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實用】大班數學教案範文五篇

校園4.88K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大班數學教案範文五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準備:演示板 幼兒人手一套操作盒、盤子、小碗、勺子、花生米。

目標:

1.通過操作遊戲學習1-50的按羣計數,會兩個兩個的數.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數羣概念,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過程:

一、開始部分:數數遊戲

1.手指指棋盤點數1-5.(注意點數常規)

2.接數練習.(1-50)

二、基本部分:按羣計數1-50

1.講述故事吸引幼兒.

師:今天是對對國五十年的國慶大典,全國上下都很高興.國王邀請50位客人蔘加國慶大典,對對國有個規定,進出人員必須兩個兩個的,要不就要受到懲罰,所以守成門衞兵都很小心,今天更不能出錯,出錯會掉腦袋的,我們一起來幫他們數.

2.天還早着那,客人們已經開始來了,教師邊講述邊在演示板同時放上兩個紅棋子,再放兩個綠棋子.問:客人來了幾個?他們是怎麼來的?

3.教師邊擺棋子邊兩個兩個的數數,要求幼兒按老師的要求去做,直到擺夠五十個棋子.請幼兒按要求兩個兩個數到五十,可變換幾種方法強化記憶。

4.請小客人到你的棋盤上坐一坐。教師敲一下鼓,幼兒擺兩個棋子,邊擺邊數,中間停下再讓幼兒從頭數,直到擺夠五十個,再讓幼兒從頭兩個兩個數到五十。

5.客人走了很遠的路,走累了,我們請他們到客廳裏休息一下。教師敲一下鼓,幼兒拿走兩個棋子,邊拿邊兩個兩個數,直到全部拿完。

6.送客人回房間休息。(送操作盒)

7.請客人吃聰明豆。幼兒扮演服務員,兩個兩個舀豆豆,邊舀邊數,數到五十。

三、結束部分:參加慶典大會

師:國王非常高興,也請我們參加慶典大會,現在請小朋友找一個好朋友拉起手,兩個兩個一起去參加,放音樂,幼兒手拉手自由舞蹈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理解數學符號“+”和“-”的實際意義。

描述含有“+”和“-”意義的情境。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加號來幫忙”音頻及圖片;“減號來幫忙”音頻及圖片;“加號還是減號”組圖。“加號減號”圖片。

紙面教具:《加號頭飾》、《減號頭飾》。

活動過程

教師佩戴紙面教具《加號頭飾》,激發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數學符號,猜猜我叫什麼名字?

——今天熊貓妙妙請我去她家幫忙,到底是什麼事呢?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對話音頻及圖片“加號來幫忙”,引導幼兒理解加號的實際意義。

——妙妙在佈置房間,她想在房間的每個花瓶裏都插上美麗的花朵,一共有幾個花瓶需要插花呢?妙妙請加號來幫忙。

——桌上有幾個花瓶?書架上有幾個花瓶?

——加號怎麼幫助妙妙?(把桌上和書架上的花瓶合起來就知道有幾個花瓶需要插花了)

——加號的作用是什麼呢?

小結:加號的作用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

教師換戴紙面教具《減號頭飾》並播放對話音頻及圖片“減號來幫忙”,引導幼兒理解減號的實際意義。

1.教師佩戴減號頭飾,引導幼兒認識減號。

——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數學符號,我叫減號。看看我長得和加號有什麼不同?

——我和加號長得不一樣,作用也不一樣,今天熊貓奇奇找我幫忙,一起去看看吧。

2.播放音頻及圖片“減號來幫忙”,幫助幼兒理解減號的實際意義。

——奇奇在收拾房間,他想從5個玩具裏選出3個送給好朋友,奇奇還剩幾個玩具呢?奇奇找減號來幫忙。

——減號怎麼幫助奇奇?(從5個玩具裏去掉3個就知道還剩幾個玩具了)

——減號的作用是什麼呢?

小結:減號的作用是從一個總數裏去掉一部分數。

出示組圖“加號還是減號”,鼓勵幼兒描述情境並選擇正確的數學符號。

——加號和減號不僅能幫助奇奇和妙妙,很多需要計算數量增加或減少的地方也需要它們的幫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請你描述一下圖上的內容?(如:樹上有2只小鳥,又飛來了2只/停車場上有4輛小汽車,開走了2輛)

——數字之間填上什麼符號可以表示這幅圖的內容呢?

