調應用意識就成為一句空話。

例如,學校每年要舉行運動會,運動會場地可組織學生來畫。跑道的線寬、道寬的尺寸一般都有規定的標準,當100m、200m、400m、800m等跑步項目終點位置確定時,其起點位置如何確定?相應的每跑道的前伸數怎樣確定?這些應用到的數學知識雖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並不簡單。通過教師的指導,使學生領悟到跑道上也 藴含着豐富的數學知識。這樣,通過學生的參與,使學生親自體驗到了思維加工的過程,強化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激勵學生多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

通過數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唯物辯證觀

數學是一門來源於實踐的學科,其本身就充滿了唯物論和辯證法。而數學實驗為學生認識唯物論和辯證法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知識材料,學生每經過一次實驗操作,其思維過程必然經歷“感知――表象――抽象――反饋――再感知――豐富表象――發展思維――問題解決”這一螺旋上升的階段。再者,學生“用數學”意識的培養,就是數學理論知識反作用於實踐的有力體現。因此,在數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唯物辯證觀,是完全可行的。

開展實驗教學三

通過製作模型進行實驗教學

數學教學中利用製作模型進行實驗教學。如:教學“用長方形鐵皮做無蓋小盒”時,讓學生用厚紙代替鐵皮,在它的四個角上按要求截去四個小正方形,折成小盒,然後用透明膠粘上即成,這樣學生不僅順利求解,而且還學會如何做無蓋小盒。又如:教學三角形三條邊關係時,要求:學生用小木條做一個能隨意拆卸的三角形,製作形狀由自己定。上課時引導學生先將三角形的邊分別用玜、b、c編號,然後比較任意兩邊之和與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與第三邊,無論怎樣進行比較,學生都會既快又準確地得出同樣的結論:在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通過實驗教學發展學生思維

在實驗操作中學生不但要觀察、分析、比較,還要進行抽象、概括,從中發展思維。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學生用多種方法數出長方體有6個面。這時,師:為了不重複也不遺漏可以怎樣數呢?生:得出數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後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個面。學生認識什麼是相對面後,再引導觀察比較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會發現什麼?生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①用手摸一摸,②用直尺量,③把兩塊一樣的長方體拼在一起,④把長方體相對的面沿着外框畫在紙上比較等。通過動手實驗操作初步感知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一樣。接着,師用取下長方體相對面的方法驗證大小、形狀一樣。通過一系列實驗操作、觀察、思考,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面的大小、形狀一樣。這樣學生在思維中操作,在動手中思維,並通過語言將操作過程“內化”為思維,使思維得到發展。

通過實驗教學讓學生展開計算公式的推導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兒童思維的發展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離不開直觀形象和動手操作。教學實踐也證明,動手實驗操作能促進思維的活動,動作的內化。因此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做數學,可以有效地促進認知的發展、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參與計算公式的推導,不僅讓學生理解計算公式的來龍去脈,還能激發探究興趣,認識解決一類數學問題的規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師: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幾何圖形,請動手實驗剪一剪、拼一拼。

生:通過實驗操作發現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變成學過的長方形。

師:觀察長方形的長、寬和平行四邊形的底、高之間有什麼聯繫?

生1:通過比較發現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平行四邊形的底;

生2: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平行四邊形的高;

生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可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