出示手勢圖片“加號減號”,組織幼兒玩遊戲“我説你做”,鞏固幼兒對加號和減號的理解與運用。

1.出示手勢圖片,介紹遊戲規則:幼兒兩兩一組,一人説情境,如:小明有3塊餅乾,吃了1塊;一人如圖比出正確的數學符號“+”或“-”。

2.組織幼兒玩遊戲,教師巡迴傾聽。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家長可以結合日常生活情境,繼續與幼兒玩“我説你做”遊戲,增進幼兒對加號和減號的理解與運用。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學習辨別物體的輕重,並進行排序,瞭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輕重明顯不同的三種物品(最好同樣大)如磚塊(半塊或三分之一塊)、木塊和泡沫塑料塊各一塊;輕重明顯不同的三種裝在包中的物品(最好同色的包,同樣大),裏面可分別裝小石頭、豆子和稻子(帶殼的米)或其他物品各一包;天平稱一個(可以用筷子和繩子自制成手拎的天平)。

2、幼兒每兩人一盤小石頭、一盤鈕釦、一盤木塊(數量相同)、一個天平稱(自制,也可不要)。

3、配套幼兒用書《數學》上冊。

活動過程

1、比較兩種不同輕重的物品

(1)教師出示磚塊和木塊,提問:哪塊重?哪塊輕?怎樣才能知道?(用手掂)請兩三名幼兒上來掂量比較,告訴大家輕重,選出重的交給教師。教師再出示木塊和泡沫塊,提問:哪塊重?哪塊輕?請兩三名幼兒上來掂量比較,告訴大家輕重,選出輕的交給教師。

(2)教師請幼兒找找活動室內有哪些物品比較重,有哪些物品比較輕,也可以回顧在生活中碰到過哪些不同輕重的物品。

2、比較三種不同輕重的物品

(1)教師出示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請幼兒猜一猜:這三包物品,哪包最重?哪包比較重?哪包最輕?請兩三名幼兒上來掂量比較,告訴大家比較的結果。教師出示天平,講解如何用天平看輕重,然後用天平稱一下上述三種物品,驗證輕重給幼兒看。請幼兒想一想,説一説,三包物品同時比較時,怎樣來説清楚每一包物品的輕重,幼兒討論過後,教師小結: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同時比較時,可以説最輕的,比較重的,最重的。然後請一名幼兒上來,再做比較,將三包物品從輕到重排隊,其他幼兒做評判。

(2)幼兒兩人一組,用手掂或用天平稱的方法比較手裏的小石頭、鈕釦和木塊的輕重,先找出不同輕重的物品,再按輕重排隊,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出示比較重和最輕的包,在天平上稱給幼兒看,提問:哪包重?哪包輕?幼兒確定以後,教師把最輕的包拿走,出示最重的包與比較重的包在天平上相比較,提問:哪包重?哪包輕?幼兒確定以後,教師再把最重的包拿走,出示比較重和最輕的包相比較,引導幼兒發現,在兩包比較中較重的包,和另一包包比較時可能是輕的(或重的),在兩包比較中較輕的包,和另一包比較時可能是重的(或輕的)。所以説物品的輕重,要看和誰比。

3、操作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24頁上的練習。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數學教育是教師與幼兒共同交往的過程,寬鬆、愉悦、融洽的人際關係雖然是無形的,它能使幼兒積極、主動、大膽、自信、自如地進行探索操作活動,它能使優越的物質環境得到有效的利用。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然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知道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種子(量具)越長(或越大)測量次數越少,種子(量具)越短(或越小)測量的次數越多。

3、學會將測量的次數用記錄的方式記錄,並進行簡單統計。

4、培養同伴間互相協作的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成就感。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用種子測量鉛筆的大致長度。

教學難點:

理解種子(量具)的長短(或大小)與測量的結果有關。

教學準備:

教具:用泡沫製成放大的鉛筆、白雲豆種子、花生種子各一;

學具:白雲豆、花生若干(種子顆粒大小要大致相同)、記錄卡、記號筆、鉛筆與幼兒人數相同;有測量初步經驗

教學過程:

一、探索自然測量方法

(鉛筆、白雲豆、花生)“拿一種種子量一量鉛筆的長,用多少種子表示鉛筆的大致長度。”教師與幼兒探索測量鉛筆的方法,幼兒自由探索用種子測量鉛筆的長度。

分析:幼兒自由探索用種子來測量鉛筆的大致的長度,使幼兒對測量有一個由感性的認識到理性認識,給幼兒提供一個探索、交流的平台,同時教師不急於告訴幼兒測量的方法,而是讓幼兒通過自己不斷的操作、不斷從失敗中尋找原因、積累經驗,自己發現怎樣測量才能把鉛筆的大致長度量出來,這樣的結論一定比教師直接告訴幼兒要好的多,此時,教師能夠轉變了一種教育觀---由告訴轉向探索,教師與幼兒共同探索和適時的指導,成為了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建立了一種積極主動的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新型的師生關係。

二、交流、討論

(一)交流測量鉛筆的方法

1、請2-3個用不同方法測量鉛筆的幼兒大膽地將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訴同伴;

2、討論,剛才幾位幼兒説的方法誰的最好,最正確;

3、測量的方法:第一次測量的結束處,為第二次的開始點,依次接着量;

4、利用教具示範,教給幼兒正確測量鉛筆的方法,量時白雲豆的一頭要對齊鉛筆的最頂邊,<.教案網出處>在白雲豆的'另一頭用記號筆做記號(畫一條短線,第二次量時要從記號開始節下去量)量完數一數,鉛筆的長有幾個白雲豆長,提醒幼兒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測量出鉛筆的長度;

分析: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將自己的測量方法告訴同伴,給幼兒表現自己的機會,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為幼兒提供一個敢説、想説、會説的語言交流環境;教師小結和正確的示範,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和本領。

(二)交流測量發現的問題

1、看一看,剛才用不同種子測量鉛筆的長度,所用的種子數量是否一樣多?同樣的鉛筆用不同的種子,結果怎不一樣?是不是量錯了?為什麼?

2、用兩種不同長度的種子測量鉛筆長度;

3、體驗量鉛筆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係,讓幼兒學習記錄種子的數量,幼兒測量時,一定將種子一頭對齊鉛筆的頂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測量結束處,開始第二次測量,並請幼兒講述測量的結果,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的長短,什麼樣的種子量出來的次數少?什麼樣的種子量出來的次數多?通過操作讓幼兒發現:白雲豆長量出來的次數少,花生米種子短量出來的次數多。

4、測量物品時,物品的長度與測量的工具有關,量具越長(越大)測得次數少,量具越短(越小)測得次數越多。

分析:本環節將活動難點進行分散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理解測量物品的長短與量具有關,再進一步,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發現測量物品的長短與量具的關係。

延伸活動:

利用其他東西去量班上的別的物品,如:用鉛筆量桌面的邊長,用積木量自己坐的凳子腿的長度。理解測量結果與測量的量具有關,同時,在幼兒能夠接受的情況下,適當的進行替換遊戲:一隻鉛筆的長度可以用××粒白雲豆來替換,或桌面的一個邊長可以用幾隻鉛筆來代替。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孩子們第一次藉助種子作為量具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孩子興趣很好,也很投入,本次活動,無論是教材的選擇、目標的制定和教具、學具的準備都能充分尊重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將枯燥無趣的測量活動,以孩子們感興趣的“種子”為載體,讓幼兒學習測量,同時,教師的循序漸進,由用一種種子測量鉛筆長度,引升為兩種種子測量,從而讓幼兒在測量中自然而然地發現量具的不同與測量的結果有關,在活動延伸時,教師還能恰到好處地引出“替換”,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對數學的一些概念有了一個較清楚的認識,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兒間存在着個性、智力、能力上的差異。為了真正發揮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與提高,數學活動中準備的操作材料要做到難易結合、簡復結合,使每個幼兒都能輕鬆自如地駕馭和使用材料,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發現,自由探索,自我發展的目的。教師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操作活動的精髓。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練習8以內的減法算式,學習用算式記錄自己購買物品的過程。

2、鞏固對人民幣及其兑換關係的認識。

3、能清楚地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過人民幣,有跟父母去購物的經驗。請五位能力強的幼兒當超市老闆

物質準備:

教具:利用班級的玩具和其他物品佈置成超市(五個貨架),猴子頭飾8個、超市貨櫃的圖片(標有價格)

學具:《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橡皮、錢幣若干(放在每桌的籮筐裏),記錄單

活動過程:

1、小猴子的新鋪子開張了

(1)教師:小猴子開了一個新鋪子,邀請我們去購物。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鋪子裏有些什麼?每種商品的價格是多少。(觀察圖片上的商品)

(2)請幼兒每人取8元錢,想一想、説一説可以怎樣取錢?

(3)指導幼兒回自己一桌的籮筐裏取錢,教師指導。

2、遊戲:買東西

(1)幼兒想好要買什麼物品,並看清楚該物品的價格,在記錄紙上列出相應的算式。

(2)和朋友交流自己的記錄單,向朋友介紹自己想買的物品、價格以及還剩多少錢,朋友之間相互檢查是否正確。

(3)請個別幼兒上來交流自己的記錄單,大家一起檢查是否正確,錯誤的加以改正。

(4)幼兒各自去店鋪買東西,請幾個能力強的幼兒做猴子老闆。

3、幼兒操作

(1)怎樣取錢觀察小動物想要取錢的數字,想一想怎樣取錢,請你圈出來。

(2)可以買什麼仔細觀察小朋友手上的錢幣,算一算這些錢能買哪兩樣東西,並且不用找錢,請把這些物品圈出來。

4、活動評價。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應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借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潛在的、有利於孩子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價值。